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周时期军衔要进行六艺教育

夏商西周时期教育/夏商西周时期教育
正文/夏商西周时期教育
  公元前22、21世纪,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经过夏、商、西周三代,历时一千六、七百年。随着阶级对立的形成和发展,教育也有了阶级性。奴隶主贵族为培养自己的子弟,建立了学校。奴隶和平民则不同程度地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只能在劳动和实际生活过程中受自然形态的教育。   夏代(约公元前22、21世纪~前17世纪)教育的传说& 《孟子》记:夏、商、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礼记·明堂位》又说夏代的学校曰“序”。这说明夏代已有进行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学校,但还没有从出土的文物中得到证实。   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教育概况& 考察商代的教育,不仅有历史文献为根据,而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字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商代学校见于文献者,除《孟子》所记的“序”与“学”,《礼记·明堂位》又有“瞽宗,也”的记载。汉人注解,瞽宗本是乐人的宗庙,因成为学乐的场所。   甲骨文尚未发现"序"及"瞽宗",但"教"与“学”则屡见,如:"丙子卜,多子其?学,版不冓大雨?"(《龟甲兽骨文字》卷二第25页第 9片)。这片卜辞是说,卜问上帝:子弟们上学回来,会不会碰上大雨?“乎多伊?于教王族。”(《殷虚书契前编》第五卷第 8页第 1片)。这片卜辞的内容是:商王命令伊(官名)认真负责地教育王族成员。“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第114页第1162片)。 "戒"字原作,像人手持戈,本意可有二说:一是持戈而警戒,一是持戈而舞蹈(据陈梦家《射与郊》,载《清华学报》第13卷第 1期,1941年 4月)。“教戒”盖兼指习武与习舞,与习射、瞽宗习乐之说相吻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习武是为了征战,习乐是为了祭祀,正反映奴隶制国家统治的需要。 夏商西周时期教育  甲骨文字还表明商代已进行读、写、算教学。出土的甲骨文单字已达3500个左右,形声、会意、假借等进步的方法已普遍使用,这说明商代文字的发展已很成熟。自然会出现长篇文字记录。《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甲骨文有“册”字,作,像许多书写材料穿在一起。由此可以推测当时已具有进行读书、写字教学的需要和条件。有一个骨片上有五行字,重复地刻着从甲子到癸丑十天的干支表。其中一行字迹特别工整,大概是教师所刻的范本。其余四行则歪斜不齐,显然是初学者的习刻。这个骨片是文字教学遗存的实物(郭沫若《殷契粹编考释》第 1468片)。商代在天文历法方面已有很大进步,它们都与数学的发展有关。甲骨文中的数字最大已达三万(《殷契粹编》第1171片)。出土文物还表明,那时已能进行一般的算术运算,并能绘制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所以数学也已成为教学的内容。   由上述的材料可以看出,商代贵族很重视教育,设立了贵族学校,教师是由国家职官担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伦理、军事和一般文化知识。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学的雏型。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 771年)官学制度的发展&和六艺教育的形成& 西周已是中国奴隶社会发展到全盛的时期。它继承商代的教育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了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   据《礼记》、《周礼》等文献记载,西周官学已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分小学与大学两级;小学在城内宫廷中,大学在南郊;王城的大学称为辟雍,诸侯国的大学称为泮宫。辟雍又分五学:居中者即以辟雍命名,也称;南面的曰成均,也称南学;北面的曰上庠,也称北学;东面的曰东序,也称东胶或东学;西面的曰瞽宗,也称西雍或西学(据黄以周《》及孙诒让《周礼正义》)。乡学则按地方行政系统,州设序,党,闾里设塾或校。乡学的优秀生可以升入国学。国学教育对象限于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以及经过选拔的“国之俊秀”(乡学教育的对象,史无明文)。入学年龄也有规定,但诸书记载不一致,说 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者居多;也有说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或15岁入小学、18岁入大学的。   青铜器上迄未发现关于乡学的明确记录,但已有关于辟雍与小学的记述。结合金文考察西周教育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出,西周初期的学校,是以习武为主,教师可能是由军官担任,“师”这个词即源于军旅和军官的称号,如王宫小学教师“师氏”即是担任王宫警卫的高级军官。辟雍和泮宫原是厅堂式的建筑,四面敞开,没有墙,主要为习射之地,故又名“”。建筑物四周有水泽环绕,故亦称“”。水泽外面是森林。贵族子弟即在水泽中射鱼射鸟,在森林中驱车围攻野兽。《尚书大传》说:“战斗不可不习,故于以闲之也”。辟雍中的渔猎活动,是一种实战训练。   周康王时的《麦尊》记:“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丰,王射大?(鸿)禽”。周穆王时的《静?》记: “隹六月初吉,王在?京(即丰京)。丁卯,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众氒仆学射。?八月初吉庚寅,王?吴?、吕?……射于大池。”时的《师汤父鼎》记:“王在周新宫,在射卢。王乎宰雁锡、矢、彤欮(臸为箭,欮为栝)。”上引铭文记周王亲临学宫,率群臣及贵族子弟在辟雍演习射箭,成绩优良者给予奖赏。“大池”、“学宫”、“射卢”皆指辟雍而言。这些彝器制作的时期虽去西周建国已历数世, 但铭文反映出大学中仍保持着尚武之风。   辟雍和泮宫亦如宫廷,贵族们常在这里举行祭祀、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打了胜仗,就到这里“献俘”、“告功”。   西周中期,政局趋向稳定,经济和文化获得空前的发展。教育方面逐渐增加政治、伦理的内容,要求提高文化教养的水平,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①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②乐:属于综合艺术,包括音乐、诗歌和舞蹈。③射。④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训练。⑤书。⑥数:包括读、写、算基础文化课。   六艺之中,礼、乐、射、御为大艺,主要在大学阶段学习;书、数为小艺,主要在小学阶段学习。礼、乐代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决定教育的贵族性质的因素。乐的作用主要是配合礼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礼重在约束外表的行为,乐重在调和内在的情感。射、御也渗透着礼、乐教育。《礼记·射义》记:“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说明评定射艺也离不开礼的准则。书、数是学习礼乐的基础和条件。传说当时的识字课本有《史籀篇》,数学课本有《周髀算经》,惟其详不可考。   《礼记·内则》载有西周实施“六艺”教育的过程。婴儿到能自己拿东西吃时,即教以使用右手。能说话时,教以应诺,男答“唯”,女答“俞”。盛佩巾的袋子,男用革,女用丝。6岁,教以简单的数字和东南西北等方位的名称。7岁,教以男女有别,不同席,不共食。8岁,开始教以礼让,出入门户及入席饮食,必后于长者。9岁,教以朔望和日数。10岁开始,男孩居宿于外,就学于老师,学习书写和计算。此时不得著丝质短衣和套裤。朝夕学习幼儿的礼节和书写的篇章以及应对的语言。13岁,学乐,诵诗,(文舞)。15岁为成童,舞象(武舞),学射、御。20岁,行冠礼,开始学习成人的礼仪。此时可以著丝质衣服及皮衣,惇行孝悌,博学而不为人师。30岁,娶妻,始理“男事”。女子10岁以后,即不出闺门,婉顺听从的教导,学习烹饪、缝纫、纺织、编结等“女事”,观看祭祀,学习奉献祭品及助奠仪节。这个教育过程包括了从学前期到学校教育阶段教育实施的步骤和基本内容:同时反映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下,女子完全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   随着六艺教育的形成和文化课程的加强与提高,教师多改由文官担任。