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美诗歌世间有不尽的烦恼世间至诚之爱指是什么意思

导读: 关于爱的名言警句 6句篇一《关于爱的名言警句》 ...

欢迎来到招生考试网/好词好句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爱的名言警句 6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爱的名言警句 6句篇一

真诚的爱在奉献的时候最为丰富。---(德)盖贝尔

爱不起来的人不必虚伪地去爱。---(日)国分康孝

开得太早的情窦会很快地萎谢的——(英)乔叟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所以不能慷慨施舍。——(英)萧伯纳

人不能绝灭爱情,亦不能迷恋爱情。——(英)培根

恋爱,从发现意外性的东西开始。——(日)山口百惠

爱是需要彼此牺牲的??片面的牺牲只能造成片面的爱。——(法)罗曼罗兰

爱情不公不能买卖,而且金钱是必然会扼杀爱情的。——(法)卢梭

为爱情赌气,就丧心病狂了!——(西)塞万提斯

爱情需要精心地加以维护。新奇的魅力,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摩路瓦

面貌的美丽是爱情的一个因素,但心灵与思想的美丽才是崇高爱情的牢固基础——(俄)契诃夫

要获得爱情的幸福,请先学习如何使对方快乐如神仙。——(比)布里鲁

爱是一件甜蜜的痛苦。——(英)莎士比亚 高尚的女子注意于男子的心地更甚于注意他的外貌。——(英)莎士比亚 关于爱,我们可以说,越纯洁,越含蓄。——(英)哈代 我宁肯为我所爱的人的幸福而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法)卢梭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将变成黑夜。——(法)罗曼罗兰

爱情从来就既是令人激动的回忆,又是明快清澈的期待。——(保)基瓦西列夫 把身心交给一个你甚至并不尊重的人,这是可怕的。——(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爱是女人出行的勇气,爱是女人凝视的星星,爱是女人航行的罗盘。——(德)丁克拉

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雨果

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苏霍姆林斯基

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死——雨果

真的爱情是永不凋谢的——雨果

爱是不知足的。有了幸福,还想极乐园;有了极乐园,还想天堂——雨果

我的灵魂紧紧地依附在你的身上,你的爱情是我生活中的灿烂之光——歌德

抓住幸福的时机,去爱和被爱吧——列夫托尔斯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真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法)卢梭

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希腊)柏拉图

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是美,才值得颂扬。--(希腊)柏拉图

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爱德门

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法)莫里哀

爱,可以创造奇迹。---(英)莎士比亚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印度)泰戈尔

人人有享受人生幸福的权利,而获得爱情就是人生的一种幸福.---(法)司汤达

爱情是生命的火花,友谊的升华,心灵的吻合。----(英)莎士比亚

爱是理解的别名.---(印度)泰戈尔

地球无爱则犹如坟墓.---(英)勃朗宁

单凭美貌而获得的爱,那爱情是非常脆弱的。----里海尔

爱情是不能定做的。---(法)巴尔扎克

/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好词好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爱的名言警句 6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好词好句内容哦! 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1、“关于爱的名言警句 6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若翻到圣经正当中,更看见包涵150篇的整卷「诗篇」。这是选民以色列百姓属灵经历的结晶,也是历代信徒属灵生命的共鸣。若以经文体裁来说,圣经中的「乔布记」、「箴言」、「传道书」、「雅歌」也都是道地道地的诗歌。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我的心哪,你要赞美耶和华。我一生要赞美耶和华。我还活的时候,要歌颂我的神(诗146:1-2)基督教是一个充满诗歌的宗教。许多人接触基督教,是从圣诗入门。信主之后,诗歌更是属灵生活不可少的一部份。无论是教会的大小聚会,或是信徒独处时的灵修祷告,诗歌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早年的耶路撒冷教会,经过两千年到今天的普世教会,这期间确实经历了很多巨大的变化。然而在古今的信徒身上,教会诗歌的影响却历久不衰。无论是流传久远的古典圣诗,或近代信徒所谱的现代诗歌,都是教会极宝贵的属灵产业。今天各地的信徒,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可以说出自己所喜爱的圣诗。诗歌与信徒确实有很深厚的关系。这份关系不是源自某处教会的特殊传统,更不是由于某位圣徒发起的信仰运动。若追溯基督信仰的根基,我们发现诗歌与信仰的密切关系,原是来自神所赐的这本圣经。在圣经的首页,神就开宗明义以「创世之歌」启示祂的伟大创造。神不仅以美丽的诗歌叙述创造之工,事实上,神的创造之工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乐章。诚如诗人所言:「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在圣经末了的「启示录」,老约翰也记载了许多不同的诗歌。因为他在荣美的异象中,多次听见从天上宝座传来赞美的「新歌」,又有「神仆人摩西的歌与羔羊的歌」,还有极多天使天军所发出如众水般雄伟澎湃的赞美之歌。从这本圣经,我们看见神的信息不断与诗歌结合。借着诗歌,祂向世人说话,同时也接受世人的敬拜赞美。诗歌不仅在天地初创之时,也在天上荣耀宝座前。诗歌不仅在今生,也直到永世。若说我们世人喜欢诗歌,则神对诗歌的「偏好」更是明显了。随着时间的累积,神不断将音乐、诗歌赐给我们。所以今天的基督徒在诗歌方面的丰富资源,真是所有先前历代圣徒所无法比拟的。面对这份丰盛无比的属灵产业,今天基督徒的认识却很有限。我们经常唱这些诗歌,然而对歌词与旋律的作者却很陌生,更对诗歌的背景毫无概念。多年前,我第一次听见人分享「奇异恩典」的作者生平。原来这位纽顿弟兄从贩卖黑奴者变成牧师,一生经历奇妙转折,令人难忘。后来每次唱到这首诗歌,作者的真实改变历历在目,心中感受大不相同。随着自己年事,对诗词的体会更加深刻。这首诗歌虽然很短,旋律也很简单,却是愈唱愈觉真切宝贵。有了这个深刻的体验,我就开始留意介绍诗歌背景的书籍。结果相当失望,因为这方面的资料确如凤毛鳞角。若是有,也是极为分散。因为历年来,很少人在这方面做收集整理的工作。随着年日,许多宝贵数据可能更已被人遗忘,或永远流失了。两年前,在圣乐方面事主多年的顾明明姊妹,与我分享她有编撰「古今圣诗漫谈」的心愿。我一听真是喜出望外,立刻大事鼓励,并答应为她校稿。能先睹为快,何乐而不为!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顾姊妹多次告诉我,收集诗歌背景材料非常艰辛,几乎濒临放弃的边缘。然而,神却不让她停手,多次在她面前显出明确的证据,叫她无法推却神的托付。若要一一写出来的话,这本书的背后还有许多神迹故事呢!



    顾姊妹为人很谦卑,她的心愿也很单纯。从一开始,她就是抱着服事众教会的心,要将这本书赠送给各教会的图书馆,并教会的牧者与从事圣乐的同工们。她很认真的对我说:「我像那一个持有五饼二鱼的小孩,自己做不到什么,惟有毫无保留的把一切献上,让耶稣祝祷后,与众分享。唯一的心愿是:所作的一切,都能合乎神的心意。」感谢主,这是祂赐给我的特殊恩典,让我一步步亲眼看见这本书的成形。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帮助信徒认识许多诗歌背后的美好故事,并从其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祝福。基督教确实是一个歌唱的宗教。借着诗歌,我们认识了真神。借着诗歌,我们敬拜赞美真神。借着诗歌,我们也要大大传扬真神。最后,我向神感恩,也向祂祈求。愿祂大大使用这本书,如同五饼二鱼,祝福许多人。但不是只吃一顿,乃要使众人都能得享那存到永生的食物。特以为记。

















    恩友歌WhataFriendWeHaveinJesus何等恩友慈仁救主,负我罪愆担我忧;何等权利能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多少平安我们坐失,多少痛苦冤枉受,都是因为未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我们有无试探引诱?有无难过苦关头?决不应当因此灰心;仍当到主座前求!何处能寻这般良友,同尝一切苦与愁?我们弱点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我们是否软弱多愁,千斤重担压肩头?主仍做我避难处所,奔向耶稣座前求!你若正逢友叛亲离,快向耶稣座前求!到祂怀中祂必保护,有祂安慰便无忧。这首家喻户晓的圣诗,不知安慰了多少人!你可知道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作者史克文(JosephScriven),生于爱尔兰,父亲是皇家海军上校。早年他一心想当军人,曾进军官学校,但因健康欠佳而辍。1842年,他毕业于都柏林大学。在他结婚前夕,他的未婚妻意外堕水溺毙,当时他痛不欲生,但恩友耶稣安慰了他。他在廿五岁时,伤心地离开了这翠绿的故乡,前往加拿大执教。数年后,他再次恋爱,可是就在筹备婚礼时,未婚妻突然病故。自此他孤独一生,将自己的生命、财产,光阴完全奉献给主,让主引导前程,惟有主才是他最亲密的良友。他生性豪爽,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贫病和孤寡,时常带了一把锯子,在街头为贫民,残障者或寡妇义务作工。在严冬时,他将衣服和食物与穷苦的人分享,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1855年,他从最痛苦忧伤的经验中,写下了这首诗。1857年他母亲在英国病重,他不克前往探望,就把这首诗寄去安慰她。后来有一次他自己病了,友人来探望他,从他床旁看到这首诗的草稿,阅后好奇地问他可是作者?他说:「这首诗是主与我共同写的」。1886年,他不慎灭顶于安大略湖,真是不幸的巧合。这首诗在1865年被编入英国的圣诗集中。1875年,孙基(IraD.Sankey,见p.13)将它编入美国的「福音圣诗集」中。虽然史克文只写了一首圣诗,但百余年来一直是基督徒的至爱。


    这首诗的作曲者是孔文士(CharlesC.Converse)。他是美国人,早年赴欧就读,回美后专攻法律,但对音乐与哲学有更广泛的兴趣。他作有许多乐曲,但最脍炙人口的,却是1870年作的这首简单的圣曲。世间友情虽可贵,但经不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人的志趣与观念时常随境遇而变迁,惟独主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良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向祂倾吐心声而蒙垂听。



    奇异恩典AmazingGrace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巳得赦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许多危险,试炼网罗,我巳安然经过;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导我归家。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作者约翰牛顿(JohnNewton)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西班牙人,从事航业;母亲是英国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渴望儿子能受良好教育,并为牧师,她时常为此心愿祈祷。约翰自幼随母熟诵经文及圣诗。不幸在他七岁时,母亲病逝,而她的祷告在三十年后才蒙应允。母亲去世后,约翰上了两年学,因寄宿生活严谨而辍。十一岁时随父亲上船过着航海的生活,继而被征兵,逃役又被捕回。退伍后,在贩卖奴隶船上工作,经常在非洲一带贩卖黑奴。他足迹遍四海,道德日益堕落,不久染上了水手们放荡的生活习惯,吃喝嫖赌,奸诈欺骗,无所不为。日后因闹事,反在非洲作奴隶之仆,过了几年非人的生活,幸而他在英伦的父亲听到这消息后,就差人前往营救。1748年春,从非洲返英的途中,遇到强烈风暴,船险沉没,他在怒涛中,向神呼求:「神啊!求你救我安抵港口,我将永作你的奴仆。」船长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使他对基督徒的生活产生爱慕之心。在漫长的航程中,他读到肯培斯(ThomasKempis)的「遵主圣范」(TheImitationofChrist),心受感动,矢志悔改。1754年,他与妻子定居利物浦,作观潮员为生,并随韦斯利兄弟研读拉丁文及希伯来文圣经,偶而也证道。1764年他由圣公会按立为牧师。他在余生中竭力反对蓄奴。这首「奇异恩典」是他重生的经验。他一直为神工作,到八十二岁才退休,当时他说“我记忆力衰退,但我记得二件事,即我是大罪人,基督是大救主。”在他离世前,他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位犯罪作恶不信神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隶之仆,但借着救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怜悯,得蒙保守、复建并赦免,指派宣传福音的事工。”牛顿与顾柏(WilliamCowper)合编了一本圣诗集,其中他写了二百八十首。他诗歌的特色是简单、清楚、诚恳。其他我们所熟悉的圣诗如「郇城歌」(GloriousThingsofTheeAreSpoken),「甜美圣名」(HowSweettheNameofJesusSounds),都是他的作品。本诗的曲调引用美国古调改编而成。



