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画家名单是什么意思

股票/基金&
海派书画的形成和价值
  海派书画是近现代中国十分重要的一个绘画流派。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正值上海开埠的社会转型期,多种文明与艺术在此地交汇,文化的互补与价值的融合,使得艺术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与姿态,而“海派书画”的形成也具有了组成人员广泛风格兼容并蓄笔墨表现多元创作理念多维和题材亲和入世等特点,并出现了大量风格鲜明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以赵之谦胡公寿任伯年虚谷蒲华等最为杰出,这第一代海派书画代表是中国画从传统向近现代转轨的成功典范。经过吴昌硕王一亭沈曾植等第二代书画大家和吴湖帆冯超然等为领袖的第三代海派书画家(包括刘海粟江寒汀陆俨少谢稚柳林风眠等)的不断实践,海派书画进入了昌盛时期,这些活跃于画坛的大家,为中国绘画的发展与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龚继先  擅长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对中国画有系统的研究和较高的鉴赏能力,并对中国美术史论有深入研究。  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上海书画院画师等。刘小晴  师从钱瘦铁应野平,书善楷行,画工山水。  曾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等。江宏  擅山水花卉,重传统,寄志抒情,依兴而发;并长期研究Q中国绘画史,著述颇丰,画论画理,独具创见。  曾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现为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等。任耀义  擅花卉人物,对中国画美术史论有深入研究,出版有大量的专著。  现为上海市杨浦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沪江书画院院长。任伯年作品吴昌硕作品虚谷作品  “对于上海的画坛,我一直以为是个浩瀚的海。”当代海派艺术代表性人物程十发的“海派无派”说法,其实正是海派的显著特点。海派书画的“海纳百川”,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和古今艺术的精华才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今天,上海的日渐国际化与“海派书画”之间应该呈现怎样一种关系?“海派书画”是否依然富有生命力?作为都市文化的产物,海派绘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性,让更多人接受喜爱?面对新时期的新课题,壬辰龙年开年,商报记者与四位海派大师聚于一堂,洗耳恭听他们探讨海派一脉话题,以续“海派”盛极之时对艺术研讨交流的浓厚氛围及优良传统。  任耀义:说到“海派”二字,无论戏剧音乐书画等艺术,都概括为“海纳百川”“洋为中用”等,为什么只是上海这座城市“兼容性”“融合性”这么强?  江宏:自上海开埠以后,渐渐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洋行商贸都已经形成,各种各样不同文化品位的人也集聚于此,而外国列强陆续进入,也把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带了进来。因此,此时的上海人审美有着复杂的成分:既有来自农村的泥土气息,也有洋人的香水味,更有一点传统士大夫的清高味。而上海的经济属性,使得任何人的生存成为了首要问题,你需要被复杂的受众认可,你必须要融合一切可以融合的东西。也正因为这种兼容性,使得“海派”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耀义:“海派”的形成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诸多因素的综合,最初的“海派”一词往往带些贬义倾向,因为绘画和商品有了关系。当时就把那些在上海卖画为生的画家被称为“海派”画家,在艺术与金钱这对矛盾体上,“海派”是如何掌控的呢?  江宏:鲁迅曾说过,“京派是经官,海派是经商”,所以说海派,无论如何逃不过一个“商”字。艺术在商业面前如何应对?是艺术重要还是经济重要?是艺术控制一切还是金钱成为主导呢?“海派”书画对艺术的最大贡献之处:他没有被商品经济淹没,没有趋从买家,而是逐步地从买家手里把创作的主动权和审美的主动权拿在自己手里。  我举两个例子,一是明代著名的“吴门画派”。他们的绘画被当地乡绅热烈追捧,人人都以拥有他们的作品而自傲。而当时的画家阶层大都是士大夫文人阶级,所以金钱对他们而言只是帮助他们更从容更悠闲地生活与作画,没有主导画家的思路,没有干涉画家的审美,更不能去指定画家去创作什么,所以画家具有绝对自主权的。二是清代的“扬州画派”。