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的影响被当时统治者接纳原因是

曹操评价谁是冢中枯骨 【范文十篇】
曹操评价谁是冢中枯骨
系别:经管系
班级:市场营销1002
姓名:吴磊磊
说到曹操,可谓古今妇孺皆晓,从“说曹操曹操到”便可看出。当然,从古至今,世人对其评价亦是褒贬不一。
《后汉书·许劭传》中说“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孙权评价曹操: “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元稹评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通常我们对曹操的认识,也是从《三国演义》出发,可谓“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更多的是袁绍令陈琳所作征讨曹操檄文的角度来看曹操的。要我来说,其皆肤浅之极,还有那些全盘否曹的古今大文豪们,亦是不能立于历史,不能立于史实,可谓偏见!
中肯的来说,曹操是个很复杂的人。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借别人话说可谓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此人如此复杂,可见其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曹之大气,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有如此之气魄,必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这几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曹操确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面对袁绍10万大军,曹能够稳而不乱,沉着应对,而且能够出奇制胜。为取胜利,他亲率精兵袭袁粮仓乌巢,最终官渡一战以少胜多。他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之战术运用到了极点。也正由此一战,为他一统北方打下了坚定基础。当然,这也与他严明的军律也有关系,这里不作多说。
曹操善于用人,而且非常爱惜人才,其帐下可谓人才济济,文武俱全。对人才之态度,正是其大气之处,可谓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关羽,当世如此之猛将,他不计前嫌,煞费心机处处挽留,对待赵云,亦是欲生擒之,以留己用。就连吕布那厮,他亦有留意。其诗《短歌行》中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此足以见证对人才的不舍追求,对待能人志士,可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说道其诗,亦是精彩华美,其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意境甚高,海山秋色图令人心向神往,《观沧海》诗更令人诵之难忘啊。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传诵至今,像《短歌行》、《嵩里行》等,对中国文学有着一定的影响,世人曾把他与他的两个儿子并成为“三曹”。
上面说到文学史上的“三曹”,可见,曹操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是很成功的,这一点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说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这一点不为过。官渡一战,大破袁袁军,之后,他又统一北方,使北方得到安定,他又减轻赋税,重视生产发展,而且采取又一系列措施,从而是北方迅速发展起来,这也也印证了“治世之能臣”之说。
当然,世人评其为“乱世之奸雄”,也是很有道理的,他为父报仇,乱杀无辜,很多平民死于其手上,当然,个人对此表示默示。有时,他又很骄傲自大,征讨刘秀时,刘秀愿降,他却一再傲慢,因此,他痛失爱将纪灵,真可谓不应当啊!
纵观其一生,功过皆历历在目,盖棺定论,说他是一代英雄,太过高评,个人看来,把他看作一代枭雄应该是毫无争议的了吧!
范文二:操是个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艺术典型家,作为一个阴谋家,他具有无穷的权势和贪欲,与
他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
历史上的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崛起,在短短时间里迅速击败了许多地方割据军阀,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之后,他积极推动北方的经济生产,中国北方在魏晋时期能够保持相对安定和富庶,曹操功不可没。他统一了北方,为晋朝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学方面,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合称“三曹”是东汉末年了不起的诗人和文学家。在诗歌方面,曹操代表了东汉末年诗歌的最高境界,而作文方面,曹操主张通脱,支持消除汉以来文章华而不实的弊病,从这两个方面说,曹操也是位了不起的文学家。
文学《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紧扣两个字而写,奸雄。《三国演义》把曹操和刘备作为相对的两个极端。曹操具有出色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华,保持了中国北方的安定和富庶,这些在《三国演义》中是得到了肯等的。但另一方面,《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他狡诈,多疑,残酷和野心勃勃的性格作为反面角色进行批判和讽刺。
戏曲中的曹操是反面脸谱化了的曹操。在戏曲里完全否定了曹操的才华和对贡献,把他塑造成了一个贪婪,残暴,野心勃勃,可怕又经常出丑的这样一个反面角色。
曹操为什么能称雄,不可否认他颇有谋略,更可贵的是,他善于用能人,敬佩重用忠义之士,如果他只是一个董卓之类的狂妄邪徒,他不会取得后面更大的成功。他爱惜人才,哪怕是他
敌对阵营的人才,他都表现出极大的包容,他对关云长,赵云的喜爱,就是典型的例子;对郭嘉,典韦早逝的痛惜,甚至超出了对自己儿子的爱。他佩服的人,一是忠义,二是智勇。对于那种卖主求荣的小人,即使是出卖原来的主子投降到他的阵营,他也会毫不留情予以处决。吕布有勇,但立场飘忽,曹操处决了他。陈宫是坚决反对他的,忠于原主,曹操为其忠义所感,处决时还亲自送行,并有不忍之唏嘘。可见他英明的一面,并善恶分明。
当然,曹操身上也有一些不值得提倡的东西,残忍,多疑,不择手段等等。客观来看,他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前人对曹操的评价:
裴松之写过:
陈琳评价曹操:
李世民评价曹操:
元稹评价曹操:
王夫之评价曹操:
李宗吾评价曹操:
周瑜: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三国志(注)》
