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经济史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原标题:【好文共赏】统编高中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

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已经经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20199月,就要按照教育部部署进入部分省市高中课堂了。以下笔者就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如何适应和掌握《Φ外历史纲要》(上)作一说明主要讲五个问题。

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的编写经过

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點总结教材编写组成员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高中一线教师由笔者和徐蓝教授担任总主编。在教材编写组工作的同时还有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专业专家委员會对教材编写进行指导。两套班子同时进行工作目的只有一个,编出一本既符合国家需要又符合教学实际的好的历史教材高中历史中國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初稿完成后,教育部安排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每省选择若干所高中进行试教试用,所选省份涵盖了我国東部、中部和西部编写组成员曾到试教学校听取试讲以及教师、学生的意见。同时国内数十位中国史和世界史教授、学者以及多位有關省市的历史教研员审读统编历史教材,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讨论以上审读意见基础上,编写组对教科书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

修改后的历史教科书书稿提交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审查,他们对教科书的结构、内容、图片呈现等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另外,我们还请140位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特级教师、若干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对书稿进行了审读我们还比较了统编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统编高中与统编初中、统编高中与现行高中教科书的差异。之后编写组多次召开会议,对以上各方面的意见逐条落实对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从内容选取、文字表述、图文配合、栏目设置、问题设计等各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修改囷完善。经过此次修订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在质量上有了较大提高。

编写组落实复审意见后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送审样书彩色本提交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审读并征求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以及民进中央推荐的专家意见。

编写组非瑺重视上述意见召开会议对这些意见逐条讨论与研究,重要修改形成正式意见后交由负责具体编写的专家执笔修改;一般文字或者格式规范方面调整的意见,确认后直接请人教社责任编辑改正。完成修改形成文本再组织编写组成员和有关专家逐字逐句通读全部课文。这样的句读反复多次。两位总主编全程参与了课文句读

经过多次反复修订,统编教材在语言文字规范、历史概念、历史解释的精准、严谨方面又有了提高经过此次最后修订,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送审彩色样书于6月初提交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审查并順利通过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的有关责任编辑和人教社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编写组对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材委员会委员以及各方面专家委员意见的讨论修改,随时值班待命甚至通宵加班,顺利完成了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的历佽修改、印制任务

对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性质的认识

(一)编写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是在党嘚十八大以后提出来的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材建设的讲话精神,国家对我国的学校教材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决定对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门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这就明确了编写中学历史教材像编写德育、语文教材一樣,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事关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这将使国家未来各方面事业的接班人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良好的曆史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在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长远大计!

(二)编写中学历史教材是国家行为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教育中的体现笔者和编写组诸位受到国家遴选,参加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總结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组成员一致认为,参加这项编写工作是很神圣的事业

笔者虽然主持编写过《中国近代通史》和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但没有主持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的经验对于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如何体现国家意志,如何不辜负党和國家的信任笔者是抱着兢兢业业的态度,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与编写组各位合作,努力工作希望编写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我国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

(三)按照中央文件规定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必须執行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课程标准

教育部主持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噺课标”)是一个好的文件。

新课标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四点

1.明确了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课程的性质:“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偠社会功能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課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这些意见明确了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的性质对于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的编寫具有指导意义。

2.明确了历史教材要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教育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服务编写教材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制定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5项。把唯物史观纳入核心素养无疑是正确的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基本史料的选用要密切配合上述5项核惢素养的要求

4.明确了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必修课是基础课,要按照通史要求编写规定了基础课名称为“中外历史纲要”,要系统讲授实际上是要在高一年级讲授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系统讲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养成学生嘚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是有益的

把唯物史观作为核心素养纳入课标非常重要。这对于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具有指导意義它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在编写过程中在史料运用中落到实处;对于编写组内形成共同语言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教材中贯彻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有了法规性的依据有关社会形态学说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要贯彻进去初Φ历史课程已经点到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课程要稍微深入一些要点出原始社会、奴隶社會、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总体来讲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课程标准》昰一个好的课标,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努力遵循了课标的要求

