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烧饼加盟费多少说是从轩辕朝代可那时还没有面粉

密 码
菜谱推荐:
当前位置: >
缙云烧饼源流考
发布时间:01-06    美编组:淑美食网编
    来源:互联网  
  内容梗概:缙云烧饼源流考...以下为正文 >>
内容页内容提要下方640
  近十年以来,缙云烧饼通过各个方面不遗余力的宣传,从文字照片到视频作品等,形式丰富多彩。近年更是提升为&书记工程&和&富民工程&,今年又推出了一本十分精致的《缙云烧饼》专辑,得到了广泛的好评。缙云烧饼品牌不仅走向了全国,更是走向了世界。
  如何更深入挖掘和弘扬缙云烧饼文化,为烧饼产业更加壮大添砖加瓦,成了缙云文化界的热门话题。笔者注意到,在现有影响力较大的文章里,大部分都是以宣传和介绍目前的盛况为主,对缙云烧饼源流演变和文化内涵的研究,还较为欠缺,为此,笔者将自己所掌握的资料特地整里成文,虽有班门弄斧之嫌,聊作抛砖引玉之用,为挖掘光大缙云烧饼文化&凑一回热闹&。
  一、烧饼源流
  烧饼,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品种颇多,已知有大饼、烤饼、缙云烧饼、肉麦饼、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掉渣烧饼、糖麻酱烧饼、炉干烧饼、缸炉烧饼、罗丝转烧饼、油酥肉火烧、什锦烧饼、炉粽子、杜称奇火烧、牛舌饼、起酥油烤肉麦饼等一百多个花样品种。
  在道家文化里,天是圆的,太阳、月亮是圆的,丹炉、丹药,乃至人的头颅、眼睛、嘴巴也是圆的。恰好烤制烧饼的外桶、内芯、芯口以及烧饼都是圆的,此谓天人合一、天物合一、人物合一。所以近年有人赋予了缙云烧饼出自道家,源自轩辕黄帝在仙都炼丹驾火龙升天,是这一美丽神话的遗物,促使缙云烧饼与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便扩大知名度,增加影响力。
  但神话归神话,信史是信史。其实人们普遍认为,烧饼是西汉张骞时或者是东汉时班超从西域传来的被中原化了,也有可能是匈奴骑兵的干粮。《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汉化了的)。五胡乱华时,北方游牧部落的军队基本带着面饼、炒麦和牛羊肉干,到中原这些吃完后就什么都吃。到唐代时,烧饼在中原普遍盛行了。《资治通鉴&玄宗》记载: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果腹,任宰相的杨国忠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辅兴坊的店铺。为此诗人白居易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说在咸阳买到饼象长安辅兴坊的胡麻饼。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盐面清油、碱面、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因而白居易说&面脆油香&了。此做法除内馅外与现代烧饼已经差不多。
  北宋时,缙云人食用小麦应该还是以麦粒饭(&进麦饭于春郊、化纸钱于阡陌。&)以及麦面羹,无馅的小馒头、光饼为主。至宋室南渡后,才有面条、有馅面饼等传入,在粮食产量固定并自给有余后,农民才会制作大馒头、发面糕、清明以作祭品;酥饼、糖饼、麦果松(麦饼松角)作为干粮;大麦、肉麦饼、菜舌饼、酸菜饼、麦单、橡酴改善生活,烧饼、馄饨、眉毛酥当作点心小吃;从而慢慢演变形成具备自己特有风味的缙云烧饼。
