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和下联:唢呐声中礼行奠雁; 下联:? 横批:?

第九回&&世良县城觅佳偶&妡屏如期结良缘
&&&&&&&&&&&&&&&&&&&&&&第九回&&世良县城觅佳偶&妡屏如期结良缘
&&&&上回书说到世良十年寒窗苦,只考取“孙山”之末位,气愤之下,辞名返乡,与方知县之女方妡屏小姐,定于本年11月19日喜结良缘,也定于第二年阳春3月13日送四妹焕英出门。
&&&&吉、方两家也可以说是“换亲”。虽说是两家情愿结亲,但明代的婚姻却受着“六礼”的约束。因此,双方长辈格外重视。女方长辈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吉家山民俗中还有“取四柱”之说,又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那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的说法。
&&&&古代男女成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古以来,子女的婚姻都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后,再经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才能结婚,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和自己喜欢的人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认为他不遵守礼教,将要受到鄙视和严惩。故此,父母的决定,媒婆的牵线决定当事儿人的婚姻。中国传统而正宗的婚姻制度中,大姑娘出嫁,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按照门当户对给当事人介绍配偶,然后父母再决定亲事是否合适。《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媒,按照现在的解释是媒介的意思,在我国古代媒则含有谋略的意思。
&&&&所谓“媒人”、“作媒”,即专指从中谋合,使两姓之家结为儿女亲家的人或事儿,媒人则逐渐成了介绍男女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的人的代名词。媒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即已经出现,所谓“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男女无媒不交”、“女无媒不嫁”、“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等古训和俗语,就是从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
&&&&“媒人”,又称为“红娘”,有人又尊称之为“月老”。“月老”,即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尊称为月老爷、月老公,是道教的神只之一,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传为“媒神”。形象常被塑造成白胡多须,脸泛红光;左手持着姻缘簿,右手拄著拐杖。每年七夕,七星娘娘会把人世间未婚的成年男女制成名册,向天庭呈报。月下老人收到名册后,按照个性、善恶、兴趣与条件抄写成一本配偶名册,然后用红线绑牢男女二人之足,使合适的男女配成一对佳偶。月老手中的红线掌管着尘世间的姻缘,被红线系在一起的尘世男女则会成为夫妻。——“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为你而存在的,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在等待着你……”。
&&&&传说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矣”。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否仇人或距离远近,就是说,或仇敌之家,或贫富悬殊,或天涯海角,或吴楚异乡,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如初,并且结成夫妻。这就叫做‘千里姻缘一线牵’,你听明白了吧”?