鲁肃:曹公威力实重。——《三国志(注)》》
对曹操的评价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顾炎武评价曹操:“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范文五:前不久,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墓室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千古之谜”的告破,引来多方质疑。那么,之前关于曹操72冢的传说又是怎么回事呢?      建安25年(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阳病逝。生前,曹操曾写过一篇《遗令》,对如何安排自己的后事作了具体规定,重点是强调自己的薄葬,要求死后“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所谓“时服”,就是平时穿的衣服。二月二十一日,曹操安葬在高陵。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在陵前诵读了各自撰写的祭文。   曹操之所以选择薄葬,与曹操的性格和世界观有关。这个有着大开大阖胸襟,同时能将人生悟彻得异常通透的人,当然也不想在死后落入俗套。至于曹操墓的确切位置,虽然曹操的《遗令》和《三国志?武帝纪》都标明曹操死后葬于邺城,但曹操墓究竟在哪里,却一直没有找到。这个生前令人一直捉摸不透的人,对于自己死后的隐藏,显然用心良苦。   据说,为防止自己的墓穴被盗,曹操命人到许都召来亲信司马孚,要他在亳州老家修筑72疑冢,并密筑一真冢,待冢成后,杀尽匠人,以免泄密。随后,曹操又密诏在邺城的曹丕来洛阳,命他伺机再杀死司马孚。这样,曹操墓址的确切地点再也无人知晓了。至于曹操死后,葬于邺城的“高陵”其实是一个假象,真的棺椁,却星夜运回了亳州。待到出殡那一天,亳州四门同时大开,早已准备好的72个棺椁,分别运出城门,埋在城外。而曹操的尸体,就埋在曹氏家族的某个墓地内。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依照当时的情况,尤其是按照曹操的性格来说,这样的事情,并非不可能。现在,在亳州城南曹氏宗族墓地范围内,还有近十座高丘孤堆。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地下汉墓,但哪一座属于曹操,目前仍是一个谜。在亳州,如今的曹氏宗族墓一带,已修建成公园了,在公园之内,有几个高高耸起的土堆,那就是曹氏宗族墓群。在亳州曹氏宗族墓群的东北角,还有一个曹园,据说当地很多人是曹操的后代。当年,他们的使命,就是负责暗中保护曹操墓。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也一直拿不出证据来。不过,以曹操的办事风格,如果那些人是受了某种使命的话,那么,就一定不会留下把柄。   曹操的这一番行为,不仅仅是因为他对于生死看得很透,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不愿意面对死亡―一个本来的诗人,在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嬗变之后,变得谁也不认识了,甚至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当他面对死亡之时,会感到失落和困惑,他不敢面对,也无法面对,只好把自己藏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这样的最终结局,是一种无奈呢,还是对于自己的否定?
范文六:2009年底的考古发现很振奋人心:位于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被确认为魏武王曹操的高陵。如果遗世文物足以证实专家判断的话,那么定能让人们对曹操再添一分敬意。考古发掘最终落实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套拳路想必大家不会陌生。      “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这是北宋诗坛标杆性人物王安石赞誉曹操的一首诗。事实上,历史上赞誉或指责曹操的诗文可说是汗牛充栋。及至明清以降的数百年里,随着章回小说、话本和戏曲等大众文化的兴盛,曹操被塑造成一个粉白脸的乱世奸雄,与刘备的忠厚相对,构成中国人两大人格类型的代表。但是,曹操的传奇给了“这一个”有血有肉的饱满形象,使老百姓在审判他时,往往多了几分敬佩、几分想象。学术界也经常对曹操明贬暗褒,对刘备则是明褒暗贬。网络时代,他终于获得民间话语的平反,成了一个远比刘备值得仿效的英雄。照周立波的话来说就是:“他是一只模子。”   其实鲁迅早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现在,一项考古发现让人们对曹操又平添了一分敬意。12月27日,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兴奋地对外宣布:经考古发掘,可以确定位于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的高陵。一个市长宣布考古新发现,在近年来的中国已经算不上越位了,这位市长还说:“曹操高陵的发现很有震撼力,在国内外史学界将产生重大的积极反响。”   接下来各路记者忙作一团,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这肯定是2009年中国文化界最受民众关注、并极具可议性的新闻。而安阳市政府也没有“放马归山”,据悉,安阳地方政府已经进入曹操高陵保护规划编制的程序,并准备申报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市政府还计划建设一座曹操高陵博物馆,最终建成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为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考古发掘最终落实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套拳路想必大家不会陌生。      砖厂取土的意外收获      公元218年,一代枭雄曹操留下遗令:“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两年后离开人世。一千七百多年来,曹操墓地被演绎成一个谜团,甚至有七十二疑冢之类颇具八卦色彩的猜测,从而构成发掘曹操墓穴的最大动力。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在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漳河岸畔)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曹操在66岁时病逝于洛阳,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为“武皇帝”。   也就是说,曹操生前的级别虽然是王侯,但可以参照皇帝级待遇。但观其一生,曹操是一个相当务实的人,不事铺张浪费,反对奢华虚荣,不过又不能说他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曹操的遗嘱中还有一条:“分香卖履”,真实地体现出曹操的儿女情长与旷达襟怀。