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20世纪苏联文学作品的主要成就?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19世纪欧美文学成就欧美文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19世纪欧美文学成就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文学的繁荣》教案.doc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文学的繁荣》教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教学要求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2、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学生分组展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含义及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教学过程预习环节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含义进行讲解。二.学生做学案上的有关内容,并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在展示课前利用课间将本组展示内容写在黑板上。展示环节〈导入新课〉有人说,文学是凝聚地、夸张的历史,也有人说,文学是历史的影子。今天,就让我们从文学发展的脉络中追寻历史的足迹,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方文学。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三个阶段。〈学生展示〉一、浪漫主义文学〈第一组同学展示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间、背景、特点以及成就〉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2、主要特点: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3、列举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补《悲惨世界》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主要代表是海涅。他的代表作是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该诗描写了当时德国的现实,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同时,作者又不时地在现实与幻想的梦境间跳跃,幻想与现实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热望和追求。4、感受名著:学生完成,每人2分钟(教师教师在学生讲解的时候可以适时点拨,同时导入下一个环节: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但还充满着对美好理想的热望与追求;而现实主义在继承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的基础上,力图真实地再现社会风貌,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的批判。)二、现实主义文学。(第二组同学展示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间、背景、特点以及成就)1、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2、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3、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他所创作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真实描绘了法国社会生活。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狄更斯。狄更斯出身贫困,十分熟悉英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情节细腻感人,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也是公认的他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卫曲折艰辛的身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的一生道路了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俄罗斯文学如何契入我们的阅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俄罗斯文学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新文学的格局与进程,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情趣,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读者。站立在这一最具影响力的俄罗斯作家行列之首的,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这位大诗人第一个以罕见的艺术精确性描写了俄罗斯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俄罗斯人的思想、情感和气质,其作品充分显示出俄罗斯的风格、气派和情调。作为讴歌自由的歌手,普希金的诗歌表现了一代人反专制、争自由的豪情。如诗人在《纪念碑》一诗中所写的:“我之所以能永远为人民敬爱,/是因为我曾以我的诗歌,/唤起人民善良的感情,/在
原标题:俄罗斯文学如何契入我们的阅读
普希金 果戈理 屠格涅夫 托尔斯泰 契诃夫 高尔基 帕斯捷尔纳克 陀思妥耶夫斯基○ 汪介之在我们的北方近邻俄罗斯那一片广袤无垠、优美如画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的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神奇现象。早在公元12世纪,古代罗斯的长篇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就在欧洲中世纪文坛熠熠生辉,但在此之后,俄罗斯文学却似乎沉寂了500余年。18世纪初彼得大帝厉行改革,大大推动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文坛上开始出现一批有建树的诗人和作家,不过在整个这一世纪中,俄罗斯仍未能产生出足以和同时期西欧文学的突出成就相媲美的作品。直到19世纪初,情况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俄罗斯文学仿佛从沉睡中一跃而起,以诗人普希金为先导,形成了一个名家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迅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之一,且一发而不可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不是在西欧各国文学走向衰落的背景下,而恰恰是在整个欧洲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的。殉道者的史册放逐者的列传俄罗斯文学的独特魅力来自它那特有的厚重感,以及渗透其中的忧患意识。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说过:“俄罗斯文学不是产生于令人愉悦的创造力的丰盈,而是产生于个人和人民的痛苦而多灾多难的命运,产生于对拯救全人类的探索。”家国不幸诗人幸,民族的苦难与摆脱这种苦难的追求,积淀为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由其所孕育的俄罗斯文学便具有了深厚的人道主义内涵、“为人生”的主导意向、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沉郁与苍凉的底色。俄罗斯作家的怀疑精神、叛逆性格和批判眼光,使他们往往难以避免被捕、监禁、流放和苦役的命运。正如赫尔岑所说:“我们的全部文学史,就是一部殉道者的史册,放逐者的列传。”回望20世纪中外文学交往史,人们不难发现,俄罗斯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中俄两国在地理上是近邻,国情彼此相近,两大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进入20世纪,都有一批志士仁人在为民族的命运而思虑,都欲唤起民众意识的觉醒,推动本民族走向现代。