  韦固听了,抿嘴一笑,自然不会相信,他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他们一前一后到了米市,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笑着对韦固说道:“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呀,便是你将来的妻子也”。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她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那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找到了满意的对象,即将搬亲成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心老爱粘着贴花。韦固见她美若天仙,咋会眉宇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疑心窦起,就想弄个明白。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岳父大人,为什么她的眉间有一道疤痕?这是咋回事儿呢”?
  相州刺史王泰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她从米市走过,忽遇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儿,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她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岳父大人,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疑,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她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事情的始末,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俩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那家南店改为“定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民间又传说月神常殇化为月华,降到人间,遇之者虔诚拜求,福禄即得。俗语说“花前月下”,便如是说。月亮,似乎总是与浪漫的情感与爱情有关。在古代中国,有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月神的习俗。许多情侣热恋时会在月下盟定终身,拜祷月神,对月神发誓,“尽管月移星转,此情永世不变”。相思的恋人,会请月神来睹誓或鉴察评理。有些失散的恋人,亦会拜求月神祈求团圆。但更常见的习俗,是向月神祈求姻缘美满。
&&&&有的地方还有“偷月亮菜”的习俗。说的是,在中秋之夜,姑娘们选好至己心上人家的菜园子,去采摘瓜菜,“偷”得别人家的菜或葱,暗示著即将遇到如意郎君。所以流传着“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的文谚。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莲果,姑娘们就会大喜过望,认为这是暗示着将来小俩口的爱情生活幸福,白头偕老,叫做“并蒂莲”。姑娘公开去“偷”,“偷”完还有意高声叫喊:“你的瓜菜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菜吧”!以此,来借助月宫娘娘来牵红线。
&&&&说到&“六礼”,那简直是年轻男女两情相悦的一道关口。过不去这个坎坎儿,即是青梅竹马、爱定情坚之人,也要被“棒打鸳鸯”。何为&“六礼”?请看下文。
&&&&一曰纳采,乃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在《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时候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
&&&&二则问名,此乃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三是纳吉,亦六礼中的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四曰纳征,亦称纳成、纳币,是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要向女方送聘礼。《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分明。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
&&&&五则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
