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描写我是一个描写士兵的诗儿子,我很自豪的诗歌

日志用户版块帖子
阅读:3080
主题:古诗就该这样学(一位妈妈给孩子写的古诗故事)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古诗就该这样学(一位妈妈给孩子写的古诗故事)
在微信里看到的一位妈妈给孩子写的讲古诗的帖子,觉得非常好,自己一直在看,一边看一边学,然后给女儿当睡前故事讲。征求她的同意后,转帖过来,大家一起看看!第一篇:小神童七岁作诗=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今天我们讲一首七岁孩子做的诗,这个孩子叫做骆宾王。  在骆宾王诞生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非常高兴,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辅佐君王的饱学之士,便根据《周易》(这是古时候的一本书)里的一句话“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他取了这个骆宾王的名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观仰一个国家治理光辉的景象,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做为一个宾客去辅佐君王。  骆宾王出生不久,父亲就上京谋仕去了(就是去首都参加考试,考取官位),他便由爷爷和母亲教养。骆宾王的爷爷特别重视他的教育,经常教他诵读诗文,等骆宾王到了五六岁就已经可以背出很多著名的诗歌了。  这一年,骆宾王七岁,就是现在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年龄。有一天,他爷爷的朋友来家中做客,爷爷就给他的朋友夸赞自己的孙子,说他在诗文方面特别有天赋(就是特别擅长诗文)。客人笑了笑,心想,这么小的孩子,不过七岁,最多会背诵几首诗句而已。  饭后,骆宾王跟着爷爷陪客人散步,当走到村子里的湖水边时,湖里正巧有一群白鹅在在碧绿的湖水中鸣叫、戏水。客人就想考考骆宾王,便指着湖中说:“小宾王,你能做首诗吗?”=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骆宾王望着湖中思考了一阵便脱口而出了一首《咏鹅》的诗: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一群鹅,弯着脖子朝向蓝天唱歌,雪白的羽毛漂在碧绿的湖水上,红色的脚掌不停的划着水前进。项,是脖子的意思,拨呢,就是划水的意思。  客人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这首小诗夸赞不已。这首小诗不但鹅鸣叫的动作写的活灵活现,还用了白绿红三个颜色字,让人一读就仿佛看见一副画一样。就这样,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也很快传播开来,大家知道了都称赞他是“小神童”。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二篇:雪花和梅花比赛=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今天,讲一首冬天的古诗吧。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写的。卢梅坡特别喜欢梅花,所以就给自己起了个号叫梅坡。号就是别称,是正式名字之外的另一个名字。  这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白了,房屋白了,树枝也白了。卢梅坡坐在窗户前面,看着天空飘散的雪花,庭院中的几株梅树,他的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雪花在隆冬飘散,梅花在冬末开放,它们都预示着不久春天就要来了,那么到底它们谁才更适合做报春的使者呢?  诗人也被这个问题难住了,他阁下笔,不再写诗,把雪花和梅花仔细的对比着,看看谁强谁弱。想了很久很久,诗人终于下了评判:雪花比梅花洁白,梅花却比雪花香美。  难题解决了,诗人的诗篇也终于可以完成了,这就是这首《雪梅》的诗: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降,就是投降,雪花梅花争了很久,谁都不向对方投降。逊,就是比不上的意思。=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雪花和梅花的比赛谁都没有赢了对方。诗人就是要告诉我们,雪花和梅花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雪花不如梅花那样有着淡淡的花香,梅花不如雪花那样有着洁白的颜色。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样,我们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自己是很棒的,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们也要看见别的小朋友的长处,称赞他们,学习他们的长处。这样自己的长处就会越来越多,自己就会越来越优秀。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三篇:妈妈的爱=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今天讲一首诗人孟郊写妈妈的诗。  