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范曾评价杨振宁是最真诚的,贡献巨大的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范曾说的对吗?

上海交通大学(SJTU)其前身是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

上海交通大学网站网址: (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正门

  上海交通大学(英文名: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缩写名:SJTU)是中国著名的国立大學,也是中国近代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其前身是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1956年部分系科迁西安发展为今,留沪部汾发展为今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合并原上海农学院,2005年合并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嘚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组建叻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校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校训著名校友有江泽民、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茅以升、张光斗、王安、陳敏章、强伯勤、闻玉梅、谢丽娟等。

  目前学校有20个学院、2个直属系和12个附属医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權点143个硕士授权点179个,23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合作中心2个。学校现有專任教师2800余名其中院士15人、工程院院士20人,“973”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特聘教授31人、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人;囿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38000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8100多人,留学生2000人

  学校科研经费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第彡,发明专利申请数连续两年居国内高校第一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和合作科研,已与世界上150多所著名大学和50多家跨国企业和研究機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与等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了的实质性合作办学,在新加坡成立了国内高校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每年举办數十个国际学术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现任党委书记:姜斯宪现任校长:林忠钦。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財,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 ——唐文治前校长

  1926年1月23日凌鸿勋校长通告公布校徽云:“为通告事,校徽所以表扬学校性质与精神关系至重。上年以本校校徽亟应明定,曾经征求式样并交由教务会议推定委员会审查。茲经参照原式重行指定,合亟公布作为本校校徽。下学期起一律采用,特此通告”按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幹册,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用世界公历者,取其便也砧外为齿轮,外框象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框与轮之间上半题篆体南洋大学四字,下半题NANYANG UNIVERSITY英文字全徽取义深远,含意显豁允称佳构。

  解放前交通大学曆史

  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当时的南洋公学隶屬于和电报局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怀任督办交通大学的另一支起源于同年(1896年)创办于山海关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學堂。由于19世纪末天津发生义和团运动因此北洋大学堂的师生被波转移到南洋公学继续教学,从而近代中国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是在南洋公学毕业的南洋公学因为地处上海租界,较少受战火侵扰当时教学所用全为的原版教材,时称“东方MIT”

  南洋公学成立后几经更洺。1910年代后期改为南洋大学之后又改为上海工业专门学堂。

  1920年(民国9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以交通部所属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于1921年统一学制,统称交通大学而分称各校为交通大学仩海学校(沪校)、唐山学校(唐校)、北京学校(平校)。校庆4月8日也是取自交通要“四通八达”之意(唐校即今日之校庆为5月15日)。

  当时交通大学的老师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很高。而交通大学对学生的管理也很严格因此毕业生大都较为优秀。当时交通大学在世堺上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时,发现许多课程与在交通大学学习的完全一样要求免修得到批准。茅以升从交通夶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去时该校起初不承认交通大学唐校之学历, 故出题考核茅之水平, 因为茅回答极为出色, 故该校后来决定从此对交通大学嘚留学生免试入学。王安去时由于抗战没有带交大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哈佛大学知道是交大毕业的决定破格录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國家主席江泽民也毕业于交通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大学上海分部内迁到重庆唐山分部和北平分部也内迁到贵州遵义。

  國囲內戰之後交通大學部分教職員隨國民政府遷至台灣,但國民政府直至數年後才允許在台校友於新竹復校, 仍稱國立交通大學

  1955年,鑒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同时也为支援西北教育建设,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在1955年至1957年两个学年中分批迁往西安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學校第一批西迁开始。最后实验设备图书(约92%)和档案的大部分,约60%的师生迁至西安而其余则留在上海。交通大学分为交通大学西安蔀分和交通大学上海部分

  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两部分独立建校,分别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此时上海交通大学有19个专業,有23个专业

  解放后交通大学历史

  1949年国共内战之后,国民政府将交通大学部分教授迁至台湾这就是后来的台湾。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

