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马步桩功的马步似乎也是膝盖过脚尖的,咋回事

立足科学理念,传播营养健康,又到了和友们说健康的时刻,今天要和友们分享的健康话题是血管。50岁以后,人体内的血管斑块就开始出现并变大。所以,人过了50岁,就要保养血管了,而中老年朋友们则更加不用说了。身体血管的老化是悄无声息的,不要以为你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人不服老不行,一定要注意保健,否则各种致命的老年病找到你就晚了。
一个简单又管用的长寿动作,就能帮你清理血管——蹲马步马步,又叫骑马蹲裆势,是武术、太极、导引重要的基本功。马步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在蹲马步的时候,要求凝神静气、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腿部肌肉绷紧,以达到全身性锻炼的目的,清理血管垃圾也不在话下。
ps:武打明星李连杰已经五十多,但身手依然矫健,据媒体报道,他每天除了打拳,雷打不动的健身方法就是蹲马步。不管你每天在椅子上做多久,都请每隔1小时坐1分钟“看不见的椅子”——蹲马步。每天花几分钟时间练练蹲马步,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1、蹲马步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提高智力!2、蹲马步能有效地刺激肌肉、骨骼、经络,强筋壮骨,延缓衰老,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关节炎、腰酸背痛有一定疗效。3、练过马步的人都有体会,只需蹲上几分钟,便会微微发热、出汗,这就是外静内动运动的效果。因此,练习蹲马步有助脏腑动员和输布气血,濡养全身。4、蹲马步时,腰腿部关节囊和韧带得到适度牵拉,可增强其韧性;屈蹲负重可促进关节液的渗透,使关节软骨得以濡养,从而加固和润滑腰腿关节。4、马步属于自身负重运动,可以在锻炼骨骼的同时,加强肌肉力量,双重防治骨质疏松。怎样蹲马步才是最正确的?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三个脚掌的长度,然后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两手可环抱胸前,如抱球状。
血管健康,不是一天能够逆转的,需要我们长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自己。马步清理血管垃圾简单易行,适宜各类人群练习,开始时要以动作正确为主,注意量力而行。然后保持一定的运动负荷,使肌肉有一定酸、热的感觉为佳。介绍给大家的方法简单实用,赶紧发给更多朋友看看吧!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JNL8ry5pj=VE6OFypI4Ktypr7YnoeywC08=g8s6FD7bqj3.jpg蹲马步脚的受力点在哪里?我蹲的时候脚尖平行向前膝盖往外的话受力点就在脚外侧,总感觉不对_百度知道
蹲马步脚的受力点在哪里?我蹲的时候脚尖平行向前膝盖往外的话受力点就在脚外侧,总感觉不对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要乱练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马步桩(百度搜索回来),有细节,有步骤,有内容。【囚徒健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4,914贴子:
马步桩(百度搜索回来),有细节,有步骤,有内容。收藏
有细节,有步骤,有内容。可惜的是,不知道作者是谁,或出自哪本书=====================马步的练法