当时扬州的经济极其繁荣,这也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各地文人名流,汇集扬州,使扬州成为了文化艺术的中心。扬州的富商大贾,如盐商财主等,他们附庸风雅,用文化用艺术品来装点门面。他们其实不懂画,但随波逐流,只要是大画家的画,就极力追捧。正因为他们如此的心态,“扬州画派”可以不屑金钱,并以创新为主导,充分彰显个性与审美。他们中的很多人绘画功底并不比宫廷画师好,但他们的才学与修养主导着当地买家们的审美情趣。也因此,他们不落窠臼的技法,挥洒自如的笔锋,特立高标的品行,深深影响着近代花鸟画的创作,包括以后的“海派”画家。  上海不一样,当年的刚刚开埠,西洋的商人来了,带来了西洋文化;浙江和江苏的商人也来了,也带来了各自的地域文化……所有的人似乎都集中到上海,手工者工商者,甚至周边的大地主。他们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需要的是看得懂的画和实用的艺术品。所以,画家不好当,画像必须画得像,画得不像他人不要;花鸟必须画得精致,画得粗糙他人更加不要。当时,出现了一位花鸟画家华严,他的画和宋代花鸟不一样,宋代的画画得很紧,华严的画画得很松,但是画得却很有品位。华严选择了一个最方便的切入点,画画的速度又快,画的又好看,因为任何画家想在商业化的上海靠卖宋画是要饿死的。  艺术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表现,如果艺术受到金钱的主导抑制与破坏,那这种艺术不会长久的。艺术家必然会按照艺术的规律去做,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同时,他们实践着自己的艺术个性风格和主张,渐渐地影响和改变买方的审美,做也是“海派”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龚继先:当时有句俗话叫“金脸银花,要饭山水”。上海的买画市场已经非常职业化,一幅市场认可的画作,既需现实性的题材,又具传统的形式,诸如吉祥意义人文精神道德品评祈求理想等,似乎缺一不可。山水题材不易表现大富大贵的含义,而花鸟画则颇具象征性,这便是海上画派大都以花鸟画为主的主因。  在中国绘画史上,真正以画为职业,“海派”可以说是此风气的催发者。究其原因,当然是上海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之故,包括了政治商业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急速变化,人员的流动财富的增长商绅的交往文化的冲撞,客观上使得书画作品有了礼尚往来的现实作用,它的典雅价值和品位的适宜,间接地促成了“海派”书画的蓬勃发展。  任耀义:“海派”书画的慢慢形成,是以个人而不是群体的艺术创作来完成?那么,“海派”的特色就是以个人的风格来带动整体的水平?  江宏:“海派”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它可以包容一切,兼容并蓄。你想,上海画家的风格,都是各有特色,各显春秋。你到外地去看看,就完全不一样,比如山东菏泽画牡丹的都一个样。“海派”画家每一个都是独立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东西,合起来就是“海派”书画,分开来就是任何一个有个性的人,所以说没有特点的特点就是“海派”的特点。  龚继先:“海派”书画的许多画家都是极富个性的开派者,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等等,这么多开派的人合起来就是海派了。岭南派过来也会融入“海派”,我相信如果齐白石来上海,也会成为不同的“海派”。你看,唱京戏也要到上海来,不到上海来转一圈红不起来,像马连良于魁智等等。  刘小晴:因为上海这个城市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城市,整个上海的历史,70%就是近代史。上海的开放和包容,认可的就是好的东西,认可的同时也慢慢把它融了进来。上世纪7080年代,政治干预下的“原子弹”都画得富有艺术感。是每个“海派”人的实力造就了海派。  任耀义:这些海派人物个性鲜明,但一旦确立又无法复制,“海派”的特点是不是又不可复制的?  江宏:这里说个艺术上重要的问题,不可复制的东西是现代的,可以复制可以传承的是古典的。“吴门画派”是董巨画派一代代传下的,就是古典传承性的;到了“扬州画派”就不可复制了,那就进入了现代序列。今天的人说你这个画不现代,其实是无所谓现代不现代,再现代,我这个画也是不可复制的,也只有一代,也就是古典的。其实现代和古典,不是以时间来划分的,当年徐渭就是现代的,就不可复制的,不是因为你是明代就一定是古典的,应该是以画的内质衡量。石涛曾这样表达过:每一代就要有每一代振奋人心的东西。他有他的时代,他的时代是歌舞升平的乾隆时代,所以他有自己的特色,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往前的那些动乱时代出的也是好东西,四僧四王,都是他们时代的大师。  任耀义:我们界定“海派”画家,不是以他是不是上海人为标准,而是以他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在上海为基准。这也是“海派”的特性之一吧?除此外“海派”还有什么特性?  刘小晴:是的,“海派”的海纳性比较高,海纳百川嘛,上海绝对是不排外的。