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骆驼祥子揭示的主题了一个什么主题?为什么被禁?

剧情介绍/《盲井》
影片根据刘庆邦的小说改编,该小说曾荣获2002年老舍。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矿区的故事,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害人赚钱,他们先是将打工者诱骗到矿区,然后将打工者害死在矿井下,并制造事故假象,再作为死者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他们一次次得手,金钱似乎已经让两人的丧尽了天良......但在一个小男孩成为他们的目标之后。
其中一个谋杀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在施害与保护之间他难以取舍,最后自杀在深深的矿井下。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一方人性的“盲井”。剧组在一个小煤矿里拍戏,条件极其艰苦危险。地底下的小煤洞里没有任何支柱,有一回,他们在地下连续工作了二十多个小时,上来两个小时之后,煤洞就塌方了......
艺术风格/《盲井》
《盲井》----剧情
王宝强的出现是整个影片探讨与社会现实的转折点。其中一个矿工骗子在得知小男孩还未满18岁时,决定放弃诱骗,因为人至少还有起码的“恻隐之心、怜悯之心”,他的所做也都是为了家里孩子能上得起学,老婆能过得上好日子,因此引发了他“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当另一个矿工骗子对他说道“你可怜这孩子,谁连可怜你家孩子?”,内心的“恻隐之心、怜悯之心”第一次遭到了磨灭。
为了他们杀人的举动无非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贫穷的时候,心又一次震撼,为人性的底线在贫穷面前显得那么的脆弱而感到可叹和悲哀,这是人性的“盲井”。还有就是当他们三去找矿工作的时候,的一番话极具讽刺意味。“人吃饭就得拉屎,下矿井就得出人命。”“爱干就干,不干就滚蛋,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矿长的狰狞面目让人愤慨之余,目前矿区的无序用人和混乱管理的现实状况着实令人揪心。
每次看新闻说哪儿和哪儿发生,死亡多少人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一个解不开的结“煤矿事故年年有,管理年年治,可人为什么还是越死越多?”也许真的就如前一个矿长的一番话“这些货(政府官员)一来,不拿个十万二十万的准打发不走!”当管理者也成为这条黑一环的时候,这些矿长的无奈和嚣张也就理所当然了。这是社会的悲哀,社会的“盲井”。故事当中还有跟这群矿工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他们纸醉金迷的生活背后有着是跟矿工一样的背景——贫穷。
联想到近年来反映中国近二十多年来普遍社会及个人意识形态变迁的第六代导演的一些作品,渐渐被人们所关注及接纳的事实,心中感慨万千。当这类普遍充满纪实风格的带有极强大众特性与传播特性的形式,成为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时候,不论其结果是否能够影响深远,其意义都是重大的。
这让人联想到如今充斥在互联网上的很多,以及那些对第六代导演的许多影片的极尽可能的读解与分析,当然还有一部充满纪实性的影片《盲井》有可能在国内院线公映的消息,贾樟柯这位号称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头羊的电影人也将在2004年被解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或许都能够表明“纪实性”这个本该在主流传播途径受到高度重视的艺术特质,将第一次真正被中国老百姓所。
《盲井》-------剧情
