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扮恐怖分子恶搞知识分子也像中国文人这样讲气节吗

浅谈中国文人的气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中国文人的气节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外国知识分子也像中国文人这样讲气节吗?-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外国知识分子也像中国文人这样讲气节吗?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0:01:39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有网友碰到外国知识分子也像中国文人这样讲气节吗?,具体问题为:还是气节仅仅是中国文人的专利?我们通过互联网以及本网其他用户共同努力为此问题提供了相关答案,以便碰到此类问题的网友参考学习,请注意,我们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仅供参考,具体如下:(注意:本网只是整理不享有版权及不承担相关可能的其他责任,版权归原作者原网站所有,本网仅为了知识传播.)======以下答案可供参考======供参考答案1:
讲的你中国文人现在还有气节一样毛主席赛我亲爷爷
相关信息 [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984|回复: 0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是怎样的风范?
在线时间 小时
点击上方“青年读书”可以订阅哦民国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年,半个世纪都不到。但这个短命的朝代非常丰富、非常精彩,可以说是一个“华丽的乱世”,在知识分子当中,出了不少“民国范儿”。&什么是“民国范儿”?在我看来,“民国范儿”的第一个特点乃是“纯真”。近代中国历史当中有一所独一无二的大学,就是只有七年历史的西南联合大学,但是它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造就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百五十七个两院院士、众多的学者大师。西南联大如今已经成为神话,也可以说是绝唱。我到台湾去,台湾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大家都读台湾版的《青春之歌》是鹿桥创作的长篇小说《未央歌》。这书我后来买来读了几页,有点儿看不下去,小说写的就是西南联大学生的生活,但小说里的人实在太纯真了,纯真得让我觉得好像有点儿失真。究竟是小说出了问题,还是我出了问题?我想了半天,发现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我们这代人经历太复杂,心思也磨砺得太复杂,人际关系更复杂,已经不能欣赏,也难以想象曾经有过的纯真年代。而那个时代的西南联大,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非常纯真的东西。战争年代前方在打仗,他们就在后方读书,日本鬼子的飞机来轰炸,经常要“跑警报”,躲到防空洞里去,但是他们的心态非常安宁。“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他们的战场就在学术岗位上。在战争环境里面,这些学术大师写了很多经典著作。&“民国范儿”的第二个特点是“德行”。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有一个著名的太太客厅。客厅主人是当年的北平知识界“女神”林徽因,她既漂亮聪明,又很有交际能力。每天下午在她的家里,许多学者、作家云集,喝英式下午茶,谈学问、谈思想,很有魏晋名士清谈和风流的气度。每天太太客厅必到的是一位器宇轩昂、风流倜傥的绅士英国留学回来的大哲学家金岳霖,他很有智慧,幽默,其风度远在林徽因的丈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之上。有一天,林徽因沮丧地对丈夫说:“思成,我现在有个大苦恼。我发现我爱上老金了,但是我也爱你。我怎么办呢?”梁思成说:“让我想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他对林徽因说:“我想了一个晚上,我觉得自己不配你,还是老金配你,我退出吧。”林徽因很感动,就与金岳霖商量。金岳霖说:“还是我退出吧。”