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游戏或mfc图形界面编程实例编程相关,有哪些好的数学和物理的书

与游戏或图形编程相关,有哪些好的数学和物理的书? - 知乎817被浏览19864分享邀请回答24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游戏中的数学与物理学&第2版&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5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与游戏或图形编程相关,有哪些好的数学和物理的书? - 知乎817被浏览19864分享邀请回答24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 个回答被折叠()有哪些不错的数学、物理类的「闲书」?
我的图书馆
有哪些不错的数学、物理类的「闲书」?
看闲书能直接看到大师们的深刻思想的话,何必听普通人的杂烩呢。视野差了好几个量级呢。  物理  初中级:知道一点物理知识,想了解一下物理学  《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 曹天元  清华的刘兵对此书的总体评价――“努力言说不可言说之事”。 正如副标题所说,这是一本量子物理的“史话”,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讲述的是一门科学的历史,或许并不完全准确,但是可以知道这门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很多基本的量子物理理论,了解了批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对量子论的介绍,实在是精彩绝伦。  《别闹了,费曼先生》  费曼得过诺贝尔奖,是现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但他同时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请去画裸体画、偷偷打开放着原子弹机密文件的保险箱,在巴西桑巴乐团担任鼓手的科学家。他曾跟爱因斯坦和波尔等大师讨论物理问题,也曾在赌城跟职业赌徒研究输赢机率。  《物理世界奇遇记》 [美]乔治·伽莫夫 / [英]罗素·斯坦纳德  这是我小时候接触物理学的入门读物,甚至也是我父亲小时候接触物理学的入门读物,是我心目中的神作。  受到这本书的影响,我至今都对高质量的科学普及乃至专业普及极为推崇,认为将高尖端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理论或是极具专业性的技术内容的大意,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大众,是一件非常有必要,也非常难能可贵的事。  也许与常人的第一感相悖,但很多顶尖的科学家都是非常注重普及科学知识的工作的。  就伽莫夫来说,他早年先于核物理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就,随后在宇宙学领域与勒梅特一起提出宇宙生成的“大爆炸”理论,在生物学领域第一个提出“遗传密码”概念,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一直处于世界科研最前沿的顶级科学家。  可是他在科研与教学之外,还一直坚持撰写科普著作来向普通大众介绍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1940年他写出了《汤普金斯先生身临其境》;  1944年他写出了《汤普金斯先生探索原子世界》;  1965年他将上述两书合并,并加入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补充和改写,写出了《平装书里的汤普金斯先生》( Mr Tompkins in Paperback)。  在他1968年过世之后,他的科普著作却继续流行了下去,他的科普精神也继续发扬光大。上世纪90年代,斯坦纳德应剑桥大学出版社邀请,接过了科普的大旗,对1965年的版本进行了改写,加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对旧书中已被淘汰的旧科学理念加以了整理和剔除,1999年出版了新版本的《汤普金斯先生的新大陆》(The New World of Mr Tompkins)。  1965年的版本,先后将我父亲和我引入了物理学殿堂,也是我孩童时期父亲讲的睡前故事的素材之一。前几年,我又补看了1999年的版本。未来,我还期待着,接过接力棒的新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改写的,更新的版本。  于是,汤普金斯先生在充满幻想的物理世界中的奇遇故事,继续的上演着。  