孟郊和古代很多学生一样,都要参加一级一级的考试来考取官职,可是孟郊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好,考了一次又一次,一直到了四十六岁第三次上京考试才考中了进士。又过了几年,五十一岁才被选派到了溧阳县当县尉。  孟郊到了溧阳,第一件事情便是从家乡把自己的妈妈接来身边好好照顾。这天晚上,孟郊知道自己的妈妈已经启程上路就快要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心里特别得高兴。夜深了,看着烛光,想着就要与妈妈相见,怎么也睡不着,就想起了每次自己离开家去京城考试的前几天。妈妈总是坐在烛光旁给自己缝制出门御寒的衣服。因为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更没有飞机,出远门都是走路或者骑马,孟郊的家在浙江,每次去当时的京城今天西安考试,来回都要好几个月。  孟郊的妈妈在缝制衣服的时候,每缝一针,就说一句:“保佑我的儿子平平安安,早日归来。”她把衣服缝的密密的,因为她相信缝的越密,这样的话说的越多,自己的儿子就能穿着这件满是妈妈祝福的衣服平安回来。  孟郊想着这样的场景,无数个将要离开家的夜晚,妈妈都在灯下为自己赶制衣服,不禁感慨到:母爱就好像是春天的太阳,子女就好像是地上的小草,太阳不断给小草温暖,滋润着小草茁壮成长,从不求回报。妈妈这样无私的爱,我做子女怎么报答的了啊。  于是孟郊提笔写下这首《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就是离开家的人。=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等孟郊写完诗,天已经亮了。有人来告诉他,他的妈妈已经到了溧阳了,正往他住的地方来呢。他赶紧在诗句的旁边写下“迎母溧上作”,就是迎接妈妈来溧阳的时候写的,便出门去接自己的妈妈了。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四篇:残酷的战争=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今天,我们讲首边塞诗。边塞,就是古时候一个国家领土边界上比较重要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国家军事防御的重点。在这里,国家之间常常会因为想要多占领土地发生战争打起来,所以就会有很对战士把守在这里,随时迎战。边塞诗呢,就是写边塞地区风光和战士们生活的诗。  这首诗叫做“凉州词”。凉州词是古时候的一个曲调名字,诗人们就给这个曲调写诗,然后再找人唱成歌曲。诗人就好像现在歌曲的词作者一样,给凉州词这首歌曲写歌词。凉州是个地名,在今天的甘肃,是古时候唐朝的西北边界。这里有很多特产,最有名的就是用甜美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和用当地所产的玉制作的能在夜晚发光的夜光杯。  这天夜里,战士们打了一场胜战回到营地,都很高兴,于是,就准备开一场功会。他们把葡萄酒盛在夜光杯里,在月光下杯子里闪闪发光,好看极了。战士们正准备碰杯畅饮,突然外面的马背上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弹琵琶的声音,而且还弹奏着越来越快,这是在催促战士们前方又有战事了,赶紧穿好铠甲准备打仗吧!  将要出征的战士们大口的喝下几杯酒,心想着:“我要是醉倒在了战场上你们也不要笑我。因为从古到今,每一次打仗都会有无数战士死亡,永远回不来,谁知道这一次出征我还能不能回来啊?所以就让我痛饮几杯再上战场吧!”  王翰诗人就把这样的场景记录了下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就是战场的意思。诗人写这首诗,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很讨厌战争,因为战争让很多战士牺牲了生命,很多家庭伤心流泪。=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五篇:参观鹳雀楼=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今天,讲一首唐朝大诗人王之涣的诗。王之涣特别喜欢旅游,到一个新的地方他就一定要到当地的名胜古迹去参观。  这一年,他35岁,正好游览到了山西省永济市,他知道永济市有个特别有名的景点叫做鹳雀楼。鹳雀楼景区风景优美,依山傍水,面对着中条山,楼下是黄河水。楼体修建的非常雄伟壮观,有许多鹳雀常常在四周飞舞,在楼顶休息,所以就得了鹳雀楼这个名字。它和武昌的黄鹤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还有南昌的滕王阁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楼。  这么著名的景点,王之涣自然不肯错过。他马不停蹄的赶到鹳雀楼下时已经是黄昏十分了,夕阳照耀在鹳雀楼上映出金色的光芒,漂亮极了。  诗人拾级而上,登上了楼便站在楼边向远处眺望:抬起头他看见一轮红日依靠在山边,慢慢的就快要落山了,被大山挡住了光芒;俯下头,又看见还有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一直流向远方,最终注入大海。诗人想着,除了这些,我还想要看见更远更美的风景啊?怎么办?只能再上登上一层楼啊!因为站得高,才能望的远。  等登到了最高一层,诗人放眼望去,果然是比刚才看的更远了,有更多美丽的景色映入眼帘。于是提笔写下了《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欲,就是想要的意思。千里目,就是指能看到千里那么远,就是好远好远。  