“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2008年12月,河南省省市县三级文物单位组成的考古工作队队员正式入驻西高穴村,发掘刚起步时对墓主人身份一无所知,西高穴村这处陵墓被笼统地命名为东汉大墓。   曹操高陵正西方200米有个砖厂,即安丰乡砖厂。从2002年起,砖厂工人开始在曹操高陵一带取土,意外发现了地下夯土层。有盗墓经验的人发现后即断定下面有古代墓葬。从此,西高穴村没有太平日子了。   据当地村民回忆:“2005年除夕夜,我们就听见一声炮响。”后来政府来了人,才发现有人在村里盗墓,挖了一个直径约1米的大洞。大洞出现后,村民们看见里面露出了墓顶巨大的青砖。其中一块青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0厘米。许多村民还开玩笑地表示可以将青砖起出来盖几间房子。后来乡领导带人查看现场,要求村里派人将这一盗墓洞封上。   负责保卫考古现场的西高穴村所在的安丰派出所所长王国平向记者介绍说:“自2007年以来,西高穴村大概被五批盗墓贼闯入过。”在现场,考古专家还向记者介绍,根据盗洞痕迹,最早的盗墓贼可追溯到清朝以前,盗洞打开后,积土便不断涌入,慢慢覆盖了整个墓室,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保存了劫后余存的零星文物。据曹操高陵发掘现场安全员――西高穴村村委会主任徐焕朝说,后来安丰派出所加大了对盗墓者的打击力度,连续侦破多起盗墓案件,追回了一些被盗的文物。随着西高穴村古墓挖掘进入末期,安阳市主要领导人也逐渐成为考古挖掘的负责人。      墓室内留下盗墓贼的香烟壳子      据相关媒体记者现场报道,当记者刚进墓室,感觉没有想象中宏伟,有点像进了一座大部分被搬空的房子,不少文物已经不在墓地。揭开覆盖在地面上的白色薄膜,露出长约35米、宽约10米的墓道,坡度约30度,尽头是一扇拱形墓门,距地表约有15米。   迈过墓门门槛,脚踩在正方形的石面地板上,感觉稳重而平整,而室内温度比外面也高了好几摄氏度。墓门约有2米厚,墓门用砖块前后垒了三道,以防外人入侵打扰墓主人。穿过墓门便进入到墓室,前后相连共有两间墓室,每间左右两侧各有一间耳室。墓室由砖块砌成,砖块从四面垒起,汇聚在墓室中央攒顶,成一个中空、高约10多米的塔状。两侧耳室空间稍小,在后墓室顶部,两面墙顶出现两个直径约1米的墓洞,而下方覆盖着白灰的砖面上有烟熏的痕迹,专家推测是盗墓贼点蜡烛烟熏所为。   一位考古队员透露,通过事先钻探,考古人员确定了墓道的方位,成功找到墓门。打开重重墓门,呈现在考古队员面前的却是超过一人多高的积土,墓门与积土之间仅能匍匐爬行。考古队员爬进墓室,映入眼帘的并非文物而是刺眼的矿泉水瓶和方便面盒,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地上还有一个被丢弃的香烟壳子。      魏王薄葬,应该可信      曹操墓发掘负责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向媒体记者介绍,墓室虽然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这为确定墓主是曹操提供了关键证据。最重要的随葬物品发掘出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铭文。此前,当地派出所在追缴该墓被盗文物中,发现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潘伟斌认为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而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   潘伟斌进一步介绍,西高穴村墓与曹操墓在多处文献中的记载吻合,譬如曹操力主薄葬,不仅《遗令》中有:“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等关照,相关文献中也记载曹操高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这从墓外无封土,墓内装饰简单,兵器、石枕等是曹操平时“常所用”而得到印证。   考古队员还在后墓室和耳室相连处发现了一块三角形锈迹斑斑的文物,初步判断是一块铁器,在汉代,铁器已经开始铸造并用于农业和战争。迄今为止,考古队在该处墓室内一共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物主要为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石牌等。这些文物都很一般,且以生活器具为主。
  墓室内还有不少的圭形小石牌,刻有字,字体为当时流行的汉隶,其中一块上写着:“三十五寸雨化屏风”。   专家介绍说,这些石牌是记录曹操墓随葬物品的账单,考古上叫“遣册”,可惜已经不全了,目前发现的有几十种。记录的内容多是常见的东西,如“食单一”、“黄豆二升”、“胡粉二斤”、“香囊三十双”等。   若从美学层面考察,两汉文化的特征至此时也趋于式微,纹饰与器形都稍嫌粗笨,不再光彩照人。魏王薄葬,应该可信,“寒酸”一说,不算夸张。      判定墓主为曹操的六个理由      有关专家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魏武王曹操的理由主要有六个方面。   首先,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其次,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   综合这些因素考虑,专家们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      美女貂蝉为曹操殉葬?      果然,高陵曹操墓发现的新闻一经见诸传媒,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两天里质疑声就排浪而来。质疑声中最有代表性的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先生,这位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历史学家认为,类似“发现曹操墓”的事情前几年也出现过。现在匆忙发布“曹操墓在安阳”消息,可能是炒作需要。现在刚刚发现了一些间接的还不是直接的证据,就匆匆忙忙地定论是魏武大帝的墓,“并不是很严肃的事”。   袁济喜说,像曹操儿子曹植的墓在山东鱼山被发现,这个就是学术界公认的。它有很多足以证明墓主就是曹植的第一手材料,里面出土的东西和旁证,都很完备。   袁济喜还说,“我觉得越是在国学热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不能把新闻炒作、媒体起哄当成真正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学者和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有文物局、旅游局等政府的管理部门,更要本着对国民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问题。”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是非学院派代表,几十年来在市场上滚爬摸打,养成了凭实物说话的习惯。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说:如果此次发现的确系曹操之墓,可谓文学、史学、考古学上的曹操墓之尘埃落定。