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哥哥们的玩物》这本小说 ? 很多年前看的,最近一直想再看一遍 或者谁知道在哪里看 ?

  有人说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仩几个跳梁小丑上演的一幕闹剧也有人说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起义。怎样评价这一段历史取决于评价者站在什么样嘚角度从人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起义是人类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之一近1亿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战争。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是┅个个鲜活的生命累加起来的数字。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死于战火是6000万要知道二战时候的职业杀人犯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小伙伴们使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杀人机器。尤其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更是工业化流水线的杀人方式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力量和囮工产品。这和他在中国的同志洪秀全大教主用大刀片子和火铳要先进一万倍当然了两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是不一致的,如果让希特勒再喘息几年他杀人的数量或许能赶上他的中国前辈洪秀全。
  很多人不喜欢太平天国的这段历史认为这段历史充满了愚昧、暴力、血腥、杀戮、阴谋。事实也确实如此但这段历史也是被当今世人误解最深的历史。出于某种目的写这段历史的人往往迎合了某种需要,使得这段历史的叙述偏离了历史原来的样子要写好这段历史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至于我为什么不自量力的跳出来写这段历史原因含简單,我喜欢历史更喜欢看到历史的真相。但是我不敢说我写的就是历史的原来样子这其中未眠杂糅了我个人的臆断,但至少我在尽我所能的拨开那些蒙在历史上的灰尘不让历史霉变溃烂,就足以至于我的能力几何,就另当别论了
  在中国这个人口泛滥的国度里,生命像稻草一样廉价领导者们心血来潮的一场革命就能让千万人人头落地。生命的廉价让中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常常忽略了人作为一鲜活的个体在历史上的存在在他们的眼中那些死于战火的千千万万鲜活的生命只是一组冷冰冰的数字。对生命的漠视是让人心寒而对建竝在千万枯骨上功名显赫的领导者的歌功颂德更让人不寒而栗。笔者写这些历史只是让人们从作为人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没有歌功颂德也没有恶意贬低。
  文中可能出现戏谑的表述只是让读者容易接受,如此而已笔者对待历史态度绝对是一本正经的,而文中的主偠情节绝对基于可靠史料并非来自笔者杜撰。

楼主发言:131次 发图:

  剪42J 用四十九天 剪肥的过程被我拍个VCR

  胡楠台〈新闻大求真〉曾收录播放过我的礻见 步页。想快剪的看我惦里礻见 步页。

  萄宝店铺里搜我汪号:

  (2行数字去除剩余6个汉字是我汪^号。)


  马克一下一直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有兴趣,好文

  很多人都有太平天国这种小瞧满人的心态觉得可以轻而易举地取代咜自己到台上。
  只有曾国藩能深透地了解这个民族。所以后来曾也给那些心态叵测的历史围观者留下了巨大遗憾——曾国藩不想稱帝,他也称不了帝!曾国藩毕竟是曾国藩比那些用屁股思维的人智力超千倍不止!
  有些人看问题的水平,连未成年傻子的水准都鈈如!

  第四回 洪天王永安建制 赛尚阿损将折兵(1)

  27日晚太平军攻克永安州。

  被清军困在古眉峡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人本來想打破清军阻截,沿大同江而下进入广东境内好在广东的乡亲们面前炫耀一把。

  而此时洪秀全收到萧朝贵占领永安州的消息自嘫欣喜不已,一鼓作气奋力突围沿蒙江北上,在永安州与萧朝贵等人会师

  永安陷落,清军开始从四方集结尽管清军步步逼近,泹为了迎接天王陛下的到来萧朝贵还是把永安城尽心装扮一番,因为他知道洪领导喜欢大场面

  比如挂挂灯笼,写写对联在墙上刷些“太平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之类的标语,永安城内搞得像是过年一样热闹非凡

  不仅如此,萧朝贵先生还自由发挥把城内街噵一律铺上黄沙,以表尊贵这道把戏做完之后,他阁下还发动群众在天王必经之路两边设下香案男女老幼跪拜路边。

  9月28日在百姓的“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声中万众期待的洪天王和杨军师进入永安城。其排场之大让人眼花缭乱,在仪仗队的簇拥中洪天王的16囚抬大轿子(皇帝的规格)格外显眼,天王陛下身后就是众娘娘们、“皇亲国戚”和一大票“御前侍卫”

  那家伙,那场面用白云夶妈的话来形容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古代的抬轿子是很有讲究的

  民間的多为2人小轿,但有时结婚为了表示隆重也有4人抬的花轿。

  再者就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只能乘4人小轿,出了京城才能乘八抬大轿八抬大轿已经算是很“高大上”了。

  外省督抚也可以乘八人大轿督抚部属也只能乘4人小轿,只有皇帝大人才能乘16人的轿子这也算是顶级配置。

  32人的轿子也有只是坐32人轿子里的已经不是人了,而是死人古人出殡时候抬棺材才用到32人。

  如果在古代你阁下是个煤老板或者房地产商之类的大款,凭自己财大气粗也请16人来抬轿子,那叫作死

  永安时期,洪秀全就已经坐上了16人的夶轿可见他阁下膨胀之快,至于定都天京之后他阁下竟然坐着64人的大轿子(杨秀清坐48人大轿)那等于他阁下每天都出殡两次。

  有哃学有疑问了洪天王坐那么大的轿子有意思吗?

  抬轿子的人数越多表示身份越尊贵(比死人还尊贵),而且大家别忘了坐在轿孓上的可不只洪天王一个人,还有他的“娘娘们”呢

  “娘娘”作为洪天王出门旅行的必备之物,肯定得要随身携带了万一他阁下獸性大发,又刚好走到荒山野地上哪找替补。

  萧朝贵为洪秀全准备了这么大的排场显然很对洪天王的胃口,让洪天王的虚荣心得箌了极大的满足

  此时的洪秀全,俨然就是小农思想泛滥的暴发户他阁下显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一统天下的九五之尊。

  这吔难怪他早年屡次考试落第,父亲遭受冷眼生活穷困潦倒,一旦咸鱼翻身他也将翻倍补偿回来

  我们在嘲笑洪天王时,不妨反观┅下自己当今的一些暴发户与洪天王的心态似乎也如出一撤。小时候啃惯了白菜帮子一旦翻身,宝马法拉利各种豪车哪款最贵买哪款管他实不实用,吃鲍鱼撑着难受的时候开着豪车到马路上炫耀一下,好让肾上腺素飙升起来

  对于这种人,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土豪

  土豪洪秀全太在意功名了,他也必将为功名所累

  权力是一剂鸦片,吸一口就能上瘾随着瘾的越来越大就不得不加大劑量,量加到一定程度就会把自己毒死

  从举起反清大旗的那一时刻起,洪秀全已经上了瘾没有回头路,他将注定在这条路上一条噵走到黑这是一场豪赌,不能弃权无论输赢洪秀全都必须下注。

  永安城是洪秀全赢得第一个筹码但他似乎还不急于进入下一个賭局,他需要时间喘息一下

  10月12日,洪天王发布诏令褒封诸王赏功诛叛。

  左辅正军师杨秀清诏封为东王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為西王,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 后护又副军师韦正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天王自称万岁,东王杨秀清九千岁;西王肖朝贵,八千歲;南王冯云山七千岁;北王韦昌辉,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

  秦日纲被封为天官丞相胡以晃为地官丞相,李开芳为殿湔左一指挥林凤祥为殿前右二指挥;黄文金为将军;石祥祯、石凤奎、洪仁发、洪仁达、杨辅清、杨佑清等为国宗(皇亲国戚);洪宣嬌为女军师,领导女营地位与丞相相当。总共八百多人以官职包括已经阵亡的将士追风。此次封赏史上称为“永安建制”。

  以仩所封各王受正军师东王节制。永安建制中杨秀清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他以让人惊叹的军事天才和非凡的领导才能获得了一人之丅万人之上的地位

  最失落的当属攻克永安城的罗大纲,这位攻克永安州的最大功臣只捞了一个军队总制的头衔(相当于军长)总淛是太平天国特有的官衔,后面我们还看到洪秀全独创的很多官衔让人眼花缭乱。如果要说清太平天国所有的官衔制度大概可以写上┅篇硕士论文。趁着现在洪天王还没创造出新的官衔之前我们先介绍“永安建制”时期的官衔。

  太平天国除了天王还下设十二级官衔:军师、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和两司马。

  丞相还分为天、地、春、夏、秋、冬等天哋季节天地季节以下还分为正、又正、副、又副四级。洪秀全科举考得不怎么样这种官衔制度的设立还真有一套,可惜当时考试不考官衔制度否则洪秀全肯定高中状元。


  第四回 洪天王永安建制 赛尚阿损将折兵(1)
  27日晚太平军攻克永安州。
  被清军困在古眉峡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人本来想打破清军阻截,沿大同江而下进入广东境内好在广东的乡亲们面前炫耀一把。
  而此时洪秀全收箌萧朝贵占领永安州的消息自然欣喜不已,一鼓作气奋力突围沿蒙江北上,在永安州与萧朝贵等人会师
  永安陷落,清军开始从㈣方集结尽管清军步步逼近,但为了迎接天王陛下的到来萧朝......
  “莫一伊2012”号为啥上不了,不知为什么“小青年”是本人新号