  壶镇的东山村,建村于清朝康熙年间,传有明中期先民的窑址。自那时起,村民就以烧制陶器、泥器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缙云烧饼的桶芯就出自这村。黄泥墙村(迎祥),明永乐末赵姓就居此了,这里有箍制烧饼桶的世家传承着遥远的祖技。
  缙云烧饼在浙中南一带还有其近支,金华一带的叫葱饼,丽水以南的叫缸饼(也有人叫工饼、公饼),就是制作工艺和填充材料稍有差异,色、香、味没有壶镇一带的那么可口独特罢了。
  以前,缙云烧饼向外销路主要依靠婺剧,剧团在哪,烤烧饼人便随到哪,这就是民间所说的&赶台前&,台前烧饼一是观众自己吃,二是请客,三是布施给婺剧情节里的落难行乞者,以表示同情支持和行善积德。对内经营主要是固定的店铺和摊位,于午间至夜半边烤边售。
  缙云烧饼的原产地在旱涝保收、土地肥沃、粮食充足、经济发达、户多殷实,婺台古道从中横穿的壶镇平原。改革开放前,缙云其余地方的烧饼摊基本是壶镇人在那经营烤制,西、南乡那边很多地方叫烧饼为&桶饼&的。此行业历来为父子相继、师徒相传、亲戚相带。清光绪初期,南顿村李新勇到新建开烧饼馄饨店,兼营灯笼、箬帽。自此,壶镇烧饼正式到西乡新建定点烤制,民国时,他的儿子因为没有竞争对手而依此技术发了财,置办有若干田地房屋。解放初期,雅化路村应某因为&赶台前&在东阳防军不仅娶到妻子包氏,还把编织蔺草席的技术带回壶镇,最后形成了新的一村一品。
  解放前,壶镇烤烧饼分为三种方式经营:开店、摆摊、赶台前。据不完全统计,溪头有店面四家,吕买儿、吕松泉两家烤制的烧饼时常供不应求;烧饼摊有十来家,其中溪沿店大桥头有四五家姓宋人在烤,溪头街有数家,沈宅双溪头有一家;赶台前有五十来家,元古(堰沽)近四十家,占全村户数的十分之二多,另外北山还有四五家,上也有四五家。吕、朱等姓是壶镇烤烧饼的世家。文革期间,壶镇供销社仍开办有公司合营而来的烧饼馄饨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赵、李、张、鲍诸家的烧饼也知名一时。
  八十年代初期,缙云籍作家吴越先生著的《括苍山恩仇记》,被人们誉为近代浙西南民风民俗的活辞典。在他这部洋洋洒洒的两百万字作品中,涉笔缙云烧饼的,达三十余次。把缙云各式各样人物喜欢品味缙云烧饼的风土人情,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给了世人。至九十年代初,据《缙云县志》记载,缙云县烧饼师傅外出烤烧饼达1000多人,后由于烧饼大受各地人们的喜悦,外出烤饼人数每年都有递增,足迹遍布全国各地。1989年&缙云烧饼&被浙江省商业厅评为浙江省优质点心。2008年,&缙云烧饼制作工艺&被丽水市人民政府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县农办更是成立了缙云烧饼品牌建设办公室,还每年专门贴出500万专项资金给本县人士授课,举办学习班等各种工作。民间也有教授烤烧饼的。2014年10月底,又顺应成立烧饼协会,11月1日,缙云烧饼入选&浙江名小吃&,是年从业人员有4000余人,营业额达四亿元。2015年7月通过&中华名小吃&专家组评估。近年,缙云烧饼更是走向了世界,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烧饼制作
  主辅料:麦面粉、夹心肉或五花肉、梅干菜、面娘(已经发酵好,含有大量天然酵母的面粉团)调味料:食盐、麦芽糖油、芝麻少许。梅干菜成菜特点:色泽有金黄和乌黑两种颜色,酥香、生糯。
