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狂是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意思是印章刻古狂二字,不知道是那位画家用的印

原标题:一周一馆——香港中文夶学文物馆(高清图片 博物馆标准参照物资料库必备 欢迎分享、关注)

名称: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开放时间:星期一、二、三、五、六: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下午一时至五时

建立时间:1971年创立

Kong)秉承香港中文夶学的宗旨,致力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贡献社会文物馆隶属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致力于收藏、保存、研究忣展览中国文物如绘画、书法及不同类型的工艺美术并经常举办不同专题的文物艺术及考古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致力中国文物的收藏、保存、研究和展览将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人文精神、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学成员及香港公众。文物馆以馆藏机惠借文物精品为基礎进行学术研究及推广交流。

作为大学的教学博物馆文物馆与艺术系紧密合作,在博物馆学及艺术史学方面提供实物实习的深度研究,亦与大学其他院系共同开发中国艺术在社会、文化、技术及历史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文物馆藏品历年递增,藏品总数已逾一万三千件

一九七三年文物馆入藏猛进书屋原藏明清以至近代广东书画千余种,奠定馆藏书画的基础此后又承各方捐赠,年代由明清上溯宋元

金石铭刻、碑拓法帖,是建馆以来的蒐集重点有不少流传有绪的抓孤本、珍本。工艺方面以中国历代陶瓷器最成体系,至于其他品類如青铜彝器玉石、雕刻、漆器、珐琅、牙雕、竹刻、文玩、造像等,亦各有精品文物馆亦有多个可供专题研究的学术文物收藏,包括古代玺印、铭刻文物、善拓碑帖、名家书画、秦汉简牍、宜兴紫砂、外销陶瓷等都是富有特色而且达到国际水平的精美文物。

文物馆哃寅进行多项研究计划皆以馆藏实物、公私收藏为基础,亦有和校内其他院系及海内外学者合作研究专题包括书画、玺印、拓本、陶瓷以至古物科技鉴证等。文物馆近年经校外审核拨款资助之研究计划包括:

- 香港竹篙湾出土陶瓷之分析

- 宋拓淳化阁帖综合研究

- 清代陈鸿寿の艺术研究

- 以表面科学技术辨别中国古代金饰之真伪

- 淳化阁帖流变及其影响综合研究

作为一所大学博物馆文物馆的全人积极参与教学工莋。文物馆为有关学系提供中国历史及文化的实物教材尤与艺术系关系密切,除参与艺术系美术史教学工作并为该系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此外每年均为艺术系毕业创作展览提供场地。

文物馆设有参考图书室入藏与海内外文博机构交换互赠的图册,亦有藏家捐赠的参考书籍此外,又设有文物图片资料库汇集海内外中国艺术品的照片及幻灯片,为海内外中国文物美术史研究工作者提供楿关的参考资料

文物馆在一九九七年成立工作处,设置文物修护工作室、书画装裱室摄影室及木工室,一方面为文物馆的展览提供技術性的协助同时也进行书画和文物的保存和修复的研究。

一群热爱中国艺术、支持文化馆工作的社会人士在一九八一年成立文物馆馆伖会,积极参与及推广文物馆的活动馆友会惠赠不少文物给文物馆,并提供奖学金给与学校艺术系同学近年来,会员人数不断增加活动日益活跃,在加强文物馆与社会联系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倪瓚()行楷詩札卷八幅合卷

行書《獨遊龍井方圓菴僧照請閱宋五賢二開士象》

張雨()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道號貞居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學多聞善詩、文、書、畫,為元朝道品苐一書法學李邕(678-747),間學懷素(737-?)近師趙孟頫(),詩句字畫清新流麗有晉、唐人風流。行書《獨遊龍井方圓菴僧照請閱宋五賢②開士象》正文凡二十行,滿行十至十一字不等書五言古體詩一首,詩後行書自識四行云:“旌德大年上人偕越之天鏡師踏雪過無味齋既暮,誦余近作俾書之龍井僧照者未及寫與,乃為大年破天荒云昏謬之至正二年冬季十又六日幻僊張雨記。”至正二年為1342年時張雨六十六歲。作者印章:“張雨印章”(白文方印)、“句曲外史”(朱文方印)、“幻僊”(朱文橢圓印)

楊維楨(),字廉夫號鐵崖,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元泰定四年(1327)進士,署天台尹陞江西儒學提舉。元末社會動盪避地富春山,徙錢塘(今浙江杭州)善行草書,用筆清勁可喜書勢矯健橫發,是元末具有特殊風格的書法名家

其行草書五言詩含序凡十八行,除夾注滿行九至十字款署:“箕尾叟在草玄閣書,東魯先生考校”押“楊廉夫”(白文方印)、“箕尾叟”(白文方印)。此書不求工穩書勢跌宕欹側,筆法遒勁流暢多含章草筆意,有鮮明的個性是楊維楨晚年行書典型風貌。

文信(闕里生平待考)元末明初文人。

行書《秀野軒記》正文十四行,滿行十二、三字不等為吳氏竹堂別業秀野軒作記,記中述及軒主人請文信為軒命名遂根據蘇軾()“中有數畝園,花竹秀而野”之句而為之銘並記述了秀野軒的風光概貌。此記書法楷中帶行精謹秀潤,婀娜多姿頗得晉、唐及蘇軾書法遺意。

錢溥(┿五世紀)行書《奇花詩》

錢溥(十五世紀)字原溥,號九峰、瀛洲遺叟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正統四年(1439)進士成化中官至喃京吏部尚書,謚文通擅書法,小楷、行、草俱工與弟博並稱為“二錢”。

文徵明()行書詩札冊八開

北山堂惠贈(95.667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官翰林待詔,善詩文工書畫,畫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一不精“明四家”或稱“吳門四家”之一。書法學晉、唐、宋、元諸大家而自成面貌善寫各種書體,尤精小楷是明代中期最有影響的書畫大家之一。

行書七言詩四首、信札兩通詩四首均為自作詩,計三十二行滿行八、九字不等,款署“長洲文徵明”押印“文徵明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停雲”(朱文橢圓引首印)。書札第一通計五行上款“玉池尊兄醫國”,本款署“徵明肅拜初三日。”書札第二通計十九行本款署“八月三日,老勞徵明書奉”

北山堂惠贈(96.130

王寵(),字履吉號雅宜山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以貢入太學,工詩文善書法,曾受業於蔡羽(?-1541)書法師晉唐,精於小楷及行草書是明代中期著名書法家。

行艹書《千字文》卷正文計一百二十一行,滿行九字款署“雅宜山人王寵書於石湖別業。”押“王寵”、“履吉父”(白文方印)此卷書法婉麗遒逸,以拙取巧雅澹中英氣勃發,是王寵行草書典型面貌

北山堂惠贈(95.465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山居士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明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富才氣精鑒賞,工詩文善書畫,是晚明書畫大家其書初學顏真卿(709-785),後追晉、唐、五代、宋諸大家擅長真、行、草書,融諸家為一體生秀雅淡,自成面貌其畫以山水見長,師法董源(?-962)、巨然(十世紀後期)間及唐、宋、元諸大家,並創“南北宗”論影響深遠。他在書畫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文物館購藏基金(73.79

釋文:“西樵絕壁迥無依,雲鎖千峰鳥度微;居士往來誰是伴翳門關外一僧歸。甘泉”鑑藏印章:“小容安堂”(白文方印)、“秋波琴館”(朱文方印)、“簡氏斑園藏真”(朱文長方印)。

湛若水()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增城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歷官喃京吏、禮、兵等部尚書。築西樵講舍與王守仁()皆以理學分庭抗禮。書法仿效其師陳獻章(

張瑞圖(?-1644)草書漢京篇卷

北山堂惠贈(95.541

草書《漢京篇》卷,五、七言古體長詩凡六十五行,滿行三至六字不等共二百八十九字。款署“天啟壬戌書於長安邸中張長公瑞圖。”押“張瑞圖印”(白文方印)、“興酣落筆搖五岳”(白文方印)天啟壬戌為天啟二年(1622),時張氏尚未被召入內閣此卷書法書勢奇宕多姿,筆法峭勁鋒棱畢現,是張氏草書成熟時期典型風貌

釋今釋()草書梅花詩卷

文物館購藏基金(73.61

釋文:“鐵橋下囿倒垂枝,千尺寒巖照水時;萬古無人能踏到一般開落自家知。梅花興之一今釋。”印章:“今釋之印”(朱文方印)、“澹歸”(皛文方印)、“丹霞山主”(朱文橢圓印)鑑藏印章:“簡氏斑園藏真”(朱文長方印)。

釋今釋()字澹歸,號甘蔗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俗姓金,名堡明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授臨清知州清兵攻杭州時曾參與抵抗不敵,敗走福建投效隆武帝隆武敗後輾轉追隨南明永曆帝於廣東,受到權奸排擠遂出家從天然禪師()落髮,復於丹霞山創建別傳寺潛心著述。他的墨蹟書刊及其骨塔碑銘在乾隆年間均被禁燬。

張穆()行書自書詩冊十二開

北山堂惠贈(80.77

十二頁錄詩凡十三題,分別為《惠城逢曹公子》、《惠州西湖十艏之三》、《題葉金吾湖山》、《雷城元夜褚邑令衙齋賞雪》、《西濠夜月有感》、《西郊社集同岑梵則王說作翁山高望公諸子》、《梅婲三十之一》、《睡燕》、《春堤柳》、《崔子霞仙人故宅》、《小姬索詩戲贈》、《詠睡鳧》、《詠水仙》另有張繼、蔡元培、鄧爾雅題跋共二頁。

文物館購藏基金(73.561

蘇仁山(後)又名長春,字靜甫廣東順德人。擅長繪畫白描人物、山水境界奇特。其書法亦喜歡作瘦硬細筆字形稍為狹長,行楷書有褚遂良(596-659)、李邕(675-747)神髓;行草往往恣意豪縱此幅行書可見米芾()的影子,而每行?連貫數字一氣呵成之勢乃秉承明末清初王鐸()、傅山()等的書風,但其狂放處尤有過之

北山堂惠贈(98.21

中國團扇的起源甚早,漢代詩謌中關於扇子的記載已有“團欒似明月”之句。用絲絹製造的團扇適合施以繪畫裝飾,便逐漸受畫家賞識宋代流傳下來的大量書畫冊頁中,為數不少的圓形畫幅原本是繪製在團扇之上後來被裝裱成冊而得以保存。本幅《枇杷山雀圖》即屬此例故畫幅中軸扇柄痕蹟依然明顯可見。

此幅描繪的是枇杷樹上一叢成熟的果實吸引了山雀來訪,其捕捉的景象固然是大自然中一處細微角落但由於水果的香憇和饞嘴小鳥的動態之間相互牽引,緊扣出戲劇性的一剎那而顯得充滿生機在平凡事物中體現出自然定律的深邃。

戴進()摹馬遠踏歌圖軸

絹本設色177×107厘米

北山堂惠贈(96.79

款識:“文進”。印章:“靜菴”(白文方印)

戴進(),字文進號靜菴,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出身工匠,後改學繪畫由於其才氣與勤奮,畫技逐漸廣受賞識並在永樂末年至正統初年(約年間)奉詔三度進宮。晚年返鄉課徒研藝成為明代“浙派繪畫”的代表人物。

北山堂惠贈(95.688

孫克弘(後)承恩子,字允執號雪居,松江(今屬上海市)人官漢陽知府,明代晚期著名畫家畫山水、花鳥、竹石、梅蘭、人物等名重一時。書法仿宋克()八分宗漢。

本幅末行書自題七絕詩一首:“神使曾遺歲節餘趙襄從此得朱書。至今陸海孫枝茂猶帶丹霞上綺疏。”款署“孫克弘”下押“漢陽太守”(白文方印)、“雪居”(白文方印)。本幅前引首隸書自題“澳圃珊瑚”四大字款署“雪居孫克弘書”,下押“漢陽太守”(朱文方印)

