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游戏系列是只有美国人国家情怀感兴趣,其他国家没人玩的

我们都有一个假童年 《战神金刚》是美国人YY出来的_玩家聚焦_新浪游戏_新浪网
不再自动弹出
我们都有一个假童年 《战神金刚》是美国人YY出来的
15:18:05& &来源:
  如今回过头来看,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战神金刚》是一部典型的日本机器人动画,但在上世纪90年代,它却是以“美国动画”的名义引进国内的。
  我来组成头部
  在1995年前后,中国曾引进过这样一部机器人动画片,它长达一百多集,还要分成上下两部播出;它打着美国动画片的旗号,作画却是典型的日本风格;它每集都要用一模一样的合体镜头拖时间,却引得无数小观众成天乱吼乱叫,长大后只记得这么一句话——我来组成头部!以至于弹幕网站上的萌新们一脸懵逼,随后跟着一起刷屏凑热闹。
  这就是许多人的机器人动画启蒙作——《战神金刚:宇宙的保护神》。最近随着《地平线:零之黎明》和《超级机器人大战V》的热度,机器人题材突然又火了起来,这次就趁着这阵子风,来说说这个曾有半部参加过《超级机器人大战》的动画片。
  《地平线:零之黎明》里的机甲兽与《战神金刚》里的5头狮子还挺像的,当然精细程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最后五个人类和他们的大猫
  很多人小时候在看《战神金刚》的时候,就被片头的字幕给搞糊涂了。中文版的片头和片尾用的都是英文,而且也写得很明确是美国动画片,就连片中用来插广告的画面也是典型的美利坚风格。可其他的部分不管怎么看,都是日本动漫无疑,这让当时还没有互联网和百度可以用的中国小朋友一下子就傻眼了,还有小学生为了这到底是日本片还是美国片吵架,翻了友谊的小船。
  准确地讲,《战神金刚》是日本人制作的美国动画片。它和《太空堡垒》、《星球大战》(麦克瑞一号)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日本的机器人动画片被美国人改编成了全新的系列。只是《太空堡垒》与《超时空要塞》在后来又各自发展出独立的系列作品,而《战神金刚》的日本原版并没有继续下去,只有美国人孜孜不倦地开发这部作品的后续衍生作品。
  《战神金刚》超过百集,实际上是结合了两部没啥关系的日本动画片——《百兽王高莱恩》与《机甲舰队达莱卡XV》。两部动画之间唯一的联系,大概只有都是东映出品的机器人动画片这一条了。
  1981年,为了接档上一年度的《宇宙大帝God Σ》,东映动画策划了全新的“萝卜番”《百兽王高莱恩》。虽说是新作,但实际上在机器人动画黄金时期的八十年代,《百兽王》在设定上大多借鉴了其他同类作品。
  比如再往前一年的东映萝卜番《未来机器人达尔塔尼亚斯》中,就已经出现了狮子的元素。而更早由东映策划的《超电磁机器人孔巴特拉》中,就已将五合一机器人的经典要素全部定义了一遍,战队五个人——热血、酷男、美女、胖子和正太,合体五部件——组成脚和腿、组成躯干和手臂、我来组成头部。说白了就是《西游记》类型的五人团。
  尽管珠玉在前,但《百兽王》也在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发挥。“高莱恩”(ゴライオン)这个名字和马赫五号一样,用片假名ゴ组成了双关词。它既能表示“冲!狮子”,也可以是“五头狮子”的意思,暗示了机器人的五个组合部分,都可以变为独立的战斗单位——功能各异的狮子。这个部件可独立变形的设定,后来也影响了《超兽机神断空我》在内的禽兽类合体机器人,还包括特摄片比如《恐龙战队》。
  虽说是面向小学男生的机器人动画片,《百兽王》的背景设定反而十分恐怖,动画前几话都没有组成过机器人,却在向观众讲述这样一个冷峻的故事背景——1999年地球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战争毁灭了所有的人类,从太空考察返回的主角五人成了仅存的人类,忽然被意外出现在地球的外星人劫持到太空竞技场。
