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年奥斯曼帝国版图与大明帝国哪个强大

《大明王朝1566》当年收视惨淡 十年后将再次重播
关键字: 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1566重播电视剧大明王朝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
前几天,有一条新闻让不少人激动得叫出来。
《大明王朝1566》终于要重播了!
也许部分网友没看过,但看过的一定知道,《大明王朝1566》绝对是不掺一滴水的神剧。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看看这团队。
导演张黎,编剧刘和平,主演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
这评分,9.5。
这一水好评——
然而,与超优质的底子不匹配的是,它当年遭受的冷遇。
2007年,湖南卫视首播时,收视始终没有冲破0.5%。
0.5%是什么概念?
2007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是《士兵突击》,平均收视率7%。今年收视率最高的《芈月传》也有3.5%。
不到0.5%,毫无疑问的惨淡。
@粒娅 真是说中了Sir的心声:
这剧就是生错了年代,如果放到现在,绝对可以像《琅琊榜》《伪装者》一样,刷爆大家的票圈。
万万没想到,今天,《大明王朝》竟真的“死而复生”。
Sir愿为它刷爆朋友圈出一份力。
电视剧一开篇就铿锵有力——
钦天监监生周云逸,被东厂提刑太监冯保杖杀于午门外。
周云逸代表官中清流,却因为谏言而死;冯保飞扬跋扈的态度,是明末宦官势力之大的缩影。
只一场戏,就把人带进明朝末年,险象环生的政治局势。
同样在说官场,《大明王朝》比《纸牌屋》更厚黑,比《潘金莲》更深邃。
《纸牌屋》多少迎合了老百姓对权力顶峰残酷争斗的臆想;而《潘金莲》因为主客观原因,只能在真实与荒诞间不停往返。
只有《大明王朝》,不论宏观与微观,你都找不到破绽。合起来,就是一个我们久闻其名,但前所未见的官僚体系。
这个体系,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规矩。
剧中有场戏——年末天降瑞雪,这对于久旱的大明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太监冯保当下就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他要抢在所有人之前,向皇上报喜。
原标题:是时候轮到这部9.5分国产剧刷爆朋友圈
责任编辑:林西徐美洁 《大明王朝1566》:那一年,嘉靖还杀了谁_网易新闻
徐美洁 《大明王朝1566》:那一年,嘉靖还杀了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徐美洁 《大明王朝1566》:那一年,嘉靖还杀了谁)
编者按:《上海书评》将持续发布徐美洁对《大明王朝1566》的观剧笔记,本文为第一篇。电视剧开篇:周云逸被杖毙最近,我大明文史研究总会影视分会有大动作,就是汇集一干演技派男神的《大明王朝1566》,潜伏十年后又回归收粉了。开篇镜头是在午门外杖杀钦天监周云逸,时间还是腊月二十九,揭示了嘉靖帝喜怒无常,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压制言路的悲惨剧情。其实这一年杀的另一个人,才真正重要,算得上是嘉靖帝、严嵩父子杀人多米诺骨牌上的最后一块,那就是王世贞他爹——右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王忬。《五女拜寿》剧照历史上的奸臣有很多,多到数不过来,但要成为与秦桧一样有知名度的代言人,还需大众媒介的传播。我小时候有一部越剧《五女拜寿》横空出世,横扫全国影视档,讲的是三女儿嫁给了贫穷书生邹应龙,拜寿时被父母姊妹冷落。不久杨家受严嵩迫害落难,最终还是靠邹应龙劾罢严嵩,得以昭雪冤情。当年看何赛飞扮演的丫鬟,扶着主人在风雪中乞讨,那身段,那唱腔……总之我是记住大奸臣严嵩了。倪大红演技满满,但对人物本身,我也只能引用一句“大奸似忠”了。