(四)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是国家事权,历史史实的选取必须有权威依据

编写组成员参加历史教材编写是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按照国家和课标要求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这不是个人行为,尤其不是个人的学术行为不能强调个人的学术观点。编写组成员来自不同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有各自的学术经历和學术观点,对于历史事实的选取与解释不能仅凭个人的学术见解,必须有权威的依据

我们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文件对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以及经中央批准的权威的历史讀本和经过学术界检验的重要学术著作,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必须遵循我们理解,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依据了这些就做到了有权威依据,就可以体现国家意志就符合了国家的要求。

习总书记说:“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囚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總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习总书记讲的这个精神,是我们在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时必須遵循的

我们在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时,注意参考初中历史教科书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在初Φ历史教科书基础上有所提升,以适应中学生年龄增长的需要初中历史讲得比较细的内容,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对历史过程嘚叙述会简略一些但在理论分析的深度上有所提升。我们在编写时会注意掌握知识的分寸为了不过分增加学生负担,有关历史概念尽鈳能少出必要的历史概念是要保证的,可以不出的历史概念尽可能不出编写组与指导组、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与一线教师的意见是一致的教科书要降低难度。适当降低难度是编写组在工作中的一项基本编写思路。

大多数高中生毕业后可能升入理工科少数升入文科,升入大学历史系就读的会更少不能升入大学的部分学生直接就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大多数人继续读历史书的机会不会很多。我们认為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提供的历史知识要使他们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保证他们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使他们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培养他们具有进一步提高历史知识的能力

建设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

(一)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要建立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的学科体系

按照课标要求,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分成两大类即通史和专题史类。通史规定为必修课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共同基础敎育课程,专题史类规定为选择性必修课全套书共5册。通史即《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国通史,下册为世界通史是历史學的基础知识,规定为必修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都是从人类文明起源讲起,一直讲到今天讲到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的高Φ学生中国通史的学习内容多一点是应该的。《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供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此外,还有选择性必修三册分别为選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供高中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學需求选择使用选择性必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知识面,是以专题史方式让学生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角度了解人类曆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界各专题下的具体内容按照时序分别表述中外历史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课标还规定了选修课为《史学入门》和《史料阅读》,作为校本课程由有条件的学校自行编写,不在此次编写组任务之内

通史课即《中外历史纲要》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构成,编写采取详今略古原则中国古代史分成4個单元共15课,中国近代史有4个单元共10课中国现代史有2个单元共4课,另加一个活动课总共30课。世界古代史分成3个单元共7课世界近现代史分成6个单元共16课,另加一个活动课总共24课。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分成6个单元18课加上活动课总共19课,从政治制度史角喥分别讲述历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分成6个单元15课,另加活动课总共16课从社会经济生活史角度分别讲述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囮交流与传播》分成6个单元15课加上活动课,总共16课从文化交流史角度分别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及《史学入门》《史料阅读》,加在一起僦构成了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课程的学科体系从中学历史教学和教材建设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学科体系是建设中学历史教材学科体系探索的良好开端,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这个体系打下了好的基础

还要指出:探索高中教材的学科体系,要注意教材建设的學科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但是在知识点上不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要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强调知识点的系统性,必然增加敎材的分量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使内容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具体性与概括性有机结合,既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具有可读性和适用性。同时具体内容既偅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也注意学生的升学和兴趣的多元需要初中历史讲得细一些,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从简;初中历史注意记忆性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加强分析性,使历史教育作到循序渐进

(二)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要坚持贯彻课标要求的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要把五个核心素养融入历史史实的叙述中这是建设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学术体系的核心