    坚固保障AMightyFortressIsOurGod上主是我坚固保障,庄严雄峻永坚强;上主使我安稳前航,助我乘风破骇浪。恶魔盘踞世上,仍谋兴波作浪,猖狂狡猾异常,狰狞残暴非常,阴险绝世恶无双。我若但凭自已力量,自知断难相对抗,幸有一人挺身先登,率领着我往前方。如问此人为谁?乃是基督我王,统管宇宙万方,自古万民共仰,定能将群魔扫荡!群魔虽然环绕我身,向我尽量施侵凌,我不惧怕,因神有旨,真理必使我得胜。幽暗之君虽猛,不足令我心惊,他怒我能容忍,日后胜负必分,主言必使他败奔。主言权力伟大非常,远胜世上众君王,圣灵恩典为我所有,因主耶稣在我方。亲戚,货财可舍,渺小浮生可丧,人或残杀我身,主道依然兴旺,上主国度永久长。袖争辩长达三年之久,1520年被罗马天主教会逐出。当时有许多人随从他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得认为人应当用普通文字读神的话(圣经),用通俗易懂的诗歌向神讲话。第一本圣诗集在1524年问世,这本诗集只有八首圣诗,其中四首是马丁路得写的,但传咏欧洲,到处可听到有人在唱。后来他又写了多首,当时他被称为「威登堡的夜莺」。这首「坚固保障」作于1529年,取材于诗篇46:1-3「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歌曲也是他作的,他自己从这首诗中得到很大的鼓励。全德国人人都会唱这首圣诗,兵士们在前线时更不停地唱着,人们称这首诗为「宗教改革的马赛曲」,在纳粹统治前的真正「德国的国歌」。这首诗有六十五种英译,英国人认为卡莱尔(ThomasCarlyle)的译文最完善,美国圣诗集则是海琦(FrederickH.Hedge)的译文最通用。马丁路得一共作了三十一首圣诗,其中有一首「马槽歌」(AwayinaManger)是在1530年圣诞节时写给他小儿子约翰,迄今儿童们都爱在圣诞节时唱这一首圣诗。


    早期的圣诗(400–1500A.D.),是用希腊文或拉丁文写的,作者都是天主教神父与修士。马丁路得宗教革命后,才开始有基督教的圣诗;最初作者大多数是德国人,继而兴起许多英国圣诗作者,直到廿世纪美国作者才迎头赶上。马丁路得(MartinLuther1483–1546)生于德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但父母极重视教育,竭尽全力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马丁自幼有音乐禀赋,不但有卓越的歌喉,也能弹奏七弦琴。1505年,他大学毕业后,进修道院研读圣经,三年后成为修士,在大学教授哲学和神学。1517年马丁因当时教会的腐败,他列出九十五条弊端与教皇及教会领



    荣耀归于真神ToGodBetheGlory荣耀归于真神,祂成就大事,为爱世人甚至赐下独生子,献上祂生命为人赎罪受害,永生门巳大开,人人可进来。赎罪完全救恩,主宝血功勋,凡信者得永生神应许世人:只要我众罪人真心接纳主,一经信靠耶稣,必蒙祂饶恕。荣耀归于真神,祂成就大事,藉圣子耶稣我们得大欢喜:至圣至尊荣我主耶稣基督,将来得见主面何等大恩福。副歌赞美主,赞美主,全地听主声音!赞美主,赞美主,万民快乐高兴!请来,藉主耶稣进入父家中,荣耀归主,祂巳成就大事工。Not),「今呼召你」(JesusIsTenderlyCalling),「你的罪虽像朱红」(ThoughYourSinsBeAsScarlet)等等。芬妮从未埋怨令她失明的庸医,反而说:「我相信仁慈的主与祂奇妙的旨意,他用这种方法,将我分别为圣,使我有机会作祂指派我的事工。」「我若不瞎眼,就绝不会得到这样好的教育,也不会训练成如此强的记忆,更不能使这许多人得到益处。」在她九十岁的庆生宴上,她说:「在这广大的世界上,没有比讲主的故事给我更大的快乐,因为这是我的信息我对神的爱和圣经的真理,在九十岁时比十九岁更宝贵、更坚定。」她深觉神的恩典是足够她用的,因为在基督里的信心,是足以战胜人生旅途中任何不测的变化。她的诗歌,安慰和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当人们唱她诗歌,或知道她的身世时,便能从她的身上看到神的慈爱,信实,大能,奇妙和荣耀!本诗歌由杜恩(WilliamH.Doane,见p.62)谱曲。


    芬妮、克罗斯比(FannyJ.Crosby)美国人,在出生六个月时,因感冒被误诊而失明。她八岁时开始写诗,十五岁时就读于纽约盲童学校,在校中,她的诗曾多次获奖。毕业后任教该校达十一年之久。1858年她嫁给盲乐师梵阿斯丁(AlexanderVanAlstyne),两人以大半时间服务盲童。芬妮在四十一岁时写下第一首圣诗,到四十四岁时决定以此为其终生工作。她一共写了八千四百多首圣诗,她的诗歌洋溢着坚定信心和喜乐,许多著名的奋兴家及圣乐家都喜爱在大会中唱她的圣诗,或特约她写圣诗,她真不愧是圣诗作者中的桂冠诗人。这首「荣耀归于真神」写于1875年,1952年葛理翰布道会中选唱这首诗后,深受信徒喜爱。本诗稍异与她一贯以见证作诗的风格,全诗以赞美神为主题。芬妮所写的诗歌,有两大类:一类是说到她和主的交通及对主的倚靠,如「有福确据」(BlessedAssurance),「一路引导」(AlltheWayMySaviourLeadsMe),「靠恩得救」(SavedbyGrace)等。另一类是述说救赎的大爱和罪人得赦,如「莫把我弃掉」(PassMe



    奇妙十架WhenISurveytheWondrousCross每逢思想奇妙十架,荣耀之主在上悬挂,万般尊贵顿看有损,从前所夸今觉鄙下。求主禁我别有所夸,但夸我主代赎十架,从前所慕虚荣假乐,今因主血甘尽丢下。试看其头其足其手,慈爱忧愁和血并流,如此爱忧自古焉有?荆棘反成荣耀冕旒。宇宙万物若归我管,奉献仍难偿主恩眷,主爱如此超奇深厚,图报必将身心全献。华兹在二十四岁时任教会牧师,十年后因体弱多病而辞,之后他在一个贵族家任家教,并从事有关神学,哲学和圣诗的文字工作。「奇妙十架」写于1707年,根据保罗的话「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的十字架。」(加6:14)。当年英国大复兴时,几乎各处聚会中都可听到这首歌,今日更常为圣餐圣诗。华兹终身未婚,但他很喜欢小孩,写了许多儿童诗歌,曾出版一本儿童歌集。在他最后的三十六年,缠绵病榻,几近半瘫痪,但他只要身体稍适,仍登台讲道,他虽体态不扬,但讲章有力,扣人心弦。他多病,却不灰心丧志,悲观消极;他全心全意信赖神,所以能安享天年。他一共写了六百多首圣诗,他写诗的用意不在于荣耀自己,他说:「我并不希望我会列入诗人之群,不过我愿做教会的一个仆人,做使信徒们快乐的助手。」在法国有一位寡居的公爵夫人,含辛茹苦地抚育了三个品学兼优的儿子长大成人。她听了友人的建议,让三个孩子去新大陆淘金。他们抵达美洲后,在荒山中迷路,死于红蕃的毒箭下。噩耗传来,她闭门谢客,拒绝友人的安慰。当她极度忧伤时,就独自静坐房中,唱这首歌,想到主在十架所受的痛苦,就超然忘我。基督的爱转移了她丧子的哀恸。


    作者华兹(IsaacWatts,)被尊为英国『圣诗之父』,也是十八世纪教会圣诗运动领袖之一。他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在他出生时,父亲因是清教徒被当时国教所逼,尚在狱中。华兹的父母办一所寄宿学校,奖励学生们课余闲时作诗,因此他在八岁时已学会作打油诗。华兹在早年时曾负笈伦敦,谙希腊文、法文、希伯来文。在他十八岁时,批评当时教会祗能唱古板、阴沉的旧约诗篇,而认为教会亦应有新的赞美诗。当时他父亲是教会执事,叱他道:「你写些好的给我们看看!」于是他接受挑战,开始写圣诗,每周一首,深受会众喜爱,到他二十二岁时,已写有二百多首。他的诗简洁有韵,题材多数取自圣经。他将旧约的诗篇译成圣诗,如「千古保障」(OGod,OurHelpInAgesPast)是根据诗篇九十篇改译而成,当时正值英女王驾崩,全国骚乱不安,这首诗说明神是人类的千古保障,在祂里面,便能得安稳。「救主权能」(JesusShallReignWhere’ertheSun)是根据诗篇七十二篇第八、十一、十三节改译而成的。



    与主相亲Nearer,MyGod,toThee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虽然境遇困难,十架苦辛,我仍将诗唱吟,愿与我主相亲,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我虽举目无亲,日已西坠,四面黑暗笼罩,枕石而睡,梦中依然追寻,愿与我主相亲,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梦中如行天路,从梯上升,所遇一切之事,由主引领,如闻天使声音,招我与主相亲,招我与主相亲,与主相近。睡醒满得安慰,感激不已,将我枕首之石,竖起作记,路中所历艰辛,使我与主相亲,使我与主相亲,与主相近。我快乐如生翼,向天飞起,游遍日月星辰,翱翔不息,我仍将诗唱吟,愿与我主相亲,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


    1901年九月美国总统麦金莱(W.McKinley)被刺,临终时轻唱此诗,以后在他的葬礼及全国追悼会时都选唱这诗。英王爱德华七世也酷爱此诗,称它真正能感人肺腑。1913年四月十日,傲称不沉的世界最大游轮「铁达尼Titanic」,载了一千五百名乘客,自英国南安普敦开出,触冰山而沉,船身下沉时,乐队奏此诗歌,不克逃生的千余旅客同声齐唱,心灵乃得安慰,悲壮从容就难。这首诗的曲调有二,在英国是用戴克(JohnB.Dykes)的谱,在美国则用梅逊的谱,中文圣诗集都选用后者。梅逊(LowellMason)是美国人,是一位银行的出纳员。他谙多种乐器,在教会指挥诗班,业余作曲。成名后,曾为波士顿公立学校编审音乐教材并出版音乐杂志。1832年他创办「波士顿音乐学院」,他是第一位获得「荣誉音乐博士」的美国人。