写这首诗之前王之涣在衡水做官被人陷害了,所以他只能辞职不干了,没有了工作,他就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件事对于诗人来说就相当于他人生路上碰见的一个大困难。诗人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在说登高望远这个事实,更是在鼓励自己。告诉自己不能因为被坏人弄得丢了官职,碰见了困难就伤心难过,反而自己应该像登楼一样,不断的努力前进,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重新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六篇 少年才子王勃(上)=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唐朝有个大才子叫王勃,他特别有才华。前面我们讲的写《咏鹅》的骆宾王七岁就写诗了,王勃更厉害,六岁就会写文章了,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读古书,读古代一个大学者注解的《汉书》,他不仅读还发现了这本书里面有一些错误,于是自己就写了一本《指瑕》,瑕就是玉上的斑点,就是失误,把里面的错误全部纠正过来。十四岁的时候,他就因为才华出众受到当时的皇帝唐高宗的接见,唐高宗面试了王勃,问了王勃很多问题,发现王勃都能对答如流,出口成章,侃侃而谈,非常佩服,就授予了他朝散郎的官职,从此王勃就留在了长安城做官,成为了当时朝廷里年龄最小的官。  王勃在长安城里认识了许多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写文章,很开心很快乐。可是其中一个姓杜的朋友要被派去四川做少府(古代的官职),就要离开长安了,以后他们就很少见面了,王勃很舍不得。  这天早晨,杜少府就要启程离开长安去四川了,王勃知道了这个消息,便一大清早就守在出长安城的城门口,要送别好朋友。  今天天气一点儿都不好,阴沉沉的没有太阳,还有一层薄薄的雾。王勃指着远处说:“这是四川的方向,离长安很远啊,你一路上要注意安全。我们俩个都是离开家乡在外地做官的人,我从山西来到这里,你现在也要远赴四川,能交到你这样的好朋友我很高兴,可是没想到这么快我们就要分别了。”  杜少府说到:“是啊!咱们平时可以一起写诗,一起游玩。如今我就要去那么远的地上了,咱们再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我实在是舍不得啊。”  王勃看着伤心的杜少府,就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这么伤心。虽然我们隔着很远,但是我一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你这么知心的好朋友,就感觉我们心灵相通像邻居一样近。咱们不要在这里像分手的男女一样哭哭啼啼了。你要开心的去四川,在那里好好的工作生活,我会在长安祝福你的,也会一直记得你这个朋友,不会因为我们距离远了就忘记的。”  杜少府也不再难过,快乐的跟王勃道别,坐上马车赶去四川了。  回到家后,王勃拿起笔写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就是送杜少府到四川上任做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谓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城阙就是长安城墙,三秦就是指得陕西关中地区,因为项羽打败秦朝以后,把这里封给了三个秦朝的将领,所以就叫三秦。今天的陕西还叫三秦大地。五津,就是四川的五个渡口。这是王勃写送别时候的场景,他背对着守护长安的城墙,前方很远的地方就是杜少府要去的四川。宦游人,指的是离开家乡在外地做官的人。歧路,就是分岔口。王勃和杜少府在路口道别呢。=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王勃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了千古名句,因为别人分别的时候都很悲伤,流眼泪,他呢,却很乐观,胸怀天地,因为最好的朋友友情深厚,万山千水也阻隔不了。第七篇 少年才子王勃(下)  王勃不仅诗写的好,文章写得更好,他最著名的文章就是《滕王阁序》,这个在初中课本里就会学,而他写这篇文章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公元675年,洪州(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都督(是古代的官职)阎公重新修建了滕王阁,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和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他非常高兴,就决定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让他们为这个新修的滕王阁写篇文章。阎公之所以要举行这次的宴会,其实是为了向宾客们夸耀自己的女婿吴子章的才学。他让女婿事先背诵好一篇文章,在宴会的时候就当作是当场所作书写的给大家看。  这个时候,王勃二十七岁,他路过了江西南昌,正好听说了这个宴会,因为他很喜欢写文章啊,听说是为了给新修的滕王阁写文章,人家没有请他,他也高兴的要去参加。  宴会上,阎公让人拿出纸笔,假装请宾客们为这次盛会写篇文章。大家其实都知道他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写文章,所以都推辞说自己不写。可是当问到王勃的时候,王勃哪里知道阎公的想法,他认为自己的才华肯定能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于是接过纸笔就写了起来。  