《万物简史》比尔·布莱森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物理学的进化》  爱因斯坦和一位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合写的一本科普书。很精彩,适合初高中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孩子的可以预备一本..  《小楼与大师》 卢昌海  2003 至 2013 年间撰写的科学史及若干其他作品的选集  《剑桥科学史》(第四卷)(18世纪科学)  剑桥科学史目前中译本只有第四卷和第八卷,其中第四卷以近千页一百万字的篇幅,详细地讲述了启蒙时代中,人类智慧史上最优秀的一批人如何推动着世界的进步。  涵盖方方面面,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书,对专业性要求不高。  在其他科学史书籍都在大力歌颂18世纪的科学成就时,本书在导论中却清醒指出18世纪主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处于此前天文学革命与之后达尔文生物学革命两大峰值的过渡地带。观点独到。  唯一有问题的地方在于,行文略显枯燥。不过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此外,这书有点贵,不过不少图书馆都是有哒。  《疯狂科学》1、2  入门级书,非常适合在公交地铁上打发时间。里面用各种基本理科知识教你在家里使用物理书籍快乐地玩耍。我就是看这本书学会了做芒果冰淇淋,只不过忽略掉了书里最重要的一部分:用液氮给冰淇淋制冷。此外,里面还有在氯气中燃烧纳生成食盐然后均匀凝结在爆米花上,令盐度均匀。蚀刻法给你的iPod后面烧出来一个元素周期表等作法。  不高深做作,但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这本书毫无逼格,因为没有门槛也能读进去,所以关系一般的朋友让我推荐科学书的时候我都会推荐这本,显得既不装逼(我没推荐的太难)也有可读性。  如果嫌这个逼格低,我会推荐《爱因斯坦的诡辩》,是科普作家写的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同人文。棒棒的,把物理学的十二个主题融入福尔摩斯和华生的案件当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简直好看!  高中级:有一定物理知识与素养  《从牛顿定律到爱恩斯坦相对论》  是小弟的物理启蒙书籍,原作为中文,很好的直觉和清楚的解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列出作者了,不过作者是牛人。这作者还有另一本著作:《宇宙的创新》,我也看了一遍,不错说,但到了1999年由于宇宙学观察上的突破,内容就过时了。  《超越时空》( Hyperspace)  作者: [美] 加来道雄(Kaku, M) 译者: 刘玉玺 / 曹志良  读到最好的现代物理学普及书籍之一,想象奇崛而又娓娓道来,相关文化史、文艺史的故事信手拈来,毕加索的绘画、厄普代克的诗,海因莱因的小说……比同类书籍一说故事就离不开那些物理学家八卦老梗的恶趣味,好太多。并且,对于谢耳朵从事的超弦理论有很透彻的解释。  《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 罗杰·彭罗斯  不需怎么介绍。标题很准确,一本完全指南。  看了目录你就懂。  第一章 科学的根源  第二章 古代定理和现代问题  第三章 物理世界里数的种类  第四章 奇幻的复数  第五章 对数、幂和根的几何学  第六章 实数微积分  第七章 复数微积分  第八章 黎曼曲面和复映射  第九章 傅里叶分解和超函数  第十章 曲面  第十一章 超复数  第十二章 n维流形  第十三章 对称群  第十四章 流形上的微积分  第十五章 纤维丛和规范联络  第十六章 无限的阶梯  第十七章 时空  第十八章 闵可夫斯基几何  第十九章 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经典场  第二十章 拉格朗日量和哈密顿量  第二十一章 量子粒子  第二十二章 量子代数、几何和自旋  第二十三章 纠缠的量子世界  第二十四章 狄拉克电子和反粒子  第二十五章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  第二十六章 量子场论  第二十七章 大爆炸及其热力学传奇  第二十八章 旱期宇宙的推测性理论  第二十九章 测量疑难  第三十一章 超对称、超维和弦  第三十二章 更为狭窄的爱因斯坦途径;圈变量  第三十三章 更彻底的观点;扭量理论  第三十四章 实在之路通向何方  《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物理之美 理查德 费曼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物理类“闲书”了。充满了对于物理定律有趣而深刻的思考。  