18:25 马步是中国武术中最要紧的东西。这个无论在那一家武术中,都是最重要的。马步并不是仅仅常见的四平马一种形式。马步以前叫地盆势。是练习武术的最重要入门工夫。
马步的练法: 第一步:双脚外开15度,与肩膀宽度相同,然后微微蹲下。为什么要外开?因为人的股骨是外旋1度的。这种位置,是最不违背人体生理的动作。眼前看,脖子贴衣服领子(顶头悬),穿一件上衣,做到衣服轻轻贴后背(身体中正),肩胛骨的肌肉向四面微微拉开(拔背),这样胸廓自然既开展又形成一个很小的内弧(含胸),意想腋下夹个热馒头,肘部吊一个10克的天平砝码或者一个空墨水瓶(坠肘),不许耸肩(沉肩)。这样站好,用鼻子慢慢呼吸(文火。有位兄弟注意:你问过文火。文火用在这里而不在套路里,套路里讲的是提托聚沉四法)。这样就觉得两肋和腹部都有充实感觉(气沉丹田,这是自然做到的,不要管气)。双手环抱胸前,手心向内,掌指相对。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这是训练身体各部在武术中应该保证的位置。 第二步:双脚尖开始转向前。这样是为获得一个扭动的劲力。但是脚尖虽向前,膝盖仍需要对前,这样形成一个微微的扭转,从而获得一个力。这是首先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点用力。这个力是腿上的力,体会到这个力,步法、转身就都有了。——这是什么?内家拳的浑元桩! 第三步:重心下移,逐渐蹲深。这是为获得向下的力。这时,腿上除有脚尖和膝盖的一对力外,又出现了向下的力,这是身体的重力。为克服这个重力,重心放在涌泉,并在身体正中(这两句不知说明白没有?不好懂),这样膝盖和脚腕获得一个向上的力来保持自己不坐到地上。这是第二个力。体会到这个力,弹腿、跳跃和千斤坠就都有了。
第四步: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直到三脚宽。这样又获得一个力,是外展的力。为克服这种力,小腿大腿肌肉开始工作,产生一个反力获得身体的平衡。体会到这对力,横踹、分踢、勾踢就都有了。 第五步,双手由环抱变成平摆,手心向下。——这是什么?外家拳的四平马!已经摆好。手上经过环抱,已经练出了绷劲。这个绷劲是手向内抱,腋向外顶的力,从第二步就可以练了。体会了这个力,直拳、翻拳、摆拳、勾拳就不费劲了。当手变成平摆后,出现了肩要把肘送出去,可肘还要坠下来保证手臂水平的一对力,这个力是练肘上力的,体会到这个力,摆肘、顶肘就不费劲了。
练习马步,不需要时间多长,而是需要体会力。
四平马,是马步的最高阶段,全身出现了四对主要的力。练到这一步,你就获得了几乎所有武术动作的发力能力,所以说,马步(地盆)是拳术之祖。浑元桩,是马步的基础阶段,全身只有上下两对力,但是这是基础的基础。从这里看出,内家和外家其实是一回事。我练少林和太极。我练少林时,就是这个顺序,而我练太极时,仍是这个顺序。现今外传的往往上来就是——少林派直接蹲马,这样太难;太极派到浑元桩后不向下练了,这样练了一半。
上面的马步练法算是压箱底的好东西,很多老师宁愿挨骂,是不教的。我想:这只是武术的基础,并不是打坏人的技巧。既然有人爱武术,那就让人家学个全的。所以我一直是对外教的。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忽视。马步,不是时间长就可以,而是必须体会出力来。马步,不仅可以练出千斤坠,还可以练出轻功。我上面的东西其实也未必写全,但是基础都在这里了。这个东西比我的那个资料更重要,因此我索性公开在这里。千万注意!!!可以说,即使不练别的东西,只要马步练好,就算有了开花炮弹,架起炮就能打。否则,光有炮,没有开花弹,光打些铁弹丸,没有大用。 其实,练力的方法很多,但是马步最全。也最容易出全身功夫。
我生于南方的一个小城,幼时身体不好,瘦弱多病,于是母亲把我送到了游泳队,希望能对我的身体有好的影响,不想这却使我经历了一段和一般人不同的童年。。。