  这种与《北斗神拳》类似的背景设定,与当时的冷战背景不无关系。当历史刚进入八十年代的时候,世界各地突然在短时间内爆发多场热战,包括苏联入侵阿富汗、中越边境战争、两伊战争……这让正处在经济最繁荣时期的日本人,有一种眼前的美好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泡沫的不安,而不久前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更让岛国人确信这种灾难迟早要发生。在这种复杂的创作情绪之下,《百兽王》的开头几话变得毛骨悚然,直到第六话银贵(斯万)被害死、次回公主上位,这种焦虑的气氛才得以缓和。
  《百兽王》这片子最让人吐槽的地方,既不是人类绝嗣于五个掰弯了也无法繁衍的老爷们,也不是拉着滑竿进座舱的费力劲,更不是用金属期货交易标的物命名的队员,而是颜色混乱的机器搭配。
  照理说,五个队员和五头狮子,各有黑红黄绿蓝五种颜色,正好一一对应,可偏偏靠颜色对不上号。黄的和绿的对得上,其他三个让人头痛——名叫黄金的红战士开黑狮子,名叫银(也可以写成白金)的黑战士开蓝狮子,名叫黑钢的蓝队员开红狮子。等穿粉红战服的公主加入后,就彻底凌乱了。难怪美国人做的后续作品里,要把队服和狮子颜色重新匹配,估计他们早就看这事不爽了。
  史上最大的十五人份精神库
  在《百兽王》播放完毕之后,东映给其接档的机器人动画,就是《战神金刚》的另一部作品《机甲舰队达莱卡XV》。这部作品以水平不行人头来凑的制作理念,一口气摆出了十五个机师的庞大阵容,着实吓坏了不少人。
  达莱卡(ダイラガー)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大Rugger”的意思。Rugger是英式橄榄球(rugby)运动员的俗称。在英式橄榄球联合会式的规则中,一支球队由十五名队员组成,还正好与动画中的驾驶员数量吻合,因此用橄榄球队来命名《机甲舰队》中机器人的名字。
  日本机器人动画的发展,从最初《铁甲万能侠》的一人一机,到《盖塔机器人》出现了三机合体,后来的制作者为了出奇出新,就开始在数量上动脑筋。于是合体的部件和驾驶员越来越多,到《超电磁机器人》定型为稳定的五个人,就再难往上突破。然而《机甲舰队》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底线,十五个人的超大团队,让合体过程变得繁杂无比,更让角色塑造的戏份,被数量巨大的出场人物给完全稀释了。观众看到后来,除了吐槽这家伙如果参加《机战》能有十五个份精神之外,根本记不住有什么出彩的人物。
  作为东映第一部自己制作的机器人动画片(之前都是出策划案委托制作),《机甲舰队》从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宇宙战舰大和号》。其故事背景被设定为以地球为首的三行星联盟,为了寻求新的殖民星球,组成远航舰队,向宇宙深处前行。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与母星即将毁灭的邪恶帝国军队相遇。
  和《宇宙战舰大和号》、《舰娘》等怀念日本帝国海军的动漫作品一样,《机甲舰队》也尽可能地在片中加入日本旧战舰的名字。主角安艺学(杰夫)的名字,就出自日本大正年代的战列舰安艺号。而片中的地球人,全部用的都是日本海军战舰名,出云、伊势、加贺、长门……一个都跑不掉。
  让广电总局羞愧的美利坚剪刀手
  美国金和声公司把《超时空要塞》等三部日本动画剪成《太空堡垒》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但和混剪两部动画的《战神金刚》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太空堡垒》第一部至少还沿用了大量Macross的设定和剧情,明美还是明美,麦克罗斯还是麦克罗斯。可到了《战神金刚》里,已经不是简单的重新剪辑,而完全是美国人在自说自话。
  1980年,富二代Ted Koplar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开了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取名叫World Event Production(WEP)。他爸爸是当地著名电视台的创始人,小Kopler这次创业算是子承父业
