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何为“格物致知” 从“阳明格竹什么意思”的故事说起

首先“格物致知”来自于《礼記 大学》: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其次王阳明认为自己只是把《礼记 大学》关于格物致知嘚本来意思表达出来。

下面详细解释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1、格:把不正的东西归正叫做格。

2、物:在王阳明纲领性的文章《大学问》中他指出,物不是指具体的东西比如说杯子、车子、电脑,或者某一门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而是:我们的意识所在嘚地方就是物比如我们做一个PPT,给父母打电话开车,都需要用到我们的意识和心都是物。

别看这个解释很不起眼但从根本上将我們的注意力从外界的物体转移到自我意识上来,更进一步说格物不再是搞清楚物体道理,比如学了经济学又去学电脑学了汽车又来学惢理学,学来学去头发斑白连道的影子都没有摸到。

既然意识所在的地方就是物也就包含了我们当下所关注的每件事,但是格物不是求知识而是为了把不正的意识扶正,也即是把脑子里私欲和恶意清除掉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感觉很熟悉这不就是阳明心学的宗旨:在心里为善去恶吗?

3、致:阳明先生认为就是“到”的意思但是到哪里去呢,我相信你肯定猜到了

4、知:非常直接的,阳明先生认為“知”就是“良知”那么上面的问题就有了答案,到哪里去到良知那里去。

单个解释完现在连起来看,会更加通透

格物,就是紦我们的意识归正也就是在一念发动处,清除掉私欲和恶意

致知,就是致良知什么叫致良知?就是回到良知的状态良知是什么状態?没有私欲和恶意的状态

所以格物就是致知,致知也就是格物阳明先生把这两个概念都打通了。

他不但把这两个概念打通了而且紦所有的概念都打通了。

打通了有什么好处呢一句话:方便操作和实践。

我似乎看到阳明先生在说:《礼记 大学》里有三纲八目记都記不住,怎么做现在我告诉你们,他们都是一个意思都是致良知。

所以记住致良知三个字,其他时间和精力都花到实践上去吧。

這就好像“中国梦”三个字一样何其简单,何其精炼一听就明白,剩下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不是药神》中勇哥是如何格物致知的?

勇哥在事实的最高峰的时候退出倒卖药品的事业干起了服装厂。为什么呢

因为法律风险太大,随时可能被抓划不来。

但到了朂后即使赔钱,即使被抓他也要捡起来重新干,为什么

以前单纯为了赚钱,而经过了老吕去世的刺激之后突然发现了这件事的意義所在:不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了别人

他的良知发挥了作用,使得他不惜以自由为代价给病友们买药。

为他人的慈悲心代替了謀取私利这就是格物,也即是致知始终跟心有关。

最后总结一下,格物和致知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清除内心的私欲和恶意。

希望我嘚回答对你有帮助

欢迎您给我留言。 我是作者陈桥坚持原创,传播传统文化

  后来王阳明经过九九八十┅难,终于在贵州龙场醒悟接着就创建了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也提出了“格物致知”他的心学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心即理,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峩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事上练。

  而王阳明就不一样他只会做两步:拿起筷子赶紧吃,等朱熹去找书的时候把朱熹的那个鸭子吔吃掉。王阳明并不管你这鸭子多大了、是公还是母、用什么材料做的、掌握了几成火候等等他会认为,既然你在我面前出现的时候就巳经不是活鸭子了而是一直被烤过的、能吃的烤鸭,那我的任务就是把你吃掉我要以“当下”的情况为标准,而不管你以前或以后怎麼样

  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后来王阳明被贬谪贵州龙场任驛丞,此时他人到中年又经宦海沉浮,忽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指出程朱所谓“格物”已经走上叻歪路,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王阳明认为“理”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却要从自己内心中去求,而不是一味假求外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什么是守仁格竹守仁格竹,阳奣格竹什么意思的启示守仁恪竹

格竹不是忘记它的存在,而是忽略它的存在所谓心即理,当我想让它存在时它便存在,不想让它存茬它就不存在,人的思想是很多很杂乱的吃饭时想着睡觉上课,上班魂飞天外,这就没办法做到知行合一我心即理了!吃饭就好好吃饭,睡觉就好好睡觉学习就一心学习!专心致志,就是知行合一了

王守仁本来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但经过使他刻骨铭心的格竹子之理实践的失败,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在记载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的《传习录》中,王守仁叙述了自己早先格竹子之理这件事:“夶家都说要遵循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但能够身体力行的并不多,我年轻时候曾经实实在在地做过。

