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李清照的武陵春 断句

当前位置:
&& 朗读,让学生与诗情共舞──李清照之《武陵春》教学偶得
朗读,让学生与诗情共舞──李清照之《武陵春》教学偶得
玩转语文,请加入查字典 -语文网QQ群
【案例背景】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
《武陵春》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之四,写于李清照寓居浙江金华之时,时年五十三岁。历经了国破家亡、文物丧失、丈夫病亡,流离失所等凄惨遭遇,词情极其悲苦凄凉。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并能引导学生跨越时空,同词人心灵交融,理解词人的情思。
感慨诗词难教,&诗无达诂&。诗意朦胧,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说太实则诗意无存,言过太虚则飘忽空泛。&而学生几乎空白的情感积累和单纯的生活经历与诗词的意境有太多的距离,该如何引导学生从诗词飘忽的文字语义中去体验词人的万古情愁呢?这让我教课之前陷入了困惑与沉思之中&&
【案例描述】
带着那一丝困惑与思索迈入课堂。教学伊始,我简单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后,点了一名女生单独朗读诗词。虽说读得流利通畅,却索然无味,&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本应情至泪下,悲深哀婉,却读得轻松淡然,没有读出词的意韵与内涵。我不甚满意,想再请一位同学,却发现学生们把头埋入书堆。教室如死水般静默,教学陷入了僵局。为让学生能体味出词人的一番愁情,我决定范读课文。
师:你们愿意听老师读一遍吗?
生:愿意。
(学生不约而同抬起头,静默的课堂泛起涟漪。)
师:那就请大家仔细地听老师范读,注意情感与节奏。
(我留些时间给学生调整思绪,也让自己酝酿情感。然后,我范读诗词,读至末句,感觉自己已愁锁眉骨,泪眼婆娑。读完,教室再次静默了,学生都似乎若有所思。)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能用你所知的诗词描述吗?
生: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带着这满腔愁绪,请大家再听读一遍课文,这次请大家闭上双眼,飞扬你的神思,尝试用语言来描摹你所见的诗意画面。
(师范读,生闭目聆听&&读罢,课堂有掌声,亦有叹息声)
师:为何叹气?
生:愁啊,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师:为何鼓掌?
生:读得好!闭上眼,似乎看见了李清照愁容满面,在喃喃自语地倾诉着哀愁&&
师:只要读出了这满腹愁情,这堂课上,你们每一个都将是李清照。
(学生们跃跃欲试,我顺势利导,提示了音韵节奏后让学生自由诵读。学生们反复吟诵,仿佛已随词人一起,进入了那个凄美的境界。有双眉紧锁者,有掩卷叹息者,有抒发感叹者&&课堂成了一叶满载愁绪的扁舟,而我是舵手。)
师:此时,你能用你的语言来描摹你所读到的诗意画面了吗?
生:风雨停歇了,园内花枝残红已谢,近处,一间古色古香的闺房,案头堆着史书,香炉袅袅不绝地吐着沉香的氤氲。衣着淡雅的孀妇轻移莲步,想对镜梳妆,却又慵懒无力。欲说还休泪双流,终铺笺提笔,抒写了这首回肠荡气的心灵绝唱&&
生:听人说双溪的春色旖旎,那我何不泛舟清唱,以解这心中愁苦。唉,只是担心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我惊诧于学生的想象力,能将词人的灰暗心境和阑珊意绪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朗读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之后的品悟意韵、寻踪美点、探究技巧等环节,学生畅所欲言,佳句迭起。&&)
没有了烦琐的分析,没有了滔滔的讲解,有的只是学生深情的诵读,飞扬的思绪,精妙的话语。整堂课在师生哀啭久绝的共同诵读中步入尾声。
课后,陈洁同学写道:今天语文课的朗读让我久久回味,我走进了孤苦凄凉,流荡无依的才女李清照的心灵世界,我与她心意相通了。
【案例分析与反思】
李清照的《武陵春》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痛苦和不幸颇为震撼人心,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境界──悲音为美。这种心境,初三学生很难融入其中,从教学前教师的困惑至教学中出现的冷场,教学几乎陷入了绝境。课后反思,觉得力挽狂澜,扭转课堂乾坤的是教师适时的动情范读,满腹忧愁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也激发起了学生的诵读兴趣。而后学生自由诵读则让他们渐渐触摸到了诗人的心灵,令其在品读、鉴赏时打开心扉,畅所欲言。由此,我感悟到:对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古诗词教学,不妨以读为媒,读中求悟,我亦对此作了一番深思。
教师范读:奏响梵婀岭上的诗词名曲。
范读,是指教师从字里行间感受了作者的情感,把无声语言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传达于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动情的范读会使教师、学生、词人在某一刻跨越时空,心灵交融。本堂课,教师充满情感的范读《武陵春》就感染了学生,使学生在闭目静听时身临其境,沉浸其中,哀其所哀,悲其所悲。可谓心通其情,意会其理,激起了学生学习诗词的浓厚兴趣,也令其初步领悟了诗词的内涵和意韵。
1、范读的意义──春雨润物细无声:
范读,能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一种情感的渲染,名家示范朗读虽好,但总会让学生有一种遥远的高高在上的朦胧感,而能聆听自己教师的范读,学生更易有所触动。本课范读《武陵春》时,学生从教师范读的神情、语调、情感中都能获得对词人愁情满腹的了解。试想,如果教学时教师只是一味强调让学生要读出感情,甚至批评第一位朗读的女同学,而自己不付诸实践,效果定然不如人意。反之,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诗词中那凄清的画面、浓浓的愁情就会交融在学生枯涸的心田,激发起他们的情感波澜,让其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境界中品味&愁重舟轻&的千古哀叹。