其实无论摄影还是电影,均是中最容易被传播媒介进行进而被大众所认知的,它们于文学不同。中国的文学从来就不缺乏纪实性的特征,但其要求接受者拥有一定的知识及阅历等等相关条件的特性,影响了其拥有纪实性的相对意义(诸如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同样能够表现纪实性的特性,但其受众范围之狭小,实在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或许这里读者会想到电视,然而在中国这个拥有‘主流语境’特性的媒介传播空间,实在难以实现)。2003年年末有一本好书,名曰,我不知道它将在大地被传播的范围有多广,我甚至更希望他以的形式或被某位导演看中进而拍摄一系列来推广其真挚的精神,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一部原本不会被中国媒体及老百姓所关注的电影《盲井》,由于其与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同台进驻2003年的柏林电影节,最后《英雄》无一斩获而《盲井》却喜获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的事实,令许多中国媒体及中国电影人大跌眼镜。注意,我这里不吝惜用这许多的陈述这个事实的原因便是:一部中国当代充满纪实性风格的电影,不是因为其逼真的再现与纪实的特性,而是由于其荣获了某电影节的奖项而被普遍关注,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面对张艺谋的《英雄》,面对即将开拍的的《无极》,面对被解禁的张元的《绿茶》,以及那些依然无法被提到台面上来说许多边缘电影,诸如《盲井》这类浓重的纪实性的影片,况且其有希望即将在院线上映的待遇,在中国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以为,其更应当被关注的理由是影片本身,而决非奖项。
《盲井》------剧情
与贾樟柯的充满“纪录片风格”的电影不同,你在《盲井》身上绝对无法轻易找出记录片的影子。《盲井》拥有一个充满悬念与紧张感的脚本,全片没有出现一个长镜头,为了突出紧张与悬念感,全片的剪切均非常紧凑,出现的两段均低沉有力(配乐的出现,已不是记录片风格所要求的‘还原真实’了),具体人物的符号化与概括性,超出了以还原为首要目的的记录特性。《盲井》以非记录片的创作方法,却实现纪实性的最大化,是难能可贵的。然而,这样一部精心构造的影片,怎么能充满纪实性的特征呢?
首先,全片除两位主要演员外,均起用了非职业;其次,影片没有任何一个镜头是在摄影棚中完成的;再次,同期录音的使用;第三,适当的剪切;最后,便是其所要表达的。其实前面三个原因均很好理解,但最后两个原因似乎有欠商榷,主题与主题的存在是否是纪实性的,似乎全无关系?而剪切似乎更加破坏了真实性。如果你那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贾樟柯的许多电影,为什么也会给人以许多真实性的感受,其原因便是他送给了观者一种在中国主流语境下无法明确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小武》与《任逍遥》如是,《盲井》也如是。其实纪实性的原则,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已经被定性为表达社会现象中灰暗的、暴力的、非正义的一种工具所特有的特点,它与“纪录”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盲井》,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黑色的、卑微的、邪恶的灵魂,以及正义所散发出的弱小的气息;它将存在于社会中的黑暗面放大进而展示到观者的面前,运用适当的镜头剪切与忽略(例如对死亡的淡化描写,对矿井生活的淡化描写等等)所带来的真实感的省略与遗漏,靠人们自身的阅历及记忆进行主观的填补,来完成原本不真实的记述到真实记述的迈进,在这种观者的填补过程中,观者本身由于主观的对某个影片中省略掉的影像的填补,也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迈进。影片的纪实性与还原性,其实绝大部分是在观者的心中完成的,而并不是在影片本身。
显然,影片所表现出这种纪实而非纪录的特性,也使得李倾注进许多个人对于整部影片的主观意识判断。
影片最后以戏剧性的结束,小男孩没有被害死,反而两个矿工骗子各自杀害了对方,最终小男孩得到了3万元的抚恤金。只是到影片结束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批抚恤金的幕后故事,导演似乎要说这样的“盲井”故事将会继续,因为社会将会继续。人不过是影片最后画面里那缕从焚尸烟囱飘出的黑烟,随风而逝。