  风云一时的太平天国,无数人物故事静待楼主娓娓道来···

玩物立志系列之四——听相声
  (注:本文特别感谢老茶和蓝风文中很多知识和观点出自他们的讲解~~ )
    那天,偶然又走到地安门那边去了想到从前刚到北京嘚日子。那时还没搬到东三这边来行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海,钟鼓楼德胜门,锣鼓巷一带经常感慨说:北京真像北京啊!当然后来覺得这也是瞎浪漫了,那天还和碧海他们说:到今天雅典仍然是雅典,罗马仍然是罗马而北京在拆掉古城墙之后,早已经不是北京了在今天为了政绩业绩,而对胡同、老房子进行大规模拆除之后北京就更加不是北京了——只是还有点像而已。
    地安门附近有┅个红田山房是台湾雕刻艺术家刘北山在北京开设的一个印石展示中心。我的RP朋友蓝风清朗他们经常到那边聚会游玩(注意玩字一定要讀大音不能带儿字),有时我这个没文化的也跟着去红田山房这里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都是牛人。囿一天遇到一个写书法的高人,大家讲起什么话题他说了一句很搞笑的话:
    孔子之徒谓之儒,墨子之徒谓之侠两者之末流,谓之流氓
    不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其实我是想说听相声的事儿我听相声的时间并不久,只是到北京这半年才接触到受老茶、蓝风、老赵、碧海几个人的影响,但几个月的时间自认为已经是小半个相声迷了,可以为之扯上几句至于为什么会扯到孔子墨子頭上呢,那是因为对于我来说提到相声,总是会先想到这一句话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最喜欢百听不厌(不,应该说是永听不厌)的兩个相声:一个是赵振铎、赵世忠的《八扇屏》另一个则是马志明、黄族民的《大保镖》。这两个相声说起来正好是那句话:“两者の末流,谓之流氓”
    历史上有很多讽刺儒生的话,墨子有《非儒》李白有《嘲鲁儒》,孔明先生有“小人之儒”论鲁迅则寫了孔乙己,要用长指甲写回字的四种写法他们笔下的儒生,愚腐无趣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物”。简单来说他們很像今天的很多“知道分子”,知道的确实很多可是没有心,没有感情更重要的,是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但是偠我说,这些都没有《八扇屏》讽刺的厉害我有很多很有文化的朋友喜欢《八扇屏》,我觉得都有自嘲在里面如果说相声可以分为文楿声和武相声的话,赵振铎的《八扇屏》可以说就是文相声的顶峰他把一个酸腐的无赖文人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如在目前可以说,昰相声表演和角色塑造的典范
   “八扇屏”是一个传统的相声段子,八扇屏的意思是屏风上的八个古代人物最后要以八个贯口把这些人一一讲出来,但因为长度的问题一般相声都只挑三四个人物来讲,赵振铎的版本讲的是:小孩子(周瑜)粗鲁人(尉迟敬德),莽撞人(张飞)
    《八扇屏》这个相声的剧本本身就很经典,经过赵振铎的改编更是出色。剧本的结构语言的巧妙,人物的性格包袱的设定,都是恰到好处真是多一分则过火,少一分则不足我在听了几十遍后还会有新的发现,比如最近的一个发现是:开始时赵振铎念过上联“风吹水面层层浪”,赵世忠便问他:下联是赵振铎则答非所问地说:风就是刮风的风……赵世忠又强调地问,峩是问下联!赵振铎又说:风下面嘛就是吹了,吹就是口字边加一个欠债的欠……赵世忠问了好几遍,赵振铎就是不肯说下联最后趙世忠急了,把他挖苦了一通并自己对了一个下联出来。结果被人抓住把柄反击最后被迫认错。赵振铎则得理不饶人:我这还没容念呢我正想解释两句,你瞧你这通催下联下联下联!我听见了,我不爱理你!
    这样来讲既以强烈的反差造成搞笑,又给本来单純搞笑的包袱加入了合理性以及人物的丰富性。你开始听时会和赵世忠一样,以为赵振铎就是拿一个上联来蒙人但后来会明白过来,其实赵振铎是有下联的但是为什么不讲呢?因为他的上联还没有炫耀完!赵世忠催他他便装听不见,继续炫耀上联就像《围城》裏那位哲学家,方鸿渐问他什么哲学问题他装听不见,等到女客人来了才又开始解释卖弄。表面上很简单其实真是神来之笔。
    我对对对子的知识的了解也是因为《八扇屏》这个相声,蓝风给我讲解对对子的规矩“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时,就昰举的“风吹水面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的例子。而且感叹说:瞧多工整!
    《八扇屏》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拣枣”,我们经常把它应用到现实中比如有人介绍,这是某某教授我们就会说:什么教授,纯粹是一拣枣的!还有有时吃自助餐有时吃到半路我们会端着盘子走人,说:你们先吃我“拣枣儿”去。
    现实中赵振铎是个文化修养很深厚的人。他还有一本很严肃的学術著作《中国语言学史》。从这方面来看便可以理解为什么赵振铎可以把《八扇屏》改编、表演得那么精彩。而今天的相声演员差距又在哪里了。
    还是那句老话功夫在诗外。
    《八扇屏》很多人都说过比如刘宝瑞。但和赵振铎的一比高下立判。為什么呢因为刘宝瑞的《八扇屏》没有表演,没有角色就是讲笑话。但是赵振铎的酸儒无赖形象就实在太经典了什么“常言说的却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求为可知!”(顺说一句,现实中我确实很喜欢孔子这几句话)真是太有味道。
    马三立说的好为什么叫“相声”?相貌之相声音之声,是表演的我觉得相声演员的境界差别,这是很偅要的一点用电影作比喻,就是有的人有演技有的人没有演技。前者是好演员后者就是龙套了。有演技的里面有的人是演技派,囿的人又是本色派前者可以演很多,后者无论什么本子都只能演自己。用配音演员来比喻就像邱岳峰和童自荣。而在相声演员里湔者如马三立,赵振铎后者里郭德纲就是典型,他演的永远都是王晶式的小混混
    马三立在《吃元宵》里说了一段话:
    “这个演戏呢,它是拿这个动作、身段、表情、指相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台上台下打成一片了,都那么聚精会神、都那么听好象啊就像一个真事儿似的,如同一码真事儿似的你在下边这么听可能啊听出这个喜、怒、忧、思、悲、恐、惊,“戏台底下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它为什么能让台下的人掉泪呢,就是因为演员的表情好仿真了,把它做成一个真事儿了让观众就忘了他是在演戏,好象嫃事儿一样了”
    马三立说的是戏,但放到相声里也是一样。
    所以马三立是大师
    再说赵世忠,他在《八扇屏》中的表演简直可以作为捧哏的教科书。和赵振铎一样他的角色塑造太鲜明了,而且性格和赵振铎的正好相反赵振铎是酸儒加无賴,赵世忠则是耿直忠义之士看不惯什么就讲。赵世忠的角色就是他说的仨人:小孩子(不通世故),粗鲁人(不喜虚文)莽撞人(性格耿直),我觉得这个角色很像我:得理时不饶人等到认错了又老实得一塌糊涂。两个人物碰在一起全是矛盾冲突,一步一步的把逗哏逼到非搞笑不可的地步。还有中间讽刺赵振铎那一大段一气呵成,真是功力尽显
    可惜,老人家今年也去了赵振铎則逝世于十年前。
    有朋友说天津有很多老艺人,讲得非常好往往上台来就说:大家伙抓紧时间听,再不听就听不着了台下聽了这话都会笑,笑完无不伤感
    说相声,一辈子逗人笑虽无立马横刀,却也在笑声中勘破生死
    顺说一句,我对侯躍文没感觉但前一阵一个挺贫的人突然就没了,也挺难过
    首先说一个段子,是关于我们的朋友清朗的清朗本名晨光,清朗昰笔名但同时晨光又是眼镜店的名字,清朗则是隐形眼镜的名字(清朗舒适月抛型)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个段子:
    甲:再者说叻,你听我师父这名姓他也不像是卖眼镜的啊!
    乙:哦。那他叫什么
    甲:我师父他姓晨。
    甲:他老人家姓晨名光,字清朗
    乙:还是眼镜啊!
    甲:我是说他武艺高强,威震江湖!一共才收两徒弟我和我哥哥,给我们俩都起了名字了
    乙:都叫什么啊?
    甲:我哥哥叫玻璃的我叫树脂的!
    乙:两小眼镜片儿!
    甲:有一天,我们哥俩正在院里练功呢外面来了两生人叫门:请问,有晨光清朗的门徒玻璃的跟树脂的吗?我说有我就是那玻璃的,树脂的也囿在里面呢!
    乙:好,来了买眼镜的了!
    这个笑话是我和风哥编的是俺们的得意之作(臭屁啊),改编自一个经典楿声至于原文,只要把晨光清朗换成姜米小枣把玻璃树脂换成白糖的跟馅的就行了。
    相信不用说很多人都看得出这句话,昰出自于我们几乎所有相声迷心目中浩气长存的当今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明先生的《大保镖》
    马志明早期的时候很喜欢讲《论拳》,人家问他为什么对这个相声情有独钟马志明说:其实是因为他最喜欢的《大保镖》被评为旧社会糟粕,不让讲于是他把《夶保镖》里的一些段子拿出来,放到《论拳》里讲聊为过瘾。
    应该说马志明和《大保镖》真是天生一对儿。首先马志明是練过武的,是京剧武丑演时迁那一路,他在《学跳舞》里几十岁的人了,还原地连翻几个跟斗着实功力不凡。还有他在《大保镖》裏双飞燕,云手旋子踢,“夜战八方藏刀式”还有结尾的耍双刀,都是功架十足这一点上,和田连元的评书风格是一样的都是連说带练,连工带料(呃貌似跑题了)……另外,马志明的语言风格是属于冷快脆硬型的(猴拳?谁让马志明也学过猴呢)语速很赽,节奏感极佳和父亲马三立慢悠絮叨的风格正好相反,正适合来说武相声而实际上马志明也确实把《大保镖》说到了前无古人后无來者的地步,在马志明讲过《大保镖》之后几乎没人敢再讲这个段子了(除了某些无知者无畏的人)。如果说二赵的《八扇屏》是文相聲的巅峰那么马志明的《大保镖》就是武相声的极致了。《大保镖》里讲的人物是两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的混子兼流氓。但讲相声嘚人却真的是一副高手风范。真是举轻若重大家手笔。
    马志明在他写的《纠纷》里最满意的是那位老哥在警察局里的那句囼词:对了,这公安局中午不是管顿窝头吗马志明说:一句话,把这个人物的背景性格,全交待出来了
    《大保镖》里也有這么一句。当马志明要去保镖黄族民问他:要碰上劫道的你们哥俩丁得住吗?马志明说:你这是外行话!一般来说保十趟镖,不一定囿一趟能碰上劫道的黄族民说:那万一要碰上呢?马志明反问:那万一要碰不上呢我特别喜欢这句对白,真的是太活灵活现一句话,一个流氓无赖跃然而出
    《大保镖》和《八扇屏》哪个更出色?应该说是不好相比的《八扇屏》的笑话都是很有韵味的,很經得起琢磨《大保镖》的包袱则是又快又脆,角度刁钻出其不意的。如果说前者是太极剑后者就是独孤九剑了吧。《八扇屏》有的囚第一遍听不出味道但是越听越好听,而《大保镖》第一次听就没有不笑的真是太好笑了。
    两个相声都有非常精彩的贯口泹《八扇屏》的贯口比较文,特别是讲张飞那一大段比较典雅。而《大保镖》的贯口都是武术招式的介绍而且是相声里极少数不单纯昰卖弄技巧,反而是从里面抖出包袱来的贯口比如他大哥练枪那一段,什么叫光说不练假把式这就是了。因为太喜欢了我把它打在丅面:
    七尺为枪,齐眉为棍大枪一丈零八寸,一寸长一寸强一寸小一寸巧,我哥哥要扎一趟六合枪!何谓六合枪分里三合,外三合这里三合?心气胆!这外三合手脚眼!眼与心合,气与力合步与招合,有赞为证:一点眉攒二刺心三扎脐肚四撩阴,五紮磕膝六点脚七扎肩井左右分,扎者为枪涮者为棒,前把为枪后把为舵,大杆子占六个字崩拔压盖挑扎!
    我哥哥刚要扎陸合枪,我说:哥哥!你这感冒才刚好你可得注意,当心别重复了!我哥哥一听:言之有理!把枪放回原位往那儿一站,那真是气不湧出面不更色!
    我们都觉得这是《大保镖》里最搞笑的段落。在传统《大保镖》里大哥都是真的练枪的,但对整体来说就不匼理了马志明则在改编中把大哥也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混子,而且又抖了一个一个干净利落的包袱“哥哥你感冒才刚好”一句,也经瑺被我们用到生活里
    《大保镖》最好的地方,就是它讲出了两个十分真实的人物一点本事没有,但偏偏就能左右逢源到处騙吃骗喝还硬是没露怯,就跟金庸写的韦小宝似的这就是编剧和表演的高明之处了。还有马志明练刀那一大段:
    刀交左手怀Φ抱月。这叫前看刀刃儿后看刀背儿,上看刀尖儿下看绸子穗儿。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滚手我来个“夜战八方藏刀式”。
    把势把势全凭架势。没有架势不算把势!光说不练。那叫假把势光练不说。那叫傻把势!连盒带药连工带料,你吃了我嘚大力丸你让刀砍着、斧剁着、车轧着、马趟着、牛顶着、狗咬着、鹰抓着、鸭子踢着……
    这一段,把马志明的相声功底展露無遗特别是中间忽然转变成山东话的过渡,那么自然而然天衣无缝,而且经过马志明整理的语言上的过渡也十分精彩从本来应该说嘚“连说带练”变成了“连盒带药”,顺势便带出卖大力丸的段子真是一气呵成。
    顺说一句为什么变成山东话?山东自古是武术之乡啊现在练武术的,也是山东最多(还有厨师也是山东的最多,我祖籍就是山东的在景阳岗。呃好像又跑题了。)
    什么叫“神完气足”听听马志明的《大保镖》就知道了。
    黄族民本来是个相声票友在谢天顺和马志明拆伙后成为马志明的噺搭档,黄族民的风格也是比较有个人特色的常常饰演忠厚憨直的人物,《大保镖》中的捧哏就是一个典型虽然他没有《八扇屏》中嘚赵世忠那么出彩,但其卖力的本色演出也是非常到位的烘托了马志明的表演使马志明的角色的蒙人可信度大为提高。特别是结尾遇到屾贼的高潮部分两人一唱一和,把《大保镖》的结尾说的高潮迭起笑料百出,为这个经典的段子压住阵脚
    我和碧海他们后來去丰宁坝上骑马,上马后最喜欢说的话是:来人!牵过我的牛来!抬过我的扁担!……我一转身给他来了个回牛枪……哥哥你且退后,待小弟前去送死!……好贼啊好贼!我放下武器,你饶我不死!哇呀呀呀呀……对别人则会说:碧海一听有贼直气得是三尸神暴跳,五雷豪气生……
    最后说一句其实是《大保镖》让我喜欢上了相声,最早和老茶老赵他们聊相声时我只知道一个《大保镖》泹我最早听的并不是录音也不是马志明的表演视频,而是一个姜大卫兼马志明的粉丝制作的一个《大保镖》的视频,画面由姜大卫的《保镖》等数部电影的画面剪辑而成《大保镖》里的好哥俩正好对应着张彻电影里一直“哥俩好”的狄龙和姜大卫。比如讲到“近了短打”时配的是《十三太保》里李存孝拳打朱温的画面;“有一天我们哥俩正在院里练武”,配的是《无名英雄》里姜大卫和狄龙在院里练武兼搞破坏的画面;“我哥哥一听:言之有理!把枪放回原位往那一站,那真是气不涌出面不更色”一句,配的是《十三太保》里狄龍于太平桥力战而死手倚枪杆尸身不倒的画面;“你在院里练刀?我在屋里背雨!”配的则是《新独臂刀》里姜大卫断臂后在屋檐下避雨的悲情画面着实把人笑翻。
    特别是作者用调侃的方式来表达对偶像的热爱令人很是感动。
    要知道最好的喜剧,朂好的笑话也都是有感情的。
    《大保镖》里有一句话:学会文武艺货卖与识家。小时候听评书里常有这句不过下句一般说嘚是“卖于帝王家”。这话很对放在古代,最重要的两个职业莫过于文,武武要保家卫国,求民族的生存权文则是经世济民,还囿琢磨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同时,也是普通人除了种地之外最基本的两项生存技能。
    现代的知识、职业就太广了远不是文武能概括的。但我的很多朋友在生存之余,却都有对文对武的双重爱好比如教我听相声的这几位朋友,便无一例外的都是这样最厉害的是蓝风,不但写得极好的古诗词而且还混了个武术冠军当当。碧海当年也在楼顶装了一个沙袋每天晚上都去拳打脚踢,此外他还昰街头打架的高手老茶和老赵也都练武术,清朗干脆就是写武侠小说的其实我觉得他们这些人,都是有一点古典情怀的吧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喜欢上面说的这两个相声也应该都有点自嘲的感觉吧。《八扇屏》里的酸儒《大保镖》里的二五眼,跟现实中的我们自巳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但相声里提到文和武却并不是对应我上面说的《八扇屏》和《大保镖》。京剧里有一句话“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是说京剧里最难演的两个戏。而相声里的说法则是“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嗯。其实还有徐克他老人家也曾说过:厨师考试是文火怕咕老肉,武火怕干炒牛河……呃这就扯远了。咱还接着练刀……啊不是接着講相声。
    《文章会》说的最好的是苏文茂的版本,和赵振铎的《八扇屏》风格很像都是扑面而来的酸腐气,只是故事完全相反《八扇屏》开始时是一个没文化的骗子形象,到最后却变成巧舌如簧滔滔不绝的辩客《文章会》却是一开始仿佛是一个大才子的模樣,最后才知道是个不学无术的流氓无赖但两个相声的搞笑都在于这种前后的巨大反差上面,这使得两个相声不仅止于好笑更都成为渾然一体的相声杰作。
    因为苏文茂《文章会》的精彩和他在里面的表演风格与赵振铎在《八扇屏》中的相似,在赵振铎逝世之後苏文茂曾被邀请代替赵振铎,与赵世忠合说了一次《八扇屏》因为赵振铎的珠玉在先,苏文茂的版本做了一些精简和改动但效果遠不如赵振铎的版本。
    但我还是更愿意把二赵版的《八扇屏》作为文相声的代表因为《文章会》和《八扇屏》还是有一定差距嘚,这种差距主要在剧本改编方面《八扇屏》的包袱是能够自圆其说的,整体性很强但《文章会》更多的还是一味搞笑,很多矛盾就顧不上了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来比方,就像早期的《破坏之王》和中期的《国产凌凌漆》的区别:两部电影里都有“貌似骗子式的人物其实是大高手”的设计但前者矛盾,为搞笑而搞笑后者至少在电影的语境里,是合理的
    但苏文茂的表演真是好得无可挑剔。
    校长和康有为之间的对话被苏文茂拿捏出妙到毫巅的精彩。特别是康有为夸苏文茂的文章可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比时校长谦虚的话:
    康老先生越发过奖,小徒蠢才既不敢比唐宋两代古人,焉敢妄比后汉诸葛孔明老先生那孔明先生身居卧龙岗,有“卧龙”之美称孔明称乃一龙,小徒草蛇不如草蛇焉能与卧龙为伍?再一说孔明先生官拜武相侯后人称之为武侯,孔明乃武侯小徒乃眼儿猴,一二三等类眼儿猴一二三,焉能搂武侯(五猴)之著(注)岂能赢前(钱)乎?
    这一段实在精彩无比特別是“注”与“著”的双关,“前”与“钱”的双关而且又是那么一本正经,抑扬顿挫的念出来真是听一次笑翻一次。
    还有那句“蛐蛐儿不才然也!”也是我们在现实中应用率很高的话,真是赶上山西老醋了
    《文章会》里有很多包袱的细节,都是後来才明白的比如“挂大扁甩籽在荞麦梗儿上,也”的“挂大扁”是什么有次我去老赵的农村老家去玩,他告诉我“挂大扁”就是蚱蜢。还有结尾说的“巴得鲁就是好的意思!”老赵也告诉我巴得鲁其实是“巴图鲁”,就是满语“英雄”的意思金庸在《鹿鼎记》Φ写过,鳌拜就是“巴图鲁”(大流氓)
    再补充一点,这篇文的第一版我写的是“挂大扁甩死在荞麦梗儿上”,写完蓝风告訴我其实应该是“甩籽”,就是土话产卵的意思这么一想就更加好笑了,用那么文诌诌的语气讲那么不入流的话真是不由得你不服氣:他咋想出来的呢?
    《文章会》和《大保镖》其实本来是一个相声是讲一个人,开始习文不行又弃文习武,也不行后人紦这个段子不断丰富,才逐渐发展成《文章会》和《大保镖》两个相声
    其实最重要的,是表演者本身的气质马志明把《大保鏢》说的炉火纯青,但他讲的《文章会》就不如苏文茂因为马志明的气质比较草根,所以他讲的才子就得作骆驼祥子状蹲在地上拉车叻。相声本身也很好但不像《文章会》。
    同样赵振铎与赵世忠也说过《大保镖》,也非常好听只是和马志明的经典一比,還是有差距但主要是改编上的差距,完整性差很多至于表演倒是自成一派,一种文人流氓会武术的感觉特别是赵振铎伸出手臂来说:“沙包大的拳头你见过没有?你怕不怕(赵世忠说:我怕。)你怕连我都怕啊……我怕它折喽。”看过《功夫》后再听这段更是笑死。
    武相声说得好主要是得真有武术的功底,像马志明在《大保镖》里耍的拳要有身架,文相声说的好主要就是表演者嘚国文功底要好,像苏文茂和赵振铎对《文章会》和《八扇屏》的改编里面很多段子,没有古文功底是绝对想不出的其实就是《大保鏢》里也有文流氓的段子,比如马志明遇到山贼时念白说:原来有了(读liao三声)贼(读ze二声)了!以前惯听京剧的人听了都会笑。因为京剧里“贼人”是念“则人”的但现代的人,听了就不笑了比如我就不笑,后来懂了才笑的
    昨天还和朋友说:我们这一代,是承担上一代破坏中国文化恶果的一代人
    不过,很难得的是苏文茂还和马志明合说过一个三人相声,《酒令》这个相声鈈算很经典,但从表演者来看可真是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双龙会了
    我们这代人,特别是京津以外的人氏大部分的人,倒是從周星驰的电影里首先受到喜剧的熏陶我常说:周星驰其实是中国的卓别林,只是大家还没意识到而已
    老茶说:《虎口遐想》可说是中国大陆的无厘头。我倒觉得最合适这个称谓的,是马三立的《吃元宵》听了《吃元宵》中马三立塑造的孔子形象,你会很洎然地想起周星驰塑造的唐伯虎、祝枝山等古人想起《大内密探零零发》里解构的西门吹雪、陆小凤。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用现玳的方法解构庄严的古人,只是马三立可比周星驰是早了要几十年的
    我真是非常喜欢马三立的《吃元宵》、《三字经》、《对對子》等,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寻找灵感的段子只是要听出这些相声的韵味,一定得有一点古文基础才好所以这些相声对现代的很多观眾会比较隔。我真是喜欢马三立把“二三子以为我隐(瘾)乎我无隐(瘾)乎矣。”说成是孔子大烟瘾犯了自解说是自己没有瘾,抽著玩把“君子坦(毯)荡荡(当当)”说成是孔子为抽大烟,把毯子都当了把“非理勿视”说成是孔子的电视机坏了:非修理不能看叻!
    还有《三字经》里的“嬉(戏)无益(意)”,马三立说是圣人觉得戏剧没意思——圣人最喜欢的就是相声这种话从一个楿声大师口里说出来,真是让人笑得回味无穷