我国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的开拓者们就敏锐地注意到了俄罗斯文学的特点。李大钊曾经指出:“俄罗斯文学之特质有二,一为社会的色彩之浓厚,一为人道主义之发达。”现代文学史家郑振铎也曾写道:“俄国文学所以有这种急骤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事。她的真挚的与人道的精神,使她垦发了许多未经前人蹈过的文学园地,这便是她博人同情的最大原因。”正因为如此,中国新文学在吸取外来文学的养分、建构自身之初,便认定“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语),特别注重摄取俄罗斯文学。于是,中国新文学中便清晰地显示出俄罗斯文学的渗透与滋养,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相似或相近的精神、基调和特色。有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和这个民族所提供的同样出色的戏剧、电影、绘画、音乐、芭蕾舞作品一样,在中国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经典。俄罗斯文学改变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情趣俄罗斯文学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新文学的格局与进程,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情趣,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读者。站立在这一最具影响力的俄罗斯作家行列之首的,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这位大诗人第一个以罕见的艺术精确性描写了俄罗斯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俄罗斯人的思想、情感和气质,其作品充分显示出俄罗斯的风格、气派和情调。作为讴歌自由的歌手,普希金的诗歌表现了一代人反专制、争自由的豪情。如诗人在《纪念碑》一诗中所写的:“我之所以能永远为人民敬爱,/是因为我曾以我的诗歌,/唤起人民善良的感情,/在这残酷的世纪歌颂过自由。”普希金的抒情诗,如《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爱过您》等,更是脍炙人口,令人一读不忘。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得好:“普希金的诗——特别是他的抒情诗——总色调是人的内在的美和抚慰心灵的人情味。在普希金的任何情感中,永远有某种特别高尚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阅读他的作品,是培养人性的最好方法,特别有益于男女青年。”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则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无数中国读者热爱、崇敬普希金,坐落于上海的普希金铜像是我们国内唯一一尊外国诗人的纪念像,这种现象绝非偶然。果戈理和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中的双璧。果戈理在小说方面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恰如普希金在诗歌领域的奠基性贡献。普希金也写过《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多篇小说,但他的主要成就无疑是在诗歌方面,而果戈理在小说艺术发展上的贡献尤其显著。由于果戈理的开拓,小说才开始在俄罗斯文学中取得支配地位。如果说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创始人,那么果戈理则是“俄罗斯小说之父”(车尔尼雪夫斯基语)。他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和《外套》、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等,都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我国现代伟大作家鲁迅先生就是《死魂灵》的最早汉译者。别林斯基曾以“含泪的笑” 概括果戈理的艺术风格,鲁迅则称其作品“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也是在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影响下创作的。果戈理去世已有160余年,但是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却还活着。至今,我们还可以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看到作家以其天才的手笔描写过的一幕幕“几乎无事的悲剧”,还可以看到冒充“钦差大臣”的花花公子赫列斯达科夫、擅长投机钻营的乞乞科夫、洋场恶少式的人物罗士特莱夫们的活动身影。我们的现实还在呼唤着果戈理式的作家。相对于普希金与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开始得更早。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的这三位作家,创造了堪称一流的佳作,如屠格涅夫“用诗写成的对农奴制的控诉书”《猎人笔记》,以及从《罗亭》到《处女地》等六部构成19世纪40—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的长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和《卡拉玛佐夫兄弟》等作品,托尔斯泰的三大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这些作品从20世纪初期起就被陆续翻译到我国来,对包括叶圣陶、郭沫若、茅盾、巴金、郁达夫、沈从文等在内的中国作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中国读者还领会到这三位作家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屠格涅夫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抒情笔触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依恋,其作品往往具有一种怅惘、柔弱的色调,一种淡淡的忧伤;托尔斯泰具有思想家的宽阔视野与胸怀,既能把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全景尽收眼底,又能捕捉人物心灵的细微颤动;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注重人性内在本质的发掘,也即鲁迅所说的运用“精神苦刑法”来“描绘人的灵魂的全部深度”。如果说,屠格涅夫的作品具有“诗意现实主义”风格,托尔斯泰坚守的是“清醒的现实主义”,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因其擅长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注重写梦境、幻觉和下意识活动而被称为“现代主义的鼻祖”。三位作家的卓越成就和鲜明个性,既使我国读者看到了俄罗斯文学的丰富多样,也分别培养了具有不同审美取向的读者群。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同样深远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同样深远。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述一个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只读过两年小学的儿童在深重的苦难中崛起的经历,影响了无数出身贫寒、不甘沉沦的中国青少年。在当代中国广大读者中,仍然可以感受到高尔基作品的巨大影响力。笔者的一位朋友谈到《在人间》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说“高尔基在苦难中锻造自己的英勇与悲怆,震撼着我灵魂深处的卑微与平庸,驱散了浮躁与阴霾,使我仿佛领受了某种神谕,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我的一个学生说,《我的大学》“是我生命夜空上的一颗明亮的星辰”,它“伴我度过了无数迷茫失望的日夜”。还有位大学生这样谈到自己的阅读体验:“我曾经因为高尔基的‘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的头衔便武断地认为,他的作品必定是口号式的、图解政治的、充满高大全式人物的毫无文采的一类。