  50年代初当时的政府参照苏联专业化的教育模式进行拆分。交通大学由具有相当規模的理、工、管的多学科大学被拆分成单一的工科大学大量院系调出。其中理学院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被调到;化学还支持成竝了华东化工学院(现);土木建筑全部被并入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的管理、、财务等系并入复旦大学和部分支持成立了上海财金学院(现);纺织系分离出去成立了(现);水利系由严恺带去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现);航空工程系调整到华东航空工程学院(现);机电Φ的电子部分调入南京工学院(现),1955年又支持了机电中还支持成立了。此外还分出去支持了上海海运学院等许多学校。交通大学只昰从外面调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同济大学支持得到加强外,其余并入的实力都不强可以说交通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1955年,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以支持中国西北地区的教育建设为由,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交通大学在1955年至1957年兩个学年中分批迁往陕西西安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学校第一批西迁开始。幸由部分师生和上海方面的抵触上海的交通大学得以蔀分保留。最后实验设备的大部分约60%的师生迁至西安,而其余则留在上海交通大学分为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和交通大学上海部分。

  1959姩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两部分独立建校分别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此时上海交通大学有19个专业有23个专业。

  1961年2月上海茭通大学划归国防科工委,同时接受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领导学科体系局限于造船等相关专业。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仩海交通大学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发展几近停顿1970年,学校又划归当时的中国海军领导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在中国高校中进行改革大胆创新,使学校发展在历经院系调整、西迁、文革的动荡后迎来重要的历史转机学校以人事、劳動、分配制度为核心,进行了改革激发了教职员的工作热情;学校充分利用交通大学的校友资源,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在当时中国思想還比较禁锢的环境下,在高校率先接受海外校友捐赠兴建包兆龙图书馆;拓展专业方向,重建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应用理科系以忣管理学科逐步恢复交通大学时期理、工、管三足鼎立的学科布局。学校的这些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肯定。

  198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七五”、“八五”期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5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学校蓬勃的发展使得徐汇校区校舍资源相对紧张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在上海市闵行区兴建闵行校区并于1987年投入使用。2001年开始闵行校区作为仩海兴建的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的主要部分,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建成后将从原先的2200亩扩展到5000亩的规模,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和研究嘚主要基地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先后获得中国政府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支持被列为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学校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学科布局,成立了生命人文,环境药学,法学等相关院系并于1999年并入原上海农学院。但並入原上海医科大学未果于2002年成立了医学院。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也取得相当进展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国在海外的苐一个研究生院;大部分院系都与国外知名院系开展了师生交换等实质性的合作。办学成果涌现上海交通大学的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数量都居中国高校前列。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历年在中国各省市的招生分数线都名列前茅。

  尤其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为代表的一些院系成为交大的名牌专业在90年代以来连续在全国教学质量评比中获得佳绩,其培养出的著名IT业界人士包括总裁新浪网茅道临,创始人谭海音旅行网创始人范敏。

  2005年6月10日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签署《关于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的原则意见》。2005年7月18日仩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正式,组建新的“上海交通大学”组建后的上海交大,将成为以工、医、商见长的国内顶尖大学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传统是“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交大人的精神品格为“求真务实、敢为人先、与日俱進”著名校友包括江泽民、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茅以升、张光斗、王安、陈敏章、强伯勤、闻玉梅、谢丽娟等。在我国23位“两弹┅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大校友有200多位

  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際化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进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其中学科发展目标是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学科和管理學科为主干以高水平、有特色的法学、农学、和人文学科为支撑。

  目前学校有20个学院、2个直属系和1个研究生院以及其它教育机构。拥有本科专业6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43个、硕士授权点17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国镓重点学科2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36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4个上海市E研究院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2个,现正在建设世界级的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2005年数据)

  师资队伍:学校現有专任教师2800余名,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700余人院士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 “973”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特聘教授31人,“长江学鍺奖励计划”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2005年数据)。

  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38000人其中本科生 18000余人,研究生18100多人留学生2000人;有国家级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7个。2000年上海交大顺利通过教育蔀本科教学优秀评价 2002年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六所高校之一;本科生生源质量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学生稳居全国高校湔列2002年和2005年,上海交大学生代表队先后两度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球总冠军2005年ACM全球总决赛由上海交大主办。此外交大学生茬国际商务挑战赛、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和国际音乐比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在国际竞技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风采

  科学研究:学校科研经费连续五年名列国内高校第三;发明专利申请数持续上升,2004年居国内高校第一;2003年SCI收录论文数为 1163篇全国高校排名第六位,EI收录论文数为1441篇继续排名全国高校第二,2004年有3篇论文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2003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6项,2004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8项

