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整编71集团军编制最新编制帮助中国进行抗战,结果会怎样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20世纪30年代风云变幻、普遍左倾(激进化)的世界形势,对于助长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首先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严重地削弱了英国、法国及美国的力量,本来一战就让这几个国家打怕了,加上一战后各国民主因素的增长,作为传统的世界强国的英、法两国政府,对于干预世界事务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了,所以便出现了力图避免战争的妥协主义及绥靖主义,以及美国的传统的“孤立主义”,这些对于遏制日本日益膨胀的野心自然是有限的。
一战打到1918年初,德国的力量依然很强大,假如不是美国的加入,德国在东线彻底打垮俄国后,扫平法国也是不难预期的。一战是以英法的惨胜告终,据统计,协约国死亡了500多万人,同盟国死亡400多万;其中俄国死亡180万,法国140万,英国72万,意大利58万,美国11万,德国200万,奥匈帝国100万。仅仅从死亡人数上,也可见德国战力之一斑【1】。
由于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使得意大利与德国开始法西斯化,并越来越具有侵略性。意大利在1935年侵略了埃塞俄比亚,德国又开始重整军备,在西班牙内战中,两国更是借机兴风作浪。
日本在远东的作为鼓励了德国和意大利,之后德意又反过来鼓励了日本,《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中就这样写道:“日本帝国主义羽翼丰满起来的时候,正是处在国际的重大冲突只有在世界范围内才能得到解决的时代。占领沈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种种后果,使意大利和德国受到鼓励,对世界的舆论报以嘲笑。日本和这两个国家签订了同盟条约,日本的对华政策从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起因。日本最后的成败,只有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才能定夺。”因为中国自身的力量太弱了。
早前的20年代,美国曾组织华盛顿会议,试图对日本的军备及野心加以限制,可是由于当时的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有限,日本轻易就冲破了华盛顿体系。
二战之前,英国还算是头号世界强国,发言举足轻重。1935年9月,英国政府首席财政顾问李兹罗斯取道日本抵达中国,参与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关税等方面重大事务。李兹罗斯的远东之行,还携带了一个解决“满洲国”问题的方案,即以国民政府实际上承认“满洲国”为条件,英国和日本共同对华贷款,帮助国民政府摆脱金融困境、实行币制改革。但是,这一方案却因遭到双方的拒绝而告终——日本当时想全面控制中国、削弱中国,而中国对日的态度也已经渐渐转向强硬,因此中日双方不可能进行英国所期望的那种“合作”。
李兹罗斯方案代表了英国的妥协主义,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则奉行“史汀生主义”立场:既不承认日本侵华行径及其后果的合法性,又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制止侵略。当时不热衷使用武力的美国对中国一面是同情,一面只是进行些道义上的帮助。当然,我们也不能期望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我们,那是不现实的。
塔奇曼为此写道:“由于英国并未采取强硬立场,因此(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所期冀的大国的‘富于活力的判断’并未形成。当时主宰英国外交政策的是绥靖主义之父约翰·西蒙爵士……史汀生得出结论说,英国更希望看到日本吞并东北,而不希望日本在长江流域威胁英国的主导地位,或者插足大洋洲或者印度。”【2】
另一方面,美国还通过发展美日贸易改善两国关系,并且也企图将日本的扩张矛头引向作为“红色祸水”的苏俄。对于处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美国人尽可能小心谨慎,避免冒犯日本,力求将日本侵华战争对美国在华利益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在远东,日益强大的苏俄本来也很有发言权,可是由于苏俄政权的特殊性,令其暂时无法协调自己同英、法、美等国的关系、立场,所以影响力也就非常有限;为了换得与日本的暂时友好,苏俄甚至一度出让自己在东北获得的权益。不过苏俄的存在本身,对于日本陆军已经是一个极大的牵制。在九·一八事变后,为了防范日本的侵略,苏俄在远东保持了几十万的常备军事力量,所以日本如果倾力南下,他们就会担心苏军抄了他们的后路,因此对于中国用兵的原则只能是追求速战速决的效果——由于全面战争的突然性,导致日军逐次投入,没有一下子集中力量打得中国无还手之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事变前后,苏俄为了避免同德国与日本两线作战,调整了与国民政府的关系。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曾希望苏俄提供军事装备并缔结中苏互助条约,结果只是在求得对方的大量军事援助后,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俄方面甚至一再表示,中国抗战如果到了生死关头,中苏交通线被日军切断或者日军占领南京,苏方必然出兵援助——这也许给了蒋介石部分的底气,只是当局面迅速恶化时,蒋介石眼巴巴地盼望着苏俄赶快出兵,可只讲利害、不讲信义的斯大林就是找出种种理由按兵不动(只在边境制造些苏、日摩擦,如武汉会战时苏军策动了“张鼓峰事件”)。
就如同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曾过分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一样,当时的蒋介石又重蹈了这一覆辙,结果造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军事决策失误。这一方面是由于蒋介石等人过分迷信列强的武力及干涉的意志,一方面还是由于他们对于国际关系、国际风向的观察及思考不够,以至屡屡失望——最可悲的是,他们将中国的命运押在了列强的干涉上,以至于付出重大代价。
但是不管怎么说,英美的退让不是没有底线的,正如蒋百里1937年在欧洲考察时的感受一样:“在欧洲,百里已经看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难于避免。中日战争将与世界战争合流,这是百里逝世前一年所看到的,所以他留下了‘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的名句。”【3】
中国的事务已经成为世界大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强的干涉或加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要中国政府坚持不投降、不妥协,抗战的胜利是必然的,假如不考虑我们的牺牲和代价的话——但是作为一个名义上的战胜国,中国在战后又受到苏俄的宰割。
再让我们来看看国内的情况吧,看看国民政府为即将到来的抗战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按照《剑桥中华民国史》中的记述,抗战前的中国,尽管遭遇了内战等不利因素,但是“工业生产从一个很低的起点开始,持续地一直增长到1936年”,“在战前的典型年份,中国现代工业和矿业产量如果用1933年的物价计算,以给人深刻印象的8—9%的增长率在增长”。