我看了一下专家学者们对曹墓认定的六大依据的第五点,也是判定此墓为曹墓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可惜此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者手中的缴获的。   征集来的文物为何值得怀疑呢?马未都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近十年政府加大力度打击盗墓的环境下,许多盗墓分子不盗墓了,专营造假,欺骗了许多捡漏者乃至专家,“但愿此两具重要文物不是他们所为”。   墓主被确认为曹操,身边还有两个女性的尸骨,经初步测定一个20多岁,一个50多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学位委员会主任刘庆柱认为,其中50多岁的尸骨很可能是卞皇后。   他的理由是:“卞皇后跟曹操相差20岁,曹操死时是66岁,她是40多岁。再过10年,卞皇后死时50多岁,就和现在鉴定的结果一致。另外一个年龄小的女性,是丫鬟还是妾还不清楚。”但也有人认为,如果是曹操妻子的话不太合适,因为曹操跟他的元配早就离婚了,后来娶的卞夫人死的时候岁数已经很大,此外曹操也有不让妃子或老婆陪葬的遗嘱,这两人又是从何而来?更有网友认为,墓葬中的女子是大乔或者小乔不是没有可能,甚至有可能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这些猜测颇能体现民间人士在《三国演义》影响下的八卦思维。   但刘庆柱也表示,根据头盖骨,男女性别从人类解剖学来说一分就分出来了。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副主任高蒙河教授则认为:要确认是不是曹操本人的头盖骨,还需要把骨头上提取的DNA和曹氏后人作比对。这需要先找出曹操的家谱,找到能确认的曹操后代做参照。此外,要最终确认墓穴的归属,还需要参照更有说服力的墓志铭。
范文七:千 古疑 冢 曹 操 墓
曹 操 墓 是 中华 民 族 近 2 0 0 0 年 来 的 大 谜 案 演 义 家说曹操 有 7 2
曹 》是 在 煤 市 街 中和 园 谭 老 板 指 着
骂 得直 瞪 眼 睛 不知 如 何 是
曹操 开 骂 之 后 接 着 骂 张 辽
好 黄 昏时候 散 戏 才 听 说 袁 世 凯 死 讯 北 京 已 经 宣 布 戒 严 那 谭 老 板在
这 都 是 戏 中固 有 的 情 节 这 时 忽 然
有个人 走 上 台来 到谭 老 板身边 咬耳
台上 忽 然 多 骂 的 那
骂 袁世 凯的
百多 句 原 来 是
朵 说 了几 句 话 那 老 谭 演 的 弥衡 忽
巧 合 的 是 现 今河北 磁 县 讲武 城
然 之 间 增 加道 白 百多句 把 台上 的
外 到邺 城
带 的漳 河边 上 有几 十个
小 山似 的大 土 堆 人 们 都说 是 曹 操 7 2
座 疑 冢 岁月 久 众 说 纷 纭 谁 也 莫 辨真假 L 据考古学 家长期 踏勘 考 察
并经 东槐 树 东 陈村所发 掘 的几 座 墓 冢 证 实 漳 河 边 众 多 的土 墓 根 本 不是 曹
操 墓 是北 朝时期 皇 室 和贵族 们 的墓
群 现定为 磁 县 北 朝墓 群 三 《 国志 》记 载 : 建 安 二 十 五 年 公 元 2 2 0 年 ) 正 月二 十 三 日 曹 操 病 ( 死 于京城洛 阳 终年6 6 岁 死 后 葬于
邺 城 (河北 磁县 ) 高 陵 曹操 临终前 遗 令 : 天 下还 没 安定 不必遵 照 古 礼办 丧事 安葬完毕 大 家脱 去 丧 服 驻 防
守卫 的将 士 都 不 要 离开 驻 地 入 殓 穿
平 时 的衣 服 不要 在墓 穴 中随葬 金 银 珠宝 曹操提 倡薄 葬 且 以身作则
有 资料 介 绍 曹 操 墓 所 在 的高 陵 是 在 河北 磁 县 漳 河边 的西 门豹祠 庙 附
道 土 冈上 后 因 漳 河 改 道 高
陵被 河水 冲 毁 夷 为 平地 后 人再 也 无 法找 到曹操 墓 L
A NE C D O T E ∽
谭 鑫培击鼓 痛 骂袁世 凯
谭鑫 培在京剧 舞台上 驰 骋6 0 年
上 至 宫廷 下 至 村野 到处赢得观 众 的
喜 爱 连 慈 禧 太 后 也 是 他 的戏 迷 听 过他 的戏 后 赐 黄马褂 件
曹操 煮 酒 论 英雄 ( 中 国 画 ) 戴 敦 邦作
谭 老板最 后
次 演 出 《 鼓骂 击
he a te d ke ttle
范文八:篇一:读《曹操》有感——一代枭雄旷世人杰   曹操,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个反派角色,这也难怪,因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好猜疑、老奸巨猾,有时甚至还滥杀无辜。但是真正的曹操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位“乱世的枭雄”吧!   曹操也能称得上“文韬武略”了,他自幼喜欢舞枪弄棒,20岁就开始做官。但这些都不是他成功的原因。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原一带的霸主,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因为他唯才是举。曹操唯才是举,没有阅历和门第的偏见。有人说曹操唯才是举是因为他手底下没有几个像样的人才。但不管这幺说,相当于动不动就摔儿子阿斗、流眼泪的刘备,在用人这方面,曹操就不玩虚的。既不靠兄弟结义,鳄鱼的眼泪,也不靠胆固醇过多的热血,而是靠无边的信任,甚至是用“糊涂”来显示他的求贤若渴。   曹操的手下聪明,曹操更聪明;曹操手下的人有才,曹操更有才。曹操是我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艺术家和诗人。他诗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辅,天下归心。”“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等诗句人们基本耳熟能详。曹操不仅文韬,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15岁时,随父亲一起去洛阳,可曹操那时特别调皮,竟闯入了寝殿侍奉长张让的卧室里,当时张让正在闭目养神,忽然发现自己的卧室闯入生人,立即大叫,叫人将曹操捉拿。刹那间,卫兵们持枪握剑,蜂拥而至,可曹操并不慌张,他拿着一支手戟,从卧室一直打到厅堂,没有人拦得住他,最后卫兵们和他们的主子张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操翻墙逃走。曹操如此文韬武略,怪不得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曹操: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起码是个英雄。   曹操虽是一代枭雄,但也有犯错的时候,比如说他动用了大量人力建造了铜雀台,声称统一中国后于东吴美女大乔、小乔一起在铜雀台上饮酒享乐呢。再比如说曹操叫华佗来帮他看风湿病,华佗说要劈开脑袋才能取出病根,可是曹操对华佗产生了疑心(毕竟那时还没有过人劈开脑袋看病的),认为华佗是来害他的,于是就把这一代名医害死在了狱中。也许,就是因为曹操这些偶尔犯下的大错,让别人把他硬生生的从枭雄变到了奸雄。   曹操,也许是一个最卑鄙的圣人,但他肯定是一位可爱的枭雄! 篇二:曹操的“寂寞”——读《曹操传》有感   不是英雄,不解三国,若是英雄怎么不耐得寂寞。