从中国近代的“海派”画家来看,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浙江江苏人,但是他们出名都是在上海。另外。我觉得海派还有个特点,就是海派的画家都比较懂,对中国传统文化吃得很透,很讲究功力,又具备自己的个性,虽然大家互相在交流,但是互不相似,这个是“海派”比较大的特点。  同样,“海派”美术团体画会的创立繁衍,亦很有特色,较大的画会有“豫园书画善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等。那时的“海派”画家经常在华灯初上的时候聚在一起,轮流做东,大家拿画出来交流,讨论,谈艺术谈绘画。而画商知道画家集中在这里,也会过来凑热闹,形成很浓厚的文化氛围。加上解放前,会书法人很多,从普通百姓到很多官员将领等,像于右任之类。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除了书画家,商人包括买画的人都很懂,即使有的人不是最懂,也要附庸风雅的。这种环境下,你画得不好,是根本卖不掉的,那个时候出名的画家,都是有真本事的,他要凭自己的实力才能立足。  龚继先:现在有个问题是把画家当股票炒作了,有各种渠道信息,媒体渠道去炒,这就要考验藏家的眼光了。  任耀义:我们是否可以理解“海派”书画发展的脉落是传承吸收创新?  江宏:“海派”最开始是受外来文化殖民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开放的。但是,现在的“海派”变得很传统很守成,变得比较精致,我觉得这个变化不是退步,是进步,现在“海派”接受的是曾经喧嚣过但已沉淀下来的好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交汇的影响越来越大,艺术家们渐渐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对付经济信息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不被另一个世界的文化所消融,而能继续保持自己独立完整的审美面貌。  刘小晴:当代的“海派”画家画貌各不相似,每个人有自己特色。他传承着,吸收着,创新着,所以每个人都不一样。上海能够吸收一些西方的好的东西,像林风眠,但无论吸收了西方多少东西,他的画还是中国画,因为他的根骨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方的好东西则是被他融了进来而已。  任耀义:有人说“海派”画家的创作不够创新,是这样的吗?这种尺度是怎么把握的?  刘小晴:正因为上海的画家懂,所以他们在创作上所谓胆子不够大。包括现在的画家,比较成名的,都很讲究基本功,否则没法立足于上海的。上海画画的人很多,能够出名的肯定有一番真本领,这也是“海派”的传统。其实,“海派”是比较中庸的,不会太过头。  龚继先:对的,因为“海派”讲究传承,还要兼容,所以不会偏离大的轨道。这也是中国的传统哲学,过犹不及。  任耀义:现代的上海画家还能称“海派”吗?  刘小晴:一个时代的风格和流派还是有点区别的,时代风格就是当时的画家呼吸了时代的空气,而创作出与时代审美比较相适应的东西。而艺术流派的形成有几个条件,一是领袖式的人物,这个人不仅在绘画风格上要有所突破,理论上还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二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至少有两到三代人能够传承他的东西;三是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才能够形成艺术流派。当这个艺术流派成立后,这个开派的领袖人物就可以成为大家。一般有自己风格的只能称画家,不能瞎称为大家。  “海派”其实不是一个流派,而是一个时代的地域的特殊产物,是在上海集中的艺术群体,也就是江宏说的,没有固定的模式的“无派就是派”。在总体趋势上,“海派”的特征一是对传统吃得透,二是讲究笔墨功夫,三是能把对艺术共性的美和个性的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龚继先:一个画画的能够称家已经很了不起了,他能够对当前及以后产生重大影响,不但有实践的结果也要有理论体系来支撑的,才能为大家。  江宏:有个字叫漂,漂就是没有根基的,漂进去,碰运气去的。到北京就是北漂,但从来没有沪漂海漂这一说法,在上海你是要踏实下来的,靠碰运气,靠讨巧,是出不了东西的。  任耀义:对于“海派”的未来以及艺术教育有什么看法?  江宏:青年一代的海派画家有很多很好的画家,他们的艺术追求和我们这代基本是一样的,他们有素质,有知识的沉淀,有文学的造诣,对绘画史也了解。我认为,一个画家首先是个文化人,其次才是个好画家。中国画要是没有文化素养它就一文不值。现在的“海派”画家都明白这一点,所以还能生存。其实,正宗的中国画,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它只能是口心相传,课堂里是教不会的。既然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能够生存到现在,还是靠个人的力量。  龚继先:我们学习就不学一个老师的,要学各家各派包括古代现代,好的都要吸收。