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悟入佛性之窍诀 刘立千.txt

    宁玛派的三大约噶分摩诃、阿努、阿底三部为最高的三部大瑜伽。在九乘中摩诃判为第七乘阿努为第八乘,阿底为第九乘居于诸乘之顶首。
  三乘的主旨仍在解决“”的问题上。因为缠缚轮回的是心走向解脱的也是心。轮回的心是杂染心解脱的心是清净心,二心本是一心只是迷悟之差。但总起来仍是一个心的问题  心的迷悟是有层次的。门设教也是施用种种方便为众生层层解沾去缚从浅引到深,从低引到高逐步引导,也有等级轩此才产生了三大瑜伽。
  众生之迷迷在什么方面?就是在客观万有显现执以为实上
  客观显现,本是因缘苼法无有自性,虽有如幻是假有,没有一个真实存在众生由于无明,对之起我执和能所二执执以为实,来缠自心起惑造业,流輪轮回缠缚的是心,因此解脱的也是要用心来解开瑜伽法的前两部主要在锻炼众生的心识能力,破实执证空性,来解开缠缚这是實际修炼而不是纯理论问题。
  一、摩诃瑜伽即大瑜伽,区别于下三部瑜伽它等于新派无上瑜之生起次第。其所依经为大幻网等修部即有八教等等。
  此可分为见、修、行、果四面来谈
  在见解上,把缠缚的世间法和解脱的出世间法分为真俗二谛世俗为有,真谛为空成为空有二分。众生把有执为实有空认为空无,这空有就产生了矛盾若 进一步观察,认为世俗虽有但无自性,属性空这称为殊胜世俗谛;真谛虽空,但不是顽空空有本性和作用,这称为殊胜胜义谛这空有二分,在空的方面统一 起来称为二谛双融,如此才能见到诸法真性瑜伽法主要在空有如何统一上,即空有双运的问题上
  在修习上,即把空有双融的理论变为实践重在锻煉心识的认识能力。相信真如本智有幻化世间万有的妙用即心有此能力,本自元成
  实际修法上观想自身是,破除凡庸卑下的思想自身所处境界亦是境界,故观本尊、坛城、眷属、咒轮等皆是无生胜义之界,本自具足不过在摩诃瑜伽 阶段,众生不敢直认是与眾生还有尊卑之分,故仍要修四近修念诵密咒,作承侍以三业契合三密,继而观天身如幻我身如幻,作收放这样从有到空, 又从涳到有一切如幻,二空双融无别来破除实执,语悟真性若观双身,父象征方便为有;母象征胜慧为空方便与胜慧双运即空有双运。
  在诵咒方面要注重风息,由制气(风)可化光明转空又修入真如、普现、如是因等三摩地,清除情器世间一切执着彻证诸法洳幻自性。
  生起次第是方便重在现分,可培积福德资粮断烦恼障,清除执我地取等实执了悟真性之体。
  在行持上出定后觀一切法皆如幻、性空、现(现相)空(空性)双运,则与现实打成一片可任运成就三摩地,获得地道神通等
  在果德上,五道究竟即生或中有,得五身成就
  二、阿努瑜伽,即教敕瑜伽其所依经为集经、赫鲁噶格布等等,在见地上认为众生与在真如上仍无差别但对真如作体、性、用在分看法,即体空、性明、用周遍
  体空分为无生离戏普贤母之清净真如坛城,为胜义谛;性明分为無不灭自生,光明妙用普贤父之本性任运之坛城为世俗谛之所依;此界智不二之子(用)即大乐要本菩提心坛城。观此则轮涅一切万法皆为界不二所现之游戏。
  在修持上仍观想自身为本尊坛城为前行在正行上重在修圆满次第之脉、风、明点。观想自身之四或六脉輪燃拙火,开脉道引风入中脉,乐空双运生俱生喜乐智。重在明点上破实执而解脱又修无修无治三摩地,达到界觉无二双融
  其修法上分解脱道与方便道。又有有相修和无相修以及修上门和下门等种种差别。
  圆满次第不重用心识之力去改变空有看法而昰运由风脉明点自起作用。从明点出现光明生起乐空不二智,而能在修中体认空明、空有双运并能消溶一切无 明习气,如八十性唐妄乃至一切假名概念、信息符号、戏论分别,凡藏在身中最深处最难破除之实执,即所知障连根拔掉,转为光明尤其是实执中最难破除 的为色尘等。只观想性空不易空了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风息明点,转化色尘为光明溶之入空,才能解决色心对立而获解脱的问题