    艾撒拉(SarahF.Adams)的父亲是一位刚毅卓越的新闻记者,年轻时,因写激烈的政治论文,被捕入狱。许多同情者经常探狱,艾撒拉的母亲也是其中之一,日久生情,等他出狱后二人便结婚。艾撒拉秉承父亲的天份与个性,早年醉心戏剧,曾在伦敦歌剧院担演莎士比亚剧的女主角,后因体弱多病而不得不辍。起初她很失望沮丧,随后便专心写作诗歌。她的姊姊依莉莎是著名的作曲家,经常为她谱曲。在1841年,有一次牧师请艾撒拉作一首诗,以配合他的讲章–雅各布的故事。她花了许多时间研读创世记廿八章10-22节,以雅各布在伯特利的梦为题,写成了「与主相亲」,也说明了「背负十架越重,主越亲近」。许多人推祟这是女诗人所作的圣诗中最好的一首。基督教与天主教都将它编入了他们的诗集。



    更爱我主MoreLovetoThee更爱我主耶稣,更爱我主;屈膝向主祈祷,恳求垂顾;此乃真心实言:更爱我主耶稣,更爱我主,更爱我主。主已将此仁爱,赐与我心,故我不得不传此宝贝信,快来与我同唱:更爱我主耶稣,更爱我主,更爱我主。主在十字架上,显祂大爱,我愿一生一世,随主不改;主若与我同在:我必不怕遭害,愿更爱主,更爱我主。苦难之中叫我更爱我主,因主为我众罪,受死受苦,主啊我今情愿,更加爱主耶稣,更爱我主,更爱我主。深!正像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一样。当他们在痛苦,疾病,患难中时,我们不是更爱他们,更关怀他们吗?」等他离去后,她拿起圣经来研读,又拿起圣诗翻阅。当她看到「与主相亲」这首诗时,深被感动,知道不应只看环境,应该仰望神,心中就涌出这首「更爱我主」的诗;写成后,心中乃充满安慰和喜乐。因此有人说:“如果没有「与主相亲」这首诗,也许就没有「更爱我主」这首诗。”这首诗歌由杜恩(WilliamH.Doane,见p.62)谱曲。自痛苦中所得的灵性经验,使她成功地写了一本轰动一时的畅销灵修书「迈向天国」(SteppingHeavenward)。她这样说:「我现在体会到为神而活,乃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不论你有没有恩赐,甚至当神让苦难临到你身上时,仍是神奇妙的怜悯,为的要荣耀神!」这是何等大的信心!此外她的「宗教诗」(ReligiousPoem)共132首抒情诗,每一首都洋溢着爱主的心声。


    许多感人的诗歌,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诗人要走出自怜、自谴、怨天尤人的境地,才能战胜试炼,以感恩的心来颂扬神的大爱。本诗的作者依利沙白潘迪士(ElizabethP.Prentiss)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牧师,她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从小有良好的文学训练,并有写作的恩赐。她在十六岁时,已为当时美国著名的书报杂志写稿,且颇负盛名。1845年依利沙白与长老会牧师及神学院的教授GeorgePrentiss结婚后,定居纽约,虽身体孱弱,但生活美满。这段时期,她从事教育工作,她的热诚和幽默,深获学生爱戴,他们受她的影响很大;但是没有多久,她的两个儿子在短时间内相继夭折,这个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她心碎欲绝,几乎崩溃。一晚当她与丈夫自墓地回家,经过两个孩子空荡寂静的卧室时,她触景生情,不禁悲由衷来,哭嚷着说:「我们的家破碎了,生活被毁了,希望落空,美梦幻灭,我觉得真的活不下去了!」她的丈夫回答说:「但正是这样的时刻,更显得神爱我们更



    数算主恩CountYourBlessings有时遇见苦难如同大波浪,有时忧愁丧胆几乎要绝望,若把主的恩典从头数一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乐欢呼。有时挂念世事如同挑重担,有时背着十架觉得苦难堪,若数主的恩典疑惑即消除,必能叫你快乐立时赞美主。每逢遭遇战争不论大或小,不要丧胆因主早已得胜了,深知主有恩典必甘愿辅助,安慰引导我们一直见天父。副歌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主的恩典都要记清楚,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乐欢呼。本曲的作者艾克赛(EdwinO.Excell)出生于贫穷的家庭,年轻时是一个泥水工,时常一边唱,一边做工,使自已觉得工作轻省些,闲时常带领朋友歌唱;稍后他从名师专攻音乐,并奉献自己为主所用。起初他作了许多儿童圣诗,后来加入了慕迪布道团,担任歌唱。有人说他唱起歌来,好像是一位天使,在向人类述说神无比的慈爱与恩典,使听者都深受感动。他一共作曲二千多首圣诗,出版了五十多本圣诗集。笔者的双亲都深爱这首圣诗,在我孩提时就教导我要数算主恩,使我一生受用不尽。成年后,我们兄弟姊妹散居香港、台湾、美国,每当我们全家团聚时,一定唱「数算主恩」。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论遇祸遇福,或顺或逆,我都藉此歌而感恩,也因此歌的激励而重新得力克服困难。父亲在晚年得了老人失忆症,记忆尽失,亲友难辨,但是他却能背诵诗篇廿三篇及歌唱「数算主恩」,闻者莫不引以为奇。弟兄姊妹们,你我能数尽一生中的主恩吗?!


    有人说,这是一首英国人最挚爱的美国圣诗,在韦尔斯大复兴时期,英国大街小巷,到处扬溢着「数算主恩」的歌。作者欧德曼(JohnsonOatman,Jr.)出生于新泽西州,他的父亲常在教会献诗,因此他从小就熟谙圣诗。十九岁时受卫理公会按牧,但牧会经验不多。早年他随父经营家业,父亲去世后,他从事保险业而不断晋升。1892年,他开始写福音诗歌,「数算主恩」写于1897年,他发觉许多人疏忽了神的恩典,因此提醒信徒们,要将主恩细数并记清楚,这样在奔走天路时,就能如鹰展翼飞翔高空。他一共写了五千多首圣诗,在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的福音诗写作上,占重要一席。他的作品,我们常唱的有「那有朋友像耶稣」(No,NotOne),「向高处行」(HigherGround),「无朋友待我像耶稣」(There’sNoFriendLikeJesus)等。



    平安夜SilentNight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平安夜,圣善夜,牧羊人,在旷野,忽然看见了天上光华,听见天军唱哈利路亚,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平安夜,圣善夜,神子爱,光皎洁,救赎宏恩的黎明来到,圣容发出来荣光普照,耶稣我主降生,耶稣我主降生。数月后,邻村的乐师前来修理风琴,修毕请格罗伯试音,格罗伯就奏「平安夜」,乐师为美妙的音乐感动,央求格罗伯给他一份抄本。他带回家乡后,把它当作民谣教孩童们唱。在那村中有一个做手套的商人,他有四个女儿都具有优美的歌喉,常随她们父亲销售手套四处演唱,渐成名为史氏四重唱(StrasserQuartet)。有一次她们被邀请至德王御前献唱,德王腓烈第四听到「平安夜」后,大受感动,他命令全国,今后庆祝圣诞时,都要把「平安夜」放在第一首;他又想找作者,但无人知晓,于是他派宫廷诗班长查访。诗班长到各地图书馆查考,并向音乐家探询,经年累月都不得要领。多年后,有一天诗班长路过萨尔斯堡时,听到一只鹦鹉在唱「平安夜」,觉得奇怪,后来想到附近有一座小教堂,鹦鹉该是从那儿听到学会的,于是追踪而去,找到了格罗伯,但此时穆尔业已逝世。


    圣诞诗歌很多,但有二首是每年必唱的,否则缺少喜乐、和平、恬静的气氛。这二首歌是「平安夜」与「乐哉主临」(JoytotheWorld!)。穆尔(JosephMohr,)出生奥地利萨尔斯堡,童年时是一个活泼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1815年受封为罗马天主教神父。1818年圣诞节前夕,在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座新建的小教堂。新到任的穆尔独坐在教堂内,想到圣诞节来临,教堂的风琴却坏了,不能在午夜弥撒时,演奏原定的圣诞音乐,因此他必需写下合适的诗歌作庆典之用。那天下午,他跋踄山谷探访一个工人家庭,他们新生一婴孩,看到他们贫穷的家境,使他联想到救主的诞生。深夜他疲惫地独坐在教堂,远眺窗外,白雪皑皑晖映山壁,从悠静的夜景中,他似乎看到当年救主降世的情景,于是他振笔疾书写下了「平安夜」。翌晨,穆尔就兴冲冲地去找他的好友格罗伯(FranzX.Gruber)。他是当地小学的校长,也是教堂的风琴师。格罗伯看了诗后,不禁欢呼:「这正是我们一直想要的圣诞诗,愿我们的神受赞美!」立刻他脑中涌出了一个美妙的旋律来配合这诗,他们兴奋地练习着,格罗伯用吉他来伴奏,当晚他们的合唱深深地感动了会众。



    天父必看顾你GodWillTakeCareofYou任遭何事不要惊怕,天父必看顾你;必将你藏祂恩翅下,天父必看顾你。有时劳苦心中失望,天父必看顾你;危险临到无处躲藏,天父必看顾你。凡你所需,祂必供应,天父必看顾你;凡你所求,祂必垂听,天父必看顾你。无论经过何等试炼,天父必看顾你;软弱困顿,靠祂胸前,天父必看顾你。副歌天父必看顾你,时时看顾,处处看顾;祂必要看顾你,天父必看顾你。了,内心深受谴责,于是遵约前往,那天他的讲坛特别受祝福,引领多人决志归主。傍晚,马丁牧师抵家时,他的儿子在门口拿给他一个旧信封,上面是马丁师母因儿子的信心而得灵感写下的「天父必看顾你」。马丁牧师阅后立刻走到琴旁,数分钟内就配好了曲谱。当晚马丁师母的病情也大有进步。史蒂门马丁毕业于哈佛大学,由浸信会按立为牧师。他是一位被神重用的布道家,他的圣经讲座闻名全国。马珊薇婚前是教师并研习音乐,婚后随马丁牧师到处旅行布道,是他的好帮手。他们二人合写许多圣诗。这首歌安慰振奋了许多人,使无数的信徒在遭遇困境,缠绵病榻,心灵疲乏时得安慰和帮助。教会在欢送会中,也常唱此歌。有一个众所熟知的故事:有一个基督徒梦见自己与神同行,在平坦的沙滩上显出二行脚印,渐渐地他发现,当他走在崎岖的险径上,祗见一行足迹。因此他问神道:「你应允我,我若跟随你,你必与我同行。为什么在我最艰难时,你由我独行?」天父回答他说:「孩子,我从未离弃你,在你遇危难时,我怀抱着你而行,因此你祗见一行脚印。」我们虽有时会自忖孤单无依,但神的允许永不落空,祂随时随地看顾我们。笔者在事奉及生活中也有许多类同的经历:当我们甘愿让主居首位时,祂必看顾,并赐出人意外的平安与喜乐。正如彼得前书五章七节所记:「你们要将一切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这是廿世纪最受喜爱之一首圣诗。因一个孩子对神单纯的信心油然而产生。1904年史蒂门马丁牧师(W.StillmanMartin)带了妻子马姗薇(CivillaD.Martin,)和九岁的儿子去纽约的一所圣经学院作为期数周的访客,同时协助院长编一歌集。他答应了邻城教会的邀请,在主日讲道。到了主日,师母突然得了急病,牧师十分担忧,拟取消赴会,正拿起电话时,他儿子对他说:「爸爸,如果神要你今天去讲道,难道祂就不能在你不在家时照顾妈妈吗?」马丁牧师听



