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家长在家开展球类球类的亲子游戏戏

家长参与亲子球类游戏的调查与分析——来自振华幼儿园小三班全体家长的问卷调查--《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年10期
家长参与亲子球类游戏的调查与分析——来自振华幼儿园小三班全体家长的问卷调查
【摘要】:正一、引言生活教育理论的开放性、持续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它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根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精神,家长参与幼儿球类游戏活动,将教育寓于家庭球类游戏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幼儿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小班幼儿基本动作水平较低,球类游戏活动以推、抛、踢等单调的运动方式进行。但是有了家长的帮助,就可以设计更多有趣新奇的球类游戏活动,不但降低了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13.7【正文快照】:
一、引言生活教育理论的开放性、持续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它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根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精神,家长参与幼儿球类游戏活动,将教育寓于家庭球类游戏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幼儿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庞桂美;[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6期
闫守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易凌云;[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黄进;[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王梅香;[J];教学与管理;2003年15期
柳卫民;[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王小英,努尔沙拉;[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金宝凤;[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顾航冲;[J];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蔡丰明;[J];寻根;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双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黄丽华;;[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千怀兴;冯秀兰;;[A];全国首届康复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申芸;;[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郝海叶;;[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王仲涛;;[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金燕;孙瑛;;[A];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13年
黄慧萍;;[A];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13年
朱蓉国;;[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赵会芹;;[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郭铭;[N];中国教育报;2012年
孙翠云;[N];济宁日报;2008年
北京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游戏出版物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863”计划游戏技术发展战略小组成员
王鸿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临泽县第二幼儿园 程小玲;[N];张掖日报;2010年
刘碧芬 市实验幼儿园;[N];汕尾日报;2010年
张家港市鹿苑幼儿园
陈洁茹;[N];科学导报;2011年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幼儿园
李垚;[N];中国教师报;2011年
赵玺臻;[N];伊犁日报(汉);2012年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幼儿园
姜翠华;[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任素梅;[N];江苏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航;[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贾秀海;[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关萍萍;[D];浙江大学;2010年
Anyaegbu Ruphina.U.;[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绍龙;[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孙玮;[D];吉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亲子游戏让孩子与父母关系更融洽发布于 10:57浏览:205分类:
1、双手接球(或物) ——父母可以和宝宝玩些球,可以买些轻的球类和宝宝玩接球游戏,进行双手接球的练习可以锻炼宝宝驱除杂念,如愤怒、不安和沮丧等,因为要集中注意力,还会使宝宝渐渐喜欢上运动。也可以接些轻软的物品。如小件的抱枕啊。2、垂钓垂钓是一种非常好锻炼人的耐性的办法,家长可以带宝宝一起去垂钓,尽管气氛很安静但是温馨和谐,可以让孩子收获更多。3、放风筝放风筝是许多孩子的喜爱,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放风筝的美好回忆。父母可以在周末或假日带着宝宝到郊外和宝宝一起放风筝,既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而且放线、收线也锻炼了臂力和眼力,使孩子心胸开阔,同时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4、荡秋千荡秋千真的非常快乐好玩,父母可以当做助推器和监护孩子,可以轻轻替宝宝推秋千,你会听到宝宝非常欢快的笑声,心里也非常愉悦,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据说每天荡秋千20分钟,大脑分泌的“快乐因子”呔多芬会增加80%。看了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亲子游戏的了解又多了一些。亲子游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也帮助家长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和亲近孩子,让很多对于亲子关系十分头疼的父母找到了解决的好办法。但是小编还是要提醒各位父母,亲子游戏的过程中还是要多加注意孩子的安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525心理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对用户或第三方的以下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浏览142次浏览203次浏览125次浏览162次浏览234次
大家在看什么专栏文章热门城市: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洪静翔;
