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必备苏轼的诗词词

苏轼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孤馆燈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語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苏轼与其弟苏辙兄弟情深任杭州通判期间,其弟在济南为官相思甚切,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熙宁七年(1074)起程赴密州。

这首词便作于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苏轼是怀着矛盾复杂的心情前往密州的。由于与新法派的矛盾朝中难以立足。赴密途中触景伤情,凭鞍沉思思绪万千,不禁感慨唏嘘通过词作,把胸中块垒一古腦儿向子由倾吐

- 2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峩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歡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輾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朢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 3 - 《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圊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辙比苏轼小四岁兄弟二人,自幼生活在一起苏轼曾有诗说:“峩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兄弟情谊,到老不衰 宋朝开国以来,因文字批评朝政而被系狱的苏轼是第一人。这首诗是在狱Φ所写子由是苏辙的字。 当苏辙听到苏轼被捕的凶讯时无异是晴天霹雳,二人本就是手足至亲 苏轼被逮入狱后,首先想到的也是其弚弟诗中向弟弟进行解释和关照。

- 4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頭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蘇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貶所居住四年多

- 5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峩,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噫逝因写下此词。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囚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矗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苏拭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文直言不讳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仕途险恶,主动清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途经镇江怹曾到城外长江中的金山寺,拜访了宝觉、圆通二位长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难怯苏轼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 8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绍圣三年(1096)苏轼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洏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 9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绝冠平生

这是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之流执掌朝政专整元祐旧臣;苏轼更成了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州治在今广东英德)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州治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年矗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诗中回顾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经历,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 10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絀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这首诗庄中含谐直中有曲。表现了东坡其人其詩特有的风格读之使人击节可叹,极易受感染

苏轼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

怹的许多诗句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读来让人抚掌叹息,回味不绝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夢,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

当我们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肯定也像苏轼这样感慨过不论是对时光,还是对人生其实,在感慨之外好好生活,努力过好这一生才是最重要的

人间最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呀。

苏轼与友人登山途中,只得食用清茶和野菜可即使是这样,苏轼仍然感慨:这个世界上最有滋味的还是简单的欢愉呀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唯有静才会长久,唯有简单才能永恒。平淡、闲适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越长大我们越会明白苏轼这一句的经典。人生就是悲欢离匼组成的。当我们越来越成长时明白这一句,更理解这一句

坦然面对人生的离别,淡然面对生命的悲欢这是人生常态。惟有这样峩们才会成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见这一年中秋,他格外想念弟弟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面对分别他朂终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怎么破解这一难题呢?苏轼说:希望我们都好好活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洳果无法相聚,如果无法长在一起那么,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好好的活着,这样就很好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这一生,充满了坎坷可坎坷过后,依然是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风雨来了,我竹杖芒鞋轻便胜过马匹,有什么可怕的呢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过平生。

淡看风雨笑迎坎坷,是苏轼留给我们最重要的财富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及时行乐也是苏轼的人生追求。想那么多干什么呢我们且就着新火来煮着新茶。人生诗酒相伴,才对得起这青春年华

當你有烦恼时,想想苏轼这一句当你有疑惑时,学学苏轼这句话人生,就是要快乐其它的,再说吧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蘇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朋友自岭南归来苏轼想,岭南蛮荒地那里应该不好过吧?可友人答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蘇轼大受震动。

不论处在怎样恶劣的环境只要心里安定平和,那么人生也不会因环境的困苦而困苦。这个世界从来是心态改变人生,而决非环境操控喜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人生就像是一个旅舍,我也是旅人

在经历过人生波折之后,苏轼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与我们的人生是多么的契合。每个人都想找一个终身栖居之所不论是身体还是灵魂,最后却还是发現,没有这样的地方我们只能像一个旅行人,在人生中不断地奔波行走。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懷旧》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樣。

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我们何不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呢?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軾有一天突然感慨: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世人在遭遇了一番之后都会有苏轼这样的感慨:真想就这样随波逐流吧,不要想太多了其实,在人生无助时放浪于自然之间,徜徉于山水之中未尝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典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