  WEP顾名思义,主要工作就是制作世界新闻报道的电视节目。公司开了三年,由于《星球大战》的火爆,小Kopler想把业务往科幻方向转变。这时他发现远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一群日本人一周七天,天天都在电视上播放各种机器人斗殴的动画片,而美国的小朋友们还没有集体补过萝卜魂。这么巨大的市场潜力,促使他联系上了日本动画业巨头东映。
  小Kopler最早看中的动画片,是1979年度的超级系机器人动画《未来机器人达尔塔尼亚斯》。WEP找到东映,说我们要动画片的母带,就是那个有狮子头的合体机器人动画。这下沟通就出了问题,东映以为WEP说的是刚刚播完的《百兽王》,这可不就是狮子合体嘛,于是把错误的动画片寄到了美国。
  WEP公司的制片人接到母带一看,咦?这跟原来说好的不一样嘛。但是看了几集《百兽王》,就被有点重口味的动画片给吸引住了。胸口有狮子头的机器人,就这样被手脚都是狮子头的机器人给取代了。
  拿到《百兽王》版权的WEP公司,立刻开始了对原著的毁坏性本地化工作。《太空堡垒》《赛车手》《星星舰队》《星球大战》等美版日本动画,在《战神金刚》面前都不值一提,因为小Kopler压根就没打算请日语翻译。
  你能想象整个《战神金刚》的制作团队里,除了谈合同的法务之外,就没有懂日语的人吗。那不懂日语怎么让美国小朋友看懂片子呢?
  没关系,小Kopler请了几个编剧,让他们看着日语原版动画,然后做幼儿园经常干的事情——看图说话。这一集你猜发生了什么故事,那美国小朋友看到的就是什么故事。就这样,52集的动画片,就在这种看图说话的工作方式中硬给生造出来了。
  由于美国对动画片的内容要求非常严格,《百兽王》原作中的大量血腥镜头被删除。源于核战争恐惧的第一话,也被完全删改,人类和地球没有灭亡,而是组成了银河星系联盟。第六集就挂掉的黑衣战士斯万,也因为美国动画片里不能直接杀人的潜规则,而改成了受伤疗养。在后来的剧集中取代了本该是他弟弟的角色回归。
  既然美国编剧一点也不懂日语,那原版中用金属命名的角色,当然全都被替换成美国人熟悉的名字。斯万、兰斯、汉克、皮吉、阿罗拉公主……只有主角稍有不同,虽然名字从“旭”变成了吉斯,但姓还是保留了日版里的“黄金”。
  当然,最有想象力也最成功的改变,莫过于美国人创造的经典口号——“我来组成头部”。日本动画的合体口号一直处于自嗨的状态,在海外的传播性向来不佳。比如《天空战记》里繁复无比的装逼梵语咒文,远不如一句“伊母拉撒”来得好记。原版《百兽王》里合体的口号是“Let‘s GoLion”,这种日式英文在美国人看来莫名其妙,而且合体的时候只有水木一郎在那儿唱歌,美国小朋友一定接受不了。于是美国人对合体阶段进行二度创作,这就成了中国观众熟悉的“我来组成裆部”(误)。
  混搭玩出新花样的第二季
  经过重新剪辑的52集《战神金刚》,在美国一上映就获得空前的反响。没怎么经历过日本超级系动画片洗礼的美国小朋友,就跟十年后的中国小朋友一样,整天守在电视机前看每集都一样的合体变形镜头,然后吵着问父母要买玩具,拿着被改成“光芒神剑”的“十王剑”到处炫耀。总之,WEP和玩具公司赚大了。
  WEP这下也不做新闻节目了,后来干脆把公司商标也换成了战神金刚的剪影。赚到钱的WEP开始寻思制作第二季动画。可是日本的《百兽王》没有续集,WEP只得将目标放在其后续的接档动画上——《机甲舰队》与《光速电神》。
  本是完全不同世界观的动画片,现在要硬拼凑在一块,这点小事当然难不倒美国人。编剧将之前的百兽王定义为战神金刚三号机,嗯非常奇怪,最早出现的却是三号机。而十五人合体的机甲舰队则是一号机,光速电神被预定为二号机。
  为了让第一季的观众有亲切感,《战神金刚》第二季更加确定了围绕银河星系联盟建立的统一世界观。空战队中的小个子也被设定为第一季中皮吉的双胞胎弟弟,然后大刀阔斧地把“一封家书”那一集改的面目全非。招牌式的“我来组成头部”得以保留,幸好机甲舰队的组合方式也是从脚到手,最后再组成头部。
