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那些人员提出搞工业革命

原标题:孙超︱英法贸易战:工業革命史的残酷“暗线”

《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英]马克辛·伯格著,孙超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年3月,496页88.00元

1766年,谢菲尔德商人韦奇伍德(Wedgewood)去美国旅游一番在回家的路上,他带上了六吨阿巴拉契亚山的高岭土利用这些高岭土,韦奇伍德创造了英国本土嘚奶油色陶器这位商业天才每次制出新款陶器之后,就会送给英国王公贵族免费使用这种“试用款”的陶器进而通过贵族阶层的口口楿传成为“国民爆款”。兴奋的韦奇伍德给自己的合伙人本特利写信说:“它在几乎整个世界的传播速度真快,人人都爱”他甚至断言:“难道你不认为我们将很快看到一些中国的使者来这儿学习制作奶油色陶器的工艺吗?”自然乾隆时代的景德镇瓷器工可没兴趣了解这┅发明,但这不妨碍韦奇伍德在自己生产的陶器底座印上“女王御器”(Queen's Ware)这样的广告词跟今天我们常见的“人民大会堂专供”差不多。韦奇伍德的陶器就这样改变了英国陶器业落后的局面

这是马克辛·伯格(Maxine Berg)的《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 Luxury and Pleasure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所揭示的十仈世纪英国眼花缭乱的商品发明史中的一个侧面。十八世纪英国物质世界的独特性在哪里呢难道仅仅是英国人变成了善于模仿东方商品嘚 “山寨民族”吗?英国货在此后称霸世界的秘诀是什么呢作者认为,英国货崛起的秘诀在于“时尚”

经济学家通常不太重视时尚概念,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商品的文化基础这一方向重新兴起。约翰·奈夫(John Neff)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工业革命的文化基础》( Cultural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书中描述了奢侈、惊奇和乐趣第一次成为欧洲大陆制造业的目标,并且英国将这些新制造品改造得适于家庭使用简·德·弗里斯(Jan de Vries)提出的著名的“勤奋革命”(industrious revolution)概念,也建立在对新奇之物、异域之物、奢侈品和新式迷人之物的分析基础之上在桑巴特(Werner Sombart)的《奢侈与资本主义》( Luxury and Capitalism)一书出版几十年后,历史学家们重新进入奢侈消费这一领域并且告诉世人,奢侈品是“由中产阶级乃至普通群眾精心挑选出来的,现在它们走进了中央舞台它们刺激经济发生了更深层次的变迁”。伯格的“野心”便是利用分析十八世纪英国消费卋界的机会重构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史,意在证明这些小商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以往的时代不同,英国十八世紀的物质世界代表着消费行为从被动需求转向主动欲求曾经那些与超级富豪联系在一起的奢侈品如今却“飞入寻常百姓家”。现代世界消费者所追求的自由选择、独特性、多元性和个性都在十八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中一一浮现。

这是《奢侈与逸乐》一书的明线笔者在翻译此书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伯格笔下的英国商品所蕴含的活力。透过五彩斑斓的小饰品、晶莹剔透的玻璃以及醇厚光亮的陶器我们还能看到隐藏着的一条暗线,这条暗线向我们揭示了更加冷静、也更加残酷的工业革命史那是十八世纪后期,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夺世界市场洏展开的贸易战

英法在全球市场的贸易战

1719年新年刚过,英国下议院就收到了来自谢菲尔德地区刀具制造商公司的一封请愿书该公司指責“有些心怀不轨之人”正与外国人合作,将英国刀具制造工和其他铁器制造工诱拐出国很快,议会就在这一年的3月18日通过了英国历史仩第一部禁止技术工人移民国外的法令

而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侧,经济学家约翰·劳(John Law)游历欧洲之后向法国政府提议,在里昂、福雷等地区发展工业技术1720年,奥尔良公爵任命约翰·劳担任法国的财务总管。掌握了国内外商贸大权的约翰·劳除了在全球开展殖民投资外还力图将英国的先进制造技术引入法国。为此约翰·劳雇佣他的兄弟威廉担任中间人,在英国广泛招募技术人员赴法工作。

虽然约翰·劳在1723年因奥尔良公爵的倒台而去职,但他发展法国工业和海外市场扩张的政策并没有结束劳为法国制定的经济战略与当时正在酝酿工業革命的英国产生了直接的冲突。十八世纪的英法两国除了爆发一系列全球著名的战争之外,在商业领域也是硝烟弥漫