    我心灵得安宁ItIsWellwithMySoul有时享平安,如江河又平稳,有时忧伤来似浪滚,不论何环境,我已蒙主引领,我心灵得安宁。得安宁。撒但虽来侵,众试炼虽来临,但有主美证在我心,基督已看清我乏助之困境,甘流血救赎我。赐安宁。回看我众罪,全钉在十架上,每念此,衷心极欢畅,主担我重担,何奇妙大恩情,赞美主!我心灵。得安宁。求主快再来,使信心得亲见,云彩将卷起在主前,号筒声吹响,主再临掌权柄,愿主来!我心灵。必安宁。副歌我心灵,得安宁,我心灵,得安宁,得安宁。1881年施彼福多年的宿愿终于得偿,他和妻子带了二个幼女与一伙朋友,离开芝加哥,迁居耶路撒冷圣地。他们设立了「美侨会馆」,照顾贫困的人和病者,又创办「施彼福儿童医院」。八年后他去世,但这些慈善工作一直有人继续。多年后他的外孙女继承祖志,在耶路撒冷成立「施彼福儿童中心」。白利士(PhilipP.Bliss)是奋兴诗歌的先驱者,在他短促的生命中,写作了许多感性的福音圣诗,诸如「救主全舍」(IGaveMyLifeforThee),「你的光当照耀」(LettheLowerLightsBeBurning),「你孤单么」(AreYouLonely),「生命之道极奇」(WonderfulWordsofLife)等。白利士知晓施彼福的经历和诗后,深受感动,旋即为这诗谱曲,我们唱此诗时,也可感受到他丰富的属灵情怀。时的情景,末节是仰望主的再来。常人在经历这么多变故后,很难声称「心灵得安宁」。惟有基督徒信靠仰望主,才能得力,在苦难中,屹立不移。


    施彼福(HoratioG.Spafford)出生于纽约,居住在芝加哥,是位年青成功、善于理财的律师。他是长老会的信徒,平时热心参与福音事工,和布道家慕迪是至交。在1871年芝加哥大火前数月,他在密西根湖畔大量投资房地产,一场大火使他的资金损失殆尽,而不久前他的独子又猝死。为了舒展疲惫的身心,他决定带妻子和四个女儿赴英国渡假,并拟协助他的好友慕迪在英的布道大会。临行前,有紧急的业务要他处理,于是他令妻女按照原定的旅程搭船先去,他随后即行。谁知那法国邮船在韦尔斯近海,被一英轮撞沉。施彼福接到他妻子「仅我生还」的电报后,即刻搭船前往,当船临近他四个女儿葬身的海峡时,椎心的哀痛如滚滚波涛汹涌而来,但神安慰他,使他心灵得安宁。这首诗的前二节,即当



    祷告良辰SweetHourofPrayer祷告良辰!祷告良辰!召我离开世事操心,引我到父施恩宝座,将我心愿向主说明。每逢痛苦忧愁时节,我灵得遇安慰救拯,未落试探所张罗网,全亏有此祷告良辰。祷告良辰!祷告良辰!何等快乐!何等欢欣!世界多少火热之心,盼望良辰时刻再临!我向救主显示之处,与众信者努力前奔,奔到主前,虔诚侍立,静侯再逢祷告良辰。祷告良辰!祷告良辰!如有双翼向主飞升,携我衷曲宛转敷陈,主爱永恒有求必应。主既诏我时常入觐,赖主宏恩,仰主威信,我便卸去肩头重担,静侯再逢祷告良辰。出版),认为他是这首诗的原始作者。因二者内容如出一辙,亦有人认为二者实为一人。祷告是神人之间最亲密的交通。自一个基督徒的祷告,可窥知其灵命。人逢绝境时,祷告是惟一的出路,也只有藉祷告才能卸下千斤重负。本曲作者白德瑞(WilliamB.Bradbury,),美国人,是福音诗歌的名作曲家。他父亲曾参加美国独立革命,是教会诗班的班长。白德瑞毕业于波士顿音乐学院,是一位出色的风琴家和诗班指挥,他是梅逊(LowellMason)的高足。白德瑞婚后赴德国继续深造,与门德尔颂(FelixMendelssohn)为紧邻,时而向其请益。白德瑞返美后举办音学讲座,又和其兄弟开了二家钢琴行。他的圣曲风行迄今,我们熟知的有「天父领我」(HeLeadethMe),「坚固盘石」(TheSolidRock),「耶稣爱我」(JesusLovesMe),「我罪极重」(JustAsIAm)等。


    本诗的作者有二个传说,迄今无人能真正释疑,但这首圣诗几乎被收集在每一本圣诗集中,也是每一个基督徒最喜爱唱的圣诗之一。1842年,萨尔文牧师(ThomasSalmon)在英国Coleshill的一个小乡村,遇到一位瞎眼的传道人,名华福特WilliamWalford。他有一小店,出售手雕象牙及木刻等小玩意儿,偶而也写一二诗词。有一天萨尔文牧师去他店时,他请牧师写下他脑中的诗句。三年后,牧师去美国,把这首诗投寄给「纽约观望者」编辑刊登。另一传说是这首诗写于1842年,作者是一位英国基督教公理会的牧师华福特(WilliamWalford)。华福特虽眼巳失明,但仍牧会和写作,并在神学院教授古典文学。后人根据他的著作「祷告典范」(TheMannerofPrayer,1836年



    引人归主MustIGo,andEmpty-handed主若今日接我灵魂,我能坦然见主否?缺少珍宝向主献陈,赎罪大恩白白受。今日见主复有何忧,因主耶稣已救我,惟有一事使我怀愁,空占地土未结果。追想昔日虚度光阴,现时岂可再虚度?我今奉献全身全心,听主命令行其路。我实甘愿竭力尽心,殷勤作工趁现在,黑夜巳深白昼将近,儆醒救人等主来。副歌工尚未成我即去乎?何能如此见恩主!未领一人来归耶稣,岂可空手回天府?的青年,目中无神,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无意中走进了教堂,会众们正在唱:「追想昔日虚度光阴,现时岂可再虚度,我今奉献全身全心,听主命令行其路。」他听了觉得扎心,匆匆离去,然而圣灵在他心中动工,令他坐立不安。到了下午,他再度去那礼拜堂,走入一查经班,听到他们在唱:「我实甘愿竭力尽心,殷勤作工趁现在,黑夜巳深,白画将近,儆醒救人等主来。」这时,他大受感动,心如刀刺。回家后,忏悔改过,诚心接纳基督为主。本曲作者史涤平(GeorgeC.Stebbins,),在近代福音诗歌中占重要一席。他出身于农村,十三岁时矢志专业音乐;廿二岁迁居芝加哥,在一音乐行工作,并在第一浸信会任音乐主任。芝加哥大火焚毁了他的教堂,他即转任波士顿教会。此后他应慕迪邀请,成为该布道团的全时间同工,历时廿三年之久。他与孙基合编了许多福音诗集,享年九十九岁。他作的圣曲中,我们常唱的有:「靠恩得救」(SavedbyGrace),「耶稣我来」(Jesus,ICome),「今呼召你」(JesusIsTenderlyCalling),「靠主有福」(BlessedIsHeThatIsTrustingtheLord),「都归耶稣」(AllforJesus),「凭你意行」(HaveThineOwnWay,Lord),「成圣须用工夫」(TakeTimetoBeHoly)等等。白昼将尽,黑夜即临,求主助我在夕阳余辉中殷勤作工,他日能呈佳禾见恩主。


    这首诗作于1878年。据说是有一次罗德牧师(CharlesC.Luther)请布道家游牧师(Rev.A..G.Upham)来他教会布道一周。游牧师在他的信息中提到,有一位信主多年而冷淡的信徒,后来他悔改重生,就到处努力传扬福音,但重生后,仅短短一个月,即罹重病。临危时,牧师前去安慰他,为他祷告。他对牧师说:「我并不怕死,因主巳救我,但我未领一人归主,难道我就这样空手去见主么?」罗德牧师听了这个故事,深受感动,脑海中浮起了歌词,数天后将歌词交给史涤平,他谱上了这首扣人心弦的圣诗。孙基(IraD.Sankey)曾为这首诗作过一个如下的见证。有一个放荡



    主是盘石AShelterintheTimeofStorm主是盘石,容我藏躲,风暴雨中之避难所;灾祸来临我得稳妥,风暴雨中之避难所。日间遮荫,夜间保护,风暴雨中之避难所;无事可惊,无敌可怖,暴风雨中之避难所。惊涛骇浪虽环绕我,风暴雨中之避难所;我永不离这安稳所,风暴雨中之避难所。神圣盘石容我藏身,风暴雨中之避难所;时刻扶助永远亲近,风暴雨中之避难所。副歌主耶稣是盘石,我的避难所,如沙漠地,有荫凉所;主耶稣是盘石,我的避难所,暴风雨中之避难所。信靠顺服TrustandObey本诗的词是司布真孤儿院的院长,一位英国牧师查理华(VernonJ.Charlesworth1838–?)根据诗篇94:22「但耶和华向来作了我的高台。我的神作了我投靠的盘石。」而作。原曲是英国古调。据说这是英国北岸渔夫们最爱唱的歌,每逢风暴来临,船只进避风港时,他们就唱此歌。后来孙基把它改编,谱上适合布道诗歌的曲调。孙基(IraD.Sankey,),祖籍苏格兰,出生于美国宾州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他母亲有美妙的歌喉,时常唱圣诗使儿女安静下来。高中毕业后,他在银行任文职。南北战争时,他应召入伍,在军中宗教聚会时领唱,颇得好评。他退伍后任职于国税局。1870年孙基我与救主同行,在主福音光中,何等荣耀照亮我路程!只要听主命令,主必与我同行,信靠顺服者主必同行。没有阴影黑暗,没有迷雾弥漫,我主笑容使浓雾消散;没有疑惑畏惧,没有叹息忧虑,信靠顺服者主必怜恤。为主背负重担,为主遭受患难,一切辛劳主必丰偿还;倘遇损失,悲苦,或经十架痛楚,信靠顺服者主必赐福。赴印州印第安纳波里市,出席基督教青年会年会。他被邀领唱,布道家慕迪(DwightL.Moody)对他的音乐天份深为激赏,邀他加入布道团。经过数月的祷告,孙基毅然辞职,与慕迪同工历时三十年之久,足迹遍欧美各地。有人称他们为「福音圣工上的戴维与乔纳单」。如果慕迪的信息像一把利刃,刺人心腑;则孙基的歌声似馨香的没药,抚慰创痛心灵。他浑厚的男中音,抒情而感人。孙基没有受过正统的音乐训练,但他能领二万多会众齐唱。为使会众能了解歌词意义,他常先行朗诵,并主张应为唱诗祷告,如为讲道祷告一样。他对圣诗的诠释,引人神往,令许多冥顽的心灵,感悟悔罪。他在自传中说:「我不是一个音乐家,也不是歌唱家,我从来没有学过唱,但我对所唱的歌,每一字,每一句都了解;我唱诗时,必须要有把握能将这首赞美诗唱进每一个听众的内心。我常感觉好的曲调易找,但好的歌词难觅。」孙基被尊为「近代福音诗歌之父」,他对美国布道圣乐的贡献,无人堪以比拟。他作圣曲逾八十多首,编印的圣诗集有十多本,在英美销售超过八千万册。他的圣曲中最风行的有「信靠耶稣」〈TrustingJesus〉,「九十九羊」(TheNinetyandNine),「主翅膀下」(UnderHisWings),「信心使我得胜」(FaithIstheVictory),「藏身主里」(HidinginThee),「为你祈求」(ForYouIAmPraying)。