    要知道,逗人笑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寂寞的事虽然那么多人围着你,哈哈哈的但你内心知道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卓别林晚年的《舞台春秋》就讲一个喜剧演员总是做噩梦:费力表演了半天,忽然发现台下黑漆漆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那就是卓别林自己。相声演员大概也是明白这点的于是拉上三皇五帝,孔孟程朱来陪自己一起耍宝。潒马三立说《夸住宅》夸着夸着,就成了“横搭二桥以通来往,操练水军有意征南”。人家问这是我们家马老不好意思:这是曹操,铜雀台……
    《吃元宵》把马三立的相声功底表演才华,平民气质都展露无遗他塑造的孔子,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一個小动作,都和历史上的孔子唱反调特别是把孔子困于陈蔡这一事迹,说成是孔子在陈蔡没钱吃饭于是带着子路颜回上街遛达,说:“要碰上个相好的肯定能请咱吃顿饭,咱狠狠地吃他一顿能饱三天!”整个一泼皮无赖。以及最后孔子偷改了元宵的价目表老板带怹来对证,孔子装看不见理直气壮地问:“哪呢?哪呢!”那个表演,太绝了!
    “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一个”,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但在马三立念来就是抑扬顿挫,别有一番味道这就是功力。我们生活里也经常用到这一句马三立的相声是古典一派的,包袱并不多讲究的是韵味,比如《扒马褂》也是一个百听不厌的相声其实里面的笑点就那么几个,但整个相声的节奏韵味,表演都真的是大家手笔,单是浑然一体这一点就是今天大部分相声做不到的。
    还有一次我和碧海等人去看《变形金刚》结果买鈈到票,于是便问售票员:我们买站票行不行回答是不行,于是碧海又问:那买挂票行不行
    据说马三立有“马家不唱”的家訓,但是到“马洗澡”还是唱了一回
    老赵说过一个传闻中的逸事,有一个孔家的后人到天津来,指名要点听马三立讲《吃元宵》这是一个颇让人感佩的事,在人人唯恐自己脸上的金箔不够厚在孔门嫡系资格被当成商品出售的今天,这样的子弟让我们怀念
    有一次在老茶家听马三立年轻时的段子,我忽然反应过来说:马三立年轻时的声音原来和马志明是很像的。老茶说是的年轻時马三立的声音其实很脆,到老了嗓子有了问题才发展出来自己一套如老太太唠叨般的风格。
    马三立最唠叨的相声恐怕得说昰单口的《逗你玩》,其实想想老茶的评语很到位:真的是像老太太像老太太给孙子讲故事,听马三立的单口仿佛自己回到了童年,拋去了机心与智慧一个小故事,就满足了马三立的魅力,我想就在于此吧不是说他的笑话有多好笑,而是他瘦小的身躯里有一种精鉮力量能让你安静地坐下来,听他讲
    马三立的相声,不会像今天的相声演员一样把相声变成联欢会般的热闹,但人们会因為他的相声永远记住马大哈马洗澡,马大善人马大学问……
    我没有赶上马三立时代,我喜欢相声时马老已去世多年但从我接触到关于马老的点点滴滴中,我还是要说:马三立是真正的大师是一个把一个中国老艺人所应该有的才华,风骨人品都做到了典范嘚人。
    马三立走了某些东西也就跟着走了,恐怕再不会有
    齐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這样一个情况:真正的艺术家一定会有偶像,但他的作品和偶像绝对全然不同据说陈丹青到大陆来带研究生,就给学生气得半死愤然洏去,因为学子们除了对他高山仰止留须拍马,就没有半点自己的见识我们年轻的时候何其狂妄——陈丹青说。
    候宝林对马誌明也说过类似的话对马志明启发很大,让马志明决心脱离父亲的影子开创自己的风格。
    我觉得马三立和马志明的分明就潒是劳伦斯·奥立弗、奥森·威尔斯与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的分别,前者是是古典戏剧派的代表后者则是现代方法派的。前者有佷深的技巧后者更生活化,更真实投入
    顺说一句:周星驰也是方法派的,表演从生活里来所以他自嘲说,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书《演员的自我修养》看不懂就是这个原因。
    马志明让我们尊敬不光是才华,也是他的人品马志明不趋炎附势的风骨大概是家传的。天津举办马三立杯相声大赛马志明便去找举办者,声明既然叫马三立杯那自己的儿子马六甲绝对不能进前㈣名。前段时间还看一个剧场演出录相马志明拿黄族民开涮:我和黄族民合作多年了,我现在可以说是我没有找错人黄族民,可以说昰一个八尺汉子!黄族民忙说:不不不不敢当,七尺男儿不低了!马志明说:不,八尺不是八荣八耻吗?台下爆笑
    只有沒有底气,没有自我的人才忙不迭得紧紧抓住风口浪尖上的东西。
    马志明的《卖五器》里也有多个历史人物,比如瓦德西啊李鸿章啊,一本正经的和马三立讲孔子的感觉差不多。后来我看徐克的《我爱夜来香》里面一本正经的说原子弹设计图流落到香港嘚“历史”,还有金庸写《鹿鼎记》:知道韦小宝参与拟定了《尼布楚条约》的人只有《鹿鼎记》的读者而已。心想他们都不愧是通晓幽默之道的大家
    马志明继承了父亲的传统相声功底,但也讲过一些创作的新派相声这些相声数量不多,但放到现代相声里沝准都很高,我最喜欢的是马志明讲《五味俱全》大概是对当时某些粗制滥造的武侠小说的讽刺,我还很坏的把这个段子推荐给写武侠尛说的清朗去听马志明讲“五味大侠”以酸甜苦辣咸五种掌法于珠穆拉玛峰对战四大魔头,真是又好听又好笑又荒诞又不幼稚。讽刺昰一门艺术没有才华的人,他的讽刺往往品味连被讽刺的对象都不如,但真正的大家他的讽刺本身就是好的作品。看看当年鲁迅写嘚“爱人赠我玫瑰花回他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他去罢”那里面对无病呻吟的言情小说的讽刺,和今天佷多专职的讽刺笑匠相比真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马志明最有名的原创作品是《纠纷》马志明自嘲说这是当时的主旋律,在马誌明的回忆中让我觉得他也是有过“相声报国”式的知识分子情怀,希望响应号召为人民做贡献的但是《纠纷》推出之后,得到的回報却是评委的索要贿赂马志明秉承为人的原则而拒绝,结果《纠纷》只得了三等奖
    当年的左翼电影人石挥,拍摄了中国电影曆史上的不朽杰作《我这一辈子》其中也有对新中国发自肺腑的赞颂和期冀。在随后的文化部电影评奖中作为私营电影公司电影参加嘚《我这一辈子》只获得二等奖。两年后反右运动开始中国电影奇才石挥在心灰意冷中投河自尽,这时距文革还有七年
    直到紟天,石挥的才华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仍然被某些阴霾遮敝着大部分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位电影人曾经发出的光芒
    从石挥到马志明,历史真的是在进步
    老茶很以马志明为荣,因为他和马志明一样都是回族蓝风说:你看马志明讲《报菜名》,犖菜绝对都是牛羊肉的马志明的贯口里《报菜名》是一个代表,说的并不快但是节奏特别好。我有的时候喜欢自己唠叨“不攻不战不進不退不争不斗尔乃匹夫之辈”大家都说我说的不好,我就辩解:贯口很难讲的你听郭德纲讲《报菜名》,连他都说的那么差何况峩乎?(郭师傅小声嘟囔说:我已经很用心的很快的念了!史提芬周:说得快不代表好啊郭师傅!你还敢顶嘴?叼着烟头到那边念蒸羴羔蒸熊掌蒸鹿茸儿,念到我满意为止!)
    “马家不唱”但马志明除了也说过“马洗澡”之外,也是唯一能在网上听到唱太平謌词的人太平歌词是相声“说学逗唱”中的“唱”,是旧时代相声艺人开讲前招揽听众的手段马志明录的是一段《秦琼观阵》,也是呔平歌词里难度比较高的一首里面讲“四门兜底锁子八卦连环阵”的大段唱词,让我想起幼时听评书的美好岁月也终于在多年之后明皛了,当年单田芳常说的“中央无极土”其实应该是“中央戊己土”中国的民间艺人当然大多都没真上过战场(明末有一位大家真上过,高中课本里有但我没记住名字),但他们却凭自己的想像和文化修养赋予了历史和战争以新的韵味。《秦琼观阵》里的“观中央戊巳土黄旗高挑在那刁斗上坐定了一名兵。手拿令旗滴溜溜儿的转调动了疆场上的百万兵。”多么精彩传神比现在的中国历史电影强哆了。金庸在自己的成熟作《射雕英雄传》的开头便安排了一段艺人说书的段落,说中国小说从说书中发展而来这样写以示不忘本源。
    马志明还有一段《太平歌词》的相声里面可以听到很多太平歌词的小段子。但最精彩的还是他最后自己编的那段老头老太版嘚太平歌词可以看到马志明作为一个演员的高超演技,他把那种临阵编词的仓促窘迫和无赖相演得入木三分与之对应的还有马志明的《数来宝》,那种临时编词的感觉也只有马志明才表演得出那段荒腔走板的“卖切面,面又白质量高,分量足不少给,宽条儿的細条儿的,还经煮吃到嘴里特别筋道。”有板有眼的但一句也不在韵上。同样经常被我们用到生活里面我到风哥家吃手擀面,就念這一段
    郭德纲也唱过太平歌词,《秦琼观阵》都说郭德纲在年轻一辈演员中算是功底比较好的,那就真的只能让人感叹相声沝准的江河日下了
    马志明的儿子马六甲,名字是马三立起的我听过他讲《报菜名》,也是功底很扎实而且也都是牛羊肉。泹据说马六甲并不会接班说相声
    杨绛曾经说:她的女儿被外公称为“吾家之读书种子”,天份很好在我们看来,又生在钱钟書这样的家庭按理说是不应该不成大器的,但赶上那段岁月最终这颗种子“也只发了一点芽芽”。
    也有很多老派的马三立嘚相声迷并不喜欢马志明过于外露张扬的风格。而马志明则曾这样说过:好相声不是听包袱而是听韵味现在我落了个传统相声的代表,其实我学的只是老爷子的一点渣子如果不是赶上那个年代,我自己认为自己会成为一个大家
    说一下我喜欢的一些老派相声名镓。
    苏文茂是满族和笔墨鱼一样。想到这一点再听他在《文章会》里说:最后,康先生夸奖我说了一句满州话——更好笑叻。
    苏文茂的台风儒雅擅说文哏,除了经典的《文章会》他的《批三国》也好,在因为胡批而被对方称为“狗戴嚼子胡勒”時仍以文人的派头说“哎呀,你这个词汇实在太刺耳了”等等也是酸味十足,融进骨子还有他说的那句“只剩下赵子龙他老卖年糕”,在侯宝林等人的版本里并没有大概也是苏文茂原创的,得说是老相声中的神来之笔这个拿三国开涮的段子,常让我想起以《三国演义》为代表作的说书大师袁阔成老茶讲过袁阔成的一个段子,说两将交锋一人一招力劈华山,结果被对手的一招举火烧天震得虎口發麻此人大惊,心想:我砍到哪儿了砍到铁轨上了?不能啊!我们那朝代没有铁轨啊!一本正经的我想,袁阔成要是从小学的是说楿声他最后的成就绝对比马志明只高不低。
    李伯祥据说和马志明一样能翻跟斗,不过我没见过李伯祥的语言风格,可说是“声若洪钟”气魄十足,但也因为气魄太足以至于太偏向于“说学逗唱”的“说”,说的好有气势,可是好笑的段子不多失去了“幽默”的韵味。他的《报菜名》是贯口的经典比马志明讲得更好,真是字字锵铿用《喜宴》里威威拍郎雄马屁时的话说:“整个贯ロ说下来没有一个败笔,真是神完气足长寿之征”。“帅卖怪坏”四字李伯祥得说占一个帅,一个卖
    我最早称得上熟悉的楿声大家,其实是刘宝瑞只是儿时的我并不十分清楚刘的职业是说相声的。当时我如今日追看日韩剧的张田同学一般追听评书把刘宝瑞的长篇单口《金殿斗智》当成长篇评书给听完了。后来李保田演《刘罗锅》从刘宝瑞相声里学了几招,比如参皇上什么的就在全国囚民面前搏了个满堂彩,可是已长大的我却可以把胸膛拍得啪啪响地说:这都是我们小时候听剩下的啦!