见于《周礼》、《礼记》的西周教官如大司乐、大乐正、小乐正、大师、小师、、、、执礼者、典书者等等,大都是不同等级的典司礼乐的职官。与这种变化相应,大学也由兵营式的建筑演变为四合院,出现了整齐对称的课堂。所谓辟雍“五学”种种不同的名称,可能就是这些课堂的命名。   西周在科学技术方面,如天文、历法、医药、建筑、冶炼、机械制造等,都有很大的进展,但贵族们奉行的原则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认为学习这类东西是同高等贵族的身份不相称的,所以学校中并不重视科技教育。科技的传授是通过另外的渠道,由专门事务官祝、史、医、卜及“百工”,父以传子,世代相继,成为“世业”。学校教育与“世业”并行,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又一特点。   西周晚期,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开始动摇。到了春秋,封建经济的因素不断发展,周天子失去“共主”的地位,贵族中的一部分向封建地主转化,士阶层兴起,贵族官学日即衰废,代之而起的是私人自由讲学,由此而展开中国古代教育的新局面。(见彩图) 夏商西周时期教育  参考书目 孟宪承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61。 &
配图/夏商西周时期教育
相关连接/夏商西周时期教育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38:41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答案带解析】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
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 
试题分析:西周时期的学校以培养贵族成员为目标,A错误。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B项错误。儒家学派形成于春秋时期,D错误。由题干中的“其中礼、乐是核心”,而西周的礼乐制度正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C为正确选项。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等级制度
考点分析: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重要贡献
1、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①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①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①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后不再受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③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④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
⑤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①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4. 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① 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② 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此时提出这样一项计划(国际货币计划)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以行动表明我们的……令人鼓舞的国际经济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美国财长摩根索(1943年)材料二
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这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而是源于认识到这一真理即繁荣与和平一样不可分割。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与货币混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国之间形成一种共识,即稳定的货币关系有助于世界贸易的扩展和持久的和平与安全……在这场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国家之间结成的政治军事同盟有助于彼此的妥协。——陶婧《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背景及其对最初计划的偏离》材料三
更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货币管制瓶颈的削弱,为国际经济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大概这是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摩根索提出该观点的理由(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够建立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10分)[来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觏说:“民之大命,谷米也;国之所宝,租税也。”材料二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接受国家的计划指导,有一定的公共提留,统一安排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的生活,有的还在统一规划下进行农业基本建设。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材料三:不仅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没有解决好苏联的农业问题。就是勃列日涅夫经营了十多年后,苏联的农业生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苏联的国民收入约相当美国的66%(按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而它的实际军费开支却比美国还要多20%。——《从粮食一路减产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民生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朝推行重农政策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合作化以前的个体经济与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有何区别?中央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分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农业生产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原因(8分)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读下图中曲线,能够正确反映年美国联邦政府收支差额(正数表示盈余,负数表示赤字)变化趋势的是(
