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天气港口吞吐量为什么不如以前

当前位置:> > >
2013年鹿特丹港货运吞吐量保持稳定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内容分类
  据荷兰《共同日报》12月20日报道,2013年鹿特丹港货运吞吐量为4.42亿吨,同比保持稳定。其中煤炭的吞吐量增加17%,主要原因是欧洲需求上升同时德国产量下降。此外,铁矿石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吞吐量均有所增长。原油吞吐量下降7.3%,创历史新低,主要原因是因欧洲成品油需求下滑及全球竞争加剧,鹿特丹炼油厂减少了原油进口。集装箱吞吐量下降3.1%,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欧洲消费品需求较为疲软。
 发表评论:    笔名: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技术支持: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技术支持电话:86-10-
传真:86-10-
业务咨询电话:86-10-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欲保欧洲第一位置鹿特丹港紧盯中国商船::全景网::---权威财经网站---新闻频道
国际财经:
欲保欧洲第一位置鹿特丹港紧盯中国商船
发布时间:
  荷兰《人民报》、《新鹿特丹商报》等主流媒体近日在重要版面刊登消息:荷兰著名的鹿特丹港不再是世界第一大港,其地位已被中国的上海港取代;而且,新加坡港也超越了鹿特丹港。至此,雄踞世界港口榜首42年之久的鹿特丹港退居第三位。这一历史悠久的港口究竟怎么了?  有“西北欧门户”之称  鹿特丹港位于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口地区新马斯河两岸,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黑海,素有“西北欧门户”之称。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初,当时有许多渔民因其地理位置优越选其为卸载渔货的场所。此后,当地陆续兴建了许多码头、仓库、船坞等,鹿特丹港逐渐发展成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1961年,鹿特丹港的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1.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为何能取代纽约的地位呢?首先,二战过后十余年,欧洲大陆的经济步入复兴轨道,虽不足与美国比肩,但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荷兰在地理上是欧洲小国,但鹿特丹港拥有可覆盖整个西北欧的独特地理位置,因此,它可以充分利用其转运功能将各种货物运往欧洲各地。其次,美国海岸线较长,拥有诸多港口,纽约港需要应对本国其他港口的激烈竞争。  现在,鹿特丹港是欧洲石化产品、铁矿石、煤等物资最重要的集散地。该港港区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码头总长42公里,最深吃水约22米,35万吨以下的货轮可畅通无阻;它还是500多条航线的船籍港或停靠港,通往全球1000余个港口。此外,该港拥有世界领先的ECT集装箱码头(即无人操作装卸码头,俗称“鬼码头”),年吞吐量达640万标准箱。  建设有竞争力的港口  鹿特丹港新闻官帕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鹿特丹港并不在意是否是“世界第一”,在意的是能否保持“欧洲第一”的地位。帕博形象地说:“买电视机不一定要到最大的商店去,要考虑电视机本身的质量和价格。”虽然失去“世界第一”,但与2003年比,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的增长率超过7%,创25年来的发展新高。现在,鹿特丹港与以往一样,甚至更加繁忙,平均每天进出港货物达100万吨。鹿特丹港目前每年进出船只多达100万艘次,每年约有3.5万艘海轮在此往返,13万艘内河船往来于鹿特丹港和其他欧陆港口之间。  鹿特丹港的真正竞争对手是德国汉堡、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其他欧洲港口,东南亚港口对它没有直接威胁;对来自其他欧洲港口的竞争,鹿特丹港也不担心。帕博说,至少短期内汉堡和安特卫普等欧洲大港不可能超过鹿特丹港。它们虽然因东欧经济的发展受益,但随着集装箱运输规模越来越大,发展空间较有限。相比之下,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入海口,空间广阔,有利于大规模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这一优势在今后10年将得到充分体现。  当然,鹿特丹港没有满足于既有成绩。港口负责人施密茨表示现在还不能松懈。对于未来的发展,鹿特丹港已制定计划,到2020年,鹿特丹港将成为“一个既能促进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又能改善市民生活水平和自然环境的有竞争力的港口”。届时,港口的年吞吐量将比目前增加40%,达到4.6亿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鹿特丹港将在今后15年加强西部建设(即在北海边开拓土地),转变东部港区职能,实现港区空间商业化,促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荷兰经济的“发动机”  荷兰有1600万人,在鹿特丹港工作或从事与该港相关工作的人达30万,因此,荷兰政府十分重视鹿特丹港的发展。该港由鹿特丹港务公司负责经营,而鹿特丹市政府拥有该公司的全部股份。政府常对该港的重大建设项目直接进行大额投资。鹿特丹港的许多事务由鹿特丹市议会决定。自鹿特丹港务公司改制起,该港的重大事项(如超过千万欧元投资等)改由鹿特丹市市长等组成的市政委员会负责决定。鹿特丹港务公司只需将其制定的鹿特丹港年度发展方案提交市政府审批。一旦方案获得通过,此后一年的具体经营事务都由该公司决定。  从中国发展中受益  近年来,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上海港和新加坡港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鹿特丹港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受益匪浅。荷兰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目前鹿特丹港集装箱吞吐量的14%以上来自中国。春节期间,鹿特丹港迎来了一年来往返于该港和中国大陆之间的第100万个标准集装箱。这一标志性数据证实了鹿特丹市负责港口事务的副市长范斯劳斯所说的,“对上海和新加坡有利的,对鹿特丹也同样有利”。  帕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这对港口的发展也很重要。面对上海这样的对手,鹿特丹港不可能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宝座。谈到上海时,帕博说现在鹿特丹要向上海学习。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世界港口的格局。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囊括了世界前十大港口中的6个。谈到这儿,帕博不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发出连声赞叹:中国经济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对荷兰甚至世界经济都有益,而鹿特丹港更会从中直接受益。(记者 胡炜)《环球时报》