  住无修无治三摩地,由方便胜慧双运而悟入界觉无别
  阿努乐空双运,是强制成的方便违反自然,易出偏差风险极大。
  修圆满次第可以清净所知障培积智慧资粮,断俱生执着能了悟真性之用。
  在行持上了知所现万相皆为大乐和本智之游戏无所取舍而行。
  在果德上成就任运自自性大乐身(报身)。
  以上摩诃、阿努二瑜伽认为现证空有、乐空双运则可现证真性,在阿底瑜伽看来空有、乐空本自圆融他们强为分开,然后再使之结合是有功用有造作的法门,尚非究竟

  三、阿底瑜伽即大圆满。 大圆滿法重在先求悟心体明空觉必性体性空寂,本净不变次明心用,心之本性光明能明现不灭,其所现法性境界即三有轮涅万相为觉性之受用游戏境界。界 觉不二即空性(心)与光明不二,因此空有、乐空本自双运尤其是的三身德智,亦在觉性菩提心中本自元成故求学者可以无修无证任运而成,所以大圆满 法门是诸乘之顶首其所依之经续如何底十七续,心部有十八经等甚多实修方面则总分为兩大教授,即彻却与妥噶彻却有四解脱,妥噶有四光、三要、四境等 等
  在见解上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认识本元心(觉性菩提心),此心体空分为法身本性光明为报身,大悲妙用普现为化身三身本具,故众生本即是不须修造。
  体空、本净、无为离戏、不動不变但空而有觉,觉空双运本性光明,为万有之根源故万有之根为本性光明。大悲普现即觉性之妙用而自现元成。
  觉性虽包容万法但万法并不能沾染觉性,觉性是不动不变的如同虚空,无有缠缚本来清净,本自解脱光明所现,无文论染净所现无性,均是觉性之妙用游戏
  在修习上,因为既承认明空觉性即性众生皆有性,故众生是三身德要皆为本具,则本自元成故无修无慥。在坚信本来是本自解脱,远离取舍疑虑之性
  众生虽有性,但由于迷于无明烦恼不能不悟,所以要排除障蔽真性之烦恼迷误但并非在本觉上有所修治。烦恼妄想本无自性既不能动摇真性,真性本自 解脱只有让烦恼妄想自生自灭,惟住于不取不舍的自性法堺三摩地上而直性之用亦自然显发。本法重在光明、界觉双运即空性(觉)与光明双远(空有双 运),光中解脱
  在行持上,保任清明觉性之明空任何所现皆为法性光明之作用,运离执着取舍平等置之。
  在果德上随时安住任运圆满之普贤王位上,保任明涳四种道力圆满后,则从轮涅中解脱化蕴身为光明,成虹体身则成
  阿底瑜伽之内又分三部:心部、界部、要门部。
  ①心部主张悟空明心体,体空而有觉是觉空双运。外境为心妙用之游戏故惟住于法身境界之等持,即保任觉空双运之觉性余则一切不管。此中又分为七种派见七见皆为对真性体用二分之说明,均属大圆满见之一部分
  第一派说,界为最初界(体)无有转变,故此惢不变易由于法性光明元成现分(用),似有轮回显现然体不动,不净之自相成空此现分是起自法界,住地法界最后融归法界,為虚空之神变本自解脱,只要任运放下无劳对治。
  此意是说体是不动用虽有现,现无自性任运放下,不须对治
  第二派說,阿努以下八乘对假名安立体,均有歧误因为此体是自智慧,远离心识回遮因缘,为法性之大空要离心识偏执和感受,其性才無复无障而显现
  似说体是大空,超越情识八乘对真体皆有意度。
  第三派说若悟远离戏论,无有造作本体心性之义,则于體无生灭中而获解脱其妙用不灭,广大平等习气失其所依,故无黑白异熟果报法性本空、本觉、本大离边,此可用因明判断轮回涅盘于平等性中而获解脱。
  似承认体是无为无生用是本空离边,故轮涅可于平等中解脱
  第四派说,必性自然智(体)遍于一切轮涅其所现境界(用)现分不堕于实有,空分不堕于空无亦不堕于二者皆非之双运。体空不堕常边妙用不堕断边,因此它是超越所作而离苦乐之法性
  实际是承认觉性为体空而用有,真如为非空非有之体
  第五派说,心之体性不住任何一处不立任何一法,然而任何皆能显现而不灭明现。对于所现应不遮止、不执着不分别。
  此指体是广大周遍用是无方显现,心性是无广狭偏堕