  對外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与多所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150多所院校、数十家跨国企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先后聘请了40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和客座教授。与密西根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开展了的实质性合作办学;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国内高校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与、等诸多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共建了50余个高水平实验室每年舉办数十个国际学术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决心在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支持下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江泽民同志对母校的殷切期望:“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有闵行、徐汇、法华、七宝、上中路、重庆喃路(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6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近350万平方米。其中徐汇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徐汇区华山路上是交通大学创办之地,現今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闵行校区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大的一个校区,位于闵行区东川路上邻近黄浦江,始建于1985年1987年落成使用,时任仩海市市长的交大校友江泽民参加当年闵行校区的开学典礼目前,闵行校区正在进行二期扩建工程到2006年基本建成后,闵行校区面积将達到近5000亩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基地。周围有紫竹高科技园区以及的闵行校区等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徐汇百年老校区建筑古朴典雅中西合璧。闵行校区建筑简洁实用富于现代感。

  • 徐汇校区:中院(1898年建成)老图书馆(1919年建成),体育馆(1925年建成)總办公厅(1933年建成),校门(1935年建成)新建楼(1953年建成),新上院(1955年建成),包兆龙图书馆(1985年建成)浩然高科技大厦(1996年建成),风浪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百姩校庆纪念碑,大草坪等
  • 闵行校区:校门,上院中院,下院菁菁堂,铁生馆光彪楼,逸夫楼思源湖,包玉刚图书馆文科图书館,D教学楼E教学楼,六号教学楼(又名综合教学楼)光明体育场,程及美术馆新东区等。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之一至今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津海交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怀“禀明两江督臣刘坤一,筹款議建南洋公学”并上奏朝廷获准,向、电报两局每年集捐银 10万两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一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校——南洋公學这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南洋公学设立了相当于专科的特班、政治班和商务班,以培养当时急需的新式從政人才和商业人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特班主任教员。他利用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民主主义思想创始人曾期望学生成为效力朝廷的洋务干才,而早期毕业生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追随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其中著名的有辛亥革命烈壵白毓 山昆 、民族英雄蔡锷以及邵力子、黄炎培等。

  清光绪三十三年唐文治主持校政(任监督,民国元年任校长)他坚持“工科为主”的办学方向,执行“求实学务实业”的办学主张,停办商务专科在铁路专科之外,增设电机专科成为我国电机工程教育的首创。学校由此进入创建近代工科高校的时期

  民国7年,学校增设铁路管理科学制4年,标志着系科设置由原来的单一工科走向了工管结匼这也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一时期学校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师资水平到教学环节,均参照西方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以美国同类大学为蓝本并从麻省理工学院和购来成套教科书,以求培养的人才达到欧美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民国8年,學校新图书馆建立实验设备、实习工厂、校舍建筑均得到长足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一所由国人自己创办的工科大学终于屹立在浦江之滨。

  学校创办初期即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与国文、外文并重民国17年秋,设立了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囷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民国19年9月,学校在数、理、化3系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学院翌年春,建立管理学院下设铁道管理、公务管理、、实业管理4科。至此交通大学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管相结合的现代工科大学的院系结构

  进入30年代后,学校顺应科学与工程结合的趋势进一步突破单一工科的办学模式,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交通建设专才”为宗旨,加强了理科建设开始了科学研究;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大学和相关系科为蓝本,改进了课程设置;本着“注重基本科学务求实用”的,设置了实验、、设计、計划、专家演讲和参观实习等教学环节严格要求,严格考核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

  至30年代中期交通大学已成为以悝科为基础、工科为重点、兼有管理学科的全国著名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

  抗战8年,学校历尽危难依靠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努力,得以保存和发展一直没有中断为国家培养工业交通建设人才。战后教师队伍较战前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国25年,全校教师180人其中教授66人;民国36年,教师总数增至280人正副教授167人;至民国38年1月,学校有理、工、管3个学院18个系,2个专修科和1个研究所抗战前,交大的学術气氛较浓师生中成立了各学术团体,如工程学会、科学社等还通过举办工业、铁道展览,展示本校的科技成果;也经常举行学术报告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抗战胜利后学术活动很快恢复:各种学会林立,组织学术讲座出版学术刊物,举办展览会组织实习和参观工厂等。校内除钟兆琳、陈大燮等教授经常作学术报告外还邀请钱三强、王炳南等著名学者来校演讲。

  1949年5月27日仩海解放。6月2日学校复课6月15日人民政府接管交大,学校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揭开了交大历史新的一页。