大概作于隆庆年间的《鸣凤记》,才是晚明至清最著名的严嵩故事传播剧。讲的是严嵩害死收复河套的夏言、曾铣,接着害死上疏的杨继盛,天下群情骚动。此后经邹应龙、孙丕扬、林润等御史的参劾,终于扳倒严嵩父子,奸臣得以铲锄,忠臣得以申冤。钱谦益记载他五六岁时,就曾看过《鸣凤记》演剧,后来于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时,见到了剧中的主人公之一孙丕扬,此时孙已任吏部尚书。钱谦益说,当时就如同见到了古人。“古人”在此是一个含有深情的褒义词,即“古风古德”,所以在五十四年之后,人生将尽之时,牧斋又将此情此景写入《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之中(《牧斋有学集》)。黄宗羲之子黄百家,在给刘宗周所作的寿序中说,他的祖母寿诞时,家里堂会演昆曲《鸣凤记》,看至忠义受难处,老祖母痛哭失声。《光绪江都续志》记载,有一位官员,看《鸣凤记》到动情处时,就会痛哭流涕、长跪不起。剧中的严嵩和严世蕃这《鸣凤记》的作者,大家都怀疑是王世贞,或王世贞的门人。因为他爹王忬是被严氏父子所害,父仇不共戴天,加之王世贞又有写这种传奇的才能,不是他是谁?倒也有几分理。不管怎么说,严嵩奸臣形象的生动化,与王世贞父子有莫大关系。说起来,这两对父子积怨已久。王世贞的祖父王倬,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到王世贞算是官三代。王氏家族可说是簪缨世族,积贮也不少。族谱上来讲,他们家是琅琊王氏(著名人物如王羲之等)之后,王世贞自己编定的著作,一定是署“琅琊王世贞元美”的。古代人重郡望,但经宋、元两代而至明,远署魏晋时郡望的不太多,可见王世贞对自己出身的骄傲。他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在京的那段时间,任刑部主事,后升员外郎、郎中。又因结诗社,而有“五子”、“七子”之名,故而权势品级虽与严世蕃无法相比,但他无疑以世家子弟自居,在心底里将严世蕃当作刚打进城的土老冒了。陈继儒《见闻录》记王世贞与严世蕃交恶,起于酒席间嘲笑等诸种细事。加之杨继盛死时,王世贞为之料理后事,严氏父子也视之为公开叫板。王忬总督蓟辽,在一些具体的策略上与仇鸾、严嵩都有分歧,严党早就不满,一次战役失败后,终于总暴发,于嘉靖三十八年将其逮回京治罪,三十九年冬论斩。但有坊间传说,两家父子种种结怨外,更有《清明上河图》一案夹杂其中。清代《一捧雪》传奇,就是影射这件事的。严世蕃听说王忬家藏有《清明上河图》,便派人索要,结果王忬用一幅临摹的副本给他,又被严氏一位门客识破,以致招来杀身之祸。与王世贞有过交往、万历时曾任礼部尚书的徐学谟主张这一说法,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俞樾《茶香室杂钞》等,也主张这种说法。《清明上河图》局部王世贞本人有《〈清明上河图〉别本》跋二则,则说《清明上河图》有真、赝两本,他都见过,真本“人物舟车、桥道宫室皆细于发,而绝老劲有力”,初入于“墨相家”(当指严氏),后归隆庆帝。赝本则是吴人黄彪所造,有人认为是根据张择端的稿本加以删润而成,所以被误认为是真本,现被其弟王世懋收藏。但他又说,这赝本所据的稿本,应该出自距张择端不远的宋人之手,所以也非常精良;加之上头有吴宽、李东阳、文征明、彭年、王谷祥等人的跋与字,也是不可多得(《弇州山人续稿》)。有点蹊跷的是,他不说在何处见到的那件真品,以及真品如何流入了严嵩家。这中间又牵涉到唐顺之等人物,唐鼎元先生在《唐荆川先生年谱》中,有较大篇幅为其先祖辩,至于《清明上河图》之说,则认为王忬果真因此而死的话,王世贞应该绝口不提这幅画,不至于在文集中作《〈清明上河图〉别本》跋,那是全没良心的行为。总之,从戏剧到画,纷纭人口而莫衷一是。能确定的只是,杀王忬,是一件不小于杀杨继盛等人的事件。王氏家族与徐阶家族,关系密切。一是地缘上的关系,苏松相邻,彼此皆以同乡相待。加之王世贞文名早播,徐阶对其青眼有加,曾私下对人说:这可是以后执史笔写我们的人呀,能不小心对待吗?王世贞在给徐阶写的行状里说,自己不敢以私情干谒徐阶,只在其还乡后才与其往来。但从其大量的私人书信中可知,隆庆初年改朝换代,王世贞、世懋兄弟俩立即上京,请求为其父平反,当时内阁中张居正是王世贞同年,但他对此事不表态,也不帮忙,高拱是阻止的态度,完全就是徐阶作的主,帮的忙。