  第六派说,自然本智(体)远离心识随其所现(用)在于何处皆不存在真伪之分,是解脱于无有边际之大游戏
  此指体远离言思,而现(用)是离边大游戏
  第七派说,一切显现(用)皆是心之游戏,虽现为种种以心无体故,种种所现亦无自体虽现似囿别,如现心为以执之相现法为所执之相,然皆是一切皆非之法性自然智无有分别。故本有妙用之元成妙光所现轮回、涅盘二分现鍺即无体性,现处亦自然解脱
  ②界部,重视心之用(显现)主张自然智之法性光明,在普贤广大界中所现一切法相无论何现都僅是自现庄严,而否认有缠缚、解脱、能现、所现故不观察其派见、有无、是非、净不净任何方面,只抉择其为本自解脱任运自在于廣大无边之中。
  此指真空中之妙有即为觉性妙用所现,故无边用无修治,一切在显现之中任运自在
  界部的说法有十二种,朂著者为四说
  第一说,自然本元智此智不动,远离因缘其本性无有方所,没有法性与法相的对待
  此似乎不分体用,只说其为法性境界
  第二说,自然智慧其所现之游戏若是变现,则各种自现皆为法性之庄严游戏若不是变现,则无方分普遍显现,超越了是非破立
  似乎只承认有现,在妙用的现上任运自在即可以
  第三说,自然觉性境中外所现境界,内生起自觉一切皆是惢之游戏所现境界与其观源,立即解脱地有所作,根本清净故承许对实相无可修治。
  承认所现本自解脱则体亦解脱。
  第㈣说自然智慧之境中所现一切法,皆为心所知不现则由本性了知。主张一切所现皆超出自然智慧(法性)
  界部的十二种说法,歸纳之不外说游戏、庄严、法性、作勤四界总之,都是重在说明自然智慧之法性境界(用)偏在用上。
  ③要门部了解到心之觉、明、现三分,无始以来则圆融不可分割全面了解到真心的本来面目,故主张于生死涅盘离取舍超越疑虑偏颇,远离心意分别之法 性即是依直指本元内界本净之彻却法,或依道显之元成噶法则能于一刹那间使自然本智自然显现,这要求应达到远离心识和计度分别之偠点如艾灸灸中其要 害,病立即愈则可于环练身中成熟,任运解脱这是本来解脱,本自元成任远自在,无修无治之大圆满的最上解脱法门
  要门部也可以分为三派。
 A、零星语派通过零星片言只语,不需其它分辨研究只刹那间则能契语远离情况之本智
 B、 谈话派,言谈中讲说体性远离念不迷;破除到本性所起妄想根底则性相远离执着。
 C、讲经派讲述密续本典,此为一切语之絀处;自性远离轮回涅盘不须勤治所断,不执着于明言文字;不以辩论去触及空性等等
  上面这些内部分类也十分繁杂,总括起来囿内、外、密、无上密四类
  外类如身躯,承认自体上不存在烦恼。故可以五毒作为道用:本性非勤修而成故凡有所现,皆为法性性相上(用)无有方分,故不分什么空性(空)与现分(有)
  内类如眼,承认自体超超有色故为无相法性。本性无有来去昰常相续而住之本智,其性相(用)贯穿轮回和涅盘犹如根;本面相异而又联系犹如茎;妙用显现所现增广犹如枝;明分不灭犹如花;各种成熟为一犹如果。
  密类如心脏直指自体与顿悟同时,故不观待闻思修三慧;本性断气息与解脱同时故不观待串习之力,其性楿(用)觉性与大悲出现同时故不观待培集二种资粮。
  无上密类如一切圆满自体非属所知,故不观待能知本性现量亲见,故不對法性不须意度伺察;法相为四进界不希翼其未来生果,因即此生中便能契大元始本初法界  
  总上,心部、界部、要部、要门彡部心部求悟心体本空,虽知道心用是能现一切但只作为受用游戏,一切不管只保任本净,偏于空的一面;界部重心的法 性妙用咜能现一切,在一切中任运自在偏于有的一面;要门部才是空有二分,不执不取认为一切本自解脱,本元功用双离二边,任运无修比较以上二部颇 为超越。这正如隆钦巴大师所说心部著于心体,仍执意度;界部认定法性仍流意度,惟要门部任实相自显故特超勝。必性有觉、明、现三分要全面照顾,这 才能与在圆满见相契合

不灭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性。”
性既然是众生本具不须如显教所说要经长劫修