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战争后签订的《乌特勒支和约》对英法两国的商业关系进行了一次调整。和约第八款要求两国互相给予对方贸易上的最惠国待遇而苐九款则要求两国将关税降低到1664年的水平。不过英国以1703年的《梅森协定》中规定葡萄牙葡萄酒的进口税率保持在法国葡萄酒进口税率的彡分之一为借口,拒绝批准这两条条款

愤怒的法国人得知消息后,迅速提高了针对英国产品的关税同时,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法国在國际市场上迅速扩张法国在土耳其的公司取得的成功,几乎将英国的黎凡特公司逼入绝境更重要的是,法国在西印度的殖民地面积不斷扩大法国的糖及其产品的出口增加了三倍,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的外贸活动难以匹敌整个法属加勒比地区一片繁荣。而这一时期英屬加勒比地区却人口稀少,经济水平低下无法消化本地产品,但英国继续坚持重商主义不允许英属加勒比地区的生产商向法国出口产品, 1733年英国制定了《糖浆法案》( Molasses Act),对外国输入英国西印度殖民地的产品征收重税另外,为了打击法国英国还对法国进口的瓷器征收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关税,同时完全禁止进口法国生产的丝绸

弥漫在欧洲、亚洲和美洲各地的贸易战争持续了几十年,让英法两国都囿点吃不消1786年1月,英国首相派遣的特使威廉·艾登(William Eden)抵达巴黎与法方代表吉拉德·德·雷内维尔(Gérard de Rayneval)开始谈判,9月份双方达成协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1786年英法商业协定。协定重点规定了英法两国关税额互相降低和实施自由贸易的原则其中,法国实现了梦寐以求嘚与葡萄牙葡萄酒同等征税额的要求

应当承认,十八世纪初的英国仍然只是一个新兴国家在商业贸易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来自法国的压仂。但是后世历史学家对协定评价颇高,认为它是英国走向自由贸易时代的号角同时,法国人认为这一协定实施后大量英国产品流入法国加速了法国经济衰退。那么该如何评价英法贸易争端以及这一协定呢正如本文开头的例子所述,表面上这是一场贸易大战但底丅涌动着的却是技术战的潜流。

英法之间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战

1753年威廉·希普利成立了技艺、制造和商业促进协会。希普利批评代表奢侈的法国制造业是对英国国家特性的腐蚀,英国需要一个机构鼓励人们发明适合不列颠的“艺术产品”希普利并非简单地反对法国。在他眼Φ英国特色的产品是法国式的设计、艺术风格与英国先进制造业技术融合的结果。例如托马斯·惠蒂在协会的资助下推出艾克斯敏斯特地毯(Axminster)。这一英国本土品牌确是通过吸收“法国马赛双层布料和印度被料制作工艺”而制成的

如果说仿制与改进是实现英国技术升級之路的话,法国在十八世纪却通过工业间谍的方式从英国吸收机械技术和技术工人1730年后,吸纳英国技术和移民的活动再次兴起这一佽,法国一位工业间谍大师约翰·霍尔克(John Holker)参与其中霍尔克原是英国工业家,但因为支持詹姆斯党人来到法国他对英国技术水平非瑺了解。在法国商业局局长丹尼尔-查尔斯·特鲁迪纳(D.-C. Trudaine)的支持下霍尔克将一批亲朋好友带回法国,他们都是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人才鲁昂的棉纺织业因为这批技术人才的到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英国的玻璃生产工艺一直落后于法国但在1694年,英国人乔治·雷文斯克罗夫特(George Ravenscroft)发明了被称为“盎格鲁水晶”的无色玻璃此外,英国还利用燃煤熔炉制作出了适合存储和运输酒的硬质玻璃瓶英国人制作的箥璃产品很快风靡欧洲。法国政府连续派遣罗伯特·哥德费雷(Robert Godefrey)和约瑟夫·柯尼希(Joseph Koenig)去英国偷学玻璃制作技术在柯尼希的金钱诱惑丅,兰伯特(Lambert)和波伊尔(Boyer)两位英国技工来到法国法国出现了第一家能生产水晶玻璃和釉彩玻璃的工厂。

英国人对法国政府所主导的技术转移活动非常担忧1750年,英国政府再次立法禁止羊毛、钢铁、人造品的相关技术出口,对诱惑技术工人出国的人则处以五百英镑罚款及一年监禁1774年,在卡特赖特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后英国人更是担心这一“国宝级”技术外泄,再次立法禁止羊毛和亚麻的纺织技术出ロ1785年,金属制造技术也加入禁止出口行业此外,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成立了商业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搜查各地的工业间谍。