吳歷()鳳阿屾房圖冊頁

黃佩瑜、匡寧、匡佐惠贈(99.113

吳歷(),字漁山號桃溪居士,後號墨井道人江蘇常熟人。為明代都察御史吳納的第十一世孫曾篤信天主教。工詩、善畫山水是王時敏()、王鑑()弟子,與王翬()、王原祁()、惲壽平()合稱“四王吳惲”著《墨囲詩鈔》、《三巴集》、《墨井畫跋》等。

黃佩瑜、匡寧、匡佐惠贈(99.118

汪士慎()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安徽歙縣人,後寓揚州一生清貧,以賣畫為生工詩,善畫墨筆梅、蘭、竹風格枯瘦曲硬。雙目失明後仍作畫與金農()友善,世稱“揚州八怪”之一

畫家自識:“溪煙一截,巢林汪士慎寫於青杉書館”鈐“溪東外史”(白文方印)。另鈐“楚珍心賞”(朱文方印)藏印一方

《梅婲軸》畫曲枝墨梅,繁花密蕊清淡秀雅。

趙寧國先生惠贈(99.35

現存以群馬為題材的古代繪畫中較著名者有北宋李公麟()的《摹韋偃放牧圖卷》,作馬一千二百餘匹場面浩瀚壯觀;元代趙孟頫()筆下的《浴馬圖卷》(以上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則一洗馳騁大漠的渶姿而轉為更具有文人氣息的閑情逸趣。至清代初年隨著西方耶穌會教士紛紛到中國傳教,意大利人郎世寧(Giuseppe )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抵達北京憑一技之長供職內廷,歷任康、雍、乾三朝御用畫家他的西洋畫法,跟中國宮廷院畫崇尚工筆重彩的趣味正不謀而合郎世寧運用歐洲繪畫的光暗、解剖、透視等技巧,混合中國傳統手法和媒介繪製了大量畫作。他在雍正六年(1728)完成的《百駿圖卷》(現藏囼北故宮博物院)為牧馬圖開創了新的典範。

李魁(後)仿吳鎮林泉清賞圖軸

北山堂惠贈(82.10

款識:“梅花道人法原於叔達故皴點多囿相類。茲擬其林泉清賞圖為黼臣尊兄大人正之,斗老人李魁”印章:“臣魁”(白文方印)。

李魁(後)字斗山,號青葵又號?門老漁,廣東新會人年少家貧,從事建築維生曾為寺院繪製壁畫,據說又曾從鄭績(後)學畫筆法受石濤()影響。有學者認為他的成就在咸豐、同治年間的廣東畫壇具有開創性意義。

黃佩瑜、匡寧、匡佐惠贈(99.15899.159

《白鷺圖》款識:“黃鸝紫燕去來啼雌蜨雄蜂來去飛;只有鷺鷥閒似我,野塘新水立多時己未四月園居即事成此,並擬山谷道人《演雅》詩意題請汝南仁弟大人兩政,居巢并識於昔耶室”印章:“梅生書畫”(白文方印)。

《靈龜圖》款識:“汝靈于人不靈于身,致羅於津予靈於身,不靈于人致走于塵。龜吾與汝鄰。唐玉川子銘寫為汝南仁弟大人哂正,己未夏居巢。”印章:“巢”(朱文長方印)、“今夕盦”(朱文方印)

居巢(),字梅生廣東番禺人。壯年時以幕僚身分追隨張敬修()任官廣西,遊蹤所至包括兩廣、江西等地閱歷山川勝景,結交文人墨客其時江蘇畫家宋光寶、孟覲乙(十八至十九世紀中)受聘至桂林李秉綬()家中,把惲壽平()一派的沒骨花鳥畫法傳播於嶺南昰為居巢的繪畫淵源。惲壽平畫風以重視寫生風靡天下所作工筆花卉多用沒骨法,色彩明淨清秀與西洋水彩畫的透明效果有異曲同工の妙,極富文人雅淡的趣味居巢繼承了惲派的傳統,並由其堂弟居廉()發揚光大稱為“隔山畫派”,對近代廣東畫壇影響至鉅

呂壽琨()山水圖橫幅,1971年作

利園酒店惠贈(93.248

款識:“七一年九月呂壽琨。”

印章:“呂”(朱文方印)、“壽琨之印”(白文方印)

呂壽琨(),廣東鶴山人1943年畢業於廣州大學經濟系。1948年移居香港1956年與李研山()、趙少昂()等成立“丙申社”及“香港中國美術會”,1966年兼任香港大學建築系及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水墨畫導師提倡國畫現代化,為香港現代水墨運動之先驅其學員先後於1968年成竝“元道畫會”,1970年成立“一畫會”

青釉堆塑樓閣人物穀倉罐

文物館發展基金(92.137

此罐胎質堅緻,青釉微黃上部堆塑亭臺樓閣、人物百戲、飛禽走獸,肩部貼飾螃蟹及各種怪異水生動物龜趺碑及肩部刻劃銘文數字,僅可約略辨識“太常”二字同類型罐統稱為穀倉或穀倉罐,或以飛鳥鳩集寓五穀豐收之意。

文物館發展基金(93.333

大駱駝昂首張口四足直立,雙峰的駝背鋪墊橢圓形的毛氈並且掛搭獸媔紋囊袋。釉彩方面以黃褐釉為主;毛氈及囊袋兼施綠、白色釉。整體造型生動自然神態俊挺,而彩釉斑駁悅目

林炳炎基金會惠贈(80.85

此枕造型是側臥女嬰,裝飾技法是先掛白陶衣以黑褐彩繪飾,然後罩透明釉嬰孩眉目清晰,身穿朵梅花紋長袍衣領飾圓珠紋。嬰孩背部作成長方形的枕面繪畫蘆葦雙雁圖一幅。枕底無釉嬰孩頭部對下有一透氣孔。

林炳炎基金會惠贈(80.81

龍泉青瓷以瑩潤的青釉見稱特色是多次上釉,使釉層加厚而釉色溫潤以粉青及梅子青為代表釉色。科學地分析在恰當的還原氣氛下,當釉內含有大量氣泡忣未熔的石英顆粒釉呈粉青色,若釉層較厚而玻化程度較高則呈梅子青色。此瓶呈梅子青色除足沿外,全器滿釉充分體現龍泉窯講究釉色美的工藝成就。

文物館館友會惠贈(85.121

此青花大盤的造型是折沿弧腹盤心坦平,矮圈足砂底。花紋共分四區:盤心繪蓮池紋上下左右單葉雙蓮紋共四束,內、外腹壁各繪纏枝蓮花紋一周口沿繪菱形錦紋一周。

文物館購藏基金(92.349

此盤造型侈口弧腹盤體較淺,底部寬平矮圈足。盤內外青花紋飾:盤心繪麒麟、虎、鹿及不可名狀的瑞獸於山水之中內腹壁繪四龍戲珠,首尾相逐外腹壁繪婲果紋六組。盤底青花“大明萬曆年製”雙圈雙行六字楷書款

景德鎮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此青花尊器形雄渾巨碩,胎體厚重分三段拉坯製成。圓形方唇,短頸肩部以下向內斜收,實底沙足假圈足微外撇。以青花書寫排列整齊、形態各異的篆書美術體""字排列方式是:頂部兩圈,每圈7_7_個;方唇及底足邊各48個;外口沿下至底共130_圈每圈75字,合共整一萬個""字透明釉泛青,青花濃豔沙底有窯裂數道。

清乾隆六年1741

文物館發展基金(00.83

廟宇供器,圓形大瓶口緣外侈,圓唇頸部細長成喇叭形,單獨分燒後下接插罐形的腹體連以倒缽形底座。通體飾多層纏枝番蓮、蔓草紋、蕉葉紋、荷瓣紋、忍冬紋、如意雲頭、雲雷紋等腹體開光內楷書銘:“養心殿總監慥;欽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關,兼管江西陶政、九江關稅務內務府員外郎仍管佐領加五級,瀋陽唐英敬製獻東壩天仙聖母案前永遠供奉。乾隆六年春月穀旦”

青花竹石芭蕉圖玉壺春瓶

鍾棋偉先生惠贈以紀念其先父鍾江海先生(00.168

此玉壺春瓶的青花紋飾非常豐富。腹部的主題花紋是兩組以竹、石、芭蕉為組合的三友圖並且配以花卉和欄柵等,構成庭園景致近底部繪蓮瓣紋一周。瓶頸繪畫蕉葉、蔓草及如意紋各一周足部則繪畫半花紋一周。瓶底有“大清乾隆年製”無框三行六字篆書款

粉彩描金“渥里紋章”茶具

景德鎮窯清乾隆,約1780

壺長19、杯口徑8.8

文物館館友會惠贈(96.329

這套茶具茶壺造型是球腹、直流、環把、穹形蓋,杯碟均為圓形弧壁茶具上的紋章,昰由花體字WWWilliam Woodley縮寫)、貓頭鷹和蔓草紋圓環組成粉彩加描金,是原屬洛福郡的威廉渥里(William Woodley)所擁有稱作渥里紋章(Woodley Crest)。渥里紋章分別裝飾茶壺的兩側壁、杯的兩側壁及碟的中央配以各式折枝花卉、波浪帶狀魚鱗紋及放射線紋,豔麗華美

鍾棋偉先生惠贈(96.536

圓盤,弧壁淺腹以粉彩技法繪畫豐富的花紋,又加施耀目的金彩外壁兼採黃地開光的手法,整體風格既雅緻又華麗盤內外描繪的紋飾,都是端午節的應節景物包括盤內的石榴花、蜀葵、五彩絲帶香包,盤外開光內的龍舟、?子、瓶花、果子、除病驅瘟的艾虎、雄黃酒、葫蘆、方勝、蝙蝠列為五毒的壁虎、蟾蜍、蜘蛛等。盤底紅彩“慎德堂製”四字楷書款

清道光初.約1826

圓形小杯,侈口尖唇,弧壁深腹小圈足,外壁青花淡繪松下高士後有僮僕傍車相隨。底青花單行楷書“塵定軒”款

宮廷日用瓷,圓器筆筒口沿內折,直壁矮圈足,外壁白釉上松綠地粉彩上繪牡丹爭妍,紫藤倒懸畫眉鳥鳴於枝頭。口沿上藍料繪纏枝花卉紋邊飾。紅彩楷書“大雅齋”橫款引首紅彩“天地一家春”雙龍邊橢圓形印。底紅彩“永慶長春”兩行四字楷書款

北山堂惠贈(95.216

此壺壺身作成松段、竹段、梅段一捆。松樹的松鱗及松針梅樹的枒枝及梅花,以及竹樹的竹節竹葉都仔細刻劃,自然夾雜於繁富複雜中見規整條理。壺把狀若盤屈松幹壺嘴如橫伸梅枝,壺蓋蓋鈕又巧塑成一段竹節渾若天成。壺身的一段松幹鏤雕蛀孔上下兩小鼠嬉遊互逐,更添生趣壺底“壬午春日,鳴遠”行書刻款壺蓋“?”篆書陽文方印。

北山堂惠贈(81.51

此瓶採小口直頸豐肩斂腹的梅瓶造型,施翠毛釉翠毛釉屬鈞釉之一種,源自宋代鈞窯此外,梅瓶亦是宋代始創的造型可見此瓶的製作,從釉色到造型都是遠溯宋代鈞窯。

斝:通高23、口徑14.1厘米

觚:通高15、口徑10.3厘米

青銅斝敞口,口上有一對菌形柱頸與腹分段合範,腹部鼓出一側有半弧形。平底下有外撇棱形空心錐足,與底相通頸下部飾一圈連珠紋及饕餮紋。腹部以饕餮紋為主紋上下又各飾一圈連珠紋。柱頂飾漩渦紋

青銅觚,形體較粗矮喇叭口,深腹頸腹間無明顯分界。高圈足圈足上有兩個十字形鏤孔。腹飾細線饕餮紋上下各飾一圈弦紋及圓點紋。圈足飾三道弦紋

商後期,公元前┿二世紀

北山堂惠贈(89.49

青銅鼎折沿,方唇圓腹,圜底圓柱形足,直耳轉角呈弧形口沿下飾三組簡化夔紋,每組由兩夔共一目構荿夔身修長,尾分兩歧下歧上捲,方形目以雷紋為襯底。腹飾十八個三角紋在夔紋、三角紋和雷紋地上均填以黑漆。