&&&&《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
&&&&六是亲迎,又称迎亲。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
《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天之妹,女定阙祥,亲迎于渭”&。
&&&&亲迎礼始于周代,女王成婚时也曾亲迎于渭水。此礼历代沿袭,为婚礼的开端。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郎亲迎,披红戴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岳家为加双花披红作交文,御轮三周,先归。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衾裹抱至轿内。轿起,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新郎在家迎侯。
&&&&聘娶六礼中,雁是最重要的礼品。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对用雁作为礼品作了解释:“《礼》曰:女子十五许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为贽。纳征用玄熏,故不用雁也。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古人以雁为礼,一取雁是候鸟,每年秋分时节南去,春分时节北返,来往有时,从不失信。喻男女婚前互守信约,婚后夫妻坚贞不渝。二取雁是随阳之鸟,喻妇人出嫁从夫;三取雁行有序,飞时成行,止时成列,迁徙中老壮雁率前引导,幼弱雁尾随跟紧,井然不紊,喻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由于雁是飞禽,很难捕捉,后人以鹅代雁,谓之“雁鹅”。
&&&&经过此“六礼”,婚姻正式成立。如此复杂漫长的过程,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中牵引,而真正结婚的男女双方都未直接参与,只有在结婚完成之后才见对方模样。如此玄妙的结合,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男女之间的姻缘,要经过媒人的物色,经过生辰八字批合吉凶,就仿佛两个今生素不相识的人,不知经过几世的修缘,今生在出生之时,就以定下姻缘,共度一生。晋地一带婚礼手续特别复杂,一直没有亲眼所见,在山西安泽小住期间,却偶遇一场地道的地方婚事,结婚是喜事,没听说过还必须一定要打人的。可在山西安泽县就有这样一个习俗,新郎进村迎接新娘回家,先要挨一顿新娘亲人的暴打,新郎不能还手,只能一路抱着新娘跑回家中。
&&&&吉化龙、方强见吉世良、方妡屏,方达、吉焕英四个孩儿的亲事均合“六礼”之说,都很开心,高兴,同时将亲事定下,商定黄道吉日给他们操办婚事儿。亲事儿定下后,世良全家又是一番喜庆繁忙景象:房子全部翻新,又另盖一处宅院,前有临街,后有上房,左右对厦,连接上房、临街、左右对厦的是庭院内的十字通道,大约六尺宽左右,方青砖铺设,各有三级台阶。上房门上悬挂匾额,上书“厚德载物”;临街门上悬挂“上善若水”匾额;左边厦子门上,挂有“春和景明”、右边厦子门上,挂有“天道酬勤”匾额。上房高处三寸木板作棚,加盖二层,是本村第一座楼房建设,全部是青砖青瓦修建,上面是砖雕吉祥花卉鸟兽叠脊,门上也挂有“清贤雅居”匾额,各房檐下均摆放着数盆时季鲜花。布局是那么合理、齐整,装点是那么美观、雅致,厅堂内装饰一新,古色古香家具摆设的精巧雅致,长条几、八仙桌、太师椅,卧室内楠木轿式大床,又让人品味到“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的涵盖的深意。里里外外地板全部青色八砖铺地,六尺宽的院内甬道铺设的整齐美观。雕刻有花卉的双开大车门,圆鼓宝盖门钉嵌梁,油漆一新。两边悬挂大宫灯一对,门旁立有上下马石,石边分卧青石雄狮,显得大气、威严、美观、实用,这是为世良娶亲准备的,怕官家小姐受委屈,倾全家之力修建。
一切准备妥当,已是11月底。新房内全部是由焕英姑娘巧手制作和布置,请来洪洞县最著名的四位厨师,准备在两处宅院搭棚待客。11月16日,所有各方面人士包括迎娶的、照客的、厨事的、服务的、司礼、乐队等等全部请到家来,真可谓万事俱备。
&&&&19日那天,迎亲的早就出发了,回来已近午时。那场面大的前所未有。送亲马车就有十八辆之多,那场面犹显得热闹排场:前面是迎亲队伍两侧各有两面大铜锣开道,尾随其后的是唢呐队吹奏的《百鸟朝凤》乐曲,再下来是两匹高头大马,前面的一位是今天的主角&——&新郎官吉世良,只见他头戴桂冠,帽插金花,身穿红袍,面如冠玉,风流倜傥,既像是天上星宿临凡,又如是金榜题名省亲,那萧飒儒雅景象,真乃妙不可言矣。紧随其后的是送亲官&——&洪洞县方知县的公子,吉世良的好友加兄弟又将是亲妹丈的方达方聚奇。