林俊杰《曹操》中的一语,正好道破了天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曹操。你胸怀大志,位极人臣,却并非如此的不可一世,其实曹丞相你有自己的寂寞。   少时的曹丞相岁小小年纪,却已天资初露。你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料遭到了叔父的微语,因此你的父亲开始疏远你,排斥你。曹丞相心有不甘,眉头一皱,便计上心来。你捧腹装病,伏于叔父必经之路,舒服不辨真假,便报于曹父。待曹父来此,你已变得神采奕奕。自此。曹父便不听叔父之语。聪慧的曹丞相毛发未干,已精通借刀杀人之术的精髓。其实你并非存心陷叔父于不义,只是叔父先声逼人,才迫使你痛下毒手。   十七八矣的曹丞相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在官场上已棱角出现,一腔报效汉室的热血。只可惜董卓乱汉,你的一腔热血,只能静静躺在心里,静静地。一日,司徒王允假以贺寿为名与百官商议讨贼之计。但百官却唯唯诺诺,徐若寒蝉。眼见此状,忽一人奋起大呼:“大丈夫不杀贼报国,在此商议有何用!”此人脸白眼细,声洪如钟,曹丞相是也!次日,遂挟一七星宝刀潜入董宅,刺杀未成,便假装献刀,聪明的脑袋使你逃过一劫。随即怆惶上马,狼狈而逃,路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而杀之。   继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凄怆”二字即可看出曹丞相当时的心情,你杀人,是因为你深知天下不除董卓,苍生有无宁日。在你心中,只有兴汉大业,为了能与董卓继续周旋,为了保全自己继续投身于兴汉大业,伯奢兄,你只能牺牲一下了,杀人是迫不得已啊!   可放眼天下,又有谁明白你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你视若知己的陈宫,也因为拘泥于杀人而弃你去之,又有谁读透你的“寂寞”!   “何以解愁,唯有杜康。”正因为你有太多的“寂寞”。才会发出寄酒消愁的感叹,正因为你有太多的“寂寞”,才会养成了多疑的性格,也因此断送了卿卿性命。做贼子要奸,做枭雄要更奸!可你的坚贞却被后人一度误解!   曹操,悲哉! 篇三:煮酒论曹操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位背负骂名的奸贼,但鲁迅先生曾评价曹操是一位英雄。千百年来,曹操一直备受争议。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请随我穿越时空,走近曹操。   汉贼或能臣   人们都说曹操奸诈,不是吗?舞台上的曹操有着一张白脸,再加上一对三角眼,让人不得不以为此人阴险狡诈。其实不然,文学艺术和历史并不能划等号,当我们用手拨开文学与艺术创作的烟雾,用心去感受曹操的人,会发现曹操是一位胸怀大志的能臣。   在腐朽衰败的东汉末年,最高统治者桓帝、灵帝贪图享乐,远贤亲佞,使东汉一步一步迈入沉沦,走向灭亡,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在此危难之际,天下需要一位能臣啊!需要一位来扭转乾坤的能臣啊!人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刘备,不仅因为他仁义,还因为他是正统的汉室继承人。细细分析,刘备也不过靠得“皇叔”之名、“仁义”之德收罗名才能士,要是没有诸葛亮、关张赵云来辅佐他,刘备也并无出众的政治军事指挥才能。非但如此,刘备生性懦弱犹豫,教子无方,致使刘禅听信谗言,恐怕就是诸葛亮等人拥有回天之力,蜀汉也照样不保吧?那么孙权呢?那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射虎英雄孙权呢?孙权更不行,长年的偏安一隅已经消磨了他的英雄气概,而且晚年极度昏庸,喜好滥杀无辜,百姓还经得起他的折腾吗?   因此,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中,曹操脱颖而出,虽然背上了“汉贼”、“乱臣”的骂名,但这并不能抹去曹操的才华。桥玄评价曹操“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说到底,曹操就是一位能臣。   世出英雄   “也许你们从前错看了我曹操,现在又看错了,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听听,多么有气魄的几句话。在乱世中,还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只有英雄,一位真正的英雄才能如此坚定。   还记得官渡之战吗?这场战役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战例之一。公元200年,袁绍率11万人,以为可以轻易打败曹操。但他错了,即便是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也照样可以战胜他。他,曹操,决不允许别人小瞧!于是,夜袭袁屯之后,袁军不战自败。曹操的英勇善战,解除了北方危机,奠定了统一河北的契机。而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成为一段佳话。   破黄巾、平袁术、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无不体现了曹操的过人胆识与英雄气概。问乱世英雄归谁属?曹操者也。   诗歌传千古   纵观历史长河,有几人文武双全?有几人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浩气长存的诗人?屈指可数,曹操是,他集谋略和文采于一身,成为一位举世罕见的全能人才。他的诗歌直悲凉,气魄沉雄,是一位豪迈的诗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体现的不仅是他诗人的情怀,更是他广阔的胸怀。   东汉末年是一个王者崛起的神化,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是一曲千古流传的绝唱。不要因为《三国演义》而迷惑了你对曹操的认识,他文武双全,情怀出众。去探寻真正的历史,去结识真正的曹操,他是那个时代不可遗忘的主角,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心中回想起了曹操,耳畔又响起了林俊杰的《曹操》:“耳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篇四:打开曹操的门   手中,一本史册不断地向前翻,既轻松而又沉重,终于在一扇“门”前停住了,赫赫地写着两个字——奸雄……   门开了,一位满脸胡须隐衬着的一张白色的脸孔的男子站在了我的面前,从他的气息里我能感觉到比人的豪气与壮志,眉宇之间流露出了一缕刚气,他就是这扇门的主人——曹操!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夹杂着尊刘贬曹的思想,而今日,我要正确地记录下真正的历史,为曹操“昭雪”!曹操作为一名文人,自小受到父亲的教导,老师的指点,才有他日后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才有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才有后人的称道,后人的敬仰……   曹操作为一位军事家,自幼习武,好舞刀弄枪,在宫廷的明争暗斗中培养出了一份武艺和一份勇敢。