1935年以前的中国局势还是非常动荡不安的,进入1935年以后,国民党、蒋介石的统治逐渐确立和巩固,大规模的战事也已经结束,这一和平局面显然非常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国力、军力的充实。再加上1935年币制改革的成功,改善了国内的投资环境,为外国投资者树立了信心,因此才出现了抗战前各国竞相对华投资的极为难得的一个高潮。
1937年4月,以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领衔的外交使团出访欧美,此次出访,可谓是国民政府成立后规格最高、时间最长、成绩也最大的一次外交活动。当代学者对此评述道:“孔祥熙的出访也正是利用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有意识地宣传和介绍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计划,从而得到国际的信任。虽然抗日战争的突然全面爆发打破了中国政府原有的设想,孔祥熙出访期间所签订的诸多协议后来亦无法执行,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争取西方援助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战前国民政府在恢复经济、改革币制、提高债信等方面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以及孔祥熙出访欧美国家所进行的大力宣传,才在日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为争取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援助奠定了基础。”【4】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假如抗战推迟一两年爆发,那么由于西方在华的投入及利益,那么其干涉日本出兵的动力也就更足。这其中德国的表现比较明显,中国在抗战前一直是亲德的,德国人出于经济和战备的需要也密切与中国往来;孔祥熙于6月间的德国之行受到了热烈欢迎,但到了8月的第二次来访,由于抗战的猝然爆发,德国出于政治上联日的考虑就态度冷淡得多了。
很显然,假如不是日本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必然是超过日本的,尤其是国防、军力的充实。可是,当日本看到了中国的空前团结尤其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以后,他们坐不住也是必然的,所以他们急于压迫国民政府,想迫使国民政府承认满洲国,并试图进一步扩大在华的权益、削弱中国。
“看来,中国的前途已日趋于光明。在以灭亡中国为国策的日本人眼中,中国的光明,毋宁就是日本的黑暗。所以当时日人曾有一种表示,‘中国如朝日渐升,日本如夕阳渐落’。其不愿见中国统一强大的心情,可谓历历如绘。”身为国民政府要人的陈诚事后写道。
不过东北的丢失关系也甚大,发展重工业需要煤和铁,可是当时东北的煤铁产量占全国很大比重,日本占据东北后,中国发展重工业自然是举步维艰;相反,日本原本资源贫乏,得东北则如虎添翼,尽管由于东北铁矿的质量不是太好,日本在东北的获益也非想象得那般巨大。
诉诸战争自然是下下策,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日本人的追求,因为他们始终也没有把中国看在眼里,作为敌人,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不够格的——这就是为什么说,日本起初并没有集中优势力量一鼓作气全面占领中国的根本原因;而等到他们不自觉地占领了中国的大部领土后,才开始追悔莫及。
为了提高抗战能力,国民政府大量购买德国的军备以及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团,这在战前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蒋介石之所以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团来华,主要缘于蒋本人与苏俄顾问关系恶化,希望寻找替代者。
从1934年到1937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农矿产品对德国的输出,国民政府购入了4亿马克左右的德国军火,这对于充实国军的战力,自然是大有裨益的。只是由于战事爆发仓促,国军还严重缺乏战术训练的时间,以及掌握先进武器的时间,这使得在发挥武器优势时大打折扣。当然,德国人也并不是全讲诚信,武器中以次充好的现象有时是非常严重的,气得宋美龄、孔祥熙等人经常跳出来向德方抗议。
在1936年解决完“两广事变”后,10月间蒋介石曾向自己病入膏肓的义兄黄郛表示道:“抗战准备已过半程,再一二年可全就绪,以前种种委曲,未曾枉做。”【5】可是华北局面的恶化来得太突然了,超出了蒋介石的预计。
有一个故事就很能说明国民政府的时间紧张,准备不及:1933年前后,蒋百里曾经与冈村宁次闲谈,冈村在一·二八淞沪之战的时候是日军的副总参谋长,他对蒋氏说,到太湖地区作战,非使用橡皮汽艇在河面机动攻击不可。听者有心,蒋百里事后便向当局建议,要赶快组建汽艇攻防队,至少要六百艘以上汽艇。“哪知,我方尚未筹购,而八一三淞沪会战发生,日军已运用汽艇控制河沼地区,迂回到福吴国防线后面去了。”【6】
尽管现役国军数量有200万之众,数量非常惊人,可是人员杂、装备杂,而且没有预备役,其中中央军约占一半,很有进行整编、训练的必要。曾出任淞沪会战时第9集团军司令部作战科长的史说曾指出:
上海之能抗战三个月,全凭军队士气,至于战斗训练,战后检讨,即使蒋介石的精锐部队,都只形式上受了一些德式或日式的军事训练。在高级指挥官幕僚中的陆军大学新毕业的参谋人员(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只形式上受了一些德式参谋与指挥教育,缺乏针对现实的战术研究。怎样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作战,怎样利用士气与地形打击日军,都没有深入钻研。初期攻击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就不知道用重炮直接瞄准去破坏和压制日军火力点以及接近爆破。以后抵抗日军进攻,对炮兵和坦克束手无策。夜间反攻,也不于白昼侦察敌火力点和布置炮火压制,以致伤亡惨重。至于步兵和炮兵、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从来未有做过。【7】
中国陆军的孱弱也可谓是历史遗留问题,对此后来的国军名将孙立人曾经分析说:
我们知道,中日两国是同时派遣留学生到德国去学军事的,结果日本建军成功了,而中国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不是偶然的,实在是有重要因素在里面。记得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有这样一段记载:在我国派遣留学生到德国学习军事之初,德国的军事家曾对我国派去的大员说:“我看日本建军一定成功,贵国将来建军,恐怕不能成功。”当时中国并不比日本弱,而德国人竟敢下此断语,不是凭空瞎说,而是有所根据,是就实际情况看出来的,因为日本人是派全班人马去学德国的陆军,有全套的计划,学成回国之后,再参酌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历史传统,决定取舍标准,吸取德国军事长处,再把坏处舍弃掉。这样按部就班去做,日本建军成功了。而我们就没有这一套计划,各学各的,大家所学到的,也只是德国军事的片段与皮毛,回国之后,七拼八凑,拼凑不成一个完整体。其后三十年当中,有所谓西北边防军、教导总队、西南干训团、东南干训团等等,其中多次练军,迄未成功,追根究源,就是我们缺乏整个建军的理想与计划……我国陆军一开始建军,就没有全盘计划,直到现在留学外国学陆军的,仍是各学各的,互不相关,这样怎能够期望有成呢?
