瑶族故事有什么故事?


砍馆下葬。黔桂交界的白裤瑶,老人去世,要为其梳理洗身,并用白布绕住下额绑头,把两只小腿捆绑起来。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灵魂乱说乱跑。送丧时,由十六个青壮年举手托棺,缓缓前行,丧家的女婿及堂兄弟们提着酒坛跟随,不时用竹筒舀酒给托运棺木的人喝,一路须饮酒不断,坛不让空,表示丧家将来福泽丰隆。遇上岔道,须停下鸣枪三响开道,表示惊动天地,求神保佑。下葬前,还邀请巫师祭穴,棺木一经落入墓穴就不准移动。

巫师口念咒辞,手提柴刀按左中右顺序在棺木上猛砍三刀,分别表示死者的阴魂离开家门、寨门和人间,只能为活人赐福纳吉,不准作祟捣乱。坟多垒为椭圆形或长方形。巫师还插一根“归家竹”于坟上,象征死者阴魂已与祖先聚会,并在丧头放上死者的遗物。有的还在长方形坟的四角,放上四只雕刻的木鸟,坟旁或坟上竖上一根直径约三寸、长约六尺的白色标杆,若是宰牛祭奠的,则将一只牛角挂在杆上。

舅爷砍牛。过去,居住在黔桂交界的瑶族,崇拜祖先,重丧祭。有老人死亡,往往要舅爷砍牛祭供。分不同的姓氏,杀水牛或黄牛。先由几个年轻人执鞭撵牛绕场两圈,边撵边哭,接着,孝子低头背铧口进场,驾牛作犁田状,并用青草喂牛,用篾圈套住牛颈,再用粗绳把牛拴在木桩上。舅爷扛着大砍刀阔步闯入,趁牛不注意,猛朝牛颈砍下,众人立即一拥而上动刀剖解。

    牛肉煮熟后,拌入用各家族凑来的糯米制成的糯米饭,用芭蕉叶包成若干包,分发给众人,见者有份。当众人打开饭包看到牛肉时,低头片刻,表示哀悼。这种丧俗起源于母系社会的祭祀活动,现已不流行此俗。



《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瑶族》主要内容简介:“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全套共56本,以民族故事为主,在讲故事的同时穿插介绍具有民族特色的知识,丛书同时配有现代卡通特色的插图,体现了丛书的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读者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本册为《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瑶族》,由张锦秀编著,主要介绍了瑶族的生活习俗、节庆习俗、信仰和禁忌故事、文化艺术、瑶族英雄故事等。《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瑶族》是献给伟大祖国母亲的礼物,献给亿万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

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瑶族

《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瑶族》: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瑶族》由张锦秀编著,以瑶族历史文化发展为主线,介绍了瑶族的生活习俗、节庆习俗、信仰和禁忌故事、文化艺术、瑶族英雄故事等。了解瑶族,就从《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瑶族》开始!

第一章 山地民族——瑶族概况
  人类的起源说——密洛陀
  第二章 瑶族的生活习俗
  洞乡瑶族男子佩剑的由来
  第三章 瑶族的节庆习俗
  六月初六过半年的由来
  端午节挂葛藤的来历
  第四章 瑶族的信仰和禁忌故事
  第五章 瑶族的文化艺术
  第六章 瑶族民族英雄故事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中国人,谁不熟悉这首歌?中国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年长年少,都会被这首旋律优美、热烈欢快的歌曲感动,都改变不了脉管中奔涌着的中国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这55个少数民族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册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行政区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中国56个民族由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因而既有同种同源同根同脉同习同缘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从内蒙古大草原蒙古族的“那达慕”赛马竞技,到云南西双版纳傣家山寨的泼水节;从世界屋脊传唱的古老神秘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到漓江两岸刘三姐故乡的壮族对歌;从舞动在白山黑水间的朝鲜族长鼓舞,到响彻青海湖畔的土族“花儿”;从在绿得醉人的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翩翩起舞的维吾尔族舞蹈,到在如梦如画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间飘荡的叮咚三弦……正是这色彩斑斓、风格各异的多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万千气象、万紫千红、万古长春的壮丽画卷。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优秀传统,把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中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特邀请有关民族文化学者与作家,一起为广大少年儿童编撰了这套“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
  可以说,这套丛书是专为新世纪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一个民族一册,共56册。丛书以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为主线,有机融汇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故事艺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融思想性、故事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除了纸媒图书外,又制作成CD和DVD光盘,力图用多媒体的形式,全方位展示56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绚丽画卷与壮美史诗。这是献给伟大祖国母亲的礼物,献给亿万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本好书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好书大家读,读书长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瑶族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