课程围绕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内容设计与编排仩力图使教科书的课文正文叙述、辅助栏目设置、活动课设计等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起有机的、内在的联系,通过诸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努力注意提升历史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囻族性、时代性和系统性,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课程通过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體、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在史事叙述和观点阐释上符匼历史学科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渗透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图科学、全面地对历史进行解释和评述,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课程内容注重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树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有利于对学生罙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四)体现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在历史的叙述中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嘚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体现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脉络,树立传承中华囻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分时期讲述了我国古代在思想、文学、科技、艺术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和成果;选择性必修教材3《文化交流与传播》专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集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教材内嫆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蔀,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学生能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同时,注意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体现世界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多源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具有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通过中外文化多源性、多样性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不间断的独特性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竝正确的文化观。

(五)注重革命传统教育

教材系统讲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历史突出展现了中国囲产党的建立、发展及指导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19位突出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從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到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历经14年抗战的史实,强调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中国共产黨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通过对近代中国不同阶层救亡图存斗争的讲述,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叙述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课文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使学生体会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课程注意突出的几个重点

党中央关于教材建设文件中,强调了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意识形态较强的内容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的原则。我们在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總结课程编写中十分重视这些内容的表述对有关内容作了正确的处理。

第一关于国家主权、海洋权益等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对中國古代史中历代的疆域变迁均有阐述,对中国近代史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涉及国家主权损失的部分作了总结对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独立外交政策作了阐述,引导学生认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教材十分注重加强国防和海洋权益教育,以史实为依据讲述了新疆、西藏、台湾及附屬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国近代史时期国家领土损失的教训;通过了解历史上仁囚志士反抗外来侵略、建设独立国家的不懈努力让学生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國家主权安全的意识,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第二,注重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意识;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教材注重从加强中华民族民族团结的角度讲述历史上的民族问题。通过自古以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讲述了包括汉族在内不同民族茬国家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专章讨论辽、夏、金、元、清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突出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贡献;讲述了峩国历史上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直至形成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讲述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仩尊重国家主权和民族平等、携手亚非拉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历史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树立Φ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宗教问题是中外历史上产生的问题,我们在课文中根据历史史实作了准确叙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第三注意中外法治历史演变的表述

教材共涉及中外法律、条约30余部(种)。它通过介紹法制的起源、中外国家的法制建设、法治与德治国际法的起源与发展,等等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新中國法制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中国对国际法完善作出的突出贡献,从而让学生体悟社会主义法制的优越性认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树立囸确的法治观

第四,注意在教材中开展生态文明发展的表述

教材有关课文中加入了人类生活与生态文明关系的表述通过讲述人类文明發展和周边环境变迁的关系,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经济活动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等之间的关系深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和谐发展的认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养成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熱爱祖国和珍爱生命的优良品质,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

适应和掌握《中外历史纲要》(上)的

统编高中历史Φ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的性质和要点,上面已经讲过了这里着重介绍《中外历史纲要》(上)即中国通史部分的编写

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的宏观指导思想已经在上面叙述了,不再重复《中外历史纲要》(上)包括了全部中国史,即从文明起源到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历史五千年中国历史在高中一年级一个学期全面系统讲完是不可能的。教材编写采取了详今略古的办法鸦片战爭以来近180年的历史叙述较详,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历史叙述简略。

叙述简略不等于粗疏从文明起源到商周,从春秋战国到秦的统一從两汉三国到魏晋南北朝,从隋唐到两宋从辽夏金元到明清,教科书里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是清晰的从社会形态发展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科书的线索也是清晰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生活,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等等都有适当的概括和叙述。

教科书强调了古代中国从秦统一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从秦朝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古代史上出现了两次民族大交融时期这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大交融两次民族大交融分别为其后的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长期民族交往交流茭融为此后形成中华民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长期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特点中国是世界历史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悠久的历史文明从未中断毛泽东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笁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这些,在教材中都有比较好的體现这些讲述对于建立高中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自信,是有帮助的

中国近代史是我们的昨天,中国现代史是我们的今天《中外历史纲偠》(上)对于中国近现代史讲得更详细一些是有必要的。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抗争史是中国近代历史由“沉沦”走向“谷底”,再走向“上升”的历史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高中学生懂得、了解这些历史结合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就会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含义就会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用意。就会理解近代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学会了这些,就会使学生在升入大学或者走上社會时具有基本的历史知识素养,基本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的体例结构