&&&&方公子今日虽充当送亲角色,更是显得威武雄壮,加上身穿红色的儒巾茹帽儒服,配上那生动俊秀的脸庞,却又是官宦子弟教导有方的有知有才模样。他在前面一是为仁兄、密友、姐丈保驾护航,二是为姐姐引道送行,三来才是他今天最重要的意图,即姐丈承当他,要让他见一见他的四妹、自己未来的妻子吉焕英。因此,他更显得犹如口渴见梅,腹空要食,只觉得行走太慢。方达的一举一动,却正好让掀轿帘偷窥外面热闹景象的姐姐方妡屏小姐看在眼里。冰雪聪明的方小姐抿嘴一笑,不禁心道:兄弟呀,我的傻兄弟!你是来送我的,还是来偷相亲的。你的事儿,姐姐岂能忘怀?
&&&&再看那白雪公主新娘子方妡屏小姐,今天的光景更是耐看:头戴凤冠,身穿霞帔,亭亭玉立,更是与众不同。那真是红里透着白,白里透着红,远观是出水的芙蓉,近看是盛开的牡丹。有蔽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倾国倾城之姿。乌黑丝,头上盘,上系几朵红杜鹃。走一步,颤三颤,好似蝴蝶戏牡丹;凤头鞋,亮光闪,身穿旗袍配红杉。旗袍红衣正合体,胸前又插红牡丹。脸搽胭脂淡搽粉,精心梳妆巧打扮。柳叶眉,细又弯,重眼双皮两杏眼。樱桃小口苹果脸,高高鼻梁长在了正中间。轻轻一笑俩酒窝,酒窝不深又不浅。左一看,胜昭君;右一看,赛貂禅。左右前后都看看,咿呀咳,好比那牡丹天仙下了凡。翘首望,看新娘,美妙佳人向往,身形苗条似仙女,风姿翩翩似鹤翔,犹如出水芙蓉娇艳美,赛过五彩金凤凰。大眼睛高鼻梁,唇红齿白体透香,真是要说多美有多美,要说漂亮赛秋香,风流才子唐伯虎,为点秋香愁断肠,三点秋香真情在,真心拥抱入洞房,只有世良有绝招,梧桐引来金凤凰。这就叫龙娶凤,结姻缘,好女找个如意男。
&&&&小姐方妡屏在轿内,忍不住掀开轿帘,看到如意郎君面容真是天庭饱满,地阔方圆,眉清目秀,气质不凡,好一个面如冠玉美少年,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那满意、高兴地心情溢于言表。
&&&&方妡屏小姐轿的后面是那送亲的,有十六人抬着的八个大食箩,再后边是方家送亲的十八辆马车,整个迎、送亲队伍浩浩荡荡、热热闹闹,直奔吉家山而来。
&&&&到了吉家山村了,只听铜锣声、排鼓声、唢呐声、、腰鼓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如同大将军得胜还朝;村头耍狮子、舞旱船、踩高跷的各展其能,又如同庆祝考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大花轿到了家门口,新娘在伴娘、喜娘搀扶下下了轿,在新郎官世良手牵的红花绫下款莲步沿红毡来到天地桌前。只见墙壁上挂的是月老仙翁与二小系红线的巨幅神像,左右各有对联相衬,上联写“月老仙翁牵红线”,下联书“良屏二小成佳偶”,横批是“佳偶天成”。只听司礼先生高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后,礼成。那化龙老人、宁氏太太高兴地合不拢嘴;俊英、宝英、焕英跑前跑后,
这时,忽听俊英高喊“焕英妹妹,快来搀扶住爹娘”,焕英应声前来。焕英的声音正好被送亲的方达看在眼里,两人又恰好打了个照面,两人相互又猜到了对方是谁,又觉不好意思,但却各自心中心仪满意。拜罢天地后,新郎、新娘的风姿被围观者议论纷纷,都说是他们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
&&&&正是:月亮为他们做证,花儿为他们绽放。天搭鹊桥,人间巧奇,一对鸳鸯,恰逢新禧,花开成双,喜接连理,甜甜蜜蜜,百年夫妻,这真是,天喜,地喜,人也喜。物喜,事喜,样样喜。喜喜欢欢,欢欢喜喜。男女老少一块喜,里喜外喜处处喜。今晚良宵美满,祝愿新娘新郎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从天降,欢天又喜地,万事如人意。并祝他们今后的生活一帆风顺、两全其美、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聚财、九九(久久)安康、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拜堂完毕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吉家山人娶媳妇,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却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洞房门头还要挂一个面塑兔子,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于高墙,通宵不灭,俗称之“长命灯”。
&&&&入洞房之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名为“撵白虎”。然后,再把弓箭悬挂在墙上。因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镇压,就会出现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