训练的地方一般是当地的一个水上游泳池,每天下午3点钟最晒的时候顶着热头在教练带领下和一堆小同学走过桥去训练,日日如此。不得不说,这些训练的经历不但锻炼了我的意志,还给我身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本文重点不是游泳,这些就不多说了。
说过,小学时我的身体十分瘦弱,游泳成绩可想而知,虽然练出了不错的水性,不过依然和竞技相距甚远,不论是腰腿还是心肺的力量都和队友有差距。而且训练是在活水上,有船经过或者有潮汐浪头一来,保持姿势和呼吸都会出现挑战,为此我刻苦训练但是收效甚微,相当苦恼。询问教练,教练的答案是多练成巧,问如何增大力量,教练说市队挑选苗子后会增加力量训练如深蹲举重这些,但这些答案完全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有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的黄昏,夕阳把江水染成了一片橘红,我的心情也像夕阳一样慢慢下沉。。。在收拾衣服的时候,我瞥见深水池里有一个人在用一种相当特别的姿势游泳,是很标准的蝶泳,怎么个特别法呢,是特别在跃出水的程度,相当的夸张。可能诸位看官都看过游泳比赛或者什么的,一般蝶泳都是双手扑开依次用腰腿发力,一般能把胸部以上的身体送出水面,当然有水性好或者力量大的能把上腹都送出水。可是,可是这个人他娘的居然都能让人隐约地看到肚脐!从后面看过去整个背好像一把扇子,跃出水的时候带上水花仿佛像一只长了翅膀的箭鱼!居然有这么霸气的形象,这他娘的他腰腹腿得有多大力量,他莫不是一头大象变的?当时我心里的震惊无法形容,用现在的话就是我勒个去啊,相当的给力啊!
于是我便留下来看这个人游泳,直到他出水后问我为什么一直盯着他看。怎么说呢,这是个中年男子,不壮不瘦,肩和背也没有显示出一般游泳健将的特征,年纪在当时我估计是30以上60以下,从外貌看很不好说得准确。我就说我腰腿力量很小,也不想为了这个去练举重(因为小时候听说没长完身高不能练举重,练了不能长高),那怎么才能像他那样。
他说可以教我,不过得早上起早。(他口音不是本地的,不过当时也没想太多)其实我从小就嗜睡,基本没起过早,天天上学都是迟到的边缘,幸好当时小学的纪律也不太严格,不过当时我回答的却是,好。于是,一扇神秘的门慢慢向我打开。。。。。
从此以后,我每天的训练时间多了一项,就是早上5点多起来,去伯伯(他让我这么叫他)的船上(他住船上,一艘不太大的渔船)跟他学游泳(当时我是这么认为的。。。。。=0=)学的东西很多,各种令人痛苦的动作,但是总结起来就是两样,压韧带和扎马步。其他的他说我还小,以后再教。时间的跨度不太长,只有大半年,(后面由于我和游泳教练不和没有选紧总队于是没有再去游泳,于是也就心灰意冷了不再去船上)等一年多后再去找他,船已经不在那里了,一段善缘就此中断,现在想来甚是可惜。。。。
伯伯的来历从不跟我说,只跟我说是南派练腿的,从北方来,我遇到他时他是游泳场的救生员。也很少演练给我看,只有一两次和我上山给我看踢树桩,碗口粗的鞭腿一碰就断,我腰身粗的空中一踩拧腰一踢应声而断。当然现在很多练过一段时间搏击的也能做到,可是当时我却觉得不要太震撼,而且我知道他是有真功夫的,不是普通自己练的,不过我也不能说太多,能说的我会在下一楼结合自己的经验说出来。(后来我自己推敲他大概是长江沿岸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门派,也可能是犯事了也或许是10年浩劫,就避到了我们这里)
这段经历写出来是一种怀念,也是一种念想,时刻提醒我有机遇了必须要牢牢把握,免得后悔~~~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大家都知道说马步,可是为什么叫马步,不是其他牛步羊步?因为马步就是古代武术家长久在战阵上的积累结果,就是骑马时候的姿势,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或者不太了解,骑兵比步兵牛B谁都知道,可是在陆地上蹲着空气扎个姿势有个蛋用?