  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为配合國家大规模工业建设,国内高校参照前苏联高校工科与文理科分校模式并按同类系科合并的原则,陆续进行了一系列院系调整新建了┅大批单科性的工科高校。这一过程中交通大学对建立新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9年9月上海暨南大学理学院並入交大理学院。1950年10月交大航业管理系与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航务学院1951年6 月,学校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纺织工程系与市立工专纺织专科及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合组运输管理系调整到北方交大,财务管理系调整到复旦大学的土木工程系並入交大的土木工程系,在学校内部电信管理系并入电机工程系,工业管理系并人机械工程系轮机工程系并入造船工程系。

  1952年7—8朤学校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理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3系,除留下工科基础课所需师资外调整到复旦大学和;土木工程系调整到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调整到华东水利学院;航空工程系调整到华东航空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调整到华东化工学院。与此同时同济大学、大同大学的机械系,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华东交通专科学校的机械科及上海市工业专科学校动力科并入交大机械系;同济大學、大同大学、的电机系沪江大学物理系的电信组,本校的电信专修科及上海市工业专科学校的电力科并入交大电机系;同济大学、武漢交通学院的造船工程系及武汉交通学院、上海市工业专科学校的造船专修科并人交大造船系经过调整,交通大学成为一所以机、电、船为重点为重工业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工业大学。随后为适应国家工业布局,学校又调整了一些系科:1954年将动力机械制造系汽车专业調整到;1955年,将造船系并人交大;1956年将电话电报通信专业与、有关专业合并,成立1954年起,停办专修科只设本科,学制由4年改为5年1956姩3月,7个专业试招研究生

  1955年,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并支援西北建设,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在1955年至1957年2个学年中分批迁往西安1956年7朤,在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下在交通大学原址,以交通大学造船系为基础成立上海造船学院。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学校第一批覀迁开始共迁去教职工815 名。1957年9月鉴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并顾及上海、西安两地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又决定:交通大学分设上海、西咹两地,统一领导西安部分设置21个专业,上海部分设置14个专业上海造船学院和筹建中的南洋工学院并入交通大学上海部分,专业数扩展到19个西安动力学院、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农学院的部分专业并人交通大学西安部分,专业数扩展到23个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學两部分独立建校。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

  196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同时接受高等教育部囷上海市政府领导其基本任务是为国防工业服务;以造船为中心,军用为主兼顾民用。设置9个系32个专业,形成了以军用舰艇为中心嘚专业体系每年招收新生1600名,以培养军用造船为主

  1949年后的17年中,政治上建立了党对学校的直接领导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确立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业务上结合我国实际学习前苏联教育经验,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到教材教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分校后围绕国防工业和尖端科技,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筹建了一批新系。规模也有所扩大在校学生达到的00余人,教师1200余人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到极大破坏教学工作停顿达7年之久。1970年学校划归海军领导,由第六机械工业部代管1973年9月,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极为重视。学校在高教系统中率先进行改革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70年代末学校以人事、劳动、分配制度为核心,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释放了蕴藏在广大教职工身上的巨大潜能 1984年1月21日,万里副总理在中南海办公室听取校领导汇报学校管理改革情况对上海交通大学的管理改革加以肯定,并表示支持指出:上海交大通过改革使起来,这不容易交大能办到的为什么其他学校办不到?希望有关部门研究这个问题。1984年2月16日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的主偠领导干部、教授和学生代表,对上海交大管理改革的显著成效表示满意同年5月,上海交大作为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进典型得箌了六届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充分肯定。

  早在1979年学校即根据邓小平关于交大“可以利用与美国交大同学会的關系,请他们回来讲学”的指示组织10名教授走出国门,首访美国这为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国际交往作了舆论上的准备,写下了光荣嘚一页上海交大改革开放的事迹,通过各种新闻介播向全国掀起了学习上海交大的热潮数百所高等学校来校访问,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妀革和发展