  然而《战神金刚》第二季的反响却不如预期,观众纷纷表示非常怀念五头狮子的合体机器人,十五个人实在是人太多,名字都记不住。面对热度下降的事实,WEP立刻调整了之后的计划,原本作为第三季播放的《光速电神》被临时砍掉,重新回归狮子战队。
  WEP找到东映,希望他们制作二十集《战神金刚》的原创动画,主角依然以《百兽王》为原型,这就成了只在美国上映的第三季。同时东映还通过老素材剪辑加上部分新绘画面的方式,制作了一小时的特别版动画《末日舰队》。这部片子就是国内引进版《战神金刚》的最后两集,在片中两台战神金刚肩并肩作战,抗击共同的敌人,成为粉丝口中的梦幻场面。
  WEP公司在《战神金刚》的热度消退后,终于明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开始自制原创动画的计划。他们的第一部动画比《战神金刚》还要早引入中国,并且多次在小神龙俱乐部和中央电视台重播,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合家欢动画《丹佛:最后的恐龙》。
  前后颠倒辽艺版和政治正确网飞版
  在1995年前后,辽艺版的《战神金刚》以美国动画片的身份进入中国。没过多久,地摊上就摆满了劣质的仿冒玩具,可见当时动画片有多火爆。谁要是带五头狮子到学校里,那一定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但没什么人敢带十五个机甲舰队到学校,万一被谁偷走一个,这下裆部也组成不了了。
  辽艺的动画片,配音水平是不容置疑的,但翻译和版本管理水准是很成问题的。虽然因那时中美文化交流不多,上译、上视的动画片也经常犯翻译错误,但在《战神金刚》里把“队长”翻译成“船长”这种低级错误,基本只出现在辽艺的版本中。
  辽艺版《战神金刚》另一个问题是引进时前后颠倒,集数混乱。因为片子太长,中国版《战神金刚》被分成了上下两部,但关键在于上下部并不是对应第一、第二季。上部实际上是第一季《百兽王》的第七集到最后,以及《末日舰队》的两集。而下部是第二季《机甲舰队》加上《百兽王》的前六集。所以现存辽艺版本的《战神金刚》第一集没头没尾,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万幸的是,当时的辽艺还没有因为《天鹰战士》被骂得狗血喷头,相比广东随性的配音,辽艺的水准是值得钦佩的。在韩力还没有调入辽宁儿艺的日子里,刘喜瑞很好地承担起主角的任务,并且留下了“我来组成头部”的经典声音。而已故的陈大千也为片头解说增添不少亮点,尽管还是漏出了辽宁口音——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广阔的宇宙空间里,有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就是战神金刚,宇宙的保护神,一个超级机器人。善良的人热爱他,邪恶的人害怕他。由于战神金刚的出现,银河系才有了和平。在银河系,人们组成了银河星系联盟,它包括了银河系的全体成员,他们亲密无间,和平共处。直到有一天。一个可怕的恶魔给银河系造成了威胁,这样战神金刚又有了用武之地。他与恶魔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搏斗,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平的人们有了依靠,他们对战神十分敬仰,他是光明与胜利的象征。请看——《战神金刚:宇宙的保护神》。
  在另一边的美国,《战神金刚》相关的商业开发一直没有停止。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里,WEP都在持续推出新的动画片和漫画,其中基本都是围绕狮子战队进行的。2016年,梦工厂动画制作了重启世界观的《战神金刚:传奇守护者》,将原版第一季的故事重新演绎,并在网飞上播放了两季。
  新版的《战神金刚》在画面上更加出色。第一眼看这部动画,会觉得和《降世神通》系列非常像。这是因为制作本动画的韩国公司,也参与了《科拉传奇》(《降世神通》续作)的生产。这种人设偏亚洲,剧情纯美式的动画片,在美国也越来越流行。