所以,王世贞与徐阶的关系,不是一朝一日,当然更不是在其退休后才亲密起来的。王忬的监察御史腰牌邹应龙的折子,是经过徐阶先行教诲改定的。在严氏父子罢黜之后的四年,又收治严世蕃,以谋逆论斩,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此事他父亲闻之于同僚,林润上疏,也出自徐阶亲自指授。沈德符还记了一件事,说徐阶为了防严氏猜防,将长子常璠的次女许嫁严世蕃所爱幼子。严世蕃论斩前,孙女刚好到了出嫁的年龄,有一天儿子请安,徐阶面露怒色,儿子猜到了父亲的意图,就毒死了这个女儿。这事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狠毒异常,只能让人作“当不至于此”的退一步猜想。但徐阶确有政治家的才干,也有谋略家的手段,国事与宦途,也可能使他走到这一步。至于徐阶说王世贞将来会执史笔,倒没预言错。王世贞作有《嘉靖以來首辅传》,大多为后来的清修《明史》所采用,取《首辅传》中的“杨廷和传”与《明史》对勘,后者几乎一字不易抄录了王世贞所作。《首辅传》中,对严嵩也无过激之论,其私人之怨,则多记于私人书信中。所以不知不觉中,关于徐阶、严嵩、张居正等,我们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承继了王世贞留下的某些史料与观点。
(原标题:徐美洁 《大明王朝1566》:那一年,嘉靖还杀了谁)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漠灵耘柩)
第三方登录:《大明王朝1566》到底讲的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大明王朝1566》到底讲的是什么?
《大明王朝1566》到底讲的是什么?
倪一宁 倪一宁
微信号 withniyining
功能介绍 严肃地唱反调,无害地谈情歌。可能是最嬉皮笑脸的美少女(战士)。
今天想聊的,是一部我从去年追到今年的神剧……《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说是神剧呢,它在豆瓣的打分是9.5分,一部分人觉得它台词剧情太硬了,另一部分人,几乎过一段时间就要翻出来看。先介绍下剧情,这部分内容直接摘自百度百科了,需要注明的是,虽然看起来很写实,但其实是架构的,史上并没有“改稻为桑”这个案子,也没有沈一石这个人,因此它某种意义上来说,讲的不是历史,而是政治和人心。我对这个话题才最感兴趣。剧情是这样的——《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忠祥、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因为朝廷挥霍无度,官场贪墨横行,造成了国库的巨大亏空,于是内阁想出了一个法子——改稻为桑。什么叫改稻为桑呢,就是让农民改插桑苗而非稻苗,因为桑可以织丝绸,可以卖到西洋去,能换更多钱。听起来没什么大问题对不对,但改稻为桑的过程中,势必会兼并土地。兼并土地这个事情很多国家都干过,就是跟明朝差不多同时,英国也在进行圈地运动,逼得农民舍弃土地从事手工业。但明朝的尴尬处在于,它是要坚持重农抑商的国策不动摇的,农民没了土地,也不怂恿他们去做织工,还是当农民,只是当了佃农,而佃农的每年的收成,是六成归大户,四成给自己。换而言之,这个做法无法促进工商业的繁荣,明朝也不需要工商业进步,就是再从农民身上刮一层而已。这个横向对比很有趣。百姓也不傻,他们不想改种桑苗,严世藩想出的主意是,趁着新安江水汛,毁堤淹田,百姓的田淹了,为了度过灾年,只能贱卖田地给大户,这样一来,改稻为桑就办成了。整个剧就是从这个事情开始的。我在知乎上写过这个答案,这一篇里,增补了一些细节。海瑞大明王朝的“剧眼”,其实在第一集里就讲清楚了,这个话是从司礼监大太监吕芳嘴里讲出来的:文官有句话,做大事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武官有另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其实,整个剧在说的,都是思退。人人都知大明王朝命不久矣,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没有人想为王朝殉葬,所以大家都在找退路。