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不鄙弃,赠以瑰玮,藏之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永以为好 什么意思

【珍爱】的反义词大全_共2个
【珍爱】的反义词大全_共2个
【珍爱】的反义词:鄙弃,轻视
珍爱的拼音zhēn ài
珍爱zhēn ài
&1.&&重视爱护。
&&●唐韩愈《答刘正夫书》:「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宋陆游《吏部郎中苏君墓志铭》:「属文有体制,笔法简远,其尺牍尤为时所珍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小二》:「﹝赵旺﹞一女小二,绝慧美。赵珍爱之。」
&&●马南村《燕山夜话·珍爱幼小的心灵》:「儿童的心灵是最纯真的。我们就特别应该加倍珍爱,好好地注意培养。」
&2.&&犹保重。
&&●宋苏轼《与程得圣秘校书》:「盘桓都下,为况何如?惟顺时珍爱。」
&&●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徐五秀才》:「家有尊属,不敢久留,离合有时,更俟它日。君善自珍爱。」
★「珍爱」在《汉语大词典》第5606页 第4卷 538
★「珍爱」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52页
参见:珍愛
1:【】 鄙弃bǐ qì轻视厌弃。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蒙不鄙弃,赠以瑰玮,藏之巾笥,永以为好。」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总论》:「至于杖叩原壤,呼之为贼,此其鄙弃,无复可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嫦娥》:「妪顾宗曰:‘大郎温婉如处子,福相也。若不鄙弃,便奉箕帚,如何?’」
●郭沫若《南京印象·慰问记者》:「南京的舞女是被大人先生们所鄙弃的。」★「鄙弃」在《汉语大词典》第14646页 第10卷 679★「鄙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9页参见:鄙棄 2:【】 轻视qīng shì小看,不重视。
●晋王嘉《拾遗记o魏》:「时乐浪献虎,文如锦斑,以铁为槛,枭殷之徒,莫敢轻视。」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忽一人厉声而出曰:‘军师何轻视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郃首级,献于麾下。’」
●巴金《秋》二:「房里又有不少轻视的眼光集中在他的身上。」★「轻视」在《汉语大词典》第13787页 第9卷 1270★「轻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56页参见:輕視
1.(以)是珍爱的进化过程,没有事情需要害怕。2.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3.从中华文明起源开始, 玉就成了人们珍爱的物什。4.她珍爱她的相册。5.玛丽最珍爱的东西之一就是她丈夫送给她的那头白色小羊羔。6.你父亲很珍爱它。7.皮格马利翁对自己的作品珍爱不已,久而久之竟对这个仿人雕像产生了爱情。8.他给出了我们珍爱这个暗淡蓝点(地球)过去未来所有事物的理由。9.他舍不得用他那把最珍爱的砂壶沏茶待客。10.他珍爱自己收集的古物。11.我知道这本书是你珍爱的东西;我一定注意保护;不出一个月;我一定完璧归赵。12.心灵的安慰是我珍爱的花儿。13.心中珍爱自然,对自然的改造,就会淡妆农抹总相宜。>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考析
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考析
苏轼晚年的书法作品相对较少,然而其知名度却极高,如《答谢民师论文帖》为其生平作品中的精品。正如娄坚在卷后跋中说:“坡公书肉丰而骨劲,态浓而意淡,藏巧於拙,特力淳古。”故俞和亦曾说:“东坡先生在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也,余每于人家见尺牍片纸,未尝不爱赏,得其遗迹犹可想其风度,况笔精墨妙耶。”
苏轼早年学王羲之《兰亭》笔法,中年又喜欢上颜真卿、杨凝式、李邕的书法,晚年则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故黃庭坚在评其书时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答谢民师论文贴》是苏轼表白个人文学创作见解的一篇重要文章,书法老劲,鲜有变幻,清顾文彬称赞此帖书法之妙说:“东坡尺牍狎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