但他对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你们还是让我每天下午到‘太太客厅’来喝茶。”这三位后来就成为终生的朋友。林徽因先离世,最后梁思成临死之前,叮嘱儿子说:“我走了之后,你一定要照顾好金爸爸。”这种德行既是中国古代的君子之美,也受到了西方的罗曼蒂克的影响,在他们那代人身上,中西文化中最好的德行交融在一起,形成独有的风范。&不要以为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之事是孤案,以为这只能发生在绅士身上,其实在左翼知识分子那里,也有一段著名的传奇。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教书期间,与他的学生杨之华相恋。杨之华是早期中共党员中出名的美女,已经是有夫之妇,但夫妻感情并不好。秋白与之华去浙江与她的丈夫沈剑龙谈判,竟然相谈甚欢。最后在《民国日报》上同时刊出三则广告:第一则是“某年某月某日起,沈剑龙和杨之华脱离恋爱关系”;第二则是“某年某月某日起,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合恋爱关系”;第三则是“某年某月某日起,沈剑龙和瞿秋白结合朋友关系”。据郑超麟回忆,有一天他去秋白和之华的新家,说话间进来一个人。他们介绍说:“这位是剑龙。”秋白与他亲密得如同老朋友一般,之华招待他,也好像出嫁的妹妹招待嫡亲的哥哥。当然,你可以说这些都是传奇,有后人编造加工的成分,但在今天这样一个到处都是凡夫俗子的时代,你要编个传奇都没有了,因为没有了这样的素材,没有了这样的故事。&“民国范儿”的第三个特点,我称之为“趣味”。民国的知识分子,无论从事人文的、社会科学的,还是从事自然科学的,都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这与中国古代社会的风气有关。传统中国没有阶级的等级之分,因为士农工商四大阶级不是世袭的,而是上下流动的,没有等级。但钱穆先生指出,虽然没有阶级,却有流品之分。这个流品,就是文化的分层。清流、浊流,泾渭分明。民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对流品的追求。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是自然科学,其人文修养远在今日的文科教授之上。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的古典文学修养,连王元化先生都非常称赞。民国的知识分子学贯中西,融汇古今。著名哲学家汤用彤先生在北大开课,既有古希腊哲学,也有印度哲学和佛教,还有中国的宋明理学与魏晋玄学。他的学生张岂之说:“汤先生讲的中国哲学就像中国哲学,讲的西方哲学就像西方哲学,没有让人感到有什么勉强处。”汤先生提出“融汇中西”“接通华梵”,既不排外,也非复古,将中西印三大文化置于同等的位置比较研究,但不忘以中国文化为主体本位。陈寅恪先生提出的“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就是这些“新派中的旧派”的文化态度。&钱理群教授曾经有一句名言,说今日的清华北大学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一般人没有注意到他还有另外一句话,说今天中国的文坛只剩下一些“没有文化的学者”和“没有趣味的文人”。很多学者没文化,只是一个趣味索然的专家,一离开他的专业领域,基本就是无知,有一些文人好像有点儿文化,但是没有趣味,写出来的文章趣味很低。学术是要讲究流品和趣味的。在科学上,爱因斯坦代表了物理学最高的趣味,发现引力波也是对物理学最高流品的追求。相对论和发现引力波有没有实用价值,恐怕很难说清楚。中国的科学家太实用,不会去追求科学本身的内在价值,只问成功,不问趣味。如今学界到处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氛围。前年内地有一个大学的大四学生,要来面试直升研究生,说自己已经与老师合作,发表了6篇论文。这些论文,基本是人云亦云,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更缺乏学术品位。我给他回封信说,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品位,而不是匆忙为发论文而发论文。因为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卓越,什么叫平庸。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位学生完全不理解我在做什么,因为这个时代教给他的,只是成功二字,发论文就是成功,品位二字,听都没有听说过。而在民国的一流大学,发表文章倒是其次的,重要的是文章要“好”。陈寅恪先生当年连大学文凭都没有,只发表了一篇文章。