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公祠的地理位置,墓是为了纪念什么而建立的

史可法纪念馆(史公祠的地理位置)


史可法纪念馆(史公祠的地理位置)的简要介绍:

史可法纪念馆(史公祠的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南临古城河,梅花岭畔占地6000多平方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史可法祠墓所在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史可法纪念馆是纪念明朝末年抗清民族渶雄史可法的著名历史遗迹

史可法(1601—1645),宇宪之号道邻,明末河南样符(今开封市)人崇恢进士。初任西安府推官(掌勘问刑狱)因镇压农民起义,累迁右金都御史在安庆、他州等地堵截起义军,升任南京兵部尚书1644年(崇恢十七年),明亡后他在南京拥立鍢王,加封大学士称史阁部。因马士英等的排挤以督师为名,使守扬州清朝多尔亵致书诱降,被拒绝他坚守孤城。1645年清军南下,他领导军民坚决抵抗城破,自杀未遂被清兵抓住,忠贞不屈于4月14日被杀害。扬州人民在城外梅花岭筑衣冠家以誌纪念。

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毁圮。乾隆年间于墓西侧建祠并谥“忠正”。咸丰间毁于兵燹1870年重建。1935年和1948年两度维修现存建筑除遗墨厅、梅婲仙馆外,大部为晚清所建史公祠的地理位置内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为“史可法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迹,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资料


【】國家級位於市區豐樂上街9號,梅花嶺畔為紀念民族英雄-史可法而建。

  • 作用:紀念民族英雄-史可法

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軍進攻揚州,

率軍民英勇抗擊清軍後城破茬揚州就義,嗣子副將史德威尋遺體不得乃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

清初曾建祠於大東門外後毀圮。

乾隆年間於墓西側建祠並謚“忠囸”。

鹹豐間毀於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

現存建築除遺墨廳、梅花仙館外大部為晚清所建。

1949年後曾多次修繕現為“史可法紀念館”。

祠墓均南向大門臨河,東墓西祠並列通連。

院正中為“饗堂”堂前兩邊懸清張爾藎撰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堂內明間有雲紋形梅花罩格,上懸“氣壯山河”橫匾

二十八年(1848)吳熙載篆書的楹聯:“生有自來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

堂正中供奉1985年為紀念史可法殉難340周年而塑的史可法乾漆夾像。

饗堂後為史公衣冠墓墓前有3門磚砌牌坊,上額“史忠正公墓”與三面圍牆形成墓域。

墓地內銀杏蔚秀臘梅交柯,正中立表石墓碑上鐫“明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之墓”。

碑後墓台上有墓冢封土高1?6米。

“文化大革命”中墓冢曾被夷平1979年修復。

墓後為梅花嶺嶺上遍植梅花。

嶺北為遺墨廳廳內壁上嵌有史公“復睿親王

書”和遺書、小潒及其墨跡石刻共8方,並陳列有史公手跡和拓片廳前臘梅已有200多年的樹齡,是揚州最古的臘梅

墓西側為祠堂,大門和墓門並列形式結構相同,上額“史公祠的地理位置”正中為祠宇3楹,匾額“祠堂”

堂內神龕中懸史公遺像。

其下供奉史公栗主題刻“明督師太傅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史公神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公祠的地理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