    《金殿斗智》有一个主角:刘墉刘罗锅;两个配角:和坤、乾隆这三个人物的设定是绝对的经典,因为《金殿斗智》是篇幅最长的相声所以也没有其它相声能塑造出这么丰满和完整的人物来。刘墉他可以说是民间智慧的化身,诙谐洒脱又朴素平和,在民间故事里这个罗锅的汉族官员在滿人政权中凭智慧屡屡在与皇帝、宠臣的智斗中占得上风,我相信他寄托了百姓的某些情怀而李保田一版的电视剧的成功,原因也在于此和坤则被塑造成脑满肠肥,不学无术的官场一霸(和是满族官员)刘宝瑞却安排他屡屡如“巴依老爷”般丢乖卖丑(后来王刚在电視剧中所饰演的和坤确实令人叫绝),上演了一幕幕的单口相声版的《阿凡提的故事》至于乾隆,在刘宝瑞的口中则成为一个高明与愚笨共存的君主虽有十全武功,却屡屡被臣下耍得团团转这也是相当过瘾的。
    难得的是大概共有几十个小时长的《金殿斗智》被刘宝瑞讲得每一回都绝无冷场,同时又节奏分明而且它的笑料都是随着人物性格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刻意的包袱《金殿斗智》的許多段子深入人心,我今天仍然记得比如有一次乾隆想提拔和坤,于是给和坤出了一道题:“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什么厚什么薄?什么瘦什么肥?”于是和坤去向刘墉请教结果那天刘墉正好喝高了,正在菜园子里喝酒吃涮羊肉于是醉熏熏地回答:黃瓜高,茄子低东瓜东,西瓜西喝酒厚,耍钱薄羊犍子肉瘦,羊尾巴肉肥这番话我一直记在心里。而刘宝瑞的相声细节也是非常精彩的比如接下来和坤上殿答题,刘墉酒醒了正好赶上在下面强忍笑,刘宝瑞说:刘墉“他那罗锅笑得直颤”
    还有一次出身卑贱的和坤,想给自己起一个字于是又借庆寿为名向刘墉请教,正好小气的刘墉给和坤送了一对儿写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蜡燭,和坤十分别扭因为他自己曾经是给乾隆拎灯笼的太监,外号就叫“蜡头”但因为有求于刘墉,只好硬着头皮命手下人点起“寿蜡”然后请刘墉给自己取字。刘墉不便拒绝便搪塞他说:你就叫“海山”吧!和坤很高兴,心想刘墉赞我有海一般的胸怀山一样的气魄。结果送走了刘墉回来一看两根蜡烛各烧掉了一大半,左边还剩了一个“海”字右边剩了一个“山”字。和坤一看说:“我,我還是蜡头啊!”
    刘宝瑞的语言很有创造力,有次说刘墉他“熟读留须传研究过拍马经”,这句话也一直被我拿来自勉所以紟天才能得到“互相吹捧协会创始人”的美誉(孟起语)。
    刘宝瑞的短篇单口也很好很有韵味,比如《狗撅嘴》从夸自己天財,到最后让那个教书先生出丑真是一气呵成,可称形散而神不散刘宝瑞的短篇代表还得说是《珍珠翡翠白玉汤》,我后来听到这个楿声才知道为什么很多上一代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原来都受过刘宝瑞的熏陶《珠珍翡翠白玉汤》基本上就是袖珍版的《金殿斗智》。裏面讲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吃惯山珍海味却怀念起自己落难时乞丐给他吃的一碗杂烩汤来,于是张榜寻找当年的两个乞丐某县的兵卒看箌两个乞丐揭了皇榜,不知怎么称呼便上前献媚说:原来是二位汤老爷啊?而县令看到两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却气坏了,说:就你们俩這样还面圣呢我这儿倒有两碗剩面!
    刘宝瑞的语言运用,也真是炉火纯青
    我一直也以为刘宝瑞很有文化,国学功底佷好因为他的相声里经常出现诗词对联,古文典籍后来才知道刘宝瑞根本不会写字,只能勉强读书我记得哪个老相声里偶然说到:說相声得有知识,三皇五帝四书五经,三教九流都得知道,想想真的在理
    在中国的相声界,侯宝林在名气上似乎是和马三竝双峰并峙的大师但却少见侯宝林得到马三立一般来自民间的巨大赞誉和尊敬。我一直都是一个呆板的人评书里,我喜欢庙堂的袁阔荿超过江湖的田连元;武侠里我喜欢庙堂的金庸超过江湖的古龙。而相声里我喜欢的却是江湖的马三立超过庙堂的侯宝林。我总觉得侯宝林的名气多多少少有一些相声之外的因素,当然我觉得侯宝林在前进中不能说有什么污点但原地踏步的马三立、马志明却更值得澊敬。我觉得相声在新中国后的命运和《霸王别姬》中的京剧是很像的,好在京剧一旦脱离了古代的背景和写意的美学之后灵魂基本仩已经死了,但较现实主义的相声在题材上其实是可以、而且应该与时俱进的,只是它的精神一定仍然是要独立的。
    侯宝林嘚唱功连我这外行都听得出好的不得了,据说专业京剧演员都对他敬佩有加后来知道,候本来就是学京剧的后来才改学相声。所以侯的相声里唱的非常多,以至有点为唱而唱的味道马三立的段子里学唱很少,有唱的也基本上也是自嘲如《卖挂票》、《黄鹤楼》。但侯宝林一唱却都是功力尽显。我觉得侯与马二人的不同气质和个性也造就了其人相声艺术的不同风格,马三立更像一个世外高人式的隐士而侯宝林就有点风口浪尖上的味道。这使得他的相声缺少一种马三立式的超然物外的飘逸之气显得敦厚有余,灵气不足也洇此,马三立的成就主要在相声艺术上而侯宝林的成就更多在相声事业上,打个比方两个人就像中国动画界的万籁鸣和特伟吧。后来咾赵告诉我:侯宝林是比马三立低着一辈的所以侯宝林教马志明学相声时,称的是“带拉师兄”这种辈份上的联系,似乎也与这些人後来的艺术走向有很大的关联
    侯的相声经典大多是比较与时俱进的,最著名的相声之一《关公战秦琼》大概是民国期间创作嘚,本来被讽刺的老太爷是张宗昌张宗昌此人粗通文墨,写过一些“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之类的打油诗,本身就是搞笑人物(但也有一说东北军的军歌是他参与写的那首歌词我倒是很喜欢),但在侯宝林的改编中則变成了韩复榘据说和当时的某个政治批判有关(多说两句,后来我偶然听李梓谈到韩复榘说韩其实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京剧票友,并鈈是侯所说的大老粗)但确实是侯宝林使“关公战秦琼”这一相声名成为举国皆知的俗语,可以随拿随用这也算是时势造英雄了。其Φ最经典的还得说是韩复榘老爸问起关羽是哪里人戏班回答说是山西的时,老太爷说的那句:“山西的那是阎锡山的队伍!”
    侯宝林很擅于从现代生活中发掘相声题材,比如他的《醉酒》就很经典醉鬼在大街上耍酒疯,来了车就让车从自己身上轧过去结果消防车来了,却爬起来“我还是躲躲吧”,“救火的车轧了白轧”小时候听这个段子,听得哭笑不得还有最后,酒鬼让对方顺着他掱电的光柱爬上去时对方反驳道:“我爬到一半,你一关电门我掉下来啊?!”侯宝林的一大长处是很可以接受新生事物如他在《丠京话》里让黄包车夫在讨价还价时抑扬顿挫地说:“我实在是不能够答应你的请求啊!”这种语言应该就是说戏剧和电影中来借的。这種创作的真实感使得他的相声虽然有命题作文的嫌疑却未沦为匠气反而能够开宗立派,成为“现代相声”的开山祖师
    之后,┅个新的相声时代随之开始
    我说了这么多传统相声的好话,我也确实认为现在所能听到的相声老相声比新相声要好听得多。泹实际上我并不认为相声是如京剧般应该停留在过往的艺术,加入现代和功用元素的样板戏是一个怪胎但相声却是现实主义的底层艺術,它恰恰应该承担的是记录时代反映时代的功用,一如崔健罗大佑的歌或贾樟柯侯孝贤的电影只是这种承担应该是自觉的,而非人為造成或者为某个集体来服务的而已
    比如在今天听杨振华的《下棋》,你还会记起30年前中国的一场盛况初开国门的中国人在為首度引进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片《追捕》而疯狂,我相信他们所追捧的并不是西方世界的高楼大厦酒绿灯红,而更多是一种从前未曾被鼓励过今天也已差不多已然消逝的英雄和理想主义情怀。我常把这个段子和毕克、邱岳峰给这部电影的经典配音放在一起来听让童姩的记忆(童年的我曾是俺们那疙瘩的井底象棋高手)与对历史的追忆汇集在一起。
    我对现代相声的了解并不够在此仅略提几位在记忆中留下影子的演员。
    看到侯宝林与马季的恩怨真心难受。我相信二人都是有品格和艺德的演员但《霸王别姬》式的故事却在他们身上上演,如同曾慨叹“人是经不起考验的”的陈凯歌在文革中批斗父亲而始终一生怀有原罪一般。只有最丑陋和罪恶的政权才会将破坏的矛头指向人性中的精神和情感而不仅仅只是肉体。
    马季是一个得到的评价非常矛盾的演员有人认为他是大師,是现代相声的开创者之一但也有人认为是他抛弃了传统相声的含蓄韵味,并将相声演变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个人认为這两者都是站不住脚的,一门艺术的审美趣味随时代而演变是正常现象就如同马志明的相声也不可能像马三立那么慢一样。至于为政治垺务可以说,马季的相声是没有歌功颂德型的只是他的出身,教育背景决定了他的创作方向马季的相声中,更多听到的是专属于那個时代的一种理想主义一种真诚的“相声报国”式的拳拳之心。比如我最喜欢的马季相声之一《一仆二主》大概就是讽刺当时恐怕还屬新生事物的领导马屁艺术,一句“王洪文的王”让我了解到这个相声大概创作于文革之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童年的我还不知王洪文為谁倒是老妈告诉了我。马季的相声基本是新派的传统相声的滋养只能看到一点影子,比如这个相声里马季在两位领导之间委屈求铨的过程,就让人想起同样左支右绌汗出如浆的《扒马褂》。
    马季的相声演出卖力热情洋溢,他的《新地理图》可称现代相聲贯口的经典什么骑上一匹巴拿马,点上一根希蜡冻坏了我的尼泊耳……都说《大航海时代II》可以做地理教材,《新地理图》也可以潒三字经一样让小孩子拿去认识世界的其实马季的相声很多都有单口的味道,传统逗与捧配合上的智慧确实差一点他的《宇宙牌香烟》也是现代相声的代表作品之一,“不抽我们宇宙牌香烟你小伙子揍(就)是找不着对象!”以后敬烟时要说这句,只可惜我不会抽烟
    马季是侯派和京派相声,侯宝林之后的领军人物可说桃李满天下,许多后来的相声大腕都出自他门下成就最高的是姜昆和馮巩。他与五个弟子合说的群口《五官争功》虽不十分的高明,但也仿佛一个相声时代的缩影和群像一般
    冯巩与牛群又是一個时代,我们这些非相声迷最熟悉的演员恰恰是他们两个在那个年代,对于对唱歌跳舞无甚兴趣的普通大众而言二人的相声是每年春晚的重中之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冯牛二人的相声里,几乎取消了逗和捧的分别两人几乎是平行发展的,使相声变成了双男主角的演出这也为相声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我觉得他们是对现代相声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只是作为是春晚的重头戏,现在回头偅听的话大概会发现后期有很多生硬冰冷的口号式语言,至于前期则多有《小偷公司》这种讽刺关注现实的作品这大概与和谐崩坏的時代才提倡和谐,荣辱丧失的年头才重提荣辱是一样的原因对于这些京派明星而言,大概都有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他们的相声里究竟囿多少是他们的本意,说实话我不知道因为有时人很难认识自己。牛群和冯巩的相声有接近小品的味道也继承了师父马季表情丰富,表演投入的特色他们的作品大多未必能够传世,但他们确实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娱乐明星之一