以后你就可以告诉别人了,扎马步,就是凭空扎出一匹马来!没有错,扎好了马步,腰腿就会有一马之力(虽然程度上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这样,可是出了功夫之后静下来几个人退不倒,动起来几个大汉挡不住那是肯定可以的)所以马步马步,不是蹲,不是站,而是坐!而且不是静着的傻站,那样只能站得腰膝受伤,不能有效果。
含胸拔背虚顶提肛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我说说伯伯跟我说的诀窍,怎么才能站得舒服和能出效果。就是三个字:动起来。有骑过马的和玩过山地摩托车的可能很容易明白,姿势只是相对的固定,要根据马和车对地的颠簸程度来调整整个脚掌分配的重量和人的重心。我也说不出来那种感觉,反正我站的时候是头顶着一碗水在船上站的,水出来了多站两分钟,想象一下浪在动,船在动,可是头顶的水不能出来。这么说吧,头要虚顶,可是不能有动头的想法,得用身体找头,反过来会吐出来。(想想头文字D里面车头那杯水,道理都是相通的)很多人说扎马膝盖很痛,那是没有圆裆,想象你正在骑马(没有马镫),想坐稳必须用大腿内侧夹住马背,而且你是蹲在地上,为了蹲稳,膝盖必须往外撑,腿和膝的动作就是这样。你可能会说,这他娘的不矛盾么,一段肢体又往外又往里,其实不矛盾,我说说拳头打人的方法你就知道了,拳头发劲打人的时候不是全握的,这样会震伤自己的脑,要空握,手里握个小号的鸡蛋打打沙包就知道了,手指外面和拳锋要向外撑,手指里面和掌心要包住鸡蛋,这样打人还能有一重震透的劲在里面。刚才说的下身的力量控制和这个劲是一样的。好,下面说提肛,都看过迈克尔杰克逊的舞吧,有一个很猥琐的动作时下身不动下体往外一顶,大概就是这样,不过是斜向上顶,裆向上顶就会自动的提肛,尾椎会自动往下沉,这样才能和腰的力连接起来,才有后面的气沉丹田。
腿内夹,膝外撑,提肛这三个动作就是圆裆,圆裆的作用在于把下身的力量贯通腰部,以至于把全身的力,气拧成一股。站好了,从头顶到脚心就会形成大周天,腰腿有力,内脏强大,精力充沛,站不好不能沟通上下也能锻炼下身的力量,对意志力很有好处。至于有人能站出气感来,那就是天赋好了,这时候就能站三体,后面才要练上身,竖脊椎的动作。这就是内家功夫了,我知道得不多,而且也不能多说,各位见谅。反正扎马步,上身要空,不能想用力,下身要稳要能调整受外界的力,练好了这个功夫就能达到我前面说的动静之间有一马之力了,重心稳固务必,打人闪躲必备啊。
以上都是我所学和个人经验愚见,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合理借鉴,不要一味死练。最后,奉劝大家一点,功夫练对了应该是不辛苦的,你觉得辛苦或者很困难,说明有不太妥当的地方,需要斟酌斟酌了。还有,马可以自己扎,可是三体式这种内家的桩法千万不要自己练,能找老师找名师,真要自己搞也要十分小心,要不站好了好处不明显,站不好腰椎歪了驼背甚至残废都有的,慎之又慎!