回想曾经听过的一些课,范读成功的例子很多,胡埭中学的浦光老师在区评优课时执教《巷》一文,他的范读大气中不失儒雅,展示出柯灵笔下小巷那独有的历经世事沧桑后依旧飘逸恬静、古雅冲淡的美感。那个秋日宁静的午后,我和学生一起随着浦老师的朗读漫步在小巷淡雅的风情画卷中。那情那景,总有余音绕梁之感。而学生也在他情感的渲染下渐入佳境,文思泉涌,品味鉴赏也就水到渠成了。
2、范读的要点──情至深处人自醉: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范读,教师一定要融情入文,方能读出词人延续千年的情愁爱恨,&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在朗读《武陵春》前,教师留出一些时间来酝酿情感,回味、回神,以求融入李清照之哀愁心境。唯其如此,范读时方能以自己的情感去揣透词人的万古情愁,投入到词人那亡国丧夫之痛的情感世界,与词人同命运,共悲凄。这种入情的朗读,即使嗓音嘶哑,也能情真意切,也能感人肺腑。就如锡山高级中学的唐江澎老师所倡导的:&教师不必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只要你是带着感情,带着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用心去读,就是好的朗读。&
相信大家都记得鲁迅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先生自己也念书,&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寿竟吾老先生的读书已至神风静默、物我两忘之境。我虽模仿不来,却早已心驰神往。
其实每首诗词都是适合朗读的,古诗词本就有歌的渊源和韵脚,关键是教师应找到与诗词的情感融契点,方能达到好的效果。而教师不太准确的示范和演绎,却会极大的误导学生的感受,所以教师的示范诵读是需要精心准备的,而绝非随口而出。
学生诵读:走进诗词文人的情感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可见,诵读是感悟品味诗词的前提。&诵&者,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叶老的话,总结了前人宝贵的教学经验,也融含了我国古代诗词教法的精髓。
1、诵读的意义──熟读深思子自知:
诗词,是文字与音乐的融合,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读出它内在的或激昂或低婉的音韵,才能体悟出诗的意蕴内涵。曾国藩有言:&李杜韩苏之诗,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此言历经时间磨砺依旧熠熠生辉,深得吾心。如教学《武陵春时》,教师安排了学生自由诵读的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融入于极具情感的诵读之中。通过悲深婉笃的反复诵读,学生较好的体悟了诗词的音韵节奏,情感韵味,在诵读中情迁意动,思绪纷扬,进而描绘出灰暗阑珊的画面之美,品悟出以物喻愁的精妙佳笔。
记得徐世英先生曾说:&讲解是钻进文中,诵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有时诵读胜于讲解。&先生的话让我触动很深,反观自己以前的语文课,往往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却很少,这无疑是诗词教学的败笔。过度的讲解,淡化了诗词的音韵与诗意,更抹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以致教学效果不佳,以后的教学万不可重蹈覆辙。
2、创设诗情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
朗读前,教师应创设与诗词内蕴相融合的特定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去触摸诗人的心灵,碰撞诗人的情感,与诗人情相融,心相通。
设想:以教学《武陵春》为例,主人公颠沛流离、孤苦无依,眼前景物不堪,心情凄楚&&构建的氛围应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寂寞、悲伤之感。那课件画面不妨撷取一支枯槁憔悴的菊花,并配上《梁祝》之音。菊花喻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愁损容颜,《梁祝》喻她与赵明城&生死两茫茫&的境地。此情此景中,教师将李清照的生平娓娓道来:&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勘古书,唱和诗词。靖康之难起,清照举家南迁,后明诚病故,战乱中文物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此时,再让学生诵读,方能读出李清照晚年万事皆休,无穷索寞的凄苦心境,也为更好的理解品悟诗歌做好铺垫。
反思本堂课,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在创设阅读情境方面有所欠缺,以至于初次朗读时,学生语调轻快,反应淡漠。我想,以后的教学需在此方面下足工夫。
3、读出音韵节奏──大珠小珠落玉盘:
诵读诗词时,应仔细揣摩诗人飘忽的心音,体会内在的旋律,读出诗歌的音韵节奏,做到&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叶圣陶语)。悲壮激愤的,当缓慢沉重;豪迈喜悦的,当短促轻快。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能领悟文章的音乐之美。
还是以教学《武陵春》为例,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诵读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朗读时节奏可放慢,语调可深沉些,让人品出千言万语,欲诉无人的痛楚;&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要恰到好处的读出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只恐&二句,则是一个猛烈的跌宕,用重低音读出那种无奈恐忧之情;&许多愁&三字应读得长一点,声断意不能断,让愁绪变得绵延悠长,如此方能读得入情入理入味。