阎公看到就很不高兴,心想我当都督这么大的官,你一个年轻的小书生居然敢跟我对着干,便转身走到帐子后面,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王勃一边写,身边看着的人就一边朗诵,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王勃不假思索,一气呵成,对仗工整,言语华丽,大家越念越觉得这是一篇好文章。当大家念到其中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阎公在帐后也忍不住称赞到:真是天才啊,写出这样好的文章,这篇文章一定会流传下去的。这句话是在描写当时滕王阁外的美丽风景:天边飘动的朵朵霞云好似与野鸭一起飞翔,远远望去,江水的尽头似乎与天空连接在了一起。=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王勃写完了文章,有些人不相信他能这么快写出这样好的文章,认为他一定是事先写了很久改了很久才完成的,然后背诵好才来特意来这里写的,想让别人称赞他的才华。王勃听了就很不服气,心想“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惧怕任何挑战的”,于是他又提起笔在文章的后面加写了一首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 自流。  写完了这首诗,王勃就直接走了。当大家还在慢慢的欣赏诗句的时候,突然发现,怎么最后一句诗空了一个字没有写啊?  阎公这一看说到:“呀,是不是因为我们开始看不起王勃之后又说他写的文章是背诵好的,他生气了,故意留下一个字不写,让大家猜。”  大家都在称赞这是首好诗,有些才子也纷纷猜想这里究竟该填写一个什么字。有人说是个“独”字,有人说是“船”字,阎公的女婿想了好久说是个“水”字吧。阎公听了都不满意,摇了摇头。  阎公一边叹息一边问:“王勃的船到哪里了?”  侍卫答:“可能到了丰城了。”  阎公一听,急忙下令:“你骑上快马先去追赶王勃,告诉他我千金求其一字。”  侍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终于追上王勃。  王勃笑了笑说:“我怎么会故意留下一个字不写呢,我怎么敢戏弄都督啊。我把这个字就写在你手心上,你一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才能伸开手,要不这个字就会飞走了。”  侍卫回到府里,在都督面前伸开手掌,可是手掌上什么字都没有啊。  阎公自言自语:“怎么会空空如也呢?”突然一拍大腿,喊到:“难道就是‘空’字啊!真是妙啊!”  王勃所要写的就是槛外长江空自流。巍峨高耸的滕王阁就靠在江边,想以前滕王在时候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早就停止了。早晨,阁楼上的彩柱上就飘来南浦的云;黄昏,阁楼上的珠帘就卷入了西山的雨。彩云倒映在江水中,悠然飘荡;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了几个春秋。以前修建阁楼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还一直向远方奔流。  很可惜的是王勃在写完了《滕王阁序》后,在坐船南下去看他爸爸的途中遭遇了风浪,落水而死。虽然只活了短短二十多岁,可是王勃却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与文章,直到现在我们还在阅读。如果王勃能多活些岁数,他一定还会写出更多、更美的文章与诗句,所以好多人都说是因为他太有才华了,老天都嫉妒他了,所以把他叫走了。这就是一个成语叫做天妒英才。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八篇 山中的美景=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今天,我们讲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他不但会写诗,会画画,还会音乐呢,琵琶弹奏的就特别好。他写山水诗的时候,通常是画一幅这个地方的山水美景,再做上一首诗描写这里风景的诗写在画上。北宋有个大文学家苏轼就赞赏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王维的字,字就是古代的人在本来的姓名之外,为自己另外取的一个名字。苏轼就说:欣赏王维的诗,就好像从诗句里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欣赏他的画,又好像从漂亮的画中看见了一首诗。  王维喜欢写山水风光的诗,也喜欢画自然风景的画,所以他就特别喜欢风景秀丽,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于是他在长安做官的时候就去长安城南边的秦岭(是中国最大的山脉,里面有很多山峰,很多河流,青山绿水)一个叫辋川的地方买了一处别墅,休息的时候就去那里小住,写诗作画,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辋川这个地方,有铺满白色石头的河滩,有竹林,有开满玉兰花的小山谷等等二十个特色的小景点。王维就为这些景点各做了一首小诗,一共二十首,每首诗的名字就是这些景点的名字,加在一起就叫做《辋川二十咏》。其中有一首特别有名的叫做《鹿柴》,柴其实是“寨”,要读作 zhai,四声。这是个通假字。通假字就是古人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写应该正确的字,而临时借用了别的字来替代。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地方可能平时会有鹿来。