我写本文的目的一是怀念,二是提醒自己,三是给大家和我自己一个念想,一个对于中华文化的念想,一件事情你要相信才会有可能发生,不相信就永远不可能。所以,相信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你可以试试看看我写的这些拙见,不相信的武功存在认为还是力量训练或者空手道跆拳道比较犀利的,你也可以练,不过小心出问题。
请各位版主看在在下深夜打字辛苦,给个精华,谢谢,另外,转载请声明出处(贴吧首发),欢迎各位高手交流,斧正~~要拍砖的轻拍=0=锻炼身体是一个超越自我,从平凡变不凡的过程,永远都是不会够的,当然,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目的和决心。如果你是要强身健体养生的,我建议每次时间少些大概几分钟就够了,每天多做几次,觉得很辛苦了就停下,休息按摩,这样每天坚持,就会慢慢进步。锻炼身体是一个超越自我,从平凡变不凡的过程,永远都是不会够的,当然,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目的和决心。如果你是要强身健体养生的,我建议每次时间少些大概几分钟就够了,每天多做几次,觉得很辛苦了就停下,休息按摩,这样每天坚持,就会慢慢进步。
如果你能站得全身发麻,那证明是下过很大苦工的了,不要气馁,可能是姿势或者有什么地方练得不好,上下没有联通,导致气血不通,觉得发麻了就挺下来,慢慢平复气血,按摩拍打全身。
马步桩只是强身的手段,不是练气功的,我是建议自然呼吸就行,不要太刻意。用意念引导力量或者用力量感受气都是可以的,可是不能用意念控制气,这样容易出问题,真想学气功就去拜师,就是这样。我说说我的经验,首先你目光要远眺,视野开阔,心怀高远,这样就不容易累,我当时就是面对大江扎的。再来就是要会调整重心,不能死战傻站,不能把重心一直放在脚掌或者脚跟,会伤膝盖和大脑,扎马的时候要脚虚蹬,就是脚趾抓地脚跟不用力,用提的劲向上蹬。这样脚趾发力脚跟的筋就会绷紧,然后小腿收缩,大腿自然就会围着膝盖这个支点往上翘,腰臀自然就往上了,下来的时候利用重力自然往下,落在脚掌中间。这样脚趾,脚掌,脚跟不断的转换重心才能锻炼到全身和内脏,而且不会某个地方特别累。起来的时候要轻,好像一根弹簧,反正想象你头上顶着一碗水,不能洒。我练习的时间不长,不过受益匪浅,感觉身体比以前要好,以前肚子吹点风就会疼,练了以后就没有了。腰腿有力,在同龄人中很有优势,这直接导致我在小学和人玩双杠的连续制霸和我小学后期参加排球队拿到市第一的成绩。后来是在空中和人碰撞,摔断了脚踝,这才慢慢的脱离了运动,初中高中学习压力大就更没有坚持扎马了,大学沉迷网游常年坐着以致腰椎出了问题,这才下定决心重新联系马步。写这篇贴也是鞭策自己不能轻易放弃。不要想得太多,我就是压了压韧带,扎了扎马,其实就等于练了会体操~~~~要不我怎么不写练武经历而写练功呢。。。。不要想得太多,我就是压了压韧带,扎了扎马,其实就等于练了会体操~~~~要不我怎么不写练武经历而写练功呢。。。。就是头要好像被东西吊着一样,就算不用力向上也要想着好像顶着一个东西至于圆档当然是个技术活,需要慢慢练习,你试试两腿夹着一个大点的球。然后膝盖外面顶着墙壁和冰箱之类的硬物,中间夹张厚点的纸。球和纸都不能掉,慢慢就知道了楼主扎对马步了,真是难得啊,有个师父指导就是不一样的确,扎马步不能扎死,必须扎活,就是像你说的那样,不过我也很幸运,因为我也是有人指导才开始找到感觉的,以前来这里的时候都是自己摸索,效果和现在的比起来,自然是不太理想的。可以说,以后我如果有机会带徒弟,我对马步的要求肯定会很严格。有太多人觉得马步简单,无聊,又小儿科,没用。一开始我的确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我现在的看法是:如果一个人连这么简单,无聊,又小儿科,没用的姿势都扎不好,那我想他也未必能练成复杂,有趣,高深,实用的功夫