吕芳给自己找的退路是冯保,冯保是电视剧里出现的第一个主要人物,一群小太监们发现下雪了,都嚷起来,冯保让他们闭嘴,自己去跟皇上报喜邀功。这个事情本身是逾制的,侧面反映了这个人的野心勃勃。吕芳让他在雪里跪了几个时辰后,派他去了裕王府,做了新出生世子的大伴,他说,有朝一日,干爹说不定还要你救呢。嘉靖就裕王这么一个儿子,但因为长期修仙,亲情淡薄,儿子也不大见得着他,所以裕王是被冷遇的状态。但吕芳知道,冷归冷,儿子还是儿子,将来只能传位给他,一朝天子一朝奴才,他离当今皇帝太近了,难免会成为新皇帝的忌惮,他需要在裕王身边安插亲近的人,来保全自己的晚年。吕芳的手是伸得很长的,一伸,伸到世子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身上去了,可见他思虑很远。皇帝信任太监这个事情,看起来荒诞,其实也很合理,他能信谁呢,满朝文武都有自己的家,而小皇子们归根到底,是跟太监们一个家的,是太监在伺候、陪伴、讨好他们。人都是有感情需求的,对皇帝来说,兄弟不可信,臣子须得防,只有这些太监,因为能力有限(至少起初看起来是这样的),倒是能交付一些私事。嘉靖是个聪明人。太聪明了,不然怎么可能二十年不上朝,还把朝野大小事一手掌握,你说他不励精图治,可是,说到底要励精图治干嘛呢?兴还是衰,还不就是后世史官笔下的几行字,只要不做亡国之君,那就混得过去就行。我看大明王朝的时候,最惊心动魄的一句是海瑞说的,他说要“致君父为尧舜,免百姓于饥寒”,你看,做尧舜很简单的,只要不饿死人就行了。中国古代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要让百姓吃得饱饭,但是又不能太饱——吃不饱又造反,吃得太饱,就要生事,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因为农民每天忙着一亩三分地,没空想别的,最本分。嘉靖知道吕芳的手,伸得有点长了,所以要打发他去南京守陵,不能让吕芳冯保这一对干父子,联手把持朝政,但这种打发也是一种体恤,新旧交替,必有混乱,他不想吕芳搅进去,给了他一个平安的归宿。大太监吕方嘉靖会起用陈洪也是这个道理。吕芳和内阁裕王严嵩都有交情,他甚至可以瞒着嘉靖去跟徐阶严嵩见面,讨论如何处置郑泌昌何茂才的供词,一方面这个对嘉靖来说是种不安全因素——他分权,就是为了大权独掌,你们现在三方要联手了,那怎么行;另一方面,有交情就意味着办事有掣肘,而嘉靖决定要人事大变动,只能由更年轻,更凶狠,更无所忌惮的陈洪来办。嘉靖帝知道,神秘是靠神秘性来得到敬重的,所以他选择了“无为而治”,他不怕内阁吵架,他最好朝廷内讧,才方便他一一制衡,所以一旦吕芳“操心过度”,想要两党“和衷共济”,他反而担心了起来,要赶走他去监修“吉壤”。嘉靖和吕芳严嵩给自己的安排退路是胡宗宪。他跟严世藩说,首辅的位置二十年不倒,靠的是会用人,比如胡宗宪。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胡宗宪又是他的门生,那朝廷投鼠忌器,很难动他——查了严嵩,查不查胡宗宪,胡宗宪要是查了,东南的仗谁去打?闲扯一句,胡宗宪跟严嵩的师生情,其实挺动人的,严嵩称病在家晒书,镜头里扫过的好多书,都是胡宗宪抄的。胡宗宪暑天去见皇帝,饿得站不稳,皇上只给了一碗莲子羹,还要他站着喝完,晚上按照皇上的意思去试探严嵩,严嵩说,是汝贞吗,人来了就好。问他吃饭了吗,没吃,那现在做也来不及了,晚上剩下的饭菜热一热吃吧。他看着胡宗宪说,白头师弟,见一面也难了。这话不是违心之论。大伪之人的真话,最收买人心啊。你是胡宗宪,你怎么想。大忠似伪,有时候“义”跟“不义”,都是舌根上嚼的,但眼前的饭菜是真的。严嵩和胡宗宪严嵩称病,严世藩被逐出内阁后,风雨飘摇,他让严世藩给胡宗宪写信,要他干嘛呢,要打几个胜仗,然后休整,“倭寇不可不剿,不可全剿”,非得让朝廷意识到你的价值,继续仰赖你,这样才能保命。飞鸟尽,良弓藏,要想一直“有用”,就得缓着点用力气。皇帝当然知道严嵩拿钱,但左传有云,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只要严嵩还用得顺手,他就会一直用下去,至于他的私德,其实嘉靖压根就没那么关心。