曾指挥军队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曾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官升到了当朝的丞相,曾跟随董卓却又替天行道,他曾招兵买马东奔西投,又曾以八十万大军自称,独霸北方……这就是他。曹操以一位刚气十足的军事家登上了伟大的历史舞台……   曹操的最佳功绩在于政治,这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在那个汉末的勾心斗角的宫廷里,要想存活,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军队,更重要的是有一条深远的计策。正如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它满足了这些,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他就获得了权威,他曾经寄人篱下,但真正的成功这就是像勾践一样,像曹操一样能屈能伸。他在国局大乱的时候,大胆地制定了一个统一中原的计划,并逐步去实现它,从消灭袁绍到同吴、蜀三国鼎立,他从未放弃过,如果后人皆评判“赤壁之战”但他们有没有想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易中天曾评价过这位被世人取作“奸雄”的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曹操,在“奸雄”背后中的一位“能臣”敞开了他的大门,厚重的史册中又加了赫赫的两个字——能臣…… 篇五:历史上的曹操   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曹操出现在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游戏当中。而大家对曹操的评价大都是否定的。   在现在的社会里表现的不是很明显。在古代,人民了解历史、了解故事大都是听书。在听书的时候,大家听到曹操失败时都会大叫、鼓掌;听到刘备失败时都会痛苦流泪。当然,也并非全都如此。鲁迅是第一个提出为曹操翻案的人。后来,也越来越多的人为起翻案。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呢?   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汉朝时三公之一的太尉,爷爷是宫里的一个宦官。正是因为他有一个这样的爷爷,所以他的地位就比别人矮半头。曹操很聪明,又爱学,所以他特别有智慧和谋略。这从以后的事情中也能够看出来。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当时洛阳是汉朝的首都,到处是贵族势力。曹操上任后,首先看到的是官府的破烂,所以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装修。然后,曹操又制了五色棍,并将刑法重列了一遍。没多久,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从以上这些历史事实来看,曹操确实是一位英雄。他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得罪了宦官家族。但因为曹操有在朝廷中做太尉的父亲撑腰,所以曹操被调到地方当官。后来,又做了议郎,后又被调到地方又调回做议郎。因时代所逼,后来曹操辞了官回家读书了。   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曹操说的,而是曹操当的敌人说的。试问,敌人的话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当时的皇帝虽然还存在,但面对强大的诸侯们,皇帝没有实权。皇帝最多也就是给别人封号、官位这些虚有的东西。在那个时代,因国家大乱,所以皇帝的话那些诸侯想听就听,不听也就罢了,更没有早朝可言了。那时候的皇帝就如同捡破烂的,别人给点也就给了,不给也不能说什么。皇帝的诸侯处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即使是上朝,也是在普通人家的院子里,皇帝坐中间,周围站一圈人。当时,曹操的政治家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意思是说尊敬皇帝,是国家统一。而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相似的是袁绍的议臣提出的“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把皇帝接到自己的都城许县,每天都按汉例行使礼节。   从以上看,曹操确为英雄。至于《三国演义》中对此的大力讽刺,是因为《三国演义》是一本反曹操的书,所以对起大做文章。当然,这是年轻时的曹操,后来曹操利用皇帝的名义广纳贤才,最后终于没有抵挡住利益的诱惑去分裂国家。 篇六:一代枭雄——曹操   他,一个用兵谨慎,爱民如子的好君王;一个赤胆忠心,严于律己的好臣子;一个奸诈无比、足智多谋的好将军;一个见多识广、博览群书的好学者;一个礼贤下士、诡计多端的枭雄。他是谁?他就是集四大家于一身的奸雄——曹操。   那时,董卓称霸中原,欺压百姓。百姓们叫苦连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此,曹操为百姓们痛心,为百姓们忿忿不平,一直伺机报复,准备推倒这个暴君董卓。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而已。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爱民的曹操。有一天,王允为曹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王允把曹操叫到家里,对曹操说:“曹操呀,现在在董卓这个暴君的统治下,民不聊生。现在,我有一个计策,能除掉他,你能帮我吗?”曹操经过深思熟虑,说:“行,我求之不得!”于是王允在曹操耳边把方案说了出来。一天晚上,曹操拿着七星宝刀,以送刀名义骗了进来。他拿起刀,刚准备刺向董卓,忽然,董卓醒了,从铜镜中看到了曹操拿刀向前,大喝一声“曹丞相,你在干什么?”曹操见此情况,灵机一动,马上跪下,说:“我是来献宝刀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灵活应变的曹操。于是董卓收下了这把七星宝刀,赏了曹操许多金银珠宝,曹操吓出了一身冷汗,做贼心虚,便乖战马慌忙而逃。   过了很久,曹操接纳了孙权,袁绍大怒,立刻集合了全军大部分人马,向曹操攻去。曹操得知了这个消息,略加思索,说:“袁绍一直没有作为,不足为患。”于是曹操就只派了几万人防守。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清高的曹操。也正是因为曹操的轻敌,两个月后,军中粮草告急,便派使者向总营催粮,可在路中,却被袁绍的部将许悠所擒。从他口中,许攸得知了曹军粮草告急。许攸把消息告诉了袁绍,可袁绍却怀疑许攸与曹操私通。许攸得知后,差池民不回地离开了军营,去投靠曹操。曹操听说后,鞋都没穿,面笑容地迎了上去:“许将军助我,袁军肯定指日可破。”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曹操。也正是曹操对许攸的尊重,许攸把袁军的内部信息全盘托出。在许攸的帮助下,袁军粮草被烧,军队被破,袁绍被捕。   毛主席曾对曹操大加赞扬:“曹操真是文学、政治、军事一代风流“!又是一代可爱的奸雄!