梁启超推荐他到清华国学院担任导师,清华校长有点儿为难,梁任公就生气了,说:“这个陈寅恪半篇文章就抵得上我梁某人著作等身!”校长一听,梁任公都这样肯定陈寅恪了,立即同意聘任,因为他信任梁启超的眼光,信任大师的学术品位,而不相信数字。&“民国范儿”的第四个特点是“尊严”。知识分子守护的最核心价值,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把人视作目的,而不是工具。人最可贵的一是生命,二是尊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文明的社会,首先尊重人的生命,但更重要的是尊重人的精神尊严。前两年南京大学学生创作了一部话剧叫《蒋公的面子》,讲的是抗战期间发生在中央大学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蒋介石兼任中央大学校长,请三位教授去吃饭,三位教授中一位是对蒋有看法的左翼知识分子,一位是清高的逍遥派,一位是很有政治欲望的保守派,他们各有自己的算盘,想去赴宴,又怕被人说闲话,因此很纠结。到底给不给蒋公一个面子,形成了一台戏。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是有尊严的,“天子呼来不上船”。1944年教育部给汤用彤先生的代表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颁了最高学术奖。用彤先生很不高兴,对朋友说:“多少年来一向是我给学生分数,我要谁给我的书评奖!”在权力面前,他是有傲气的,他讨厌“以吏为师”,看不起那些高高在上、不学无术的行政官僚,他鄙夷地说:“谁能评我的书,他们看得懂吗?”民国知识分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乃是人的尊严和士的气节。&当我这样称颂民国知识分子的时候,有人不以为然,说难道民国没有烂人吗?你看钱锺书写的《围城》,这个三闾大学就是他曾经任教过的蓝田师范学院,不是有好多庸人、烂人吗?的确,每个时代都有俗儒、烂人,《儒林外史》里面各种各样的人物,不都是俗儒吗?但是比较不同的时代,不是比烂,烂人任何时代都有,而是比高度、比风气。民国时期的确有很多庸人和烂人,但是那个时代有一批卓越之士,不是一两个,而是一群,最重要的是,是这些“民国范儿”主导了士林的风气,让那些庸人、烂人不敢明目张胆地当真小人,只能做伪君子,口是心非的伪君子。有真君子在那儿,有好风气在那里,所以学界比较正派。如今有些人喜欢比烂,你说中国不好,他就说美国也有不好啊,用别人的烂为自己的烂辩护。文化与文化比,民族与民族比,时代与时代比,不是比烂,而要比高度、比风气。我记得列宁曾经引用过俄国一句很有名的谚语:“鹰有时候会比鸡飞得低,但是鸡永远不可能像鹰飞得那么高。”本文选自《何以安身立命》出版信息书名:《何以安身立命》作者:许纪霖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书号:978-7-出版时间:2016年7月定价:39元
今日热点丨知识分子的气节
  今天的知识分子,古代称为士君子。真正够上&士君子&这三个字的,古代也很少,因为士君子最讲究做人的气节与操守,把&气节&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东汉末年,党锢祸起,名士张俭,延熹八年(166年),为山阳东部督邮,时宦官侯览残虐百姓,他严劾览及其家属,触怒了这位&高乡侯&,诬张俭参与党事,迫使其长期逃亡在外,官府追捕迫急,他望门投止,不论投向什么人家,只要知道他是张俭,明知会招来横祸,也甘于破家相容。张俭逃到鲁国,投奔孔褒,偏偏孔褒不在家,年仅16岁的孔融,擅自收留了张俭。后来事情泄露,褒融弟兄都被抓捕。孔融挺身而出:&是我作主收留张俭的,有罪只管办我好了。&孔褒则说:&张俭是投奔我的,同舍弟没有关系,办罪就该办我的罪。&吏见此状拿不定主意,只好征求他们母亲的意见。孔母说:&我是一家之主,如有罪过,我罪难逃,就问罪我好了。&一家人争着去死,郡县大人也犯了难。
  名士范滂,少历清节,举孝廉,汝南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任事期间,抑制豪强不轨,并与太学生交结,反对宦官专政。延熹九年,因党事与李鹰同日被捕。不久释放返乡,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辆。建宁二年,朝廷又大诛党人,诏下急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接到诏书后,闭门躺在床上大哭。范滂知道这事以后,理解督邮是为他的事犯难,便主动到县衙自首。县令郭揖解印绶,愿与范滂同走:&天下这么大,你怎么偏偏到这儿来?&范谤说:&我死了,大祸也就结束了,不应该再牵连别人!&滂别母就狱。母亲则安慰他:&儿能与李鹰杜密死在一起,岂不是很荣耀的事吗?&