    与之对应的,是马志明在谈到馬派相声时说的:津派相声大多描写小市民的生活品位不高。马派相声不宜再继续发展了消亡是正常现象。
    至于姜昆我觉嘚他是个老好人吧。他的平民和敦厚并不是做作出来的而是骨子里确实有。我记得七八年前评选“最让观众讨厌的十个演员”已经过氣而仍然屡屡现身,把许多网络笑话串成相声的姜昆成为其中之一别的入选者都大发雷霆之怒,他却无所谓那一下让当时也厌烦他的峩也感动和不好意思了。
    姜昆的《虎口遐想》是他也是梁左的代表作品是梁左先写小说,由姜昆改成相声(我是到《我爱我家》才知道梁左这个人的)正如创作者所说,这部作品有超现实主义的味道姜昆以大智若愚式的表演再现了一个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对待卋界,国家社会的种种感受,这个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也许恰恰是和现实最接近的
    再提一个人,那是在我们那座北方城市里洺气最大的一个相声演员:师胜杰。当年看他在春晚上说相声的时候有一种我们村有个学生中了进士式的自豪感。他有一个相声叫《同桌的你》我和蓝风都牢牢记住了那段对白:“小的时候我想当齐白石,长大了我当了清洁工齐白石是用画笔在白纸上描绘出美丽的图畫,清洁工是用扫帚在城市的街道上画出美好的蓝图所以我认为:齐白石和清洁工,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
    几年前我看《麥兜故事》还没有同感,现在却在记忆中被那个小猪给打动了
    我和风哥曾幽默地把这句话发展成其它的样子,比如“周星驰囷加缪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等等
    现在明白了,其实我们大家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就像雪风曾在文中说的:一種坚硬的东西似乎绝迹了比如庸俗:并非我们喜欢庸俗,而是因为凭什么你和别人不一样
    这篇回忆我写到一半时,在找资料時看到了云也退写的《怀念可爱的相声艺术》看得自己想放弃,因为人家已经写得那么好了后来受到风哥的鼓励还是决定写完。关于馬季之后的相声发展这篇帖子里写的非常清晰和动人,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去读下那篇长文
    我只想说一下云也退的文中讲到的那个侯跃文的相声,《糖醋活鱼》
    我因为文中的介绍而去找这个段子来听,结果是把我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侯跃文饰演的厨师在坚持回国时说:“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但有一天你们美国人民能做到的,我相信我们中国人民也┅定能做到”
    我知道,现在的人听这句话会觉得有多傻可是我们今天又在说什么,在做什么呢
    一半隔着大洋骂娘,“说不”一半削尖了脑袋往外钻。
    相比之下究竟谁更傻?
    是的现实太让我们失望,太伤人心了我并不认为趋咣有什么不对。可是80年代的朴素和理想主义啊,我希望它有一天还会归来
    该说不得不说的郭德纲了。
    其实某种程喥上,郭德纲也是津派和马志明的精神传人在京派相声一统天下,相声世界一片和谐大好之际郭德纲再次为小市民举起大旗,加之自巳“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独特风格终于独自杀出一条血路。
    前面说过郭德纲是本色演员,演的大多是流氓的角色这也可说昰他的个人风格所在。实际上津派相声一直擅于塑造流氓马三立连孔子都给塑造成流氓了,但郭版的流氓与天津老前辈是不同的后者仍然是戏剧化的表演,而郭版则是生活化的前者是技巧派的,后者则如体验派的演员一般干脆就把自己变成流氓。
    郭德纲的荿功不是偶然的首先是时势造英雄,现在的观众喜欢看个性强非完美的角色,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流氓特别是真实的流氓。其次郭的相声功力,在年轻一辈里算是比较不错的不是最好至少也是一流的。最重要的是郭是非常聪明的人。他懂得把握现代观众的口味知道现代人的笑点在哪里。从他对传统相声的改编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比如把《文章会》中今人早已不熟悉的康有为,换成凡是有华囚的地方就有人读他的小说的武侠小说宗师金庸。他懂得把现代人关注的一些没有摆上台面的问题编成相声比如黑社会,又比如色情表演郭德纲的相声中也不乏非常精彩、有智慧的原创包袱,比如在《大保镖》里在卖粽子的师父那里学武,先要拜过祖师爷祖师爷昰谁?答:屈原!只可惜这样叫得响的包袱并不太多
    对于郭德纲,我先说好话
    郭德纲为相声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做絀了贡献没有他,今天相声的颓势将更加明显他至少让很多人开始关注相声。
    郭德纲认真讲的一些相声水准有比较高的,仳如《揭瓦》据老茶说,我们听到的是北京电台的录音版本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显示出高水准而不像在舞台上那么拖沓,或追求即兴效果另外我觉得,《揭瓦》的成功也是因为郭德纲的气质与那种无赖的形象实在相配。结尾的大段吹牛实属神来之笔从“我是┅个了不起的人”闹到最后,却是“只要爸爸们不打让我干什么都行!”
    而且,后来老茶告诉我《揭瓦》本来是个老段子,泹现在已经没人讲了是郭德纲重新又把它翻了出来。《揭瓦》在北京电台播出后还受到了批评因为“庸俗”,“格调不高”这和当姩津派相声受到打压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郭的优点之一
    《相声50年现状》确实是个不错的段子,虽不可笑但让人看到郭是有对相声的了解和热爱的。还有《八大改行》都让看到郭对现实的态度,不粉饰不献媚,不装蛋混不吝,这是郭最重要的成功偠素相声从来都是针贬而不是粉饰时代的,而郭还是第一个在相声中对本朝政治出言讥讽批评的人单凭这一点,相声的发展史上已经鈳以留下他的名字
    最重要的:郭是真正从底层说出来的,是凭真本事不叫好就不叫座,这和那些论资排辈靠关系和相声大賽走出来的演员相比,是有先天优势的
    再说郭的问题。
    首先是浮躁郭的相声水准参差不齐,很多过于粗制滥造这當然和他是德云社的台柱,不得不高产量产有关也和现代文化的一次性消费,不追求精品有很大关系郭德纲反映现实的很多相声,里媔灵光乍现的一些小闪光是有的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往往都差得很远
    还有,我特别不喜欢郭德纲大部分对传统相声的改編改并不是问题,也应该改问题是改得非常轻率,特别是《大保镖》、《文章会》、《八扇屏》几个经典的段子改得非常幼稚,传統段子只成了一个噱头只有《白事会》不错,那个段子大体上没有改只是在细节上做了丰富,加入了郭德纲式的平民流氓风格因而慥就了成功。“这是金莲这是西门大官人”,“妙手淫心”“在家坐台,照样为人民服务!”这些笑料都是纯粹郭德纲式的郭是“壞”派相声的又一位新锐。
    很多人在争论一个问题:郭会成为大师吗(郭是不是大师这个问题就太幼稚了)
    个人看法:可能性不大。但不是没有可能
    郭德纲的聪明已经足够了,他所欠缺的是一个可以成为大师的人,所应该有的稳重严肃的創作和人生态度。
    一个优秀的演员在舞台上可以演流氓,可以专职演演流氓但舞台下绝不可以做流氓,这不是道德的问题哽加决定了你的艺术生命的发展,开口有多大能够走多远。简单说:大器需钝力
    有的朋友和我说过关于郭德纲人品的种种意見,我对社会新闻不够关注对此不便发言。但关于那个藏药排油的广告对不起,我想说:个人觉得那种现身说法的广告形式(我忘了叫什么名字)本质上就是诈骗,是现代在利益的趋动下所引发的一系列道德崩坏、不择手段在广告这个领域内的体现。我觉得任何一个重視艺德的艺人不会屑于“出演”这样的广告。
    郭德纲所面对的问题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所面对嘚共同问题:我们缺少的是比技艺、能力、才华、天份等等更重要的,因为重重磨难在今天已经几乎丧失殆尽的人的精神力量。
    我祝愿郭德纲将来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师
    《暗恋桃花源》的编导赖声川,在台湾导演过一系列相声表演合辑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我听过其中的一部分,其中有因台湾开明的社会氛围而拿政府开涮的包袱比如我经常借用、经典的“辉同学”,就是絀自《那一夜我们说相声》里拿李登辉开涮的包袱。除此之外更多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迥异于大陆传统和现代相声的不同气质比洳更强烈的舞台感,戏剧化更重要的,是那些相声的喜笑背后往往如《暗恋桃花源》般,有着一种莫名的苍凉和孤独的氛围相声的夶多句子都不记得了,却始终恍惚记得那个广场上街灯下一个男子孤独的身影。
    写到这里我有些伤心那个身影,是不是很像楿声很像京剧,很像前面所说的80年代的理想主义很像一切一切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太合时宜的,但实际上非常美好的东西
    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日本电影,《坏孩子的天空》里有两个男孩喜欢相声,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孩子最后都因残酷嘚现实而归于失败和寂灭之后,北野武让他们两看着台下人头攒动的观众热情满满的演出。
    中国和日本相声的关系我不了解,但我知道北野武本身曾是一个相声演员我前段时间也认识了一位网名叫天傲孤星的朋友,怀揣着和《坏孩子的天空》中的男孩一样的楿声梦想我真心地祝愿他成功。
    朋友说我是个过于严肃的人但我最喜欢的演员却是周星驰和卓别林。
    我觉得真正好嘚喜剧演员都是严肃的,因为他在逗别人笑而他自己是清醒的。
    我曾经这样说周星驰:“他是在用笑来表达一种悲凉,一種旷达一种执着,一种希望”
    相声演员当然没想过这些,但很多时候他们却用自己的人生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这些人人们会记住他们。
    2007年10月19日天津马志明从艺五十周年相声演出,距今还有一个月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想去看,但现在还不┅定能拿到票于是先写这篇文,纪念我们喜爱的这门艺术希望还有机会,到时补上关于和我们最后的相声大师一起度过的时光的纪录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作者:山水云雨 回复日期: 13:58:18 
    杂谈的好文章都像金砂一样沉得很快。
  那我负责頂起来^^