这种偏见差点儿使我与这位大师擦肩而过,失去了与之结识和交谈的机会(足见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在我欣赏了他充满音乐感、色彩感、立体感的饱含激情的文字,领略了他的不同凡响的魅力之后,我不禁脱口而出:‘久违了,现实主义!’”任何一位读者,只要不局限于某些文学史教材和评论的人为曲解,而是直接走进高尔基的作品,就必然会有和这些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20世纪俄罗斯的另一伟大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虽然早在十月革命前就已步入文坛,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作品才开始进入中国读者的接受视野。不过,这一迟缓的接受并未妨碍他迅速成为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俄罗斯作家之一。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历尽沧桑的遭遇,他的《日瓦戈医生》等作品所触及的世纪性主题和深邃意蕴,他对自己及其所属的那一代人与时代的复杂联系、对他们的共同命运的独特言说方式,都使中国读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当充满苦难、奋进、困惑和沉思的20世纪走完自己漫长的行程,当人们开始以上一个世纪“过来人”的眼光回望历史时,他们似乎突然感到,帕斯捷尔纳克其实早已在用他那诗意盎然的笔触书写20世纪知识分子的命运,吟咏他们的追求与失望、幸福与苦难、迷惘与梦想,发出了对时代的叩问。人们似乎在这位诗人那些“零散的抒情日记”中读出了自己的精神传略。我国作家张抗抗在1989年曾写道:“因着复生的《日瓦戈医生》和《阿尔巴特街的儿女》,在我临近40岁的时候,我重新意识到俄苏文学依然并永远是我精神的摇篮。”一语道破了俄罗斯作家作品与中国知识者的深刻精神关联。毋庸讳言,时至今日,中国当代作家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注意吸收各国作家的艺术经验。正如作家王蒙在上世纪90年代曾说:时至上世纪80年代,“苏联文学在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当代中国作家的影响,呈急剧衰落的趋势。”这并非一种令人遗憾的现象。遗憾之处在于,由于当下学界和读者对于俄罗斯文学缺乏关注和热爱,妨碍了我国当代文学以足够的耐心再度面对并重新审视自80年代后期起日益显示出完整面貌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不知是一个接受俄罗斯文学的最佳历史机遇已然过去,还是一个更合适的接受氛围尚未到来。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的日渐频密,只要俄罗斯文学本身依然是一种具有价值和特色的、不可忽视的文化存在,它就必将继续得到中国广大读者的喜爱,继续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意蕴充实与滋润我国广大读者的心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文学的繁荣教案
文学的繁荣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22 文学的繁荣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 ②情景再现:; 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文学的繁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朗诵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1819年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那么,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师:说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 生:“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师: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 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含义: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和作品: 作者 国家 作品 主要内容 雨果 法国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 雪莱 英国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海涅 德意志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描写了当时德国的现实,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同时作者又不时地在现实与幻想的梦境间跳跃,幻想与现实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热望和追求。 【作者简介】 雨果:维克多?雨果(l802.2.26~)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1885年,雨果逝世。200万巴黎人民上街,参与伟大诗人雨果盛况空前的国葬。后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等。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雪莱:(1792年~1822年),8岁时开始尝试写作诗歌,12岁那年进入伊顿公学,18岁时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1811年,雪莱与十六岁的少女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妹妹的同学)仅见了几次面,然后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1816年五月,携玛丽再度同游欧洲,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交往密切,这两位同代伟大诗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雪莱逝世。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海涅:()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1820年又来到哥廷根大学,182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年期间,海涅曾到德国各地和波兰、英国、意大利旅行。182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次年又出版“悲剧—抒情插曲”。1827年他把早期抒情诗汇集在一起出版,题名“歌集”,引起轰动,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在世界诗坛上,海涅的成就和影响足以与英国的拜伦、雪莱,俄国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等大家媲美。他的多半以爱情为题材的抒情诗,由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国大作曲家谱写成歌曲,多达三千首以上,其数量甚至超过了被他和拜伦尊为“诗坛君王”的歌德,堪称世界第一。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含义: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注意关键词:关注??,再现??,剖析??,揭露和批判??) (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作家与代表作: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 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巴尔扎克有个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说在椅子上坐十二个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到半夜又起床继续工作.法国一位传记作家介绍时说:“每三天巴尔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启示我们: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写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是难以做到的。 