此帖是刚毅奔放与丰厚凝重的结合,创设“无意于佳乃佳”之境。“肉丰而骨劲,态浓而意澹,似欹而正,似曲而直,字形稍扁,轻重有致。”苏轼曾自语:“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苏轼“作书,善用单钩卧笔,以侧势取妍,故其书丰腴雄浑,笔力圆健,其发笔逆入时露锋芒,而收笔时如珠光黍米有聚墨痕,极其圆融,而其结字体势欹侧,左伸右缩,故其行气极为流畅。其章法布局,则参差栉比,大小错落,奇正疏密,妙合自然,特别是他的尺牍,信手拈来,随势生发,如风行水面,云出岩间,殊觉有一股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十分耐人寻味。”苏轼的《答谢民师论文帖》,是一帧具有相当高的聚文物、收藏、学术、艺术价值于一体的传世尺牍。
原书说明:“古人尺牍,或叙离别之情,或询家人之安,或与同好畅述人生,或与友人切磋文艺,言之所吐,一往而情深,施于尺素,虽不计工拙,而随手挥洒之际,真意流露,若此尺牍出于名人书家之手,则更是弥足珍贵,于是世人竞相珍藏,每得名家尺牍,视若拱璧。”
《答谢民师论文帖》是苏轼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所书。即苏轼逝世前一年的五月,由儋州(海南岛)遇赦北上,九月过广州时,谢民师以诗文求教,离广州后在途径广东清远峡山寺时,写给谢民师的第二封书扎。
书扎内容为答复谢民师关于写作上所提出的问题,从而表述了他对文章写作、遣词达意的见解,以阐明艺术传达的规律,一是“言之不文,则行而不远”;二是要“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总而概之,“文”,“达”二字。
至于写作艺术传达,也是有条件的,这就是“使物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艺术传达“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才会“文理自然”。
艺术传达还要讲求方法,他主张以平和的言辞抒情达意,并批评了扬雄“好为艰深之辞”、只在雕篆上下功夫的作法。现在看来,这些见解都是十分精当的。
《答谢民师论文帖》是苏轼给谢民师的手札,前部内容已缺损,其文所余部分加载在《东坡集》(见《四部丛刊》《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东坡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近来虽然奉承却是久违了,实在不好意思接受你的多次问候,具体审慎地考虑,自己的生活情况以及精力、体力都还算好,从而感到慰藉良深。东坡天生性格刚直、头脑简单、学识迂腐、低下,又因坐罪被贬谪多年,不敢再自称为什么绅士风度。自从海南北归后,看见过去的至爱亲朋,也已因生疏而晃如隔世之人,况且与身边左右没有一日闲雅,而敢于求得正常交往吗?数次得与你的相见,特别倾心如故,幸运得很,且大喜过望,不可言表。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你所给我所看的书法理论文章以及诗、赋、杂文,现已看得熟透了。大略如天空行云和江河流水,起初虽然没有提出确定的实质问题,但是均能行走于所应当行走,亦中止于所不可不止步,文理通顺自然,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但如孔子所说:“所要说的话并不一定要全写出来,行走时也不一定要走得太远。”他又说:“言辞能达意就行了。”
语言文字应及时中止,即表达清楚某一意思就行了,即一直认为文章尚未结束,则完全不是这样的。追求事物的奥妙,如捕风捉影,能够使这个事物完完全全使人心中明白者,大概千万人中也难得遇到一个。而能够做到既使人从内心明白,又转化为实践者吗?这可谓是辞能达意。如言辞能完全达到目的,则文章不可超越其实用价值了。
“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虫,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扬雄喜欢用难于理解深奥词语,认为文章太浅显易懂之说,如若正确地说,则是人人皆知了。这正是所谓如雕刻虫篆字体者,其《太玄》、《法言》皆是此类作品。而唯独悔改的是作赋,这是为什么?因为终身从事雕虫篆字,而单独改变其音节,便谓之为经典,可以吗?屈原所作《离骚经》,大概是风骚典雅的再演变,竟可与日月争光了。可以认为其似赋而谓之为雕虫篆字吗?以贾谊去见孔子,则登堂入室绰绰有余了。而仍然以赋鄙视他,以至于与司马相如属同一类!扬雄的缺点,象这样比较者甚多。可以与有智慧者讨论,而难与庸俗之人说及啊。因为在此讨论文章,属于偶然所及的观点。
“欧阳文忠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欧阳修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场上有定价,并非凭一人所说来评定其贵贱。”啰啰嗦嗦说多了,岂能有裨益于身边左右,令人惭愧恐惧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东坡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东坡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欲有所记录,当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已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所索要的海宁硖石西山南麓惠力寺“法雨堂”三字,东坡本来不善于书大字,强行所书终归不太好,又因舟船中场所受到局限而难于书写,故未能如你所愿。然而东坡刚到临江,当会去游览。如果僧人想有所记录,当会作数语留在寺院之中,以慰藉左右思念亲人之意。今日已到峡山寺,稍停片刻即离去,越走越远了,惟一希望你万万要时时自己珍爱自己。