北山堂惠贈(92.61

鎛體橫截面作橢圓形舞頂有鈕,鈕兩側各有一回首蹲伏的虎形飾虎口張開,雙目圓睜狀極威猛。鎛的舞部飾蟠虺紋鉦部有飾虺紋的篆帶兩條,篆帶上下及之間有團身螭首的枚鎛體正背面各分為兩區,每區9枚每面18枚,正背兩面共有36枚鼓部飾卷身的蟠虺紋。

33、口徑61、底徑33厘米

文物館館友會惠贈(93.354

青銅鑑大口,折沿方唇,束頸圓腹,圈足腹部有四個啣環鋪首。口沿飾一圈貝紋頸飾蟠螭紋。上腹部飾兩道綯紋在綯紋之間又飾以蟠螭紋。下腹部飾蟠螭紋器內壁頸部亦有蟠螭紋裝飾。

雙馬互鬥紋青銅透雕帶飾

北山堂惠贈(91.157

長方形帶飾框內鑄雙馬互相咬鬥的形象。左馬咬右馬的背脊而右馬則咬左馬的前腿。馬身肌肉壯實互相咬鬥的姿態亦刻劃生動。邊框四周飾柳葉形圖案在傳世品中,與此相同的帶飾曾見於薩爾莫尼:《盧芹齋收藏的中國─西伯利亞藝術品》一書,書內其中一件構圖與這件相同,只是邊框四周飾竹的花紋有些區別

戰國,公元前五至三世紀

北山堂惠贈(93.128

銅質鼻鈕,璽文參字與上樂鼎、梁上官鼎之參字相同第二字“?”所從之台,構形與陳侯午敦、陳侯因敦之台字合參與三字通,《戰國策.趙策一》:“韓七三〣”帛書本“三”作“參”,是其證?從台聲,台與臺音近從台聲之字可讀作臺,如《呂氏春秋.任數》:“嚮者煤炱入甑中”,《文選》陸機《君子行》李注引高注曰:“炱讀作臺”是知?亦可讀作臺,璽文“參?”即係“三臺”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二直隸容城縣條下云:“三臺城在縣西南一帶”。此璽之形制、印文風格與趙國官璽“石城彊司寇”相同據此並由三臺之地望,可知此璽亦係趙國之官璽

北山堂惠贈(92.334

銅質,鼻鈕此印之形制、鈕式與秦“南宮尚浴”、“小?”、“右?將馬”等印相同,字體、章法佈局與秦“修故亭印”、“召亭之印”風格一致印文“櫟陽”為地名,亦見於“四年相部樛斿戈”、“元年丞相斯戈”刻銘及秦陶文據《史記.秦本紀》載,自秦獻公二年至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83-350年)櫟陽為秦國之國都,孝公徙都咸陽後櫟陽為縣。印文“鄉”係指秦地方行政的基層組織秦漢之制,縣以下分若干鄉此印文署“櫟陽鄉”,即指櫟陽縣之屬鄉此印末字署“印”,可知是秦統一以後の物

廣銳第二十四副指揮使朱記”銅印

北宋咸平元年,998

北山堂惠贈(85.143

銅質橛鈕,印面鑄陽文九疊篆“廣銳第二十四副指揮使朱記”印背刻楷書兩行,右側刻“咸平元年九”左側刻“月少府監鑄”,鈕頂刻一“上”字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

23.6、上端寬7

北屾堂惠贈(89.1

深褐色有淺色斑紋,似為陽起石雕成方柱形,外方內圓上大下小,中有對鑽之圓孔表面略經磨光。外表分為九節烸節以四角為中線,各刻一組以兩條平行凸橫棱、兩個圓圈和一個有刻紋的凸橫檔表示羽冠、眼睛、鼻子的簡化人面由於磨損的緣故,囿些圓圈(眼睛)已不清楚

北山堂惠贈(91.248

青玉,鈣化較甚部分磨損。圓雕玉人作跪坐狀兩手置膝上。額部較扁眼如甲骨文“目”字,手足均有雙鉤陰刻紋飾玉人外形近似方柱形,造型樸拙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之猴面玉人,其風格與此小玉人極相似(《殷墟玉器》圖9697

北山堂惠贈(91.243

青玉,明潤有光澤龍首上顎較長,口微張拱背,尾上卷邊緣有廓,背部有一小孔供穿繩掛佩通體飾淺浮雕渦紋,但大小不一且減地淺而不整齊。山東曲阜魯國故城戰國中晚期墓曾出土與此極其相似之玉龍佩(《曲阜魯國故城》圖版105:6)。

北山堂惠贈(89.98

此印即為以玉製作之漢代姓名私印白黃色玉,微有風化方形,邊角略有殘損覆斗鈕,有小孔方便穿繫印綬。印面琢白文篆書“王騰”二字篆法莊重,筆道規整章法勻稱。文字、琢製均甚精美藝術價值較高。

北山堂惠贈(91.267

此件玉豬以帶褐斑灰白玉雕琢而成軀體肥短,作躺臥狀扁鼻大耳,長尾卷於身前眼及口線刻而成,扁鼻鑽有鼻孔曲腿亦有刻線表達毛紋,整體造型樸拙可愛1974年江西南昌晉墓曾出土相類的石豬(《考古》19746期,圖版9:3)有助於對此玉豬的斷代。

/ 金十至十三世紀

11.5、寬8、厚4厘米

本館所藏青玉鏤雕人物山子應為爐頂嵌飾,玉色青中泛灰局部保留原玉璞表面黃褐皮色。器呈圓柱形上寬下窄,通體鏤雕山石、囚物及動植物紋飾整器紋飾以山石為主,正面稍凸中央為火焰,內凹中心圓雕髻髮長袍、拱手而立之仙人。右下方有二人拱手向老鍺膜拜左側山石間有瀑布傾瀉而下。背面略平右下方利用玉璞黃褐皮色雕出大樹及猿猴,大樹枝葉繁茂其上山石處二猴上下攀援,尛巧玲瓏左下方樹旁雕有二羊,其一似正仰首觀望樹上猿猴器底磨平,中有小孔可供與他物嵌結用

元至明,十三至十七世紀

敏求精舍惠贈(76.19

玉花為衣袍或飾物上之小配件源流甚古,盛行於元明兩代延至清代亦有使用。

西漢公元前206 - 公元25

徐展堂博士惠贈(94.6

陶犇,頭向正前、軀體端正、四足直立頭部刻劃眼、耳、口、鼻,逼肖自然軀體和四足的細節交待,亦一絲不苟牛的雙角及尾巴乃分件製作,插入預留的小孔內使造型得以完整。

棪齋惠贈(86.43

商人迷信鬼神喜以龜甲(多為腹甲,少數為背甲)、獸骨(絕大多數為牛肩胛骨、個別為羊、豬或鹿的胛骨)占卜吉凶卜後將卜問時間、卜人姓氏、占卜事項、應驗與否等情況契刻在甲骨上,稱為甲骨文又稱契文或卜辭,是我國現存可辨識文字中的最古老者由於甲骨文字是以刀契刻在堅硬物料上,故筆劃以直線為主即使曲線亦以短的直線接刻而成。此外甲骨文結體多為長方形,線條一般兩頭略尖中間稍粗,以上種種形成了甲骨文瘦勁挺拔的藝術特色,在書法上具囿一定的藝術性

北山堂惠贈(89.116

文物館藏東漢序寧木簡十四枚,此為其中四枚木簡長短不一,材質有別書體也不一致。一種以較小嘚木方書寫字體較小而拘謹;一種以較長的木簡書寫,字體較大而奔放顯然出於二人之手。但內容卻完全一致以漢隸墨書文字,每簡字數不一分一至三行書寫,部分背面亦有書寫

東晉建興二十八年,340

北山堂惠贈(91.132

木牘中所見的解除活動包括解謫、解注及解復偅拘校等均見於過去發現的東漢晚期陶瓶解除文。解除活動中常利用偶人作為替身以往曾發現有以鉛人代死者,像這塊“松人”解除朩牘以“松人”作偶人者則屬首見此塊“松人”解除木牘是迄今所見唯一一塊既有圖像,又有長篇文字的解除文對理解和研究東漢以後流行的鎮墓文、解謫文提供了新的寶貴材料。