狄更斯:(),11岁时在一家皮鞋油作坊当童工。从16岁开始,先后做过律师的抄写员、事务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记员。1832年他又当了报社的采访记者。1836年到1837年,狄更斯分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846年,他创办进步报刊《每日新闻》,并担任主编。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写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这位英国文坛上的“天之骄子” 在赶写他的最后一部小说《爱德温?德鲁德之谜》时,患脑溢血去世。狄更斯在死前的遗嘱中写道:“??我绝对要求把我的丧事办得朴素、简洁。不要张扬。不要在报上发讣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么,‘先生’、‘阁下’之类的字眼。恳请我的朋友们不要为我建造纪念碑、撰写悼念文章。我的书会让人们记得我的--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 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篇二:《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 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 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 间的关系。 二、 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学生分组展示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含义及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预习环节 一.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含义进行讲解。 二.学生做学案上的有关内容,并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在展示课前利用课间将本组展示内容写在黑板上。 展示环节 〈导入新课〉 有人说,文学是凝聚地、夸张的历史,也有人说,文学是历史的影子。今天,就让我们从文学发展的脉络中追寻历史的足迹,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方文学。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三个阶段。 〈学生展示〉 一、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组同学展示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间、背景、特点以及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2、主要特点: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3、列举成就 雨果——《巴黎圣母院》。补《悲惨世界》 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主要代表是海涅。他的代表作是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该诗描写了当时德国的现实,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同时,作者又不时地在现实与幻想的梦境间跳跃,幻想与现实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热望和追求。 4、感受名著:学生完成,每人2分钟 (教师教师在学生讲解的时候可以适时点拨,同时导入下一个环节: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但还充满着对美好理想的热望与追求;而现实主义在继承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的基础上,力图真实地再现社会风貌,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的批判。) 二、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组同学展示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间、背景、特点以及成就) 1、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2、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他所创作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真实描绘了法国社会生活。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狄更斯。狄更斯出身贫困,十分熟悉英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情节细腻感人,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也是公认的他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卫曲折艰辛的身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的一生道路了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了解丹麦作家安徒生,挪威作家易卜生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及他们的代表作,肯定这些文学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第二,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第三,以上所介绍的所有著名作家,他们都热爱祖国,热爱人类,都有强烈的正义感,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的高尚品德激励21世纪的青年学生,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4、感受名著: (教师在学生讲解的时候可以适时点拨,同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历史翻到了20世纪。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这一切促成了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三、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组同学展示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征及成就) 1.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2.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并负重伤,还曾短暂赴华报道日本侵华战争。他的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作者那“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的生存信念,给人以一种深刻而带有悲怆意味的人生启示。 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剧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 4.感受经典 (教师在学生讲解的时候可以适时点拨,同时导入下一个环节:20世纪的西方现代文学充满了颓废、迷茫、无根、无归属的情绪,那么同时期的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有什么特点呢?) 四.20世纪苏联、亚非拉文学(第四组同学展示苏联文学和亚非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及其成就) 1.苏联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及其沿革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之后,在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下,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已进入了成熟和繁荣阶段。 2.