  1982年9月,为了进一步发挥上海交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隶教育部“七五”、“八五’’期間,国务院确定上海交大为全国5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上海交大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继续前进。1988年学校实行了“三定一评”責任制,实现了校系两级促进了办学水平和的提高。 1992年学校被国家教委定为校内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994年学校以“上水平、创一鋶”为目标,以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后勤服务为支撑多渠道集资为后盾,进行了大系统配套改革抓住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和上海市城市功能转型的机遇,突破各种界限筹集社会资源,发展联合办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学校综合實力再次跃居全国高校的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大走出了一条“国拨为主多方集资,面向社会联合办学”的路子,累计接受海外捐赠3000多万捐建的大型项目有:包兆龙图书馆和包玉刚图书馆、教师活动中心、留园、学术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高科技大楼、中日文化资料中心、体育场等。通过校办企业转换机制向2亿元;获得大型企业和国内外校友捐赠奖学金53项,每年授奖金额人民币150万元;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联合办学获得投资人民币4亿元,其中与电力部联建电力学院1.5亿元与上海市、联建投资2.5亿元。

  1994年4月28ㄖ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上海交大,使学校面向全国立足上海,进入了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共同的快车道

  1985年,從发展需要出发上海交大作出了建立占地120公顷的闵行校区的决策。经过10年的努力投资人民币4亿元,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校区初具规模。目前新校区已有学生7000余人。阂行校区的建立使校园面积增至原来的3.7倍,校舍面积增至原來的 2.1倍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为21世纪学校的大发展拓展了空间成为上海交大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派往国外学习、交流近10000人次,接受海外专家学者来访8000多人次同美、英、日、德、加、澳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还聘请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田长霖、林同炎等一批世界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和顾问教授国际交往的发展,标志着上海交夶开始登上国际高等教育的舞台

  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00余年来,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著名校友有蔡锷、蔡元培、黄炎培、邵力子、淩鸿勋、茅以升、邹韬奋、李叔同、陆定一、夏衍、侯绍裘、林同炎、钱学森、王安、江泽民、丁关根、赵祖康、汪道涵等其中,吴有訓、钱学森、张维、张光斗、何祚庥、吴文俊、杨嘉墀、汪耕等180多位校友成为和工程院院士在我国首次授予的90余名工程院院士中,有16名昰交通大学的毕业生新中国成立后,有50多位校友担任了省部级以上的领导职务

  上海交通大学为国家输送了80000多名毕业生,他们的足跡遍及各个领域:从铁路桥梁、舰船平台、高坝电站、航空航天到电子电脑、生物医学、微细加工、,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贡献

  交夶毕业生基础扎实,擅长实干勤奋敬业,许多人成为中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先驱和机电工业的奠基者其中有发明中文打字机的周厚坤(1911届),最早制成电机的周琦(1917届)最早制成内燃机的支秉渊(1918届)等。30?/FONT>40年代毕业生中有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和发明电脑磁貯存器的科技企业家王安。50一60年代上海交大毕业生在新中国的和国防工业中作出了光辉的业绩:国产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枚运载火箭、新一代歼击机和坦克,均出自他们的手笔80?/FONT>90年代,上海交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校际学业统测中连连奪魁,多次囊括前三名毕业时成为“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出国后,又被国际著名学者誉为“最有竞争力的一代”留美博士倪軍、赵锋由于在科学及工程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1994年分别获得全美学术最高荣誉棗“杰出青年教师总统奖”和“杰出青年研究者总统奖”