  这些舍身取义的故事感人肺腑,虽说这种精神并不曾普照光大,但已经看出古代知识分子精英们的节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至深。
  历代王朝,一面加紧控制知识分子,一面又利用知识分子,以巩固自己的统制地位。明朝皇帝朱棣纂位,让方孝儒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儒当众揭穿朱棣纂位的来龙去脉,朱棣开始还借古人故事强词夺理,但被方孝儒逐一驳倒,朱棣无言可辩,只好说:&这是我们朱家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预,你还是老老实实替我起草继位诏书吧。&方孝儒拿起笔来,只写了一个&纂&字,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朱棣咬牙切齿地说:&我灭了你方家的九族!&方孝儒不屈不挠:&你灭了我十族,我也不写这个诏书。&后面的情节人们多已知晓,终于上演了明代知识分子最为惨痛的一幕。
  由于独裁与恐怖政治带来的巨大压力,手无寸铁的文人在明代一度出现了集体性&政治失节&,更可悲的是这种&政治失节&在相当一些人的心底成为常态,影响了明朝几代文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及人格修养。朝廷也正是以方孝儒的行为与命运,警告所有的知识分子,让生性软弱的文人们,在抉择&要活命,还是要理想、操守、气节&之间好自为之。中国自古就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说法,所以大多数知识分子还是选择了前者。有一些人不仅仅是选择了活着,且以种种卑躬屈膝的忍耐,力求获得最大的生存空间与最好的物质享受。
  记得早年读《吕氏春秋》,读到过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大意是,并非有文化,甚至著书立说就是知识分子,&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
  《战国策.齐策》记载了齐宣王与一位知识分子的故事。
  齐国有个叫颜斶的人,有知识有学问有才干,却不肯出来做官,隐居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有一天,齐宣王派人让颜斶进宫。齐王见了他,摆出一副&王&的架子,以极其傲慢的口气叫道:&斶,过来!&
  颜斶站在原地不动,也叫道:&王,过来!&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
茶不思饭不想就想先上25万?
天气真好~
想要被宠成小公举?
求破任务拜托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文革中被摧残的文人:维护尊严与风骨选择自杀(2)_安徽网
24小时新闻热线:962000
文革中被摧残的文人:维护尊严与风骨选择自杀(2)
核心提示:我偶然翻阅一本广东知名的杂志,读到一位著名作家谈论“小人”的文章,他对“小人”的议论可谓入木三分,控诉反“右”和“文革”带来的灾难可谓酣畅淋漓,很让人解气。
&&&&岂止是北大,作家叶永烈在记述贺绿汀老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说,就在傅雷夫妇自杀的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单上海音乐学院系主任一级的教授,自杀的就有五位。他们是:指挥系系主任杨嘉仁教授(妻子程卓如副教授同行);钢琴系系主任李翠贞教授;管弦系系主任陈又新;民族音乐理论系系主任沈知白教授。他们都是我国音乐界的精英,其中有几位还是贺绿汀老先生千方百计从国外请回来的。当张春桥下令&火烧&这座&资产阶级顽固堡垒&时,这所学校又有17名教师死于非命,真令人思之痛心,言之发指!
&&&&写到这里,我又联想到演艺界。暂且不说那些七尺须眉,只说那些刚烈女子们吧。被誉为京剧&八大坤伶&之一的言慧珠,不堪凌辱,又不甘舍弃为之献身一生的京剧昆曲,她最后竟身着戏装上了吊,真是一曲让人睹之悲痛欲绝,惨绝人寰的悲剧。著名影星上官云珠在被轮番批斗时,日夜交替,写不完的交待,她又重病在身,经不住野蛮殴打。这些整她的造反派们心毒如蝎,竟专打她动过手术的伤口(乳房处),致使她心力交瘁,面对高楼外茫茫黑夜,几经踟蹰,冲出窗外。还有评剧著名演员小白玉霜、黄梅戏的骄傲严风英,都是艺术和天才使她们陷入悲惨命运,于是愤然服毒,斩断那如花的生命。那位扮演天真烂漫娇柔美丽七仙女的严凤英,一曲唱词,绕梁三日,而生前被诬为文艺黑线人物、国民党潜伏特务,死后竟被解剖肚肠,搜查什么微型发报机,让她灵魂不得安息!&孤芳一缕谁相招?&在那个时代,又谁能相护?!谁敢相招?!