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摘要】 我国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典型的教育思想。其中,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在我国教育"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西周时期“六艺”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13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我国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典型的教育思想。其中,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极其重要且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将从“六艺”教育的各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论文网 /9/view-5961561.htm  【关键词】 “六艺”教育 现代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3)02(b)-0061-01   纵观整个教育发展史中,经历过夏朝的“以射造士”和商朝的“以乐造士”之后,西周的教育更趋完善,开始以“六艺”作为当时的教育内容。“六艺”教育是整个西周教育的总内容,也可以说是整个奴隶制社会的官学。《周礼●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可见, 所谓“六艺”教育,指的是六种基本技艺和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六艺是两两相对,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个大的方面:礼、乐是一对,即第一方面;射、御是一对,即大二方面;书、数是一对,即第三方面。   1 “六艺”教育   西周“礼”的教育可分类为以“五礼”为内容的国学和以“六礼”为内容的乡学。礼的教育不仅在养成礼仪规范,它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作用,通过礼制来标明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有效地维护奴隶社会秩序。礼虽修外,但却能达到制内的效果。因此,“礼”成为传统“六艺”教育之首。而“乐”的产生和礼一样有着较早的历史。西周的乐教包括乐德、乐语、乐舞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乐”的教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正所谓“音之起,由人心生也”1。乐修内,在整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   “射”指的是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的是驾驭车马拉战车的技术。“御”跟“射”是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他们是集军事和体育于一体的一种训练。从夏开始,就特别重视军事教育,到西周,更是把军事训练作为其中重要一项。并且,西周的作战方式是车战,这就决定了“射”“御”教育的重要性。军事方面的专门训练在现在普通大众教育中不多见,大多是用于专门的人才的培养,但是,体育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在现代教育中依然重要,许多考试中都有体能测试和体育达标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倡导培养“德”“质”“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书”指的是书法、文字。汉字发展到西周,已经相当成熟。据文献记载,西周时就已经把文字构造规律归纳为“六书”,还编写了小学文字教学用书《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可见“书”的教育在当时也是极受重视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的识字教学、启蒙教育、汉字研究都是受到其影响的。“数”指的是并不单是今天我们说的算法、数学,还包括历法等与数字计算有关的知识。西周创造的计算方法和历法在当时都是出于世界先列的。正所谓“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2,从中也可看出“书”、“数”在西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代教育对数学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是基础教育三大主课之一,同时对于塑造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都有巨大作用。   2 “六艺”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1 “六艺”教育是一种兼容并蓄、兼采众长的教育   “六艺”教育从语文、数学、天文、体育等多个层面创立了一种综合的教育,在重视“礼乐”的同时兼顾其他多个方面的发展。而我们的现代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不够全面。教育培养的大多也仅仅是理论片面的知识积累者。2001年开始,我国实行教育新课改,高中由以前的文理分科变成了偏文偏理。乍看起来,仿佛教育改革真的在朝着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然而实际上这样的改革只是名字的改动而已,还是没有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只懂书本,不切实际;只懂一科理论,不懂综合学习等,这样的教育是不可取的,也是必须改革的。   2.2 “六艺”教育是既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又重视道德修养水平的教育   “六艺”教育中,“书”“数”的教育过程就是知识的掌握过程。“六艺”教育不仅要求掌握书本的理论的知识,还要求掌握使用的射、御方面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重视“礼”的教育。整个社会的运行都离不开“礼”。受教育者要学习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遵守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虽然这里的“礼”更像是统治阶级试图控制人民的工具,但它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化作用却是不可否认的。   2.3 “六艺”教育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教育   可以说,“六艺”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也是一种兼容的教育,更是一种实用的教育。西周时期的教育,除了进行必须的“礼”“乐”教育外,就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当然,知识的传授大体就是我们所说的“书”“数”;而技能的训练基本上就是“射”“御”,但同时这几方面又是紧密结合的。“书”“数”教育不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射”“御”的实用性更是不必多说,培养出来的人才文武双全。   中国古代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教育制度和观点,我们需要从古代的教育思想精华中汲取营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我国的广大受教育者寻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朱丹.《论“六艺”美术教育思想》[J].《魅力中国》,2010年03期.   [2] 徐辉.《中西古代课程源流──“六艺”、“七艺”教育的产生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04期.   [3] 牛梦琪.《六艺教育的启源与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图文】六艺教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608.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西周六艺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分五礼(吉、凶、宾、军、嘉);乐分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射分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有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书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数有九数.西周六艺教育特征:学在官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六艺诗书,礼乐射,御。诗是指士大夫会做像诗经里雅颂一样的诗词歌赋。书是指,士大夫的书法他们要写出一笔好字。礼是指礼法等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礼仪和法则。乐是指音乐方面的才能。射是指射箭。御是指驾车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周时期的高古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