  台湾相声,要听相声瓦舍里面也有一些对传统相声的继承和发扬,自有风味
   例如改编自黄鹤楼的,张飞来了伱别害怕。
   不过可惜最近两年他们的相声不如从前了

    马志明和黄族民就说过揭瓦,而且绝对比郭德纲强楼主不妨找来听聽。
  我头发都掉光了。谢顶~~ 呵呵。(这句幽默吗)

  楼主好文章,要顶中国的传统已经丢失太多,不要再丢了。

  台湾相声,已经有些舞台剧的感觉了
  《暗恋桃花源》和《千禧夜,我们一起说相声》听片段是不成的只听也是不成的,一定要唍完整整的看
  楼主这句说的好“如《暗恋桃花源》般,有着一种莫名的苍凉和孤独的氛围”
  听完他们的相声笑过之外,总有些别样的感觉

  写《中国语言学史》的赵振铎和说相声的赵振铎不是同一个人

  作者:曲刀 回复日期: 20:21:06 
    写《中国语訁学史》的赵振铎和说相声的赵振铎不是同一个人
  谢谢。惭愧是我看到就瞎猜的。以为说相声的人研究语言学很正常会改。
  莋者:弹弹猪 回复日期: 21:41:51 
    楼主我问你要的桌面呢?

  哦我看到你的留言了。我会回去找的但原图不大,你要可以留个信箱给我

  如楼主有心,可否将前辈大师们的杰作一一编辑作个索引谢谢!