什么“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些是考试时候写的句子,真正到了官场上,讲求的就是温驯听话,又能实心办事。仅此而已。胡宗宪给自己找的退路,是殉国。台州对倭寇一役,他是真心想找死,可惜没死成。他是严阁老培养起来的学生,有知遇之恩,他要是反水倒严,那是不义,要是跟他们沆瀣一气,是为不忠。胡宗宪夹在中间为难,所以剧里不停地说,他是媳妇,两头受气。他知道自己最终会跟随严嵩同落,那时不仅性命不保,名声也会随之而倒,对他而言,殉国反倒成了最好归宿。文死谏,武死战,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海瑞和胡宗宪,求的是同一种善终。这都是上面的人,上面的人才能有退路,下面的人,就只能卖命。杨金水知道这个道理,他没有退路,他是吕芳派到浙江的一条狗,他要尽力做到不给吕芳添麻烦,不能等上面救,只能自救,所以他选择了装疯。演技精湛,直到吕芳说,不用装了,没人能害咱们了,他才发出一声嘶吼,恢复正常。这就是下面的人。他们想留,都留不了一手。杨金水,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坏起来比谁都坏,好起来也比谁都好”没有人想中兴这个王朝吗?也有。你看后来张居正,不就是搞了“万历中兴”吗,但他的结局是,死后被抄家,差点被鞭尸,儿子被发配边疆。“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但进到一个境地后,其实想停也停不下来了。《大明王朝》的有趣处在于,每个人最后都重复了前人的命运,清党痛恨严嵩贪腐,但严嵩倒台后,又发现清党领袖,新任内阁首辅徐阶也侵占百姓田地;严党尾大不掉,最后超出了严嵩的掌控范围,这才让嘉靖起了杀心,张居正不是宰相,却胜似宰相,让万历不安,所以连谥号都要讨回来。闲话一句,辅佐小皇帝是很危险的工作,人有“弑父”情结,总要踩在父亲身上才觉得自己成人了,对小皇帝来说,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个“父亲”形象,或许这样能帮助理解,为什么万历会做得那么极端。张居正大明王朝的无奈在于,这群非常聪明的人,他们可以选择举荐哪一个,罢免哪一个,但他们选择不了皇帝。嘉靖跟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一个天威难测,一个软弱无能,一个玩弄大臣于股掌,一个全靠臣子们撑着,都不是理想中的君主,但谁能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呢?历史上只是短短的一个年号,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辈子。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英文名,叫《The Wasted Time》,其实这名字用在这里也恰当,非常聪明的一群人啊,有的是科举神童,有的是苦熬上来的太监,有人公忠体国,有人会察言观色,但这么群人,就是只能陪着不上朝的皇帝,或者没主意的太子,眼巴巴地把这个游戏玩下去。剧里有一处很好玩的细节,就是郑泌昌和何茂才逼着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贱买百姓田地,织造局是宫里的差事,秉的是圣意,于是这事就成了,皇帝要贱买百姓田地。嘉靖大怒,说,朕要真是这样的天子,天厌之。这话说得,真是仁义啊。虽然他默许了浙江官府毁堤淹田,虽然他巴不得田地都贱卖了,早早完成要卖给西洋的五十万匹丝绸,虽然他真正会下决心扳倒严嵩,是因为发现自己的钱被他们吞了太多,虽然他可能是大明朝最无所谓百姓死活的人,但他还是一脸凛然地说,朕要真是这样的天子,天厌之。这一段……真是嘉靖的肺腑之言,也坚定了他倒严的决心跟《纸牌屋》里不同,大明王朝的这帮人,最常说的话,是“投鼠忌器”,真正的器,是皇帝,皇帝无论成不成器,大臣们都得照顾着他的面子,好事都得让给他来做,遇事都得自己顶上,这才是中国官场的为官之道,精髓是让皇帝感觉良好。嘉靖在《大明王朝》里的第一句台词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皇帝跟大家客气呢,一旦下了雪刮了风,大臣们都要一致说,“是皇上求下来的”。