  但是最近美国动画也越来越受到政治正确的影响,在设定上不敢乱碰雷区,强行往里加塞各种少数族群。《新战神金刚》基本延续了初代的人物名字,但是驾驶员按照自己的队服颜色对应狮子,队长从原版的吉斯,变成了年长的黑衣战士希罗。大反派扎肯的形象则更加富有魅力,顺带提一下,这个角色在日版《百兽王》里叫大巴扎大帝王,远远就有一股羊肉串的味道。
  可能有人要问了,黑衣战士不是叫斯万吗,怎么变成希罗了。其实希罗才是这个角色的本名。在日版的《百兽王》中这个角色名叫银贵,写成罗马字就是Shirogane Takashi。在改编成《战神金刚》的过程中,被改成斯堪迪纳维亚式的名字斯万,设定为瑞典人。而《新战神金刚》中这个人物的设定改动最大,因此名字回到了最初的日式名字银贵,简称则是希罗、Shiro。
  因为要迎合政治正确,阿罗拉公主被强行改成了黑皮肤。又因为播了两季希罗还没有离队,公主无法加入,就造成驾驶员队伍里没有女司机的尴尬局面,很可能被美利坚田园女权喷到屎坑里,所以将小个子皮吉改成了女扮男装的花木兰。鉴于《科拉传奇》吃屎般的百合结局,《新战神金刚》估计难逃出柜的魔爪,那就来猜猜究竟谁才是基佬呢?
  隔了二十年才玩到的电子游戏
  尽管《百兽王》和《战神金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非常火爆,但居然没有相关的电子游戏产品。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才在新时代的游戏机上找到他的身影。
  一直以来,《百兽王》进入《超级机器人大战》的声音就很强烈,在多次非官方的投票中,《百兽王》的名次一直都在最前列。可能是呼声太高的缘故,眼镜厂终于在《机战W》中加入了五头狮子,只不过这部作品登陆的是机能低下的DS,音画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
  游戏设计者还在里面玩了一个梗,反派皇太子听到盖塔的流龙马说话时,会有非常激烈的反应,因为两人的声优都是神谷明——你已经死了!同是狮子王的勇者王与百兽王也类似的特殊事件,不知道达尔塔尼亚斯加入的话,三头狮子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美国,WEP进入新世纪后又开始了榨干《战神金刚》剩余价值的计划。除了推出新的动画系列《战神金刚:力量》之外,又在苹果手机上推出了动作游戏《战神金刚:移动版》,不过这游戏是个付费游戏,得花上4美元,至于值不值得就看玩家的粉丝力了。
  2011年,PS3和XBOX360的商店中,又出现了一款第三人称射击游戏《战神金刚:宇宙的保护神》。这款由不久之后千古的THQ发行的下载游戏,使用了许多初代动画的画面,还原了包括真假战神金刚对战的经典场景。玩家可以选择一头狮子进行战斗,玩法是类似《血腥大陆》的双摇杆射击,Boss战则是回合制的QTE,连合体和组成光芒神剑都要按键。不过这游戏关卡内容少且重复,可玩性相当糟糕,即便在动画改编游戏中也不怎么样。
  至于《机甲舰队》,由于人气和游戏平衡的原因,在太平洋两岸居然都没有自己的游戏,这是有多不受待见啊。
  国内自《天鹰战士2000》之后,基本就不再引进机器人动画,中国的小朋友只能通过零星的《变形金刚》动画片,了解到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以铁皮打架为主要内容的卡通类型。而长大了的“小朋友”们,只能在记忆中,回忆曾经给自己带来过快乐的《战神金刚》。(转自游研社)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游戏排行榜(China Game Weight Rank)是由新浪游戏推出的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公正、最客观的多平台游戏评测排行榜,包含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手游、端游、主机游戏、VR游戏、智能电视游戏及H5游戏,力图为中国玩家打造最值得信赖的游戏推荐平台。
评天下游戏、测产品深浅—新浪中国游戏排行榜CGWR!