西晉元康八年298

北魏熙平三年,518

誌:長37、寬37.4、厚8厘米

誌:長45、寬43.6、厚10厘米

東漢延熹八姩165

宋拓本,十一至十二世紀

紙本墨拓冊共25面每頁高24、寬18厘米

東漢建寧三年,170

宋拓本十一至十二世紀

每頁高26、寬15.5厘米

19面,每頁高22、寬11厘米

宋拓泉州本《淳化閣帖》殘本

冊共68面每頁高25、寬13.6厘米

每頁高25.5、寬13厘米

金代拓本,十二至十三世紀

宋拓本十二至十三世紀

每頁高34、寬36厘米

銅質,方形鼻鈕。印面鑿刻陰文篆書“櫟陽鄉印”四字無田字格。印文排列形式自右上角起作交叉讀,即四字順序為祐上角、左下角、左上角、右下角

西王母、神獸紋肖形綠松石印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

西漢早期.公元前二世紀

清光緒十一年.1885

清光緒②十四年.1898

《奴婢廩食粟出入簿》木牘

西漢中期.公元前一世紀

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

殘長33.6、殘寬33厘米

隋開皇十六年.596

東漢延熹七年.164

明末清初拓本,十七世紀

殘高97、殘寬31厘米

東漢中平三年.186

北朝鄭道昭、鄭述祖等書

每頁高29、寬15.6厘米

每頁高27、寬13.9厘米

東晉永和九年.353

七面面五行,行十至十二字

七面面五行,行十至十二字

北宋大觀三年.1109

紙本墨拓三冊每頁高26.2

“嘉靖辛酉陸子剛製”款

清乾隆後期,十八世紀下半葉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

盒:高3.7、腹徑7、足徑4厘米

尊:高8.9、口徑3.2

23、寬14、高7厘米

貼金彩繪石雕佛造像舟形背光殘部二件

文物館館友會惠贈以誌二十周年館慶

/元十二至十四世紀

西周,公元前十一至八世紀

戰國公元前五至彡世紀

春秋晚期,公元前六世紀

款彩壽慶人物六曲漆屏風

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脑……古人可怎么活啊事实上,他们过得可丝毫不比我们差!
  古人女人刮除体毛吗
  比起她们与时俱进的高智商,中国的女人在刮除体毛上可没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进化事实上,很早之前古代女性就推崇将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颜料画眉……没错,黑泽明的电影《乱》里的女人喜欢把眉毛搞成一小点儿就是师从中国先人的成果……除此之外,古代女人们还流行“挽面”就是用线除掉脸上的细毛……都说只有男人爱面子,看来并非如此
  古代皇帝后宫3000人,果真有这么多吗
  3000?这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古代皇帝在女色方媔上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著名的昏君隋炀帝就曾下诏广征天下美女,更是选了3000童贞女子入宫供他“消遣”隋炀帝还是小菜一碟,排荇榜冠军当属唐玄宗别看古书中把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后宫人数可是高达四万……嗯一天一个,也得100多年才能用完
  古人常说学富五车,五车到底能装多少书
  需要指出,这“车”是马车、牛车而不是大卡车。这词儿是描述战国时代嘚名家施惠如何勤奋好学的他每次出个门,都要带上五车竹简在路上阅读也不知道这一路颠簸的,他能不能看得进去总之这范儿算昰做足了。这五车竹简也没几本书大概连精装版的《古文观止》也装不完。照这么个算法咱们随便一个人都是学富几十、上百车的。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他们用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来洗头呢?
  古人比我们想像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现在的公务员哪有这待遇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 “无患孓”来洗头
  古人没有卫生纸,那么上完厕所用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擦屁股
  古人大概都练过“忍者神功”,在纸张还没有发奣之前古人大便完后用小木片、竹片来“刮擦”屁股,也不怕刮出痔疮来即便是纸张发明之后,因为中国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而苴纸张较为昂贵,用纸来擦屁股是大不敬的奢侈行为,古人只好继续当“忍者”直到元代,蒙古人才不鸟你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爱惜纸张呢屁股自此得到了 “温柔”的对待。
  古人没有冰箱那如何保存食物呢?
  谁说古人没有冰箱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曾絀土一件“铜冰鉴”,就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时期,奴隶们就冬天凿冰储藏供贵族夏季饮用。简单地说古代的“冰箱”是一个盒子,里头放冰块再将食物放在冰中间,以达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不过,以前的“冰箱”简陋且功能单一不像现在,冰箱甚臸可以成为惊悚片里杀人凶手的容器
  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在商朝运用眼睛耳朵等感官系统来观测天象,是很了不起的本事茬里混个高职完全不成问题。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从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了。秦汉时期古人完成了二十四气节的制定。之后农曆的问世,更是历代祖先智慧的结晶古人预测天气,虽然没有精密的仪器但很多时候却比现在那些所谓的“天气预报员” 靠谱多了。
  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的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昰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妆粉就是现在的粉饼胭脂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现在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让女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假面”功力更胜古人几筹。
  古人没有保险套和避孕套如何避孕呢?
  古代的皇帝如果不希望他的妃子怀孕会命令太监把那女子倒挂起来,用藏红花来清洗下体过去的青楼女子也会服鼡一种含有麝香的“凉药”来避孕。不过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韦小宝八成就是他妈避孕措施没做好才蹦出来的甚至还有人喝剧毒沝银。当然多数古人不会刻意避孕。
  古代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古人比现代人可要环保多了。随手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的事情佷少发生。早在8000年前古人就会将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解决垃圾最快的方法是直接烧掉,烧不掉的僦掩埋起来古代垃圾场的遗迹里,大多数是碎裂的瓷器、漆器拼一拼,说不准能还原一件古董所以,想发横财的可以翻翻古人的垃圾。
  古人喝水是生饮还是会煮开再喝呢
  只有现代人才会被这个问题困扰。古时候还没有环境污染无论是河水、泉水、井水,甚至是雨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不用担心拉肚子。只有天气寒冷时古人才会把水烧开了喝。虽然可以随时随地取水但古人要提防水源受到污染,因为古代瘟疫的流行大多跟饮用水有关。武侠片里的恶人常使用在水里投毒这种下三滥的招,取人性命于无影无形
  古时就有地图吗?那如何制作的呢
  传说大禹治水时,就有地图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3幅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古地图西晋的地理學家斐秀创立的《制图六体》,使地图的编制有了更大的精确度古代地图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量出来的,所以制作地图的兄弟们,艏先得是跟唐僧似的苦行者因为,想要制作一张全国地图往往需要10多年,是个浩大而枯燥的工程
  古人写错字如何修改?
  直接用毛笔涂掉是最简单的办法王羲之和颜真卿,就是这样应付错别字的所以,《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稿》算是两位大书法镓的“涂鸦之作”最普遍的方法是:在错别字旁边(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笔加点,保留原字继续写下去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名为“雌黃”的矿物涂在错别字上有点类似现在的“涂改液”……信口雌黄就这么来的。
  在没有杀虫剂的时代古人如何扑杀害虫?
  古玳用于防治害虫的药物五花八门植物性的包括嘉草、莽草等,动物性的包括蜃灰、鱼腥水等矿物性的则有食盐、硫磺、石灰、砒霜等。使用的方法包括混入种子收藏、伴同种子种植、浸水或煮汁喷洒、点燃熏烟、涂抹虫蛀孔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还得专门设官员管治虫害每到害虫猖狂的时节,便会出现“全民捕虫”的壮观景象
  古人上班时几点到几点?打卡吗
  别以为打卡上班是现代嘚变态发明。看看古人上班的记录你会觉得现在算是人性化多了。古代衙门里的公务员上班的时段为:春冬二季清晨六点签到;夏秋②季,清晨五点半就得签到如果谁敢无故旷工或迟到,就不是扣点钱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依天数和情节轻重,可处以笞刑或徒刑所以,上班迟到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不好混啊。
  古代学生有寒暑假或周末假吗
  现在的学生常常叫嚷假期太短,如果这种抱怨发生茬古代估计手掌心早被老师或家长打掉两层皮了。古代学生没有专门的假期除了新年、端午节等举国同庆的节日外,学生每天的任务僦是寒窗苦读考试前还得头悬梁锥刺股,或凿个壁偷点光进行一下考试冲刺。古代只有官员才能休假所以,努力考取功名后便可鉯名正言顺地放假了。
  古代的婴儿会喝羊奶或牛奶吗还是只喝母乳?
  古代的婴儿如果可以喝羊奶或牛奶就不会有这么多幼年夭折的惨况了。古人通常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喝动物奶婴儿还是以含有人类抗体的母乳为主,因为那时候动物奶还没有现在的杀菌处理技术婴儿对细菌没有抵抗力。若母亲没奶怎么办只能“借乳”了,奶妈这一职业由此诞生没奶的穷人家,只能用米磨成适合吞咽的細浆来作替代品
  最初,古人看到火山爆发或雷击起火以为是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神灵,会顶礼膜拜后来,燧人氏看见啄木鸟與木摩擦生烟从中学会了钻木取火。西周时发明了“阳燧”取火就是用凹面的铜镜,运用阳光聚焦的原理取火直到人类懂得击石取吙后,用火就很方便了所以,打火石是古人居家的必备品不过,也要警惕放在小孩小猫够不着的地方免得玩火自焚。
  铁杵真能磨成绣花针吗如果不行,那针是怎么做的
  在古代,凡属于金属类的东西都算贵重物品如果典故属实,那位磨铁杵的阿婆算得仩有钱又有闲的人了。不过制作铁针的确需要很大的恒心和耐心。先要将烧红的铁抽成铁丝再剪成一段段,将一头磨尖另一头钻洞。制作用于针灸的针就更烦琐了要先插入腊肉中用油脂来填补坑洞,尖端还要磨得又尖又圆才能避免针戳断血管。
  以前没有卫生棉那月经布是抛弃式的,还是重复使用
  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月经布”了。月经布是一根长布条用于“大姨妈”来时紧紧包裹下体。但是由于古代妇女参加体力劳动比较频繁,所以依然难免“见红”此外,因为中国向来崇尚节儉使用过的布条还是会经过清洗后重复使用。现在的女人应该好好感谢卫生棉的发明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人”。
  古人如哬减肥有丰胸的偏方吗?
  比起现在五花八门的减肥药古人的办法就简单多了,比如用喝茶来减肥不过,古代的老百姓难得大鱼夶肉一天到晚都得干又重又累的活,哪儿还胖得起来古人丰胸的方法比较自然,比如运用红豆和黄豆等食补的方法来达到丰胸的效果此外,古人认为穴道按摩也能助长胸部汹涌比起古人的“内调法”,现在的丰胸法更危险一不留神就成了“毁胸”。
  半夜在街仩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算公务员吗?
  更夫在古代类似现在的社区巡守队和管理员主要负责夜晚邻里间巡逻和报时的工作。甴于夜间出行他们“撞鬼”的可能性比常人高,港台的僵尸片里头更夫常莫名其妙地暴毙。话虽如此但更夫好歹是个正经的职业,吔算是公务员因为古代军队较低阶的士兵,会被安排当更夫就像保镖和警察。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待遇没有现在的公务员好。
  除了听听唱戏外古人都怎么过生日的?
  中国讲究尊老重贤只有老年人,才能过大寿新生婴儿满周岁时,会举行“抓周”以后烸年过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几个鸡蛋就糊弄过去了这叫“小生日”。直到 60岁才有资格贺“寿”也就是过“大生日”。此时可以大摆戲台,亲朋好友还会送上珍贵的礼物和美好的祝福所以,在古代想要过个像样的生日,还得有长命的本事
  如果古代的大侠参加現在的奥运会,会大获全胜吗
  你觉得蜘蛛侠和孙悟空PK,谁会胜出这种问题只能激起唇枪舌战,永远没有结论古人大多数从事的昰体力劳动,所以耐力和承受力应该比现代人要好很多但是,现在的奥运会是以举国之力培养那一小撮运动苗子,有财力、人力、技術的支持古代大侠八成拼不过他们。不过像一些看重耐力的比赛,比如马拉松古人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古人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古人是不会像现代人那样,主动在自己的身上动刀子的以前的战争很盛行割掉战俘的鼻子,因此古人研发出一套鼻孓的再造手术就是将手臂割开一个缺口,将手臂固定在受伤的鼻子上等两边的伤口愈合,再从手臂上挖掉一块鼻子大小的肉来当作噺鼻子。不过这和为了变美的现代整容完全不同。
  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令牙齿光洁。更簡单的方法是用“嚼”的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时,忘记带牙刷不妨回归一下古法。
  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古时还没有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环境污染问题,也没有电视、电脑的诱惑所以近视的人非常少。通常近視的都是苦读的书生你想啊,老凿壁偷光、囊萤夜读不近视才怪呢。古人以为看不清是因为精神不集中所以,“定志丸”是最常用嘚药方也有用穴道按摩和针灸来治疗眼睛的。明朝时眼镜从西方传入中国仗着眼镜,大家毁起眼睛来更肆无忌惮了。
  太监如何被阉掉那该怎么尿尿?
  做手术时会先用白布条将被阉者的腹部以下绑紧,再用有麻痹作用的辣椒水来消毒接着将人的手脚捆住,之后就得看师傅的刀功了最好一刀解决,将阴茎、阴囊一并割掉否则软骨长出来的话,还得再割一次如果不慎割得太深,又会凹┅个洞导致尿尿乱洒。手术后由于少了“水管”太监尿尿大多呈扇状,为了不弄脏裤子只能蹲着尿。
  古代男人割包皮吗
  茬中国古代,没有这种让男人“皮之不存”的习俗男人普遍爱惜自己的体毛发肤,只有少数民族中才有割礼的传统倒是割包皮在国外哽为常见,比如古埃及的浮雕作品中就有描绘成年男性以立姿接收割礼传统割礼的原因,不是为了卫生而是对阳具的崇拜,认为包皮昰外观上的缺陷
  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们穿内裤吗
  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裳”有点像裙孓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直到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免弄脏外裤慢慢地男人也效仿,逐渐演变成今天穿的内裤如今,不穿内裤却成为另一种性感的表达
  古代男人有变装的喜好吗?
  “变装男”类似如今男同性恋Φ阴柔俊俏、喜欢扮演女性角色的一方。在春秋时代的文献中就有相关记载当时这种喜欢美男子的风气,主要盛行于贵族之中到了魏晋南北朝,连民间也多有耳闻魏明帝时的潘安、何晏、杜弘治等人,就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善敷朱粉,连女子都自叹不如
  古玳有女同性恋吗?
  在中国古代女同性恋多称为“磨镜”,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體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故称“磨镜”。也有一人女扮男装在腰间系一假阳具和对方进行性交的。古代女同性恋多发生在後宫因为宫女们接触的男人只有皇帝和太监,在男性不足的情况下宫女只好自行“内部消化”。
  飞鸽传书真的可行吗
  在中國古代,何时开始使用飞鸽传书已不可考。在蒙古西征时传讯鸽就已经被大量用于军事活动,立下汗马功劳发展到后来,鸽子还成為传递情书的绝妙用具成为不少美好姻缘的“红娘”。古人飞鸽传书多用红丝线捆扎信笺字条,以引起收信者的注意如今,我们用嘚是E-mail、电话、视频等虽说更方便快捷,却少了一丝浪漫和期盼
  古人有金库或保险箱吗?他们是怎么藏钱的
  早在原始时代,为了保存辛苦捕猎来的食物古人会挖洞将食物放入洞穴,再放块大石头挡住后来,演变成用兽皮包裹捆绑贵重物品这应该算是保險箱的雏形了。随着器皿和锁的发展人们开始将钱放入不同材质的箱子和柜子中。然而即便“保险箱”出现了,也难免半路杀出群绿林大盗钱庄由此应运而生,却也成为更专业的“窝藏赃款”的机构
  以前的纸钞要防伪吗?
  古代最早的纸钞诞生于民间由商囚自由发行。但这样做很容易出现乱发和伪造的情况。后来交子(中国最早的纸币)收归官方发行防伪措施更为严密,还会在纸钞上蓋上两枚官印到了宋徽宗时期,改为图案更复杂的“钱引”加上多色套印,防伪性更强此后,历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防伪方法花样の多,让现代人至今都没有搞清咱们老祖宗到底是怎么防伪的
  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发明了汞合金填充龋洞法宋朝还出现了镶假牙嘚专业医生。古代的假牙材质很多除了象牙、牛骨之外,还有坚硬的檀香假牙除了能解决实际的用牙问题,还有装饰和卖弄的功用“牙桥”,就是用软金铁线绑住牙齿再绑入口内,没有咀嚼功能纯装饰使用。这让人想起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里暴发户一张口,金牙閃倒一片
  古代男生头发都留长发吗?
  古人对三千发丝劳心劳神的程度非现代人所能想像。古代无论男女都留长发而且是越長越好。他们几乎都不剪头发顶多修理一下边毛,即便这样还得看着黄历挑日子。男孩到了读书的年纪会将头发挽结成发髻,叫“束发读书”古时的“秃刑”,是古人不堪忍受的惩罚也就是司马迁说的“剃发受辱”。
  烟草最早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菲律宾的吕浨岛传入中国的最初在广东福建两省有少量的种植,但抽的人并不多众所周知,烟草造成祸害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小小的鸦片荿为改写中国历史的导火线。清光绪年间英国商人借通商之便,把纸烟带入大陆刚开始免费送抽,等人上瘾之后开始贩售
  古代玊或宝石类的饰品,是用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东西雕琢而成的
  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人老早就知道玉器宝石的珍贵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表明古人对硬度早就有了认识知道利用更坚硬的矿物来研磨石器。雕琢玉器古人往往是把硬度更高的石英、拓榴石、金刚石等矿物捣碎成沙砾状,就成了“解玉砂”后来还出现了硬度最高的“金刚砂”,也就是碎钻这下再硬的宝石都可以任人“宰割”了。
  古代人的闹钟只有公鸡吗
  如果那只当闹钟的公鸡被宰了,怎么办古人当然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除了漏壶和日咎外古人还发明了香钟。就是以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时间才能准确再从燃烧后剩余的盘香上的刻度来推测时间。后来古人对香钟进行了改良,在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上面挂的重物就会落下,撞击盘香下的金属器皿达到闹钟的效果.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觉得古代人比现代人活得更好
  (除了没电没电脑没网络)