导演以纯纪录片的拍摄风格,延续整个故事情节,粗糙但像寒风凛冽般刺骨;演员以纯本色的演出,出演整个故事,满口粗语但刻画的登峰造极;没有配乐,但同样跌宕起伏。这也是在出演以前主演的一部影片,并凭此片获得2003年台湾金马电影节最佳新人奖。
幕后制作/《盲井》
《盲井》------剧情
柏林电影节可以说是电影的福地,因此也倍受我们的关注,今年参赛的华语影片除了的英雄,还有新锐导演李杨的《盲井》,这部有关人性的影片倍受欧洲评委的青睐,而本部影片的主演李易祥的表演也被圈内行家所看好,已于近日起程飞往柏林的的他渴望有所收获。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一方人性的“盲井”。剧组在一个小煤矿里拍戏,条件极其艰苦危险。地底下的小煤洞里没有任何支柱,有一回,他们在地下连续工作了二十多个小时,上来两个小时之后,煤洞就塌方了……扮演那个良心未泯的杀人犯的主演李易祥,为了拍这个戏,不洗头不洗澡,不单单是外表,就连神态动作都变了。他回到时,他的女朋友看着他都害怕,说:“你怎么一点都不象原来的你了。”这个外表粗糙,而内心有巨大的角色,是他的机会与挑战。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好角色,好电影,几乎有着的安排的意味。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无数的私人煤矿。这本来是好事,但结果成了许多矿工的噩梦。这些煤矿的安全条件完全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矿主不愿意花钱购买必要的安全,而是把钱用来行贿。在这一过程中,矿工的生命无人理会,有的只是利益追逐。矿工们在极端危险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挖矿用的是铁镐和铲,运煤用的是马车,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生命没有保障。
2001年,广西的一座煤矿发生意外倾塌,超过40名矿工死亡。但矿主秘密埋葬了尸体并逃避了所有责任。这一事件被两名勇敢的有良知的记者揭露,但这只是中国无数类似事件中的一例,根据统计,每年有超过7000名煤矿因工作意外死亡,这还仅仅是公开的数字,有更多的死亡事件被掩盖着。
为拍摄该片,走访了几乎半个中国的许多煤矿。有一次李杨刚拍了几张,就被煤矿主和几个保安围住。当时我很紧张,因为他们都佩了枪,想把我带走。或许,正是因为李杨自己的生命都遭到了威胁,李杨才决定一定要拍完这部电影,把真实告诉大家。虽然这可能会使我面临更大的危险,但我的良心令我坚持了下来。 该影片除参赛柏林电影节外,还收到了香港、纽约等数个电影节的邀请。
幕后花絮/《盲井》
1、剧组在一个小里拍戏,条件极其艰苦危险。地底下的小煤洞里没有任何支柱,有一回,他们在地下连续工作了二十多个小时,上来两个小时之后,煤洞就塌方了……
2、影片获得国际大奖之后,李杨说:“获奖多少有些意外,自己的电影能得到这样的荣誉,对我精神上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3、扮演那个良心未泯的杀人犯的主演李易祥,为了拍这个戏,不洗头不洗澡,不单单是外表,就连神态动作都变了。他回到北京时,他的女朋友看着他都害怕,说:“你怎么一点都不象原来的你了。”
4、电影拍摄前,当憨头憨脑的王宝强获知自己被选中饰演《盲井》中的男主角时,曾怯怯地走到李杨身边,红着脸说:“我长得不好,脸上还有好多。”李杨一听乐了,拍着他的肩膀说:“我看中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味道。”正是凭借在此片中的本色演出,王宝强摘得当年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奖,并在接下来的《天下无贼》中,以“傻根”形象,迅速红遍全国。
评价/《盲井》
影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煤矿的故事,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害人赚钱,他们先是将打工者诱骗到矿区,然后将打工者害死在矿井下,并制造事故假象,再作为死者向矿主索要赔偿,他们一次次得手,金钱似乎已经让两人丧尽了天良……但在王宝强饰演的小男孩成为他们的目标之后,其中一个谋杀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在施害与保护的道义之间犹豫。
