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有没有分什么择天记境界划分,又如何划分

404-微精选 一个阅读微信最好的网站海天一色,海阔天空
字号:大 中 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第四十七篇《果冻世界――前篇:物质的尽头》我:“你好。”其实这种打招呼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了,之后的顺序是:习惯性的微笑一下→坐下→打开本子→掏出录音笔→按下→拿出笔→拧开笔帽→看着对方→观察对方→等待开始。但是眼前的她,并没看我。这位患者大约30 岁上下,脸上那种小女孩的青涩还没有完全的褪去,但是已经具备了成熟女人的妩媚和性感――而且没化妆。必须承认,她很动人――不是漂亮,是动人。不敢说漂亮女人我见多了,但是也见过不少。她这种动人类型的,直接和她对视的话,男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能“电”的半死不活的。当然,至于是否表现出来,那就看个人素质了。例如说我吧,我就是表现出来的那种――双眼闪亮了一下。眼前的她盘腿坐在椅子上,眼睛迷茫的看着前方。虽然她的前方就是我,但是我确定她没看我,而是那么空洞的看着前方。就是说:不管她面前换成啥,她都会是那么直勾勾的看着。对于这种“冥想”状态的患者,我知道怎么办――等。没别的办法,只有等。大约几十分钟后,我看到她慢慢的回过神来。我:“你好。”她:“嗯?你什么时候来的?”我:“来了一会儿了。”她:“哦,干嘛来了?”我:“之前电话里不是说过了吗?”她:“我忘了。”我:“那现在说吧:我想了解你的世界――如果你愿意说的话。”她看着我反应了一会儿:“你不是医生?”我:“不是。”她:“原来是这样……那么你也打算做我的追随者了?”我:“哎?这个问题我得想想。”她:“好吧,我能理解,毕竟我还什么都没说呢。不过我说完,你很可能会成为我的追随者。”我笑了:“好,试试看吧。”她:“坐稳了,我会告诉你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究竟这一切都是什么,包括所有怪异的事情、不能解释的事情,我都会告诉你。仔细听,你就会解开所有疑惑的。”我:“@#¥%&☆!!!”这并不是我说的,而是我心里想的,因为她一下子点中了我的死穴。长久以来,我一直都质疑这一切,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劲,但是却又发现不了什么不对劲。总有那么一些事情让我想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却从未放弃那种质疑的态度。也就是说,扎到骨子里了。一旦这个死穴被点上,就算我快尿裤子了,也绝对不会动一步,我会一直听完,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判断为止。但可以肯定我的表情没有一丝变化:“好,你说吧。”她:“你有宗教信仰吗?”她这句话一下子把我从燃点打到冰点――没劲透了。她要是打算说某种邪教性质的教义或者胡编啥宗教思想,我决定立刻就走。但我依旧不带任何表情:“没有。”她:“嗯……那有点儿麻烦。”我:“没关系,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我了解的不少。小时候因为感兴趣,所以看过很多。有关宗教你尽情说吧,我基本都能跟上。”她:“哦?那就好,我就直接说了。佛教说:有个极乐世界;天主或者基督教不管怎么分教派,都会承认:天堂的存在;伊斯兰宗教也是极端教派还是温和教派,也承认:有天堂或者无忧圣地。道教从最初的哲学思想演化成一种宗教后,虽然并不怎么推崇天堂一类的存在,但是也有成仙进入仙境那说。听懂了吧?不管什么宗教,总是会告诉你有那么一个奇妙的地方存在。就算那些邪教也一样,而且那些邪教也没什么创新,都是在正统宗教上作修改或者干脆照搬罢了。要不那些垃圾教主宣称自己是某个正统宗教里的神、或者佛。反正都是一路货色:骗子。问题是:为什么那些宗教都会强调有那么个地方的存在呢?不管你怎么称呼那个地方。天堂啊,极乐世界啊,圣地啊,仙境啊。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都会说那个地方很好很强大,为什么?”我:“这个我想过,我认为那是一种思想上的境界,或者说是一种态度而已。对于那种思想境界不管什么宗教都是一个目标。就是说很多路通向一个地方,很多方式达到一种思想境界。我是这么解释的。就像柏拉图‘完美世界’哲学观点一样,只是一种哲学理论的思想体现,而不是真的有那么个地方。”她得意的笑了:“好,解释的很好。但是现在你先记住我说的和你刚才说的,我们把这个放在一边,先说别的,最后再回头说这个。”我:“没问题。”看来刚才我是被那些邪教人士搞怕而错怪她了。