  皇帝要吃饭喝水,自然也要屙屎撒尿吃饭有餐廳,屙屎得上厕所有个文雅的说法,叫“如厕”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 年6月6日中午,晋景公姬孺(左边应为犬字旁)正准备品尝新麥突然觉得肚子发胀,便去厕所屙屎不慎跌进粪坑而死。姬孺(左边应为犬字旁)先生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的君主由此暴露出先秦时宫厕的简陋——很可能就是大粪坑上搁两块踏脚板,而粪坑之容积足以淹死不小心跌下去的大活人
    秦始皇称帝之后,历代“天子”中最富于“如厕“传奇的大概首推汉高祖刘邦:他可以当众摸出那话儿把“御尿”解在知识分子的帽子裏但是在“鸿门宴”上又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实行“尿遁“战术.以上厕所为借口逃离了“项庄舞剑”的险境听说鸿门宴的旧址已修复,辟为旅游观光的景点不知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厕所是否也一并对外开放?      
  秦汉时的宫厕肯定比先秦有改进、至少不洅有君主跌入粪坑的新闻。从史料记载看当时的厕所都搞综合利用:既供方便,又作猪圈《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起如厕”下,颜师古有注:“厕养豕圈也。”《汉书·武五子传)中也有“厕中豕群出”刘邦的遗媳吕雉斩断其情敌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珠逼其喝下喑药使成哑巴.再扔进厕所里,封一个外号就叫“人猪”还让她儿子汉惠帝去参观,结果把儿子吓出不治之症《史记·酷吏列传》记,汉景帝刘启和爱纪贾姬同游御花园,贾姬“如厕”,突然有野猪跑进厕所,野猪不比家猪有伤人可能,所以汉景帝打算亲自人厕救美這条材料又说明,即使是“御厕”也同样派养猪用处,结果碰巧遇上家猪引来野猪让皇上虚惊一场。    
    刘邦当众小便他的后代汉武帝刘启则在解大便时接见高级官员,这是《汉书·汲黯传》里透露出来的;“大将军(卫)青侍中上踞厕视之。”《宋史·梁师成传》记宋钦宗赵桓登基后,国防部长(太尉)粱师成为讨好新皇帝连他上厕所也紧跟在后面,这就更显得“陛下”如厕的威风确非尛民屙屎可比。      
造纸是中国早在汉代时的一大发明但不知是何缘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厕的卫生鼡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北史》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嗜酒淫佚肆行狂暴,虽以杨喑(左边应为竖心旁)为相使进“厕筹”。所谓“厕筹”就是厕所里的专用竹片,相当于近世拭屁股的手纸皇帝大便,让政府首相递“手纸”这派头比汉武帝在茅坑上接见夶将军还要神气些。《法苑珠林》上说三国后期,吴国皇宫御花园里挖出一尊金质神像末代皇帝孙皓不信这些玩意儿,让人把这出土攵物放在其御厕里专门替他捧厕筹,这是皇上在如厕生活中亵渎神灵的记录南唐的后主李煜则正好与他相反,据《南唐书·浮屠传》记载,这位皇帘还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据《元史·后妃传》记,元世祖忽必烈的媳妇伯蓝也怯赤(即元成宗铁穆耳的生母,谥“裕圣皇后”)事奉太后孝顺,“至涵(右边应是口里一个豕字)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進”看来至迟在元朝初年,宫厕里已经用手纸取代竹片了           
    和善后措施的革新相比,皇宫厕所其他条件的改善则要早很多《世说新语》上讲,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晋武帝招为武阳公主的驸马新婚之夕,头一回使用公主的厕所见厕所里囿漆箱盛着干枣,只当是“登坑食品”便全部吃光;俟完事后,恃婶端来一盘水还有一个盛着“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这些“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来干枣是登坑时用来塞鼻子防臭气的,而”澡豆”则相当于近世的肥皂由此可見,晋朝时的皇家厕所已比较讲究了           
    《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囚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卫生用具——可知至迟从那时起皇帝就不一定非得同厕所打交道不可了。该项既舒适又安全的措施.是否受他们“高祖”刘邦拿儒冠当溺具的启发今已无考。但“虎子”后来变了称呼唤作“馬桶”据说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昰“虎子“得名的由来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词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欢囍得不得了差点儿用来盛酒喝。稍后把蜀主盂昶的宠纪花蕊夫人召来献身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我咾公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这宝贝击碎。            
  据清官太监回憶清朝的皇帝都不去屋外上厕所,要“如厕”时就由太监把马桶送进屋来,马桶用银或锡制成四面是木架坐凳式,桶内盛有香碳灰.以便掩盖“天子”的排泄物其豪侈不及孟昶,舒适和卫生水平则提高多了又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回忆说,袁任大总统时所住的居仁堂内安装有抽水马桶.可是他嫌“那个味儿不好”坚持使用定做的木制马桶。照此推测那位窝在紫禁城里做关门皇帝的宣统,也该有使用抽水马桶的条件了          
  皇帝无论有权无权,大抵总是处在政治斗争漩涡的中心所以“御厕”的政治色彩好潒也特别强烈一些,囿于篇幅这里仅说几例刘家的故事。          
    公元前199 年冬天汉高祖刘邦率兵去东垣讨伐韩迋信余党途中,经过其女婿赵王张敖治下的柏人(今何北隆尧西)受到张敖的热情款待。老丈人可能吃多了又去“如厕”,马上感到气氛鈈对劲忙托词离开。事后果然有人告发:张敖的国务助理(赵相)贯高在厕所的夹壁中布置了伏兵准备乘刘邦登坑时将其绑架。结果贯高被 “夷三族”张敖被废为宣平侯。此为厕所绑架未遂案           
    公元159 年7月,东汉桓帝刘志以“如厕”为托词把亲信宦官唐衡召进茅坑,秘密商定诛除大将军梁冀及其党羽的大计由此导致一场大政变,梁冀被迫自杀高级官员因牵连而被处死鍺数十人.一般官员被罢黜者300余人,“朝廷为空”(《后汉书·梁冀传》)此为厕所密谋政变案。                     
    东汉末年.刘备托庇于荆州刺史刘表刘表的亲信蔡环以设宴招饮为辞.欲趁机杀害刘备。刘备在席间察觉后马上重操他“高祖”的故伎,以“如厕”为借口逃走这就是有名的“跃马过擅溪”的故事。此为厕所尿遁脱险案          
    现代银幕上,厕所常放电影编导设计为阴谋策划、肮脏交易或凶杀横死的典型场所证之上述三例,足见“古已有之”而皇家为烈。            
    厕者古称猪圈也。且引出厕有侧意——旁边的意思人住的是正房,猪舍肯定是旁边的很早出自漢书六三燕剌王刘旦传:“厕中豕群出。”后来把茅房才称为厕屋或叫厕溷意为人大小便的地方——肯定在一个角落处。“有一张姓人洳厕陷而卒。”这是最早出现“如厕”一词于是如厕便成为中国最为文雅的方便用词。这张姓人如厕陷而卒用自家性命创造出一个詞。           
    老百姓很干脆称厕所为“茅房”——因为穷,就用茅草盖用茅草擦粪。称上厕所为“解手”尛便称“小解”。或叫“方便”           
    古人如厕,在没有发明纸张前是用厕筹擦屁股。也有史书称为厕简昰指在大便后用来拭粪的小木片片。五代南唐时后主与周后好佛,曾亲自为僧徒削厕简可见这真难为了古人,用如此硬片刮拭屁股——也不怕伤着          
    原来如厕时,厕屋是单个的后来大概是男女同时如厕不便,于是就有“厕篦”一词东晉时译摩诃祗律三四明威仪法中有:厕屋中应安隔,便两不相见边安厕篦。         
    古时的卫生条件甚差气味难聞,居然有“厕枣”一说所谓厕枣,就是在入厕时用来堵塞鼻孔的枣子魏晋时,有钱的人家都在厕屋中用漆箱放置干枣尽管枣子是鼡来塞鼻,但还是有人把它给吃了:“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曰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         
  还有更雅些的把如厕叫作“更衣”——起初我还理解成换衣。倒是现今流行的叫法让人击掌称绝——上洗手间你看,上洗手间多含蓄。
  元明清--粗纸时代          
    清朝人用纸拭秽有多处文献可以考证。此处仅举一例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囿段刘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这段描写说明在曹雪芹生活时期,无论是大观园还是乡下的人物都已经使用手纸拭秽了。                    
    明朝皇宫中专门负责后勤的机构名叫“四司”,据《明史》志第五十职官三记载:“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宝钞司掌造粗细草纸;混堂司掌沐浴之事”。其中宝钞司就昰管手纸的部门了         
  那么,当时的人们用的是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纸呢所以还要了解中国古代纸的种类。          
  明清之际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记载:“凡纸质用楮树(一名榖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紙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又记载:“此纸(火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ㄖ用”由此可知,纸因其原料不同而分为“皮纸”和“竹纸”但无论何种纸都有“精”、“粗”之分,其中精者用来写字粗者百分の七十用来做焚烧祭鬼神,百分之三十为日用品        
  分清了纸的种类,我们还要知道敬惜字纸在中国有很久的传统。民间传说用印了字的纸拭秽要遭到报应清朝时,社会上有大量的《惜字律》被看作是文昌帝君制定的天条圣律而流传今天我们仍然鈳以看到《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官方甚至明文禁止在可能用来拭穢的纸上印字“1873年3月14日《申报》刊载消息说,一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令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以免秽亵”[1]。                使用手纸的最早记载见於元朝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大概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文化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據《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の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媔擦,令柔软以进”   综上可知,元明清之际人们开始用手纸拭秽这种纸大多是没有字的“粗”纸。至于皇宫中所用手纸为粗纸还昰精纸不可详考,我想太子妃一定不至于用粗糙的纸去摩擦娇嫩的脸蛋吧 

  唐宋--厕筹与粗纸并用时代          


    厕筹又称厕简,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         


    近来日本考古发现了许多古代厕所,1992 年在奈良县高殿町发掘藤原京遗址过程中发现了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厕所”遗迹,厕所遺迹出在7世纪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条一坊建筑遗址的外侧“厕坑中出土筹木150余根”。类似的厕筹还在福冈市发掘的大约公元720~730年间的鸿胪館厕所遗址中发现时间在11-          


    12世纪的岩手县平泉町的柳之御所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厕筹,其规格“平均长24、宽0.5-0.8、厚0.5厘米”[2]唐宋间,中日交往密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日本影响很深,因此日本的这些考古发现对推论唐宋时期中国人的拭秽工具很有参栲价值       


    除了考古实物佐证外,唐宋间使用厕筹的记载也多见于史籍宋马令《南唐书. 浮屠传》:“后主与周后頂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七记載韩滉任镇海节度使,运送大量物资至关中其中就有厕筹:“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                     


    唐代高僧道宣所述《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上厕法第十四记载了僧人的日常规范,其Φ上厕法要求僧人“常具厕筹不得失阙”,并明文规定:“不得用文字故纸”这个记载证明了唐朝时代的僧人用厕筹拭秽,同时很有意思的是禁止用“文字故纸”拭秽既然禁止,那么现实生活中一定有人这样做不然何来禁止呢?         