新浪游戏APP
新浪游戏APP为广大玩家提供最及时、最个性化的聚合订阅游戏资讯,以及业内最丰富、最具价值的游戏礼包资源,首测资格、稀有道具,成为高玩就这么简单。新浪游戏APP论坛力求打造一个属于所有玩家的超大朋友圈,为玩家的生活增资添彩。新浪游戏秉承为玩家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不断优化创新,让我们一起创造快乐!
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是新浪游戏为全球手游玩家量身打造的一款手游攻略大全及专业游戏问答社区APP。“全民手游攻略”涵盖Apple Store游戏畅销榜前150名手游,网罗最新手游通关秘,帮助玩家畅玩手游;打造最全手游攻略资料站,帮你用最省钱方式吊打土豪。最火爆专业的游戏问答,让众多大神带你开启不同手游人生,寻找志同道合小伙伴一起并肩作战。
新浪游戏大事记
17年02月23日
16年12月15日
16年11月18日
16年11月16日
16年01月14日
16年01月14日
15年12月15日
15年11月19日
15年11月16日
15年01月08日
14年12月27日
14年12月17日
14年03月27日
14年01月09日
13年12月27日
13年12月07日
13年10月11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美国强大,在某些方面跟美国人先进的思维方式有关。美国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有哪些不同呢?在美期间我零距离地接触了美国人
【美国留学网() - 美国留学行前准备】美国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有哪些不同?
& & &强大,在某些方面跟美国人先进的思维方式有关。美国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有哪些不同呢?在美期间我零距离地接触了美国人,包括企业家、市民、教授、、工程师、公司职员等,通过接触了解,我感觉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的是共同利益
  有关这一点,我听到过一个名人:林语堂与赛珍珠有多年的合作关系,赛珍珠是林语堂的出版商。林语堂因此觉得自己与赛珍珠有很深的友谊,所以当林语堂想发明中文打字机但经费短缺时,就向赛珍珠借钱,没想到被拒绝,他很是想不通,于是与赛珍珠绝交。这件事很说明中化的差异。
  中国人觉得相处长又没有龃龉就有友谊,但美国人缺少友谊这个概念,美国人讲利益。赛珍珠帮林语堂出书,是互利的行为,林语堂赚了稿费,也赢得了名声,赛珍珠更赚了大头。后来林语堂与赛珍珠闹翻后觉得自己吃亏了,自己拿的版税只是10%,而不是50%。林语堂可能觉得自己与赛珍珠应是地位相同的伙伴关系,所以应拿一半。可是,出版商有发行渠道,控制了市场,他们拿走大部分利润,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一直是美国的现状,这也是每个人都想自己做老板的原因。至今美国的版税标准仍是8%到12%。所以林语堂不必感到自己吃亏了。如果他感到吃亏了,按照美国人的想法,他应该换个出版商。林语堂显然不习惯这样的思维。林语堂的想法可能是,我现在帮你赚钱,以后你也帮我赚钱。
  林语堂向赛珍珠借钱发明中文打字机,与借生活费是不一样的,生活费数量往往较少,周期通常较短。借钱做发明,类似于借钱做生意,借的数量往往大一些,还钱周期通常长一些。赛珍珠很可能从商业眼光来看这件事,觉得新发明风险大,不愿借,也挺正常。后来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也没产生利润。
  林语堂不必生赛珍珠的气,也不必因此而后悔与赛珍珠的交往。当初不是赛珍珠帮他出书,他也不会有后来的地位。中国人文章写得好的人很多,林语堂之所以至今还被人记得,主要也是因为赛珍珠帮他出的几本英,因为中国作家能出英文书的屈指可数。
  美国人不是不可以交往,只是与他们交往时要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中国在历史上是超级大国,所以其价值观念在世界上也影响过其他国家。但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了,别国不会受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会受美国价值观念影响。所以,中国不能再输出友谊了。在与别国、别国人交往,要以利益为重。共同的利益可以弥补文化上的差异。
  二、价廉与物美的含义
  众所周知,美国外包的软件项目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外包到,中国软件人才不少,可却很难揽到美国生意。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国人英文程度不好所致,这确实是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一个亲人生病了,需要找一位医生开刀,一家印度医院说,&到我们这里来吧,我们医院的医生有多年丰富的经验,至少开过十例这种相近的手术,都很成功,而且比美国医院低30%。&
  另有一家中国医院说, &到我们这来吧,在我们这里做手术是最便宜的,费用比美国医院低70%,因为我们都是让医学院的学生来做得。&你会选择哪家医院呢?