行,只要上师直指和加持一闻即可顿悟,故谓
之“顿悟法门”那么性是什么?性即觉性。
“觉性就在你自己心中却别处去寻找,真希奇”

(《直指觉性》9)禅门有个故事:灵训初参归
宗,问如何是?宗日我向汝道汝还信否?训
日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宗日即汝便是(《心灯
录》3.32)。这是说你的自心便是
    六祖曾说:“只要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马祖亦說:“自心是,何须外求”又说:“识
取自心本来是,不属渐次不假修持,体自如
如万法圆满”(《心灯录》3.32)。
   大圆满说性就是自惢的本来面目即指此
空明觉性(《米拉日巴道歌》265)。并说“其实
心的本来就是空寂(空)和光明(明)若悟到
此点则可成”(《米拉日巴道歌》551)。涳寂就
是空分光明就是明分,所以真心是有空明二分
的六祖说“自性本无一物”,叉说“自性能生
万法
”这“能生”就是能含藏的意思,就是光
是真心和妄心合在一起的故应分清真心和妄心
的差别。真心是空明觉性是无生灭、不随缘起
变化、对境不起分别的真性
妄心是识心,依他
起性随缘有变,念念攀缘驰逐不已,有生
灭是六尘缘影之心
(《法界藏》83,16858)。
妄心是翻腾起伏真心是如如不動。《圆觉经》
说:“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灭尽觉心不
”(《圆觉经》46)。不动非顽如木石之无知
而是有灵知。僧那禅师说:“汝欲明本心者当
审谛观察,遇声遇色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
无有耶?是有耶?若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
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刹那断
续之相”(《禅意》42)未起觉观时,此心仍在
即真性不动。它又非顽如木石而是心珠独朗。
此不动而常照世间的心僦是吾人的空明之心。
觉、有明、有现是自觉、自明、自现。总为一
明欲求见到此性,必须先抛开妄念要一念不
生处,才能见到
此心离念空无一物,但又非顽
空有觉知,能朗照万法能现种种相,“一切
法在心中明显在心中觉知,犹如灯光”(《金刚
桥》35B)“明昰自明,住本位不动”(《法界
藏》l5A)此明指觉性体中之明分,若起用则
只用赤裸观照一切你的觉性便本知本明,
光明灿然
”(《直指觉性》l0)这个当下觉性是
不造作而自明,故不须修治此本性就在你身边
赤裸裸地现呈着,不要向太高太远去追求当下
即是。觉性现分光奣即菩提心之妙用外界一切
万相和内界心识的种种活动,都是觉性光明所起
之妙用“外界境相在其上不灭明现,大悲妙用
有其明现不滅之门在觉性所现境上,虽有接
触但勿起分别,则仍属觉性之体性"(《法界
知不等于没有。本性光明能照显一切,它的
大悲妙用能明现万有,这些就是性的实相

   二、求悟之门。要求见性首先要做到四件
事:l.由上师灌顶直指什么是本觉;2。要有信
心坚决相信自巳有性必能悟到;3。要有毅
力若不开悟,决不罢休;4.要抽出一定时间
禅修打坐要坚持,不要一曝十寒    其次应当知道,空明就是覺性
样有觉悟,不被无明迷惑无量劫来,我们沉沦
生死轮回不得解脱就是为无明妄想所迷,同时
我执极重心量狭窄,所以要扩大惢量发大慈
大悲心。成并不是求成个全知全能的超人而
是不驰逐追求一切,没有丝毫精神负担心住空
明觉性,摆脱枷锁成为真正解脱和自由自在之
洞而又明明白白,就是空明心即对当前一念不
加造作、不加整治,保持它的原始面貌!不于染
净法上分别执著和爱憎取舍使觉性完全觉醒,
不在妄境上去自缠自缚放开不管,此心明了而
又空无所有即《直指觉性》中说的平常心。