她:“我们说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吧。所谓的精神感应你知道吧?”我:“知道。”她:“如果精神感应这种事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虽然会很奇怪,但是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可是,如果精神感应这种事情发生在两个粒子上,你还能理解吗?”我:“哎?!又是量子物理?你说的是无条件电运吗?”她:“别紧张,我不想说那些什么物理,而且我也并不懂那些东西,但是我知道一些事情。那是我的一个学生一直不明白的,他是个物理专家,他告诉我的这些。”(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我:“等等,物理专家是您的学生?”她:“我的追随者之一。”我:“追随您的什么?思想还是理论或者天分?”她:“你会明白的,现在从八卦回到刚才的话题?”我:“哦,不好意思。”她:“那个物理专家曾经告诉过我,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粒子,会互相干涉。比方说粒子X 和粒子Z 吧。他们打算把粒子X 发射出去,目标是粒子Z,目的是干扰粒子Z。但是,在把粒子X 发射出去前,粒子Z 已经被干扰了。而且,那种现象最后证明和发射后的干扰结果是一样的。就是说,粒子Z 提前感受到了来自粒子X 的干扰。”我:“这个我知道,粒子的无条件关联特性,这种实验很多。还有把粒子A 动能改变,粒子B 也莫名其妙的一样会改变,诸如此类,太多了,只是没人知道为什么。”她:“我知道。”我:“啊?”她:“别发出那种声音,没什么好惊讶的。我来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儿。”我还是忍不住激动了一把,甭管她是真的知道还是假的知道,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至少值得让我去接触。因为我听腻了那些神啊,宇宙人在控制,还有什么法力无边的鬼话了。没一个能带一点儿理论依据的,动不动就照搬宗教和传说内容,连点儿创新精神都没有,真的听腻了。她:“我们做个好玩儿的实验吧。你知道电影、电视中常用的蓝幕技术吧?”我:“知道那个。”她:“我们用那个来做。先找一条蛇。然后除了蛇头和蛇尾,其他中间的部分都涂成蓝色的,然后把蛇放到一块同样蓝色的地板上,再用摄像机拍下来,放给你看,你会看到什么。”我:“我只会看到蛇头和蛇尾在动,看不到蛇的身体……啊!我懂了!”她有点儿不耐烦:“我说了你别发出那种一惊一乍的声音。”我:“抱歉,你接着说。”她:“就是你刚才懂了的那个意思。蛇头和蛇尾之间,有涂成蓝色的身体联系着,只是在拍摄后的画面上看不到罢了。你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其实是存在的。那两个看似无关的粒子,其实只是一部分――我们能看到的部分。而互相作用关联的,我们目前却看不到。或者说:我们现有的仪器检查不到。”我:“没错,不过你这个说法有个致命的问题:你还是在假设一种解释。同样的假设用平行宇宙理论和超弦理论也可以假设出来。”她:“平行宇宙?超弦?那是什么?”我:“你不知道?”她:“我不知道,你知道?告诉我。”我花了大约40 分钟时间,简单扼要,并且不负责任的解释了一下那两种理论最最最基础的观点。她:“我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不过两种理论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是很重要的。”我:“什么问题?”她:“那种解释仅仅限于某种物理层面,不能解释一切,或者没想过解释那些,只是就某个现象假设了一种说明。但是在别的方面,会出现新的问题,要不就是根本不能应用以及证明。而且在某些点上,我并不和他们冲突。”我:“洗耳恭听。”她:“实际上时间和空间都是我们自己下的定义,好像这是两回事儿,其实不是,都是一回事儿。”我:“打断一下。‘时空一体’概念其实在相对论里面已经提出来了。”她:“哦?那我不知道。不过时空这个词,还是一种合并的状态。因为我们还做不到跨越时间,所以对于这种结构概念很费解。我不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拆分。而且,对于多宇宙理论我觉得有点儿好笑。为什么用这个宇宙,或者那个宇宙来做区分呢?宇宙是很多个?这个数量单位本身就有问题。所谓的多宇宙是不存在的,我宁愿用‘这种宇宙’这个词来说明。你的过去、你的将来、你的现在,或者在遥远的一万亿年之后,以及在一万亿年之前,都是一样的,而且一直都存在着。”我:“嗯?能不能再解释详细点儿?”她:“就拿那个多宇宙理论说吧,那个观点没错,说宇宙有很多个,有些是唐朝了,有些是原始人,还有是和现在很像的,还有你早就死了的。