    除非我将一切,奉献救主脚前,否则难知主慈爱丰满;因主一切恩惠,一切喜乐荣美,信靠顺服者才获全备。故愿在主脚前,享主恩谊甘甜,愿行天路跟随主身边;祂吩咐即听命,祂差遣就遵行,信靠顺服者总不忧惊。副歌信靠顺服,此外并无别路,若要得主里喜乐,惟有信靠顺服。


    唐纳尔在1893年出任慕迪圣经学院的音乐系主任,培育了无数近代的圣乐人才。1919年,他在米苏里州布道大会领唱时,被主接去,真是殷勤工作至最后一刻。他所作圣曲有二千余首,诸如「恩典大过我罪」(GraceGreaterThanOurSin),「在各各他」(AtCalvary),「非银也非金」(NorSilverNorGold),「我锚抛牢」(MyAnchorHolds),「我是个罪人」(OnlyaSinner)等。


    信靠容易,顺服难。当我们在一筹莫展时,除了信靠外,别无他途;但要顺服神的旨意时,却十分困难,因为我们的心意时常与神的旨意相左。神给我们与生俱有的自由意志,要放弃自我,完全听命主的导引,是灵命中一个艰辛的历程,然而祗有在我们完全顺服而信靠主,信心与行为合一时,方能作一个合神心意的基督徒,与主同行,蒙福享平安和喜乐。赛密士(JohnH.Sammis)出生于纽约,廿三岁时迁印第安州,是位成功的商人及热心的基督徒,后受聘为基督教青年会干事,继而蒙召为长老会牧师。1901年迁加州,任洛杉矶圣经学院教授迄殁。他作的圣诗约有一百首。唐纳尔(DanielB.Towner)出生于宾州,父亲是知名音乐家。他自幼受父熏陶,成年后历任数大教会音乐主任及指挥,并训练各教会音乐同工。1885年他加入慕迪布道团,是慕迪诗班中出色的男中音,也担任过该诗班的指挥。唐纳尔曾自述谱本曲的经过:「当慕迪布道团在宾州时,在一见证晚会中,我负责领唱及献诗,有一青年起立说“有许多事,我不能确定但我愿意信靠,也愿意顺服”。我听了大受感动,记下这句话,后来告诉赛密士,不久他将诗词寄给我,我就为之谱曲。」



    我要耶稣INeedJesus我要耶稣,我深深需要祂;在愁苦时,别无朋友像祂。我要耶稣,我乐意承认主;虽有人愿自担重负,我却需耶稣。我要耶稣,需要这样良友,有祂导引,路黑暗亦无忧。我要耶稣,抵挡敌魔侵害,但凭己力知必失败,故我需耶稣。我要耶稣,一生一世要祂;罪人良友,更无人能像祂。我要耶稣,因祂无比坚强,十分可靠,真诚,慈祥,我真需耶稣。副歌我要耶稣,我要耶稣,我每日需要耶稣,光明时日我要祂,黑云满布我要祂,每日在我生命中,我需要耶稣。说:「孩子,我宁愿你能作曲助人,胜过做美国的总统。」他虽未受过正统的音乐训练,却开始教唱及作曲。盖博尔的作品总计约有八千首,他曾编集三十五本不同的福音圣诗,八本主日学诗歌,七本男声重唱,六本女声合唱,十本儿童诗歌,七十多本清唱剧,及无数乐器演奏的乐谱。他不但作曲也作词。如「我的荣耀」(OThatWillBeGlory),「祂拯救我」(HeLiftedMe),「更像我恩主」(MoreLiketheMaster)等。有一首圣诗「我要用你」,歌词的作者不详,曲谱则引用「我要耶稣」。笔者深爱其歌词,引为事奉神的准则。其歌词如下:『你虽然像一匹小小驴驹,拴在门外,从来无人注意。看哪!今日荣耀之王耶稣,用温柔的微声对你说,我要用你。我要用你,我要用你,我实在欢喜用你。你若肯洁净自己,在我十架前降低,完全让我管理你,我就要用你。』许多时,我们立志奉献,想把自己的特长为主所用,然而神的心意未必相同。我们必需洁净自己的心怀意念,悟到一切恩赐乃主所赐,自己一无可夸,完全顺服神的旨意和引领,这样,我们这卑微的器皿,才能蒙神悦纳而荣神益人。


    本诗的作者韦士德(GeorgeO.Webster,)出身自牧师家庭,他深悉作传道人的苦乐与荣辱。少年时,他先后在锯木场,矿场和农场工作,他以劳力谋生为荣,也深深体会他们的生活和内心的需求。韦士德在神学院毕业后,出任长老会牧师,曾在纽约,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等地建立教会。有一天韦士德在他湖边小筑的廊下默想神国度的种种,他意识到各教会虽准则不一,但是基本上有一点相同,即是:都需要耶稣,不但他需要,世上每个人都需要。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心声。本曲的作者盖博尔(CharlesH.Gabriel)是名噪一时的多产福音诗歌家,也是廿世纪早叶最具影响力的布道诗歌作家。他出生于爱阿华州草原,当时有一群移民时常聚集他家唱诗,他父亲也常带领团契交通。他在耳濡目染下潜移默化,幼年时就热爱音乐并有天赋。有一次他对母亲说,他非常渴望有朝一日能作曲闻名于世,母亲回答



    天父领我HeLeadethMe天父领我,我深喜欢!蒙主引导心中平安!无论日夜动静起坐,有主圣手时常领我。有时遭遇困苦忧伤,有时大得喜乐安康;似海翻腾,如山稳妥,或危或安天父领我。我愿紧握恩主圣手,甘心乐意随主行走;遇祸遇福两般皆可,因主我父圣手领我。到时行完一世路程,靠托主恩完全得胜;死如冷河我不怕过,独赖天父至终领我。副歌天父领我,日日领我,天上慈父亲手领我!惟愿跟随不离右左,因蒙主恩亲手领我。才的信息,神是如此的慈爱,在日常生活中奇妙地带领信徒们。纪而摩随即提笔写下这首圣诗。回家后,把草稿交给他妻子。她读后就悄悄地把它投寄波士顿教会的报纸。事隔三年,纪而摩去罗彻斯特城讲道,会前他随手翻阅一本新编的圣诗,赫然发现这一首诗,当时他惊喜难喻。纪而摩终生在浸信会牧会。在他父亲出任州长时,曾是他私人秘书,复在大学及神学院教希伯来文、逻辑学、修辞学及英国文学,并出版相关的教课书,也写有其他圣诗,但最获赞誉的却是这首他在廿八岁时写的圣诗。几乎各国的圣诗集都选有此诗。1926年美国协和煤气公司为景仰作者,在费城该公司大楼中设一美丽铜牌,纪念这首不朽名歌及作者。本诗歌中文版有的译为「耶稣领我」。「祷告良辰」的作曲者白德瑞(WilliamB.Bradbury,见p.12)读到这首诗时,十分喜爱,便谱上乐曲,编入主日学课本中,遂使它迅速广传。白瑞德极力推展主日学事工,并为教会主日学课本作曲,故他被誉为「主日学音乐之父」。


    纪而摩(JosephH.Gilmore,),出生于波士顿,父亲是新罕布什尔州州长。他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读大学及神学院时,都成绩优异。他是浸信会一位杰出的牧师,也是教授和作家。1862年初正值美国南北战争,人心惶惶,当时纪而摩是即将毕业的神学生,他被费城浸信会邀请,带领周三的祈祷会,那天他讲论诗篇廿三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领我到可安歇的水边。」特别强调「天父领我」。以他的聪明、学识、家世、环境,他尽可作一领导者,无需他人引领,但在实际生活体验中,他深觉人的能力有限,必需依靠神的带领才能经过一切忧患。会后他客宿在一执事家,大家继续讨论刚



    灵友歌Jesus,LoverofMySoul耶稣我灵好友朋,容我奔投主怀中;洪涛暴雨冲我身,狂风激浪高千寻;当此大难临头时,恳求拯救勿延迟;直到风静浪亦平,助我依旧向前行。疲乏灵魂得寄托,主外别无避难所;切莫令我落孤独,求主安慰亲扶助;因我专心仰望主,专心向主求援助;身世孤单愁苦多,救主慈荫容我躲。我所需求惟恩主,主内意外有丰富;医病明瞽肉白骨,起衰兴弱扶失足,我乃不洁又不义,主乃全义洁无比;我乃罪人满罪污,惟主施恩能救赎。救主恩惠最浩瀚,能赦万罪救众难;但愿恩如大江流,洗净私欲涤忧愁;更望永远生命源,在我心中成活泉,灌溉我灵消痛苦,万古千秋永丰富。发生冲突,不欢而散。事后他再三省思,并在神前寻求,终于澈底改变。他与一群友伴在校中成立「卫理」团契,是为卫理公会的前身。十八世纪初叶,英国教会失去了宗教改革时的热忱,当时教会腐化,人心冷淡,韦斯利兄弟奋起,到处布道,但也饱受逼害和拦阻。关于这首诗,有三个传说。第一个是说当他和约翰在爱尔兰布道时,曾被人追杀,他们逃到森林里,歹徒擦身而过,竟未发现他们。事后为感主恩,写了这首诗。第二个传说是,一个暴风雨天他在屋中,有一被老鹰追捕的小鸟飞入,他为小鸟疗伤后,再放它走。第三个传说是,1740年他自美国布道归来,途经大西洋,遇暴风雨,船几沉没,这首诗乃当时的情境及经历。美国内战后,1881年的一个夏夜,有一群旅客在一游艇上赏月。大家歌唱以娱,有位旅客唱「灵友歌」,唱毕有一人前来问他,可曾从过军?他告诉那人他曾为北军。那人说:「我曾为南军,记得在十八年前的一个星月之夜,我奉命去射击对方的哨兵,当我瞄准要发射时,空中飘来你的歌声:“身世孤单愁苦多,救主慈荫容我躲”我不忍开枪,因你的祷告已蒙应允,我也因有违军令而逃离军营。」本诗有许多曲谱,但以管风琴家马修(SimeonB.Marsh,)的曲谱最适宜。查理其他著名的圣诗有「新生王歌」(Hark!theHeraldAngelsSing),「基督今复活」(ChristtheLordIsRisenToday)等。


    查理韦斯利(CharlesWesley,)出生传道人家,在十九位弟兄中,他是第十八位。初生时,身体衰弱,反应迟钝,直到五岁才一鸣惊人、他有超人的智慧和记忆力。他虽然生长在物质贫乏的家庭,但他母亲管教严厉,从小就教导他们祷告及背诵圣经,并训练孩子们自治,八岁时随长兄赴伦敦就学,名列全校第一,自此他的学业全在奖学金下完成。在他就读牛津大学时,一度曾远离主,偏行己路。他的哥哥约翰(JohnWesley)当时已是属灵的基督徒,前来规劝,两人


    在花园中IntheGarden我独自来到花园里,玫瑰花尚有晶莹露珠,忽然我耳中听见温柔声,原来是我主耶稣。祂甘甜优美的声音,使善唱的雀鸟也镇静,



    祂所赐给我那美好佳音,使我心快快苏醒。虽黑暗已笼罩满天,我仍舍不得离祂慈面,当祂请我走,诚恳底微声,在我心不住响应。副歌祂和我同在又和我谈心,并对我说我属于祂,我们同在时情景真甘美,没有别人能领会。中国大陆文革时期,有一位爱主的信徒,每日清晨上班前,必须负责清扫街道。冬晨苦寒,朔风凛冽,曙色朦胧,四顾沉寂无人,倍觉凄楚,于是他一面扫街,一面唱诗。有一天当他唱「在花园中」时,瞬间感到神的同在,他并不孤单,似乎他在花园中与神同行。自此他天天唱「在花园中」。这几小时的劳役,是神和他最亲密交通的时刻,使他感到有主同行的甘甜,肮脏街道犹如花丽的花园。这首圣诗伴他渡过漫长又艰辛的岁月,使苦难成为祝福。