说实话,明代官员贪腐,真是有点不得已的。明太祖朱元璋,穷苦出身,最恨元朝官吏搜刮,所以在制定俸禄的时候,非常刻薄,你看不贪的海瑞连买个肉都是大新闻。就算你清高,你能忍住,那你上司要打点,下属要有钱才差事得动,这些钱,你究竟花还是不花?历史上真实的胡宗宪,就是个打点官场的好手,《明史》说他“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也不赀”,给事中罗嘉宾、御史庞尚鹏“上宗宪侵帑(音唐)状,计三万三千”。这些钱未必全进了他的口袋,剿倭需要钱,前方将士要重饷才肯拼命,朝廷里又要花钱才能让他安心,读南宋史的时候,印象很深的就是台湾老师跟我们说,南宋朝廷的支配力度很有限,整个社会就是花钱办事。其实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所以尽管明朝对官员贪腐处罚很严,贪三十两就要剥皮,大臣们还是前赴后继,一个个地贪。郑泌昌在这里贡献了经典台词:文官袍子上织的是禽,武馆袍子上织的是兽,穿上这身朝服,你我哪个不是衣冠禽兽?《大明王朝》讲的不是真实的历史,它说的是精妙的人性。不合理的制度底下,最多野蛮生长一个海瑞,不可能大批出现贤臣良将的。明太祖说,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事实上,他给了免死金牌的那些,基本都死得很惨。大臣们朝不保夕,顾虑最多的,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至于天下苍生,那是行有余力以后的事情了。为什么要党争,因为只有党争赢了,这位置才坐得稳,不然总像是跟人家借的椅子。而明代的党争之惨烈,这部剧里也反映得很明显了,严世藩想填补财政窟窿,不惜毁堤淹田,伤天害理,也要改稻为桑,而太子党也不单纯,他们就想浙江闹大,找到破绽来攻击严党,至于死多少人,其实都是数字了,这个数字还没有财政数目来得让他们触目惊心。“他们在上面互相砍,刀子都砍向了浙江”遗憾的是,真实历史里,这些人都少有善终,包括胡宗宪。沈一石在被抄家时写信说,“我俟诸公锒铛于九泉”,这话说准了。那么多聪明人,富贵没能传万代,所能料想的最好结局,也无非是告老还乡,将万字平戎策,换了东家种树书。能换成的,也只是寥寥。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馆藏&3348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大明王朝1566》悄然上线&十年后再为良心剧代言
日09:08&&来源:
原标题:十年后再为良心代言
  《大明王朝1566》视频网站悄然上线
  2月13日,一部十年前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在优酷视频悄然上线,却引发了业界震动。一边是口碑在媒体中持续发酵,豆瓣评分高达9.5;一边是播放量在持续上涨,上线三天超过1600万。回想2007年该剧在湖南卫视首播时,以平均不到0.5%的收视黯然收场,以至于原定要拍的《大明王朝1587》也再无下文,如今的礼遇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在动辄言情偶像、鲜花鲜肉霸屏的古装氛围中,一部陈年旧剧却让市场看到了“历史剧的正确打开方式”,有演技、有故事、有人性、有历史、有思考。
  创作氛围 良心剧标杆
  编剧刘和平,圈内公认的学者型编剧;导演张黎,曾经拍摄过《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过现在也去IP网文了;主演陈宝国、倪大红、黄志忠、王劲松、王庆祥,一水儿的实力派……全剧以明朝嘉靖45年间为历史背景,用浓墨重彩的笔墨刻画了嘉靖、海瑞、严嵩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形象。该剧所揭示了社会贫富对立以及清官与贪官的传统议题,引发了人们对现今社会矛盾的思考。