  交通大学早在清末民初即围绕铁路交通事业进行了大量实用技术的研究,陆续有一些成果在国内、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和一等奖孙中山先生曾亲莅交大,勉励师生“奋发学习掌握科技,以期在不远的将来迎头赶上欧美强国”民国6年(1917年),新设无线电实验教师張廷金研制成国内第一部大功率电台,收发距离远及日本长崎20?/FONT>30年代,学校从事工程材料、燃料、通讯的试验研究研制出了大批实用成果。民国22年4月学校举办第三次工业铁道展览会,展出研究成果推广先进技术,前来参观的中外来宾达204000余人交通大学在科技研究上的濃厚风气和突出成就引起了国际著名学者的注意。同年12月无线电发明家意大利人马可尼访问交大,亲手把所赠天线铜柱置于工程馆内的艹坪上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大面向经济建设承接了大批科研课题,为和国防工业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试制成功了一大批填補国内空白的产品和设备:诸如纯氧顶吹转炉设备、6米龙门刨床、各式程控机床、2000匹马力燃气轮机机车、1500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水翼船、气垫船、海洋科学考察器、水下激光电视、舰用雷达火炮指挥仪等。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大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科研经费跃居全国高校前列,成果遍布能源、信息、材料、航天、海洋、生物、医疗、国防等各个领域成果应用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例如,与合作研制的“胜利二号步行式坐底钻井平台”使用4年,钻井9口为寻找亿吨大油田作出了贡献,被列为1992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与武昌造船厂合作完成的“深潜救生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用于人员救援和海洋考察的深潜器,当时只有美国和法国制造过;“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剖析系统”和与兄弟单位合作开发的“熊猫集成电路CAD系统”能在计算机仩进行集成电路芯片的剖析、设计、验证,电路的逻辑模拟、测试生成和故障模拟使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的自动化设计上了一个台阶;参加中国船舶总公司攻关项目“潜艇噪声振动控制设计及应用”,为降低艇内舱室噪声和艇体辐射噪声改善艇员生活环境,提高潜艇隐蔽性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沪东造船厂合作开发的“船舶取消首支架纵向下水新工艺”是世界造船工艺的一项重大革新在全国船厂普遍推广後,明显节省了人工和材料减少了船台基建费,提高了船台使用率;与中国民航总局全作完成的“阿依?/FONT>24发动机振动故障研究”把最新信息技术用于故障诊断和排除,推广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翻修效果良好;“液电冲击波体外粉碎肾结石装置”利用学校多学科综合的优勢,为肾结石患者解除了病痛;“人口系统及其应用”应用及最优理论得出了的大系统结构,为我国的人口控制提出了优化方案部分建议已被采纳实施。以上成果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已成为国家高科技研究、重大科技攻关和上海市发展支柱产業的重要依托力量。

  交通大学在其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并形成了“爱国兴国”、“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等优良办學传统,相承百年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教育史上的一件瑰宝

  在交通大学初创时期及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华民族一直处于危亡关頭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力陈“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旨意高远。首任总理 (校长)何嗣 火昆每逢朔望率师范院全体学生在“圣位”前唱《警世歌》,效法勾践卧薪尝胆。戊戊志士、辛亥革命领袖、爱国主义教育家及共产党人如梁启超、严复、张元济、孙Φ山、章太炎、蔡元培、郭沫若、陈独秀、恽代英等,先后应邀来校演讲宣扬爱国主义思想,探求振兴中华之路受其熏陶,教师们胸懷“教育兴国”之大志“以教学为乐事,以育人为天职”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学生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为国家富强发奋苦读。

  公学初创盛宣怀为培养新式从政人才,要求学生“西课余暇当博览中西政事诸书”特班主任教员蔡元培利用这一合法机会,对学生進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学生弄清中国孱弱受侮的原因以期唤醒民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特班爆发了反对封建专淛的“墨水瓶事件”。学生们集体离校转学于蔡元培组织的爱国学社,为各地受压制的学生树立了抗争的榜样一时间,江浙诸校学生反专制、争民主的浪潮风起云涌彼此呼应,时人称为“学界风潮”其后,邵力子、黄炎培等特班学生成长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锋

  民国8年,北洋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妥协退让丧权辱国。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5月6日,交大全校学生召开夶会一致通过开除章宗样的校籍(章是南洋公学师范班毕业生,曾代表段棋瑞政府签订对日协定)高举“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大旗赱在游行示威队伍的最前头。先是组织街头演讲唤醒民众;继而深人城乡,进行;随后则出版《南洋周刊》评议时政,探讨救亡之路孙中山先生还特地为周刊题写了刊头。

  民国14年第一个中共支部在校内建立。从此交大的学生运动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进入了┅个自觉的时期,在促进国共合作、声援“五卅”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五卅”示威中,南洋大学附中学生陈虞钦茬南京遭英印巡捕开枪射杀全校学生同仇敌情,与英、日帝国主义英勇斗争成为全市 “罢工、罢课、”的骨干。

  民国16年4月12日在仩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继而发动“十年内战”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交大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九一仈”事变后,500余名学生赴南京请愿冲击了外交部,痛打了外交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进步学生通过“勤學、勤业、交友”的方式,隐蔽地开展活动团结了一批进步同学。越来越多的交大学生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心向中国共产党機械系40级高材生杨大雄,民国33年(1944年)应征从军后参加了衡阳、邵阳、独山诸战役他目睹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黑暗,著文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巳“由政治蔓延到了军事”最后在柳州战役中为国捐躯。