这是在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系列讲座。从学生到教授都来聆听大师对物理定律独特的诠释。思维如水般自在流淌。  这个系列讲座还有录音,耳机里传出费曼的声音,可以感觉到这位导师近在咫尺。  无论是《费曼物理学讲义》还是这本《物理之美》都可以称得上传世之作。  每一名物理系的学生都可以叫您一声老师啊..  (比爱因斯坦的Ideas and Opinions好太多。忽然觉得爱神的学生都没能成长为大师级的科学家也是有原因的。与费曼在教学上的倾心付出相比,爱因斯坦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来独自解决难题。)  《Physics and Philosophy》 维纳.海森堡  哥本哈根学派最好的“闲书”。玻尔的思想已然深远,而海森堡这本书比他老师玻尔的书更加深刻。  量子力学不只是对科学的变革,更是对人类思维方式,如何看待宇宙的变革。  有一段讨论自然科学里的常数让人印象深刻。  讨论经典力学、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电动力学等物理理论的相容性时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比费曼的书差的只是年代有些久远了,没有涉及到上个世纪自然科学的后续发展。但是这本书对物理学思想的探讨更为深入,费曼的书则更关注物理定律。  海森堡是玻尔的学生。  费曼是玻尔学生的学生。  《确定性的终结》 伊利亚.普利高津  热力学/统计物理一直是物理学里很特别的一个领域。这位非平衡热力学大师的视角会是怎样的?  1977年诺奖得主普利高津从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角度对确定性进行的探讨。  《科学发现的逻辑》 卡尔·波普尔  从爱因斯坦到索罗斯都推崇的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  这本书可能需要静下心来才能读进去。  What is Life/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  物理学思想引入到其他领域的典范。  数学  入门级别  《什么是数学》( What is Mathematics)  作者: [美] R·柯朗 H·罗宾 著 / I·斯图尔特 修订  译者: 左平 / 张饴慈  《什么是数学》既是为初学者也是为专家,既是为学生也是为教师,既是为哲学家也是为工程师而写的。  作为一本世界著名的数学科普读物。书中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珍品,给出了数学世界的一组有趣的深入浅出的图画,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  《当代大数学家画传》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摄影作品的合集,里面共有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92个数学家,包括:Serre,Stein,Gowers,Milnor,Deligne,Yau,Donaldson,Connes等等,每个数学家辅以简短的自述文字搭配着优美的影像,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直率的个人随笔反映出独一无二而覆盖广泛的思想、观点和幽默。数学家们讨论了他们为什么喜欢这门学科,他们是如何成长的,他们的最大贡献以及他们如何为下一代指引了新的方向。本书向行内行外的读者传递了数学的美妙与乐趣,不论是对那些喜欢数学的人还是自认为不擅长数学的人,这些照片及其文字都是一种鼓舞,一份完美的礼物。  《给讨厌数学的人》小室直树  作为一个讨厌数学的人看见书名立马就买了,然后津津有味的读了两遍,简直大开眼界。  《魔鬼数学》(how Not to Be Wrong: 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作者: [美] 乔丹·艾伦伯格(Jordan Ellenberg)  译者: 胡小锐  如果你是一个有“数学焦虑症”的人,你可能不会相信有一天你会爱上数学。原因在于,我们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看上去不过是一堆沉闷的规则、定律和公理,都是前人传下来的,而且是不容置疑的。在《魔鬼数学》中,世界知名数学家乔丹·艾伦伯格告诉我们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数学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息息相关,可以帮助我们洞见在混沌和嘈杂的表象之下日常生活的隐性结构和秩序。  数学是一门告诉我们“如何做才不会犯错”的科学,是经年累月的努力、争论所锤炼出来的。你应该提前多长时间到达机场?民意调查的结果真的能代表人们的意愿吗?