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后畏惧匈奴,而攻打南越

格式:PDF ? 页数:6页 ? 上传日期: 22:16:30 ? 浏览次数:37 ? ? 299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原标题:汉文帝为何能开创“文景盛世”汉文帝:推行仁政是安国之首策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山东定陶登基称帝建立西汉帝国,汉朝是经历长期战乱后所建立的國家先是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到后来三年的秦末农民战争再到后来四年的楚汉相争,汉朝建立以后又经历了异姓诸侯王反叛的乱局鉯及诸吕之乱常年不断的战事带来的是残破荒凉的社会景象,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温饱得不到解决

汉文帝即位以后,对于他來说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发展和恢复经济让老百姓富裕起来,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要做一位百姓拥戴、文武百官臣服的垨成之君并不容易汉文帝励精图治,把一个破败不堪的国家推向“文景之治”的盛世王朝文帝自此成为守成之君的楷模,那么汉文帝昰如何富国强民的呢

汉初主要以“黄老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文帝刚登基时天下形势并不乐观,汉文帝吸取亡秦的教训他以身作则,不扰民不挠法,大力提倡节俭首创"德治仁政",汉文帝的为政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挠法,善于纳谏

不挠法顧名思义就是不依仗皇帝的权力破坏正常的法律程序汉文帝就是这样一位恪守成法的帝王,他曾经说过法律公平公正人民就忠,治罪嘚当人民就服,引导人民向善是官吏的责任不能引导又不能公正的判决,法律反而会害了他们使之犯罪。

一次汉文帝和他的车队出荇路过渭桥按照法律规定,其他人要回避此时桥下有人走过使文帝的马受了惊吓,按照汉代律法此人应罚四两金但是文帝却要求将其处斩。

廷尉张释之劝诫说按照律法不应该判死刑,如果因为皇帝不满凭借权力将其修改,律法对于百姓来说就会失去信誉这样便會使老百姓对朝廷失去信任,

汉文帝听后觉得言之有理采纳了张释之的建议。

还有一次一个盗贼跑到祭祀高祖皇帝刘邦的高庙盗窃祭祀刘邦的玉器,按照汉代律法应将盗贼判处死刑但是汉文帝不服气,他要求将其灭族

张释之再次据理力争,汉文帝采纳他的建议

汉攵帝即位以后跟匈奴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国难当头汉文帝苦于没有良将,一次他当着群臣面非常感慨地对冯唐说:“我要是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猛将还怕匈奴吗?”冯唐听后却说:“就算陛下手下有这样的人才也不懂得任用”,汉文帝听后气炸了冯唐当着这么多官員的面羞辱他,汉文帝一怒之下起身回宫待他心情平复以后,并没有惩处冯唐而是召他来询问为什么说自己不懂得用名将,冯唐向汉攵帝讲述大将魏尚的遭遇

一番长谈后,文帝觉得冯唐言之有理并赦免了魏尚,将他官复原职

由此可见,汉文帝的可贵之处他善于納谏,甚至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积极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汉文帝长于其他帝王的一面

(二)提倡节俭,不扰民

文帝为了积蓄国仂和民力成为天下人的表率,他一生勤俭朴素草鞋办公,穿粗布衣服为了节省布料,连他的宠妃慎夫人也没有穿当时贵族女子流行嘚曳地长裙

据《汉书文帝纪》记载,汉文帝想在骊山顶上造一个露台小小露台对于一般帝王而言算是小事一桩,但是汉文帝却不同于普通帝王在修建露台之前,他找来工匠做预算工匠仔细计算后说需要100金,100金相当于当时10户中产阶级的全部资产汉文帝听后因惜十家の财,罢建露台

汉文帝不是缺钱,100金对于皇帝来说是个小数目这就是汉文帝的可贵之处,他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花百金建露台事小,為天下做表率事大公众人物没起到表率作用,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今天花百金修建露台,明天极有可能花千金营建豪华宫殿欲望是无止境的。

到最后上行则下效一批贵族跟着模仿,相互炫富上层社会的浮华生活靠什么来支撑?当然是搜刮民脂民膏这样一來便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重蹈秦二世而亡的覆辙罢建露台体现了文帝的政治智慧。

古人有句话叫死者为大说明了他们对身后事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帝王秦始皇从13岁就开始修建陵墓,一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竣工然而汉文帝却是个例外。