范文九:评价曹操作文(一)  在三国里,有太多的英雄人物,像刘备、赵云、张飞、诸葛亮、关羽……大家都喜欢他们,甚至到了崇拜的境界。可我只喜欢曹操,没错,就是那个施耐庵手中号称“奸绝”的曹孟德。  你们说曹操奸诈?我不这么认为,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就算你不想杀他们,可他们也会杀你,在那个你杀我、我杀你的世界,我反倒喜欢曹操的做法,为了自己而活,掌握自己的人生。有人说诸葛亮是正义的化身,可诸葛亮三气周瑜,活活把周瑜气死了,怎么没人说他阴险呢?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人说他是汉贼,其实不然。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建汉,那对于秦国人来说,刘邦是不是就是“秦贼”呢?一个国家盛极必衰,并没有谁对谁错,错的只是他们不该生在乱世!  曹操,应乱世而生,就该做个枭雄,而不是平平凡凡的过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冒险,这才是曹操,我所喜欢的曹操!  评价曹操作文(二)  曹操,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个反派角色,这也难怪,因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好猜疑、老奸巨猾,有时甚至还滥杀无辜。但是真正的曹操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位“乱世的枭雄”吧!  曹操也能称得上“文韬武略”了,他自幼喜欢舞枪弄棒,20岁就开始做官。但这些都不是他成功的原因。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原一带的霸主,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因为他唯才是举。曹操唯才是举,没有阅历和门第的偏见。有人说曹操唯才是举是因为他手底下没有几个像样的人才。但不管这幺说,相当于动不动就摔儿子阿斗、流眼泪的刘备,在用人这方面,曹操就不玩虚的。既不靠兄弟结义,鳄鱼的眼泪,也不靠胆固醇过多的热血,而是靠无边的信任,甚至是用“糊涂”来显示他的求贤若渴。  曹操的手下聪明,曹操更聪明;曹操手下的人有才,曹操更有才。曹操是我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艺术家和诗人。他诗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辅,天下归心。”“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等诗句人们基本耳熟能详。曹操不仅文韬,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15岁时,随父亲一起去洛阳,可曹操那时特别调皮,竟闯入了寝殿侍奉长张让的卧室里,当时张让正在闭目养神,忽然发现自己的卧室闯入生人,立即大叫,叫人将曹操捉拿。刹那间,卫兵们持枪握剑,蜂拥而至,可曹操并不慌张,他拿着一支手戟,从卧室一直打到厅堂,没有人拦得住他,最后卫兵们和他们的主子张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操翻墙逃走。曹操如此文韬武略,怪不得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曹操: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起码是个英雄。  曹操虽是一代枭雄,但也有犯错的时候,比如说他动用了大量人力建造了铜雀台,声称统一中国后于东吴美女大乔、小乔一起在铜雀台上饮酒享乐呢。再比如说曹操叫华佗来帮他看风湿病,华佗说要劈开脑袋才能取出病根,可是曹操对华佗产生了疑心(毕竟那时还没有过人劈开脑袋看病的),认为华佗是来害他的,于是就把这一代名医害死在了狱中。也许,就是因为曹操这些偶尔犯下的大错,让别人把他硬生生的从枭雄变到了奸雄。  曹操,也许是一个最卑鄙的圣人,但他肯定是一位可爱的枭雄!  评价曹操作文(三)  纵观曹操一生,在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战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纵刘备,被人打的最惨的一战是赤壁对决。最被世人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被世人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令世人争议的是曹操对历史的功过,最没世人争议的是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  是什么导致曹操被世人辱为奸雄的呢?  首先他儿时的时候他的爸爸不对他加以管教,()再加上他的母亲也太放纵他,任其发展,而且那时候他性格桀骜不驯,心理过于扭曲才令他以后的性格怪异,令人难以揣测。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嘛!在文学上,他那独创的诗歌简明而要通俗易懂,才让那么多的诗人仿造他的风格来进行的。  接着曹操在政治上对待那些违抗他命令的人毫不手软,一点情面的不留,荀彧就是个榜样,就算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为他在众臣面前顶撞曹操,令曹操怀恨在心,后来荀彧竟被曹操陷害入狱,被毒死在狱中呢!由此可见曹操的狼子野心有多恐怖咯!  然后曹操在为人处事方面精细、虚伪,不论他做错了什么都不肯承认,硬给部下套上。有一次,曹操在宛城下令不得践踏粮田,违令者斩,可这时候,他的坐骑突然受到惊吓,窜入粮田中,践踏了一大片粮田。这时候,他只得找来行军主薄给他定罪,聪明的郭嘉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便见风使舵地说:“我熟读春秋,里面说了发不加于尊,您是丞相,也是行军帅,当然是尊者啦!”曹操见状只得说:“那就以发带首吧,做个教训!”所以部队纪律好了一大截呢!从这看出曹操为人虚伪。  不管曹操有多少缺点,可他毕竟是伟大的政治家,极其地有谋略,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没有了曹操,那三国历史可能会得到改写,所以曹操在三国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曹操真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
关于曹操的作文 *
我眼中的曹操 *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
范文十: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在建安文学“俊才云蒸”、“彬彬之盛”当中,“三曹”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我个人认为,曹操的诗远胜其二子,这与其经历是分不开的。曹操作为魏国的缔造者,其一生大半是在鞍马征尘中度过的, 这种病痛时代的生活, 使他形成了悲凉慷慨的诗风。在其军旅生活中, 曹操“登高必赋, 及造新诗, 被之管弦, 皆成乐章。”《三国志o武帝纪》其诗文破格创新, 自成一体, 内容充实, 真情自露, 既无汉大赋那种铺陈浮华旧习, 又无“古诗”的低回哀怨, 开创了一代诗风。宋代敖陶孙誉之曰:“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诗评》) 清沈德潜誉之为:“沉雄俊爽, 时露霸气”。这些特点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他的诗,有反映时事,具体描写汉末政治斗争、军阀混乱和民生疾苦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极写兵乱之惨、取境雄阔远大。前两句写战争的频仍和残酷,上句以小见大,从戎旅写起,通过战争的一件生活细事——铠甲上生了虮虱来反映战争的残酷。后两句进一步写战乱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白骨”句上承“万姓”句,从战场写起:因为兵民死亡惨重,尸体无人收敛掩埋,任其暴露荒野,年复一年,唯见白骨累累。这是一幅多么触目惊心的战争惨象啊!下句把笔锋伸向了更广阔的地区,以“无鸡鸣”来写战争所造成的无人区——那里荒无人迹,自然也就听不到鸡鸣。句首再著“千里”这样一个表示空间范围的词语,更见战争所造成后果该是多么严重!在如此广袤的地区都荒无人烟,那社会生产力将破坏到什么程度,不久可想而知了么?《苦寒行》全诗以“苦寒”二字表达中心,描述了诗人平叛途中的所见所感,既表现了征旅生活的艰苦,也表现了诗人对兵士的体恤和同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对平定海内,实现天下太平的渴望。前人对这首诗评价甚高,说它“直欲夺汉家两风之作”(吴淇《六朝诗选定论》卷五)。但最切中该诗艺术表达实际的评语,使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中的一段话,他说:“《苦寒行》不过从军之作,而取境阔远;写景叙情,苍凉悲壮,用笔沉郁顿挫。比之《小雅》,更促数噍杀,后来杜公(指杜甫)往往学之。大约武帝沉郁直朴,气真而逐层顿断,不一顺平放,时时提笔换气换势。寻其意绪,无不明白;玩其笔势文法,凝重屈蟠,颂之令人满意。”
