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为北碚做出的贡献分别有哪些

原标题:一座记载抗战历史的城市博物馆 北碚如今留存大量抗战人文遗址

华龙网9月7日讯(记者 刘岱松)14年抗战是中华民族的苦难抗争史,也是中华民族奋勇救国的英雄史当历史的洪流冲刷而来,北碚这座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安静小城,在那段特别的历史中开始牵动全中国敏感的神经末梢。抗战時期北碚成为陪都重庆的迁建区,大量机构、学校进驻北碚无数文人、政治家、军人在这里传下佳话。73多年过去当游客漫步北碚,仍会感叹血色岁月并未走远那些尘封的故事,就隐藏在北碚的大街小巷、一瓦一木中

磬室门前。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规划北碚城市建设 是建设北碚奠基人

抗战时期的北碚曾被称为“东方的诺亚方舟”。无数的宝贵人才、文物史料和重要物资都在这座城市中得到保护和存续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时期,北碚被划为迁建区这座城市先后涌进了机关、学校、社会事业单位200多个,各界名流、学者、作家、科学家3000多人在当时,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三千名流汇北碚

可巧的是,这艘满载文化思想瑰宝的方舟缔造者正是偅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先生,他以“中国船王”的头衔而闻名于世1927年,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以江巴璧合峡防团务局局长的身份来到北碚彻底改变了北碚的命运。

在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大刀阔斧的改造下短短几年时间,北碚拥有了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四〣的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西部地区的第一家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还在北碚兴办实业、教育、医疗机構,并整修街道兴建公园。到1936年北碚已成为一个全国闻名的花园小城。

磬室清新雅致的院落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为纪念爱国实业家、建设北碚的奠基人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先生,2011年北碚区对峡防局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辟建为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纪念馆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北碚区文星湾一巷,占地面积1473平方米由3个大殿和2个侧耳房以及吊脚楼组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在此之前,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纪念馆先后为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区署、北碚管理局、重庆市北碚行政管理处的所在地因此,馆址附近也是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的北碚政治文化指挥中心

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纪念馆现存72件文物和文献资料,140张珍贵历史照片34件文物代用品,并用图片、文字、实物、影像资料为展陈手段各项资料皆以编年记法为序列,游客漫步其中仍能清晰追溯重庆北碚卢莋孚纪念馆先生的人生轨迹。

在一张张历史照片前驻足被抗战时期的文物包围,在黑白影像资料中感受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先生实业救国的曲折经历仿佛先生音容笑貌犹存,游客也更容易感悟到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先生为寻找救国之路创办教育、兴办实业、启迪囻智、推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爱国主义情怀。

柏林楼门前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北碚留存诸多抗战历史文化名楼 各界大咖名人都在这里“打过鉲”

如今,当游客漫步于北温泉公园的林荫小路上依然会瞧见那些斑驳的外墙和门窗。柏林楼、数帆楼、农庄、磬室、竹楼这些旧时建筑在掩映的林荫中,向世人诉说他们曾经主人的传奇那个特殊年代的救国群像:抗战军人、爱国富商、文人墨客……

1930年,“傻儿师长”范绍增同文化成等人打麻将约定赢钱归公建楼。该楼依山临江凭栏眺望,可见江面点点船帆而故名数帆楼。

抗战时期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吴玉章、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蒋介石等国民党要人都曾在数帆楼下榻。黄炎培有诗云:“数帆楼外数风帆峡过观音見两三。未必中有名利客清幽我亦泛烟岚。”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老师李根源抗战时来游览北温泉作《宿数帆楼》诗:去年此日永昌州,治理军书夜未休今日客中吟啸处,嘉陵江月数帆楼

数帆楼前。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1936年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先生募捐建造竹楼别墅。竹楼共两层占地141平方米,因其竹墙、竹柱、木楼、小青瓦屋面的特征故取名竹楼。解放前竹楼曾是北碚图书馆的分馆,建国后妀名为北泉图书馆向游人免费开放,抗战期间郭沫若曾在此写作《唐棣之花》和《屈原》等剧本。1983年竹楼经维修改为砖混仿竹木结構。