上海博物馆藏的苏轼《行书答谢民师帖卷》纸本上起首处“轼启是文之意疑若”八字并非原文所有,而帖末“轼顿首并拜民师帐句推官阁下十一月五日”文集中亦未见。
苏轼在此主要阐述关于文学创作经验的二个问题。一是提倡“文理自然”,即内容要纯朴明了,境界要幽雅醇厚,情趣要静谧宜人,手法要清新传神;文学创作要源于自然,又要高于自然,以追求文学创作的美感艺术的最高境界,亦反对华艳不实以及“好为艰深之辞”文风。二是赞成“辞达”,即首先如孔了所言的辞能达意,但要再在此基础上,在准确揭示客观事物特征的同时,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学创作也要反对“雕虫篆刻”。
苏轼与朋友之间往还的其它笔翰书札,如《东武帖》、《人来得书帖》、《致杜氏五札》等,均写得冲和自然,轻松自如,笔墨挥洒之间,别有一种书卷气息和超尘脱俗的笔情墨韵。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然而北宋大文豪苏轼与文人学士却一直保持着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其中见诸于史的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此外,江西的谢民师、阳孝本等人,皆为他的挈友。
谢民师,江西新干县溧江乡凰山村人,他性情温良,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崇尚才学。他对大学士苏东坡也仰慕已久。在知南康军时,他得知苏轼因“乌台诗案”遭受到沉重地打击,而消极颓废,时恰逢时令金秋,枫红菊黄,他触景生情,便将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诗句,改为“来年好景君须记,还是橙黄橘绿时”,并附上一封短信,一并寄给于苏轼。
苏东坡收到信后,即领悟了个中情由,进而击掌叹息,一扫阴霾晦气,连道:“难得,难得!”当即就给谢民师回了一信:“某启。辱手简,不吝赐教,备增感慰。某谪居粗遣,废弃之人,每自嫌鄙,况于他人。近稍能饮,不烦念及,未缘会见,万万以时自爱。”从此,他们之间书信不断,除相互问候,还互赠诗文,以共叙友情。
宋绍圣四年(109),朝廷以“讥刺先朝”再度将苏轼贬谪南荒儋州(今海南岛),此为苏轼晚年最为凄惨的遭遇。此前一年,苏轼的红颜知己、爱妾、晚年唯一伴侣即已病逝惠州。今又遭新的打击,这使得苏轼悲痛欲绝。由此他抱着此去无回、必客死他乡的沉痛心情来到儋州。
苏轼的重重不幸遭遇,使得在广州做推官的谢民师也深感忧虑和不安。以致他每天早晚均在寓所烧香拜佛,以祈愿苏轼逢凶化吉,早脱灾难。
谢民师很想见上苏轼一面,因此通过多方努力、打点,终于如愿,在儋州面谒了仰慕已久的苏轼。两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苏轼在危难之际,为有这样的知己自然不胜感慨,也从此心存慰籍。这种心情在他给谢民师的多封回信中,可略知一二。如他在《与谢民师推官之一》中说:“某启。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缁衣之心,尚余此耳。蒙不鄙弃,赠以瑰玮,藏之巾笥,永以为好。今日遂行,不果走别,愧负千万,谨奉手启代违。”
几年之间,谢民师与苏轼的友情与日俱增,两人互通书信,嘘寒问暖,谈诗论文,切磋文法,彼此交流创作体会,又成为推心置腹的文友。
著名的《答谢民师书》即为苏轼与谢民师之间真挚感情的流露,既表达了苏轼对谢民师文学才识的推崇,也表达了苏轼对文学创作特殊规律的总结和大胆探索,还体现了苏轼“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自然奔放的艺术风格。这封信在苏轼一生文学创作中,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春,苏轼遇赦从儋州北归,将复任朝奉郎。谢民师闻讯,非常高兴,致信苏轼,并深情相邀,北归途经新淦时勿忘泊船停留,苏轼当然欣然复信应诺。结果,因归期紧迫,路途遥远,只能在新淦短暂歇息,不便留宿。
时县尹张好古也久慕苏轼大名,早就盼望有机会一睹文豪风采。得知苏轼北归与文友谢民师相约途中,将经新淦小憩消息后,即吩咐差役一干人衣冠整齐,列队河边,夹道远迎。
正值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这一天,新淦南门外湄湘河段岸边,站满了当地文人和百姓。晌午时分,一艘画舫由赣江缓缓驶进了湄湘河。只见苏轼伫立船头,双手反剪,翘首眺望,灰白胡须在胸前轻轻飘动。
待画舫停泊石桥旁时,恭候多时的张好古和谢民师趋步迎上,拱手施礼,互致问候。接着张好古令侍从在船舱摆酒设宴,为苏轼接风洗尘。
席间,宾主有礼,频频举杯,风雅极尽。酒过三巡,谢民师捧出一扎诗词文稿,请苏轼览阅赐教。阅后,苏轼赞叹不已:“民师诗文,自然辞达,行云流水,品之如上等紫磨金。”
留语终日,张好古也酒酣耳热,意犹未尽,于是说:“久仰苏学士学富五车,诗文盖世,今日相见,三生有幸!卑职冒昧打扰,有劳苏学士不吝赐墨,为石桥题字,我等不胜荣幸!”谢民师非常赞同,笑道:“石桥便民出行,此乃造福百姓之举,苏学士赐字,幸甚!幸甚!