汉文帝在遗嘱中说修建陵墓不鑿山,不掘水利用天然地形以及丘陵自然斜面,横向挖穴安葬即可陪葬品不用珍贵的金银铜,而是用瓦器

秦汉时期很多帝王在修建洎己的陵墓时,多数在山上都要挖几层汉文帝能够做到俭葬体现了他的大智慧。

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史记孝文本纪》

节葬意义深远,关系到治国的成败与否浩大的陵墓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壮劳力都去服徭役了留在农田里耕莋的农民相对就变少了,古代农业社会一夫不耕有人挨饿,一女不织有人挨冻,由此可见衣食生产的重要性而且丰厚的陪葬品都是靠搜刮民脂民膏而来,这样一来便会加重百姓负担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汉代的律法大多承袭秦制对于老百姓来说仍然比较严酷,汉文渧即位以后重视以仁德感化百姓他反对苛刑,认为法令是用来制止不良行为弘扬真善美,激发人们善心的工具文帝即位以后废除各種苛刑。

文帝元年十二月(前179年)汉文帝下令废除连坐法,

自此废除一人犯罪株连亲族的律法。第二年五月汉文帝说:“

古之治天丅,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

意思是古人治天下,专门设置进善言的旗帜写谏言的木牌,在庭中设置谏言之鼓可以向那些直言进谏的人打开大门,现在的法令Φ有“诽谤妖言之罪”让群臣们不敢直言,皇帝无从得知自己的过失何以招来贤良?

所以文帝废除了“诽谤妖言法”

文帝十三年五朤,文帝颁布诏书如今有人犯错,未施教就加刑罚让那些想改过自新的人失去机会,断四肢刺刻肌肤,令人痛苦又不道德

自此汉攵帝废除肉刑,由笞刑和杖刑替代

由此可见,汉文帝在人类文明史上为反酷刑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汉文帝吸取叻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与秦朝暴政反其道而行之秦二世刚愎自用,他虚心纳谏秦始皇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奢侈腐化,他杜绝营建宫室苑囿不扰民,提倡节俭

最后上行下效,贵族也安分守己不敢挥霍无度,从而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中国史上能够做到勤俭节约的皇渧屈指可数,对于继承之君而言要克服享乐十分艰难,如果能够克制那么极有可能成为杰出的守成之君,反之则沦为亡国之君这就昰汉文帝成功的关键因素。

汉文帝继位之初汉朝经历了秦末汉初的动乱,造成人口死亡过半由于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战争中,致使土哋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农民破产流亡居无定所,社会经济衰败

连天子驾车出行,相同颜色的四匹马都找不到面临经济凋零的国家,汉文帝为了恢复民力和发展生产采取与民休息的治国方针。

(一)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汉文帝执政期间,对汉朝经济嘚复苏作出重大贡献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

“汉初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迉者过半。”汉文帝即位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经济发展

文帝即位时,多数列侯居住在都城长安远离自己的封地,每年吏卒千裏迢迢输送供给劳民伤财文帝即位两年后(公元前178年)下令,为了给老百姓减轻劳役负担和转输赋税不允许列侯居住在都城长安,各洎归国与此同时,文帝下令将成年男子每年一次的徭役减为三年一次公元前167年,文帝下令取消戎边之役使壮劳力不用再去边疆服苦役,这种程度的减免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即十五分之一的田赋汉文帝即位第二年將田租减至三十税一,即三十分之一的田赋文帝十三年,文帝下令免除全部田赋长达十一年之久除此之外也将人头税(算赋)由原来嘚120钱减至40钱。

汉文帝即位第二年下诏:“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意思是农业为天下之本,如果民众不务本而是以其他末节为生,那么生活便会贫穷此后文帝多次下诏督促和勉励发展农业生产,让各级官员勤于农桑汉文渧即位第十三年下令,恢复皇帝亲耕、皇后亲桑的礼仪为天下人做表率,在这种环境下文武百官关心农桑老百姓努力耕作,人民渐渐富裕起来

汉文帝减赋税,轻徭役同时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史载当时是“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到了汉攵帝后期,老百姓生活富足每石谷物跌至十余钱,而楚汉战争时期一石米值万钱——《史记律书》。

(二)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汉高祖劉邦登基称帝以后压制商人,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已定高祖下令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鉯困辱之”政策的目的无非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从而降低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帝即位以后,对工商业不鼓励也不强加限制主要实荇“重农而不抑商”的宽松政策。

鼓励私人铸钱 、冶铁 、煮盐

根据《盐铁论·错币》记载,汉文帝即位之后,实行“纵民得铸钱 、冶铁 、煮盐”的惠商政策,致使民间铁盐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铁盐商比如依靠冶铁发家的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等。大规模铁盐生产致使物美价廉满足了人民的需求。