根据德国顾问“精兵主义”的思想,搞国防建设完全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只要保持一支精悍的部队,足以应付局部性的战争;假如爆发全面战争,可以再把事先训练好的预备役人员补充进来。因此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国军中确实有几支军队装备一流,人员组成也是较为一流的,其军事素养、文化水准相对较高,精神意志、政治觉悟较为出众,如果再拥有将领的出色领导,那么在单兵作战方面足以抗衡训练有素、意志顽强的日军。
国民政府有意在德国顾问团的帮助下,用“德国芯铸造一支新军”,可是整编也是需要花费数年时间的,到抗战爆发时整编工作只是进行了一小部分,其中最精锐的部队也不过10万左右。
比如说,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1937年上半年中国的防御实力有着显著增强的趋势。一位德国顾问在给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报告中就提到:
在此时期中国新陆军已开始进一步的扩充以现代化。位于首都南京附近各类军事学校之重新整合,已培育出新一代的年青军官,负责军中各阶层领导干部之重责。德国顾问之长期工作已使此批军官对于指导现代化战争之技能以应付地面战斗之经验不再感到完全陌生。从1936年中期开始,中国方面已有能力,进行六十个(德国式)步兵师之整编工作……此项整编工作,对于中国步兵的独立作战能力具有强化提高的功能……【8】
这些德式师皆人员充实,还配置了机枪、迫击炮、山炮、反坦克炮等先进装备,不过这项整编工作需要在1937年年底才能勉强完成,炮兵则需要延迟到1938年底才能配置完成。
陈纳德(1893~1958),美国王牌飞行员,热情支援中国抗战,战术超群、战功卓著,有“飞虎将军”之称。他是自马可·波罗以来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外国人,后来他续弦了一位中国妻子陈香梅(1925~&)。
陆军是这样,空军也是这样,都显示了中国军力的迅速充实。
国民政府此前并不是很重视空军这一最现代化的军种(法国当时都不重视空军,所以后来吃了大亏),蒋百里在欧洲考察了一番,回国后曾为此大声呼吁过。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倒是比较重视发展空军,截止到抗战后爆发时,财力非常有限的广西方面已拥有50余架作战飞机,后来广西空军被国民政府集中到一起使用。
从1935年开始,国民政府才决心大力发展空军,为了便于同美国军火商打交道,并掌控空军这支劲旅,蒋介石特别委托夫人宋美龄管理空军事务,令宋氏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一职。不过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加上主要是延请的不负责任的意大利军事顾问,因此空军在抗战前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到抗战爆发时,中国实有飞行人员1268人,第一线驾机作战者约一半多,地勤人员约两万左右。全军虽有作战飞机300多架(另还有300架运输机、教练机),但真正能够进行实战的飞机不过几十架,对比日本方面的数千架,实力显然不值一提,可是幸好有了来自美国的陈纳德等空军强人的帮助,总算打下了中国空军的宝贵底子。尤其是日军不太重视战斗机,轰炸机往往缺乏护航,这给中国空军在蓝天上以难得的歼敌机会。
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是到了抗战爆发以后,对此孙立人也分析说:
我国空军从开始建立到现在(指五十年代)不过十几年,已经建立相当的规模,获得初步的成功。原因就在开始建立空军的时候,就有整套计划。在抗战期间,政府派遣了五千名学员生,分门别类到美国去学习,有的学驾驶,有的学机械通讯等项目,都有适当的调配,学成回国之后,再按部就班去做,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成效。【9】
不过对比陆军的差强人意、空军的别具一格,最不让人抱有希望的便是海军了。
海军的总吨位虽然是日本海军的十分之一,但是很多船只都是清朝遗留下来的,战力非常有限。而日军海军则无疑是世界一流的,拥有众多的海空母舰、战列舰等主力舰只,双方差距非常之大。尤其海军受限于作战模式,机动能力非常差,活动空间有限,打游击战都很不适宜,因此他们自己也毫无信心,在强敌面前,大部分只得自沉了事,算是对国人有个交代。
对比日方充足的后备兵力以及充足的战术训练,中国军队的训练及人员补充则严重不足,单兵素质明显不如日军。比如最基本的一些战术动作,国军都未能掌握,1933年长城抗战的时候,时任团长的戴安澜就曾感叹过中国军队的盲目无序,有些士兵尽管勇敢,却只顾一味乱打乱冲,不懂得如何有效作战;像后来参加淞沪会战的桂军,由于仓促征召,连躲避枪弹都不会,在敌人的强大火力压制下不懂疏散和伪装,最后只是白白牺牲。再加上作战时缺乏大炮、坦克等重武器,国军劣势非常明显,据蒋介石自己说,中国四个正规师的战力才足以匹敌日军的一个师团。
由于平常缺乏子弹、经费,所以中国军队训练实践少,每连最多只能出一两个特等射手。而相比之下,日本军队几乎是靠子弹“喂大”的,经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尽出优秀射手,通常每个中队(连)能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英国军事评论员曾给出日本军队军事素质的评价是装备B级,战术水平A级,单兵射击技术A级,其军事素质可谓一流。
甚至包括拼刺刀的技术,中国军队也是远远落后。有一位国军将官,总是选择在士兵与日军近身肉搏时开炮,他为此解释说:“反正拼刺刀也是白白送死,不如与敌人同归于尽。”【10】
为了弥补战力的不足,尤其是确保上海、南京一带的政治经济生命线,国民政府又在上海附近地区修筑了部分国防工事,如最有名的“乍浦—平湖—嘉善—西塘”国防工事,被称之为“东方的兴登堡防线”。
打现代战争离不开后勤补给,离不开道路。铁路与公路建设也是抗战的重要准备,到抗战前,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3万公里,公路由1927年的1千公里增加到了1937年的11万公里。交通建设的成绩无疑非常瞩目,这也为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迅速集结兵力、运送装备补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也包括一些诸如财政、工业、水利等方面的准备,然而由于抗战的准备时间较短,自然存在着严重不足。而且由于长年的内战消耗与浪费,更直接地造成了中日之间实力的悬殊,乃至于蒋介石不得不无奈地感叹道:“就是日本人让我们来尽力设备国防,我们的人力和物力哪能赶得上呢?”