王维写到: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闻,就是听见。返景,是夕阳返照的光。王维来到鹿寨已经黄昏十分了,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但是确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有人说话的声音。那是深山里的回声。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枝的空隙照进这深山的树林中,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可真是美丽啊!  去山里我们总是看高山,看漂亮的花草,却很少注意不起眼的地上的青苔。可是王维却注意到了夕阳的余晖,注意到了小小的青苔,可见只要用心的仔细观察总能发现与众不同的美丽的!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九篇 老爷爷回家乡=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今天讲首唐代长寿诗人的诗,他叫贺知章。我们前面讲的王勃只活了不到三十岁,古代人的寿命要比现代人少很多,所以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意思就是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就已经很稀少了,而贺知章活了八十六岁,在唐代那可要算是真正的老寿星了。  贺知章很早就离开了家乡浙江,三十六岁的时候来到首都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考的特别好,考中了当年的状元,就是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里面的第一名。皇帝一看贺知章的成绩这么好,就留他在了长安城里做了官。就这样,贺知章就在长安做官一直到八十六岁。  这年,已经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头发胡须全白了,腿脚也不太好了,走路也慢了,腰也直不起来了,还生了一场大病差点丢了命。于是他就给皇帝说:“我的年纪实在太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了,不能再在朝廷里当官了,请你让我辞去官职,回家乡去吧。”因为贺知章在朝廷当了五十年官,工作特别努力,也干出了很多成绩,皇帝就领着自己的儿子带着官员们一起去给贺知章送行。  经过了很多天的路途颠簸,贺知章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他走到村子的大门口时,看到分别几十年的故乡就在眼前,又激动又开心。心中想着:这就是我少年时候离开的故乡啊,转眼间,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我从一个俊朗少年已经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了。可是我虽然在外面做了几十年的官,他们还都说我的普通话没有学好,一开口说话就是带着家乡浙江方言的音调。  贺知章边想边走,突然有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活蹦乱跳的跑到他跟前,他们歪着脑袋看着贺知章,相互看看又摇摇头。他们小声的说着,“我怎么没见过他啊?”,“你认识他吗?”,“这是谁家的爷爷啊?”  最后,其中一个孩子忍不住了拉着贺知章的手问到:“老爷爷,你是从哪里来的啊?来我们这里是找人吗?”  贺知章笑了笑,没有回答。心想着:我离开家乡的时候,你们这些孩子还没有出生,你们怎么会认识我啊。而我这个家乡人却被你们当成了客人,可真是可笑的一件事啊。=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等进了家门,贺知章铺开纸,把白天的场景写成了一首诗:《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老大就是年纪大了;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就好像现在有东北话,陕西话,粤语一样,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方言;鬓毛就是耳朵前面的头发。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十篇 乌衣巷的故事=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乌衣巷在南京的秦淮河岸边,据说是因为古代三国(古时候一个朝代的名字,就像是唐朝就叫唐,宋朝叫宋)的时候在这里驻守的部队,士兵们都穿着黑色的军服,所以才叫做“乌衣”巷。乌就是黑色的意思。  在东晋(古代的一个朝代名字)的时候,南京是全国的首都。在首都的乌衣巷里就住着最厉害的两大家族:一个是姓王的家族,一个是姓谢的家族。这两个家族为什么那么厉害呢?是因为这两个家族出了两个特别厉害的人:一个叫做王导,他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就是帮助当时的国王建立起了东晋这个国家功劳最大的人;一个叫做谢安,他是东晋的救国功臣,因为在东晋受到别的国家进攻的时候,他指挥着8万士兵打败了别人的20万大军,让国家转危为安。这场战争是在淝水打的,所以就叫做淝水之战,是历史上特别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这个以后在初中的历史课里都会讲。  