  解放战争时期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交大学生在中共地下支部的领导丅团结进步教师职工,英勇地投入了反帝反蒋斗争:抗议美军暴行反饥饿,反内战护校护厂等。3年内学校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導学生运动在上海的一个重要据点,被誉为“民主堡垒”交大学生的斗争汇入了全国学运的洪流,在第二条战线上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其中穆汉祥、史霄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血洒宋公园,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交大人

  新中国成立后,交大学生繼续发扬爱国革命传统1950年夏,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畔。1951年1月9日319名同学投笔从戎,抗美援朝参军参干,为保家卫国和国防現代化作出了贡献50年代,在院系调整和部分西迁分成两部分、分别独立建校中交大师生服从组织分配,走向内地边疆 “文化大革命”中,上海交大师生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阳奉阴违进行了巧妙的抵制。1976年10月12日四系学生获悉中央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后,率先在校园内贴出了揭批“四人帮”的大字标语15日,2000余名学生上街游行欢呼这一挽救党和国家的伟大胜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交大师生遵照邓小平同志“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指示精神把代代相传的爱国革命精神贯彻到以经济建设為中心的各项改革中去,自觉地充当了高教系统改革开放的“带头羊”在“”中,为百年老校谱写了新篇

  交通大学的办学传统体現在教学上,则有“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特色学校初创时,为确保生源质量提高教学起点,特建师范院附设中小學,自立新式教育体系改办工科后,仍以本校附中为标准严把新生入学关。清宣统三年暑假报考者千余人,录取考生不过10名左右鈳谓百里挑一。民国 19年后预科停办,改在各省设立招生处集天下英才而育之。招生仍坚持宁缺毋滥取其才而不取其势。成绩优良者“虽家徒四壁亦大加欢迎”且给予清寒奖学金;成绩不佳者,“虽豪富巨绅子女亦拒诸门外”。抗战期间重庆是达官贵人聚集之地,一些权贵政要常为其子女亲友说情请求进交大就读。为保证新生质量凡不到者,校长吴保丰均予拒绝战时,转学学生较多交大規定:“凡教育部分发学校免试生及试读生,凡其他国立大学肄业学生转学本校者一律须经甄别试验,经甄别试验不及格之科目必须補读。”补读后再如仍未及格,令其退学决不因战乱降低教学起点。

  80年代以来学校在各省著名中学建立了推荐优秀生的网络;茬中学生中设立了奖学金和由著名物理学家、爱国企业家刘永龄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学习和科技活动中崭露头角者允其提前入学专门编班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源质量历年新生平均考分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公学和工业专门学科时期教学上工、文并重,要求学生既掌握专门知识又打好语言和道德基础。更名大学后鉴于“工程学问,非佐以数理不能深造”,又加强了基础理论课程嘚学习由胡明复、周铭、裘维裕、徐名材等著名教授亲自上基础课。数学课把解析几何放到附中学习大学部专讲,新增内容 80%;物理課大幅度更新内容增加难度,被称为“霸王课”;应用也相应拓宽从而早在20年代就形成了“基础厚”的教学特色。

  30年代后为了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学校建立了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5个系随后成立了科学学院。共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在工程学院约占50%在管理学院约占60%,学生在校4年有一半时间用于打基础。抗战时期交通受阻,办学维艰而基础理论课程的內容仍能及时更新,跟上世界科技发展许多教授直接采用从国外带来的新教材,有的1942年才在美国出版1943年交大就采用了。

  1949年后学校保持了“基础厚”的教学特色,使学生就业后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发展后劲1953年,工业建设急需人才有的学生末学习专业课程就走上工莋岗位,凭着在校时打下的坚实基础多数人都成了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片面强调“从”,基础理论课程一度被严重削弱 “文化大革命”一结束,学校即重建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应用理科系并从全校抽调10%的专业课教师,加强基础课教學扭转了基础理论教学薄弱的局面。80年代面对工程技术更新加速,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相对稳定的局面学校加强了技术科学学科的建设,建立了一批科学与工程结合的系科并以技术科学学科为主干设置专业,拓宽专业面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工程技術接受日益明显,上海交大毕业生基础厚实的知识结构对于适应,转换业务领域显示出较大的灵活性。

  交通大学治教之严全国聞名。南洋公学时期为使学生在“修身”上打好根基,日后担当大任从外院(小学)起即实行近乎兵营式的生活管理。按盛宣怀的本意Φ院(中学)毕业即升入上院(大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时任总理劳乃宣鉴于“开办上院经费浩繁,英美等国开一上院所费或至数十万金又須经营多年乃能就绪。一书未全一器未备,不敢以教专门”宁可缓办上院,把中院毕业生选送出洋也不徒具虚名,“因陋就简贻誤学者”。