南方有南方的好,很秀润,有韵味,反之琐碎了就会小嘎巴气;北方有北方的好,很质朴,很大气,但是弄不好就会粗野。不管南方北方,能够存在,都有道理,你要吸收就要吸收优点。  胡适说,文质彬彬而后君子。人格如此,艺格也如此,所以学画要先学做人。中国艺术是感悟的艺术,是文字概念没法解释清楚的,不是数学公式。就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还是靠自己的悟性。好的老师没有一个说你就得学我,我们的老师都主动介绍你去向校外的老师学,这也是“海派”的传承。  刘小晴:艺术教育方面海派还是比较注重传统的,他们喜欢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我们都带学生,不搞学院派。中国画最妙的地方,就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传达,只能意会。同样学王羲之,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出来的东西就不同。中国人教育方面强调从理法着手,教学生就是教规矩的东西,至于变,靠他自己。法就是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比如用笔法结构,然后再由法上升到艺,上升到理,上升到智,是一步步上去的。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  任耀义:今后“海派”的发展前景如何?  江宏:没有前景。作为一个派来说,迟早要消亡,抱在一起的派是没有生命的。“海派”辉煌的时候就是它终结的时候。从一个派来说,现在存在的条件肯定不如以前,以前是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现在是一分钟前的事情马上就知道了,交流非常迅捷,派的框架与地域性肯定是要打破。  刘小晴:风水轮流转,明代的时候,风水集中在苏州一代,成就了吴门画派。清代转到扬州了,解放前则转到上海,成就了“扬派”“海派”。现在从全国层面来讲,上海在走下坡路。现在上海不是缺少画家,关键是缺少懂的人,缺少批评家评论家。其实也不仅仅是“海派”的问题,而是整个艺术界的问题。  任耀义: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改善的方法?  江宏:我觉得原因是审美的衰落,有许多东西一搞化,一搞普及化,就没有高度了,只有宽度和广度,艺术为历史着想,还是要找高度。作为一个上海人,一个海派画家,把你的画画好了,将来留存于历史,海派也就是留存了。“海派”书画发展至辉煌的时候应该把边界去掉,不要再用“海派”一词,因为今天的地域界限越来越不清晰,一直延用“海派”也会禁锢艺术的持久发展。  龚继先:我们有时候讨论,今后怎么办?再过个几十年,可能随便乱写写也是书法家,乱画画就是画家了。好在哪不好在哪,没人懂了,审美的标准也没有了。看日本韩国,虽然社会现代,但是对传统的保护很重视,政府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拯救传统文化,靠民众自发很难。  刘小晴: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科技越是发达,生活节奏越快,物质生活越是琳琅满目,对传统的冲击越大。在社会的行进大潮中,艺术家如何坚守自己的创作理想,而不被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所左右,甚至被消融,都是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的。  采访接近尾声,几位大师对现在的艺术现状和海派的未来似乎有些担忧,但人无远虑则有近忧。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交通的便捷化,使得对当年“海派”书画的形成变化发展和价值的历史原因越来越清晰。同样,今天的“海派”已经不光是地域或城市的名词,更是传承创新的内质,新一代的海派艺术家必须适应着时代变化的需要,就像所有的前辈一样,勇于继承移植,敢于变化创造。只要了解真正意义上的海派精神,实践真正意义上的海派精髓,才能创造真正意义上的海派价值。  名词:  “海派”  “海派”名称之由来,是“海上派”之略称。海上派为当时画坛上约定俗成,形成相当之早,并传播东瀛。日本大村西崖写的第一部中国美术史(1915年)已有更细的“前海派”与“后海派”之区分。但海派(海上派)本来专指绘画,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海派”才用来指与“京派”相对的“海派”京剧,而且渐生贬义。所以,“海上派”简称“海派”,为求明确,又可称为“海上画派”或“上海画派”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当然应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上来考察。海派也是中国近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见证。  “豫园书画善会”  海派较大的画会为“豫园书画善会”,最初由姚鸿黄俊汪琨高邕杨逸等发起。于1908年成立,假豫园得月楼作书画义赏,为救济慈善之举,成立时近百人,首任会长高邕之。海上名家如吴昌硕钱慧安蒲作英潘雅声王一亭沈心梅程瑶笙等均与会。该会至1928年仍有活动。  而“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是上海第一个集创作经营书画的团体,会长汪洵,副会长吴昌硕(后继任会长),会员亦近百人,于1916年停止活动。