最后需要一说的是,担当抗战中坚的“国民党是一个世俗化的党,国民党政权也是一个世俗化的政权,它的军队更是世俗化的”(高华语),正是因为过于世俗,所以内部矛盾重重、腐败滋生,组织松散,不可能有效地团结和动员中国的一切力量;相反,日本内部虽然也有政见分歧、海军陆军不和等问题,但是日本毕竟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它的组织与动员能力都是国民政府所无法企及的。
陈诚在回忆录中便说道:“八年间,我动员兵员一千二百二十余万人,已感难乎为继。我国人口有四亿五千万之众,以视日本一亿多人口,而能动员人力二千七百余万者,相形见绌多矣。”
【1】参见《一战秘史》
【2】《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3】曹聚仁《蒋百里评传》
【4】郑会欣《读档阅史》
【5】沈亦云《亦云回忆》
【6】曹聚仁《蒋百里评传》
【7】《淞沪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史说《淞沪会战记略》
【8】《战时德国对华政策》
【9】出自《孙立人言论选集》中《建军理想》一文
【10】转引自《松山战役笔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民党军沿革史】整编军始末记[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20:40
&&&&&&&&点击:28733次
整编军始末记
一、从&军&到&整编军&
抗战胜利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国共整编军队计划随之启动。1946年1月16日,军政部次长林蔚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做关于整军设施的报告,第一次公开提出1946年度陆军整编计划,&期于半年以内,缩小为九十个师&。其中特别指出&整编后应成立之军部,各集团军司令部编成之&,此即战后陆军军级单位设置最初的构想。
国共双方于1946年2月25日就《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达成协议,其第三条第一节规定,&陆军包括由三个师所组成之各军&&至十二个月终了,全国陆军应为一零八师&&在此数内,由中共部队编成者计十八个师&,按此协议,战后全国陆军数量为国军原定之复员后的九十个师,及中共部队十八个师,合计编为三十六个军。战后陆军军级单位的数量,以及番号的最大值也已经确定。
1946年3月3日,军政部长陈诚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做军队复员整编工作报告,明确了国军第一期复员整编的时间表:&自三月十六日起,集团军总部复员为军部,军复员为师,各师裁减一团,编成为二团制之旅&。目标为将现有部队复员为&三十个军、九十个师、五十一个兵工建设总队&。战后军级单位编设工作,自此正式开始进行。
由于国共双方军事冲突不断,国民政府仅将陇海铁路以南及西北地区的陆军大部整编完毕,而东北、华北等地仍保持原番号。因此,国民政府将复员编成的军、师、旅番号前冠以&整编&字样,以便和未整编之部队区别。&整编军&即于此时正式现身。
二、整编军的前期编组
战后陆军复员整编自1946年3月16日开始。根据《国民政府军事行政总报告(1946年)》,11月时已经有六个集团军复员整编为军,分别是:第10集团军(总司令欧震,辖第4军、第99军)整编为第19军、第19集团军(总司令张雪中,辖第21军、第51军、第97军)整编为第22军、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辖第20军、第26军、第72军)整编为第24军、第31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辖第27军、第32军、第85军)整编为第26军、第37集团军(总司令刘戡,辖第36军、第76军)整编为第29军、第38集团军(总司令董钊,辖第1军、第30军、第90军)编为整编第1军。
到1947年3月国共和谈完全破裂前,又有三个整编军成立:第20集团军(总司令夏楚中,辖第8军、第12军、第96军)整编为第21军、第32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辖整编第28师、整编第57师)整编为第27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辖整编第59师、整编第77师)整编为第33军。
从现有史料看,国民政府除完成上述整编军编组外,还计划将驻山西的第6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辖第19军、第23军)整编为第12军、第8集团军(总司令孙楚,辖第43军、第61军)整编为第16军,将驻河北的第34集团军(总司令李文,辖第3军、第16军)整编为第28军,但这些部队因处于抗战后一直战事频繁的华北地区,最终没有完成编组。从这个侧面推测,国民政府已经完整了整编军建立及驻防的大致规划,但由于战争原因,有些整编军编成情况只留存在公文作业层面。
1946年3月到1947年3月的一年间,共成立九个整编军,番号均控制在36以内,且全为集团军改编而成,以符合国共和谈确立的战后陆军军级单位总数及改编方法。但随着国共谈判彻底破裂,战争全面升级,整编军这个原本属于复员、和谈、军队整编范畴内的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从庸劳勋赏到番号撤消
1947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胶东军事检讨会议上宣布&自从国军进入沂蒙山区作战,到最近胶东会战为止,我们山东战场各部队长可以说人人都很努力,都很辛苦。但因为遭遇的敌情不同,所以建功的大小有别。就全局来判断,以第十一师守卫南麻,第八师守卫临朐,第六十四师守卫范家集的成功,关系最大,功劳最多,这三个师先改为军,师长升任军长&。整11师负责重组金刚寺、祝王寨之役被歼灭的整3师,合并为整编第18军,师长胡琏升任军长。原整8师各旅和师长李弥培养的私兵与山东警备第4旅、山东第3区保安司令部等混合重组,分为整编第8师和整编荣誉第1师,组成整编第8军,师长李弥升任军长。整64师原拟与整9师合并为整编第2军,因为整9师第9旅源于黄埔军校教导团&&北伐第1师,算是嫡系国军之祖,各级军官对传统番号第2军交给杂牌将领使用十分不满,致使这个军成立计划流产(这是整2军第二次流产了,原因后叙)。与此同时,国防部将整编第5师师长邱清泉提升为整编第5军军长,并将鲁西南会战中遭到重创的整70师残部交给他重组。
