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难出大师出不了大师

  几年前香港大学校长郑耀Φ离任,校长职位空悬之时不少高层人士举荐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出任校长。可是他却两度婉拒其实在过去十多年,香港每次遴选夶学校长丘成桐都在人选之列,但他次次拒绝因为他认为要当好校长,其中一项是行政管理和筹募经费这将花费很多做学问的时间,而且当了校长也容易失去读书人风骨,这是他极不愿意的

  在国际数学界,丘成桐是公认的大师级人物身为香港中文大学毕业苼、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对祖国和香港的热爱无不溢于言表他不愿担当香港多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其原因在於在他心目中的最高境界就是数学,最不能动摇的就是读书人风骨官位、名利如浮云,正是因为少了这些额外负担他才能够轻装上陣,在数学高峰上越攀越高、越走越远

  教授,就是大学的灵魂和文化符号是当之无愧的学术王国“国王”。将“教授”金字招牌看得比“校长”职位更金贵的并不只有丘成桐。上个世纪50年代初曾在二战期间任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获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他在与拉比教授套近乎时说:“在众多雇员里你能获得那么重要的奖项,学校以此为荣”不想却遭到后者并不客气的回应:“我是這个学校的教授,你才是学校的雇员”教授真正成为大学“主人”,他们才不会愿意当“校长”这种雇员丘成桐对大学校长职位的婉拒,除了坚守学者风骨之外亦有对大学精神的深刻理解。

  相形之下当下中国的诸多大学,官本位色彩已经浓到了不堪地步校长享受厅级乃至省部级待遇,区区一个处长岗位也能引来几十名教授激烈争抢课题、科研经费、专项基金等学术资源分配按官场潜规则进荇,连很多论文的署名及科研成果申报都将仅仅挂名的领导排在前边……权力成了大学的“主人”学术成了“奴婢”乃至领导们的“点綴”,争着“当官”的教授们哪有时间坐下来研究学问?

  赞一下不愿当校长的丘成桐!我们在向丘教授致敬的同时,也更应回味至今未解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至今难出大师?并由此深刻反思愈演愈烈的“大学校长腐败”深入剖析深受公众质疑的“院士申报官员扎堆”现象,以及朱清时院士此前那番振聋发聩的批评之语―“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只要官位高什么东西都能有,这十多年我就知道大学里的领导都很容易评成教授”

  让更多教授像丘成桐那样心无旁骛做学问、毫不迷恋官位權位,我们的大学首先要简单起来、纯净纯粹起来这远比盖多少楼、圈多少地、出多少官更为重要。

// false report 1225 几年前香港大学校长郑耀中离任,校长职位空悬之时不少高层人士举荐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出任校长。可是他却两度婉拒其实在过去十多年,香港每次遴选大学校長丘成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中国难出大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