读,是读者跨越时空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相融,是一门开拓心灵境界的艺术。《武陵春》的教学偶得,就如同推开了一扇窗,打开了一道门,让我看到了更为广阔的诗词教学新课堂──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与诗情共舞!
上一篇::
《词五首》其它教案
《词五首》课件下载
热门语文文档
《词五首》知识扩展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李清照在 武陵春中出其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爱你wan428
“只恐双溪舴(ze)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本句运用夸长手法,将愁具体化,突出了愁之深,愁之切!×-×望楼主采纳,谢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李清照:武陵春
您当前位置: &
李清照:武陵春
发布:&|&分类:&|&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1、此词在《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2、&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3、&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4、&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5、&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6、&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  7、&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8、&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唐张志和《渔夫》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又&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宋《金奁集&黄钟宫&渔夫词(十五首)》:&舴艋为家无姓名,胡芦中有瓮头青。&元吴镇《渔夫》词:&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  9、&载&,清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证。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案:&流不尽&句,见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赵师侠,又名师使,有《坦庵长短句》。&&载不动&句,宋郑文宝《杨柳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翻译: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武陵春__李清照》阅读答案(2013兰州市中考)_诗歌阅读理解-学习知识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站内文章搜索
《武陵春__李清照》阅读答案(2013兰州市中考)
&&&&&&&&&&★★★
《武陵春__李清照》阅读答案(2013兰州市中考)
编辑: 文章来源:互联网 标签: 点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9.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参考答案:学习知识网整理
8.(1分)物是人非
9.(3分)C
学习知识网推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更多关注: --这里可能有您更喜欢的内容!
【】【】【】
&&&&&&&&&&
诗歌阅读知识大全
其他人还看了
学习知识网为网友提供各种学习资料,教学资料,学习知识,课程资料,学习资源,学习资讯,帮助学习者学习跟多最新课后知识!
联系站长:QQ:网站备案号:粤ICP备号网站站长:《李清照 武陵春》阅读答案
《李清照 武陵春》阅读答案
编辑:实习生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从词中哪个语句看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词中原语句填写〉;&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词中原句回答(2分)
  (2)你认为这首词中写得最好的是哪两句?为什么?(3分)
  (3)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参考答案】
  (1)闻说双溪春尚好 物是人非事事休(2分)
  (2)示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艋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竟达到了船&载不动&的地步。 &舴艋舟&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词人所说的究竟是船小还是 &愁&重,不言而喻。(3分)
  (3)&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4)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李清照 武陵春》阅读答案相关推荐
[《李清照 武陵春》阅读答案]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81898" data-title="《李清照 武陵春》阅读答案"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照的武陵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