为什么父母都是高个子,孩子的身高却比较矮?用什么策略买彩票才能中大奖?《魔鬼数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了很多的日常生活问题,帮助数学门外汉习得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技能。  《混沌》  作者:詹姆斯·格雷克,译者:张淑誉。  讲述了混沌研究的前世今生。类似报告文学,现实版的屌丝翻身把歌唱的励志故事,不需要数学基础。  书里有不少曼德勃罗集的图,哪怕现在看也是觉得各种酷帅狂霸拽。  高中级:对高等数学有一点了解  《无言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Zero Words:the Story of Mathematics As Told Through Equations)  作者: [美]达纳·麦肯齐  译者: 李永学  《无言的宇宙》向你讲述的是人类历史上24个美丽而伟大的公式背后的故事,从基本的1 + 1 = 2到揭示电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从著名的E = mc2到神秘的“汉密尔顿的四元数方程”,清晰地解释了每一个方程的含义、谁(如何)发现了它,他们在人类发展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世界有多大?时间有多长?我们是什么?当我们追问这样的问题时,总是如此高贵又可爱。而无论我们的答案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还是“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和我们对应的唯一,也许越过时间这个概念,我们就能遇见它。”  《图灵传-如迷的解迷者》安德鲁·霍奇斯  这本书....还挺厚的,但是它是关于艾伦.图灵!艾伦.图灵!艾伦.图灵!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爹娘。安德鲁·霍奇斯的这个传记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模仿游戏”那部电影就是根据它改编,但它绝对比模仿游戏好看,因为里面有很多原理的阐述(图灵机,enigma 的原理 和图灵的解法等),学理工科的小盆友还等什么~而且同时,艾伦图灵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很值得一读。这种有剧情又有干货的书哪里找。  《密码传奇:从军事隐语到电子晶片》  与这本书类似的还有《密码故事:人类智力的另类较量》,两本书内容差距不大,叙述风格都很流畅。  难度不高,叙述了各个时代出现的数学方式加密与解密双方围绕信息保密的一连串博弈。读到后来你会对数学大师们的精妙思想跪碎膝盖的。  配合这书再看图灵传记电影《模仿游戏》至少不至于云里雾里。  《数学之美》  涉及很多应用,比如Markov cha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作者希望把高深的数学问题解释的通俗易懂,对于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很有帮助。  《醉汉的脚步:随机性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  这本书详细阐述随机性,后来更把随机性上升到成功鸡汤学价值观。比之于现在知乎上流行的“努力就能成功”,“好好学习分分钟985出国留学毕业年薪百万”相比。作者更相信生活的随机性。  《一个定理的诞生》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定理的诞生》在法国一举成为畅销书,被译为多国语言,走进全世界读者的视野。也许,数学家的神秘光环太耀眼了;一位数学天才愿意亲自执笔,展现真实的生活点滴,这简直是破天荒。总之,大家宁愿把几页公式当插图,也要看个究竟。  《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西蒙·辛格  我看到有很多人推荐这本书,但是基本上没有人继续深入介绍它,我来说一下为什么要向所有数学专业,以及非数学专业、但是想要了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数学发展历史的同学推荐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向普通人解释了两个最为深刻的问题:  1、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2、什么样的数学才是好的数学?  这本书以“费马大定理”——这个几乎与“哥德巴赫猜想”齐名的数论定理作为选材,本身就非常值得一看。因为,里程碑事件背后的故事才能凝聚和链接更多的东西,从而容易让人为此感到震撼。  