02/18 00:0202/18 00:0101/21 00:0312/30 15:4912/19 17:0812/10 08:5012/04 08:4712/01 14:07
收藏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博宝艺术网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欢迎加入
您的浏览器已经禁用了脚本,这会影响您正常使用本站的功能。
海派画家图片及价格
艺术品收藏:
拍卖量:294
交易量:185
资讯量:209
论坛量:226绍兴画家对“海派”作出了重要贡献
您的当前位置:
&> &> &> &> &>
视力保护色:
吴昌硕曾孙吴超、吴越来绍兴举办书画展,他们表示——
绍兴画家对“海派”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末海派四大家”中有两位绍兴人——任伯年和赵之谦,吴昌硕与他们亦师亦友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4月8日,第三十二届兰亭书法节系列活动之一、&游目骋怀&&海派书画金石家十人展&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开展,吴昌硕的曾孙吴超、吴越分别带来了4幅书法作品和3幅画作参展。
  在开幕式上,吴超、吴越表示,兰亭是每位书法人心目中的圣地,他们曾多次到过兰亭,但到绍兴举办书画展这是第一次。&我们是以朝圣的心情、学习的宗旨、汇报的方式、交流的目的来此办展。&
  在开幕式前,记者专访了吴氏兄弟,请他们谈谈习书画的故事和对海派绘画的看法。
  祖父希望兄弟俩能继承曾祖的衣钵
  吴昌硕是近代中国艺术一代宗师,以&诗、书、画、印&四绝而闻名于世。
  吴超、吴越,吴昌硕的曾孙。年过六旬的老哥俩目前都在上海从事着吴昌硕艺术研究工作。
  &曾祖生前酷爱梅,流连于杭州超山,留下&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的名句,生前还托付百年后让子孙将自己葬在超山这片梅林之中。祖父吴东迈因此给我取名吴超,以此纪念曾祖。祖父还给我弟弟取名吴越,寄希望我们兄弟俩不仅要继承曾祖的事业,还要有所超越。&吴超说。
  吴超7岁那年,刚刚够得着桌面,祖父就手把手教他练字,从柳公权的正楷开始练起。
  &小时候贪玩,不肯练字,祖父要求我每天必须像模像样地写一张毛笔字。12岁那年,祖父去世了,父亲吴长邺继续指导我习毛笔。&
  吴越比兄长小6岁,小时候他是站在凳子上,看祖父作画,因此爱上画画。
  照理,生长在书画大家,吴超、吴越会沿着书画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可是,&文革&来了,一切都被打断了。吴家遭遇抄家的命运,吴昌硕收藏的字画古籍等被撕碎后卖给废品收购站,整整有300公斤。吴超、吴越亲眼目睹这一幕,悲从中来。此后,他俩不得不中断学业,成了工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
  1980年,吴超、吴越重拾书画,拜吴昌硕的衣钵传人王个簃先生为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吴超留学日本,在日本举办吴昌硕、吴东迈、吴长邺、吴超四代作品展,回国后参与创建海上书画名家后裔联谊会,积极从事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
  吴昌硕铭记任伯年点拨之恩
  &绍兴不仅是书法圣地,而且在绘画方面也人才辈出,晚清以来,绍兴籍画家对&海上画派&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赵之谦和任伯年。&吴超认为。
  &海上画派&又称&海派&,一般指的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吴昌硕、任伯年、赵之谦、虚谷被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这四大家中的任伯年和赵之谦是绍兴人,他俩与吴昌硕亦师亦友。赵之谦在3人中年龄最长,任伯年次之,吴昌硕最小。
  &潘天寿曾经评价赵之谦: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宏肆古丽,开前海派之先河。由于赵之谦杰出的艺术成就,以上海为中心的艺术家们,特别是吴昌硕等新一代书画家深受赵之谦的影响,后逐渐形成了崭新的流派&&海派绘画。&吴超说,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里人谈论海派画家之事。
  任伯年比吴昌硕年长4岁。1883年,吴昌硕拜访慕名已久的海派书画翘楚任伯年,这是他俩的初次见面。此后俩人常来常往。
  吴昌硕曾经亲见任伯年作画,但见他&落笔如飞,神在个中&,令吴昌硕崇拜不已。