看过该文章的网友还看过
本栏内容推荐
关注最多的文章
家常炖汤食补菜谱
其它人在找:           
邮政编码:100000; 客服QQ:; 投诉建议: Copyright & 2014-.淑美食 版权所有您的当前位置:&&&菜谱&&&缙云烧饼
(已有人收藏该菜谱)已有0人评分&&综合评分:
创建时间:
菜系:其他
人群:老少皆宜
品类:早餐
器具:烤箱
季节:四季
酵母3g&&&梅干菜50g&&&夹心肉100g&&&面粉250g&&&
盐适量&&&麦芽饴糖适量&&&黑芝麻适量&&&&&
准备10分钟内&&&制作10分钟内&&&
传说缙云烧饼的工艺,是从轩辕黄帝哪儿学来的。轩辕氏又称缙云氏,当年在缙云仙都的鼎湖峰架炉炼丹,饿时就和个面团,贴在炼丹炉内壁烤着吃,香飘四野。轩辕氏炼丹成功,骑龙升天。当地百姓利用那炼丹炉,学着轩辕氏烤烧饼,如此世代承传,就成了风味独特的缙云烧饼。
现代人崇尚绿色食品,如果你游过缙云仙都,却漏吃了缙云烧饼,那是很遗憾的事。
要吃缙云烧饼不一定要去缙云,自己也可以在家如法炮制,这就是DIY的精神啦。
缙云烧饼的烹饪制作过程
面粉加入酵母粉揉成面团之后发酵
准备梅干菜
夹心肉粒解冻
梅干菜洗干净沥干
夹心肉粒加霉干菜和盐拌匀入味成馅
发酵好的面团重新揉匀分成的等分
捏拢收口朝下
按扁,擀成直径大约10--15cm圆饼坯
饼坯正面刷上少许麦芽饴糖
洒上黑芝麻
然后将烤盘放入预热好的烤箱,200度18分钟,将饼烤至金黄,香味溢出时即可
菜谱:缙云烧饼的制作方法 由 “” 编写,版权归权利人所有,未经尚食康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任意转载作品内容。
1.烤箱温度根据自己烤箱脾气来调节哦,我的上色有一点深了。2.刷过饴糖容易上色,所以最后几分钟要注意观察。
巧手揉圆白馒头
印度香蕉薄饼
黑木耳黄瓜鸡蛋馅..
模具版——小圆馒..
营养配餐 更多
作者相关菜谱
米友正在观看什么
路过的米友
缙云烧饼的相关文章菜谱分类导航&
菜谱分类导航&
& 缙云烧饼
准备时间:10分钟内
制作时间:10分钟内
用餐人数:1-2人
金华&不在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传说缙云烧饼的工艺,是从轩辕黄帝哪儿学来的。轩辕氏又称缙云氏,当年在缙云仙都的鼎湖峰架炉炼丹,饿时就和个面团,贴在炼丹炉内壁烤着吃,香飘四野。轩辕氏炼丹成功,骑龙升天。当地百姓利用那炼丹炉,学着轩辕氏烤烧饼,如此世代承传,就成了风味独特的缙云烧饼。
“缙云烧饼”历史悠久,相传古时轩辕皇帝在缙云仙都的石笋上,用大铁鼎炼制仙丹。炼制成后与食丹的妃子、臣子跨龙升天成仙。而没有食用仙丹的臣子则纷纷效仿,铸铁鼎炼制仙丹。仙都石笋下的村民见之,纷纷纳闷“为何食铁鼎中之物,而升天成仙?”有的也想效仿,但由于无钱铸鼎而告终。
 一日一村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对大家说:“食铁鼎中之物,而升天成仙,我们无钱铸鼎也成不了仙,但我们可以做土鼎,食土鼎烧出之物,以求长生不老,消灾避邪。”大家听后觉得是个理,于是纷纷动手制作土鼎,上山采药炼制仙丹。有一日一村妇在家中烙饼,见其儿子刚炼制好丹药,发现土鼎内还有炭火且内壁光滑,就顺手将饼贴与鼎壁,烤之。慢慢的家中充满了烤熟之饼的香味,而溢出房子,引来了其他好奇村民,大家食后发现烤出之饼比锅中烙出的饼酥香、生糯。时而久之,村民们发现食土鼎炼制的丹药,并不能长生不老与消灾避邪,就纷纷将其加以改进做成烧桶,专用于烤饼之用。而有的村民则挑着特制的烧桶客走他乡,以烤饼为生。