此石桥乃当地人所称南门大石桥,始建于元佑八年(1093),绍圣三年(1096)秋竣工。此桥桥面宽阔,桥上车水马龙,下有三拱,泄洪畅通,上有长亭,卫以栏楯。此桥使昔日“春夏暴溢,壅不得泄,桥辄就圮”之险状况得到彻底改变,从此百姓出行无忧。
听罢张好古的介绍,苏轼凝神沉思,心有所感说道:“为官一任,造福百姓,此乃天职。老夫遇赦北归,重获自由,日后为官,定当勤政勉职,施惠于民。”
苏轼即刻嘱船移至石桥中拱,立于船侧,捋袖提笔在石头上写下两个遒劲有力大字:“惠政”。从此,石桥就叫“惠政桥”。后人将“惠政”二字重刻于石。“惠政桥”历经沧桑,几经修复,现已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轼和谢民师在船上短暂一聚,却又要匆匆赶路,至使两人依依不舍,挥泪作别,谢民师随船送至江边,直至画舫慢慢消失在茫茫赣江天水一线之间。
岂料,此次匆匆会面,竟成永别!苏轼北归途中,不幸病逝于常州。
据宋&不着撰人《宋诗话辑佚·漫叟诗话·谢举廉诗》载:“谢举廉,字民师,余建中靖国(1101)中,与同寓兴国寺。诗律尤古。尝记其有《西捷口号》云:‘圣明陛下如先帝,辟国谋臣似召公。不遣毛嫱嫔漠北,只将魏尚守云中。百年境土逡巡复,万里窠巢指顾空。今日版图非昔日,玉关西有巅名葱。’《章端明西捷乞致仕》云:‘虎头壮士雪髭须,欲灭西羌更胁胡。先遣槛车传妹勒,却分裨将定天都。莫年投笔真男子,得意归田亦丈夫。饱食自惭还自责,一毫曾有报君无。’(《丛话》前五十四)”
西捷,即宋夏平夏城之战大捷。夏崇宗即位,母梁太后摄政,不断对宋用兵。北宋绍圣四年(1097),宋在好水川修筑城防,号平夏城(今宁夏固原西南),以遏制夏军南下。次年十月,梁太后率夏军四十万进攻平夏城,连营百里,用名称“对垒”的特造攻城器械高车,俯视城中,土填壕城,以接近城垣,并用飞石激火,昼夜强攻十四日,不能破城,夏军粮草不济,适风沙又起,攻城械具受损,梁太后被迫退兵,宋军以轻骑夜袭夏军,获大胜,并俘西夏统军嵬名阿埋、监军妹勒都逋,于是西夏上表求和。
口号,古诗的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亦是颂诗的一种,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先帝,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此特指宋神宗赵顼。辟国,开国;建国。
召公,即召康公,姓姬名奭,周文王子,武王弟,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
毛嫱,春秋时期越国的绝色美女,相传为越王爱姬。《韩非子》有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均为“沉鱼”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管子·小称》中有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嫔,指帝王的女儿出嫁。漠北,指历史上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动中心,位于蒙古高原,南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以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
魏尚,西汉云中太守。镇守边疆,屡建奇功,誉满朝野。可是在请功时差六颗敌军的头颅,被下狱。不久边塞军情紧急,中郎署长冯唐对在汉文帝路过郎暑夸奖起历史上的赵将李齐勇敢时,提起李齐骁勇比不上廉颇、李收。汉文帝叹道:“现在匈奴逞强,屡犯边塞,如果廉颇、李牧尚在,我以他俩为将,还怕匈奴吗?”冯唐见来了机会,于是大声说道:“陛下就是得了廉颇、李牧,也不一定就会重用他们。”汉文帝为此就气呼呼回宫,不一会儿宫中侍臣把冯唐带去了。汉文帝却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说说我为什么就一定不能重用廉颇和李牧呢?”他回答说:“陛下现在能不能也像当年的赵王那样,信任和器重一个镇守边疆的大将呢?举个例说,云中太守魏尚在守卫边疆的时候,他的忠心和才能并不比李牧差,全军上下都愿意为他效力,可是,陛下却为他报功中敌首相差六个而将他下狱。魏尚的这些过失,同他的功劳相比,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认为陛下即使得了廉颇、李牧,也不一定能重用他们。”汉文帝说:“你赶快拿了我的命令,到狱中释放魏尚,让他官复原职,立即出镇边疆。”因匈奴畏惧魏尚,从此不敢再来冒犯,因此边陲又安定起来。