但是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讲清楚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数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以及、什么样的数学才是真正好的数学。  在当n的取值大于二时永远无解——这是费马写在书页旁边的一条非常简单的陈述,可是几百年来的数学家们发现自己手边的数学工具不足以妥善证明这个猜想的时候,放弃了硬攻难题的念头,转而从最基础的领域开始分头研究,试图对数以及数理逻辑的深层内涵进行认知,从而发展出了数学上各种各样的分支;但是费马大定理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数学工作者:人类发展出来的各种数学工具需要被整合、以至于综合地应用在一个具体问题的求解上。  譬如:这本书告诉我们费马大定理是如何指引谷山-志村猜想:椭圆曲线和数论中的一种周期性全纯函数——模形式——之间事实上有极为隐秘的联系,并且当这个联系被证明之后,费马大定理迎刃而解。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这种材质平庸的人也能理解:费马大定理为什么是一个好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本身类似于一个填字游戏,没什么特殊的价值;但是为了认识它,人类发展出了许多看似相互独立的数学工具;为了证明它,人类又把这些相互独立的数学工具统一在了一起。  假如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催生一套有用的数学工具——这样的问题称之为好的问题;  假如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人类将已有的两套数学工具统一在了一起——这样的数学就是好的数学。  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思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欣赏到本科所学的那些非常基础的数学知识的美感。  举个例子:每个本科生在大学的基础课上都学过《线性代数》,这门课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求解线性方程组和一元高次方程——高次方程根的性质问题,还被称之为“代数学基本定理”——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很重要啊各位!!  任意复系数的一元n次(不低于一次)方程在复数域上至少有一根——这句话听起来比费马大定理也复杂不了多少,可是也许你不知道,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数学各个分支中——拓扑、抽象代数、复变函数、测度理论、等等一大堆数学工具都与之发生了关系,据说这个定理的证明方式目前有两百多种——为了从各个角度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去发展这么多的数学工具,并厘清每一个工具的性质与内涵,这样的问题难道不就是好的问题吗?  仅在《线性代数》这一门课的范畴中说,在学习线性映射的Jordon标准型定理——这几乎是所有《线性代数》的最后一个终结式定理,即:这门课程的终点——的证明时,代数学基本定理也起到了枢纽式的作用,换言之,这个定理还能帮助我们研究线性映射的结构!——多项式环的相关理论和线性映射之间产生了联系,所以这样的数学才是好数学!  而且、我想说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文笔非常不错。很显然,作者非常懂得写作的艺术——如果你拿过这本书翻看一二十页,或许你基本上就再也放不下这本书了。这本书从毕达哥拉斯讲起,通过一些非常玄妙——近似于玄学——的例子引入“质数”,构造悬念、情节设定的非常撩人。  希望你们会喜欢它。  《Symmetry》/对称 Weyl  外尔被称为上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最后一位“全能数学家”。师从希尔伯特。  多次再版的一本名作。历史、数学、科学、自然中的对称性。  (我还没来得及读这本《对称》就离开物理系了,但是觉得应该很精彩吧,毕竟是另一位的大神推荐的...)  《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  与《天才引导的历程》同为阐述各大数学家成就的书籍,结构也非常类似,讲一段数学史,再跟进一会儿数学公式。文科生和理科生可以各取所需。  读了以后会有很燃以及双膝一软想给数学家们跪下的冲动。  《数学恩仇录》  各种数学家“撕逼”,强力推荐。 《 素数之恋——黎曼和数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读到的最好的数学领域的书籍。既顾及了我这种文科生的智商,把微积分、黎曼猜想等一系列晦涩的数学概念讲的浅显易懂;也塑造了一群帅闪闪的数学家群像。  