是这样的吧?”我:“嗯,是这样。”她:“可多宇宙的问题就在于,那种观点认为很多个宇宙存在、平行。那种想法还是用时间来划分了。我再说一遍:其实时间和空间,不是两回事儿,是一体的,只是我们人为的从概念上给拆了。为什么拆了呢?因为我们对于空间、时间这个概念,只是因为自身存在于某一处、自身只能存在于某段时间,所以我们用这个来划分出了一部分:现在。也就是所以我们会一直用因果概念来判断事物。有因,才有果。但是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了因果问题的重大漏洞――粒子的那种奇怪关联。然后就想不通了,为什么会那样呢?多宇宙认为是别的宇宙在影响;超弦理论认为只是一个粒子震颤产生的效果,而不是两个粒子。据我所知,还有一个什么全息投影理论对吧?对于那些,我只是觉得很有趣,但是并没兴趣。就好比你看到小孩子在玩儿泥巴,觉得很有趣,但是你并没兴趣参与。你告诉我的这两个观点,还有我听说的全息宇宙理论,其实都是一种很片面的看法。细想想看,这些解释也好,学术观点也好,还是建立在时间不同于空间这个基础上。并没有逃脱出那种认识上的枷锁。多宇宙或者超弦理论,还是针对一个现象做解释,并非企图做所有的解释。也正因如此,这些东西都是片面的,不能解释所有。”(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我:“好像是这样……”她:“没关系,你可以不认同,但是我现在就敢断定一点:因为那些学术观点或者理论,还是依托现有对于时间、空间的认知上的,那么这几种理论,一定会做重大的修正或者彻底崩毁。因为延续因果的这个概念,是一种狭义的定位态度,迟早会崩坏,所以依托在这之上的这些理论,肯定会像我断言的那样。当然你可以不信,不过我现在可以立下字据。你会看到那天的,而且不远。”她说得那些,在我看来的确惊心动魄,但是她的表情极为平静。我知道那种平静的根源――自信。我:“字据倒是不用立,我更想知道的你的看法。”她:“这一切,过去的、过去的分支;现在的、现在的分支;将来的,将来的分支,其实全部都在一起。没有过去、现在、将来,不用我们的时间概念划分。听懂这句话,是最重要的。”我:“听懂是听懂了,就像上下左右的概念一样,只是依照我们感受到的引力来定的,本身没上下左右。但是你说的这些全部杂乱的混在一起……我想象不出。”她:“纠正一下:并不是杂乱的混在一起,而是一直就在一起,不可分割。也就是这样,才造成了我们的因果概念。其实抛弃把时间和空间拆开的那种观点,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并不复杂或玄妙,很好解释。粒子为什么关联的问题,可以解决,因为本身就是一体的;两个人怎么就会有精神感应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本身就是一体的;有时候遇见一些事情能发生的问题,可以解决;鬼魂,外星人,飞碟,超自然,甚至非线性动力关系,都能解释的清。为什么能解释清呢?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一部分罢了,看不到的那些就是涂成蓝色的那些。其实这种看的概念,本身就局限于自身了。还有就是这一切,都是最基础的一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东西不管叫粒子也好,叫能量也好,或者用很基本的夸克来说也好,全部都是这些,没有例外。那也就是可以断定,所谓物质,其实都一样。你身体里有你祖先的物质,也有别人祖先的物质,也包含了你将来后代的物质,也有恐龙三叶虫的物质,也有太的物质,也有别的星系的什么东西的物质,都是一样的,没区别。再有,反过来看,所有那些解释不清的事情,都在证实我所说的是真的,而不是像那些超弦、平行宇宙一样,到了某个问题解释不通了。”我:“我怎么觉得有点儿否定物质世界的味道?”她:“正相反亲爱的,正相反,我是在肯定这个物质的世界。我很明确的在肯定这个物质的世界。不过,我认为物质是有尽头的。我们现在在拼命探索宇宙边缘,其实在探索的不是宇宙的边缘,而是在探索物质的边缘。等到找到宇宙边缘的时刻,那也就是找到了物质的尽头。这种宇宙,就是这样的了。再说回来,非得用数量单位的话,那么,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因果,所有的上下左右前后,所有的你我他,全部都是在一起的,就像一大块果冻一样,没有任何区别。”我:“是宿命论吗?就是个人无力更改什么,早就注定的?”她:“你忘了吗?我说的不仅仅是一种过去现在将来在一起,也包括了无数种过去现在将来。你可以改变或者有新的选择,但是肯定是在这大块果冻里的――还在物质里面。”我:“那改变的问题呢?怎么做出的改变?”她:“这就是最开始我们说的了。还用那个果冻的比喻吧:那大块果冻里,会有很多很多极其微小的气泡,那些气泡,不属于物质,属于什么呢?”我:“属于什么?”