好东西,要加精啊
个人经验总结:
先声明,我站的是医盲老师介绍的低桩,所有的介绍的也是以低桩为主。引用一下医盲的话 “马步桩本来就属于低桩,年轻人一般推荐从低桩开始。若是年龄比较大或者身体比较弱的,可以考虑从中高桩开始锻炼,但是那就属于另外到桩法,比如两脚到宽度一般取肩宽。”一、站桩初期:
刚刚接触低桩的人,对于低桩的姿势大多把握不准,即使姿势的方向对啦,也会感觉到别扭,特别是三脚宽这个要求。但是因为是初期,有些姿势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磨练的,单纯的纠正是纠正不来的。过多强调某一个动作的标准,只会让你的动作更加不标准。1、身体重心
这是医盲老师的原话:“开始的时候,为了保持身体中正,又要尽量保持膝盖不太前倾,就会造成的重心偏向脚跟,开始锻炼这样并无大碍,但是随着锻炼的进步,重心应该往脚心转移。临时纠正方法,开始不要太注意膝盖,这样就可以把重心放在脚心。”
个人见解:标准姿势的重心的是落在脚心(涌泉穴)附近,这个毋庸置疑。只是不管是初期还是中期,姿势都在经受着时间的磨合,重心也会在不同时日落到不同的地方,或者因为你纠正了某个动作,重心也随之改变,有时候是在脚心,有时候又会是在脚跟。在你能轻松站到低桩三十分钟以前,不要在太在乎重心的位置,它随时都可能在变,当然你也不能忘记它最终的“归属地”。2、膝盖不能过脚尖
也许大家不相信,我站了三四个月之后,才知道“膝盖不能过脚尖”这句话。也可以说在站桩的初期我没有受到这句话的影响和束缚,而等我真正注意到这句话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膝盖过脚尖这个现象。之所以有人发明了这句话是因为怕站桩会对膝盖造成伤害。虽然之前我并没有注意,但是我相信曾经我一定也出现过“膝盖过脚尖”,在站低桩的初期,膝盖过脚尖是大众现象,而且也完全是允许的。当然标准的姿势还是“膝盖不能过脚尖”, 但是还是那句话,姿势的调整需要时间的磨合。过一段时间也就能做到“膝盖不能过脚尖”。3、站低桩初期脚要经历的三个阶段(1)屁股向下掉;(2)膝盖往两边拉伸;(3)有站起来的欲望。
我来解析一下:在站低桩的初期,最难受的就是脚啦。脚要经历酸痛辣胀等等感觉,但是我们偏偏又要强忍着种种不适,就会有种支撑不住的感觉,有蹲下来的欲望。也就是第一阶段:屁股向下掉;至于第二阶段:大腿往两边拉伸。就是大腿有往两边撇开的冲动,还是因为难受;第三个阶段:有站起来的欲望。痛啊,你肯定想站起来,甩手不站了。总的来说,这个也就是大腿力量的见长。4、站桩时间的安排
刚站桩的时候,V哥一直都在和我强调,每天累计站桩三十分钟以上的重要性。但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每天达到这个要求是多么的痛苦。所以对于刚刚接触医盲介绍的马步低桩的朋友,我建议每天累计的时间也采用循环增加的方式累加,你可以第一天累计站五分钟,第二天累计站七分钟,第三天累计站九分钟……直到每天累计的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非常非常值得!