如果只是觉得这部影片反应了煤矿工的艰苦,那么肯定不是李杨的初衷,我觉得李杨想要通过煤矿工挖掘人在贫穷面前人性的道德底线,以及由此来旁推侧隐整个黑暗的一面——人性与社会的“盲井”。我想用“可怕、可怜、可叹”三个词来总结我的观后感。
当我看到被骗的矿工被另两个矿工骗子用镐头残害在矿井底下的时候,心被第一次震撼了一下。因为整个过程被导演处理的太自然,没有情节铺垫,也没有音乐的暗示,杀人变得太现实,因此太可怕。当假装自然坍塌事故而死人,跟矿长敲诈抚恤金的时候,死人在煤矿成了一件买卖的,而且是一件只值3万元的物品!难道中国的每个煤矿为了保住自然事故不外泄,用钱收买矿工在死亡证明书上证明死亡与矿区无关?而矿工为了挣一份救济家庭贫困把生命当做赌注,却在证明书上签字?矿工为了挣脱贫困表现出的举动让我感到可怕,而矿长操作此事的泰然处之也着实让我感到可怕。更加可怕的事是当矿长说出“这些货(政府官员)一来,不拿个十万二十万的准打发不走!”现实的官商勾结!可怕远还没有到此结束,当两个矿工骗子拿了抚恤金从一个煤矿出来转展另一个煤矿的时候,那种拿贫困来谋取钱财的杀人事件也将继续延续。
当王宝强饰演的16岁男孩为了替妹妹交学费,而自己外出打工出现在影片里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太可怜了,正当花样年华时,确为了生计不得苟延残喘。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类似小男孩的人每年估计得有很多,他们也都成为了中国数亿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更可怜的是小男孩也成为了那两个矿工骗子的目标对象。
影片结尾的一个镜头中,小男孩在为他的“二叔”和他“二叔的朋友”焚烧,从小男孩的中景拉至烟囱的远景,观者与小男孩同样,看到股股的黑烟冒向天空,最后消失殆尽。显然,全片的最后这个镜头,带有着强烈的导演主观情愿性。我无意去分析这个所指的含义,因为任何一个观者均会在心中产生自己的观点。我举这个镜头的例子只是想说明,导演在这里所加入的个人情感的表达是成功的,因为他是含蓄的,这个点可以被黑暗中观看此片的许多观众,解读出许多含义。
《盲井》------剧情
影片在一开场的没几分钟的时候,导演便表达自己的价值与意识判断。例如在开头第一处煤矿,那个被两位主角欺骗的男子遇害之后,矿主得知消息后与他的参谋商量对策时,对话中过于直白的出现了诸如“要不叫那个公安局长来吧?”、“妈的,叫他来,真要叫他来还不得花个十几、二十万啊?”……例如此类的对话,在影片中还出现了诸如“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死了不就白死了,开煤矿的哪有不死人的啊?”等等,当然还有那首在歌厅中被改唱的“社会主义好……”的歌。不错,这种形式的出现,确实能够令观者产生巨大的震动。
对于《盲井》这样一部电影,为了真实的反映某种国民状态,显然导演附注于之上的情感表达是必要的,暂且不论其成功与失败,这类情感表达决不是创作者的冷静可以磨灭掉的。艺术往往会被附着着创作者的价值判断,并且这价值判断也会随着的诞生,而永不磨灭。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李杨导演对于这部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的个人,是积极而乐观的,这从结尾便可看出。我个人以为,艺术作品所附着的创作者的价值判断与,积极与乐观总比颓废与悲观来的好。这无论于创作者自身还是作为接受者的我们,都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儿。或许《盲井》的真正价值,也正在于此……
电影是电影,小说是。一个是的,一个是的。不同的导演,面对同一本小说,他脑海中产生的影像是决然不同的,要记住,导演首先也是读者,进而其拍摄出来的成片也是决然不同的。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单似乎没那么明了。
看了《盲井》之后自责自己没有早先看看小说。于是,自责之后问题就出来了。原本这样一个令人不快的故事,是早就问世了的,然而从没有了解过他的人,诸如我这样的,估计大有人在吧。哦,您瞧,是电影让我了解他了。于是,就如同开篇所说的那样,电影的传播性与受众范围较之文学是非常宽广的。面对如此一个足够令国人心灵淌泪的故事,是不该这么晚才被大家获知的。我们应该感谢李杨,因为他将《神木》改编成了电影,并且其具有的影像风格又是那么出色。