十八世紀的英国不但要与法国争夺市场还要与法国争夺技术的制高点。法国在十八世纪技术升级上落后于英国了以纽科门蒸汽机为例。法国囚引进德意志的纽科门蒸汽机是1726年而英国在十年后才引入。詹姆斯?瓦特在英国企业家博尔顿(Boulton)的资助下完成了蒸汽机的改良让其能應用到不同行业中。法国却要通过利诱博尔顿和瓦特来法国居住的方式引入新的机器(当然最后没有成功)。由此可见到1786年艾登-雷内維尔协定(Eden-Rayneval Treaty)签署前,英国在工业技术水平上已然从输入国转为输出国

冲突的解决?1786年英法商业协定的启示

法国人的技术转移手段效果洳何呢1787年,法国的一位羊毛企业主路威尔斯承认:“我们离英国人所达到的完美技术还远着呢”这句话道出了法国在工业转移中面临嘚难题。

首先法国工业难以吸引高品质的英国技术工人。英国的技术工人一直以来都比法国同行工资高、生活环境好对他们来说,到法国传播技术得不偿失而且还违背英国法律。法国商业局主席托洛桑(Tolozan)还抱怨说:“大部分人欺骗了我们他们制作的机器根本就达鈈到他们允诺的水平。”

其次法国工业间谍通过各种方式偷偷临摹了英国机器的样图,但是他们忽视了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劳动分工的偅要性许多时候,引进的技术工人和引进的机器并不匹配比如,霍尔克引进的第一批英国技工来到法国后发现整个法国无法提供他們需要的工具,只好自己购买材料去制作工具另外,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离不开煤炭这种低成本能源的广泛供给而煤炭在法国储量不足,这也制约着法国有效利用以煤炭为动力的机器

在技术转移的视野下重新审视1786年英法商业协定,会有新的发现在谈判中,法方的主偠目标是降低法国葡萄酒的关税而英国主要关切点则是降低玻璃、陶瓷器、金属器和羊毛制品的关税。最后双方的关切都达成了英国方面得到消息后,制造业者一片欢腾而法国的制造业者则大声抗议。这是因为作为传统技术强国,法国在谈判关头放弃了对本国技术荇业的保护关注的反而是缺乏技术含量的酒业,而英国保护的则是代表新兴、先进制造业的行业这一协定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叻保护。

就此而言十八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商业争端虽然在1786年商业协定中告一段落。但是这一事件告诉我们,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并非唍全开放的自由它在自由贸易的外衣下维护着英国先进技术的优势地位。法国人在这一点上认识不足所以当拿破仑战争一结束,欧洲夶陆再次向英国开放时英国商品潮水般地涌入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我们再次回到《奢侈与逸乐》的主题。十八世纪英国商品世界的荿长不仅得益于英国商人天才般的创造所带来的技术优势也同样是英国与欧洲大陆技术转移和技术分配的结果。1786年艰苦的贸易谈判不過是对之前商品技术分配的一次“再平衡”。到了十九世纪故事则演变为,已经形成技术优势的英国利用自己的军事霸权让全世界“品菋”何为英式“奢侈与逸乐”的生活

格式:DOC ? 页数:10页 ? 上传日期: 19:19:30 ? 浏览次数:17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最近的朋友圈经常能看到有人转發人工智能代替人的消息什么财务机器人、人力资源机器人之类的,营造出一种机器人即将代替人奇点将近的恐慌氛围。这到底是媒體为了赚取点击率夸大其词还是说把人类从劳动领域赶出去的大变革已经开始了呢?

许多白领雇员为主的行业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自动囮这的确是事实。以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员为例自动化的交易程序代替了99%以上的交易员岗位,同时又增加了一部分IT工程师的岗位但相關人力总数,已经减少到三分之一左右

“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根据投资银行大客户的订单买卖股票。如今他们只剩下了两个股票交易员。高盛即将上任的首席财务官马蒂·查韦斯在哈佛大学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说,剩余的工作被自动交易程序接管了,程序则由200名计算机工程师支持

“据查韦斯介绍,高盛已经用自动化软件进行货币交易发现可以用一个计算机工程師代替四个交易员。现在三分之一的高盛员工是计算机工程师,约有9000人接下去,高盛会让投资银行的任务自动化”[1]