  任伯年对初学绘画的吴昌硕说:&子工书,不妨以篆籀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贯通,不难其奥诀也。&
  &曾祖没有辜负这位老师兼大哥的良苦用心,终成一代大师。他平生有一句最得意的话:&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这句话道出了对任伯年当年点拨的感恩之情。&吴超深情地回忆。
  吴昌硕生前还收了一位绍兴人为徒,此人便是陈半丁。
  1896年,20岁的陈半丁与任伯年、吴昌硕相识,拜吴昌硕为师。
  陈半丁擅花卉、山水、人物、走兽,尤以写意花卉最知名,曾任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本世纪初,陈半丁纪念馆在家乡柯桥落成,吴超还亲临现场剪彩。
  &如今,当年的书画大师都已远行,但是他们的高风亮节与从艺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发扬。&吴超说。(记者 沈卫莉)清末“海派”画家的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海派盆景树种丰富,有百余种,而以罗汉松、五针松、黑松、真柏等松柏类
主。桩景形式、规格多样,枝叶分布不拘格律,枝干屈伸自如,线条明快流畅,
歌特式建筑中世纪欧洲在12至15世纪达到鼎盛,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
“现代化”某些洛可可风格中萃取的元素(例如火焰和贝壳的纹理),代替从历史衍生和高维多利亚风格的根本结构或写实自然主义的装饰。
海派的,意大利之家做得不错,他们在国内上门服务的,你可以咨询下他们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责编:朱悦嘉 &&&&
308:社会力量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力军
307:细品慢悟茶之道
306:邮票:方寸之间岁月藏
305:“文物交公”应奖励多少引争议
304:绒华缤纷 - 梁大成绒鸟艺术展
303:粉彩:妙笔生花意无穷
302:国宝文物遭非法拓印
301:小蛋壳大艺术
300:摄影艺术的新机遇
299:一"瓷"青釉天价拍
海派绘画延续至今的壮丽景观,不仅是因为海派艺术家们阵容浩大,拥有先锋变革的绘画理念与繁茂多元的创作风格,同时也为艺术收藏、市场所造就。正是有繁荣的市场、成熟的收藏,才有持续的推动力,保证海派绘画在与时俱进的时代中持续创新与延续传奇。
海派书画家群体崛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初年。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兴艺术流派,不仅兼容并蓄,具有开拓变法的创新精神,同时关注民众,兼具参与社会的公益意识,特别是在赈灾帮困、救难济贫的慈善事业上,体现出海派书画家积极的入世理念和先进的公共精神。从历史看,海派书画家在那个年代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书画创作的领军团队,并把上海打造成全国书画的艺术中心,除了其鲜明的笔墨风格、独特的艺术造诣外,公益意识的强化、公共精神的释放及大量的赈灾慈善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无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社会原因。
“海上画派”是19世纪中叶(1843年)至20世纪初(1927年)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海上画派”所倡导的一种新的绘画审美观念与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画家们的创作仍具有益的启迪,今天仍能从现代中国画家们的笔端感受一二。
回顾过去,我们知道,从清末到民国以来,海派水墨艺术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一种蔚为壮观的格局。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转折阶段,中国本土的主体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受到巨大冲击,而海派代表人物吴昌硕、任伯年、虚谷、黄宾虹、林风眠、陆俨少和程十发等众多杰出的艺术家用他们在绘画领域所进行的伟大探索演变出一种新的中国画表现形式,即“海派”水墨艺术。它使得历经几千年而又有固定程式的中国画主体样式“破例”呈现出题材多元、构图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笔墨方式愈加个人化等多样化的特点。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张熊、朱熊、任熊算起,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学生任颐又并称“海上三任”,以任颐为高峰。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擘。任伯年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清末中国社会发生变动后,市民阶层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日益结合,使这一时期的绘画比18世纪更为雅俗共赏。任伯年正是这种新画风的杰出代表。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拓性业绩的、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他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名家。