她伸了个懒腰:“好累啊,我轻易不给别人讲这些的,我怕带来麻烦,结果还是带来麻烦了――两个医生精神科医生已经是我的追随者了。所以,现在那些人限制我活动,除了上班,只能呆在家里,哪儿也不让去。”我:“那些人?谁?”她:“医院的那些人,说我是危险的。”我:“……好吧,你的确很危险。你的父母呢?相信这些吗?”她没直接回答:“我爸信一部分,我妈认为我疯了;你后天有空吗?”我:“哎?还带上下集的?现在告诉我吧。气泡、物质的尽头,都是怎么回事儿?”她平静的强调:“我累了,后天下午我有时间,现在不想说了。”第二天我啥都没干,疯狂的找资料――能找到的所有资料,我企图找到问题来推翻或者质疑她的观点。但是我发现,的确像她说的那样,所有解释不清的事情,都能用她的观点去解释清。或者说都是在证实她是对的。这让我很崩溃,因为我目前还不敢确定那就是我要找的真实,但是如果那是真实的话,我必须有足够的信心能够确认,否则我依旧会坐立不安,辗转难眠。我很期待着那个后天。或者说,我期待着了解物质的尽头?不属于那一大块果冻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第四十八篇《果冻世界――后篇:幕布》“我不是很清楚大多数人在受到那种全新世界观角度冲击后,会有什么情绪反应。不过我基本能想象大致几种。无非是:震惊;愤怒;不屑;嘲讽;谩骂;不解;困惑;赞叹;悲哀;质疑。也许还有更多吧?而我属于质疑的那种。这个质疑不代表不相信,而是需要一个认知过程。当然了,如果能从最直观的表面现象做个实例肯定会令人信服的。这也就是魔术师为什么在过去被称作魔法师、幻术师,同时还有可能为皇家服务的原因。”“但是魔术,毕竟是魔术。当我们的技术发展到可以揭开谜底的时候,就会对此不屑一顾。不管那是化学也好,物理也好,手法也好,只要知道了,大多数人都会不屑。所以,我们不能责怪魔术师对于背后那个真相的保密。”“但是,如果有一个永远解不开的魔术呢?魔术师已经不在世了,至今都没人知道那些是怎么做的,至今都没有谜底,至今都用无数种方法,无数种现代技术都不能重现,那么,那个魔术会不会成为传说?或者,那个魔术干脆就被否定:那只是一个传说罢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被否定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为,这是物质世界。”上面这段话,是第二次见到她的时候,她说的。在去之前,我花了一个多小时重新听了一遍第一次的录音部分重点。在进门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深呼吸调整心跳。这让我有点儿沮丧。我:“你好,我如约来了。”她还是盘腿的状态,不过腿上蜷着一只猫,纯黑,没有一丝杂毛。她:“嗯,你想接着上次的听是吧?上次说哪儿了?”我:“果冻里的气泡。”她:“嗯?什么果冻的气泡?”我有点儿崩溃:“要不,你再听一遍你上次说的?”她:“哦,好。果冻那部分就成,别的就不用了,听自己声音有点儿怪怪的。”在她简短、跳跃的听了录音之后,说了上面那段话。我:“我有点儿懂你的意思了,你是说这个这个世界是物质组成的,所以也就需要物质来确定,否则就被认为是空谈?”她:“你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没?”我:“什么?”她:“谁都明白,我们的认知,只是脑细胞之间那些微弱的化学讯息和电信号罢了,这个已经是被认同的了。但是却都沉迷在那些电信号和化学信息的反馈当中,不能自拔。”我:“你是说那部电影吗?《The Matrix》,黑客的那个。”她:“不,我要说的不仅仅是那样。你留意下会觉得很好笑。精神这个东西,我们都承认,但是不完全承认。被物质证实的,我们承认,不能被物质证实的,我们不承认。”我:“说说看。”她:“能证实的我就不说了,说不能被证实的吧。你想象一件事情,就说你想着自己在飞吧,别人会说你意H,说你异想天开。但是你想象自己吃饭,只要不是什么古怪的场合,没人会质疑你。”我:“你说的是想象力吧?”她:“所谓想象力,源于什么?思维?精神?不管怎么称呼那个根源,想象力不是凭空来的,有产生想象力的那么一个存在。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想象力呢?你会用进化来解释,就是在大脑里做个预演。比方说你是猿人,你去打猎,在抓住猎物前,现在脑子里想象一下,你该怎么怎么做,然后呢?你就按你想象的照做了,对不对?但是你想象自己伸手一指,猎物直接成为烤肉,那你会实现不了,你摇摇那颗并不是很发达的脑袋,然后努力往你能实施的部分去假想,去推演。逻辑上看是这样吧?”我:“这个没问题啊,就是想象力造成的慢慢在进化在发展啊,有什么不对吗?”她:“没有不对,但是想象力这个东西,不是人类的独有,动物一定也有。就说我家小白吧……”我:“嗯?等一下,这只黑猫叫小白?”她:“有什么好奇怪的?黑猫为什么不能叫小白?