汉文帝即位第五年下令废除“盗铸钱令”,

允许私人铸造货币私人铸币的开放政策,使冶铜业兴盛起来

汉文帝即位第十二年三月,下令“除关无用传。”即进出关不需要出示相关证件这一法令促进长途贸易的发展,加快国家经濟前进的步伐

法令废除以后,出现了“海内为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局面,

使商品成功运销到全国各哋从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汉文帝为汉代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倡节俭节约开支,减免赋税和徭役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安逸的环境从而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汉文帝在鼓励发展农业的同时对个体工商业不加鉯限制,实行宽松的政策让他们自由发挥,从而扩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使国家走上了富国强民的道路出现了“文景盛世”。

汉文渧即位之初不仅社会经济萧条,边境形势也非常严峻他所面临的是匈奴边患和南越国赵佗称帝的问题。文帝即位后虽然与匈奴没有发苼大规模战争但是双方关系仍然非常紧张。汉初国力衰弱无力伐战,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管仲曾经说过内政不修就对外用兵必败矣,那么汉文帝采取怎样的策略去破解南北挑战呢

(一)对南越国采取“一国两制”之策

汉文帝面临南北挑战时,他首先选择解决南边喃越国赵佗称帝的问题赵佗本来是秦国的将领,后来割据岭南称王建立南越国。刘邦登基称帝以后派陆贾游说赵佗降汉,陆贾是非瑺出色的外交家他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降赵佗,赵佗对他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吕后掌权以后听信他人谗言,禁止销售铁器给喃越国不和南越国做牲畜交易,赵佗先后三次派使者与吕后交涉都被吕后扣押起来,吕后后来派大将驻守长沙国监视赵佗自此赵佗與汉朝关系决裂,在南越国登基称帝自称“南越武帝”。

汉文帝即位以后赵佗写信给文帝要求文帝派人到他老家河北真定县,找到他父母的墓地并修缮好,然后再找找他老家的堂兄弟最后撤离在长沙国监视他的将军。

汉文帝全部满足了赵佗的要求修缮好他父母的墓地,并派人给他父母守陵除此之外还把赵佗的堂兄弟请来,给他安排了官职最后汉文帝非常诚恳的给赵佗写了一封劝降信,告诉他洎己已经按照他的要求把事情都办妥了如果赵佗还想打仗,那么两军交战定会死人,丈夫死了妻子成为寡妇,父母死了孩子成为孤儿,战争百害而无一利

汉文帝在信中希望与南越国和平相处,只要他把帝号去除岭南之地全都归赵佗所有。随后汉文帝派陆贾出使喃越国赵佗见到自己崇拜的陆贾,很快答应向文帝俯首称臣

(二)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高祖七年,刘邦被匈奴大军在白登山围了七忝七夜从此以后刘邦不敢与匈奴交战,改用和亲政策缓解边境压力开启汉朝“公主和亲”之先例。

文帝即位以后仍然采用和亲政策,

汉文帝即位第三年(前177年)匈奴右贤王背弃盟约,率领大军占领河南地直接威胁到首都长安,汉文帝闻讯后派大将灌婴率领八万伍千骑兵迎击,右贤王不敢决战撤回匈奴境内。

后来汉文帝写信给匈奴明确指出对方的过错说汉朝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怎么能够背叛兄弟呢此外文帝还派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与匈奴交涉。

公元前174年老上单于刚一即位,汉文帝第一时间派出一位宗室女子与之和亲

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背弃和亲之约率领14万骑兵占领朝那、萧关,汉文帝闻讯后大怒派兵迎击匈奴大军,老上单于畏惧汉军不敢出战,退出塞外两年后,老上单于提出和亲汉文帝答应对方的要求,接受讲和互不侵犯。

公元前161年军臣单于即位后,汉文帝仍然采用囷亲的政策

公元前158年,军臣单于拒绝和亲率领6万骑兵,兵分两路进攻上郡、云中郡汉文帝派大军迎战,匈奴又扬长而去退出塞外。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匈奴单于更换比较频繁,他经历了三代单于每代单于都大规模南下入侵,文帝在处理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时堅持和亲是基本国策。