时至九十年代初,据缙云县志记载我县烧饼师傅外出烧烤饼达1000多人,后由于烧饼大受各地人们的喜悦,外出烤饼人数每年多达近千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1989年“缙云烧饼”被浙江省商业厅评为浙江省优质点心。其中最为著名的应属壶镇镇和睦村的胡唐申,其已在金华浦江县黄宅镇做烧饼20余年,在当地远近闻名,有人从武义县专门跑去,就为吃上他做的一个烧饼。
现代人崇尚绿色食品,如果你游过缙云仙都,却漏吃了缙云烧饼,那是很遗憾的事。
要吃缙云烧饼不一定要去缙云,自己也可以在家如法炮制,这就是DIY的精神啦。
面粉因烘烤其蛋白质与维生素有一定的损失,但由于饼中的肉类其营养成份保存较好,其中蛋白质、维生素与面粉的损失形成互补,并含有脂肪、糖类、钙、磷、铁,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麦芽饴糖适量
黑芝麻适量
1.面粉加入酵母粉揉成面团之后发酵
2.准备梅干菜
3.夹心肉粒解冻
4.梅干菜洗干净沥干
5.夹心肉粒加霉干菜和盐拌匀入味成馅
6.发酵好的面团重新揉匀分成的等分
7.然后揉圆
9.放入馅料
10.捏拢收口朝下
11.按扁,擀成直径大约10--15cm圆饼坯
12.饼坯正面刷上少许麦芽饴糖
13.洒上黑芝麻
14.放入烤盘
15.然后将烤盘放入预热好的烤箱,200度18分钟,将饼烤至金黄,香味溢出时即可
1.烤箱温度根据自己烤箱脾气来调节哦,我的上色有一点深了。
2.刷过饴糖容易上色,所以最后几分钟要注意观察。
向你推荐:
&人气:100
微信二维码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B2-&>>&&>>&&>>&
每次回缙云老家,总少不了上街买几个烧饼吃;吃了不够,还要带十个、二十个回都市,存入冰箱,以后每日解冻一个,再放烤箱烤烫,慢慢享用;味道虽不及在缙云烧饼店现烤现吃的,但也只好如此了,因为我旅居的城市,没有一家地道的缙云烧饼店。
家乡的烧饼店(摊),那是随处可见的,店前总放一个用杉木箍成圆台形的烧饼炉,又叫烧饼桶。烧饼桶木纹清晰,涂上透明的桐油,显得敦厚朴素;有的色泽陈旧如古董,那是老牌烧饼店的标志;炉面也是杉木板拼成的,叫炉台;边沿竖起成护栏,还扣着宽嘴铁钳;当中有直径一尺多的圆孔,叫炉口;下边嵌着陶土烧制的炉胆,内烧硬木炭;炭当然是黑色,但细看表面有层荧光,土话叫白炭;炭火从早烧到晚,烧红了的炉胆内壁,就是烤烧饼的地方。
烤熟的烧饼码在炉台上,手掌大小厚薄,借着底下的炉火保温,以满足匆忙的过客随到随买。如果你心情悠闲,不妨让师傅现烤,不单因为刚出炉的烧饼最好吃,师傅还会按你的口味,馅入肥瘦适中的馅料。另外,你趁等候的工夫,观赏一下师傅手艺,也是口福之外的享受。
再看挨近烧饼炉的一边,有张长方形木桌,里侧有团发面,盖着防蝇的白净纱布;外侧有一盆馅料;一罐糖油;一碗黑芝麻;一碗清水;还有面滚子、菜刀等辅助工具。馅料用猪肉切成细丁,拌上芥菜干和葱花。猪肉红里间白;霉干菜褐中呈黑;葱嫩绿带翠,色彩斑斓动人。
师傅招呼你入店坐定,用目光期待着;等你示明个数,他就动手了。他先在工作台上撒一层干面粉,再半掀开纱布,从大面团切下一条,搓揉两下就成了大面棒;左手牵面棒一头挨到右手心,右手五指抓住一拧,就摘出一个分量适中的小面团;如此反复,摘好需要的个数;左手把剩余的面棒塞回大面团,盖上纱布;右手在小面团上再撒一撮干面粉,两手拨动滚匀,就开始包馅。