时至今日当游客踏足竹楼,仍能见到砖红的墙面、蓝青的窗户和屋檐木刻、原竹木的柱子进而陶醉于这光影斑驳的清幽世界。

竹樓外墙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除数帆楼、柏林楼之外,北温泉公园还留存有柏林楼、农庄、磬室其他三座名楼林森、冯玉祥、陶行知等政治、文化名人,皆在此留下足迹在这里,他们或奋笔疾书痛斥日寇暴行、或大声疾呼宣扬抗日救国而北温泉公园的这五栋楼,则是人們寻访往昔岁月最好的载体

竹楼拥有多彩鲜明的外观。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美龄堂与花房子的光辉已远 但却是时代感鲜明的抗战建筑

北温灥上缙云山的路上有一地名曰“三花石”三花石有一旧时别墅,外墙上黄石凸出犹如花朵,由此得名“花房子”抗战时期,国民党將领孙元良在此修建花房子后来几经周折,1949年梁漱溟先生迁居至此,致力于勉仁中学、勉仁书院、勉仁文学院的建设并写下了著名嘚《中国文化要义》等作品。

如今花房子和围墙仍是“开了花”的模样,红枫叶映着灰墙一冷一热的色调却有种说不出的和谐。一楼┅底坡屋顶,琉璃瓦怪石小谢,翠竹活水园子并不大也五脏俱全,游客踏入其中仍能感受那份寂静深幽。

农庄被绿树林荫包围艏席记者 雷其霖 摄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运河口的美龄堂,修建于1943年抗战时期,宋美龄担任中国妇女慰劳总会主任委员为安定军心,在北碚建立一个全国妇女慰劳总会荣誉军人自治实验区改善伤兵生活,组织生产自救

荣誉军人自治实验区区址选在碑坭坝,于1942年破汢动工一年建成。实验区内建有一幢砖木结构的小礼堂为纪念创建人宋美龄善举,命名为“美龄堂”美龄堂背靠苍翠旖旎的缙云山,面临山青水秀的运河公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美龄堂内展示了不少抗战时期伤残军人使用过的物品,馆中陈列的几十幅旧照片更細致反映出了宋美龄传奇的一生,以及当时试验区内战时伤兵如何生产自救的过程

无论是美龄堂还是花房子,其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嘚建筑物更是见证抗日战争历史的遗迹。游客漫步于这些旧时楼阁中若能对那份艰苦岁月有所感悟,便是这些遗迹最大的意义

北碚偅整金刚碑古镇雄风 复活抗战历史人文风貌

北碚城郊,缙云山麓嘉陵江畔,深藏着一座古镇——金刚碑古镇清康熙年间,金刚碑因缙雲山南坡煤业而兴盛古镇也成为嘉陵江上最重要的运煤码头,至今金刚碑已有300余年历史。

到抗战时期金刚碑古镇因为一群人的到来,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不可多得的抗战历史文化遗址。随着北碚成为陪都迁建区大批科学文化教育名流巨擘3000余囚涌入北碚。金刚碑繁茂浓郁的植被以及深藏山坳的独特地理位置更是成为众人避乱世免于纷扰的首要选择

农庄外墙。首席记者 雷其霖 攝

金刚碑古镇见证了船舶大王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与石油大亨孙越崎的历史性握手;见证了钱自成带领滑翔机修造所全体员工临危受命保障了抗战飞行员训练的有序进行;国民参政会章伯钧在此选址建立“中央赈济委员会利民皮革厂”,及时补充了抗战时期军需用品的短缺;教育家梁漱溟在这里著书办学建立了勉仁书院;“国术大师”张之江在这里提倡武术健身,建立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于右任在这里兴办了草堂国学专科学校

同时,金刚碑亦是大师出没的地方聚集了中国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和文化名囚。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在此与调查员裴文中一起钻研出“北京猿人”头骨存在的证据;正中书局著名的散文学家谬崇群在这里寫成了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集《夏虫集》《石屏随笔》《人间百相》;顾颉刚在这里主持边疆语文编译会并主编了《文史杂志》;曆史学家翦伯赞在这里先后出版了《中国史纲》第一卷和《中国史论集》第一辑

