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面瘫病最早记载玉兰于哪里

  当今时代的巨大变迁,渗透到社会体制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经济物质条件往往对上层建筑,也就是意识形态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对于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对很多疾病的认识也都基于科学的理论。当然对于面瘫这种病症的了解也很多。
  在意外中造成的各种外伤,一些致病菌的感染,肿瘤的切除手术,先天面部神经的发育不全等等,都会造成面部神经的麻痹,也就是面瘫。该疾病是由于面部神经的运动功能障碍所直接引起的,患病率大概占到了0.002%,而治愈率为20%左右。至于治疗的周期,要视具体的病情的轻重程度而定,通常的情况下,一般需要14到30天的时间。治疗面瘫的常用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最常使用的药物是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口斜散等。
  在面瘫的多种致病因中,肿瘤是仅次于各种感染的病因,很常见,约5%的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就是由肿瘤引起的,比如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和颈静脉球肿瘤等。对肿瘤的切除手术极易引起各种轻重程度不一的面神经麻痹。就美国而言,每年听神经瘤的发病率约为1/10万,腮腺肿瘤的发病率为5.8/10万。基于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美国每年由于肿瘤手术而导致的面神经麻痹约为1.72万例。按我国的比例来计算,13亿&6.8/10万,约为8.84万例。
  而由创伤性的损伤所导致的面瘫,通常是外伤,是面瘫的常见病因之一。而在各种外伤的损害中,颞骨骨折是最常见的种类。据医学调查统计,美国在1988年的时候,共有5.8万例的颅骨骨折患者,其中面瘫患者约3275例。
  还有一些面瘫是先天面部神经的发育不良所造成的。一般来说,婴儿面瘫的年发病率为1.8&左右。就美国而言,每年约有400万的新生婴儿,有7200例面瘫病例,约9.0%(700例)的婴儿受到永久面瘫的折磨和痛苦。但也不必过度恐慌,因为患有面瘫的新生儿的发病率为0.2%到6.9 %。
  面对造成面瘫的各种原因和面瘫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应该逃避,而应该积极地采取治疗的措施,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正确地处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经常按摩无疑是治疗面瘫的好方法之一。按摩的时候,用双手食指的罗纹面为重心,按揉迎香穴大概50次,且在该穴位上停留1到2分钟,反复地揉按,力度由最开始的轻逐渐加重。在眼眶下面凹陷的地方,顺着瞳孔往下,是人体的四白穴。对于该穴位,也是用食指轻按,时间在1到2分钟为宜。而对于颊车、地仓穴,在按摩的时候,两个穴位之间的往返应为50次左右。
  以上是一些关于面瘫的小知识,其中的大学问够我们细细品读和研究的了,这对增加大家的科学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本文由新疆兵团医院神经内科 陈晓秋供稿】
最少可输入2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其他人还看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京公网安备面瘫[首次病程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面瘫[首次病程录]
上传于||文档简介
&&面瘫首次病程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神经病学考试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神经病学考试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面瘫发病一周内能不能针灸
中医针灸疗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众观古今史册,对针刺治疗面瘫有着大量的记载和临床报道,临床实践表明,周围性面瘫也是针灸适应症之一。然而,近20多年来部分中西医对周围性面瘫提出在急性期&一周内不宜针刺治疗&的观点,部分医者认为此说不妥,现将对&针灸宜在发病一周后进行&观点提出的看法和质疑列举如下,与同行们商榷。历代中医文献没有否定面瘫一周内治疗的说法:自《黄帝内经》到现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古到今中医对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没有怀疑或提出一周内不宜针刺治疗的观点,中医认为针灸治疗面瘫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濡养经脉、活血化瘀等作用。历代医著对针灸治疗面瘫的记载很多,是临床首选疗法之一,认为针灸疗效确切、具有疗效好、无毒副反应、简便验廉、适应症广,深受同行和广大病员好评。故面瘫现今仍是针灸科门诊病人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西医所谓&针灸治疗宜在一周后进行&观点的由来:西医近20年来对急性期炎症、水肿期虽没有直接说却隐含针刺治疗不能起消炎、消水肿作用,后来临床医生直接对病人说急性期针刺治疗有加重病情、不能起到消炎、消水肿作用、甚至留下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的观点,甚至后来发展到公开报道。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前没有或很少有上述观点,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上述观点。如《江苏中医药》页刊登《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时机和波形选择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摘&介入时机&&主张禁针的学者认为,在急性期采用电针治疗可能促进炎症水肿与变性,引起各种副作用,使愈后不佳,且易导致面肌痉挛&。