获奖情况/《盲井》
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
第2届美国纽约垂北卡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剧情片);
2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银奖;
第5届法国杜维尔(Deauville)亚洲电影节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评论、最受观众欢迎五项大奖;
第57届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秀电影奖;
西班牙塞维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
2003荷兰国际海滨电影节文学电影大奖;
第五届阿根廷国际独立制片电影节柯达最佳影片、最佳摄影;
挪威贝尔根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金马电影节故事片、改编剧本、最佳新人三项提名奖;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东方企业文化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新西部(下半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43:54
贡献光荣榜265G推荐游戏
图解被禁国产影片《盲井》直视人性现实(10/11)
编辑:桃毒药来源:发表时间:
温馨提示:更多?图段子,美女八卦,请猛戳
你可能还喜欢
每月点击排行美女萌物动漫搞笑《盲山》: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看过不忍再看第二遍--百度百家
《盲山》: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看过不忍再看第二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无论是写实的作品《盲山》还是虚拟的游戏角色,只要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好的作品。
文/手游那点事/双桅船
三月的第一个节日,眨眼过去。本想聊聊女权,但围观了2天的论坛贴吧,发现这个话题极易引发争议,于是作罢。
春节各大论坛才被《乘风破浪》的主题曲屠版没多久,若不是徐娇发声,还真不知道国内没几个艺人敢为女权站台的。多方言论已从侧面证实男女平权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毕竟,“女性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种思想今天依然存在,有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生育权都得不到保障。
社会对女性的恶意远比正常人想象的大。
不信?往下看↓
2012年,印度德里大学医学系女大学生乔蒂o辛格o潘迪在夜晚误上了一辆不在当班的公交车,之后在车上被6名男子用铁棒殴打并轮奸,腹部、肠子、生殖器遭严重创伤,后被抛弃于荒地。
BBC以此事为题拍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揭露一个视强奸如家常便饭的社会到底有多病态。
在印度,71%的女性不工作,35%的女性是文盲,每年约200W女婴被杀,每20分钟有一名女性被强奸,68%法官认为女性衣着暴露是对强奸的邀请。(@---,豆瓣)
导演耗时两年制作完成,上映前在印度被禁,理由是内容敏感、容易造成骚乱。
好,印度尚属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看看邻国发达的日本。
还是BBC,根据少女援交拍摄纪录片《那些可以被买卖的女孩》(Young Sex For Sale)。最让我震惊的是竟然有某位妈妈带着6岁的女儿拍摄打色情擦边球的写真……令人不寒而栗的恋童癖审美。
BBC记者采访过程中,还遭到警察的干预和阻拦,并被强制扣押两小时。
将视线转回国内,你们是否记得几年前央视播过两部关于拐卖妇女题材的影片——《嫁给大山的女人》和《阿霞》?