就说小白吧,如果小白犯了错,我揍了它一巴掌,它很疼,很不舒服,也许就会想象自己在神气活现的在揍我,或者想象自己没犯错。反正是在想象着什么。或者小白在抓兵乓球的时候,有没有事先在脑子里演习一下,然后确定怎么抓?我觉得应该有的。”我:“猫去抓是本能吧?”她:“下意识的?”我:“……好吧我输了,下意识也是思维的一部分,也源于精神方面的那些。”她:“嗯,现在问题出来了,这些思维,肯定是行为的提前预演。如果你很排斥猫的思维这种说法,就不说猫了,那么就说人。这个你不会排斥了吧?人的很多行为都是用思维预演的,而预演的基础是经验,我们通过活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但是,这个经验还是物质的。你知道狼孩、猪孩的那些例子吗?”(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我隐约知道她要说什么了。我:“知道一些。”她:“说狼孩吧,那些生物学家说人类现在的四肢构造不适应野外环境了,而且不能适应四肢共用的奔跑,但是狼孩的出现,抽了他们集体一个大耳光。狼孩用四肢跑的飞快,不比狼慢。甚至犬齿也比普通人发达,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尿液里居然会有大量的生物信息素,那是犬科动物的特有标志;狼孩鼻粘膜细胞也很发达――就是灵敏的嗅觉。这是什么?一种适应对吧?为了适应而进化或者说是退化。可是根本的原因,他,认为自己就是一只狼,精神上的认可,直接支配了肉体。”我:“狼孩都是这样吗?”她:“我查过,几个狼孩都是这样,如果不用狼抚养,换成别的呢?我很想知道,如果一个婴儿,出生起就被外星人抚养,而那些外星人会飞,而且也告诉那个婴儿:你就是我们中的一员,除了长得不一样,我们都一样,那会不会这个孩子长大就会飞了?”我:“你还是在假设。你可以假设他飞起来了,我也可以假设他飞不起来。”她笑:“我是在假设,你不是。你是在根据经验判断。你根据自己的经验下了个定义,而我是在根据狼孩的那些,来假设更多的可能性。好吧,飞不飞的问题不说了,就看狼孩的例子,你现在还不认同精神的强大吗?”我:“呃……认同了,精神很强大。”她:“精神可以强大到改变肉体,能够把需要很多代才完成的进化直接否定,根据需要来调整肉体。可是问题再一次出来了:为什么我们的精神,反而又受制于肉体呢?而精神是怎么来的?死了后怎么失去的?是不是真的有灵魂?那到底是什么?”我:“我不知道。”她:“精神,依托于物质而存在于物质世界,但是并不同于物质,也不属于物质世界。精神,就是那大块果冻里的微小的气泡。”嘲讽了我一天半的那个问题,终于揭开了面纱。我:“唔……物质的尽头,是一个精神的世界吗?”她:“还记得我们前天说的那个吗?几乎所有宗教都提到过的那个‘圣地’,其实那是一种精神所在地。但不同于在这个物质世界所想象出来的那种精神,或者说用物质来看,精神的存在地,是超出物质界限的。精神,存在于不存在之中。”我:“我想想啊……说白了就是:精神存在于无物质当中?那不是很飘渺吗?”她:“用物质的状态去理解,用物质当中的这个状态去理解,是这样。但是,我们却有同时认可着存在于物质中的精神。也就是说,这个精神不依托在物质上了,就不承认了。那么,我们认可的到底是物质还是精神?”她把我问住了。她:“更大的问题是,我们认可的精神,却又因为物质的原因去否定精神。为什么?这么矛盾事情,怎么就会发生在物质世界呢?你用什么解释?平行宇宙?全息宇宙?超弦理论?或者其他什么学科?”我:“嗯……这个……”她:“平行宇宙的问题在于努力想用‘现在的时刻’这个概念去划分过去现在将来;全息的问题在于还是用物质去证明物质;而超弦更夸张,干脆否定那蓝幕前的那条蛇,认为那只是幻觉,其实蛇头蛇尾都是一种东西穿越过时间,在用肉眼看不到的速度来回窜。这些不管怎么说,都是限制于物质的,并不是对于物质的探索,而是用物质去证明。所以,我看不上那些,所以,我不接受那些。你明白了?”我:“但是证据……”她看着我:“我说的证据已经够多了,我记得那天说过,用这种方法,没有不能解释的事情。你也是过去,也是现在,也是将来。你的精神,可以想象过去,可以分析现在,可以预演将来,但是你的精神又被肉体限制的,所以你没办法用现在的眼睛,去看到将来。也所以你的肉体把现在反应给你,造成了一种循环状态――你的精神不属于物质,但是却受限于物质。因为你的精神不属于物质,所有也就只能依托于物质才能感受到这个物质的世界。你还是不明白的话,我可以打个笨拙的比方:还是那大块果冻,一个微小的气泡受限于当中,被果冻的周围挤压成一定的形状,但是这时候气泡滑动了,滑到另一块区域了,那么气泡的形状就会根据周围的挤压变成了新的形状。这个小气泡的对于周围的认知,受限于自己的形状,外面呢?是什么?这一大块果冻的尽头是什么呢?”我坐在那里啥也说不出。她:“我这个比方极其不恰当,但是假如你真的听不懂,那么就这么先理解着吧。所谓‘圣地’的存在,绝对不是在这块果冻当中想象的那样。在这块果冻当中,你能到达一个大气泡,就已经很震惊了,但是当你彻底离开果冻的时候……你能明白吗?”