傅抱石绘画继承宋人的宏伟章法,取法元人的水墨逸趣,畅写山水之神情,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创造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在感受自然与生命的情感体悟之时,以自由洒脱的绘画方式抒发着对民族国家的忧虑,传递出深邃细腻的中国文化品格。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高冠华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资深教授,是继齐白石、潘天寿之后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又一位杰出的大师。高冠华先生的花鸟画,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他突破了传统题材的局限,融入了新的生活内容,扩大了写意花鸟画的题材范围。
时下,“海派”一词可谓深入人心。艺术市场上,从“海上三任”到吴昌硕、虚谷,这些名字个个如雷贯耳。尤其任伯年这一海派巨擘,更是从来就不缺乏“粉丝”。任伯年的作品基本是最早进入艺术市场的,但随着多年来的市场沉浮,当人们一次次质疑中国古代书画家欠缺造型能力,流连于油画那精准优雅的线条的时候;当人们熟知当代艺术已如何屡创天价而对中国传统...
时值海派代表画家吴昌硕诞辰170周年,各类庆典活动也应运而生,从而引起对海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吴昌硕的进一步讨论,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对逾百年内吴昌硕作品市场价格的演变进行整理和分析,希望可以在回顾历史的同时,给现今市场也能带来一定的启发。
傅抱石作品的高价成交体现了近现代板块走大师精品高价路线的显著趋势,尽管从总体来看秋拍相比春拍已经显现出回调的趋势,拍卖行也趋于谨慎,但是“大师”“精品”依旧被看好,正所谓剑不偏锋。
作为“现代四大家”之一的潘天寿,无论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还是其艺术成就,都非常突出,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声望的大师之一,其画作在当代的艺术市场上也呈现出强劲的势头。
高冠华先生的作品深受大家喜爱。1942年至1944年间,先后在四川南充、泸洲、书寿、涪陵等地曾举办四次个人画展,所带作品往往一售而空;在昆明举办的第五次个人画展,80件作品全部高价售出;
陆春涛最初的“墨变”带有明显的个人历史情感意识,“江边系列”与“荒谷系列”作品中的海面、礁石、丘陵、天空,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多的是它们在艺术家心灵上映射出的情感印记,是艺术家面对自我的沉思和体验。
从学术角度看,所谓的新海派,是指与新中国一起成长、改革开放后以上海为主要创作基地的那批艺术家。与传统海派相比,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勇于创新,代表了日渐国际化的上海城市文化特质,具有鲜明的当代性。
海派绘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地位可谓显赫,然而对比当下,海派艺术的影响力与民国时期显然已无法同日而语,问题何在?结合当下海派艺术“走出上海”的话题,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乐震文认为,新一代海派艺术家不应将自己定位为地域性的画家,而当有一种全国性的眼光与画史意义的视野。
中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扇面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品。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扇面画中不乏超绝脱俗的传世佳作。画家在命笔之时须考虑在特定空间范围中安排画面,精思巧构,展示技法。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派著名花鸟画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