那每天什么时候站桩最好呢?是否有时辰限制?用医盲的话来说,就是以不影响学习生活工作为好。我是高考结束了,才正式开始站低桩的,所以时间是非常充裕的。站桩的初期,我还是建议大家“多餐少吃”。每天我站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十五分钟,累积起来就是三十分钟一天。比如早上的这一次,我就把十五分钟分为几个小节来站,第一小节三分钟,第二小节两分半钟,第三小节两分钟,第四小节两分钟……时间有重复也有递减,每个小节的中间可以稍微休息几分钟,刚开始的时候,你的膝盖会非常酸痛,甚至站完一个小节之后,有点站不起来的感觉,休息了好久也还是酸痛,但是随着你站桩是深入,只会在站桩的时候才感觉到酸痛感,起身之后它也就消失啦,而且两个小节之间休息的时间也会缩短。
5、站桩的装备
①鞋子。医盲老师建议穿旧时农村人做得布鞋。但是我们南方哪里有啊,再说现在要找这种鞋估计有点难度。当然你也可以买一双鞋底比较薄、平整的布鞋。个人建议不要光脚直接就踩到瓷砖或者地板上面,因为冰冷的感觉非常不舒服。我习惯是光脚,然后在脚下垫一块比较大的纸板。
②衣服。个人建议,不要就着身上的衣服站桩。站低桩是会冒很多汗的,特别是站桩的初期,全身上下都在经历着“瀑布汗”,衣服湿透是肯定的。然而我们又不能站完桩就马上洗澡。为什么不能马上洗澡?大道理我说不上,最明白的一点我们肯定知道,刚出汗就洗澡很容易得感冒。建议在半个小时之后再洗澡。我建议不要就着身上的衣服站桩,而是准备其他衣服。夏天的时候,准备几件透气性好一点的旧衣褂;冬天的时候,特别是北方的朋友可以准备几套睡衣或着棉衣,当然你可以买质量稍差的一点的或者穿旧的。当站完桩之后,擦干汗再换回原来穿的衣服。道理大家懂吧?原来的衣服干燥啊,就着湿衣服你等半个钟头再洗澡,嘿嘿……6、站桩前的准备
①建议大家站桩前先把大小号给解决啦,要不然站了几分钟突然有上大号的冲动可不好。最好就是养成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就上大号的习惯,早上上大号,利于排毒。
②在站桩的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之前,先喝杯温开水,站完桩之后,即使再渴也不能马上喝水,也是隔个十五到三十分钟再喝吧。刚开始的时候,是会觉得口渴,但是习惯之后,即使是出再多汗,站完桩之后也不会觉得口渴的。7、站桩后
①收桩时,可以双手合十,再慢慢站起来,然后再走几步、甩甩腿。
②收桩之后不能马上坐下,医盲开玩笑说会屁股大……O(∩_∩)O~多走几步吧。8、感冒
其实站桩期间会感冒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在初期和中期。当然你也不能总是把感冒和站桩联系起来,本来就是我们的底子薄嘛。那站桩期间感冒了怎么办,是不是感冒期间不适合站桩?医盲的观点是不应该停,我个人的观点也一样。因为我就是经常感冒的人,不管是遇到站桩的初期因为底子薄造成的感冒,还是遇到后面的深度排毒引发的感冒,我们都不应该停,况且用西医来说,站桩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感冒了我怎么办?桩,照样站,但是不可盲站。站桩的累计时间可以减半,强度减半,同时要注意出汗之后千万千万不要让风吹到,收桩了马上就换回干燥的衣服。要是家里通风口太多,站完桩之后就在原地走动,等汗干了再做其他的事情。9、站桩日记
别把站桩日记当成小学生日记,是应付别人的。我现在可后悔死啦,站桩的初期没有记日记,站桩日记可是我们站桩成长的记录,把点点滴滴记录下载,对己,可以反观我们走过的历程,看到自己的成绩,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对人,可以给别人一个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要是有条件的话,我建议可以到医盲论坛里面的“练功日记”板块(
),开辟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那里既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成绩,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鼓励。站桩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无数个个人都在努力,唯有大家相互鼓励才能坚持下去。要是实在没有条件也可以以纸质日记的方式记录。站桩中期:
把站桩分为初、中、后期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已,真正要划分起来,我自己都觉得模糊。O(∩_∩)O~