(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我:“我应该明白一些了。你是说我们的世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以及相差多远的距离,其实都是物质,都是一个整体概念,用时间和空间来划分,是一个重大的认知错误。因为身处在某个状态,才会对于周边的现状产生一种假定的认知。而脱离了果冻的话,仅仅用气泡是没办法表述的,因为不是气泡了,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之前的一切都没任何意义了。是这样吗?”她皱着眉在嘀咕了一下我刚刚说的:“大体上吧……虽然不是很完全,大体上是这样。”我:“问个别的问题成吗?”她:“嗯?什么?”我:“你知道你的追随者自杀了几个吗?”她:“2 个。”我:“你认为是你的责任吗?”她:“一部分是我的责任,但我不承认我说的这些而产生的责任,而是:并没弄懂那些人到底吸收了什么,才是我的责任。”我:“怎么讲?”她:“我说了我知道的,我没办法控制别人的想法或者控制别人的精神。我也不想那么做。我承认有一些追随者送我钱,送我房子,送我别的什么,但是我都拒绝了。我没兴趣弄个邪教教派出来。不过,我只能说这世上有太多人不能明白问题的根源了。假设我说的是佛教,他们自杀了呢?我说的是基督教,他们自杀了呢?据我所知,为了宗教自杀的人不在少数。为了证明他们心诚,其实反而那是一种迷惑的状态。记得一个精神病科医生自杀前,曾经对我说,很想看看物质之外。我当时真的懒得解释了。如果我想的够多,应该问问他打算用什么看?眼睛?但是我没想到他会那么做。也正是那之后,我再也不用种子那个比喻了。”我:“什么种子的比喻?”她:“我不想说。”我:“我很想知道,你也看得出,我是那种质疑的人,对于你说的那些,我并没有完全接受,我也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所以,你告诉我吧?”她极其认真的看了我好一阵:“我曾经对他说:埋葬一个人,意味着死亡和失去。但是埋葬一颗种子,代表着全新的生机即将开始。”我:“原来是这样……那个医生理解的问题。”她表情很沉重:“人的精神,其实是很复杂的,而且根据认知和角度,会产生无数种观点。假设我说我喜欢红色,有人会认为我喜欢刺激,有人会认为我在暗示想做郏腥嘶崛衔蚁肼蚨鳎腥嘶崛衔移涫刀隽恕5俏也⒚荒敲炊嘞敕ǎ揖褪窍不抖眩党隼戳恕你要是非得用潜意识和什么分析法去分析,我也没办法。对于我跟你说的这些,我只是说了,至于你之后要自杀,要上吊,要结婚,要出家,都是你的判断,不是我的。再次用种子来说明的是:我种下了,不代表我要呵护着发芽后的那一切,我也没责任、没义务、没精力去照顾那些。我只是种下了,而已。更多的,超出我的承受能力了。如果没有那种承受能力和辨析能力,最好什么宗教都不要信,否则信什么都是会出事儿的。”我:“这的确是个问题……”她:“我说了:精神,不属于物质,谁也没办法去彻底的控制。如果能控制,只能证明一点:那个被控制的精神,是很脆弱的存在于物质当中。”我:“你对此很悲哀吗?”她想了好一阵:“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精神,可以让你决定自己的一切。但是你非要认为物质束缚自己了,那谁也帮不上你。物质之外,不见得是好事儿,当然也不见得是坏事儿。现在对于这点,我也没办法判断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我只是看到了,并不是一个体会者。存在于物质了,那就存在着吧。而好奇想弄个明白的人,就去研究好了;惧怕未知不想问为什么的,那就不去追寻;现在没决定到底是不是去探索的,那就先犹豫着。没人逼着你去做什么,也没有谁好谁不好的标准,没有怎么是聪明怎么是愚钝的衡量。精神是随心所欲的,那就真正随心所欲吧。在最低落的时候,可以开心。在最得意的时候,可以悲伤。这些都是精神带来的。而不是物质带来的。所以我告诉你,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我没办法用物质的比喻来彻底的演绎精神的问题。我只能揭开魔术师身后幕布的一点点。剩下的事情,我也不知道。”小白懒懒的抱着她的腿,把下巴枕在她的膝盖上,愣愣的看着我。我能看到它的眼睛在闪烁。我:“谢谢你,我吸收了。”大约一个月后,某天中午突然接到她打来的一个电话。她:“还追寻着呢?”我:“嗯,继续着呢。”她:“你的好奇心没有尽头吗?”我:“你对于我好奇心尽头的好奇心,也没有尽头吗?是什么让您想起我了?”她:“就是因为你的那份好奇心,无意看到一句诗词想起你的。”我:“谁的?哪句?”她:“纳兰容若写的那个……”我:“嗯,知道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分享到:昨天下线前,有几位一直追贴认识的朋友在msn 上问我,为什么单独截取这一句,有没有什么含义?有。