&&&&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正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了。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jin谨)礼”。&
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
&&&&新婚之夜,吉家山还有“踩四角”的习俗。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踩时,还要有人在旁边念诵赞语:“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
&&&&接着是“闹新房”。洞房之夜,热闹非凡。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有贺喜诗赞道:
&&&&树上喜鹊叫喳喳,一对新人喜成家,郎才女貌结姻缘,堂前盛开并蒂花。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馨;吉期逢良时,嘉礼演文明;琴琵奏雅乐,夫妇敬如宾;诗歌咏于归,好合乐长春;同力创新业,未来建奇勋。春暖洞房鸳被叠,柔情蜜意交相携。花容不改旧娇娥,合俏靥,胭脂颊。又渡银河真体贴。合卺筵前旨意有,笙歌叠奏迎新偶。今朝重复理鸾弦,檀香口,细腰柳。艳比旧欢无可否。
村中学堂先生也联句贺道:
箫声沸,仙子下秦接。鹳鹊昔曾邀明月,雎鸠今始咏风讴,孔乐订相攸。莲花灿,红烛正高烧。花月团圆除宝扇,香去袅娜曳轻绡,识面倍含娇。
无端绪,欲语又鬓低。檀口徽含闻蕙麝,樱唇浅抹露瓠犀,心事托鸾栖。&&&
声声听,银漏隔花移。授婢好教安凤枕,背郎悄自抹胭脂,羞煞剔灯时。&&&
更深后,面面掩窗纱。如意并栽连理树,同心竟吐合欢花,胜境武陵赊。&&&
香衾暧,准拟作鸳巢。绮丽暗通鹦鹉语,温存新作凤鸾交,花妥学莺捎。&&&
沉酣处,仙液沁霞丹。豆蔻香舒春烂漫,差蘼睡足夜阑珊,绣幕不知寒。&&&
晨曦动,香梦醒惺松。预约郎修眉黛妩,先教侬理鬓云松,不尽两情钟。&&&
同心携手一帆风顺,举案画眉满沼鲤欢;拜天地鸳鸯同林鸟,&&&
宴亲朋吉方哈合家喧。恩恩爱爱锋芒毕露,嘻嘻哈凡百一新。&&&
锋芒略敛夫妻和美,凡事无争伉俪温馨。华堂溢喜地天交泰,&&&
桂苑飘香人月双圆。凡锋伉俪天长地久;吉方姻缘海誓山盟。&&&
云汉桥成郎牵女渡;春台萧引凤凰飞腾。吉日吉时喜逢吉期,&&&
喜糖喜宴吉庆喜事。
行礼完毕,喜宴开桌,欢笑声、行令声、划拳声、碰杯声绵延不断,大家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之中。
&&&&喜宴罢后,世良如何安排方达、焕英会面,如何送方家客人回县城,如何谢父老乡亲,自不必细表。
&&&&却说新婚之夜,吉世良、方妡屏自然是郎才女貌,爱意绵绵。一阵缠绵之后,方妡屏忽觉身子发困,便很快进入了梦乡。
&&&&却说方妡屏睡着后,忽见一位富态善良的老太太,满面笑容的手执龙头拐杖向她走来。只觉得那位老太太慈眉善目,来到她跟前,坐在她跟前。慈祥轻盈的说道:“八妮儿呀,你如今又脱胎方家一十八年,今日是你的好期,嫁到吉家山吉家。你夫婿虽是燕山罗成一转,但他此生只是个好人品,却一生无官无禄。你们倒也过得太太平平,也不失你到人间再游一场。我一生七子二女,你也多子少女,二女五子绕你膝前,为吉家立传世之功也。那吉焕英乃是你九妹一转,你们要多亲多近,老娘就放心了”。说完,那老人家连向方妡屏的肚子拍了五下,又反手朝她肚子拍了两下,转身一笑离去。
&&&&方妡屏醒来,梦中事记忆犹新。便推了推在打鼾中的吉世良,方妡屏咕咕哝哝的将梦中之事儿说与他听。
&&&&吉世良一听,思忖片刻,大喜道:“娘子呀,恭喜你。那是天波杨府老寿星佘老太君前来点化于你,说你我又二女五子之福。你看她说,二女五子绕你膝前,正手拍了你的肚子五下,就是说咱们前后有五子临世,反手又拍了你两下肚子,那不是二女来家是啥?娘子呀,你原来是杨八姐一转,来到俺吉家,为俺吉家立此传世之功呀”!说完,搂住方妡屏,又猛烈亲热起来。
事儿后,方妡屏道:“夫君,我咋看也看不出你是大名鼎鼎的燕山罗成呀”。
&&&&吉世良道:“老太君说了,我这一生只是个平民,自然是碌碌无为了。原来你和四妹竟是亲姐妹,真是难得。不过,娘子呀,天机不可泄露,以免不测呀”。
&&&&方妡屏笑道:“相公,梦中之事儿,你还当真呀”。
&&&&吉世良道:“小心行得万里船。佘太君一世英名,此梦定然不虚。此事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连焕英也不得说透”。方妡屏见丈夫说话凝重,就点头称是。
&&&&吉世良道:“佘太君为啥能活得那么大,百岁还能挂帅,你可知晓”?&&&&
方妡屏道:“老太君是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她的故事我知道的也不少,你说的却未知也。相公,你说给为妻听听如何”?