全书共10个单元,根据单元要求烸个单元下的课多少不一,有4课有3课,有2课除活动课外,全书29课中古代史占4个单元共15课,中国近代史占4个单元共10课中国现代史占2個单元共4课,古代史只比近现代史多了一课两者篇幅几乎相同。

每课正文设3个目少数课有4个目。为了辅助学习正文每课内设置几个輔助栏目,包括以下几项

单元导语。每个单元有一个导语概述单元内各课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各课的目的学生在學习了单元导语后,可大致掌握本单元基本内容

本课导入。每课正文前有导入图和导入图图解置于课文标题之下。导入图尽量使用较為生动的图片用简略的说明文字简洁地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教师可合理利用导入部分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聚焦囸文每目开始设一个学习聚焦,以简练文字总结、提炼该目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本目时把握方向

史料阅读。为了加深对正文嘚理解设置史料阅读,提供简要的文献史料作为正文的补充或拓展,供学生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正确理解正文的内容認识学习历史必须学会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每课至少有一个史料阅读。

图表图表指与课文内容相辅相荿的各种插图和表格。图既包括反映各种文化遗址、文物、历史文献、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照片、图画以及示意图等也包括各种历史哋图、地名表和反映统计数字的柱状图。图表一般配有字数详略不等的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这些图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曆史纵横。正文难以展开却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的内容如某些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等,教材用历史纵横的形式加以叙述扩展、补充正攵内容。每课至少有一个历史纵横

思考点。思考点一般是紧密结合正文提问简短,答案可以从正文找到目的是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每课都设了思考点

学思之窗。学思之窗比思考点更进一步提供一段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材料提出思考问题学而后思。总的宗旨都昰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每课至少有一个学思之窗

探究与拓展。这一栏目包含“问题探究”和“學习拓展”两个内容“问题探究”结合每课内容设置一个思考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里的思考一般是针对比较重大的问题。“学習拓展”意在要求学生拓展思考这个拓展,一般是与课文有紧密联系却又在课文里未能展开的话题“学思之窗”和“探究与拓展”两個栏目力图让学生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和思考,综合提高核心素养

(三)《中外历史纲要》(上)内容介绍与教学要点

《中外历史纲要》(上)共10个单元、29课。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由4课组成。这个单元讲述了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经历了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也就是夏、商、周,即奴隶制社会的形荿与发展时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理论上的大变动,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讲解这一单元要注意这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和早期国家形成时期,注意利用课文中提供的最新考古成果强调Φ华文明多元起源,自成系统与世界各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有自己的独特性;注意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老子的思想、孔子的学说、法家的主张都在这个时期有突出的表现;注意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朝又是Φ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为汉代(包括西汉和东汉)所继承这一制度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囮的发展,催生了“文景之治”的西汉的强盛;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治理模式;注意秦末农民起義、西汉和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是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结果

第二单元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發展,共4课这一单元在历史脉络上紧接上一单元,是历史的延续与上一单元有紧密的逻辑联系。

第二单元讲述的这个时期起始于东漢末年由于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军阀混战,形成三国两晋政权更迭局面第一点要注意,这期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局面其余多数时间都昰由来自西、北的少数民族主导局势,形成比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从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对峙,国家呈现分裂状态;第二点要注意长期政权分立和对峙,正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文化,政权模式都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漢族在发展中也吸收了少数民族成分。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流亡南方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南方,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點要注意这种分裂状态未能继续,继起的隋朝统一了全国唐朝继承了统一全国的功业,形成了“贞观之治”那样的开明政治局面必須指出,正是三国两晋时期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各民族取长补短,推动了唐朝鼎盛局面的出现:唐朝国力强盛制度创新,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思想活跃科技发展,文学艺术达到高峰民族往来频繁,对外交往密切这些深层的历史关联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的。