十四、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句,认定是个女人写的。再看作者:纳兰容若。哦,女的。半年后才发现不是女的,是个清初的官员。这是个引子。那几年基本沉浸在唐诗的工整简洁;宋词的对仗洒脱;元曲的精巧别致当中――当然我仅仅是形容了表面上的。等到看多了自然想了解那些诗词作者。了解作者后,开始感兴趣那些时代背景。接着一发不可收拾。从人文延续到经济,从经济延续到社会结构,从社会结构延续到政治,从政治延续到宗教,从宗教延续到哲学,从哲学延续到心理学,从心理学延续到医学……后来我发现很多东西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环环相扣的。这让当时的我(二十多岁)很惊奇。然后又开始更疯狂的一轮扫荡阅读。有时候甚至没时间消化,只是记住了。不过也就是那会儿,养成了一个习惯:忽略掉文字本身,看文字后面的那些东西。不过后来又研究过文字、符号的利奇力量,那是后话了。再后来开始失眠+生物钟紊乱。有那么半年时间吧?每两天睡一次,一次大约睡12 个小时左右。失眠还不是似睡非睡神经衰弱的失眠,是特精神那种。因为自己也觉得那样不正常,所以有时候刻意去找一些很晦涩的书来看,认为那应该会很无聊,会睡。记得有次在朋友家看到一堆有关物理和量子物理入门的书籍(朋友的父亲是搞这个的),于是便借来看。没看困,看傻了。跟着就好多疑问还四处去蹭课听。结果我发现坏了,问题大了。因为就物理来说,看的越多,质疑越多。越发质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样的――未解太多了。甚至包括已经应用的那些原理,对于那些,整个物理界依旧是未解状态。也就是那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哪怕貌似明白的答案,开始转到非线性动力学,平面空间等等等等。可是适得其反,质疑开始成倍的增长。我茫然了,彻底的茫然了。然后,就开始和精神病人有了接触。再然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玩儿的事儿:很多精神病人都能够快速的找到某种解释作为答案。甭管是鬼狐仙怪也好,物理生物也好,总是很坚定的就确认了。我更加迷茫了,难道说,我有问题了?这种恐慌状态一直缠绕着我,直到有一天,我重新看到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下子我就明白了,跟傻了似得笑的死去活来。为啥笑?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看懂了。这就是我截取了这一句的原因。至于这贴,两天前我突然决定,到此为止了。为什么?其实没任何理由,只是认为该结束了。虽然我手里还有十几篇草稿,虽然我当初并没打算在这里结束,我还是决定:结束了。下面就要说的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事情:到底这些事,真的还是假的?如果你认为这是真的,那么我会告诉你:假的,都是假的。如果你认为这是假的,那么我会告诉你:真的,都是真的。我不清楚有多少人能看懂我的回答。很讨厌的卖个关子:不要看文字,千万不要看文字,文字是垃圾。说起来有那么两位朋友我必须一提――因为他们很厉害。这两位朋友回帖是“双少”状态:次数少,字数少。寥寥几句,扎到骨髓里。这让我无限敬佩――我用了这么多字,有几篇甚至到了晦涩的地步才勉强说明白的事儿,人家两句点透。高人、牛人的确存在,山外有山啊。我也明白了为啥高人都不爱说话了,不是他们为了显示自己了不起假装高深,而是他们能把复杂的事情精粹成很简短的一句话,所以高人、牛人话少――有啥可叽歪的,我说完了啊?啧啧,看来我差的太远了!半瓶而已。再有一个被问了很多次的问题是:为什么你发到鬼话来?这个问题(挠头),我只是直觉发到这里比较适合吧?反正是痴人说梦,就当是鬼狐仙怪吧。还有就是,我觉得人可怕起来,比鬼狐仙怪都可怕。有位朋友必须得提。那位朋友很执着的变着马甲用站内短讯骂了我一个月,内容比较流氓,我就不重复了,不过看行文习惯,我也知道是谁了。虽然我至今都没搞懂什么地方得罪您了,但还是请您息怒、见谅。因为我坚信有没见过面的朋友,不存在没见过面的仇人,我坚信。我希望您也能这么看。对了还得道歉了,我收到过不少朋友站内短讯,要我解释一些什么。抱歉,无解。不是我多狂不爱搭理人。而是我觉得别人嚼过再吃真的没意思了。用自己的角度看,才是最好玩儿的。嗯,我这么看。说到这儿,也就说起对于讨论为什么我不掺和的原因。很早就有一位朋友指出来了,就是ta 说的那样。其实我很喜欢看大家的讨论――当然是有自己思想的那种讨论。因为那些是真正个人的资产,而不是从啥地方弄来现炒现卖,或者从百度Google 上直接扒。对于直接扒,我就不发表评论了,毕竟那是基础比较差、思路比较窄、又喜欢逞强惹眼的表现,仅此而已。说那些具有自己思想的吧。