  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毫无疑问他会选择印度医院,中国医院虽然更便宜,可是让医学院学生开刀,他们有经验吗?我的亲人不成了他们的试验品吗?
  选择软件公司与选择医院的道理是一样的。美国人不光考虑成本,也考虑对方有无经验,能否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如果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中国医院就可以说,&我们医院的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像你亲人这样的手术我们已做过十多例,每个手术都很成功,而且我可以给你这些病人的电话,你自己可以去核实,而且我们的费用比印度医院还低。&这样的表述,不怕接不到美国人的生意。
  三、开一元钱店发大财
  在美国期间,我到过一元店感受了他们的经营、商品情况。我和大学的教授也谈到美国一元店的情况。教授说,美国的一元钱店很发财。我只是想他们的商品价格便宜,有的同样商品在别的商店可以买到两元甚至更高。教授说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当时计算一元钱店的收益,只是计算了每年的利润,却忽略了店铺本身的价值。
  按照美国人的思维,如果这个店能够持续赚钱,那这个店本身就很值钱。如果现在的十年期债券的利息是百分之五,那你如果要得到五万元的利息,你需要多少本金呢?答案是一百万。如果你的店也能每年产生五万元的利润,那你的店也值一百万。
  如果你只有一家店,别人可能不愿化一百万来买它,因为经营风险很大,今年能赚五万,明年不一定赚到。但如果你能够多开几家,开成连锁店,美国人就会认为你的经营风险大大减少了。这时你的店就一定值钱了。连锁店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每个店的价值都高于单独经营时的价值。
  美国有一家上市公司,叫&美元将军&(Dollar General),它开了6817个连锁店,
  每个店平均一年约赚5万美元,它的总市价是68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店价值一百万美元。 当初开这家连锁店的人发了大财。
  其实,我国开一元钱店有优势,因为一元钱店里的东西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但为什么没有见中国人开一元钱店发大财的呢?美国人认为,有的中国人不愿合作,觉得与人合作容易受气、受骗,只信任家庭成员,通常做法是开一个一元钱店,几年后赚了一些钱后就把店关掉了,想不到去开新店来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可见,按我们的思维赚不了大钱的事,到了美国人手中,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照样可以赚到大钱。
  四、以&粗心&对待粗心
  我听了一位在湾区上班的华人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刚进公司工作时,公司要求员工穿西装打领带。有一次他开车上班到了半路,才发现领带忘了打,回去拿意味着迟到,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准时到班上要紧。当时心中是惴惴不安,生怕被老板骂。
  到了班上,那一整天,与老板打了几个招呼,老板都没提我领带的事,当时觉得老板也是个粗心的人。等到第二天,打好领带到了班上后,老板笑着说,你今天可没忘带领带。
  原来,老板前一日的&粗心&是故意的。他不当时指出,是不想影响我的情绪。事情过去了,再提起来,气氛轻松,当事人也不会再有精神负担,我不由佩服美国人的考虑细致。
  他还给我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女性朋友在银行工作,有一次她因穿超短裙上班,第二天就收到老板的电子邮件,内容是一段人事部门所制定的服饰要求,其中有服装要端庄的话,她顿时明白昨天穿超短裙上班有些不合适。事请已过,她也不感到什么不自在,下不为例就行了。
  五、赔本的买卖也做
  在美生活六个月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到中国店、越南店等一些亚洲店买东西,如果用信用卡付帐,他们会要求你最低消费十五元左右,看起来他们很有道理,信用卡公司会收取商家的手续费用,如果你消费少了,商家会觉得他们在付完信用卡公司的费用后,赚不到钱了。可到美国店去买东西,即使是几毛钱的食盐,你一样可以用信用卡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商家愿意在少数交易上亏损,只要大部分交易赚钱就行了。有人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美国人赔本的生意也做,他们赚的是信誉,是回头客,赔一次可能赚多次。