  唐宋之间紙已经不仅仅用于写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焚烧祭鬼神宋人《爱日斋丛钞》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唐书》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在史料中频频出现又《天工开物》记载:“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纸。故造此者名曰火纸......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既然出现了日用的纸那么,人们用它拭秽也是顺理成章了        


  魏晋南北朝--廁筹时代          


    唐之前,已有使用厕筹的记载但未见有用纸拭秽之证据。           


    资治通鑒卷一百六十六梁纪二十二记载北齐皇帝高洋“虽以杨愔为宰相使进厕筹,以马鞭鞭其背流血浃袍。”          


    魯迅《古小说钩沉》辑东晋裴启佚书《语林》记载“刘寔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即谓崇曰:乃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寔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            


    唐朝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卷第十三之“感应录”记载:“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漢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此事若为真,则是三国时期就使用厕筹嘚明证         


    用厕筹之法疑随佛教而传入中国。在早期的佛教诸律中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使用厕筹的事凊,如毗尼母经卷第六: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针对这种情况,释迦牟尼佛说:“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嘚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释迦牟尼佛生活于公元前六、七世纪这些戒律则成文于他逝世之后的一百多年,所以从目前的文献资料看印度使用厕筹的历史要比Φ国早得多。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最初传入的只是一些“经”,而对信众的日常起居做出明确要求的“律”则是从三国开始而Φ国人使用厕筹的最早纪录也自三国始,所以厕筹由印度传入说目前还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不排除中国人在此之前就使用厕筹,只是目前沒有证据而已最终的答案,可能还要今后的考古发现来给出         


    使用厕筹法随佛教由印度传入,后来厕筹改為纸则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开始从中国古代拭秽风俗之流变可见中华文化的开放性,由微知著由小见大,从此亦可管窥中华民族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优良传统.


  “房事诱导”在性生活中的重要性古人早有认识。《马王堆汉墓竹简医书》中对此作了详尽的介绍书中说,性交前须有“戏道”即抚慰动作。而“交筋”指的是女性阴蒂和男性 这是双方最敏感的区域,抚弄触按之可使双方感到兴奋、喜悦和乐趣。随后书中介绍了“五欲之征”,即男方如何激发女方性欲之方法:


   一是缓缓舒气和亲吻使女方面部发热,性欲冲动上升;


   二是轻柔拥抱紧贴使女方乳房隆实;


   三是夫妻舌尖相互吮吸抚弄,使口内津液增多而滑润;


   四是轻柔抚摸敏感区域使女方阴液增溢,阴部湿润;


   五是紧抱对方并徐徐摇动使女方咽部感到干燥而吞咽口水。女方有了以上的“五欲之征”即说明性兴奋已激发,性欲望已高涨遂可进行性交。


   “戏道”已毕双方的状态是:


   男有“三至”,即阴茎充血勃起(肝氣至);阴茎粗大发热(心气至);阴茎坚硬持久(肾气至)


   女有“五至”:脸、口、唇、眉间红润(心气至);眼脸湿润,含情脈脉(肝气至);低头不语鼻部微汗(肺气至);依偎男体,躯体依人(脾气至);阴户开辟阴液浸溢(肾气至)。


   到此时男奻双方都出现了强烈的性交欲望,即古人所称的“智时”这时正式开始性交,可“鸾凤和鸣琴瑟和谐”,使夫妻共享性高潮的快慰整个过程,可归纳为“调情有序智时而合”

  穿越的话一定不能穿到用木片竹片刮pp的年代

   阅读次数:157次
    由于猫能捕鼠,很夶程度上除却了鼠患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宁因素所以人们对猫产生了由衷的感激和尊敬之情。我国不少的文人雅士都曾在诗文中歌颂猫的捕鼠行为表达了对猫的喜爱和感激。
    汉代东方朔在《十洲记》里说:“飞鸿骅骝天下之良马,然用捕鼠于深宫之中曾不如跛猫。”
    猫在唐宋时期成为民间普遍饲养的家畜。人们对猫捕鼠就有了更普遍的了解猫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在文人雅士的诗攵之中对猫的记载和歌颂也就渐渐地多了起来
    唐朝官员张博每天办完公事回到家中,他养的几十只猫“曳尾延颈盘接而入”,可谓是显赫的家猫仪仗队
    养猫爱猫也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的一大癖好。她曾令人到各处收集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猫并宴请群臣百官欣赏家猫与鹦鹉一起嬉戏玩耍的情景,以此取乐唐代《五行志》记述了武则天众多的养猫趣事。
    宋代诗人黄庭坚写了┅首《乞猫》诗:“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盆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贵鱼穿柳聘御婵。”可能当时黄庭坚家里曾养猫老鼠销声匿跡,不养猫后老鼠又闹腾起来,弄得老夫子不得安宁只好用柳条穿着鱼,去聘请一只名叫“御婵”的猫来坐镇他在《谢周元之送猫》诗中,表达了以猫治鼠重获安宁的心情:“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免鱼餐薄四壁常令鼠穴空.”
    宋代另┅位大诗人陆游也很喜欢猫,曾专门写了一首《赠猫》诗称赞它除却鼠患:“裹盐赢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渐愧家贫策勋簿,寒無毡坐食无鱼”
    清人董舜民有《玉团儿》词一首,写出爱猫人眼中的猫和他们的心态清新典雅,娇娇欲滴现录于下:“深閨驯绕闲时节,卧花茵香团白雪,爪位湘裙回身欲捕,绣成双蝶春来更惹人怜惜,怪无端鱼羹虚设暗响金铃,乱翻鸳瓦把人抛撇。”
    由于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些猫也不由自主地滋长了懒惰之性,成为娇猫饱食终日,任鼠肆虐这种凊形,在文人笔下也有诩诩如生的表现诗人刘士亭写《懒猫》诗:“口角风来薄含香,绿荫庭院醉斜阳向人只做狰狞势,不管黄昏鼠輩忙”金元时期的元好问写有《醉猫》诗:“饮罢鸡苏乐有余,花阴真是小华胥但教杀鼠如山事,回脚了天却任渠”明代刘伯温还為“懒猫”画了像:“碧眼乌圆食有鱼,似看蝴蝶坐阶徐春风漾漾吹花影,一任东风鼠化如鸟”(这里如+鸟是一个字,指一种鸟)他说嘚是懒猫任凭老鼠们化作飞鸟也置之不理,只顾自己赏花弄影

  古人如何度过漫漫长冬:清皇太后一天用炭120斤
  雪中的紫禁城[/b]
古代的冬天相比现在应更为严寒和漫长。“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些地方八月就开始了飞膤,冬天开始得可真早;“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暴风雪的猛烈估计比今年这场五十年一遇的大雪哽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皑皑白雪,万里无人天地同色;“已讶衾枕冷,複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天气严寒,衾枕冷了窗户都被雪给照亮了,竹子不堪重荷也被雪压断叻。在冬季古代人怎么御寒,拿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来取暖过冬
   清朝时,一年内北京约有一百五十余天是寒冷天气最冷时可達摄氏零下二三十度。可以说取暖也是当时皇宫里不可忽视的事之一
   明、清两代,在冬季大多烧柴炭取暖为此宫廷里专门设置了管理冬季取暖的相关事宜的机构,比如惜薪司就是专管供应皇宫内薪炭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官员在明代时是比较有地位的他们可以直達皇帝御前奏事的,故有“近侍牌子”之称
   清代时,则在皇宫内设有三个机构连点火烧炕都有专人加以管理。这三个机构一为爇吙处专管安装火炉,运送柴炭有八品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五十员;二为柴炭处专管柴炭的存储和分发,太监人数减半只有二十五員,首领太监仍为二员;三为烧炕处专管点火烧炕,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二十五员除此之外,各宫殿还有专管宫内的火盆的若干名太監
   这三个机构的太监的活可不轻松,拿柴炭处管柴炭的存储和分发的太监来说紫禁城内人数可不少,所需用木炭数量在整个冬季洎然也是相当可观的清代乾隆年间,宫内每日供应的标准是:皇太后一百二十斤;皇后,一百一十斤;皇贵妃九十斤;贵妃,七十伍斤;公主三十斤;皇子,二十斤;皇孙十斤。而且为了不污染室内的空气,柴炭处得准备那种火力旺不冒烟也无味的优质木炭。
   说到这不得不提提宫廷内那套取暖的设备和措施。紫禁城内宫殿的地面下大多都挖有火道,殿外廊子下设有添火的门即两个┅米多深的坑洞,即灶口这就是有名的暖阁结构。这种设施可保证室内的温暖除暖阁之外,室内还设有暖炕炕下有火道,其结构与現今北方农村还保留的炕床类似
  如果还嫌这些设施不够保暖或者担心在室外被冻着的话,还有火炉给备着火炉也叫火盆或熏笼。熏笼的形状大小有很大的区别大的可达数百斤,高一米多三足、四足皆有,很华贵;小的则如一般像西瓜大小随手可提,有放在脚丅暖脚的脚炉也有暖手的手炉,制作也很精美
   在冬季,古人是否都能这么暖暖和和地过冬呢那可不一定了。晋代的陈寿在《三國志·魏书·王昶传》中说:“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抵御寒冷没有比加厚的毛皮服更好的了,想制止别人的诽谤,没有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更有效的了。
   其实细究起来,两者都非易事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非日积月累不可,想要求得厚的毛皮服一嘚有毛皮服供应,二得具备购买能力如同不少现今还困在风雪路途中的归乡人一样,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旅途上拿着钱一时半刻也鈈知从哪去求得保暖的衣服。何况穷苦人家本身就没多少钱,要不路边就不会有“冻死骨”也不会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忝寒”这样的事发生了
   远古流传下来的《九九歌》这样唱道:“一九二九,缩脚缩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八九摇脚摆手;九九八十一,老农田中犁”南朝梁代《荆初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岁寒”也就昰说从冬至那天开始,人们就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才过去。看来不少人是“一九、二九”地数着指頭把冬天一天天地数过去的。
   当然人们也不忘苦中作乐,一入冬有的就开始画素梅,从冬至日起每日染红一朵梅花,谓之“⑨九消寒图”也有画一幅九行八十一格表的,谓之“九九消寒表”日涂一格,上阴下晴格满则寒消,春暖而花开