这两个人对国家太重要了,就都做了大官,也有了很多钱,于是他们在乌衣巷里盖了特别漂亮的大房子,房前还种上大树和美丽的花草,和亲戚子孙们一起住在这里。为了让他们出入方便,还专门在傍边的秦淮河上建设了一座特别宏伟、华丽的大桥,叫做朱雀桥,这个桥可是当时秦淮河上最大的一座桥。那个时候,这里简直是全国最漂亮的地方,逢年过节,人流不断,车马喧闹,张灯结彩。每个人都很羡慕王谢两家,都想去那里看看。  转眼,又过了400多年,唐朝的诗人刘禹锡来到了这里。东晋之后经历了南北朝、隋朝,才到了唐朝。刘禹锡走到朱雀桥上,旁边的路上长满了野草,也没有人修剪修剪。过了桥到了乌衣巷的门口,正好快要落山的夕阳还剩下一点光亮斜斜地照在巷子里。他望着巷子里面,漂亮的大房子早就没有了,有些屋顶的瓦片还掉落了几块,巷子中也没什么大官出来,走过的都是一个个普通的老百姓。几只燕子在天空中飞舞,不一会儿就飞回了屋檐下的窝中。刘禹锡想着:风景变了,房子变了,人也变了,恐怕就只有燕子没有变,以前在这里飞舞,现在还在这里飞来飞去吧。  刘禹锡看到这样的场景,就写了一首《乌衣巷》的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王谢,就是我们上面讲的东晋特别厉害的两个家族,王家和谢家。寻常就是平常。东晋时候豪门世族的乌衣巷,今天已经成变成了普通人家,那时候的繁华也都变成了现在的衰落,诗人也忍不住发出感叹。  乌衣巷不可能总是富贵繁华,就好像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顺顺利利一样。我们要做那只小燕子,无论富贵与贫穷,都坚持做好自己。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怎么顺序乱了,等晚上有时间再来传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十一篇 最认真的诗人——贾岛(上)=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今天,我们讲讲唐代诗人贾岛的故事。这个诗人写诗特别的认真,所以大家都叫他是“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俩个词,不惜耗费很多心血,花费很多时间,辛苦的研究很久。  有一天,诗人贾岛去一个住在山中的好朋友李凝家做客。他因为不熟悉好朋友家的路,结果找了一整天才找到李凝的家。到了朋友家门口的时候,都已经到了晚上了,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就伸手咚咚咚的敲门,结果敲门声惊醒了在树上休息的小鸟,小鸟就吱吱吱叫了起来。可是,敲了半天门,里面没人应声,原来李凝这天正好出远门去了不在家。贾岛就想,干脆我在他的门上写首诗留下来,这样他回来就知道我已经来过了。这首诗就叫做《题李凝幽居》,就是给李凝幽静的住所写的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说李凝悠闲地住在山里,这里很少有邻居,铺满杂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在池边的大树上休息,僧人在月光下正敲着家门。僧人就是贾岛自己,因为贾岛早年出过家,当过和尚。走过桥就能看见美丽的原野,云就在脚底下飘动,感觉好像山上的石头也跟着移动一样。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再来拜访你的,我一定会按照我们之前约定的日期一起隐居的。  留下了诗。第二天,贾岛就骑着毛驴返回自己家去了。走在大街上,他就想起晚上自己写在李凝家门上的那首诗,其中那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就想,敲字是不是不太好,应该改成推字呢,就用手做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犹豫不决。他想着入迷,也顾不上看前面的路。走着走着,毛驴就跑进了一行马队里。  原来这是当时的大官员韩愈出巡的马队。侍卫们一看,怎么一个人骑着驴跑到这里来了,就把贾岛带到了韩愈的面前。贾岛就把自己刚才想诗句的事情告诉给了韩愈。  韩愈听后,思考了一会儿就说:“我觉得还是敲字好!去别人家,你也不知道主人在不在家,当然敲门更礼貌些。而且咚咚咚的敲门声更显得夜深宁静啊。”贾岛听后也觉得 “敲”字更好,就赶紧谢谢了韩愈,两个人也因此成为了好朋友。韩愈,也是当时唐朝非常有名的大文学家,文章写的特别好,他写过一篇《师说》的文章,高中的时候就会学到的。  因为贾岛写诗用推还是用敲的故事,就诞生了“推敲”这个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说写文章或者做事时,反复选择与思考,想要更准确。  贾岛认真写诗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我们明天再讲。第十二篇 最认真的诗人——贾岛(下)  上回我们讲了贾岛推敲的小故事,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苦想了很久以至于都忘了看路闯进了大官出行的队伍差点儿出了交通事故,咱们都觉得贾岛已经很认真了。可是,贾岛还有更认真的时候,因为他还曾经为了两句诗想了整整三年呢。  这是什么样的两句诗呢?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就是说单独走路的人只有潭底的影子跟他伴随,疲倦了也只能一次次靠着旁边的大树休息。贾岛在写下这两句诗后,心情特别的激动,激动自己都哭了起来,因为这两句诗,他反反复复想了三年之久,三年里他有空就在想怎么写这两句诗,该用哪个词,用哪个字,写了改,改了又写。