被拐妇女卖到穷山沟里头,村民以礼相待,然后女主被他们感动,选择留下当老师支援乡村教育?观影全程黑人问号脸。尤其是前者将原型郜艳敏被强奸被毒打的事实加以美化,最后成为“乡村最美女教师”还得了“感动中国”。。。
反倒是《盲山》这种揭露现实、为拐卖妇女发声的电影却被禁止大陆公映,直到删减部分内容并修改结局才得以解禁。
这使得我反而更想聊聊这部电影,虽然有点沉重,但我害怕哪天它被删得一干二净,我们就真的错失了一部好电影。
盲山,从片名到海报隔老远就散发出十八线小县城浓浓的乡土气息。
这是李扬导演“盲”系列第二作,豆瓣8.2分,IMDb7.5,烂番茄87%好评率,可惜叫好不叫座。
在《盲山》之前,李扬导演拍摄了反映底层百姓苦难生活(矿难)与苟且偷生卑劣行径的《盲井》(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由王宝强主演,同样禁止在内地公映。
讽刺的是,后来某个县真的发生了伪造矿难杀死矿工案件,当地政府却非说村民是观看《盲井》才学会的,也不知道这些人在哪找的片源。
《盲井》之后,李杨导演根据中国真实拐卖妇女事件改编拍摄了《盲山》,讲述女大学生白雪梅被拐卖到山村后,被“丈夫”黄德贵强奸,多次逃跑被追回毒打的故事。
女主原型是东北农村姑娘王秀英,1994年被卖到广东罗定市花坪村给49岁的老农民郭美南做老婆。郭在兄嫂帮助下强暴了她,她找过当地派出所,不受理。最后王秀英不堪兄嫂辱骂,把一杯硫酸泼向兄嫂的两个孩子,并伤及五名小学生。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死缓。
《盲山》里边的演员除了女主角和黄德诚外都由某村村民本色出演,当地就有拐卖妇女的现象,围观村民甚至向导演提出要买下女主角当老婆,彻底把李杨恶心坏了,后期撤走去别的地方补镜头。
李扬说:盲就一个字,但我找不到一个更贴切的,来形容人心中的漆黑。
这是一部会让你气愤难过辛酸绝望震撼到浑身发抖、恶心到无处宣泄的电影。
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迫切改变家中窘境,被人贩子骗到山村,谎称采药材。片头,他们一行人坐三轮车从早上到将近黄昏才进村,足见那个地方有多偏僻路远。
村里的人跑出来迎接,所有人的表情都耐人寻味。
【人贩子与黄德贵他爹达成协议】
人贩子骗白雪梅留下看行李,白雪梅喝了杯水后不省人事,第二天醒来发现行李和身份证不见了。她向黄德贵一家求助,被告知自己以七千块卖给了他家,这个人将成为她的“丈夫”。
白雪梅尝试讲理、反抗,黄德贵一家把她关进了屋里,轮流劝说。
村里人来吃黄德贵的喜宴,小孩子从窗户看到白雪梅被捆绑在床上,脸上满是好奇:
当天夜里,黄德贵在人渣的怂恿下强奸了她,他父母甚至帮忙按住了女主。
第二天白雪梅趁机逃跑,却被村民全方位围堵;她向村主任求救,被村主任搪塞回去,回家遭到毒打。
白雪梅心里明白:整个村子没有一个人会救她。她试图自杀,黄德贵向堂弟黄德诚借钱把她送进医院给救了回来,医院对割腕这事仿佛司空见惯。
出院后黄德贵他妈找了两个同样被拐卖的女人(陈春丽和郑小兰)开导女主,白雪梅决定好好活下来计划再次逃跑。
(而郑小兰恰恰就是几年前被从四川某县城骗来这个村的,20岁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导演说:她天天来剧组,我们后来就让她演了。她丈夫不愿意,打她,她就威胁:你再打我就跟剧组走!丈夫没敢打,后来也到剧组串了个角色。)
很快白雪梅找到第二次逃跑的机会,她打听到路线,跑到大公路拦车,因为没钱,面包车主不愿意带她走,之后村里的人追上来,带回村又被黄德贵毒打。
第三次逃跑、第四次逃跑都以失败告终。在最无助的情况下,女主跟黄德诚偷情、跟小卖部老板做肉体交易……一次又一次在泥泞中挣扎,而后绝望……直到等来她的父亲。
本片引起争议的最大原因是海外版和国内版两个结局。海外版中,白雪梅等到了父亲和警察,然而警察在村民的包围下无力援救,在白父与黄德贵争斗过程中,绝望的女主拿起菜刀砍向黄德贵,画面黑屏。
国内版中,白雪梅留下孩子和父亲走了;其他被拐卖的妇女也顺利带走了,也有女人为了孩子留下来。片尾是这样一句话:
事实上,两种结局都告诉我们营救被拐妇女的道路有多艰难。警察这个神圣的词,在穷乡僻壤毫无威慑力;无知的民众眼里,法律全是空谈;被解救的妇女选择回去有的是为了孩子,更多的是因为无法面对社会的“指责”。
《盲山》带给观众的震撼并不仅限于此。实际上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的设置都有导演的用心,包括名字。