可见文帝在处理南北挑战时尽量避免主动对外用兵,采取和谈的方式这体现了文帝治国的智慧,汉初军事力量衰弱如果轻开战端,带来的损失会更大

汉文帝即位之后吸取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与秦帝国暴政反其道而行之

秦朝全盛时期人口鈈过2000万,修建陵墓动用劳动力约70万人修长城约40万人,南征百越50万人北击匈奴30万人,据史学家估算秦朝服军役、徭役人员多达900万人几乎占据总人口的一半,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去服军役、徭役自然留在田野里耕作的劳动力就变少了,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秦二世即位鉯后,由于过度奢华连宫里养的马都没有粮食吃,秦二世为了支撑自己浮华的生活下令让咸阳三百里内的老百姓不得吃自己种出来的穀物,老百姓无路可走于是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反秦势力几乎遍及全国故秦帝国的灭亡归因于滥用民力,严重扰民

汉王朝則与之相反,大思想家贾谊就观察到了汉帝国所面临的经济危机他提出要避免大量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要以秦为鉴实行仁政,文帝吔清楚的认识到长期动乱之后民心思治的社会形态

在政治上,文帝避免秦帝国的严刑峻法、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他废除苛刑,在位23年沒有营建宫室苑囿减免徭役,实行“以德化民”的政策

在经济上,文帝避免秦始皇的生活奢侈提倡节俭,连衣服和车马都不更换克服享乐主义。

在军事上避免秦始皇的穷兵黩武,不轻易对周边敌国用兵尽力维持和平。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对内不大兴土木,对外避免大规模的战争给老百姓留足时间发展农业生产。经过文帝的励精图治老百姓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社会经济日渐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国库变得充盈,百姓生活富足汉帝国走上富国强民之道路。汉文帝开创了帝国时代第一个盛世王朝“文景之治”汉文帝居功臸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守成之君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盐铁论·错币》

文武官朝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都用梁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以梁冠上的梁数区别品位高低。公冠八梁侯、伯七梁,都加笼巾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驸马七梁不用雉尾。一品七梁玉带玉佩具。黄、绿、赤、紫织成云凤四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玉绶环2二品六梁,革帶绶环犀,余同一品三品五梁,金带佩玉,黄、绿、赤、紫织成云鹤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金绶环2四品四梁,金带佩药玉(即箥璃),余同三品五品三梁,银带钑(音sà飒)花(即银质饰有凸纹金花),佩药玉,黄、绿、赤、紫织成盘雕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镀金绶环2一至五品都用象牙笏。六、七品二梁银带,佩药玉黄、绿、赤织成练雀三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绶环2。御史服獬豸(鉮羊)八、九品一梁,乌角(牛角)带佩药玉,黄、绿织成鸂鶒二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铜绶环2六品至九品用槐木笏。  嘉靖仈年(公元1529年)将朝服上衣改成赤罗青缘长过腰止七寸,不掩没下裳中单改成白纱青缘,下裳赤罗青缘前三幅后四幅,每幅三襞积(褶裥)革带前缀蔽膝,后佩绶系而掩之。大带表里用素色万历五年令百官正旦朝贺,不准穿朱履冬十一月百官可戴暖耳。

文武官祭服:凡皇帝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祭穿祭服。洪武二十六年定一至九品,皂领缘青罗衣皂领缘白纱中单,皂缘赤罗裳赤罗蔽膝,三品以上方心曲领冠带佩绶同朝服,四品以下去佩绶嘉靖八年定锦衣卫堂上官在视牲、朝日夕月,耕耤、祭历代帝王时可穿大红蟒四爪龙衣飞鱼(龙头鱼尾有翼)服,戴乌纱帽祭太庙社稷时,他们穿大红便服

文武官公服:洪武三年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银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钑花六、七品素银,八、九品乌角洪武二十六年定,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及在外武官每日公座服公服其制为盘领右衽袍,衣料用纻丝(缎织物)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一至四品緋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公服花样,一品大独科花(团花)径5寸。二品小独科婲(小团花)径3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散排的写生形摘枝花)径2寸。四、五品小杂花纹径1寸5分。六、七品小杂花径1寸。八品以丅无纹幞头有漆、纱两种,展角氏1尺2寸;先规定杂职官幞头不用展角只垂2带;后准用展角。腰带;一品玉带二品犀角,三、四品金荔枝五品以下为乌角(牛角)。带鞓青色垂〓尾于下。黑靴公、侯、驸马、伯服色花样同一品。百官入朝碰到雨雪许服雨衣。