激动人心,热血沸腾。可称作一部史诗。 看书看烦了可以试试漫画和小说, 我也有很多不错的推荐。《数学少女》结城 浩 (Hirosi Yuuki)没有比这更萌的数学教材了《欧姆社学习漫画》系列讲了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电学、物理力学、生物学、傅立叶解析、相对论等学科内容。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看不懂公式,只看看漫画里二次元的萌妹子也是极好的。目录:第01卷 漫画相对论第02卷 漫画电气电路第03卷 漫画流体力学第04卷 漫画热力学第05卷 漫画半导体第06卷 漫画量子力学第07卷 漫画电学原理第08卷 漫画数据库第09卷 漫画电子电路第10卷 漫画顺序控制第11卷 漫画测量第12卷 漫画宇宙第13卷 漫画分子生物学第14卷 漫画生物化学第15卷 漫画微分方程第16卷 漫画线性代数第17卷 漫画傅里叶解析第18卷 漫画统计学第19卷 漫画物理力学第20卷 漫画密码第21卷 漫画微积分第22卷 漫画统计学之因子分析第23卷 漫画统计学之回归分析第24卷 漫画项目管理《奥术神座》(贝多芬传+爱因斯坦传+马克思传+拿破仑传+人教版历史必修1政治、2经济、3文化)*量子物理史话=奥术神座。构思有点新颖,但是作者对物理的理解有硬伤…看一般小白文审美疲劳的话可以拿来换换口味,不过别深究…《走进修仙》吾道长不孤和奥术神座类似,是用科学修仙,不过也有不同。格局要宏大的多,而且逻辑和社会体系也挺自洽。科普的最多的就是数学了,不仔细看还看不懂,本来以为作者是理科生,然而他是中文系。没错,就是那个文科中的文科,纯的,简直了。这本书前期缺点突出,剧情节奏松散,通篇不明觉厉,手癌无治,自嗨严重……作者也不甚满意但他也说了“本书说不上好,毕竟一锅乱炖大杂烩。但是呢,本书还是有一个优点的,那就是脑洞够大。”确实,脑洞好大,把灵气纳入变量,用科学解释修仙,也是没谁了。后期就走上正路了,不是一味套用,开始有自己的东西了,这里放一点作者的话 ‘最初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想到能够走到这一步。  第一卷展现世界观,第二卷写一个心理崩溃的精神病患开始融入新的世界、第三卷皆是“终极图景”、并且让成长了的家伙真正融入到这个世界。在这个调整思路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我要写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王崎个人装逼打脸史?文青的穿越心路历程?单纯的欢脱逗逼文?  好像都不是。  我想写的是科幻。  大概是小学时候吧,我第一次接触了一本叫《科幻世界》的杂志。仍记得,那个时候,夏笳老师还是大姐姐一般的女神,柳文扬老师还在,《三体》仍在连载……  从那时起,我就很喜欢“科幻”。  很久之前,在学习美学的课堂上,老师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源自西方的美学理论。哲学家朗其努斯【这个威风凛凛or神圣or中二爆表的名字至今没忘】将“优美”和“崇高”视作并列的两种美。之后,历代哲学家和美学家补充,将“崇高”的含义丰富。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于是,我明白了。我就是为这样的美所征服。  科幻就是崇高美的体现。  没有什么比宇宙更大。没有什么比一个文明的进程更加让人惊心动魄。  生命、死亡、时间、命运、未知、征服……  这是一篇科幻所能表现的东西,也是我想写的东西。  “格局”大小、“崇高”与否,不是看数据大小,更不是看战斗力破了多少万。我见过了名义上叫做“多元宇宙”、表现出来却未必有一个太阳系大的世界体系,或者能够一拳轰爆世界,逼格局限在校园的剧情,也见过只发生在区区一艘飞船上的,一个种族对命运的悲歌。  一个“灵气存在”为前提的宇宙当中,一个名叫“人”的种族如何用一个叫做“科学”的方法,作为一个种族崛起。  这是我想写的东西。  因为这是一个“科幻”,所以我才想写得特别一点。在这个故事里,王崎担任着“罗辑”和“丁仪”的角色。他会从社会规律和物理规律两个层面,一点点的探索这个宇宙,解释这个宇宙。  好吧,这听上去确实很不可思议。一个人怎么能够做这些事呢?  幸好,世界上有一种生物叫数学家。  数学家可以是优秀的物理学家,比如外尔;数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社会学家,比如凯恩斯。  当然,数学家也可以同时是物理学家与社会学家,比如冯诺依曼。  所以,我让王崎进入了万法门,让他能够凭借两条线,一点点的展示“那个宇宙”的样子。  额……虽然碍于笔力,我写得并不好。  这是我在冗长的第三卷结束之后的唯一感受。  希望我以后还可以接着进步吧ORZ。’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形化编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