    麦尔斯(C.AustinMiles,)在十六岁时原想接受教牧的训练,但是为环境所逼,不得已攻读药剂师,毕业后在药房工作。业余他勤读圣经,并在教会领唱。他也爱好摄影,自设暗房冲洗底片。在1892年他写了第一首圣诗,带去奋兴会试唱,获得众人赞赏。他意识到这是神要他以诗歌来为主作见证,于是他努力编写圣诗。1898年他受聘于一家宗教音乐的出版公司为全职编辑,编写并推广福音圣诗事工。1912年春麦尔斯的雇主,促他作一首圣诗,指定曲调的旋律要优美柔和,能引人入胜。词句要振奋人心,使沮丧者有盼望,疲劳者得安宁。有一天,他坐在冲洗底片的暗房中沉思,想到黑白底片,并非真实的画面,在那黑影的丛叶中,隐藏着美丽的花朵,顿悟许多时我们不能单自表面看到事实的真相,正如底片需要花时间去冲洗,才成真实的照片。人生又何尝不如此呢?这时,圣经正好打开在他所喜爱的约翰福音廿章,他读到马利亚,约翰和彼得先后前往墓园,发现耶稣已复活的故事,霎时间他彷佛身历其境,看到耶稣和马利亚的对谈,一时灵感触发,写下了这首诗,当晚就谱上了曲调。「在花园中」付印后,为帐幕布道会选用,许多人听了,被感动泪下。收音机也不断播放,在当时被誉为仅次于「古旧十架」的流行圣诗。他著名的圣诗尚有「更加甘甜」(StillSweeterEveryday),「主耶稣若同行」(IfJesusGoeswithMe),「住在佳美圣城」(DwellinginBeulahLand)等



    古旧十架TheOldRuggedCross各各他山岭上,孤立古旧十架,这乃是羞辱痛苦记号;神爱子主耶稣,为世人被钉死,这十架为我最爱最宝。主宝贵十字架,乃世人所轻视,我却认为是神爱可夸;神爱子主耶稣,离弃天堂荣华,背此苦架走向各各他。各各他之十架,虽然满有血迹,我仍然以此架为美圣;因在此宝架上,救主为我舍命,担我众罪使我蒙恩拯。故我乐意背负,此奇妙的宝架,甘愿受世人轻视辱骂;不日救主再临,迎接我同升天,永远分享荣福在天家。副歌故我爱高举十字宝架,直到在主台前见主面,我一生要背负十字架,此十架可换公义冠冕。以主的话语为念,勤奋传道,足迹遍美国中西部,北美及加拿大各地,有一段时期完全致力于奋兴布道会。有一次他从外地布道回来,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因此他诚慎地思考十字架的重大意义,而真正地认清到保罗所说和基督「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10)本圣诗作于1913年,他先作了谱,数次配上了歌词,都不满意,直到最后才诠释了他自己的心声。同年六月,芝加哥的一个培灵大会介绍这圣诗,就不胫而走,流传全国了。贝纳和妻子哈拿一共作了三百多首诗曲。有一位宣教士曾在中国广州明心盲童学校工作。她见证说,该校有一个患精神分裂症的女童,经常无故发怒。有一次她发病时,刚巧她的唱机中播放着「古旧十架」,那盲童听了,竟安静下来,以后屡试不爽。想不到这首圣诗竟具有对人心灵治疗抚慰的超然力量。贝纳晚年住密执安州理德市,当地商会在他家附近竖立一个十二尺高的十字架,上书「古旧十架作者–贝纳之家」,晚上更有灯光照射在十字架上,远处可见,迄今仍旧存在。


    许多时候诗歌和艺术作品,都在作者去世后才获人赏识,本圣诗却在流传后即享盛誉。美国好几家广播电台曾数次邀请听众票选十首本世纪最心爱的圣诗,在千万张选票中它始终遥居首位,即使监狱中囚犯也称它是「狱中之歌」。贝纳(GeorgeBennard,)的父亲是煤矿的矿工。贝纳出生后不久随父母自俄亥俄州迁居爱荷华州,在那里长大。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他去矿场工作负起扶养寡母和四个幼妹的重任。信主后,他进入救世军服务。多年后,他和他妻子都在救世军中担任要职。贝纳离开救世军后,一度是无宗派的传道人,后来被美以美会按牧。他一心



    你真伟大HowGreatThouArt!主阿,我神!我每逢举目观看你手所造一切奇妙大工,看见星宿,又听到隆隆雷声,你的大能遍满了宇宙中。当我想到,神竟愿差祂儿子,降世舍命,我几乎不领会;主在十架,甘愿背我的重担,流血舍身,为要赦免我罪。当主再来,欢呼声响彻天空,何等喜乐,主接我回天家;我要跪下,谦恭的崇拜敬奉,并要颂扬,神阿,你真伟大。副歌我灵歌唱,赞美救主我神,你真伟大!何等伟大!我灵歌唱,赞美救主我神,你真伟大!何等伟大!1927年,有一位俄人将这首圣诗自德文译成俄文。同年有一位英国卫理公会的宣教士韩恩(StuartK.Hine,)到乌克兰传道,听到这首歌后,十分喜欢,经常在传福音时,与妻子合唱此圣诗。数年后他返国,遍走欧洲各国传道,当他在捷克一个小山庄工作时,就把它译成英文,但并未付印。二次世界大战后,韩恩在英国居住了十年。1948年,他去探望一个难民营,那里有数百名反对苏联共产主义的流亡俄人,他带领了多人信主,他们虽在寄居之地有较多的自由与安全,但内心无时不在思念「何日才能归故乡?」有感于这些难民的情操,他写下了第三节,颂扬主再来时的喜乐,而交给一个小出版商付印。1954年葛理翰布道大会时,有人递给谢伯伟(GeorgeBeverlyShea)这首圣诗。翌年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布道大会时,由数百人联合的诗班,将这首圣诗唱得气势磅礴,接着又在伦敦的布道大会选唱。不久它就流传全球,成为布道会最有效的工具。1974年基督教论坛报称「你真伟大」和「奇异恩典」是现代最热门的二首圣诗。


    这首诗的原作者是一位年轻的瑞典牧师包博(CarlBoberg,),诗的原名是“OStoreGud”\f1。包博的父亲是船坞的木匠。包博曾在他的家乡牧会并编辑基督徒周报,他在瑞典的国会,任上议员达十二年之久。1880年夏,有一天包博郊游时,突遇雷雨,不及躲避。一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暴雨倾盆而下。然而瞬间雨霁天晴,阳光普照,大地苏醒,清澈宁静,花草上满缀着晶莹水珠,枝头小鸟飞回轻唱。他震惊于宇宙主宰创造的伟大和奇妙,屈膝赞美神的大能,他的心灵如沐而更新,于是写下了九段诗章;随着雨后的彩虹,踏上归途。回家后他将诗分成二节,配上瑞典古老民谣的曲调。其后他在讲道时,与信徒分享这一段经历和诗歌,一时大受欢迎。1886年这首诗经付印后,传咏瑞典全国各教会。1907年被译成德文。



    主若是IfTheLordIs主若是玫瑰一朵,我就是绿叶一片,主与我心心相印,紧紧地以爱结连;任凭是风狂雨暴,同甘苦朝夕相见,主若是玫瑰一朵,我就是绿叶一片。主若是一首诗词,我就是爱的音乐,跳跃着高声欢唱,像一只晨鸟清歌;主与我此唱彼和,心灵间默契配合,主若是一首诗词,我就是爱的音乐。我若是冷若冰霜,主就是冬日太阳,祂热情十架大爱,感动我铁石心肠;但愿我溶为溪水,直流到主爱海洋,我若是冷若冰霜,主就是冬日太阳。我若是一片荒地,主就是及时甘霖,祂的爱沛然下降,滋润我干渴的心;我不再白占土地,开花结果扎根深,我若是一片荒地,主就是及时甘霖。赵君影牧师(CalvinChao,)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他在年青时曾胸怀大志,爱读名人传记,想创伟业。在他未奉献前,宗教只是他整个生活的附属条件,而不是生活的动力。他曾说过:「三十六行,敲锣卖糖,行行都行,就是牧师不当。」1930年,他在计志文牧师布道会中接受主,四年后决志奉献,从事向大专学生传福音的工作。1942年,他在中国开始推动「中国布道十字军」,抗战时在大后方带领两万余大专学生归主;1945年发起全国基督徒大学生联合会,即今日台湾校园团契的前身;年间,先后在东南亚创立香港培灵书院,新加坡神学院。


    1956年赵牧师举家迁美定居洛杉矶,为留学生举行查经班;1959年成立中华归主协会,向中国知识分子传福音,以期培养教会领袖,协助留学生解决种种生活困难。赵师母在不同的教会煮饭烧菜招待留学生约有十年之久。1982年,他在洛杉矶创立中华归主神学院,旨在训练神国领袖人才,向海外华人传福音。赵牧师写了将近廿首诗歌,如「现在我知」,「主啊!我心爱你」,「尽忠为主」等,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主若是」。1951年他在新加坡,有一天独自在灵修、沉思、揣摩属灵的本质如何在实际的生活中表现出来?于是他写了这首诗,用四个比喻,玫瑰与绿叶,诗词与音乐,冰霜与太阳,荒地与甘霖。这诗表明基督是他生命,他属主,天人在他里面合一了。赵牧师认为情操是属灵生活的主要一部份,而诗歌就是情操的表达。在他灵性追求的过程中,有时达到情绪的高潮,而写下了诗章。正如以弗所书五章十九节:「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赵牧师的诗有五首都是由苏佐扬牧师谱曲,「主若是」是其中之一。



    我宁愿有耶稣I’dRatherHaveJesus我宁愿有耶稣,胜得金钱,我宁属耶稣,胜得财富无边;我宁愿有耶稣,胜得华宇,愿主钉痕手,引导我前途。我宁愿有耶稣,胜得称颂,我宁忠于主,成全祂的事工;我宁愿有耶稣,胜得名声,愿向主圣名,永赤胆忠诚。恩主比百合花,更加美艳,远比蜂房蜜,更加可口甘甜;惟主能满足我饥渴心灵,我宁愿有主,跟随祂引领。副歌胜过做君王,虽统治万方,却仍受罪恶捆绑;我宁愿有耶稣,胜得世界荣华,富贵,声望。本诗作者密勒夫人(RheaF.Miller,)生平不详,但作曲者谢伯伟却是现代著名的福音圣诗歌唱家。谢伯伟(GeorgeBeverlyShea,1909~)出生在加拿大,少年时举家迁居纽约。他父亲是卫理公会的牧师,母亲虔诚爱主,他虽生长在基督化家庭,且常在教会献诗,却不肯接受耶稣为救主。大学毕业后,在一保险公司工作。他有一副嘹亮的歌喉,经常被邀在电台及银幕上演唱,颇享盛名。他的母亲不住地为他祷告,有一天她将密勒夫人的这首诗,悄悄地放在他的钢琴上。当谢伯伟回家练琴时,看见那首诗便拿起来诵读。他念完后心受感动,就在琴上记写曲调,这时他母亲在隔室跪着为他祷告。他一面弹,一面唱,内心深处自问:「我终日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那一刹那,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就此决心将自己奉献。他坚辞了高薪的广播歌唱工作,放弃了属世欲望,成为一位福音使者。年间他随「青年归主运动」驰奔美加各地。二次大战结束后,葛理翰布道团兴起,他加入该团担任独唱。他那雄厚低沉的歌声感人心弦,三十多年来,他这首最早的创作「我宁愿有耶稣」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和抉择。当年罗斯福总统宴请英皇时,曾请一位著名的印第安基督徒演唱,他在唱了几首英国歌后,唱「我宁愿有耶稣」,在副歌余音未了时,英皇大声说:「我也宁愿有耶稣」。让我们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因祂稍纵即逝,切勿为体恤自己而犹豫。我们若不实时把握,就会失去了蒙福的机遇!有一位年长的牧师在他退休时,教友汇集一笔巨款赠他作养老金。他感谢他们的厚爱,但悉数捐赠了一宗教机构用作福音事工;当他唱「我宁愿有耶稣」时,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他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房屋和汽车,但神总是供应;他常与达官显要同席,终身却以事主为荣。