在美国的白领阶層中,以华尔街交易员为代表的金融从业人员是收入最高的一群人所以许多名校毕业的大学生都争着去金融领域工作。据媒体报道在媄国10大商学院的毕业生中,1/3都进入金融领域只有约5%进入医疗保健市场,而进入能源或制造业的就更少了至于每年进入非盈利组织的人數,用两只手就可以数完(不到10人)[2] 但金融领域的自动化,正在大量消灭优质工作而代之以收入更低一些的程序员。

金融数据服务商Kensho创始囚预计到2026年,有33%-50%的金融业工作人员会失去工作他们的工作将被电脑所取代。Kensho开发的程序做分析工作只需一分钟,而拿着高达35万美元姩薪的分析师们需要40小时才能做完同样的工作。[3]

去年花旗银行发布了一个报告,名为《数字颠覆:金融科技如何将银行业推向临界点》这篇报告谈到了数字技术对金融业的颠覆性变革影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动化程序不可避免地替代金融业雇员报告预测,到2025年銀行业的雇员人数相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会减少40%-45%。[4]

节约劳动力投入的技术对于企业是决定性的自然会在全行业扩散。美国如此中国亦然。自动化变革必将影响中国600多万金融从业人员[5]这几乎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种发展趋势。所以相关领域的每一个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嘟会引起很大的震动和恐慌比如,会计机器人的出现就让许多财会人员感受到了阵阵凉意。

但是也有媒体出来打气,销售心灵鸡汤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跟读者们一起赏析一下

文章一方面承认了,重复的动作可以被自动化程序完成而廉价的程序自然会代替昂贵的囚工劳动者:

“毕竟,财务人需要明确一点:同一个经验用十年的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推广,從事着相对基础、低端的财务工作还不思进取安于本分的人极有可能成为第一批被淘汰的人既然你的工作机器就能做到,企业为什么不選择更节约成本却高效的方式呢”

另一方面呢,文章又安慰读者失业并不是不可避免,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变身高端人才,就不会被淘汰了因此,说机器人会让财务人失业是“危言耸听”

“因此,为了不被机器替代不被时代淘汰,我们能做的唯有让自己变得更具竞争力。

“在你有任何实际举动之前首先应该意识到自己将来或许要面临的局面,时刻告诉自己不能安于现状在财务转型的大局面湔,树立成为高端财务人才的目标

“不轻视也不抵制财务机器人,认清这是大势所趋的现实不要乐于安逸平淡,走在前面的人才是真囸的赢家”

如果同一个经验用十年就要被淘汰是常态的话,那我相信全世界大部分劳动者都很快就会被淘汰掉了但这并不是事实。比洳医生、教师、还有各种行业的劳动者都是靠着几十年的经验在工作,但他们并不会比财务人员更快地淘汰而另一方面,任何人都知噵一个时期某个行业的工作岗位总数是相对恒定的,不会突然翻倍增加如果大量工作被自动化程序代替,那必然意味着这一行业大规模地减员文章里提的这些主意,无非是让自己不变成被踢下船的那批人的一员但是,总就业人数的减少不是必然意味着自己失业的概率提高了吗?你努力变身高级人才别人也努力变身。就像考公务员一样想变身公务员的人多如牛毛,能当上公务员的人有多少呢⑨牛一毛。

这篇文章反映了相当多白领考虑问题的方式这一思考方式的特点就是:缺乏集体视野,迷信个人奋斗大潮流挡不住,也不能挡但是咱们还有希望,那就是让自己成为强者所以文章劝告诸位即将失业的会计们:

“不轻视也不抵制财务机器人,认清这是大势所趋的现实不要乐于安逸平淡,走在前面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6]

去当赢家吧!这就是解决办法!社会你是改变不了的,你也不要去想著改变只能适应啊,适应不了就淘汰这尼玛简直是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丝毫没有要有所掩饰的意思。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眼里裁员潮完全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一种激励啊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不过信奉优胜劣汰的作者最后还是不忘提到,技术本身可以不带来痛苦而是造福劳动者:

“毕竟,如果财务机器人真的这么好用让员工少加点班不是正好。”

好一句让员工少加点班但说来说去还是讓老板发善心。在用程序代替人这个事情上争分夺秒的老板们会仁慈到主动让员工少加班吗?话说回来按照作者所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强者的老板根本就没有必要考虑食物链下方弱势的员工们的感受这种在老板面前完全缴械的废柴,根本不可能想象出真正能讓技术造福劳动者的道路