家园合作开展亲子球类活动的实践探索  在以往的家园沟通中不乏丰富多彩的形式,但家长多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家长资源如何成为新课程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家长资源应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怎样使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近幼儿?为使幼儿在家园共育下健康成长,我园利用开展球类活动课题研究的契机,让球类游戏活动走入家庭。一、创新形式,开展亲子球类活动(一)开展研习性家长教育讲座和经验会首先,我园分阶段为家长提供理论学习机会,定期邀请专家来园讲座,使家长逐步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了,孩子只能与电视机、电脑作伴,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孤独和抑郁感随之产生,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在家庭中,通过幼儿喜爱的球类游戏,亲子一起玩耍、共同锻炼,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其次,我们针对有关问题组织小、中、大班级家长召开家长会,鼓励家长对一些有争议的价值观、教养态度和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如在一次家长会活动中,我们组织家长交流“幼儿园如何开展亲子球类活动”,家长们自由发表意见,阐述观点,在争论、(本文共计3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3.60元/期全年定价:2.88元/期 共34.60元
      & 热门标签: & & & &&&>>&&>>&&幼儿园指导家长开展亲子运动的研究
作者:黄仁娟&&来源:松江区茸北中心幼儿园网站&&上传时间: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相关博文:
阅读人气:2236阅读人气:765阅读人气:1569阅读人气:477阅读人气:990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2871[]阅读人气:939[]阅读人气:2196[]阅读人气:2424[]阅读人气:7084
12345678910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123 用&&户:
自动登录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_幼教论文_范文先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
时间:栏目:
  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一以绘本《我想变成彩色鱼》为例    苏州市太仓实验中心沈丽娥    在众多的幼儿读物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绘本”。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要看绘本,都喜欢看绘本,绘本到底有什么好呢?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它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绘本阅读”正悄悄地进入了我们视线。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了解,不喜欢,到现在很多孩子会主动要求大人买一册绘本,在空余时间翻开绘本,静静阅读。《奥古斯特和他的微笑》《找呀找》《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狮子脚上有根刺》《虫虫飞》……孩子们看得心里乐滋滋,脸上笑开了花,这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我园正在进行“2―6岁幼儿亲子绘本阅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因此幼儿园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如何有效地磨合在一起,采用有效的方法互补长短,改善家长家中亲子阅读指导策略,挖掘绘本阅读潜在的价值成为我们研究的内容。经过日常的课题实践与梳理我们积累了一点研究经验,现以绘本《我想变成彩色鱼》为例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想法与做法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    首先,必须找准一个有效的“切入口”,绘本才有其魔力    一本好的优秀的绘本常会令人爱不释手,如何解读它,如何让孩子接近、走进绘本?这是作为绘本阅读实施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它适合什么年龄?定位在何领域?活动中家长能收到怎样的指导阅读信息?只有找准“切入口”,绘本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魔力。    例:绘本《我想变成彩色鱼》是一本构思巧妙新颖的数数书,蔚蓝色的海底世界,一些来自幻想王国奇妙绚丽的鱼……这本书在视觉上给人惊喜的感觉,还会启发幼儿描绘自己想像世界中的小鱼。小鱼说“一起游吧”,跟随它往前游,途中碰见1条绿色的鱼、2条跳跳鱼、3条笑眯眯的鱼……一直到10条鱼,游览色彩绚丽得让人晕眩的海底鱼世界。最细腻之处在于每一页都有模切的鱼眼,让小朋友在念童谣似的同时,通过触摸小洞,形象地感知数字的累加,是互动性极强的手工绘本。    作为课题研究组的我们接触此书首先静下心来,分析“教材”,最后定位于“科学”领域的中班数学活动,并根据绘本的内容拟定了“目标”:    1.尝试根据彩色鱼的斑纹进行7以内的按数取物活动,提高分辨、判断、点数等能力。    2.在看看、说说、做做中感知7以内的数,体验跟小鱼一起数数的快乐,更重要的一点目标是通过活动让家长感知根据绘本设疑提问的技巧。    心中有了目标后采用何种方式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主动接近、走入绘本?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实际的知识经验水平,然后有效地揣摩每个环节与每个细节,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进行,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归纳总结自己的“个性原始成果”,这样才能深挖绘本的潜力。    附活动案例    活动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水族馆》音乐,人手一本图书、操作卡、各色彩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彩色吗?你喜欢彩色吗?为什么?(彩色就是有很多很多的颜色,帮助孩子扩充五颜六色、五彩斑斓等词汇)看,这是一条彩色鱼吗?(这条小鱼看上去灰灰的,很不起眼呢!)猜猜它有什么梦想?    二、观察封面:感受彩色鱼的班纹    过渡语:他说:“我想变成彩色鱼!”(出示绘本封面1    1.感受彩色鱼的颜色:“这条彩色鱼看起来怎么样?”“它有些什么颜色?”(红、绿、蓝色等,这条彩色鱼的鱼头、鱼身和鱼尾上都有漂亮的颜色,真美啊!)    2.观察洞洞鱼眼: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条彩色鱼有一个洞洞鱼眼,真有趣啊!)    3.找找圆点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先集体再个别)这是个什么样子的洞洞鱼眼呢?(圆圆的)彩色鱼身上还有圆圆的东西吗?在哪里?(在鱼的上面、下面又有小圆点)小鱼说:“让我们来好好数一数!”(拿出小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上面有几个圆点,谁来数一数下面有几个圆点!你是怎么数的?我们按顺序一个一个数就不会漏了哪一个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数数方法)    4.这么多红色、紫色的小圆点是鱼的斑纹,那除了圆圆的斑纹,你觉得还会有什么样的斑纹?谁来画一画?”    小结:原来斑纹可以有各种形状,也可以有各种颜色。那这条小鱼有斑纹吗?(没有,所以它想变成彩色鱼)    三、逐页阅读:感知彩色鱼的数量,感受彩色鱼班纹的多变    1.播放故事画面    画面-:6条扇尾鱼    看!小鱼遇到了几条鱼?(4条)4条扇尾鱼加上小鱼,等于几?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了什么方法?和我们来分享一下!(谁用了和他不一样的方法?你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数的吗,有没有不一样的数数方法?)仔细看看!这些扇尾鱼有斑纹吗,是怎么样的?(什么颜色?