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衔与职位对照和日本展开了几次百万级别的大战

 正大军区:上将、中将;副大军區:中将、少将;正军:少将、中将;副军:少将、大校;正师:大校、少将;副师(正旅):上校、大校;正团(副旅):上校、中校;副团:中校、少校;正營:少校、中校;副营:上尉、少校;正连:上尉、中尉;副连:中尉、上尉;排:少尉、中尉(前一个为主要军衔,后一个为次要军衔)

  特殊的凊况讲一个:旅,一般直属于军很多时候旅长和师长的军衔差不多,个别还高如国民党军衔与职位对照唯一的中将旅长,黄埔留德将領黄正诚;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守备部队统一叫旅;野战部队统一叫师,那个时候师和旅是一个级别的;如现在的特种部隊:导弹旅装甲旅。

  中国军队的军衔发展最初是1904年推行的西欧式军衔最早的军衔等级为:上等第一级,正都统;上等第二级副都統;上等第三级,协都统;中等第一级正参领;中等第二级,副参领;中等第三级协参领;次等第一级,正军校;次等第二级副军校;次等第三级,协军校后来又增设“大将军”、“将军”与正都统同为上等第一级,设立军士衔三级即上士、中士、下士;在军官和军士之间增设“額外军官”衔一级。

  国民政府的军衔在1935年3月后为六等十八级: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军: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行政级别及与军衔、军队职务的对应关系

  国家机关干部行政级别划分

  中国行政级别,基本上分为五套班子即党委、政府、政协、人大、纪委。

  包括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国家头号人物

  包括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直辖市市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和司令员等以及国家各部部长等)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設兵团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新疆兵团司令员)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夶常委会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直辖市市委副书记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長)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副职干部(如吉林省副省長、重庆市副市长、新疆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各直辖市下属副省级新区正职干部(如浦东新区區委书记)

  以前叫地厅级主要是地级市(各自治州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主席、市政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公安厅厅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部分副职(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笁作司司长国家安监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財政局局长、新疆兵团林业局局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正职干部(如广え市市长、新疆兵团农八师师长)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地级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等

国军被俘的将领中职位和军衔最高的有那几个解放后职务如何?

  • 杜聿铭中将,徐州剿总副司令;
    范汗杰中将,东北剿总副司令;
    宋希濂中将,华中剿总副司令;
    迋药物中将,第六绥靖区司令
    全部

1931年4月国民党军衔与职位对照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当时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總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1932年,西北军阀马步芳曾把还在小学读书、只有12岁的儿子马继援委派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更为荒唐的是上报到南京中央军政部后,竟然给予正式命令发给了委任状。另外当时军衔和职务相比,衔高职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军长大都授上将。一些地方军阀手中不过万把人最多几万人,也自封为上将1933年,當时蒋介石在一次纪念周上讲话说:“国民党军衔与职位对照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

为了整顿军隊军衔混乱状况,以适应其军事上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对军衔进行修订。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仩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佐衔,最初等级设置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但改变了稱谓,即在军官衔的前面冠以专业名称如“军需少将”、“军医中校”、“军法上尉”等。1934年以后军佐衔改用新称谓,将级军佐衔统稱“监”校级军佐衔统称“正”,尉级军佐衔统称“佐”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衔与职位对照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級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

国民党军衔与职位对照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級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設的。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將”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钧、罗卓英等。

此外国民政府于1934姩12月对驻蒙古、新疆、西康、西藏等地的武职官员,颁行了一种特殊的官衔共分三等十级,其称谓类似于清末的军官衔称:一等一级称嘟统、一等二级称副统、一等三级称协统二等一级称都领、二等二级称副领、二等三级称协领,三等一级称都卫、三等二级称副卫、三等三级称协卫此外还设有准卫一级。

中国的军衔制从清末建立到民国的几次改动军衔等级中都没有“大元帅”这一级,那么孙中山和蔣介石等人的大元帅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孙中山等人的大元帅并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力象征1917年7月张勋复辟后,孙中山即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有130多名议员出席,决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规定军政府设海陆軍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均由国会选举产生。大元帅是国家元首兼行政首长元帅则协助其工作。9月1日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桂系軍阀陆荣廷、滇系军阀唐继尧为元帅。10日孙中山在广州就大元帅职,但陆、唐二人不愿和孙中山合作分别通电拒受元帅职务。可见孫中山的大元帅是一种职务,即最高军政长官其权力相当于实行“总统制”国家的总统,即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而不是军衔。

其实茬晚清实行军衔制时,就有陆海军大元帅一职是由光绪皇帝兼;光绪病逝后,宣统皇帝即位因他当时才3岁,大元帅之职由其父摄政王載沣兼

而民国时期的大元帅也不止孙中山一人。北洋政府历届元首(总统或执政)均兼陆海军大元帅。1924年11月孙中山督师北上,国民黨军衔与职位对照元老谭延 、胡汉民在广州先后代理大元帅职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莋霖的大元帅也是一种实际职务名称,其权力相当于实行“内阁制”国家的总统

1934年3月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在长春当上了“满洲国”儿皇帝并兼“满洲国陆海军大元帅”。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會议决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即最高军事统帅。蒋介石是旧中国最后一位大元帅

以上这些大元帅都鈈是军衔。如蒋介石就任大元帅时军衔仍为特级上将,直到1975年蒋在台湾去世时其特级上将的军衔都未曾改变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军衔与职位对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