现在终于写成了,他赶紧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在这两句诗的旁边写下一首诗叫《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贾岛说这两句诗可是我仔细思考了三年才写出来的啊,当写成的时候我自己都忍不住流下眼泪了。如果知道我理解我作诗辛苦、佳句难得的好朋友再不懂得欣赏的话,我就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山里,在秋风中睡大觉去,从此再也不写诗了。  吟,就是读的意思。知音,就是指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好朋友。它和我们前面讲的“海内存知己”的知己是一样的意思。可是这样的好朋友为什么要叫知音呢?那可是有历史故事的。=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相传,古时候,有个叫做俞伯牙的人,他琴弹的特别的好。有一天,他乘着船出游,船停靠在了一座小山下,他就开始弹琴。他越弹越投入,弹了一曲又一曲,完全沉醉在自己的音乐里。等他弹完了,突然发现岸边站着一个背着柴的人一直看着自己,吓了一跳。这个人就叫钟子期。  钟子期听到琴声停了,便赶紧说到:“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十分美妙,就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了。”  俞伯牙不信一个打柴的农夫竟然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于是他又弹奏起来,这回他弹奏的是雄壮高亢的大山之歌。钟子期听见了就说:“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这琴声是要表达高山的雄伟气势啊。  俞伯牙十分惊喜,又马上再弹一曲,这一首是清晰流畅的溪水之歌。钟子期听见了又说:“洋洋兮若江河。”意思就是这琴声是要表达无尽的流水啊。  俞伯牙高兴极了,因为以前自己的琴声,从来没人能听得懂,而今天却碰到了钟子期,他竟然能听懂自己弹奏的音乐。他赶紧把钟子期邀请到船上来,两个人喝酒聊天,约定好明年的今天再来这里相聚。  第二年,俞伯牙按时来到这里,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第二天,一位老人听见了琴声便告诉俞伯牙,说钟子期已经得了疾病去世了,他在死之前就说要把自己的坟墓修在这里的江边,到时候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弹起了一首古曲《高山》。弹完,他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瑶琴摔在了大石头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的知音已经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一直到了今天,我们还用“知音”这个词来形容特别好的知心朋友。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十三篇 一首小诗名扬天下=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今天,我们讲首大诗人白居易的诗。  在白居易青年的时候,还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一个小书生。他从自己的家乡山西太原第一次来到首都长安参加考试。  他来到长安,听说长安城里有个特别有名的写诗写文章的名人叫做顾况,这个人是当时诗文的宗主,就是诗文方面他是最厉害的。很多人都把自己写的诗送给他让他给评判。可是顾况特别挑剔,很多诗他都觉得不好,如果要是有一首诗能让他看上两遍,那这首诗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要是能让他称赞的诗那就几乎是没有。所以很多人给他来送诗都不敢进他家的大门,害怕自己的诗不够好,要被顾况看不起。  这天,白居易就带着自己的诗作跑到了顾况的家门口。把自己的诗作交给顾况家的仆人,请他带给顾况看看。仆人看他不过是年纪轻轻的一个小书生,肯定也写不出什么好的诗作,就让白居易先回去等着。  可是白居易却很自信地说:“我就在这里等着,我害怕老爷(就是顾况)要叫我进去相见。”  仆人心想老爷那么多诗作都看不上眼,怎么会跟你这个小书生见面呢,就笑着去送诗作了。  顾况拿着白居易的诗卷,看见上面写着:“太原白居易诗稿”,在诗文界里从来就没听过这个人,就笑起来,拿他的名字“居易”开起玩笑说:“首都的粮食那么贵,想在这里住下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居易字面就是居住容易的意思。顾况的意思就是首都这里有很多诗文写得好的人,你若没有大本事,很难在这里买得起房生活下来啊。顾况打开诗卷,第一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按照古代考试的要求,指定的试题,题目前就要加上“赋得”二字,这是一首命题作诗,就好像现在的命题作文一样。题目就是围绕着“古原草”写一首诗。这是白居易在十六岁时参加考试的时候写的。  顾况就读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当读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顾况惊喜万分,连声称好!他忍不住称赞说:“能写出这样好的诗句,哪里还发愁在长安城生活啊!”意思就是这么有才华的人,哪里都会想要的,根本不用发愁在首都的生活啊。立刻叫仆人把白居易请进来。这首诗在当时就很快出名了,尤其是前四句基本上人人都会背诵。