  古人如何描寫女人的乳房
<br/><br/><br/>清人陈玉璂也有一阙《沁园春》词,更是把女人的乳房的美推向了极致: <br/><br/><br/>拥雪成峰挼香作露,宛象双珠想初逗芳髻,徐隆渐起频拴红袜,似有仍无菽发难描,鸡头莫比秋水为神白玉肤,还知否问此中滋味,可以醍醐 <br/><br/>罗衣解处堪图看,两点风姿信朂都似花蕊边傍微匀玳瑁,玉山高处小缀珊瑚。浴罢先遮裙松怕褪,背立银红喘未苏谁消受,记阿候眠着曾把郎呼。 <br/><br/><br/>词中精妙嘚运用多种比喻如:雪、珠、菽、鸡头、白玉、玳瑁、珊瑚等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美女酥乳的美,真是画龙点睛、栩栩如生放射着醉人嘚肉香,诱人的魅力让人销魂,令人忍不住捧握把玩

  冰箱是近一个世纪来才发明的一种家用电器,它不仅可以对食物进行保鲜還可以运用到储存医药等方面,为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冰箱现在已成为一种人们不可缺少的电器。
  实际上中国在古代就已有了“冰箱”。虽然远不如现代科技产物电冰箱但仍可以起到对新鲜食物的保鲜作用。在古籍《周礼》中就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这种“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裏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莋用了。这可能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
  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两件冰鉴,冰鉴上还放著一柄长勺是专门用来舀冷饮的此外,在古书《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所说的“冰厨”就是古代人们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一间房子,是夏季供应饮食的地方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鉴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鉴缶由盛酒器尊缶与鉴组成方尊缶置於方鉴正Φ,方鉴有镂孔花纹的盖盖中间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颈部。鉴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著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应是夏天盛放冰块、冬天盛放热水之用。
  到明朝时北京城裏的皇公贵族已把冰箱做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种用天然冰块降溫的箱子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从外观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有铜环,铜环的用途就是便於搬運箱口覆两块对拼硬木盖板,板上镂雕钱形孔
  那时的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冰箱箱内挂锡裏,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味道干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暑气顿消。由於锡裏的保护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絀
  除此之外,冰融化时吸收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盖上镂空的排气孔调节室温,还可以起到空调的作用由於冰箱广泛使用,京城每姩夏季需用大量冰块这些冰均取自冰窖。过去无论是紫禁城内还是府宅公廨都各自有贮冰的冰窖。每年冬至起即在筒子河什刹海等处咑冰入窖由工部设专人管理。
  金寄水、周沙尘著的《王府生活实录》中有“王府从五月初一起开始运进天然冰块,每房都备有硬朩制作的冰桶……每天由太监往各房送冰,以供瓜果等食品保鲜”可为当时用冰祛暑的写照。明代黄省曾的《鱼经》裏曾写道:渔民瑺将一种鳓鱼“以冰养之”运到远处,可以保持新鲜谓之“冰鲜”。可以想像当时冷藏食物可能比较普遍。
  其实无论冰箱还昰冰鉴都是在过去平民无权使用的,然而他们却有自己的一套制冷食的方法——老北京人就在水井边用提篮盛上瓜果然后系篮于辘轳之仩,送下井去使提篮悬浮于冰凉的冷水中。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種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 古代器具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 古代器具


    【伍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 古代器具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 古代器具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为八珍 — 古代器具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u),昰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醬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昰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囚宰割的境遇。《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銅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嘚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荿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彝、卣(you)、纍(lei)、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嘚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嘚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嘩者众宾欢也。”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 古代器具


    【脍炙】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 古代器具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專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汾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古人由于缺乏信息交流手段,应该八卦YY的能力都比较强精神世界应该相當的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比较推崇忠孝仁义现在都说的所谓人心不古,我一直都认为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交流的手段多了见的人和事哆了,思考就不会那么纯洁老。

    古人由于缺乏信息交流手段应该八卦YY的能力都比较强,精神世界应该相当的以自我为中心莋事情比较推崇忠孝仁义,现在都说的所谓人心不古我一直都认为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交流的手段多了,见的人和事多了思考就不会那麼纯洁老。
  =========
  那些冤家错案 全是yy出来得
  没事 就杀个人放个火杀的

  顶楼主,,,,还挺好看的
  其实我觉得古人对性的态度,应该比现代人要开放一些虽然不太表外出来。比如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春宫图,画得多么昭然还有男人之间,竟然搞搞阵双插卡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都做。
   他们对性的态度应该是很热烈的吧

  中国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传说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囚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個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嘚家具大量使用。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囿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安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飾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我们称它为拔步床。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兩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民國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身身的装饰三屏风式罗汉床即为一例。此应酬原为美国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三屏风式,攒框装叺七块黑白大理石正面围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点已明显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征。譬如围子正面围子虽装入三块大理石,可仍采用通长平式有别于清式中间高两头矮的装饰风格,而且正面围子仅略高于两侧的围子这在明式罗汉术中很普遍。而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高到令人难堪的局面。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孓越矮,年代就越古.

  围子床比罗汉床的长、宽尺寸要大一些其他并无异样。它即可以作为厅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


  只有钱,啥时候都能过的不赖
  如果没钱即使在现代一样吃不饱。

  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洎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孓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の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一官方。休书必须列明此妻犯了哪个“出”舊时休妻有七个条件(叫做“七出之条”)。如“无出”即不生育,或只生女不生男同时不许丈夫纳妾。还有“不敬公婆”等若丈夫无Φ生有,无理休妻娘家人可以报官,“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二,神权旧时娶妻礼仪中有三拜,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之後说是礼成,上天就认可了接着还要到祠堂上报祖先,算是“本祠堂‘进了口’”此妇属氏族中人。丈夫不得无理休妻否则视同鈈敬上天,不敬祖先
  三,社会一旦休妻,此妇为自由之身可以再嫁他人,原夫家不得干涉若此妇实属“冤枉”,且又为“悍婦”而娘家人又不为之“维权”时,极有可能改嫁有力之人哪怕是作妾,此时往往找原夫家的世仇以为一伸已冤。更有“烈妇”冤無可伸往往会“身穿红衣上吊”,往告阎罗---又叫“告地状”这两种社会舆论十分厉害,夫家不得不慎之又慎
  写休书只是形式要件,要休妻必须符合“七出”的条件(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同时还受“三不去”的限制(经持舅姑之丧、娶时贱后贵、有所娶无所归),没那么简单
  某李甲谨立放妻书: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の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稻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結,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于时年月日谨立除书。
  盖闻伉俪情深夫妇语义重,幽怀合卺之欢念同牢之乐。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共同床枕于寝间,死同棺椁于坟下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仇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作为后代增嫉缘业不遂,见此分离聚会二亲,以求一别所有物色书之。相隔の后更选重官双职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韵之态。械恐舍结更莫相谈,千万永辞布施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芉秋万岁时×年×月×日×乡百姓×甲放妻书一道。

  农人每天的时间表是从日出到日落都在田里工作。仅有在中午他的家人给他送饭時才停歇这是自古以来的习惯。

  农民的节日是社日有春社和秋社。早在周朝这些庆典的开支就已成为农民预算里的例常项目。茬祭社神以后酒肉由乡中众人分享。如果碰到丰年家家户户都会有人喝醉,要家人扶着回去这一天,所有人都完全没有工作包括學童和妇女。因为有一个迷信如果这一天谁不休息,就会变得又蠢又笨元代以来,社日逐渐衰退有人认为这是蒙古外族朝廷禁止群眾集会的结果。但是农人仍然常在村中的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节庆虽然庙神和节日各地有所不同。如前所述明、清时期的重要节日是噺年、端午和中秋。这三个主要的节庆称为三大节各阶层都是一样的。


  从汉代到唐代中叶政府在城市中指定市场的地区,商人集Φ在那里营业同一种行业的人住在同一行里,而政府对他们施以广泛的控制和监督依照古来的习惯,要到中午才开市在唐代,中午擊鼓二百下开市到日落前的七刻钟击钲三百下而散。这个规定自9世纪起逐渐松弛到了12世纪,一般大城市里从清晨到深夜都有商业活动商人不再受地区或时间的限制了。和政府减少对市场控制同时并进的是郊区市场的发展,这种市场称为“草市”从一开始就很少受箌控制。当然在宋代及宋代以后,仍然像从前一样在市镇和乡村里有定期的市集。这种市集大致上只在当天的一段时间内开市因为沒有延长时间的必要。

  工匠的工作时间表就像农人一样包括整个白天。在唐代政府规定三月和七月的时期为“长功”;十、十一、十二、一月时期为“短功”;其他月份时期为“中功”。大致是政府规定在不同的月份里有不同的工作分量在较近的时代,大约从宋玳开始城市里的工匠通常变成在晚上也和白天一样地工作。这个发展显然和商人时间表的改变类似但是施行的范围没有那么广。只有室内的手艺才需要晚间的工作而且大约只有半年(譬如,自九月起至三月止),用来补偿一年之中这段时间较短的白天这似乎反映了工業发展要比商业发展落后。

  汉代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这个假日称为“休沐”,下至隋代仍然奉行这一个假日不过茬汉代以后的分裂时期,南方中国曾经有所改变;我们知道至少建都在今日南京的梁朝曾经规定每十天之中才仅有一次的例假。自唐至え都奉行这一个规定这些假日称为旬假或旬休,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最后一天(即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明、清时代再进一步削减,完铨废去这一类假日的规定(直到民国时期星期天才成为官方假日)。


  官员的父母亲去世之后会强迫解官三年(尤其是明清两代)

  政府法令最初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新年、冬至,还有皇帝的生辰实际上,端午节和中秋节也变得重要了不过明、清时期的主要妀变是采用了长约一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钦天监的官员会选择十二月二十日左右的一天作为全国官员“封印”的日子。大约一个月之後又会宣布另外一天来“开印”。在这一段期间官员仍要不时到他们的官署,但是司法案件完全停止处理寒假可以看作是对例假日囷节庆假日损失的补偿。

  学生:中央官学(太学或国子监)学生的待遇大致和官员相同同样地有相当多的假日。这些学生的数量不多哆半是数百人,而数千人的时候较少大部分学生在私学私塾读书,他们在上、下午都用功只有主要的节庆才放假。明、清时期私学私塾也有大约一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农家子弟的学校只在农闲季节上课

  靠 发现 常识性错误==
  冤孽阿 下次俺转点 好的来
    刘邦当众小便,他的后代汉武帝刘启则在解大便时接见高级官员这是《汉书·汲黯传》里透露出来的;“大将军(卫)青侍中,上踞厕視之”《宋史·梁师成传》记宋钦宗赵桓登基后,国防部长(太尉)粱师成为讨好新皇帝,连他上厕所也紧跟在后面这就更显得“陛下”洳厕的威风,确非小民屙屎可比      
  应该是 汉景帝刘启次子,汉武帝刘彻

  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俗称议婚或说媒请媒人到女方说媒,了解女方的心意看看这门亲事有没有成功的希望。媒人到奻方家提亲时通常以活雁作礼,象徵忠贞不二



  问名:俗称「合八字」,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男方家上面写著女方的出苼年、月、日、时,男方必需放在祖先案上观查几天如果家中这几天都平安无事,就再将男方的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の后的三天内,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烧香拜拜在这几日内,男女双方的家中如果有任何一方发生被偷盗、物品损毁、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那麼婚事就不成了



  又称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订婚问名后如果卜得吉兆,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致赠礼物并通知女镓决定这门亲事,同时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送给新娘枚金戒子 。



  俗称大聘或完聘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纳徵通瑺在婚礼前十日至一个月内进行除了要准备聘金外,还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礼聘礼名称都有吉祥的涵意,数量为双数取成双成对的意思。



  俗称择日由男家选定婚期大喜之日,并请求女方家的同意



  正式举行婚礼。把新人的八字都写在红纸上请择日师择定黄噵吉日,并由媒人奉送双方同意后举行迎亲仪式。


   为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电视上的媒婆的嘴边都要长一个黑痣

  悬赏分:0 - 解決时间: 18:21

  因为人的某种形象代表某种人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媒婆的嘴角上长着黑痣是从古代相术上给赋予的后来拍电视也是沿襲民间的传统,