基本特征是: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 3.主要成就: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高尔基在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奥斯特洛夫斯基则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以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由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英雄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历程,小说感情真挚。这一时期的苏联作家,以真实的笔触塑造了正面的英雄形象,我们可称之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53年斯大林逝世,随着苏联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中出现了一股被称为“解冻”的文学现象,它是以作家爱伦堡1954年5月发表在文学杂志《旗》上的一个中篇小说《解冻》为标志的。尽管这并不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是由于它首先突破了斯大林时代那种描写工农业成就、歌颂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把爱情和个人幸福问题作为小说的主题,因而赢得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小说的标题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象征。此后,创作题材趋于多样化,既有展示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命运的作品,也有引起争论或批评的作品,从而造成文坛活跃与混乱并存的局面。 苏联文学的沿革,既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思想性变革,又反映了苏联文坛活跃与混乱并存的局面,特别是其所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苏联社会深层次变化的风向标。 4.20世纪的亚、非、拉美文学及成就 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的繁荣伴随着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其主流都体现了反对殖民压迫、反对社会不公的爱国主义精神。出现了许多颇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泰戈尔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光辉代表,为印度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戈拉》塑造了爱国的印度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形象。泰戈尔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鲁迅是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呐喊》集,昭示着中国新文学时代的到来。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描绘加勒比海沿岸小城百年孤独的原因及打破这种状态的途径。 我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已从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果中汲取了必要的营养。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相互交融、吸收,从而相互生长、发展;在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上,应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5.感受经典 〈课堂检测〉 (第五组同学针对本节课内容出若干道题,通过抢答形式对进行当堂检测) 〈教师〉 19世纪以来的历史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历史的跌宕起伏也造就了文学领域的流派纷呈。正像我们经常说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希望大家多读经典、感受经典,从经典中体悟人生,感受历史,从经典中吸取精华,传承文化。〈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讲完这节课后,我有很多感触,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认真备课是讲好一节的前提。这节课是一节文学课,对历史老师来说,讲起来有一些难度。尤其是很多文学作品,听说过,但真正读过的不是特别多。虽然在“两步六环”模式下,学生展示是主要的,但毕竟学生知识有限,准备时间太短,很多知识不一定能把握好。为了讲好这一节课,我积极进行了准备。上网查资料,回家查书籍,认真写教案。尤其是与这节课有关的名言,我汇集了很多。如雪莱的:“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回远吗?”列夫托尔斯泰的:“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海明威的“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人尽可能被毁灭,可是不会肯吃败仗的。”还有保尔.柯察金的:“人最宝贵的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时就能够说:我已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正是因为有了积极充分的备课,在讲课或点拨时,才能够做到用时信手拈来,讲时游刃有余。 第二:平时要善于积累。我看过〈〈巴黎圣母院〉〉,并且看过对这节课的赏析。所以当第一组学生在“感受名著”环节给大家讲解《巴黎圣母院》时我听得懂,并且当学生讲解有些偏离主题时,我能及时点拨。我说:这位同学讲得很精彩。她给我们介绍了这篇名著的主人翁艾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和克洛德。卡西莫多,从外表上来看,他是丑的集大成者,又聋又哑,又瘸又驼,相貌丑陋,举止怪诞;但他心灵却是美的。而那个主教克洛德相貌英俊潇洒,但却是道貌岸然,十分的伪善,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正像雨果说的: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所以不管我们外表是否好看,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心灵美的人。篇三:22 文学的繁荣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2)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分小组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2 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诵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师:说得很好。“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 生:“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师: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 2 新知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含义: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和作品: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含义: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注意关键词:关注……,再现……,剖析……,揭露和批判……) (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作家与代表作: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文学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