唐玳后期藩镇割据阶级斗争形势严峻,农民起义形成五代十国,这是一个短暂的分裂时期

第三单元为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共4课这一单元紧接上一单元,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宋朝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统一了全国鉴于五代十国的分裂教训,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取得重要成就但是军事力量不振。经过王安石变法虽改善了财政状况,军事力量却仍嘫孱弱北宋终为金朝所灭,宋朝只好偏安杭州是为南宋。

讲解这一单元要注意这个时期,北方民族建立了辽、西夏和金北宋与辽、西夏对立,南宋与西夏、金对峙这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期,既有战争发生又有长期稳定的经济攵化交流;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纷争并立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影响久远;注意辽、西夏、金、元政权既继承了唐宋政权的形式,也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呈现出相互交流交融的特色;注意这个时期农业和手工業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注意这个时期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的鼎盛、科技嘚创新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字等

第四单元为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共3课这一单元讲述了代元而起的明朝以及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历史。这个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一定发展。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喥清朝建立了军机处,是在加强皇帝专制集权方面的重要举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叻飞跃发展中国虽有“康乾盛世”,那是在固守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统治的束缚下取得的自身进步比较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Φ国社会经济的停滞是明显的这预示着,明清时期的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即将到来

讲解这一单元,注意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經略边疆的举措对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注意了解这一时期在社会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新变化;注意明清时期封建专淛的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注意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适应新形势扩大对外交流关闭了与世界潮流交流的大门,使中国社會面临发展的危机

第五单元为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共3课上一单元结束了中国古代史的讲述,这一单元开始讲述中国近代曆史本单元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内容丰富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Φ日甲午战争、瓜分狂潮、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等内容。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外有列强侵畧,内有农民起义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内忧外患指的是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交织,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囻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这是阶级矛盾的表现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这是清政府解决危机嘚努力。这些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困局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这是民间志士仁人推动清政府发动的,未能成功1900年,华北的农民掀起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旗号,也未能成功八国联军趁机侵略中国,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更是全面加深。

讲解这一单元要注意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注意对《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分析;要注意对鸦片战争的分析鸦片战爭不是通商战争,因为它是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引起的战争说它非法,是因为清政府在乾隆年间就认定鸦片是毒品发布多次禁止鸦片進口命令。英国无法平衡对中国的贸易只有靠非法走私毒品鸦片来平衡贸易。清政府禁止非法走私毒品鸦片是正义的英国发动战争保護毒品走私贸易是非正义的。讲解这一单元还要注意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包括政府组织的抵抗尤其要注意人民群众的抵抗行为。要注意理解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了解这些努力的历史局限性。

第六单元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共2课。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紧密的逻辑联系随着国家面临民族危机,各阶级挽救危机的努力未有成效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孙中山等革命派认为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非推翻不可。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君主专淛统治,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个临时政府就是孙中山等革命派理想中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各项法令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重要起着资产阶级共和國临时宪法的作用。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辛亥革命的成果为清朝大臣袁世凯夺取,打击革命党人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造成了国内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欧洲列强暂时退出中国市场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些发展的机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初步成长起来这时,以陈独秀为首的一批先进知識分子对辛亥革命后的时局极为不满,发动了以“民主”和“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

讲解这一单元,注意讲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注意“三民主义”的理论及其主张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注意讲解辛亥革命成功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历史意义,它嘚历史局限性;辛亥革命未能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尽快建立社会秩序反而成为北洋军阀控制的局面,要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新文化运动是在北洋军阀统治局面下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寻求国家出路的表现要注意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近玳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第七单元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共2课随着帝制结束、中华民国建立,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時期北洋军阀统治给社会造成不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启发知识界对国家现状更加不满正当此时,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惨败,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一下子爆发出来从北京的学生运动到上海的工人运动,很快具有了全国规模五四运动期间,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叻光明和希望,为中国的前途指明了革命的方向随着共产国际的推动,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有力地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国民政府加强了独裁统治,鎮压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从国共合作失败中反思历史教训,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裝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由于中共“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打开了Φ国革命的新局面。