对于整编军这个概念来说,这四个军的成立是一个标志。这四个整编军不再是遵照政协协议由集团军改编而成的军事单位,而是对有功师长们的奖赏,就如同增派给他们的部队一样。可以说,至此,抗战后国共和谈、军队整编的种种协议、约定、办法,通通付之流水,整编军、师这些番号的保留,与其说是用来展示和平诚意和执行协议成果,不如说是怕麻烦。
随着一个月后国民政府宣布进行&戡乱总动员&,更多的整编军在整编师基础上建立起来。在山东,有以整编第45师(原第96军)为主体编成的整编第96军;在中原,有以整编第25师为主体编成的整编第25军。其师长陈金城、黄百韬虽然升任军长,但实际可控制的兵力,仍以原本的整编师为主。
在此之上,一些精锐的黄埔嫡系整编师,往往抽出一个骨干旅扩编成新的整编师,再组成整编军。其主官除了升官加爵,更有实际权力的提升,带有军事集团扩张性质,比前者更胜一筹。典型案例,如整编第11师以第18旅为主扩编成立整编第3师,而后组成整编第18军(军长胡琏)。其他整编第5军(军长邱清泉)、整编第8军(军长李弥)的组成方式亦然。
到1948年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会上决定恢复军、师番号,整编军番号一体结束。整编第1军、第29军等早期整编军番号早已丧失应有的意义,从此消失;整编第5军、第18军等形成军事集团的部队,则纷纷扩编为兵团,投入到决定国民党军队与政府命运的最后决战。
四、与其他建制单位之关系
整编军虽然由集团军缩编而成,本应与其同级。但在各种文电报告中,常将整编军与未整编的军相提并论,如《国民政府军事行政总报告(1946年11月)》中即提到&全国共保留&&步兵三十七个军(内有六个军,系由集团军缩改而成者)&,《行政院军队整编报告(1947年12月)》中也指出&简化黄河以南指挥层次&&改20AG为21A&。可见整编军的地位要逊于集团军。
在兵团未出现之前,由于作战的需要,整编军长期超越部队编制而指挥更多的军队,是担任野战临时高司的最佳选择。1947年3月兵团成立时,第2兵团司令即为整编第27军军长王敬久充任、第3兵团司令由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充任、第4兵团司令由整编第26军军长王仲廉充任。以所属兵力论,兵团的级别应大于整编军,军长升司令属于提升。
1948年8月军事检讨会议后,兵团由高级指挥机构进化成高级建制单位,整编军大量改编为兵团,如整编第5军改为第2兵团、整编第25军改编为第7兵团、整编第18军改编为第12兵团,仍属于扩充提升的情况,以至于整5军军长邱清泉和整18军军长胡琏都只能担任兵团副司令官。对于另一个地位一度高于兵团的高端单位绥靖区而言,整编军更多是其下属的指挥机构,如整编第33军与第3绥靖区、整编第23军与第9绥靖区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整编军原本是抗战胜利后陆军整编计划中的一个建制单位,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整编军超越了原本的设想不断扩张,成为一个纯粹的高级司令部,一个奖酬高级将领的名号,最终被兵团全面接替&&整编军的形态与实际的变化,恰是抗战后由和谈走向战争的侧影。
本帖地址:/zgjsyj/msgview-34.html[]
&[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39&[][][]
欢迎司马兄来本坛发帖交流 我们这个军史论坛,讨论解放军历史的帖子要占绝大多数,国民党军历史目前较为欠缺,这个明显的不足要逐步得以改善,非常欢迎研究国军高手来此发帖交流。 司马兄的这篇帖子,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数据准确,点评精到,让人获益,先赞一个。 根据1946年2月确定的整军基本方案,国军确定了两个整编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又分了3期(总数84个军): 两月&&徐州区、郑州区、西北区(共27个军) 两月&&华南区、川康区、两湖区、浙赣区、苏皖区(共32个军) 两月&&东北区、河北区、山东区、绥远区、山西区(共25个军) 书面计划好定,但具体执行起来,在当时瞬息万变的局势下,时间上就不可能完全限制了,第一阶段的整编一直到1946年年底,也只完成了一半左右。 对于整编军的的作用和地位,从基本方案的本意讲,是国家常备正规军的正式建制,即一整编军下辖3个整编师。但从后来的实际编成及发展看,整编军更多承担的是一个机动高级指挥机构,辖属部队并不固定,这一点,我对司马兄帖子最后的结论表示赞同。&[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0:05&[][][]
李良荣的升职
我想原因不过有三:
1、从他在内战初期率部参加战斗表现看,整28师在苏北还算是比较听话、积极的,与友邻关系不恶,也攻占了一些地方,打通了陇海铁路东段。
2、李良荣是黄埔1期,蒋之嫡系将领,资格比较老,以战功增加资本,而且还在侍从室干过。
3、为人自律直正,不贪不腐,工作勤勉,军中上下均好评。&[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53&[][][]
欢迎司马兄光临
如能将各整编军的沿革、发展列出就更完整了※※※※※※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楼主] &[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46&[][][]
谢谢KK兄,逍遥兄支持!
先发一个已知的整编军演变对照表,各军的情况会陆续更新上来:
第38集团军&&第1军(董钊、罗列)&&&&撤消 新建 &&&&&第2军(黄国梁)&&&&&&未编成 整5师扩编 &&第5军(邱清泉)&&&&&&第2兵团 整8师扩编 &&第8军(李弥)&&&&&&&第13兵团 第6集团军 &&第12军(王靖国)&&&&& 未编成,直接改第10兵团 整12师扩编&&第12军(霍守义)&&&&& 兖州战役覆没撤消 第8集团军 &&第16军(孙楚)&&&&&& 未编成,直接改第15兵团 整11师扩编&&第18军(胡琏)&&&&&& 第12兵团 第10集团军&&第19军(欧震)&&&&&& 第3兵团 第20集团军&&第21军(夏楚中)&&&&& 撤消 第19集团军&&第22军(张雪中)&&&&& 淮海绥靖区 整28师扩编&&第23军(李良荣)&&&&& 第9绥靖区 第27集团军&&第24军(李玉堂)&&&&& 徐兖绥靖区 整25师扩编&&第25军(黄百韬)&&&&& 第7兵团 第31集团军&&第26军(王仲廉)&&&&& 第4兵团 第32集团军&&第27军(王敬久)&&&&& 第2兵团 第34集团军&&第28军(李文)&&&&&& 未编成,直接改第4兵团 第37集团军&&第29军(刘戡)&&&&&& 宜瓦战役覆没 新建&&&&&第29军(鲁崇义)&&&&& 撤销 第33集团军 &&第33军(冯治安)&&& &&撤消 新建 &&&&&第47军(孙元良)&&&&& 第16兵团 整45师扩编&&第96军(陈金城)&&&&& 胶济路战役覆没 整84师扩编&&第96军(吴化文)&&&&& 济南战役起义 &[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39&[][][]
黄珍吾担任过整编23军军长吗? 黄珍吾这个名字并不生疏,90年代我整理国军整编军序列时,就把他放在了李良荣的前任,至于当时从哪看到的资料,已想不起来。但近些年,从网上所看到的黄将军的亲属撰写的生平简介以及正式出版的《民国广东将领志》等,都无此记载。以黄珍吾在解放战争期间所任职务看,似乎也没有理由能担任整编军军长一职,那么黄珍吾到底担任过整编23军军长没有呢?如果没有,那错误的记载是怎么回事?比如百度百科中对其介绍中,仍有该履历。&[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10&[][][]
整编第3师系以整编第11师第18旅为主扩编重建
司马兄可能是笔误
黄珍吾应该没有担任过整编军军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楼主] &[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06&[][][]
真正的kk兄:
黄珍吾出任整编第二十三军军长一事,还真是出自对岸的记载,见《革命人物志 第十集》黄传,是这么说的:(抗战胜利后)旋晋升青年军副军长,兼广州行营政治部主任,广东省三民主义青年团干事长,嗣调升整编二十三军军长。旋任首都警察厅厅长,兼首都卫戍副总司令。
现在查到整编二十三军有过两次,第一次是日,蒋介石给陈诚打了一个电报,指示将台湾的六十二军、七十军整编后,组成一个军,李良荣为军长、柯远芬为副军长,但是6月27日陈诚呈报蒋介石说为减少机构节约兵力等等,台湾二十三军军部即不成立。第二次就是1947年5月成立的辖整二十八师、整四十四师的二十三军了,军长还是李良荣。(唉,上文的结论还是要改&&)
从这点看,整编军番号和人事似乎都是之前安排好的并且延续的,不太可能让黄珍吾插一腿。推测黄大概是整二十三军的副军长,是《革命人物志》的作者可能弄错了。
逍遥候兄:
谢谢指点,这就改错!&[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1:39&[][][]
黄珍吾长年在警察系统服务,重回军队任军长、副军长似不太可能。
最近还发现说钟彬跳崖死的也是革命人物志的说法……[楼主] &[1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2:55&[][][]
1946年11月,第38集团军总司令部改编为整编第1军军部,总司令董钊改任军长,调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张耀明、新疆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赵锡光任副军长(赵未到任),第38集团军参谋长曾震五任军参谋长,辖整编第1师(师长罗列,第1旅、第78旅、第167旅)、整编第38师(师长张耀明,第17旅、第55旅、第177旅)、整编第90师(师长严明,第53旅、第61旅),军部驻山西运城,隶属第1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序列。
1947年初,整38师转隶第1战区潼关指挥所直辖,副军长兼师长张耀明随之调离,另以整编第31军所属整编第27师(师长王应尊,第31旅、第47旅,欠第49旅)调入,另以原黔桂湘边区副总司令陈武、西安绥靖公署高级参谋张卓为副军长。2月,整1军抵达陕西宜川,3月起参加进攻延安,随后在陕北地区与解放军作战。
1947年10月,整1军调往陕南,所属整27师、整90师转隶整29军指挥,另以整编第30师(师长鲁崇义,第27旅、第30旅)、整编第203师(师长潘华国,第1旅,欠第2旅)调入。日,陈武转任整29军副军长,以罗列升兼副军长。4月,整30师调出,重建的整90师(师长陈子干,第53旅、第61旅)调入。5月,整1军参加西府陇东战役。7月8日,董钊调任陕西省政府主席。8月1日,罗列接任军长。9月,整编第1军番号撤销。
&[1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6:09&[][][]
请教一下整编第2军及李良荣任职的两个问题
司马戡兄前提到:
1、整64师原拟与整9师合并为整编第2军,因为整9师第9旅源于黄埔军校教导团——北伐第1师,算是嫡系国军之祖,各级军官对传统番号第2军交给杂牌将领使用十分不满,致使这个军成立计划流产(这是整2军第二次流产了,原因后叙)。
2、现在查到整编二十三军有过两次,第一次是日,蒋介石给陈诚打了一个电报,指示将台湾的六十二军、七十军整编后,组成一个军,李良荣为军长、柯远芬为副军长,但是6月27日陈诚呈报蒋介石说为减少机构节约兵力等等,台湾二十三军军部即不成立。
意思表明前后有两个整编第2军,经查,李良荣的一个老部下曾有文章回忆:1946年春末,李良荣突然升任整编第二军军长(驻地在台湾)。蒋介石已经召见,整编第二十八师司令部也作了简单的欢送,后因顾祝同、陈诚两派争夺李的师长遗缺,相持不下,未能赴任。我知道李受任整二军军长是陈仪推荐的,也知道他受任福建省主席,陈仪的推荐最为得力。在陈仪出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后,李良荣和陈仪之间经常函电往来,为着发密电,我多次跑南京,借用空军的密电本,译成密码,由空军电台代发;嗣后就自编密电本,以免辗转失密和译发不及时。陈仪问居上海时,李每过上海必造访陈。
李良荣给陈仪的信一定要自己亲笔写,写完后交给我抄个底备查。我还记得他写过这样一句话:“惟当糜顶捐躯,以报垂爱。”我跟他6年多,从来没有见他写过类似的话。(忆李良荣&曾建章
载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编 第4卷 政治军事编 第2册》
两个问题:
1、这个整编第2军的组成情况?
2、1946年春李良荣究竟是内定任整编第2军还是整编23军军长?