相关新闻:
文档附件:鹿特丹港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1220万标箱 - 百分百物流网
&&&&&&&&&鹿特丹港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1220万标箱
鹿特丹港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1220万标箱
据报道,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2014年吞吐量达4.45亿吨,较去年上升1%,港口预计2015其上升幅度变化不大。干散货和液体散货的的吞吐量都出现了小幅度的下跌,而集装箱和杂货则有所提升。
德国炼钢厂高炉的翻修导致矿石吞吐量下降了5.2%至3400万吨,但是粮食及其它干散货的吞吐量分别上升了9.2%&和&4.9%,上升至1120万吨&and&1280万吨&。
液体散货方面,原油吞吐量为9530万吨,上升了4.8%,但是石油制品及其他液体散货都分别下降了8.1%&和7.4%至7500万吨和3080&万吨。尽管液化天然气的总量较小,只有120万吨,但是涨幅高达59.5%。
英国经济复苏导致滚装货物吞吐量上升8%,达到2000万吨。以建筑材料为主的其它件杂货货方面,吞吐量达到2600万吨,上升了28.1%。
集装箱吞吐量为1220万TEU,较去年提升5.8%。港口当局相信这是由于船舶大型化和欧洲经济复苏造成的。港口预计2015年的总吞吐量增幅也将维持在1%左右,主要由集装箱带动增长。Maasvlakte&II的码头将会在2015年启动,但2016年前,港口吞吐量将不会有额外增长的空间。
1、任何注明“来源:百分百物流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其版权均属百分百物流网所有,任何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传播。已授权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百分百物流网”,否则,百分百物流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任何非注明“来源:百分百物流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等的资料,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百分百物流网转载该资料,并不代表百分百物流网同意其观点,百分百物流网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该资料仅供读者参考,请自行甄别,判断真伪。
3、因为作者的信息不明等原因,百分百物流网使用部分文章、图片等资料的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相关权利人可联系我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      来源:新华网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两名荷兰小伙,于今年7月底从中国上海出发,驾驶着比亚迪汽车,拿着华为手机,用联想电脑记录沿途点滴,计划全程凭借这些&中国制造&,用时3个月,沿古丝绸之路驾车返回家乡鹿特丹,借此向世界展现一个创意十足的中国形象。  历史上,曾有无数支来自东方、载着丝绸瓷器的商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鹿特丹。随着这两名荷兰人带着&中国制造&返乡,鹿特丹将再一次见证东方与西方的陆上丝路通途。  静静的马斯河,清清的莱茵河,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的港口城市鹿特丹的发展和变迁,也见证着海上丝路通途,见证着中荷、中欧关系的不断前进。  &得益于地理位置和港口优势,鹿特丹港一直对于中欧贸易往来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中远集运荷兰分公司总经理董丹奇对记者说,&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发展,肯定将进一步给双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包括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将拉动整体中国外贸发展,同时给物流业带来更多机会。&  1972年,鹿特丹港口中国货物吞吐量仅为几十万吨,而在2012年就已接近2400万吨。荷兰首相吕特在今年6月出席中荷企业家论坛时致辞说,目前中国对欧出口约40%经由荷兰进入欧洲,鹿特丹港口对此发挥着重要作用。  即便是在近几年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普遍放缓的情况下,鹿特丹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依然见证着中荷与中欧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  在欧洲经济艰难的时刻,2010年,中国在鹿特丹港的集装箱装载量达到了295.6万个标准箱,比2009年增长22%,占鹿特丹当年全港集装箱总量的27%。其后,鹿特丹港口吞吐的中国集装箱货运量仍呈强势增长。  鹿特丹港务局去年底发布的港口信息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荷兰对亚洲出口实现翻番,其中&荷兰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强劲,中国成为荷兰出口最重要和最大的增长市场&。  &近年来,经由鹿特丹港的中荷货运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这充分说明了中荷与中欧经贸关系的持续深入发展,&董丹奇说,&而且这其中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那就是以华为、中兴等企业为代表所出口的电子产品,以及诸如太阳能电池板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货物有所增加。&  对于物流业极为发达的荷兰而言,新的丝绸之路无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货物是由海上丝绸之路运输而来,还是经由陆上丝绸之路运来,鹿特丹作为欧洲物流的重要中转站,都将广受裨益。  鹿特丹,见证着海上、陆上的丝路通途。
[责任编辑:焦非
Copyright www.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鹿特丹,港口物流的霸主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鹿特丹,港口物流的霸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8:02:2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鹿特丹,港口物流的霸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鹿特丹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