上面我提到在站桩的初期不要太在乎重心的落点、膝盖是否过脚尖,现在再加多一点就是“脚是否外八”。在我早先已经公布的《健康的真谛群群主~翔鱼~七个月的站桩日记整理》里面的8月4号日记提到,在那以前我的脚板还是稍微有点外八的。那时为了拍站桩的照片,非常努力地要摆出脚板平行的姿势,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都做不到完全平行,所以啊还是那句话:“有些姿势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磨合的,不是说纠正就能纠正得了的。”第一天站桩就让你脚板平行,估计这个会让你更加别扭,连站都站不稳。我个人的建议就是在站到五分钟以前,都不要太在意脚是否外八或者平行的问题,站桩还是需要一个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接受过程,五分钟之后可以慢慢调整。而且站桩姿势的调整最好从下到上,也就是先把脚板改成平行,再调整上半身,比如上半身的是否正直的问题。
怎么样才能让双脚板平行呢?站桩的时候,脚头部分时刻都要有往两腿中间掰(收)的欲望。要不你也可以试一下,把脚板摆平行啦,等你一蹲下又变成外八了,就是因为脚板有股向外的力,所以我们才要采取脚头往两腿的中间掰(收)来抵消这股力,这样做之后,也许有一段时间你的注意力落在了脚板上,甚至站桩也会退步,原来你可以站五分钟的,改了之后你只能站四分钟啦。不用担心,很快你就能适应过来。而且我还发现脚板改了平行之后,锻炼的部位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这个就留个大家去体验吧!三分之二原则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保持进度孰重孰轻?又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在冲刺阶段的桩友们都知道,越是最后,我们的姿势变形越大。有人就会觉得,自己站六分钟的低桩,前面的几分钟还是可以保持比较标准的姿势的,但是到了最后的几分钟就越来越变形啦。又或者是昨天我可以轻松地站六分钟,今天的目标是六分零五秒,但是今天却分外地艰难,变形也更加厉害,心里面就会踌躇,是不是我哪里错啦,我还是暂缓进度,先把这六分钟站好再说吧!?可是,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身体为什么会变形?就是因为站桩会感觉到酸麻胀痛,你要是没有突破三十分钟这个大关,不管你站多少个月的“六分钟”,站桩还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依旧酸麻胀痛,你的姿势还是会变形。
我的意见就是依旧坚持每天增加五秒钟,当然这个时候要利用我所说的“三分之二原则”。比如今天单次的目标是六分钟,利用“三分之二原则”就是前面的三分之二的时间,也就是前面的四分钟你一定要尽力保持姿势的标准性,到后面两分钟,对姿势的要求可以降低一个层次,稍微的变形就让他变吧,你要做的就是坚持住,没有达到六分钟的目标,绝对不能起来。就算完全变形啦,你也给我保持蹲势。以此类推,等你站到九分钟的时候,就是前面的六分钟努力保持姿势是准确性,后面的三分钟可以稍微降低要求。
站桩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而我推荐的这个原则,不仅能帮你保持进度,而且从内心也比较容易适应进度带给你的压力。当然也许在一段时间里面,因为你一直保持着进度,姿势变形的时间越来越多,你会怀疑这样是不是会影响站桩的效果。但是你发现没有,利用我所说的原则,你保持正确姿势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啦。个人觉得,保持进度要比保持姿势的准确性还要重要,而且保持进度的同时会让你对姿势的把握有重新的认识,这是你踌躇在单次六分钟所不能感受到的。
大家可以仔细查看一下我写的站桩日记,因为不能操控的外因和内因,我不一定能做到每天都增加五秒钟,但是只要是当天定下的站桩目标,我绝对不会轻易放弃,放弃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比如9月25号的日记当中提到我只站了五分钟就停了,只是因为我的腰部曾经做过手术,而腰部第一次出现不适,我不敢贸然坚持。
74kjvm45,44hnm,
帮顶!……  …… …… …… …… ——比起握紧不放,满身束缚:还不如放开手,随风而去……
不错,------梦想在七十岁的时候还能骑着单车挥汗如雨翻山越岭。
腰马要合一,有马无腰是驽马,有腰有马千里马
三十年前,秦庆丰老师在《武术健身》上连载过少林十大基本功法,第一项就是马步桩。可惜那时年幼,不清楚要打牢基础,只知道练拳架,甚以为憾。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马步桩功视频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