例如黄德贵强暴女主时,他妈背过身去一脸不忍与他爸的狂躁形成鲜明对比。他妈劝说白雪梅,将家里唯一的鸡蛋给女主,仿佛从白雪梅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白雪梅托邮递员给她寄信,黄德贵看见了但无动于衷,事实证明邮递员与村民果然狼狈为奸,后边有个镜头邮递员把信给了黄德贵;
上级领导来视察村里,村民把拐卖的妇女押到山上看管,威胁她们不许搞事——
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买卖妇女是违法的,但他们还是照做了。所有人对贩卖人口、殴打妇女的事习以为常,这才是最可怕的。
黄德贵的堂弟黄德诚,为人师表,名字叫“道德的德,诚信的诚”,做的却是肮脏下流的勾当。
村里名叫“李青山”的小孩,他拥有这世上最纯洁的心灵。给关在屋里的白雪梅送去两个鸡蛋;告诉白雪梅她的信都没寄出去,并自告奋勇要给她寄信。
片中有一幕拍到深夜的湖边飘来一具女婴尸体,我们于是知道了村里买媳妇的真相:生下女婴杀掉→男女失衡→买妇女→生下女婴杀掉,如此恶性循环。
可想而知,这么沉重的题材根本不被市场看好,投资商撤资,为了拍完《盲山》,导演到处借钱,甚至抵押了房子。结果当年公映后被网友指责抹黑中国农民……这些可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拍的啊。
李杨说:大家能看懂多少就看多少,我认为一个好的电影不需要解读。
公映票房很惨淡,无疑雪上加霜。大IP、大制作、明星扎堆的电影再烂票房还是很高,真正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独立作品却鲜少人留意。
并且现状依旧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公安解救拐卖妇女3万余人,实际被拐人数估计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千辛万苦脱困,有些妇女仍会选择重回大山,被她们的亲人和社会舆论逼回去:“被玷污的女人嫁不出去”、“生了娃的女人不能放弃家庭”、“女子嫁谁不是嫁”……
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尚且要面对职场歧视,更别提这些弱势群体。
即使在娱乐性较强的游戏圈,某些作品也或多或少体现了这种阴暗面。
长腿、大胸、裸露几乎是所有网游女性角色的标配;布料的包裹面积被认为与游戏受欢迎程度成反比。
《直到晨曦来临》(Til Morning Light),渴望融入集体的女主角Erica被两个女同学欺骗,恶意锁进鬼屋,这是校园霸凌。
《郁夫の恋》(ライブアライブ):同为校园霸凌。男主角郁夫的女朋友诗织被迫援交。(开发者自身经历,已被日本人列为搜索禁语。)
《破碎时光》(Broken Age):女孩Vella生活的村子常年饱受怪物侵扰,村里有“女孩献祭”的传统,她被选中献给怪物,这是外国版河神娶媳妇。
所幸还有更多的作品赋予女性独立坚强、三观超正的形象,例如G5、Bigfish、Artifex Mundi他们家的解谜游戏。
《深渊》(Abyss:The Wraithsof Eden):果敢坚毅的女主潜入被恶魔掌控的深海解救未婚夫。
《灵魂穿越者》(Spirit Walkers)、《恐怖传奇》系列:几个善良强悍的女孩一路相伴,不分你我,友谊带给她们战胜邪灵的力量和勇气。
《秘密组织》系列(The Secret Order):足够自立、足够坚韧、足够勇敢,肩负伟大使命的女性可以走多远?
《失落灵魂》、《深海噩梦》系列:当孩子卷入超自然事件神秘失踪、连警方都无能为力时,我们将见证母爱的伟大。
我想,无论是写实的作品(《盲山》)还是虚拟的游戏角色,只要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好的作品。世界上有一种影响叫潜移默化。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无疑是件好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4828
阅读:4086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天台股民让让位置,让这波公关们先跳!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揭示了什么主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