    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又名炼我愈精)OlivesThatHaveKnownNoPressure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醡,它就不能变成酒;你若不炼哪哒成膏,它就不流芬芳;主,我这人是否也要受你许可的创伤?你是否要鼓我心弦,发出你的音乐?是否要使音乐甘甜,须有你爱来苦虐?是否当我下倒之时,才能识爱的心?我是不怕任何损失,若你让我来相亲。主,我惭愧,因我感觉总是保留自己,虽我也曾受你雕削,我却感觉受强逼。主,你能不照你喜乐,没有顾忌去行,不顾我的感觉如何,只是要求你欢欣?如果你我所有苦乐,不能完全相同,要你喜乐,须我负轭,我就愿意多苦痛;主,我全心求你喜悦,不惜任何代价;你若喜悦并得荣耀,我背任何十字架。我要赞美,再要赞美,赞美何等甘甜;虽我边赞美边流泪,甘甜比前更加添;能有甚么比你更好?比你喜悦可宝?主我只有一个祷告:你能加增我减少。副歌每次的打击,都是真利益,如果你收去的东西,你以自己来代替。每逢基督徒在遭受试炼时,都喜欢唱这首诗,以得安慰与激励。当我们失去最亲爱的人时,想到「主以自己来代替」,填平这失落的空间,内心的创痛就得抚慰。倪柝声弟兄(WatchmanNee,)原籍福州,生于广东汕头,在福州长大并受教育。十七岁时蒙恩得救,追随英国传教士和受恩(MargaretBarber)多年。和教士是一位诗人,她写了很多圣诗,倪弟兄羡慕她的才华,背了一千多首唐诗后,写了三十多首诗,很得意地呈与和教士。和教土没有看,只对他说:「你还是拿回去,免得有一日为此汗颜。」事隔多年,他才领悟到必须有圣灵的感动,才能写出感人的诗篇。倪柝声弟兄在年间,影向中国信徒属灵生命的复兴至巨。他的诗分成两个时期,青年时代和壮年时代。壮年之后,有廿年是在狱中渡过。青年时代的代表作如「主爱长阔高深」。这首诗的故事是倪弟兄有位青梅竹马女友,长大后就读燕京大学,成为燕大校花。倪弟兄在高中时得救,就开始传福音,他一直为他的女友祷告,结果却令他失望。他在主里挣扎,爱谁较多?有一天他被圣灵灌浇,毅然焚毁过去彼此往来的书信,并告诉她「基督是我的爱人」。自此他白天在街上提灯笼传福音,千百人因他得救。在他完全顺服主后,他女友不久也蒙恩得救,主还是将他为主所放弃的,再赐给他。他壮年时代的诗歌,代表他属灵生命的经历。「你若不压橄榄成渣」是这时期的代表作。他主张背负我们生活中的十字架,神安排各样环境来拆毁原来的老我,然后建立栽植(耶1:10)。本诗歌的谱引用美国民歌作家福斯德(StephenFoster,)所作的Massa’sindeCold,ColdGround。



    伟大的爱OLoveThatWiltNotLetMeGo永不离我伟大的爱,我灵疲倦,安息主内,属你生命现在献上,愿它在你恩典海洋,更加壮阔浩荡。照我道路生命之光,求你将我残灯剔亮,使我心中再现光芒,生命藉你荣美恩光,更觉美丽辉煌。痛苦时安慰我之乐,我心怎能将你拒绝!我在雨中瞻望彩虹,知道应许不会落空,天明泪痕无踪。使我抬头的十字架,不归依你我复何往?属世荣华今愿埋葬,朵朵红花开遍地上,生命永远久长。已是四十不惑之年。据作者自述:「这一天是我妹妹的结婚日,全家赴他城参加喜宴,骤然间我心灵上有极端的孤独、沮丧、痛苦与挣扎。这首诗是痛苦的果实,这也是我写得最快的一首诗,在五分钟内便写成,我仿佛只是一个速记员,把话记下。关于最后一节所提的红花开遍,红花乃代表为爱牺牲的精神。」马德胜在廿四岁任传道,二年后按牧。1886年他升任拥有二千余信徒的圣伯纳教区主任牧师。他睁眼讲道时,与常人无异。他虽双目失明,但有超人的记忆。他的妹妹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她记下他的讲章,读二遍给他听,他就熟记无误,诗歌经文亦然。他的讲章有力,是当代有名的布道家。他好学不倦,在牧会之余,还写了许多灵修书籍及研究神学的著作。这是十九世纪末最受欢迎的圣诗之一。这首诗的曲调是苏格兰著名的风琴演奏家皮斯(AlbertL.Peace,)所谱。皮斯系当代音乐神童,九岁就任英国一大教堂的琴师,后入牛津大学攻读音乐,获音乐博土学位;历任数大教堂风琴师,英皇家风琴学院教授。


    这首圣诗是长老会最有名的盲人牧师马德胜(GeorgeMatheson,)所作。他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他自幼患眼疾,当他进入大学后,视力迅速衰退,到十八岁时双目完全失明,但他凭着聪明的天资与坚毅的意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哲学系。关于写这首诗有一讹传:「马德胜在未盲前曾订有婚约,失明后他自动提出解除婚约,而接到未婚妻同意的信后,心碎欲绝,乃写此诗寄情。」但这只是后人附会之说。事实上他作此诗是在1882年,当时他



    主爱改变我HisLoveChangedMe主爱改变我,前后两人,祂在我身上,彰显奇恩,圣灵感动我,苏醒自新,像浪子回头,亲近父神。主爱改变我。今作新人,钉死老自我,灵程直奔,温柔且谦逊,步主后尘。过圣洁生活,作完全人。主爱改变我,主在眼前,时常亲近主,信心益坚,赞美又感谢,主恩万千,苦难算什么,我心在天,主爱改变我。今作新人,钉死老自我,灵程直奔,温柔且谦逊,步主后尘。过圣洁生活,作完全人。主爱改变我,是我良朋,我与主同行,朝夕安宁,祂既为我死,我为祂生,赐我千颗心,爱祂至诚,主爱改变我。今作新人,钉死老自我,灵程直奔,温柔且谦逊,步主后尘。过圣洁生活,作完全人。主爱改变我,为祂尽忠,世上名利权,捉影捕风,多人待拯救,主心伤痛,赐我千条命,全作主工,主爱改变我。今作新人,我愿用主爱,改变他人,完成祂旨意,彰显主恩,我全心爱主,与主日亲。这首圣诗的词谱都是苏佐扬牧师所作。苏佐扬牧师(JohnSu,)原藉广东,出生在香港。他十一岁开始学口琴,十二岁学弹风琴,两年之内熟背二百多首圣诗曲谱后,开始学作曲,其后又学会了十余种中西乐器。当年宋尚节,赵君影等名牧布道会时,常请他司琴或领唱。他用圣经经文谱写了许多短歌,约有五百首,其中最著名的是: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耶稣肯体恤,祂是恩主,祂爱我到底,创始成终。(太12:20,赛42:3,来4:15,约13:1,来12:2)他立志要将音乐的恩赐为主所用,除短歌外,尚作有天人圣诗二百二十首。苏牧师于1937年毕业于山东华北神学院,自年间在中国十九省奔驰为主作工,经历许多困难,但从不灰心。1948年终返香港,先后在香港、澳门两地牧会、教学四年。1953年春,他辞去了受薪的职务,开始过信心的生活,准备去海外为主作工,当时他亲友都为他担心「一家七口何以养生」?神赐给他两句话:【红海面前自有路,约但河边不需桥】,神的话永远有效。自年间,他足迹遍日本、菲律宾、新几内亚、澳州、星马、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年间,他在欧美四十六国家及地区向华人布道。他有语言天份,能用英文、国语、广东话,闽南语、潮州话、客语及沪语讲道。此外他也懂十多种欧亚语言。他的座右铭是「只对主忠心,不问人褒贬」。



    三一颂Doxology赞美真神万福之根,地上生灵当赞主恩,天上万军颂赞主名,赞美圣父,圣子,圣灵。阿们。们来唱三一颂来赞美祂。」群众有的抚着伤口有的热泪盈眶,同声齐唱,与主日祟拜时欢唱时的感受回然不同。本诗歌的曲调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取自包杰士(LouisBourgeois,)的「旧一百篇」。包杰士是法国人,1541年他迁居瑞士日内瓦,当时日内瓦是改革宗教会的中心。1545年他任教会诗班的指挥,教会请他特别为押韵的诗篇作曲,当时崇尚圣诗韵律要齐声,他却重视美妙的和声。他特别关心圣乐教育,对基督教的圣乐贡献很大。


    三百多年来,千万信徒在每周祟拜时唱这首诗。它只有短短四句的诗,节录自诗篇一百四十八篇和马太福音廿八章十九节。诗

    的含意深邃,庄严,将三位一体表达无遗。本诗作者甘多马(ThomasKen,)生于英国,自幼就是孤儿,由他长姐和姐夫抚养长大。他姐夫是当代名人,他的道德学识才智,深深地熏陶多马,养成他刚毅耿直的个性。多马毕业自牛津大学,1662年被按牧。他的牧会生涯可说多姿多彩,他常指责社会的腐败和不公。1679年他奉派赴荷兰海牙,出任宫廷牧师,翌年因他直言当朝的糜烂生活而被遣返国。甘多马返英后,英皇查利二世封他为皇家牧师,可是他还是一本初衷,时常谴责皇家失德之处。查利二世虽常被他的谏言指责,却赏识和尊敬他的胆识。每当崇拜时刻,他总是说:「我要去听多马数说我的过错。」在甘多马出任韦尔斯主教后十二天,查利二世去世,詹姆士继位。甘多马因拒绝宣读皇家特赦文告,和其他六位圣公会主教被囚于伦敦塔,最后被迫辞职。晚年他隐居乡间,写诗作书。他曾为曼彻斯特大学生写了一本「祷告手册」,内有歌尾都以「三一颂」为结束早晚灵修的圣诗,。有一天约翰韦斯利在一所古旧的大房子内讲道,当时听众有数百人。突然间整个屋顶塌下,把全体会众埋在土中。韦斯利从土中爬出,看到人上压人,但没有一人丧命,于是他大喊:「神与我们同在,让我