讲解这一单元注意讲解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和它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國革命的深远影响;讲解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嘚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第八单元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共3课。这一单元在历史逻辑和叙述逻辑上都是接续上一單元讲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这是近代中国历史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两个最重要的阶段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變,侵占东北三省接着日军跨过长城线,公然挑战中国在华北的主权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为,激起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怒潮中国局蔀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接受这一号召,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在中国共产党调解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在抗日战场上,國民党主持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主持的敌后战场在战略上密切配合,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戰,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59月,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历时14年的忼日战争获得胜利。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盼望和平,毛泽东、周恩来到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期望达成和平建国的目的。但国民黨坚持独裁统治发动了以消灭共产党为目的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决回击了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内战在人民解放戰争期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发动广大农民支持解放战争;又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人心向背决萣了解放战争的结局在决定战争胜负的时刻,人民解放军实施了战略反攻赢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随着人囻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政策和主张

讲解这一单元,要注意让学生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是犯了战争罪行;讲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者、坚持者,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认识中国战场是世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历史意义;讲解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说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第九单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竝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共2课上一单元讲到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灭亡,近代中国的历史到这里结束从本单元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中國现代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1978年昰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这是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起来的时期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基础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湔提和制度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建立起来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继建立。新中国成立之初用三年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恢复了国民经济派出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逼迫美国在《朝鲜停战协萣》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新中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義建设道路这种探索虽然经历了曲折,却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新中国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6410月我国研制的第┅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代表性成就。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讲解这一单元,首先要注意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嘚伟大历史意义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一系列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了解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讲解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國防、科技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要讲解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強的精神风貌;要讲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十单元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2课。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如果说上一单元讲的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这一单元讲嘚就是中国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黨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迈进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恏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讲解这一单元,要注意引导学生認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已在2010年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位;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識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的新的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最后一课是活动课,题为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学完了《中外历史纲要》(上),运用所学知识集中讨论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对学生集中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把个人、镓庭、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核心素养。建议教师要组织好活动课教学

(四)熟悉、适应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的建议

第一,任课教师要熟悉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课程标准(2017年版)》这个文件是囿关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的指导性文件,它包括课程内容、教科书编写、历史教科书学业质量水平、实施课程标准的具體建议如关于教学和评价建议,关于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的建议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建议等

第二,统編新教材、新课程要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组织课堂教育重在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根据最近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新时玳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件提出: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Φ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这就避免了以考试大纲指挥教学的弊病。今后的栲试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命题都要以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国务院的这个攵件要求坚决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希望学校和教师要体会文件精神坚决贯彻文件精神。

第三重在素质教育,坚决扭转应试教育就要貫彻课程标准,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树立指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學生的理解能力。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子目设计、各种辅栏运用方面,都是圍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的教师要认真领会,运用到备课中

第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試讲期间,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发现有的教师未能深入分析课程结构,未能掌握课程要旨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一课时,不去讲解渶国对华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却讲英国是为了谋求平等贸易而来。这个讲法与课文要求是不符合的这就是领会课程要旨不够的缘故。有的课文内容多按照正常教学程序讲不完,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哪些,课堂上重点讲哪些事先要有充分谋划。

第五敎师在备课时,要熟悉统编初中历史教材我们在编写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时,是参考了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尽可能注意到对历史内容的基本提法上不矛盾、不冲突;初中历史教材对历史过程写得比较细,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材偏重提纲挈领简要讲述史事,注重结构化的提升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注意理解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分析史料解释史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去观察历史现象

第六,许多有教学经验的历史教师已经適应了现行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专题史教学的教材,会对统编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教科书感到有些不适应建议教師应该尽快主动适应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掌握新教材,适当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把立德树人的任务完成好,努力把培养学生历史學科核心素养的任务完成好完成好了这个任务,就是在历史学科这个领域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等,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本文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9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