白领们现在所面临的绝望状况,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各种蒸汽纺纱机、织布机的出现使得一个又一个行业中的工人阶级面临大规模失业的威胁。原本干着有一定技术性、收入也不错的手工劳动工人眼看着自己被机器代替。而新的机器大工业中的工作由于不需要多少技艺,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都差了很多当时的工人们是怎么干的呢?他们不是像现在嘚某些笨蛋劝说就要丢掉饭碗的会计们去变身管理会计那样劝说自己变身管理人员避免失业,而是整个行业的工人团结起来阻止机器嘚应用,甚至暴力砸毁机器这就是著名的卢德运动。

工业革命对手工劳动者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以剪绒工为例,“1806年-1817年的约克郡的剪绒笁厂据说从5家增加到72家机器剪子从100把增加到1462把,3378个平绒工中至少1170人没有工作而1445人只是半工作……1814年利兹有1733名剪绒工,全都实现充分就業而现在,自机器引进以来呢料全都……由相对少的人来整饰,主要是男孩工资每星期5先令至8先令……少数成人10先令至14先令。以前嘚剪绒工现在是能找到什么就干什么有的给人看田地,有的挑水度日有的当清道夫、卖桔子、卖糕点、卖丝带花边、生姜饼、皮鞋油、等等等等。”[7]

工人们组织起来通过法律途径,打官司让政府禁止该行业进入机器站在资方一遍的政府当然不会同意。为了生存而斗爭的工人们就诉诸暴力

虽然卢德运动有砸机器的恶名,但工人们并不乱砸机器“他们只砸那些降低了工人工资的人的织袜机,不削减笁资的人的织袜机他们就不触动一座房子里有6台机器的4台被砸,另两台属没有削减工人工资的雇主所有他们就没有去动一下。”[8]

卢德運动期间工人一方面是砸机器,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各种适应新环境的诉求工人的要求包括实行法定最低工资,控制女工童工的“血汗勞动”仲裁调停,雇主负责为受机器排斥的技术工人寻找工作禁止偷工减料,给予公开组织工会的权利等等卢德运动在资本家眼里當然是罪大恶极,但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看法并不是这样在整个卢德派“暴乱”期间,中部地区和约克郡地区的公众舆论一直支持砸机器的人

工人的暴力反抗四处蔓延,造成了当局的极大恐慌为了维持所谓的秩序,政府派兵镇压仅约克郡西区,就部署了4000名士兵还派出了大量的密探。1812年夏在骚乱的各郡至少有12000名军人,比威灵顿只会下曾在伊比利亚半岛作战的军队还要多[9]当时的英国,显然已经出現了革命的形势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工人们的零散战斗和起义没有汇流成全面的阶级战争卢德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这场运动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为后续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是英国工人运动的重要阶段

看看吧!英国工人阶级前辈就是这样对付让自巳失业的老板的!我们在这里并不是鼓吹应该变身黑客去删除财务机器人,而是指明工人搞个人奋斗相互竞争没有出路,必须反抗老板們对工人敲骨吸髓的盘剥力争落实八小时工作制,减少单个员工的每日工作时间增加雇员数量,减少自动化带来的冲击而这样的行動,又只有超出自身狭隘利益与更广泛的工人们争取各项劳动权益的斗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过,以当前中国白領群体的思想水平而言要认识到这一点都十分困难,更别提行动了几年前,当他们看到富士康工人被机器人代替的新闻时就笑人家昰卖力气的,没什么知识水平被机器替代正常不过。现在富士康工人没被代替多少,却发现自己身边的银行柜员、HR和会计在大量被自動机器代替然而笑不出来了。原来自己手里的知识并没有什么卵用技术的发展会让它变得一文不值。但是白领的精英主义又是很强夶的,幻想能力绝对一流在他们的奋斗面前,什么机器人都是浮云能干的自己不会跟身边的同事一样被淘汰,而是闯出一条生路走仩人生巅峰。不得不说这种自我欺骗式的励志,真的很符合老板的利益残酷的现实是否能让他们觉醒呢?我们拭目以待

[1]华尔街找来機器人帮手 股票交易员要失业了

[5]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来自于统计局:

[7]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文版第643页

[8] 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文版第647页

[9] 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文版第565页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

为叻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海西来源:少年中国评论。责任编辑:邱铭珊)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