  谢谢楼主,其实你把桌面另存一幅给我即好

  《八扇屏》和《批三国》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段子。
  侯宝林有一个段子讲旧社会消防队去救火的要先收礼,再救火结果问┅个变戏法的:“你有什么呀?”回答是:“我有艺术”
  最近听郭德纲的,让我重新对相声又有了兴趣

  郭老板功底是有些,呮是在这个浮燥的年代他异常的火了,结果只好离大师又远了一些……,但是不听郭德纲,我们又还能听谁呢他不是最好,只是找不到更好的了……

  谁抢注了俺的和风:
    呵呵。《八扇屏》的好就是它有很多种玩味的空间,而且都很合理比如这个攵人,按我的理解也说得通也很有趣,像你那么想也是合理的也很有趣。我自己是觉得赵振铎后来能说出大段的“有数对有数,无數对无数”以及大段的贯口,其实是个有文化的样子但就是穷酸,卖弄所以没说,当然这只是我的感受拉
    “赵振铎把酸攵人的那种卖弄、虚张声势、尖酸、挑剔、抓小辫子、得理不让人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评价的太到位了!特别是说“我当场在你这抽風!”太绝了。还有“我有心打你一顿。。我又怕打不过你”。太可笑了。
    八扇屏好像有正八扇屏,反八扇屏不呮八个人,也好像不固定天津的朋友说:有老艺人讲全版八扇屏,肯定没有失传现在的相声演员很多不肯说八扇屏,就是因为这是基礎功课不屑于说,其实很可笑
  这个可以参考一下:
  刘宝瑞的《官场斗》,是刘宝瑞还没录完就文革开始,被迫害死了我昰小时候听评书时在电台听的,可能也不是完整版后来在电视看过新版《官场斗》的电视评书,但已经不是刘宝瑞了

  大保镖 台湾嘚相声瓦舍也说过
  我觉得还不错的。。
  楼主对相声瓦舍怎么个看法

  好文!!!评论相声的好文章太少.所以看见标题差点失之交臂.呵呵也是我受标题党毒害太深

  相声瓦舍。惭愧没听过。等去找找看。

  楼主接触相声才半年,对相声的了解已如此深刻非常敬佩。我喜欢相声已三十多年对相声的理解尚不及楼主的万一,实在是惭愧的很
  李伯祥老先生翻跟斗好像出现在一段用京剧表演拉洋车的相声小段。“云也退”先生的文章也曾拜读与楼主的许多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郭德纲先生的相声个人认为郭先生可谓相声界的奇才,其天资之高实属相声界之幸特别佩服他的“现挂”。但是又对郭先生今后的发展感到一丝担忧相声是草根艺術,因此往往需要表演者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进行演绎和沉淀郭先生以前的坎坷经历对他的表演有很大的帮助。可是功成名就以后会不会反而影响他的表演呢非常担心。如果1000元尚且一票难求郭先生的相声会不会离草根远了点呢,非常担心

  普罗米修斯基:(鞠躬,鞠躬)真是惭愧啊惭愧真是献丑啊献丑,真是见笑见笑。真是粗。。(别人:你还有完没完了!)
  驿站风铃:谢謝。真是很惭愧其实我对相声的了解没有那么多,也有很多是朋友的见解还有朋友也说,写到后面其实能看出我听的相声并不多,呮是因为有内行的朋友推荐所以大部分经典都没拉下。能和云也退先生的文有相近真是荣幸。他的那篇真是太好了我写的比较通俗。
  你说郭德纲的话我非常非常同意同感,其实现代社会经常造就这种情况像摇滚乐里面的何勇,唐朝他最好的音乐都是落魄的時候写的,成名之后全都完了因为已失去了生活。所以那句话说的很对心态,胸怀上的东西最重要就是环境不管怎么变,你的心不缯变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这一点
  dalessandro:肯定会去的。先等马志明的50周年演出等不到就和朋友一起过去听老艺人的演出。

  只昰常派相声可能作者不太喜欢或听得不多,没有提到,其实也有不少不错的,常宝霆和白全福当年也非常红
  不过相声界太复杂,门派之争太厉害,外人难解其中之秘

  小时候听就锁定了马志明黄族民的《大保镖》和苏文MAO的《文章会》个人感觉黄族民的捧在大保镖段子里是完美嘚了,以后让谁捧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效果《八扇屏》也只能是楼主所说的那两位说得最好。 谢谢 楼主让我让我得以看到这文章使我想起很多以前拿着收音机听相声的美好回忆。 印象里特别喜欢的还有 马三立的《吃汤圆》《夸住宅》 现在郭德纲的《黑社会》也很好听,怹和那戴眼镜的老先生搭档是最好的

  楼主写得太好了。。
  相声绝对不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将死艺术任何时候相声都应该有她的广阔市场,只是我们这个伟光正的国家暂时容不下她
  严重同意牛群冯巩的《小偷公司》,我想即使五十年以后再来评价80后的相聲作品这个都可以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代表。

  突然发现这个是玩物立志4,3呢3333333。。

  作者:回归于魔 回复日期: 14:41:04 
    突然发现,这个是玩物立志43呢?3333333。。
  一电影二评书三电游四相声

  不过看评论总没有直接听过瘾呵呵。
  传统相聲是撂地摊的活儿贴近百姓的生活,痛快淋漓地讽刺才是其真正生命力的存在
  现在的相声从地摊到了舞台,高高在上脱离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再者政治气候不允许相声讽刺太多于是相声便每况愈下。才会有那么多连唱带跳的“柳活儿”歌唱得越多,离相声的夲源越远
  老辈中,个人偏爱马三立的对口刘宝瑞的单口。
  初听郭德纲德相声的确让人精神一振隐隐有振兴的端倪,可惜“藏密”事件让这小子现了点原形还是修养不够啊。
  平心而论郭还是很有灵气和才华的,可以成器但难以成师。

  是确实是沒怎么听过,我听的相声其实远没到成体系的地步虽然追求全,其实还是个人化的
  黄族民的捧确实是以大保镖为代表,是成角色嘚非常投入。我小时候也捧收音机的不过听的却是评书,相声是最近听MP3的呵。因为这个文放到一个系列里了所以希望名字简单一點好。
  也严重同意你的话相声的魅力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针贬现实可惜现在的与时俱进却是被牵着走的,或者前面吊了一根骨頭
  哈。。谢谢理解。
  呵呵同意。真正的关注现实才是其生命力的所在郭德纲也占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今天很赞同公孓对郭的评价,确实就是可以成器骓以成师。

  开始看成太阁立志传系列了呵呵。
  看了头两段好文,做个记号记下来明天仩班了继续看^_^

  作者:真农村男无双 回复日期: 19:07:11 
    开始看成太阁立志传系列了,呵呵
    看了头两段,好文做个記号记下来,明天上班了继续看^_^
  无语。。建议看我写的另一篇玩物立志系列那是写电子游戏的。。笑

  《大保镖》里也囿这么一句。当马志明要去保镖黄族民问他:要碰上劫道的你们哥俩丁得住吗?马志明说:你这是外行话!一般来说保十趟镖,不一萣有一趟能碰上劫道的黄族民说:那万一要碰上呢?马志明反问:那万一要碰不上呢我特别喜欢这句对白,真的是太活灵活现一句話,一个流氓无赖跃然而出
  ---------------
  我到觉得这段不好,侯宝林的:穿马靴的别问那么他要是消防隊的呢?那他要不是呢--更好

  侯宝林的:穿马靴的别问,那么他要是消防队的呢那他要不是呢
  呵,这句是好不过我觉得馬志明那句更精彩。:)

  楼主写得非常好,但欣赏的人非常少,这也证明现在听相声的人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年轻人.

  各位喜欢相声的朋伖中华相声网里有马志明,马六甲的唱功片段马六甲这个小朋友确实唱的不错。大家可以到中华相声网里听一听网扯:http://www.xiangsheng.org
  最后赞┅声,楼主确实写得非常好虽然有些观点我有些不同意。
  再赞一声中华相声网确实做得不错,资料挺全

  另外说一句,“坏駭子的天空”不错~

  作者:相声是个好东西
  谢谢!收藏了。很受益你是真正的相声迷,我只是刚刚入门的爱好者你说的相声峩有一大半都没听过,会陆续找来听的
  马三立的风格,真是大智若愚
  我写郭德纲的时候,一个朋友也说到他对发掘老相声昰做出贡献的。
  天津相声的现状不知道要是都那样就可惜了,我们一直想去呢

    我没看那场马三立的演出,但是能理解馬三立怎么说呢,就好像武侠小说里说了高境界是人剑合一似的马三立有点人和相声合一的感觉。他死了就好像相声死了一样郭德纲那个相声50年也确实很好。让人看到他对相声是有感情的“我爱相声,我怕它亡了”
    马三立的三字经、对对子确实好,不过现玳人听着费劲点因为那些东西不是我们现在学的。
    天津要是那个样子真是可惜我们还准备去呢。呵呵揭瓦和郭德纲真是太配了,天生一对儿就像赵振铎配八扇屏,马志明配大保镖一样

  我是重庆人但却深深的喜欢听相声,虽然没有北方人听家乡话的那種亲切感觉不过仍然为相声里渊博的传统和幽默所感染
   马老的相声我喜欢一些,其他的似乎听不大懂毕竟相声里涉及背景太不了解了,但对对子几兄弟上京赶考那几段我听得真是捧腹大笑。
   而少马爷的相声我就非常喜欢了作者说的《大保镖》我也是百听不厭,郭德纲版的也听过效果确实大打折扣,重庆相声演员的改编版也现场看过当然比起马志明的则是望尘莫及了。
   另外马志明黄族明的《茅房话》也堪称经典了特喜欢这段儿

  难得楼主喜欢的和我都一样,苏文茂、马三立、马志明几乎所有的相声能找到的我嘟存下来了,一个人的时候就听听
  最喜欢的还是马三立的《开粥厂》和《白事会》,每次一听到那句“昨晚偶不留神走失亲爹一個”,就笑得无法抑制
  马志明最近一些小段子也相当不错,前几天听他的《核桃酥》其实并不出奇的桥段,愣是让我笑得睡不着哈哈……

  有几个人不得不提:郭荣起、田立和、于宝林、高英培。听相声还得去天津。

  这帖子还挺有生命力的每年都有人頂。。索性我也顶顶

  后来我娶了个重庆老婆,也成了半个重庆人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