现代中医也直接或间接听到有很多西医特别神经内科医生对急性期面瘫病人普下一周内不能针灸治疗的医嘱,近十几年来对针灸界同仁在学术观点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怀疑,对急性期不赞成针刺介入治疗的也有,他们主要受西医上述学术观点的影响,认为针刺对急性期不能起消炎、消水肿说法。针灸可在一周内治疗面瘫的机理:西医对面神经炎确切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可能是风寒侵袭引起茎乳突孔内组织水肿,或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中医也认为本病与面部受风寒、着凉有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经脉致面部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为本病。《中国针灸》等中医刊物对面瘫报道很多,从不同角度、侧面、探讨、研究针灸治疗面瘫。据现代临床研究发现,温针灸能够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的水肿、充血、渗出、粘连、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血循环,促进代谢,使病变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故对面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研究还表明,面神经损伤的程度和损伤的平面有关,一般来说损伤节段越高,损伤的程度越重,针刺疗效越差。面神经损伤的程度,还取决于茎乳突孔内急性炎症水肿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水肿时间愈长,程度愈重,面神经受压时间愈长,面神经愈易变性而难以恢复。如在急性期给予面神经一个良性刺激,使受压神经产生兴奋,加速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缩短面神经受压时间,进而增加了面神经恢复的机会。有人把早期的口角歪斜逐渐加重归咎于早期针刺治疗,这是不合理的,此现象是本病客观发展规律。因在急性期面神经正处在炎症水肿期,对面神经的损伤尚未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加重,同时两侧表情肌的肌力对比更加不平衡,所以表面上看起来病情加重了。正因为如此,更应及时治疗,积极扭转这一趋势,控制病情,以免错过时机,耽误病情,遗留终生面瘫或各种后遗症&&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是愈早愈好。西医提出面瘫急性期(一周内)不宜针刺治疗的学术观点,其主要原因是认为针刺治疗是否有消炎、消水肿作用,据《实验针灸学》介绍: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发病7天内的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的机理研究中也认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能使原有病理改变的肌电图随临床症状好转而好转,使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重新获得神经支配,使病损的神经功能逐渐得以恢复。笔者认为,这些研究结论与传统中医对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濡养经脉、活血化瘀等功效与西医所说有消炎、消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有相类似的看法和认同。对急性期面瘫部分病人中有乳突部一带疼痛,西医认为属早期炎症、水肿所致,中医临床常用针刺患侧面部穴位同时针刺医风穴一带压痛点,并同时留针20~30分钟,出针后随即用小号火罐拔压痛点10分钟,一般治疗1~3次后压痛消失,只有压痛感消失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才明显。针刺拔罐对局部可起到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作用,相当于西医消炎、消水肿、促进局部血循环和改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这也是临床的又一佐证。
性别:男女
咨询内容:
中医针灸热文排行
疾病咨询电话:021-
疾病咨询QQ: 投诉邮箱:
友情链接合作qq: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号 && 鲁卫网审(2010)第006号& 浅谈古代医家对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浅谈古代医家对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摘 要: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喁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在现代中医教科书中称为“面瘫”,在古代中医文献中称为“卒口僻”、“口目僻”、“口Z”、“口眼Z斜”等。其中“卒口僻”一词
【题 名】浅谈古代医家对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作 者】田丽莉
【机 构】山东省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 第15期 页 共1页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
【文 摘】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喁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在现代中医教科书中称为“面瘫”,在古代中医文献中称为“卒口僻”、“口目僻”、“口Z”、“口眼Z斜”等。其中“卒口僻”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经筋》中,不仅记载了“卒口僻”的病位,还记载了其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可见在《内经》时期,古代医家就对该病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古代医家
上一篇:暂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行最早记载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