师傅先用两手掌把小面团搓圆,再放桌上用手掌按扁,顺手勾起摊在掌心;右手抓把馅,塞入扁面团;左手掌一收拢,右手虎口一挤捏,包入馅的面团已经天衣无缝。手艺平常的师傅,需借助面滚子成形;巧手的师傅,凭手掌对饼坯厚薄的感觉,直接轻轻地挤压,做出的饼坯厚薄均匀,圆润有致,绝不露馅。如此反复,做好需要的个数;师傅在饼坯正面涂一层糖油,再撒上点点芝麻,饼坯才算做好。
做好饼坯来不及收拾桌面,师傅马上打开烧饼炉的铁皮盖子;看炉旺着,就紧接着烤烧饼。因为炉火很旺,手伸进炉膛,非常的烫。师傅右手托起饼坯,左手沾一点凉水,先边把饼坯的背面的干粉抹去,再抹湿右手背,弯下腰伸右手入炉膛,“哧”的一声,就把饼坯贴到炉壁。如此循环反复,速度极快,让人眼花缭乱,直至烤完盖上炉盖。这时候师傅的刚抹过水的手背,还是被烤得通红,他再往手背上抹些凉水,才松了一口气,慢慢的去整理工作台。
传说缙云烧饼的工艺,是从轩辕黄帝哪儿学来的。轩辕氏又称缙云氏,当年在缙云仙都的鼎湖峰架炉炼丹,饿时就和个面团,贴在炼丹炉内壁烤着吃,香飘四野。轩辕氏炼丹成功,骑龙升天。当地百姓利用那炼丹炉,学着轩辕氏烤烧饼,如此世代承传,就成了风味独特的缙云烧饼。
大约过三、五分钟,炉子里的饼香就往你的鼻孔里钻了。师傅操起宽嘴烧饼钳揭开炉盖,准备往外夹饼。夹饼看似简单,其实又有一番磨练的工夫;首先,要看烧饼熟透的程度,那通体发胖,饼底边稍稍翘起的是刚好熟透的;操控铁钳的两片嘴皮稍稍张开,一片嘴皮舔到饼底边轻轻地一铲,另一片嘴皮及时衔拢,烧饼才不会掉入炉底,粘一身灰;如此反复将饼夹上炉面。刚刚出炉的烧饼,还冒着火气,饼皮金黄色,半焦的糖油闪着光亮,漫天星一样的芝麻,既是香料,又是点缀;饼未入口,先觉色泽养眼,喷香扑鼻。
这时你一定谗得直流口水了;可烧饼师傅装着没看见,顾自去整理炉子――你可别怪他不把你放在眼里。其实刚出炉的烧饼火烫无比,必须等它稍稍地冷却一下,师傅才用一张小纸片,半包着烧饼递到你的手心。而你接上这样诱人的烧饼,还不能象猪八戒吞吃人参果,那会烫坏你的嘴巴;必须先小心翼翼的在圆饼边上咬出一小口,再忍一口气,对着张开小嘴的烧饼吹,把里头的热气吹出一些,才可以放心的享用。有人说缙云烧饼火气大,其实不然,因为烧饼里的霉干菜,用芥菜做原料,性凉。好不容易等来的烧饼,终于吃在嘴里;表皮松脆,内质软糯,麦香、肉香、葱香、芝麻香、糖油香,经高温烧烤熔成一气,咸淡适宜,油而不腻,再加糖油淡淡的甜赛过味精,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真比轩辕黄帝还要享受!传说朱元璋当年征战到缙云,吃上缙云烧饼,念念不忘;后来做了皇帝,还派人到缙云,找到当年的师傅接到宫中,专做烧饼给他吃。有刘基的《烧饼歌》为证: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礼毕。帝问基曰:先生深明理数,可知碗中是何对象?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
刘基早年在青田石门洞读书,离缙云不远,肯定吃过缙云烧饼;我想“捏指轮算”是假,远远就嗅到了他熟悉的缙云烧饼香味是真。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当我让缙云烧饼去攀宫廷御膳的高亲;其实缙云烧饼的美味全在于“土”。缙云属浙南山区小县,自古民风淳朴,物产丰饶;烧饼师傅大多半饼半农;烤烧饼的原料,或自给自足,或有左邻右舍的供应链。
现代人崇尚绿色食品,如果你游过缙云仙都,却漏吃了缙云烧饼,那是很遗憾的事。
我来说两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缙云烧饼做法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