&&&&还有河北梆子青衣泰斗韩俊卿,50年代,她的演出曾得到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赞扬,说她演的《秦香莲》,有些身段、唱腔值得京剧吸收。可是就是这样一代名伶,在&文革&初期,她经受了多次批斗、游街,脖颈上挂着&假权威&、&假劳模&的大牌子。她小时候多受苦难且不幸缠足,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的造反派当众逼她脱下鞋袜,露出&小脚&,又逼她走在煤碴路上&&&文革&中有些人竟把正常人所不齿的人性中的糟粕发挥得淋漓尽致,很难说清这些所谓的革命行动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韩俊卿回家就喝了敌敌畏,她唯恐死不快,死不了,又加上一大包火柴头!
&&&&在那个无法无天的年月,一切理想、道德、美好的事物都葬送了,而兽性和盗性横行无阻。人们以&无产阶级革命&的名义,除置人于死地之外,还公开抢劫人间的瑰宝!
&&&&由韩俊卿使我想到天津。&文革&将收场时,天津一位中医老大夫告诉我,天津的自杀有一阵子成了风,那是由市委书记万晓塘、副书记王亢之带头的。接着他对我谈到他亲自目睹的一些事,1966年八、九月间,在红色风暴刚刮起来的日子,这位老大夫常常经过市区海河上的解放桥,经常看见有尸体从河面上漂过,如果站立的时间长一些,还会见到两具三具。他曾见过一对夫妻死后被打捞上来时,一条毛巾系住两人的手腕,以示生生死死永不分离,那情景让人伤心惨目&&海河啊,祖国版图上有多少这样的&海河&?&海河&上又承载了多少这样的冤魂?!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是讲气节,讲正义的。&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士可杀,不可辱&这些古训,千百年来深深烙印在那些坚持真理、正直刚烈的知识分子身上。当他们遭遇不公平待遇的逆境时,那些不愿奴颜婢膝、见机色变的人,就把人格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赫哲族作家白辛,在1966年9月的一天,看到别人被批斗,受蹂躏的惨景,虽然当时还没有冲击到他身上,但想到自己曾因创作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已被江青点名之后,便对身旁的朋友说:&我可不能让他们这么折磨我,我决不受这份罪。&第二天,他带上一瓶酒,一听罐头,一瓶敌敌畏,来到松花江上一个无名小岛,壮烈而潇洒地走了。死时坐依在一棵树干上,那不屈的身躯没有倒下,象征了他的人格。
&&&&如今,我面前又浮现出白辛那张英俊刚强的脸和那双闪烁着智慧的眼睛。大概是1962年早春吧,这位《冰山上的来客》、《赫哲人的婚礼》的作者,来到青海高原的古城西宁,我有幸与他数次相聚。一天晚上,他在青海文联一间大办公室里,为青海作家朗诵了他的新作,《冰山上的来客》的姊妹篇《印度来的情人》,我也忝陪末座。高原春夜的风在窗外肆虐,屋子里却很安静,只听到他以浑厚纯熟的普通话,抑扬顿挫而充满感情地朗读着自己的作品,那奇巧的构思,鲜明的人物,生动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的心&&白辛,十几岁时在日本占领的东北开始写诗,在铁蹄践踏的夹缝间做些文化救亡工作,后来在戏剧、电影、报告文学等方面显露才华&&50年代中期和后期,为了写作祖国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他多次深入到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地体验生活,为此吃了许多苦,写出报告文学集《从昆仑到喜马拉雅》;他创作的电影记录片《风雪昆仑驼铃声》,曾得到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大师伊文思的高度赞扬。白辛,我有幸结识了这位赫哲族的刚强汉子,不幸40岁刚出头,便英年早逝了。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来对抗文化专制,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我们敬爱的老舍先生自沉太平湖,那是&文革&初期最早传出的噩耗。这个噩耗使整个文艺界,整个北京城如雷击顶,同声一哭!据舒乙著文介绍,日本作家井上靖为纪念先生,1970年曾写过一篇题为《壶》的作品,说老舍曾对他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宁肯把一把宝壶摔得粉碎,也不肯把它交给富人&&
&&&&那穷人的骨气就是老舍先生的骨气。先生如果不是过早地离开我们,还会写出更多的文学精品,《正红旗下》如果能完篇该多好,而天戕斯文,广陵散绝矣!