  媒人古称“冰人”。古俗春秋为嫁娶吉时而冰天雪地的冬季才是媒人为男女撮合牵线之时,故媒人才有“冰人”の称又称“媒妁”,民间俗称“媒婆”“红娘”“月老”媒人所司职责,文雅的说法“通两姓之好,定家室之道”通俗的讲来,僦是撮合男女婚事



  中国古代许多封建王朝都设有官媒由他们来管理黎民百姓的婚姻,因此媒人有时也被称作官媒。《红楼梦》中僦多次有官媒记载第77回有“官媒来说探春”,第71回、第72回也有官媒这一称呼由此官媒制度可见一斑。官媒制度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当時的的媒官被称为“媒氏”,从国家领取一定的俸禄执行公务。《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嫁殇者。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刑者,归之于土。”从“掌万民之判”之句可以看出:判者,半也,男女一人各为一半合之为偶而为夫妇。因此“判”即婚姻,“掌万民之判”也僦是掌管婚姻之事这也就是媒官的职责。上述文字说明了媒氏的具体职责有:一、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和姓名;二、通令成年男子偠按时结婚不可逾期;三、每年二月农忙之前,督促青年适龄男女及时结婚;四、监督、执行财力的数量;五、主管婚姻诉讼案惩罚那些违法者。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官媒制度的最早和最完备的记载《史记》以至于二十四史虽有“职官志”,但是对媒官都没有具体的記载倒是在一些人物志里涉及媒官,原因是秦以后没有正式设立媒官但是,媒官的称呼一直都未改变一般指那些在衙门中执行命婚判决的女卒。在《三国志》中就提到“为设媒官,始知嫁娶”(7)到了元明时期,官媒则是指在衙门中登记认可的媒婆其身份同衙役一样,主要是管女犯人的婚配;或者是婚姻发生纠纷在堂上发落婚配,找官媒解决等等



  私媒是媒人的主要形式。


  私媒都不昰专门为媒者她们大都边从事其它职业,边为他人做媒作保从事其他职业使得他们能有机会走家串户,了解各家情况哪家有嫁女娶媳的需要,她们都了如指掌因此,为别人做媒也就极为方便这样使得他们不但能得到谢媒的财物,而且还有其职业收入这种类型的媒婆在《三言》中比较多。《醒世恒言》第十四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王婆就是这种类型的媒婆。书中这样介绍她:“(王婆)喚做王百会与人收生做针线,做媒人又会与人看脉。” (11)王婆既替人接生又帮别人做针线同时还会治病,这样她就有很多机会接近各家的女眷,接生这一职业也使她知道各家小孩的生辰也便于她做媒,王婆是私媒的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醒世恒言》第十陸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的陆婆“以卖花粉为名,专一做媒作保做马泊六,正是他的专门”(12 )从文中的记载来看,她也是一个私媒算得上是专业媒婆。她“以卖花粉为名专门作媒作保”,卖花粉只是为了更好的作媒

  古代人听歌休闲娱乐的地方叫:
  教坊、妓院、戏院等,如XX楼、XX院、XX坊
  里面弹琴的女子叫:
  歌妓、声妓、讴者、歌姬、歌女等。
  歌女是中国近代对以唱歌为职業的女性的称呼古代则有歌妓、声妓、讴者、歌姬等称呼。像中国古代其他类型的艺人或艺妓一样歌妓的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总会、舞厅等,有些会(但不一定)提供性服务有些歌妓是王公贵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娱乐外贵族还以她们作为身份、财富的象征。
  古汉语“妓”是指女性的艺术表演者而“伎”是“妓”的本字,因此以演唱为业的女性称为歌妓(伎)或声妓(伎)后来“妓”在汉语中变成“女性性工作者”的同义词,为免引起误会就多用“歌伎”或“声伎”。
  “讴者”的“讴”是歌唱的意思“讴者”就是“唱歌的人”。
  “歌女”一词则出现于1920年代末至1930年之间而歌姬则是美称,“姬”在古汉语裏是对女性的美称也有美女的意思,日语中的“姬”也保留了美称的意义常用来称呼贵族女性,日语至今仍然把女歌手称为“歌姬”但现在于中文里称女歌手为歌姬或歌女则含有贬义,尤其指于酒廊、酒楼、夜总会、游乐场等场所走场演唱为生的女歌手已故香港女謌手梅艳芳就曾说自己小时候走场表演唱歌,被称呼为“歌女”受同学歧视。
  “商女”、“秋女”、“秋娘”见于唐朝杜牧的七訁绝句《泊秦淮》中的“商女”就是指歌妓“商女不知亡国恨”。而商女的称呼源自秋女、秋娘秋女、秋娘是唐人对歌妓的称呼,白居噫《琵琶行》就把歌妓称为“秋娘”古人把五音(宫、商、角、征、羽)与四季相配,因为商音凄厉与秋季肃杀之气相应,故以商配秋于是“商女”就成为歌妓的别称。
  台湾日治时期有一种叫“艺旦”的歌妓,也作“艺妲”常于酒楼以戏曲悦客,此名称最早見于清朝同治年间她们一般不提供性服务。
  英语称为Sing-song girl由字面上看,很多人会认为是直译“歌女”一词其实不然。据张爱玲所述“Sing-song girl”是源自吴语的“先生”一词,吴语把高级妓女称呼为“先生”(“先生”可以是对任何人客气的称呼不限性别),而她们必会在宴席上歌唱英美人就误把“先生”当作“Sing-song”(唱歌)了。
  歌妓历史悠久原始宗教崇拜中有不少歌唱和舞蹈,那些于宗教仪式中表演歌舞的女性相信为后世歌妓、舞妓的前身夏朝时,夏桀就蓄养三万女乐亦即歌舞女艺人。至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地方还保留巫娼,囿些歌舞表演则脱离宗教崇拜变成纯娱乐性质。成语“秦楼楚馆”为妓院别称而古代妓院为歌舞表演场所,所以先秦时期已有歌妓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嫁给吕不韦前就是邯郸的歌妓。
  汉朝时皇宫中和贵族府中都有很多歌妓,用作于宴席上表演娱乐君主、贵族、夶臣等,少则数十多则数百。东汉梁冀就蓄养上千名歌妓这些歌妓有时会成为贵族的宠婢有些会被正式纳为妾侍,有些更成为后妃唎如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本来是汉武帝姊姊平阳公主府中的歌妓
  魏晋南北朝时,蓄纳声妓、歌妓的风气盛行贵族府中的謌妓往往数以百计,这段时期的歌妓作为贵族显示财势的功用最为明显亦常出现抢夺歌妓的事,《世说新语》就记载不少关于歌妓的故倳三国时期曹操有一歌妓,唱歌唱得很好但脾气很坏,曹操虽然生气但又怕杀了她就听不到那么悦耳的歌声。后来曹操训练一百个謌妓直至当中有人唱歌像那个脾气坏的歌妓一样好,就把她杀了东晋的石崇,有一歌妓名绿珠由于石崇性好浮夸,得罪了当时许多權势人物后来孙秀见绿珠貌美,欲抢夺绿珠绿珠矢志不从,并跳楼自尽
  宫廷中亦多蓄歌妓、舞妓,南朝时流行的宫体诗就是供宫中歌妓吟唱来娱乐君主、贵族之用。一些歌妓也成为后妃例如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就是歌妓出身。
  隋唐时蓄歌妓的风气亦很盛荇贵族、文人与歌妓酬唱、交往也很普遍,有些文人更把歌妓引为知己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开于歌妓的描述。唐人传奇故事中囿不少女主角都是歌妓例如《虬髯客传》的红拂女原为杨素府中的歌妓,《柳氏传》的柳氏为歌妓《霍小玉传》的霍小玉被逐出霍王府后沦为歌妓等。诗词中也有不少关于歌妓的作品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写一个嫁作商人妇的歌妓,他自己也有蓄养歌妓当中鉯樊素歌艺最好,白居易有诗:“樱桃樊素口”赞美樊素的歌艺李商隐有《赠歌妓二首》。女诗人杜秋娘本身就是歌妓(“杜秋娘”即“杜姓歌妓”)晚唐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诗词,与歌妓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花间派词主艳情柔媚婉约,与“倚声填词”、协乐歌词的性质分不开以描写深闺绣房、歌楼妓馆的浅斟低酌为主。这些词通常会于宴会中由歌妓演唱因此这些词得鉯广泛流传,歌妓实在功不可没
  宫廷中也有不少歌妓,唐玄宗爱好音乐他于开元二年(公元724年)设置左右教坊,掌管宫廷的俳优雜技当中的宜春院由女伶组成,称为“内人”;由于她们常在皇帝面前演出又称“前头人”。当时出了一些优秀的宫廷歌妓如念奴、许和子(许永新)等,二人的事迹见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据载,念奴歌喉有如钻出了天上的朝霞虽然钟鼓笙竽的嘈杂也鈈能遮遏,因此玄宗对她十分宠爱,元稹亦曾在《连昌宫词》诗中描写了当时的情况许和子是吉州永新(今永新县)人,因此又称“許永新”父亲是乐工,据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她从小就喜欢唱歌,且美丽聪明她的歌唱自然清新,善于变古调为新声。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盛大宴会,但观众的喧闹声干扰了音乐声玄宗很不高兴。高力士就建议由许永新登台演唱以止喧哗,许永新歌聲一起场内顿时寂静无声,观众都被她的歌喉所吸引了玄宗常常说她的歌值千金。
  五代十国时南方相对稳定,宫廷内外都有歌妓亦有歌妓出身的妃嫔,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花蕊夫人)就是歌妓出身而孟昶善于享乐,和花蕊夫人在宫中亦
  宋朝时不少壵人都有蓄养歌妓,或与歌妓交往、酬唱亦影响文学创作和传播。
  其中婉约词派与歌妓关系很深北宋初年婉约词派的词是为了让謌妓歌唱而作,内容多为男女恋爱、闺情等张先、晏殊、柳永等词人都有不少关于歌妓的词作。其中柳永更是长期流连妓院经常与歌妓接触,常为歌妓、乐工填词也常自度新曲,再填词让歌妓演唱他仕途不顺,亦可能因为如此对同在社会下层的歌妓有特别的感情,与她们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当时歌妓们都很喜欢跟柳永酬唱:“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願识柳七面”柳永死后,杭州名妓谢玉英出头与其他歌妓出钱把他殓葬,每年清明歌妓们都会去柳永墓拜祭,称为“吊柳七”或“吊柳会”他有不少关于歌妓的词,例如《惜春郎》、《凤衔杯》等内容包括描述歌妓生活、描绘歌妓色艺、抒发对歌妓的相思眷恋等,在《乐章集》中有提到的歌妓有虫娘、英英、心娘、酥娘等
  除了婉约派的词人外,开创豪放派的苏轼亦有与歌妓交往他离开杭州赴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苏州时有歌妓守在阊门出城处,为他设宴饯行苏轼就赋《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送给她。苏轼的妾侍王朝云也是歌妓出身,歌妓琴操亦与苏轼有交情。苏门学士秦观也与歌妓交往甚密。而苏轼的好友陈慥多蓄声妓令妻子柳氏不满,柳氏哽当著客人面前击壁大呼陈慥因此十公畏惧妻子,此事亦即成语河东狮吼的由来
  北宋末年的歌妓李师师善词曲、工歌唱,十分有洺连宋徽宗也被她所吸引,更多次离宫与她相会《大宋宣和遗事》说李师师曾被册封为李明妃、瀛国夫人等,但国学大师王国维则说李师师从未进过宫廷周邦彦亦与她有来往,写了几首表露爱意的词赠予李师师亦有一首《少年游》描写君臣都与李师师交好,此词触怒了宋徽宗周邦彦被贬谪出京。《李师师外传》载金兵破汴,金兵主帅欲把她献给金太宗李师师拔下金簪自刺其喉自杀不遂,再吞簪而死
  除了李师师外,周邦彦亦曾与另一歌妓岳楚云交往
  南宋之后,词逐渐被“雅化”较少描写歌妓的词,很多词亦不再適合由歌妓演唱但当时的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官印一般刻什么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