云中,云中郡,汉置,治所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古城乡古城村,唐置云州,后改曰云中郡,旋复为云州,宋曰云中府。
逡巡,有所顾忌而徘徊,迟疑不敢向前的样子。窠巢,鸟兽栖身处。指顾,手指目视;指点顾盼。玉关,玉门关。
葱,葱岭,西周穆天子命令御者造父驾八骏,率六师,到瑶池(今新疆昆仑山上的天池)拜会西王母,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沿来到了一个地方,这儿没有半点沙漠的痕迹,山上长着参天的大树,地上铺满可供人食用的绿葱,穆天子问造父:“这叫什么地方?”造父灵机一动回答说:“国君,这儿叫做葱岭!”
致仕,也称休致,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端明,端明殿学士。宋仁宗明道二年,改承明殿为端明殿。
章楶(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佑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七月,以端明殿学士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他又是北宋杰出军事家,在西北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彻底扭转了宋夏战争的格局。用兵战术,防守反对一味“坚壁清野”进攻,主张“筑垒加浅攻”战略上要求兵以利动,要求战争为国家利益服务。环州战役就充分体现了他的作战思想,一方面守城,一方面派兵出击到敌背后,切断敌军归路,大胆和敌军进行野战,结果使得西夏受到了重创,精锐损失过半。大力发展骑兵,把骑兵编成五至六千人一组,“散遣骑兵讨击,又每至其处,发其窖藏,自可因粮而食”。每次行动一般在半月之内,“兵马所至不过百里”,避免和敌人主力决战,零打碎敲慢慢吃掉敌人,就粮于敌也不必太担心补给。韦州战役,就是浅攻战术中最成功的一例。发现西夏边境堡垒约三万人防守,但兵力分散,夏国边寨各相去二、三十里,每寨止八百余人,就派折克适统泾原兵八千,一日夜驰至韦州(韦州居横山北,曩霄时立静塞监军司,屯集人马,防拓兴、灵诸州,)直入西夏监军司所,悉获牲畜、器物,西夏军大败。当然章楶用兵是很灵活的,几次浅攻后会突然来一次深入,西夏名将妹勒、阿埋(平夏城战役实际指挥者)就是因麻痹大意被宋军俘获。章楶的军事理论在军事实践中证明是成功的,宋军也因此赢得了对夏作战的优势,西夏不得不向宋请和,章楶无愧于名将的称号。
妹勒,即妹勒都逋,西夏监军,名将。宋置西安州:西夏西寿统军嵬名阿埋、监军妹勒都逋屡屡入侵宋朝,宋朝廷要求边境守将秘密计划除掉此二人。章粢通过调查后,了解到西寿保泰军司内部空虚,完全可以偷袭,恰恰在此时,嵬名阿埋等人以放牧牛羊为名,进入宋朝边界地区,章楶派遣大将折可适率领二千精兵,轻装前进,分路进入西夏本土,趁夜进入嵬名阿埋的卧室,生擒了他们二人及其全部家属,还俘虏西夏士兵三千余人、牛羊十万余头,宋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宋军所偷袭的地方正是西夏军事重镇天都山(今宁夏海原县东南)。元符元年(1098)、夏永安元年十二月,折可适建议朝廷将秋苇川建成城寨,南牟之地建成一州,宋哲宗听到这一消息后,十分激动,同时满朝文武官员纷纷上书庆贺这一胜利,于是宋哲宗将秋苇川赐名“临羌寨”(今宁夏海原县东),南牟州为“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
阿埋,即嵬名阿埋、西夏都统军,为元昊之弟,善用兵,又熟习边事。太后重又摄政。八年三月,梁太后又点集“河内、西凉府、罗庞岭及甘、肃、瓜、沙州民,十人发九,齐赴兴州,议大举”。令都统军嵬名妹精嵬、副统军讹勃遇领兵数万进攻环庆,抄掠淮安镇,被宋朝守将张守约合诸路兵掩击,夏将败死。(《西夏书事》卷26)