&&&&老舍先生不能理解命运为什么这么捉弄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在新中国还有人要煽动无知愚昧的一群和少数社会渣滓,来激化人与人之间,才与不才之间的矛盾,疯狂洗劫知识分子&&面对无人性的摧残和暴虐,他曾经有过的偶像和希望破灭了,他不愿低下自己尊严的头,就让太平湖的清水永远维护他的冰清玉洁吧!
&&&&同样,苏州城里有个周瘦鹃老先生,也是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典型。当那个阴阳怪气的&四人帮&张春桥,代表无产阶级司令部宣布他搞盆景艺术是复辟资本主义时,这位70多岁的老人一天到晚接受批斗,整日处于惊恐慌乱之中。在一次毁灭性抄家后,当他看到自己几十年倾心制作的数百种盆栽和盆景珍品被摔得粉碎,看到那些曾吸引过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参观,并博得外国艺术家惊叹和赞赏,称之为&美的极致&的艺术杰作毁于一旦时,便毅然跳进自己庭院中那口井中。&不作沾泥絮,不作溷坠花,只凭得玉碎香消。&这位在文坛驰骋50多年的老作家,老艺术家,玉碎而香不消,多少年之后,人们仍然用泪雨心花来纪念他。
&&&&&文革&中自杀的作家、演艺家和学者(不包括自然科学家),还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字,比如著名诗人、考古学家陈梦家,历史学家李平心,政论家储安平,还有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小说《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小说家孔厥等等。
&&&&老舍先生,邓拓先生,以及一切在&文革&中被逼至绝境而就死辞生的作家们,他们宁肯站着死,而不肯跪着生,在万劫的苦难中方显出他们灵魂的高贵。他们的死是舍生而取义,是独立人格的操守。大家知道,还在建国初期,梁漱溟老先生在高压面前喊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黄钟大吕之声,那声音振聋发聩,代表了一种不屈的浩然正气,也喊出了所有正直的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的心声。
&&&&有关作家之死,继续写下去,还有许多话可说。&乱世人如蚁&,&动乱死多门&,古代诗人这些诗句,透露出无尽的感慨和悲怆。而&文革&中作家、学者和演艺界人士的死法更是五花八门,自杀,仅其一种而已,还有折磨致死的,瘐死牢狱的,活活打死的&&这在古代诗人恐怕连想象也是无法想象的。
比如赵树理、邵荃麟、吕荧、陈翔鹤、肖也牧、韩北屏、侯金镜、海默、司马文森诸位先生,以及著名学者陈寅恪、吴宓、冯沅君、陆侃如、潘光旦、冯文炳、巴人(王任叔)等先生,甚至连&温然其容,意态静雅&的丰子恺先生,他们告别人世的情形虽有所不同,但都是折磨致死的。阿英(钱杏屯)、萧军、骆宾基、柳青等作家,虽死在&文革&之后,但根子还在&文革&,他们都是在那十年中受尽了磨难,心身受到创伤而死的。
&&&&著名作家赵树理,被造反派从叠摞三张桌子的高处推下来,跌断髋骨又打断肋骨,肺叶也穿透了,含冤去世。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翻译家吕荧,在干校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精神上、肉体上受到巨大折磨,悲悲切切地死去了。每当我想起这位刚正不阿的知识分子,想起他的清高、狷介、无畏;想起他为胡风冤案公开站出来为胡风辩诬的壮举;想起他在课堂讲课时那凝重的风度,清晰的哲理,怎不顿生惨恻之思?!还有诗人、小说家、教授冯文炳(废名)先生,建国初期让他离开北京,离开他当了多年教授的北京大学,带有发配性质的去了东北长春,嗣后双眼失明,&文革&中无人照料,竟至饿死&&
&&&&更有甚者,是作家海默的悲惨结局。因为他无意中接触到江青的一些秘史,造反派们竟把他装进麻袋,封住口,乱棍打死!海默是一位火一般的刚烈汉子。1954年春天,在银川文联一位姚先生的炕头上,诗人李季曾对我赞美海默豪爽耿直的性格,夸奖他如何善于构思故事,塑造人物,对他敬佩不已。
&&&&又岂止是作家,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盖叫天,原来身体都很硬朗,后相继折磨致死。被陈毅元帅誉为&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的盖叫天老先生已届高龄,游街时从疾驰的汽车上摔下来,腿脚伤残还要接受批斗,痛饮人生苦酒,告别苦难世间,不久就去世了。京剧须生泰斗马连良,在一次洗劫一空的抄家中被惊吓,几天后魂归西天。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应云卫、舒绣文,也是活活折磨死的。应云卫先生患严重的心脏病,几至奄奄一息。上影造反派要拉他去游街,医生劝阻无用,这位导演优秀影片《桃李劫》,并通过这部影片把田汉、聂耳的《毕业歌》传遍祖国城市乡村的艺术家,竟惨死在街头!