※※※※※※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楼主] &[1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31&[][][]
逍遥侯兄好,曾建章的回忆很有价值,但可能把李良荣前后两个时期的番号弄混了。1946年春末准备成立的是整编第23军(整62师、整70师),1947年5月成立的则是整编第2军(整28师、整83师),这年8月21日,陈诚给蒋介石打了个电报,说&拟准将李良荣之整编第2军改为整编第23军,并保留整编第2军番号赋予由整编第9师编成之军,以保历史&,其实就是把曾经准备授予李良荣的整编军番号实授了。 这封电报和上面我说到关于1946年准备成立整23军的电报,都可以在台湾&国史馆&的蒋中正档案目录中查到。 [楼主] &[1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11&[][][]
(1)日,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第2纵队改编为整编第2军,原纵队司令李良荣任军长,辖整编第28师(师长李渤,第52旅、第80旅)、整编第44师(师长王泽浚,第150旅、第162旅),隶属第3兵团临沂指挥所(主任李延年),在鲁南、苏北地区作战。1947年8月,因国防部拟保留整编第2军番号给予整编第9师使用,将李良荣部改变番号为其曾拟任军长的整编第23军。
(2)日,蒋介石在青岛主持召开胶东军事检讨会议,会上宣布整编第64师师长黄国梁在范家集战斗中坚守有功,晋升为军长;整编第9师师长王凌云因作战不力、军纪不佳而撤职。国防部原拟以整9、64师组建为整编第2军,由黄国梁兼任军长。会后整9师第9旅旅长陈克非和76旅旅长刘平非常不满,面见蒋介石汇报作战情况。嗣后,接任整编第9师师长的张金廷也向蒋说明了军纪等问题。整9师各级军官也对将其历史番号第2军给予杂牌将领表示不满。蒋介石为平众怒,遂改任王凌云为第1兵团副司令,仍随整9师行动,编成整编第2军一事不了了之。
&[1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38&[][][]
明白了,请司马兄继续上好文※※※※※※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楼主] &[1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30&[][][]
1947年7月,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攻入鲁西南,国军第2兵团司令官王敬久率部应战,遭解放军各个击破,整32师、整70师重创,整66师覆没。战后,国防部收容整70师残部,先行充实恢复第139旅(旅长唐化南)。日,整编第5师在河南省遂平县奉命扩充为整编第5军,邱清泉升任军长,仍兼整编第5师师长(辖第45旅、第200旅),副师长高吉人升任整编第70师师长(辖第96旅、第139旅),原整编第5师参谋长陈德谋任军参谋长。
1947年11月至12月中旬,整5军在豫中扫荡解放军,而后返回鹿邑、亳县休整。1948年1月,进入黄泛区追剿解放军。3月,军参谋长陈德谋调任整70师副师长,由整5师参谋长龚时英接任。3月下旬,增援遭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围攻的阜阳第14绥靖区。5月中旬,进入豫东作战,并节制整编第75师、整编第83师、新编第21旅、骑兵第1旅。6月至7月间参加豫东会战,战后驻防商丘休整。8月,整5军奉命扩充为第2兵团,邱清泉任兵团副司令官。9月,整编军番号撤销。
&[1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05&[][][]
旧话重提,当时华野口中的“新五军”指的是整5师还是整5军?
我想听听司马兄的看法。[楼主] &[1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1:42&[][][]
对【16楼】说:最近飞扬军事上也有人提起这个话题。我简单翻查了刘伯承、邓小平、李达、陈毅、粟裕的军事文选,竟然没有提到新五军的地方,实在是和印象大相径庭。毕竟整五师升格到整五军,也不过扩充了一个旅,主要还是靠在一起作战,从我的阅读所得,还看不出新五军到底是指全部整编第五军,还是单单只指称整编第五师。[楼主] &[1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13&[][][]
日,在青岛的胶东军事检讨会议上,蒋介石当场宣布整编第8师守卫临朐“功劳最多”、“先改为军,师长升军长”。国防部根据整编第8师的历史,拟定新成立的整编军番号为第8军。
1948年1月,整编第8军成立,李弥升任军长,仍兼整编第8师师长,辖第103旅、第166旅,驻烟台、威海卫、蓬莱;整编第8师副师长汪波升任整编荣誉第1师师长,辖第42旅(原荣誉第1师)、第43旅(原整8师独立旅)驻龙口、黄县。在此前后,李弥收编保安团队,陆续成立军独立旅(孙进贤)、新编第1旅(杨绪钊)、新编第2旅(张家宝)等部。
1948月4月,整荣1师副师长黄淑率第43旅、第166旅船运锦西葫芦岛,于5月间改称第9军,黄淑任军长,第43旅改称第3师,第166旅改称第166师。6月间,第42旅、新1旅船运冀东秦皇岛。7月下旬,驻锦西、冀东的部队乘船运往上海,之后转往蚌埠,于李弥自青岛带出的部队会合,于8月间扩充为第13兵团,李弥升任司令官。9月间各整编师、旅恢复军、师番号后,李弥以第42师、第170师(原新1旅)、第237师(原孙进贤独立旅改称的新编第20旅)编为第8军,自兼军长;以第3师、第166师、第253师(以在青岛招募的王青云独立旅改编)编成第9军,黄淑任军长;以留在烟台的第103师、第147师(原新2旅)组成第39军,由原整8师副师长王伯勋任军长。&[1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0:37&[][][]
对【17楼】说:最好从新五军称谓出现的时间来判断
不少华野部队军战史及老同志回忆文章中多次出现了&新五军&一词,将其列入国军五大主力,这也是少有的解放军对国军部队以习惯称呼代替正式番号的例子。如果能找到原始资料加以判断是最好不过,比如文电、报纸等,当时华野各纵队都有自己的报纸。&[2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8:22&[][][]
根据1987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三卷189页:
“敌人为加强其防御,于1948年初。。。另以主力重新组成邱清泉兵团(亦称整编第五军,辖整编第5、70师),胡琏兵团(亦称整编第十八军,辖整编第十一、第三师)”。。。可见当时有整编军番号的兵团不止一个&[2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8:53&[][][]
在张震回忆录中描述的是“整编第五军”。
因为当时在东北还有个新5军,很快被歼灭了&[2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2:31&[][][]
“敌人为加强其防御,于1948年初。。。另以主力重新组成邱清泉兵团(亦称整编第五军,辖整编第5、70师),胡琏兵团(亦称整编第十八军,辖整编第十一、第三师)”。。。可见当时有整编军番号的兵团不止一个
----------------------------------------------------------------------------------
这里的“兵团”不是指当前部队的正式番号,而是一个战时的临时称谓,而“整编第五军”则是“邱兵团”的正式部队番号。[楼主] &[2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21&[][][]
整编第12军
(1)预定以第6集团军总部及第61军等部编组,军长王靖国,隶属第二战区(太原绥靖公署),并未实际编成。