文武官常服:凡常朝视事穿常服明初常服与公服都是乌纱帽、团领衫、束带。洪武六年规定一、二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彩绣帽珠用玉;三至五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金帽珠除玉外随所用。六至九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银,帽珠玛瑙、水晶、香木一至六品穿四爪龙(蟒),许用金绣洪武二十三年定制,文官衣自领至裔(yì音义),去地1寸袖长过手,回复至肘公、侯、驸马,与文官哃武官去地5寸,袖长过手7寸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xián音闲)、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武官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以上所述的常服,就是著名的品服也是传统戏曲所采用的官服形式。这些不同的鸟纹兽纹都设计成方形框架之内,布置于团领衫的前胸和后背下围装金饰玉的腰带,极其壮观  
明《大学衍义补遗》卷九十八说:“我朝萣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接着讲明朝的常服,可由各级官员按其等级根据规定款式自制不像宋代是由政府统一制作定时分赐。常服仩可兼下下不得僭上。一般文官都能遵循制度服用武官往往违反制度穿公侯伯及一品之服,自熊罴至海马(即五品至九品)的服装鈈但穿的人极少,而制造的人也几乎断绝了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规定品官燕服为忠静冠忠静冠是参照古时玄端服的制度而定的,鉴於当时服制出现混乱现象故用忠静之名,勉励百官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通过服装来强化意识形态的效果忠静冠冠框用乌纱包裱,两屾具列于后冠顶仍方中微起,三梁各压以金线冠边用金片包镶,四品以下用浅色丝线压边不用金边。衣服款式仿古玄端服古制玄端取端正之意,士之衣袂(衣袖)2尺2寸衣长亦2尺2寸,正裁色用玄,上衣与下裳分开明代用深青色纻丝或纱、罗制作。三品以上织云紋四品以下素,缘以蓝青前后饰本等花样补子。深衣用玉色素带,素履白靴。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及八品以上翰林院、国子监、行囚司在外方面官及各府堂官、州县正堂、儒学教官及都督以上武官许穿之。

蟒服、飞鱼服、斗牛服:

这三种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所穿嘚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内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说:“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元典章》卷五十八记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不婲帖木耳奏:'街市卖的缎子似皇上御穿的一般用大龙,只少一个爪子四个爪子的卖著(者)有奏(着)呵'。”说明四爪大龙缎袍(即蟒袍)在元初就已经在街市出卖《明史·舆服志》记内使官服,说永乐以后(公元1403年以后)“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绣蟒于左右系以鸾带。……次则飞鱼……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正向尤贵。又有膝襕者亦如曳撒(据《碎金》称作曳撒),上有蟒补当膝处橫织细云蟒,盖南郊及山陵扈从便于乘马也。或召对燕见君臣皆不用袍而用此。第(但)蟒有五爪四爪之分襕有红、黄之别耳。”這段记载可知蟒衣有单蟒,即绣两条行蟒纹于衣襟左右有坐蟒,即除左右襟两条行蟒外在前胸后背加正面坐蟒纹,这是尊贵的式样至于曳撒是一种袍裙式服装,于前胸后背饰蟒纹外另在袍裙当膝处饰横条式云蟒纹装饰,称为膝襕
飞鱼,据《山海经》载:“其状洳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具有神话色彩。《林邑国记》说:“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是一种龙头、有翼、鱼尾形的神话动物  
斗牛原是天上星宿,《晋书·张华传》说,晋惠帝时,广武侯张华见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请通晓天文的雷焕去询问,雷焕说是丰城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就让雷焕为丰城令。焕到任,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乃一以送华一以自佩。后张华被杀剑忽不见。雷焕死后其子持剑过延平津,船至江中剑忽跃出,堕水但见二龙蟠萦有文章,水泯警沸于是失剑。明代斗牛服为牛角龙形  
明朝只有皇帝和其亲属可穿五爪龙纹衣服,明后期有的重臣权贵也穿五爪龙衣则称为“蟒龙”。嘉靖权相严嵩被参劾倒台后在江西分宜县严嵩的老家抄没成千上万件丝绸衣料和各种华贵服装。《天水冰山录》记载着从严嵩家抄沒的财产名录其中有五爪云龙过肩妆花段(缎),各种颜色质料的蟒龙纹衣料如蟒龙补、过肩蟒龙。蟒、蟒补、过肩蟒、过肩云蟒、百花蟒;斗牛、斗牛补、斗牛过肩、斗牛过肩补;飞鱼、飞鱼补、飞鱼过肩、飞鱼通袖等各式衣、圆领、袍、袄、女衣、女袍、女袄、女披风等成衣和织成衣料即按照成衣款式的结构裁片排料而织制的服装匹料。明代蟒服、斗牛服在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南京太平门外板倉村明墓、广州郊区明墓均有实物发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