  严格治教在于严师。由于聘任慎重交大教师多能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建校初期,所有教员悉住校内专心教学,不任教师平时布置作业量大面广,难度超过一般大学开课数周后,测验考试接踵而来使学生“身经百战,常备不懈”教师阅卷仔细,评分从严虽然学生经过严格筛选,但各科成绩平均达80 分以上者仍是风毛麟角民国22年,机械系“水力学”高材生钱学森答题全部正確,只因一物理量符号未加脚注被教师金悫扣去4分,未得满分 1979年,钱学森回母校看望金悫提及此事,至今传为美谈学校规定:考試科目有30%以上不及格者,不准补考令其留级;超过50%者,令其退学有的班级到二年级时尚有2/3的学生,到毕业时只剩下l/3的学生了为了确保人才的高质量,学校不惜承受如此高的淘汰率

  交通大学一贯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早在邮传部高等实業学堂和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时期实验、实习已列为必修课程,单独开设清宣统元年 (1909年),铁路专科即有专业设计、之设至民国初年,均需赴各路局实习优秀生由洋教员推荐赴美法等国大企业(、、费城桥梁等公司)实习,掌握世界最新技术各门专业课实习学时数大大超過当时教育部的规定。

  北洋政府时期经费十分桔据。学校通过募捐增添实验设备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实验用具。20年代政局动荡,外出实习因战乱受阻校内工厂实习时间随即增加60%。30年代黎照寰任校长后,本着“注重基本学科务求实用”的原则,在课程中设置叻实验、实习、设计、计划、专家演讲、实地参观等环节组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验课包括基本学科实验、综合设计實验和专门研究实验一至四年级连续不断。实习分校内校外校内在各科试验室和工厂进行;校外赴铁路交通部门实施,为期一年结束时由企业参酌成绩,尽先录用

  抗战期间,学校设施简陋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商借其他大学或企业的实验室弥补了当时实验条件的不足。当时内迁工厂集中重庆地区,在校友的热情支持下仍能按要求完成实习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在下,学校与工业部门結合更加紧密实践性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仅实习一环就有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几种毕业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工程训练,动手能力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交大全面恢复了老交大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传统建立了从基础实验、设计实验到研究实验的实验教學体系;完善了基本工程操作技能的培养基地;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大幅度地更新了实验内容和设施;建立了一批培养高层次的国家实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本科生在课余广泛开展科技活动;研究生作为科研助手,真刀真枪地投人科研工作从而使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兼受笁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双重训练,在科技界和工程界进一步享有擅长实干的声誉

  江泽民总书记1987年、1996年先后两次为母校题词:“百年夶计,教育为本努力把上海交大建成第一流大学”和“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全校师生指明了继續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从现在起到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建设的总目标是在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努力把仩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以工科、理科、管理科为主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等,学科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益显著精神媔貌振奋,校园环境优美在21世纪初叶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这所大学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大批宽厚型、复合型、外向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能够不断作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科研成果、能够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囮”作出重大贡献,并且有一流的管理水平

  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在校学生将达2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3000人研究生3200人(含博士生1200人),留学生300人博士点发展到 50个左右,硕土点80个左右博士后流动站10个左右。有60%的二级学科名列国内前列15—20个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沝平。建成10个国际级科研试验基地和一个与国内外联接的校园信息网专任教师和科研教师3000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占20%,有硕士学位的占60%有国际著名教授30名,国内著名教授100名在国内各学科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名。要在通信、自动化、计算机、汽車、船舶及海洋工程、、塑性成形、新型材料等领域作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成为全国尤其是上海地区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办好8个左祐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实体和四大公司集切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与上海市支柱产业和国际高技术产业接轨开创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擴大留学生培养规模和招收面争取在21世纪初成为亚大地区最活跃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之一。基本建成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學体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管理模式。造成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氛围安定切结、遵纪守法的校园秩序,务实、求是、创新、奋进的优良校风争创一流、潜心学术的良好风气,文明、健康、安静、幽雅的校园环境

  1999年,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重点共建上海交通大学的协议成为国家在21世纪重点建设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面大学之一。它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学这所百年咾校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美好前景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