  美国店都允许客户退货,这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可是失之东隅,受之桑榆,此举赢得了人心,客户在这些店消费更多了。可是很多中国店的门口都写着&商品卖出,概不退伙&,形成鲜明的对照。所以中国店不如美国店规模大,因为中国商家不能做一点赔本生意。
  六、用过程而不是道德说教解决问题
  中国人碰到社会问题,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靠道德说教。比如说一稿两投问题,十几年前就见到报刊上不时有人呼吁作者不要一稿两投,现在仍有同样的呼吁,而且,确实存在一稿两投的现象。这说明这么多年的道德说教并没有收到成效。
  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刊物或网站要求作者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回音,稿件再自行处理。可是,作品也有青春期,很多文章时效性很强,让作品等一个月,就象让一个姑娘等十年再找婆家一样,很多作者自然不愿意了。
  到了美国后,发现从没有人呼吁过不要一稿两投,但是,却没有发现有什么稿件同时出现在两家刊物上。美国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美国人通常把社会问题归因于过程,而不是人的道德。要解决问题,就要重新检讨事情操作的过程,通过改变操作过程来防止问题的发生。用美国人的思路解决一稿两投问题,我们可以先看另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找工作时,你也经不起等待,你可能会把履历表送给一百家公司,但你不会去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去上班,为什么呢?你寄履历表给公司,只表示你对去这家公司工作有兴趣,并不表示你已做了承诺,如果这家公司要你,你就一定得去。当其中一家公司真的想聘用你时,他们需跟你再联系一次,你这时只能答应一家。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女两嫁的情况了。
  同样,当一个作家投稿给一家出版物时,他也应只是表露他想在这家出版物发表的兴趣,如果出版物真得决定要用这稿件了,寄一个合同给作家,甚至可以用电子邮件作家。得到作家签名的合同,或者回复的电子邮件时,这才算得到了作家的授权。如果作家授权给两家出版物,出版商可以根据合同来起诉作家,没有哪个作家会惹这种麻烦。过程变化一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中国人应该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美国人爱打官司
  说到美国人爱打官司,觉得这是一件消极的事。古代的贤人以无诉讼为最大的成就。可是,在美国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多诉讼不是坏事。中国人爱讲理,路上两个人相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红耳赤地说上一天,引来很多头伸得象鸭子一样的看客,白白在浪费时间。在美国出了车祸,不用吵架,让保险公司去判断,再不服就上法庭,到了法庭,管你服不服,你都得服从法庭的判决。这就是让法庭来解决争端的好处,省得自己白费口舌。在中国报纸上,经常看到民工到雇主前静坐要工资,单位派出专员到其它单位去讨债。这些本来都是应该通过法律来解决的事,可大众却在花费无谓的时间。
  美国人爱打管司,反应了美国人对法治的信任。中国人不爱打管司,而是采取另一种方式&上访,有些人对法律系统不信任,&法治&不如&人治&。从这一点讲,我国要过渡到法治社会,需要不断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公平执法,爱打官司人多了,未必不是件好事。
原文来源:
相关资讯:
免费留学评估表
*姓  名:
*意向国家:
*Q&&Q号码:
*移动电话:
*在读年级:
国内专业:
语言成绩:
*所在城市:
*出国日期:
越快越好  
半年内  
一年内  
未定先了解下 
您计划出国的时间
补充说明:
请准确填写以上信息,留学专家将在24小时内回答您的问题
更多美国留学行前准备信息请访问:
&各国行前准备栏目
&出国留学网声明
(一)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邮件:
· · · · · ·
美国留学相关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国栏目导航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不理解北欧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