    凭你意行HaveThineOwnWay,Lord凭你意行,主!凭你意行!因主是陶人,我是泥土。陶我与造我,照主旨意,我在此等待,虔恭候主。凭你意行,主!凭你意行!鉴察试验我,就在今天!求将我洗净,洁白如雪,今谦卑跪下,在主脚前。凭你意行,主!凭你意行!悲伤与疲倦,求主帮助,权柄众权柄,全属我主,抚摩并医治,皆赖救主。凭你意行,主!凭你意行!管理我动作,凭主指引,圣灵充满我,显明主恩,惟望主耶稣,常住我心。包爱德(AdelaideA.Pollard,)出生在爱阿华州,十八岁时迁居芝加哥,曾受过演讲口才训练,任教于数所女校,后成为知名的圣经教师。


    1902年包爱德拟去非洲传道,但募款无着,十分沮丧与灰心,灵性陷入低潮。一晚她参加一祈祷会,听到一位年长的姊妹祷告说:「主阿!不论你如何安排我的一切,但求你的旨意在我身上成全。」她听了大受感动,回家后,依据以赛亚书64:8「耶和华啊,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写下了这首诗。这首祷告的诗,对基督徒有莫大的帮助,特别是年青人。它表明个人与基督的关系,将自己生命的主权,交托主,顺服听凭主旨,真是坚强激励。许多时,我们愿意跟随主,但不愿服从主;愿意事奉主,而不肯认清主的旨意。包爱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赴非洲短宣。战争爆发后,辗转欧陆,生活无定;战后返美,在纽约宣道会传道训练班任教。有一次她去一家基督教书房购书,听到年轻的售货员在唱「凭你意行」,她告诉包爱德,是这首诗使她重生;她虽虔诚祷告,但无法放弃心中的悖逆;这首诗感动了她,使她顺服,遵行主旨。包爱德听了她的见证,赞美主说:「我从未想到,这首小诗能改变他人的生命!」包爱德作过许多诗,但她为人谦逊,不爱炫耀自己,不用真名发表;她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高举基督,不希望受人注目。她为主工作至死,在她七十二岁时,有一次出外为主作工,在车站,心脏病发作而逝。本圣诗由福音诗歌作曲家史涤平(GeorgeC.Stebbins,见p.13)谱曲。



    靠主膀臂LeaningontheEverlastingArms何等的深交,何等的欢喜,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何等的平安,何等的福气,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何等的甜美,行走这天路,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何等大荣光,照亮我旅途,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我何用畏惧,我何用惊慌,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主在我身旁,我满有平安,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副歌依靠,依靠,平安稳妥,恐惧平息,依靠,依靠,倚靠主耶稣永远膀臂。


    这首圣诗是特为在受试炼,心中伤痛的人而作的。唱这首诗时,想到神永远的膀臂,虽灾难临身,心有痛楚难忍,但有神的膀臂扶持,可免跌倒。霍夫曼(ElisaA.Hoffman,)生于美国宾州,父亲是牧师。他毕业于协和神学院,没有受过正式的音乐训练,但神给他藉诗歌表达救恩的恩赐,十八岁开始作诗,总计有二千多首福音诗歌,许多时也兼作曲。他是长老会的牧师,也在基督教的出版社事奉十一年。霍夫曼著名的圣诗有「要告诉耶稣」(IMustTellJesus),「是否将一切献上」(IsYourAllontheAltar),「荣耀归主名」(GlorytoHisName)等。


    通常的圣诗都是先有词后谱曲,本诗是先有谱而后填词。作曲者萧华德(AnthonyJ.Showalter,),原藉维吉尼亚州。他自幼随父学音乐,嗣后从数字名师学习歌唱。1980年开始在音乐学校教授声乐,继而自办出版事业,出版六十多种圣乐诗集,销售逾二百万册。三十七岁赴英、法、德三国进修圣乐一年。他在美国南部十二州,经常举办歌唱训练班。他是长老会的长老。1988年他在亚拉巴马州举办音乐活动时,接到南卡罗来纳州两个学生的来信,他们都最近丧妻,向他倾吐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不知如何执笔安慰他们,祷告后,申命记33:27:「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涌现心头,就在信上告诉他们神的膀臂能扶持我们,伤心的人可投靠祂。寄信后,想起何不将这经文作一诗歌?他作了曲,根据那节圣经写下了副歌的歌词,就寄给他的好友霍夫曼,请他完成歌词。



    慈光导行Lead,KindlyLight恳求慈光导引脱离黑障,导我前行!黑夜漫漫,我又远离家乡,导我前行!我不求主指引遥远路程,我只恳求,一步一步带领。向来未曾如此虚心求主,导我前行;我好自专,随意自定程途,直到如今!从前我爱沉迷繁华梦里,骄痴无忌,旧事乞莫重提!久蒙引导,如今必仍眷顾,导我前行!经过洪涛,经过荒山空谷,夜尽天明;夜尽天明,晨曦光里重逢,多年契阔,我心所爱笑容。按立,由于他的经历和背境不被梵蒂冈教廷信任,未获重用,直到1879年,他78岁时,才擢升为红衣主教。「慈光导引」写于1833年,他大病初愈,自罗马返英的途中,船在地中海遇飓风,在海湾停滞了一周,他在船上咏诗读经。当他读到出埃及记十三章21~22节:「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他至诚地祷告,求神导引。因为当时他正因教会的分裂而彷徨,对天主教和新教不知何取何舍?心中没有光明和希望,身体的虚弱,旅途的劳顿,使他疲惫不堪。这首诗是他当时的心声,第一节,求神导引脱离黑暗;第二节,自悟过去的高傲自专,如今虚心求主步步导引;第三节,表达信心,不论前途多困难,最后在光明中,得见安息主怀故人的笑容。这首诗被文学家评论为十九世纪最优美的抒情诗。故总统蒋公中正最爱这首诗,他逝世后,台湾大街小巷,学校商店到处播放「慈光导引」,无人不晓,但被称为「慈光歌」。这首圣诗有几个曲调,常用的有潘但(CharlesH.Purday,)及戴克(JohnB.Dykes,,见p.49)的谱,但后者更为普遍。纽曼曾说:「这首歌的流行,其实不在乎诗词,而是戴克所作的乐曲优美。」其实两者是相得益彰。


    纽曼(JohnHenryNewman,)是银行家之子,生于英国伦敦,十五岁信主,十九岁毕业于牛津大学。父母要他当律师,他则喜欢教会工作,四年后被圣公会按牧,年间任牛津大学校牧达十五年之久。1833年他因当时国会违反「政教分立」的传统,联合教会及学术界有力人士提出抗议,发起「牛津运动」,编写警世小册九十本,旨在振奋信徒灵性,加强教会意识,提高教会地位,领圣餐培养灵性。他认为天主教比当时的新教更正统,他的立场有违英国教会及牛津大学,因此辞职而去。1845年,他加入天主教,前往罗马受



    你的光当照耀LettheLowerLightsBeBurning我天父发慈悲恩光,像灯塔由天普照,祂命令我们当发光,去照亮沿岸暗礁。全世界在黑暗罪中,浮沉在狂波怒浪,千万人迫切在等待,急望能见岸边光。弟兄们,把残灯剔亮,风雨中有人迷航;快引领到安全海港,黑暗中可能丧亡。副歌你的光当照耀明亮,横越过苦海波浪,世上人罪海中浮沉,等候你速救他们。章固能引人归主,圣乐也能激励人心。不久他遇到了另一位布道家韦德(Maj.D.W.Whittle),便结伴到处巡回布道。白利士的圣诗多数是在听道,与人交谈,游览古迹时,灵感触发而写。这首「你的光当照耀」是听慕迪讲道所说的一个故事:「在一星月无光的风暴之夜,有一巨轮在波涛汹涌中前行,舵手要靠灯塔上的光及两岸低处的两盏灯,才能找到港口的航道,可是低处的灯熄灭了,船因而触礁而沉,伤亡惨重。主的光如大灯塔,让我们的光照亮低处。」许多人,被神的大光照亮,悔改信主,但不久又因四周无光的基督徒而跌倒。让我们做一个在低处导人前行的小光,不要因我们的无光使他人沦亡。1876年圣诞节,白利士与家人欢渡佳节后,与妻同搭火车返芝加哥,中途火车撞到桥梁,焚烧坠河,白利士已逃出;但折回营救其妻时,却一同葬身火窟中。他的生命如一颗流星,虽短促,却有强烈的光芒。


    这首诗的词曲都是白利士(PhilipP.Bliss,)作的,他是美国教会圣诗史上不可泯没的功臣之一。他所作的福音诗歌,文字简洁,音乐单纯,韵律轻松,和以前的呆滞刻板的教会圣诗截然不同。白利士出生于美国宾斯凡尼州的山林地区,家境贫寒,幼时曾用芦苇制成粗糙的笛子,吹出悦耳的音乐来。十九岁时,听到白德瑞(WilliamB.Bradbury)的演讲,决心献身写作圣诗。廿五岁时他试作一首,寄给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卢尔德(GeorgeF.Root)请他指正,附言他的作品如蒙采用,请赠一笛子为酬,因他无力购买。卢尔德赏识他的天份,寄赠笛子以示鼓励。1869年白利士在芝加哥遇到慕迪(D.L.Moody),使他的生命起了大转变。白利士身壮英俊,歌喉洪亮,音域广阔,表情深刻,吐字清晰。慕迪为白利士低沉有力的歌声所吸引。倾谈后,彼此都深信讲



    我知谁掌管明天IKnowWhoHoldsTomorrow我不知明天将如何,每一天只为主活,我不借明天的阳光,因明天或不晴朗,我不要为将来忧虑,因我信主的应许,我今天要与主同行,因祂知前面路程。每一步越走越光明,像攀登黄金阶梯,每重担越挑越轻省,每朵云披上银衣,在那里阳光常普照,不再有流泪满面,在美丽彩虹的尽头,众山岭与天相连。我不知明天将如何,或遭遇贫苦饥饿,但那位看顾麻雀者,祂必然也看顾我,祂是我旅途的良伴,纵遭遇各样灾害,我救主必与我同在,祂宝血把我遮盖。副歌有许多未来的事情,我现在不能识透,但我知谁掌管明天,我也知谁牵我手。宾州及佛州神召会牧会;他也是歌唱布道家,足迹遍及美国及四十多国家。一个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不能确保人生是坦途,甚至要面临人间的残酷。史丹斐的圣诗在半世纪内激励了千万人,但当年他却无法解脱。他曾试图把自已切身的痛苦、心意及需要,放在神前。他的妻子移情别恋,携独子离他而去;二人离婚后,他到处受人指责,流言蜚语,使他无辜受害,十分难堪,也有人认为他离婚的身份不配为神工作,他默然无语,不为自已申辩。他不愿毁婚誓,再三地宽恕他妻子,愿与她和好未果。史丹斐年近五十时,在德州南部一大教会事奉,并执教于当地著名的音乐学校。他在教会中与一位年轻爱主的姊妹相恋。他知道自已不能再婚,劝她另择他人,自己则专心音乐事工。但思念之情日深,许多次他想放弃事奉而再婚。此时他前妻不检的行为已众所周知,大家对他深表同情和谅解,但他自己无法释怀。有一日他在驾车途中,内心又大起挣扎,他为自己的不幸而悲哀,深陷沮丧绝望中,他哼曲感叹未来,倏忽感到神与他步步同行,抵家后他即刻在钢琴上奏出「我知谁掌管明天」,心中遂得释放。数月后,他前妻车祸丧生,他终于得与所爱的人,建立美满的新生活。


    这首圣诗的曲和词都是史丹斐(IraF.Stanphill,)所作。他是廿世纪著名的福音诗歌作家,共写六百首圣诗,如「十架有地方」(RoomattheCrossforYou),「小山上的居所」(Mansionoverth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诗歌世间有不尽的烦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