&&&&关死在监牢里的文化名人也不少。著名的革命前辈、历史学家、哲学家华岗,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杰出的戏剧大师田汉,著名的话剧导演孙维世,都是被按上各种政治罪名,在狱中受尽折磨致死的。华岗先生1955年在山东大学校长任上,受胡风案株连入狱,一直关到1972年瘐死狱中。有些出版物上说吴晗先生是自杀的,据我向有关人士调查,他是在狱中遭到毒打,大口吐血死去的。孙维世女士则是双手反铐在背后,死后遍体鳞伤&&
&&&&作家们还有种死法,有人称之谓&慢火烧烤&,意思是,先行划入另册,再加以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直至把生命之火消耗殆尽。胡风、冯雪峰、聂绀弩、沈从文、路翎等作家,还有杰出的新闻界女战士浦熙修、彭子冈等也当属此类。被打入胡风集团已经离开人世的一些作家,外加牢狱之灾,短寿自不必说了。就以沈从文先生来说,建国后被剥夺了文学创作之笔,社会地位大落,从前是赫赫有名的作家、教授,后来却当了故宫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连参加工会也没有资格,工资、住房、人际关系都遭到种种刁难与精神折磨,心中憋气乃至早逝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作家本来都是应该好端端的活着,堂堂正正的写作,以他们的生花之笔,写出更多更好人民喜欢的作品的。然而命运使然,环境使然,一个个都悒郁成疾,过早地离开人世。这一类作家多数死于&文革&之后,沈从文先生曾自杀过,未能如愿;有的作家是想等着讨个说法,比如被党组织派到敌伪内部做情报工作的女作家关露,&文革&后刚刚为她洗刷掉&汉奸&的罪名,而她痛感一生遭遇太惨,生趣索然,便自杀了。我想,我在上面讲到的这些作家都不会相信我开篇提到的那位作家说的&再好的死,也不如再不好的生&这样的人生哲学吧!
&&&&近百年来,我国社会处于急剧转折之中,人才辈出史无前例,而&文革&当中戕害人才也是史无前例的。大地冰结,万花纷谢,祖国命运陷入深渊,华夏文化损失惨重,这是古往今来无与伦比的。上述许多作家和文化名人,因英年零落,未竟其业,未展其志,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时代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是的,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面对邪恶势力誓死抗争,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是大义凛然的。回想当年,他们一夜之间沦为十恶不赦的敌人,当其时也,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兼善天下抑或隐退山林的路都被堵塞了,人生至此,光明和希望安在?展望前程,但求一死了。
&&&&有位从不胜寒的之&高处&走下来的老革命说&有人兴头来了,也许会拍拍你的肩膀;若脸一变,你连个蚂蚁也不如,拈死毫不可惜&&&这使我想起四川才子田家英,由于他的正直耿介,博学多才,而不幸又有一副&万家忧乐在心头&的菩萨心肠,致使英年早逝,令人感慨万端!可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其人之道,必报其身,君不见恶贯满盈罪恶滔天的江青一类政治骗子,不是剥尽伪装,原形毕露了吗?
&&&&邓拓先生诗云:&莫谓书生多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过东林书院》),岂止是血斑斑?是&落花无数水流红&啊!这血染的涛声,必将永远激励着祖国正直而有良知的人们,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死难的英灵们,他们是永恒而不朽的。
  责任编辑:高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人的气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