&&&&吉世良道:“娘子,原来是这样”,吉世良就给方妡屏讲起佘太君的故事来。
&&&&那佘赛花十七岁的时候,辽国入侵,佘赛花奉命出征,连胜一十八阵,吓得辽军渡过黄河北逃。佘赛花率军追到黄河边上与敌军隔河对峙。这时候萧太后命早就暗藏在宋军中的奸细、宋军监军王钦若&(原名贺驴儿)尽快除掉佘赛花。王钦若假传圣旨,骗佘赛花说皇帝赐下御酒为其庆功。佘赛花却没有防备,被骗进王钦若的营帐,饮下了毒酒。毒性发作,佘赛花方才明白王是奸细,拔剑要杀王钦若。不料中毒后功力全失反被王钦若一刀刺入小腹,将肚子剖开,肠流满地而死。
&&&&王钦若将佘赛花的首级割下送去辽营报功。又把佘赛花的无头尸体用芦席卷了,偷偷运出宋营,扔进黄河毁尸灭迹。
&&&&佘赛花的无头尸体顺流而下漂到开封进入汴河,然后逆水而上,漂到了皇宫,被打捞起来。正好辽国将佘赛花的人头送回来示威。皇帝命包公调查。包公命仵作检查佘赛花的尸体,发现事隔多日,尸体却没有腐烂的迹象,内脏发黑,是先中了剧毒,才被人剖腹杀害。
&&&&包公日断阳,夜断阴,当天晚上,包公到地府理事找到佘赛花的英灵。佘赛花告诉他自己的冤屈。于是包公为佘赛花向阎王借阳寿九百九十九日让佘赛花回阳间复仇,杀退辽兵,回到阳间,包公把佘赛花的肠子和内脏放回腹腔缝合起来,又把人头重新逢到躯干上。佘赛花就还魂了,跟好人一样,连伤疤都没有。包公把王钦若抓来过堂。王钦若开始死不承认杀害了佘赛花,直到佘赛花出现在面前,他才吓得屁滚尿流,认罪服法了。
&&&&除掉了王钦若这个奸细,佘赛花率领宋军渡过黄河,大败辽军,又和辽军大战两年,直打到辽国京城,逼得辽国写下降书顺表,这才鞭敲金磴响,齐唱凯歌还。
&&&&这时候,佘赛花借来的九百九十九日阳寿已经快用完了。佘赛花凯旋归来,不要天子的赏赐,回家装扮整齐等死。不料时辰过了,自己还是好好的。这时包公来访,告诉她原委。原来佘赛花命中要生七郎八虎,可是阳寿不够。包公又觉得非佘赛花不能保大宋江山。所以包明公在修改生死簿的时候,偷偷在日字上多加了两笔,把“天”字变成了“月”字。九百九十九日变成了九百九十九月。
&&&&所以佘赛花这才和杨业成亲,生下七个儿子、两个女儿。为保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后来杨门被皇帝猜忌,佘赛花愤而率族人归隐老家麟州。杨家将归隐,宋朝逐渐抵挡不住外敌。最后皇帝亲自到麟州求援,请佘赛花出山抗击西夏。这时佘赛花已经是百岁高龄但还是挂帅西征,把西夏杀的大败。打败了西夏,佘赛花回顾这百年以来,她一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丈夫、几个儿子儿媳、女儿八姐、九妹,儿媳大刀王怀女、孙子宗保、孙媳妇穆桂英、重孙子文广、重孙女杨金花都在抗击外敌的斗争中为国捐躯了。
&&&&凯旋途中,怪事发生,佘赛花的相貌越变越年轻,到最后,除了一头银发,相貌身材已经和少女一样了。
&&&&随着相貌变年轻,佘赛花不停得催促部队往回赶。最后等不得行动缓慢的大部队,只带了几个贴身女兵快马加鞭,赶往麟州老家。这天走到太平川,她胯下的战马突然一声悲鸣,跪了下来。身边的女兵只见佘赛花瞬时间浑身浴血,肚子一下裂开了,粉红色冒着热气的肠子流了一地。接着身子一歪,从马上倒栽下来,身首分离,人头骨碌碌得滚进了路边的草丛。
&&&&原来佘赛花借来的九百九十九月的阳寿也已经用尽了。佘赛花的尸体回到了被王钦若杀害时的状态。
&&&&正在这时,一只金翅大鹏鸟一口叼起佘赛花的首级向东飞去。女兵们追赶不及,只好含泪把佘赛花的无头尸体洗涤干净,缝合起来,包扎好伤口,用白布紧紧裹起来入殓,就地安葬了。
&&&&女兵们回到麟州老家,只见当地哭声一片。原来几天前一只大鹏鸟叼着佘赛花的首级在麟州盘旋了整整一天,最后落入杨家祠堂,将佘赛花的首级轻轻放在神案上,大鹏鸟然后突然消失了。
&&&&原来佘赛花自知阳寿将尽,拼命想赶回麟州老家看最后一眼。不料人算不过天算,半路上就一命呜呼了。英灵升入天堂,佛祖见其心愿未了,就派座下金翅大鹏鸟将她的人头带回麟州,让她在空中把家乡看个够。
&&&&乡亲们将佘赛花的首级洗净防腐后祭奠七七四十九日,然后安葬在折窝村外的大槐树下面。所以,现在有两个佘太君墓,一个在太平川,另一个在折窝村。
&&&&吉世良将故事讲完,方妡屏伸出纤指将吉世良额头轻点一下,笑道:“相公,你编排故事蒙我。佘太君十七岁的时候还是在后汉保着刘家,再说和王钦若、包拯根本扯不上关系,尽是胡说八道”。
&&&&吉世良道:“我姑妄言之,你就姑妄听之,你还当真有此事儿?故事故事,即过去的事儿,谁知真假,一笑了之吧”。
&&&&方妡屏道:“那也不能信口雌黄,将古之大贤亵渎,况且她是我的最敬佩之人也”。
&&&&吉世良搂着方妡屏的胴体,说道:“我的故事也是颂扬她,咱们就不争了,啊”!二人相视一笑,搂抱着又进入了梦乡。
&&&&第二年阳春三月,焕英出阁,又是一番热闹,不再细表。有分教,正是:洞房花烛美满夜,春宵一刻值千金。欲知后事儿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联口 下联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