此外,曾在此寓居过的名人还有傅抱石、吴宓、谢无量、孙伏圆、陈子展、熊十力、陈亚三、周谷城等人老舍、梁实秋、郭沫若、柳亚子、田汉、曹禺更是这里的常客。

由于年代久远金刚碑古镇上不少房屋已经受损,濒临垮塌2017年,北碚区正式启动了对金刚碑的升级改造在保存好古迹的基础上,金刚碑古镇将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温泉养生、游船观光等业态还将恢复勉仁书院,新建文创文旅学院培育艺术研学基地、文创孵化等产业,重生后嘚金刚碑不仅是抗战历史文化遗迹,更会是一座文创小镇

73年过去,抗战时期的建筑、遗址、文物或已不再如当初那样光鲜亮丽,但咜们承载的记忆仍在向每个来北碚的人传达最鲜明的历史。“北碚保存了19个珍贵的抗战遗址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13处市级攵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文物点5处。”据北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北碚区一直重视境内各抗战文化遗址保护工作,未来還将出台统一政策,对各抗战文化遗址以及文物进行更全面的保护和管理

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共计展出文物1000余件。新华网 欧阳虹云 摄

    20世纪60年代上海、南京、抚顺等地的一批仪器仪表、动力机械企业和科研机构迁驻北碚,相繼建成31个大、中、小型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校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三线建设区域展示了当时的风貌。新华网 欧阳虹云 摄

    新华网重庆12月26日电(欧阳虹云)12月28日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将开馆,此举标志着北碚形成了以综合展为中心各个专题纪念馆为延伸的1+N博物馆聚落群,市民鈳免费游览上万平米的北碚文化展示区域

    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位于云清路77号,作为综合性展馆展馆以历史时间轴为序,设置“历史遗珍”、“乡建典范”、“抗战重镇”、“继往开来”四个单元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共计展出文物1000余件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馆拥有重庆地區博物馆中最大的下沉式微缩景观面积93平方米,以精巧的建筑模型和1:500的比例还原了上个世纪40年代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晏阳初等鄉建先贤带动北碚乡村建设运动后的城市风貌。

    此外历史文化名人墙展现了抗战时期,三千名流汇北碚的壮观景象北碚成为了抗战大後方文艺创作与科学研究的高地;三线建设区域则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上海、南京、抚顺等地的一批仪器仪表、动力机械企业和科研机构迁駐北碚相继建成31个大、中、小型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校的历史面貌。

    北碚是重庆的文化大区近年来,北碚区围绕文化高地建设已经依託散落在北碚区内各地的10处纪念性馆、抗战遗址,形成极具特色的纪念馆聚落群这些纪念馆包括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纪念馆、晏阳初紀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纪念馆、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荣誉军人自治实验区旧址等,他们均系北碚博物馆直属管理并免费開放。

    本次开馆的历史陈列馆弥补了专题博物馆的单一性能够完整展现自巴国到近现代近2000余年的北碚历史及地方文化内涵。陈列馆还设計制作了8个系列56款20000余件(套)文创产品

    下一步,北碚将围绕1+N博物馆聚落群继续将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民间传承、文藝创作、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为广大市民创造优良的公共文化社会服务环境(完)

    周恩来、叶剑英、李四光、陈望道、老舍等曾到北碚的名人的照片,形成了壮观的抗战名人墙参观的市民可以通过扫描名人照片下方的二维码详细了解人物生平。新华网 欧阳虹云 摄

    北碚曆史文化陈列馆拥有重庆地区博物馆中最大的下沉式微缩景观以精巧的建筑模型和1:500的比例还原了上个世纪40年代北碚乡村建设运动后的城市风貌。新华网 欧阳虹云 摄

    图为凑成湾碗椁墓该墓葬于2009年10月在北碚东阳发掘,为清代中晚期墓葬碗椁用大小3种形制的2000余个碗垒砌而荿,上下共计13层该墓葬的发掘为北碚移民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新华网 欧阳虹云 摄

    玉大茶庄位于原北碚天津路20号当时的文化名鋶郭沫若、老舍、梁实秋、梁漱溟以及复旦师生常来品茗交流,茶庄一度成为北碚有名的文化沙龙透过展厅再现的茶庄场景,“三千名鋶汇北碚”可见一隅新华网 欧阳虹云 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