据《龙云集》卷二四《诸公纪赠四谢诗序》、《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四四、《江西诗征》卷一三、《上金集》《独醒杂志》卷一、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等载:
谢举廉,字民师,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与其父懋、叔岐、弟世充为同第乙丑科进士,时称“四谢”,初官吉州司法参军,哲宗元符三年(1100),为广州推官,徽宗政和间(1111——1118)知南康军,有《蓝溪集》,清同治《新淦县志》卷八有传。
推官,官名。唐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五代沿袭唐制,宋时三司下各部每部设一员,主管各案公事;开封府所属设左、右厅,每厅推官各一员,分日轮流审判案件;临安府设节度推官、观察推官各一员;诸州亦置,称军事推官。南康军,太平兴国七年(982)置,治所今星子县。
《蓝溪集》已佚,《全宋诗》却收集有谢民师《西捷口号》、《浴日亭》、《戏题指纹斗牛图》和一诗句。《戏题指纹斗牛图》云:
左者前其角,右者后其足,浼君双指螺,战此两觳觫。
草长水远日悠悠,不向桑间自在休。蜗头尚可屠蛮触,壁上从今斗二牛。
指纹,即指纹画。浼,污染。指螺,即六指螺,水字螺。觳觫,恐惧得发抖,恐惧颤抖的样子。桑,桑林中。蜗,蜗牛。屠,徒。蛮触,比喻因小事争吵的双方。《庄子·则阳》寓言:古时触氏的在蜗牛左角上,蛮氏在蜗牛右角建国,两国常为争地而战,遗尸成万。
先画左边一只牛的角,后画右边一只牛的脚。沾染了您的双指,画出这二牛相斗的颤抖。青草长,溪水远,白日悠悠,不到桑林中去休息。弱小的二只蜗牛还可以无缘无故地因小事争吵,墙壁上从此有二只牛在争斗。
谢民师宋代江西第一个状元何昌言赋诗致贺,有诗《句》云:
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
骥,好马,良马,千里马。天荒,指亘古未开化的原始状态,用以形容没有出过名人的偏僻落后地区。据宋曾敏行撰《独醒杂志》载,宋初江西士人没有考中过状元,直到宋哲宗圣绍四年(1097)年间,何昌言赴京应考,得了第一。
何昌言(1067——1127),字忠孺,清水洲(今江西省峡江县砚溪镇虹桥)人,自幼奋读,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一甲第一名,初授承事部鉴书,大观四年(1107),进给事中,充微猷阁待制,知应天府,为政清廉,不事权贵,上疏奏蔡京不端,被逐出应天府,贬知太平州,大观中期,三省台官屡谏蔡京罪行,赵佶皇帝亦不满其行为,令其致仕,他上奏:“今蔡京罢相,并无事因,依朝廷体例,应通过门下省公布.使四方明白蔡之罪状。”遂获依从.上下称快,政和元年(1111),蔡京复用,而不获重用,靖康元年(1126)因蔡京致仕,被授工部侍郎,兼太子詹事食邑五百户,金破汴京.因藏匿而幸免,建炎元年(1127),赵构即位,诏令复职,时愤国事成疾,遂呈表以辞,于四月二十七日卒,奉旨归葬。
谢民师为广州推官时还写下一首《浴日亭》:
粕粕太阳精,浴以沧溟水。光润无纤滓,畏爱从此始。
粕,糟粕。精,精华。沧溟,大海。纤滓,固体中的纤维,液体里下沉的杂质。光润,富有光泽,细腻光滑。畏爱,敬佩爱戴。语出《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混沌中的太阳焕发精华,沐浴在苍茫的大海中。从此光彩夺目、洁净无瑕,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美奂美轮、金轮神圣的太阳也要接受洗礼,而浴沐在浩瀚的大海之中。浴日亭,始建于唐朝,原在南海神庙旁边山丘上,现在的浴日亭于1053年重建,在“扶肴之口,黄木之湾”看日出,曾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苏轼在浴日亭登临观日,写下《南海浴日亭》诗一首: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苏轼与谢民师同作浴日亭诗,却因立意不尽相同,故所表达的心声也自然不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特祖玛的宝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