什么样子?)    2.幼儿自主阅读故事(水族馆音乐背景)    过渡语:小鱼游啊游!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彩色鱼,小鱼说:我想变成彩色鱼,跟我一起,在这本书里从头游到底!”现在和爸爸妈妈一起打开书,看看这个故事吧!    四、游戏“我想变成彩色鱼”    过渡语:故事中的小鱼想变成彩色鱼,你们想变吗?小鱼说:“我这儿有几张魔法卡片,要根据卡片上的提示才能变身成功,你们想挑战一下吗?”    1.观察魔法卡    提问:这张卡片上的提示在哪里?是什么意思呢?(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说明:这个提示告诉我们在这条鱼身上贴×个×颜色×……再贴……    2.幼儿游戏(教师和家长针对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教师交代玩法:现在每个人去找一张你喜欢的魔法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变成彩色鱼。    3.集体交流(将魔法卡片展示出来)    师:你们变身成功了吗?谁来说说你变成了什么样的彩色鱼,有几个什么颜色什么形?)    小结:太棒了!变身成功了,现在拿好你们的魔法卡片,到班里和好朋友一起变身吧!整个活动始终轻松愉快。    其次,与家长进行深入的研讨活动,挖掘绘本阅读潜力,也能使亲子绘本阅读指导活动更有动力。    每次的亲子阅读指导活动我们都让家长带着“问题”全程参与活动。第一回合的教师组织、家长合作参与活动结束后,与家长一起围绕“问题”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探讨。譬如:这次我们就“亲子阅读中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思维的碰撞,由于有事先的“问题预设”所以也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对于孩子抛出的“球”,我们该如何接住呢?我们该如何在亲子阅读指导过程中进一步提问,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呢?在指导过程中往往存在的这样的几个问题:    1.“思维局限的提问”:看完一本书之后,喜欢针对故事内容提问。如: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其实这种单一、局限的思维方式会限制孩子们的思考和发挥,他们往往只会对前面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回答出唯一的答案,每个孩子的回答都差不多。阅读活动中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作为家长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2.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很多家长往往会错误地把问答式的提问误认为是启发式,认为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式。其实这样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而且还会出现重复提问、提问没有针对性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长期下去,孩子会对家长产生依赖,从而脱离学习的主体地位。    3.提问模式雷同。如刚拿到书会问封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在讲完故事之后再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后再问,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通过故事,你学到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样的一些问题,根本不用动脑筋,每一个活动都可以套用,试问,这样的提问会有效吗?    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设疑发问,是老师公认的最成功的教学经验,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预期目标,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相信家长在活动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有效提问”的魅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多次现场观摩以及互相探讨的过程中相信家长对亲子阅读指导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借助亲子绘本阅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不遗余力发挥绘本阅读资源的威力。    我园正在进行“2―6岁亲子绘本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我们积极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同乐”,其实父母是幼儿最重要的老师和玩伴,通过活动也便于促进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提升亲子间互动的质量。    1.指导家长创设适宜的亲子绘本阅读环境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入的理解,我们对“环境”的认识也愈加深刻。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等生理需要;良好的游戏环境――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良好的心理环境――满足成人与孩子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的需要。孩子们在生活环境和游戏环境中积累经验,通过心理环境体验情感,三者共同构成了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所以,我们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三者的和谐统一。    2.指导家长开展孩子喜欢的亲子绘本阅读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家长也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将亲子绘本阅读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互动化,形式应生动活泼,内容应丰富新颖,在多元化平台上为孩子的多元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指导家长利用社区资源开展适宜的活动    我们鼓励家长将亲子阅读活动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让孩子和家长感受自然环境中的教育,让大自然为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内容注入新的内涵。鼓励孩子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开阔视眼,最终的结果必将是亲情也在大自然中得以升华。又如:在社区中进行“亲子绘本阅读指导活动――绘本《谁嗯嗯在我头上》”,由于活动精心的组织与准备,在此活动中家长获得了“什么是科学的引导”的相关经验,也提升了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因为亲子阅读是阅读形式中最为温馨的一种,所以它既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又让家庭变得更和谐,让普通的亲子绘本阅读更具有意义,又让家庭变得更和谐。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我们组建由各个层面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园内专业资源优势,运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思、边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指导过程中我们摸索着各种指导方法,正在创建出一套更加符合家长、幼儿、教师三方需求的指导幼儿绘本阅读的有效策略,让孩子更受益。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子球类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