我一直认为,能认真的去思考,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非常非常了不起。也许有人会问:产生思想有劲吗?能赚钱吗?这点我可以给肯定的回答:有劲,能挣钱(笑)。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应用。查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所有很牛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很完整。我知道那不是简单就来的,那是经过多次推翻重建出来的,绝对不是扒了两本书、百度上复制一段就能产生的。但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原因就在于:应用。拿到了钥匙,想用却不会使用才是最要命的。当然了,也有不想去使用的人,对物质已经到了无视的境界了。对于那种人,我会按照我的方式分类――仙。绝非贬义。还有就是未知。对于未知,我不推荐轻易的去否定,或者没通过真正自己的思考去否定。照搬,是个很糟糕的事情。不是套用现成理论的几段话或者某本书的几段章节就伟大了,那不够。因为看了是看了,能不能消化吸收理解还另当别论。面对未知,也没必要害怕,而是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也就才有思考的机会。否则不如去看《走进科学》。我是这么认为的。(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把手里那些草稿的目录放上来,有兴趣并且打算尝试的朋友可以试试看。第五十篇《人间五十年》第五十一篇《伴随着月亮》第五十二篇《盗尸者》拆分为两篇?未定。第五十三篇《天道无私》第五十四篇《控制问题》第五十五篇《末世》第五十五篇《黑白世界》第五十六篇《灵魂深处》第五十七篇《胖胖的地球》第五十八篇《还原一个世界――前篇:遗失的文明》第五十九篇《还原一个世界――中篇:暗示》第六十篇《还原一个世界――后篇:未知的文明》第六十一篇《谁是谁》其实想想最初上传篇幅很混乱,因为我懒,只是无目的性的挑拣有感觉的草稿修改→贴出。也就导致本身计划好的很可能无限期延后了。或者临时决定改个顺序,还有一些干脆删除的。好像我和一位朋友说过,我的草稿,那是相当的不靠谱。原本几百字的草稿,最后变成近万字;几千字的草稿,可能到最后删了;实际内容和草稿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仅仅看草稿,是会看晕的――虽然我承认实际发出的内容,有时候也会产生这种生理反应……回味下,其实删除的那些不见得是不能用的,只是当时觉得不好玩儿,所以删了。归根到底,还是懒的原因,所以在最开始就说明了:我很懒。哎!自己也没想到这贴一口气写到现在,以为早就太监了呢。记得有朋友问我,要不要放出一部分录音。我开始也是那么打算的,后来认真的想了几秒钟,决定不放了。因为放出来其实和没放一样。最后是矫情一下:村上春树的作品,倪匡的作品,还有《科幻世界》,我一本都没看过。不用指天指地的发毒誓拉全家上阵铺垫,我的确没看过。大约快6 年了吧?我没再看过啥小说类型的读物、杂志。没啥原因,就是看不进去。也不是完全没有,能数的过来那么几本:《三国演义》看了几遍;《红楼梦》是当《金瓶梅》看的,足本,可惜也没看完。武侠小说看了一套中的半本,打死看不进去了(名字就不说了);欧.亨利和杰克.伦敦的一些作品是挑着看的。没了,这6 年内看过的小说读物就这些了。不过我倒是有兴趣找些村上和倪匡的作品来看看,因为太多朋友提到,把我好奇心勾起来了。关于我有马甲的猜测 ―― 那是一个真正让我大笑的看法。差点儿忘了,昨儿有位mm 短讯问我最近常听什么歌或者什么音乐。我就一块回答了:这段时间听的最多的是《503》,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听听看,很不错的一首曲子。实在找不到可以通过资料中邮箱找我,免费提供。那么,第三个篇外篇就到这里结束了,也是这一贴:《精神病人的世界》的结束篇。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支持和无私鼓励,我都记在心里了。谢谢大家。嗯,就到这里吧。“人生若只如初见。”――――塔塔的死亡周刊p.s:当然我不会就此耍帅消失的,有时间还会来跟一些有见地的朋友就一些问题交换看法――无主宾,纯圆桌性质,我很期待。――――塔塔的死亡周刊 /mingzhu/zhongguoxiandaiwenxuemingzhu/tiancaizaizuo/145852.html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主宰境界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