  有评论说,《大明王朝1566》可以认为是整个内地电视剧工业上的一个巅峰,它选用了一群实力派演员,几乎所有演员都和角色没有距离,皇帝说话有皇帝的样,高官说话有高官的样,小吏说话有小吏的样,平民说话有平民的样,整个剧集的台词拿捏得相当稳。即使是龙套角色,也少有苟且出戏的现象产生,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其实能有这样的感觉再正常不过,主演之一王劲松在优酷重播该剧之时说,那种专注那种认真,现在不会再有,“剧组成立时有一条规定,演员必须试戏。给你一场戏,说一下背景和人物关系,准备一会儿,开始录像拍摄,最终选的角色绝大多数都经过这个环节,也就是公平的择优录用。”
  面对当下“抠像”拍戏、普遍配音、替身更是正常的业界现象,《大明王朝1566》的创作氛围是良心剧的标杆。王劲松记得,那时剧组没有不通读剧本的人,甚至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对每一场要拍的戏一清二楚。张黎在曾经的采访中也说过,“有的演员偷点懒,词不好,大伙那种不屑,压力太大了。所有演员词都溜溜的,戏都好好的,一个演员打磕巴了,那真是对不起,不用说,肯定回去以后努力背词呢。他形成的习惯是,一般早晨五点起床背词,七点钟出发。现场再背词的演员,全组人都看不起。倪大红(当时40多岁)拍戏时,我们就见不着他,据说天天憋在屋里琢磨,他从化装开始就进入到严嵩80多岁的状态,寡言少语、眼神呆滞、动作缓慢等。”
  时隔十年 品质剧获赞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各个环节都用心投入的剧目却在湖南卫视首播时空前遇冷,编剧刘和平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原因,“湖南卫视当时是娱乐立台,它的基本观众与目标观众重合度小,再加上当时又是十点非黄档,收视率低也是时势使然。”低迷的收视也阻碍了这部剧成为当年的“现象级”,虽然口碑和品质在当年就颇受好评。
  能够经受住时间检验的才叫经典。时隔十年,《大明王朝1566》的艺术价值重获关注。“这几年电视剧的品质在持续滑坡,观众虽然也吃大IP、小鲜肉的菜,但内心其实也在呼唤品质剧的出现,刚好这个时候《大明王朝1566》重新播出,在过去的十年间它的品质、它的价值、它的水准在不断得到新的认识,自然会得到有文化层次且关注电视剧的人群的欢迎。”剧评人李星文分析说。
  历史正剧曾是内地荧屏最为重要的电视剧类型,1997年的《雍正王朝》、2003年的《走向共和》、2004年的《汉武大帝》都曾引发强烈反响。不过,2006年-2007年堪称历史正剧集体退潮的时代,《贞观之治》、《大明王朝1566》、《卧薪尝胆》三部大剧陆续遇冷。从此,国产历史正剧逐渐淡出荧屏,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古装偶像言情、仙侠奇幻剧。对此,李星文表示:“这种现象也很正常吧,菜码就是要轮流变化,流行文化总要不断翻出新花样,但是经典的东西始终都会在。”
  “轻画风”的历史剧目前已成主流,厚重严肃的越来越无人问津,如此趋势和资本尤其是互联网资本对市场的裹挟不无关系,“品质剧的收视率永远不如商业剧,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品质剧要取代商业剧的位置,而是说品质剧的自留地得到保留,也能有一个自我循环的商业模式,这就成功了。而现在的情况永远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永远是把一个类型抓住以后做烂做臭,以至于品质剧的空间越来越小,呼吸越来越困难,这个趋势应该扭转。”(冯遐)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传媒视线:一封信一首诗为何打动心灵
  人文类综艺突然开启了“刷屏模式”,播出以来好评如潮,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也成为电视综艺中的一匹“黑马”。
年终策划:2016传媒新规知多少
   2016年,我国发布、出台和通过了不少有关传媒的法规、通知及规定,人民网传媒频道一一为您进行梳理,看看大银幕、小荧屏、广播、互联网及移动端等会有哪些新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斯曼帝国与中国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