(2)整编第12军成立于1947年12月,辖整编第12师(师长霍守义,第111旅、第112旅)、整编第73师(师长曹振铎,第15旅、第77旅、第170旅)、独立旅(刘宗颜),原军长霍守义兼任军长,副师长熊仁荣兼任副军长,参谋长王树军兼任军参谋长,隶属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1948年1月,军部率整12师(欠军重炮营)、独立旅改隶第10绥靖区(司令官李玉堂),以军部及直属队、第111旅、第112旅第334团进驻兖州,独立旅进驻曲阜,第112旅主力进驻济宁。6月间曲阜失守,独立旅覆没,旅长刘宗颜阵亡。7月13日,兖州失守,驻兖整12军部队覆没,军长霍守义及副军长熊仁荣、旅长刘书维、高参孙焕彩、团长林学骞等突围后向解放军投诚。
1948年8月,准备以第112旅为基干恢复整编第12师及第12军,旅长于一凡任师长,舒荣任军长。但因9月整编师旅恢复军师番号,整12师直接改编为第12军(辖第112师、第238师)。[楼主] &[2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22&[][][]
整编第16军
预定以第8集团军总部及第34、43军编成。军长孙楚、副军长楚溪春。隶属第二战区(太原绥靖公署)。并未实际编成。[楼主] &[2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6:38&[][][]
整编第18军
整编第18军是以整编第11师为基础建立的部队,具有鲜明的土木系色彩。在日的青岛胶东军事检讨会议上,蒋介石当场宣布,整编第8师守卫临朐、整编第11师守卫南麻、整编第64师守卫范家集“功劳最多”、“先改为军、师长升军长”。国防部根据整编第11师的历史,将新成立的整编军番号确定为第18军,原师长胡琏升任军长。
1947年11月,整编第11师奉命开赴大别山区,划归国防部九江指挥所(主任白崇禧)战斗序列,参加对中原解放军的围剿。1948年1月,国防部将上月在河南西平祝王寨之役覆没的整编第3师残部重组为第20旅,与1947年1月鲁南战役后整编第26师残部重组的第114旅,1947年4月豫北战役后重建的第49旅合并组成整编第3师,任整编第11师副师长覃道善为师长,划归整编第18军序列。同时,批准整编第11师以第11旅第33团为骨干,加以各旅工兵营和新兵组成第75旅,任第118旅副旅长王靖之为旅长,隶属整编第11师序列。为了均衡部队战力,胡琏将整编第11师辎重团和所属各旅辎重营武装起来,充实整编第3师;将第18旅与第114旅对调一个团;1948年4月第20旅因被指定为美械试验部队脱离整编第18军后,将第75旅划归整编第3师;5月,又将整编第11师的第18旅与整编第3师的第49旅对调。截至1948年5月,整编第18军的战斗序列为:
军长胡琏,参谋长萧锐(原整编第11师参谋长)
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辖第11旅,旅长王元直;第49旅,旅长何竹本;第118旅,旅长尹钟岳
整编第3师,师长覃道善,辖第18旅,旅长尹俊;第75旅,旅长王靖之;第114旅,旅长夏建勣
整编第18军在调整期间,先后于1948年3月参加增援洛阳之役,4月参加宛西之役,5月参加宛东之役。6、7月间,又参加了救援襄樊之役和豫东睢杞之役。8月,整编第18军奉命扩充为第12兵团,调新制军官学校校长黄维任兵团司令官,原军长胡琏和第9绥靖区司令官李良荣任副司令官。9月,整编军番号通令撤销。[楼主] &[2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43&[][][]
整编第19军
1946年5月,第10集团军总司令部奉命改编为整编第19军军部,原总司令欧震任军长,辖整编第4师(师长欧震兼,后王作华,辖第59旅、第90旅、第102旅)、整编第69师(师长梁汉民,辖第60旅、第92旅、第99旅),隶属武汉行营(主任程潜)。6月起,所属部队陆续调往徐州、南京,划归徐州绥靖公署序列,属第32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指挥,参加对苏北鲁南地区的进攻。
1946年12月起,欧震先后担任受第1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节制的盐阜兵团司令官、阜海兵团司令官以及徐州绥署(主任薛岳)直接指挥的陇右兵团司令官,参加对苏北地区的进攻,曾指挥整25师、整44师、整65师、整74师、整83师、第7军等部。1947年1月,欧震开始使用整编第19军军长名义,先后担任徐州绥署直属的陇东、鲁南、沂水兵团司令官,指挥整11师、整25师、整74师、整83师等部队向苏北鲁南地区进攻,是徐州绥署各期攻势的主要前线指挥官。3月,以整编第19军军长名义,兼任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所属第3兵团司令官,指挥第7军、整11师、整20师、整48师、整64师等部,参加对鲁中、沂蒙共区的进攻,及鲁南地区的守备。1947年9月,第3兵团奉命撤销,欧震去职。整编第19军名义何时取消,尚未见记载。[楼主] &[2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0:56&[][][]
整编第21军军
1947年7月上中旬,第20集团军总司令部改编为整编第21军军部,原总司令夏楚中任军长,辖整编第8师(李弥,辖第103旅、第166旅、荣誉第1旅、独立旅),隶属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
7月17日,整21军划归第1兵团(司令官范汉杰)指挥,以整8师由潍县、昌邑前进至临朐,救援在南麻遭解放军围攻的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7月20日,整8师在临朐遭解放军围攻,夏楚中奉命指挥整9师(师长王凌云)、整25师(师长黄百韬)、整64师(师长黄国梁)等部增援,于7月27日解围。随后,整21军指挥所部向益都推进,于8月下旬完成对益都、昌邑、临朐、潍县、寿光地区的占领。
9月,国防部成立胶东兵团(司令官范汉杰),向胶东地区发起攻势,原属整21军指挥的整8师、整9师、整25师、整64师均归入胶东兵团指挥,夏楚中坐镇潍县,指挥整编第45师(师长陈金城,辖第211旅、第212旅,欠第213旅)、山东第8区保安部队(专员兼司令张天佐)、第14区保安部队(专员兼司令张景月)、交通警察第1总队(总队长杨蔚),担任胶济铁路的守备。
10月下旬,在青岛召开的胶东军事检讨会议上,蒋介石以贪污罪名下令将夏楚中撤职查办。11月5日,夏楚中被革职,整编第21军番号撤销。
(一个小故事,临朐战役后,王耀武保举李弥升任整编第21军副军长。胶东军事检讨会议上,蒋介石又公布李弥坚守临朐有功,升为军长。会后,李弥拿到了整21军副军长和整8军军长的任命,哭笑不得)&[2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6:00&[][][]
对【23楼】说:据刘凤翰所著《国民党军事制度史》载P313,第5军邱清泉(第45、96、200师)此军颁发整5师番号,但并未使用&&&[3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6:01&[][][]
对【29楼】说:请参看&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军军史(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室,2002年12月第1版&[3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6:46&[][][]
对【30楼】说:这本书哪里能看到啊?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8集团军进京缴械武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