   吾人之心则是不明鈈空,因为有实执着
相取相空不了,故名为妄心众生之心,全是妄
想念念都不空明,所以要破实执应经常修空
性见,打破执著诸法实有之想还要发大菩提
心,打破执著个人的小圈子扩大心量,心情舒
畅宽松自在,使妄念绝缘方能彻见真性。

无一众生而不具囿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
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
智,则得现前”智即性,只是顿悟不须
修造。问题就在洳何制止妄想颠倒和执著它
们掩盖了真性,使真性不易见到故达磨祖师对
二祖慧可说,心要内收不向外攀缘,气息缓
徐心要如墙壁一样,不让妄想透入则可见到
真性的本来面目。所以六祖提出要无念、无相、
   本来真性空明远离心、意、意识,是赤裸
裸的一丝不掛的心不沾一点尘污,并且空明随
时都在你身边呈现只是你没有认识,问题就在
一个“妄念”上故欲求见性,必先空去一切妄
想茬一念不生处,它才完全自己显露出来六
祖也说过“一念无生,真如本性自现
”(《坛经》
了还会有妄念来不断进行干扰,因此要知道洳
何保任空明不动才不受妄念的摆布,妨碍禅
修这首先要明白几条法性规律。如“现”指外
现一切境相及内起烦恼妄想心是要动的,动则
有念有念则有现,现则现妄念妄想这是法
240)。明白了一切所现皆是自心的妙用的自明自
现对任何所现,不要随境走不要去纠纏它,
只保任空明听其自然,放任不管
无自性,一过即了(成空)当下即成解脱.如
水上写字,不要老纠缠在境上不放若心放不
下,這就是实执它是生死流转的根本。
缠缚都是自己缠缚自己“应知心体空,本无缠
缚众生习气自己缠缚成结,所以自结要自解
如蛇結自卷自舒,非外求也
’’(《大圆胜慧》90)
空色,于内外皆不可得若明其理则不起执
著,《米拉日巴道歌》说:“外境所现一切法不
奣其理陷迷惑,执境为实自束缚悟了诸法成幻
化,反成心伴有助益"(《米拉日巴道歌》465)
   还要随时照顾当下。众生之念念念不停,
若能照顾凡起一念立即觉知,念即归体即是
空明。念念归体则可念念空明所以要保任空明
赤露,这就是大圆满的心要
(《法界藏》82B)
   抓空奣的最好时机,是在前念已灭、后念未
生的这个中间阶段所谓前后际断,中间自孤.
则现孤明历历、灵光独耀的境界

  若念头跑失亦不偠强力拉回,要松缓、慢慢
地收回本位总之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紧张
任运坦然。  “任运坦然则惟有法性境界(空
明)
”(《实相藏》13)。
   凣起妄念如水波相似知此波为自然智慧之
功能,放松坦然任运而住,则于动静不二之中
(念起念停)获得解脱
(《实相藏》13)。
有在心上明現心又能觉知它,现的是心知的
是心,如镜上所现影像镜和影像不能分开,心
境原来是一码事众生分为两截,故起二执若
悟到惢境不二,则算见到真性的本来面目了
(《法界藏》82B)
   悟了心境一如,不于境上生心则任何妄想
均是从体起用,用还归体常住如如。还偠知道
此对境不起分别之用即大悲妙用,若起分别
成为心境二分,能所对立生二取执著,则流转
生死   如明镜中现出影像,影像是茬觉性妙光上
现惟有赤裸裸保任的觉照明明了了,不起妄
念此则名为大悲现源之妙用
(《法界藏》
64B)。若能不作外遮内收自然放下,则仍不
超越于法性境界(《法界藏》174A)这就是本
性真心空明觉性的境界。
然状态非是造作、非是修成的本分天真,只有
求得直悟但是悟心亦非一件容易之事要有一
定的心灵净化基础,先修许多对治心识的方便.
还要培积二种资粮成为缘分具足的上根利器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悟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