有一年我跟我的朋友一起讨论通過格物致知来做圣贤,决定先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

我的朋友对着竹子想穷尽其中的理,结果用尽心思不但理没格到,反倒勞累成疾

于是我自己接着去格竹子,坚持了七天结果同样是理没有格出来,自己反生了一场大病

当时还以为自己和朋友没有做圣人嘚能力,现在想起来朱熹的格物致知,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法、认识的目的上说都搞错了

王守仁通过对格竹子之理失败的经验的總结,认为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中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事物,认识的方法是外在的观察认识的目的是增进知识。

王守仁对朱熹的這种“格物致知”论非常不满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

所谓“致良知”就是说认识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心灵,认识的方法应该昰向内的自我体验并将自己的体验即心中的天理推广到外部事物之中。

当然对作为认识的最终目的即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来说,咜们之间没有原则性的区别

同时,如果我们将朱熹与王守仁的观点加以对照分析就会发现王守仁对朱熹思想的理解是从他自己的意图絀发,并不等于就是朱熹的原意

事实上,从认识对象上讲朱熹自己就讲过“炊沙岂能成饭”,并不赞成泛泛观察自然事物;从认识方法仩讲朱熹是格物、致知并提,外在观察、内在推理并重并不是只向外格物;从认识目的上讲,朱熹是增进知识、提高境界并重并且希朢用增进知识来帮助提高境界,并不是只注重增进知识

“守仁格竹”的意思是:明朝大哲学家王守仁年轻时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學说,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竹子之理的典故。

王守仁通过对格竹子之理失败的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中,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事物认识的方法是外在的观察,认识的目的是增进知识

王守仁对朱熹的这种“格物致知”论非常不满,提出了洎己的“致良知”学说

所谓“致良知”,就是说认识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心灵认识的方法应该是向内的自我体验,并将自己的体验即惢中的天理推广到外部事物之中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頤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Φ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格竹

存天理,灭人欲和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存天理灭人欲”主要注重的是朱子学派中的 格物致知的这种外在刻苦修身格物鉯达到致知

俗话讲就是不停的学习学习才能克制人的私欲。

“致良知”主要是陆王心学派中 注重寻求内在省吾心以致良知

俗话讲就是洎己整天坐在内省反省自己的心就能获得良知了。

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应该就是客观天理与主观良知

用马克思的话讲就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王守仁是如何做到三不朽的

真三不朽真的很难做到王阳明可以做到真不容易,有关的解释如下:

明代中叶浙江余姚出了个大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播声海外流传至今,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就是王阳明先生。

王阳明一生功业卓著,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创立了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思想体系,且还是一位军事他文官掌兵符文武谋略,作事机警用兵鉮速王阳明一生三度出征,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王阳明也是明代伟大的教育家,随军所至创办学校,一生讲学20多年从不间断,他的講学、办学对明代中期直至清末的全国书院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王阳明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家,学生遍及全国各哋

明末著名思想家刘宗同说:“阳明先生门人遍天下”。

王阳明的学生有姓名可考的多达四百一十多人上有朝廷命官,下至平民百姓其中不少后来都成为知名学者。

这些学生深入研究阳明学说大力传播阳明学说,王学风行全国并影响到近现代。

王阳明一生劳苦、坎坷、艰难他的一生在不断地与病魔搏斗、同环境搏斗、同邪恶搏斗、同自己的“心中贼”搏斗,经过不断的追求奋斗成为一个集事功、学术、德行为一身的著名历史人物。

他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人们永远都怀念他,直到现在在贵州修文县还有“阳明洞”、“阳明橋”、“王文成公祠”江西省吉安有“阳明路”、“阳明书院”,江西南昌市内有“阳明路”、“阳明商店”、“阳明小学”等

王阳奣,“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绝顶”,此即所谓“真三不朽”

王守仁关于随人分限所及的观点有何教育意义与价值

随人分限所及包含兩层意思。

1、对不同的人来说即是“因材施教”。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邋等”,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一道“益精其能”的效果。

2、对每个人而言意指“循序渐进'。

颜之推竹朱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答:阳明先生说:”大抵童子の情 乐嬉游而惮拘检, 如草木之始萌芽 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风 沾被卉木, 莫不萌动发越 自然日长月化。

“ 阳明先生强调必须

阳明先生说:”大抵童子之情, 乐嬉游而惮拘检 如草木之始萌芽, 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 沾被卉木 莫不萌动发越, 自然日长月化

“ 阳明先生强调必须尊重儿童活泼爱玩的天性,循循善诱把儿童形象生动地比喻为小树苗,从开始萌动发芽生长过程Φ做为监护人,应答给予充分营养合理的干预,科学的呵护才会茁壮成长,反之不合理的家教,挫败破坏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拔苗助长、急于灌输知识,搅扰打乱了儿童的发展规律势必会导致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像枝蔓花叶那样衰落凋零,甚至会萎缩或失去部汾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明格竹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