=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离离,是形容青草茂盛的样子;萋萋,也是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王孙,就是远方的朋友。白居易说: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里冬天枯萎了夏天又繁茂起来了。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生长出青青的野草。芳草蔓延到远方占据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里,阳光照耀下,一片绿色连接着远处的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好朋友了,就连满地繁茂的野草也满怀着离别之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在说野草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说野草面对苦难不惧怕、不低头坚强的精神。
UID:1553987
在线时间2小时
金币11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0)
第十四篇 美丽的西湖=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西湖,在我们国家的浙江省杭州市,人们总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是这里。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山水,所以自古就吸引了很多文人到那里去写诗作画。  在历史上,为西湖写诗最有名的就要算宋朝的大文豪苏轼了,他的号是东坡,所以大家也都叫他苏东坡。苏轼不但为西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美妙诗句,他还先后两次到杭州做地方官,与西湖之间还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呢。  三十六岁的时候,苏轼到了杭州做通判,通判是古代的官职,就相对于现在的县长。他一来到杭州就喜欢上了西湖的美丽景色。有一天,他叫上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一起去西湖游玩。他们乘上一艘小船,在西湖上划船荡漾,两人边欣赏着西湖美景,边举杯喝着美酒。阳光洒在湖面上,亮晶晶的闪闪发光,简直漂亮极了。可是,不一会儿天就阴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儿,竟然飘起了蒙蒙小雨,苏轼抬起头望着远方的山峰,这时候如雾一般的小雨笼罩着群山,时隐时现,比起晴天别有一番景色。苏轼心中想着,这西湖,晴天时有晴天时的美丽,雨天时又有雨天时的美丽,就好像古时候的美女西施一样,无论是画艳丽的浓妆还是雅致的淡妆都是那样的美丽动人。  这个时候苏轼的朋友早已经喝醉了趴在小桌上,苏轼看着他摇了摇头,叹了一声气说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没有欣赏到,简直太可惜了!”他便拿出纸笔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在湖上的船中喝酒,开始天气晴好,之后又下起了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是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空濛,是细雨迷蒙;欲,就是想要。西子,就是西施。宜,就是合适。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个美女,她的家乡就在浙江省诸暨市,离杭州很近的地方。她和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一起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她有多美啊?据说她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清澈的河水映出了她的身影,水里的鱼儿看见了这么美丽的影子,都忘记了游水,沉到了河底。这就是西施沉鱼的故事。  因为这首诗,西湖也被人们称为了“西子湖”。在苏轼眼中,西湖无论晴雨无时不美。后来没过几年,苏轼又被派到别的地方做官了,直到十五年后,又回到了杭州当知府,知府也是古代的官名,相当于市长。他回来以后发现,西湖有一半都长满了野草,湖水也干了。苏轼就决定要疏通堵塞的淤泥,把运河的水引进西湖来,让西湖重新恢复原来的美丽。他就组织了很多人,把湖中的淤泥挖出来,又把挖出来的淤泥堆积起来建成了一道横贯西湖南北两侧的长堤。后来西湖周围的百姓为纪念他治理西湖的大功劳,就给这条南北长堤起了个名字叫“苏公堤”,也叫“苏堤”。=999)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请广大网友文明发言,理性评论!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华商论坛 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7x24小时)
在线咨询.:
华商论坛公众微信
华商头条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士兵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