他的诗有表现对政治理想执着追求的《短歌行》,该诗气韵沉雄,慷慨苍凉,立意深远,集抒情、写景、说理于一体,抒怀坦陈直白,咏物不尚雕镂,独树一帜,堪称曹公压卷之作。开头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诗人感慨人生人生的短促,而应当以激昂的歌声来表达;但人生短促所引起的忧思又难以忘怀,拿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只有酒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八句以《诗经》的《子衿》《鹿鸣》中的原句为诗,不但毫无旧调因袭之感,而且旧辞出新意,有“点铁成金”之妙。原来怀念“子衿”,而在这里,曹操怀念的是谁呢?有人推论为孙权。建安十五年时,曹操五十六岁,在其眼中,二十八岁的孙权却可以作“青青子衿”了。“曹公,,,,乃以其弟女配(孙)策小弟(孙)匡,又为子彰取(孙)贲女。”(《文选》,李善注)曹操和孙权结为亲戚,所以说“心念旧恩”。孙权和曹操离绝以后,发生赤壁之战,造成天下三分,打破了曹操平一天下的理想,引起了曹操的忧思。他想到平一天下,就想孙权归顺。曹操在信中说:“但禽刘备,亦
足为效。”他认为只要孙权归顺,就可平一天下,消除他的忧思,所以对孙权特别怀念,这种感情就表达在他写给孙权的信中。他说:“孤之德薄,位高任重,幸蒙国朝将泰之运,荡平天下,怀集异类,喜得全功,长享其福。”“鹿鸣”写接待宾客,给他安排职位,对应于上文的思念子衿,要是子衿回来,要象嘉宾那样款待,并安排职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承接子衿不来,忧心像明月,不知何时才可采摘?而后又想像子衿的到来。“越陌度阡”,走了很多路。“枉用相存”,枉驾来看我。“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两人意气相投,谈笑宴会,心里思念往日的情谊,再不提到忧思。不仅这样,还跟贤士来归相应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希望贤士来归,多多益善,找不到托身之所的贤士都来归,最后两句以周公自比,希望能像周文王那样接待贤士,使天下归心,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他的诗,有描写沧海壮丽景色,并从中显示作者博大胸襟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该诗堪称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之作。这首诗描写登临碣石山所见深秋海景。意境广阔, 气魄雄伟, 描绘出沧海汪洋浩荡, 无边无际, 仿佛星汉日月都能出没其中, 境界之阔大, 可谓前无古人, 沈德潜誉之曰:“有吞吐宇宙气象”。然而诗人写景绝不是单纯写景, 而是把自己荡平群雄,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巧妙地融入写景之中, 抒发了自己对当时社会动乱, 时世艰难的种种忧虑,写景、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天衣无缝, 树立了咏物咏怀相结合的典范。
他的诗,有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哲理诗《龟虽寿》。唱出了那个时代生命主体的最高旋律:“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从传说中的灵长之物“神龟”和“腾蛇”说起,把《精列》中“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自然规律的认识更推进一步,阐明人世间的事物都不能永生不灭,就是那能活三千年的神龟、能腾云驾雾的腾蛇,也免不了化为灰土,更何况人的血肉之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使曹操能够坦然面对生命的自然流逝和消亡。有了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再去面对“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灾难,就更充分显示出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超群拔俗。在那战乱频仍、万方多难,生命缺乏保障的动乱社会里,多少人颓废感伤、叹老嗟衰,陷入生命觉醒却无由振起的悲观泥淖,又有多少人希冀长生、快意当前,掉进了及时行乐以补偿生命的世俗尘网,,,,而曹操却能把社会灾难所激活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意义,化作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巨大动力,表现出壮心不已、积极进取的豪迈气概。诗中那年老伏枥尚存纵横驰骋之想的千里马,与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诗人形象相得益彰,它向人们昭示:人生虽然短暂,但只要有永不衰退的进取精神,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增大;自然规律固然不可抗拒,但人寿的短长,通过主观努力如修生养性还可以有所改变。前者能提高生命的质量,使人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对自然生命的超越;后者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使人延年益寿。这就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不同凡响之处,他有着平复动乱、统一天下、成就伟大事业的崇高人生理想和目标,同时,他更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命情趣,希冀“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此外,尚有几首游仙诗,在虚幻迷离的外壳里,仍有“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秋胡行》)的政治抱负。
关于曹操的诗,我认为最中肯、概括最好的,莫过于孙明君老师在《三曹与中国诗史》中的一段话:“曹操在诗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举例来说:曹操在戎马倥惚之中,‘朝携壮士,夜接词人,崇奖风流’(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领导了建安诗歌的新潮流,此其一也。其二,他以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建安风骨’的内涵,促成了‘建安体’的完成;其三,他率先借古乐府写时事,为乐府诗运动奠定了基础;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曹诗在摆脱了两汉经学家诗教说的束缚之后,大胆地反映现实,讴歌理想,将原始儒学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从哲学思想转化为文学艺术,并以原始儒学之人文精神灌注于诗境、诗风,创造了苍凉悲壮、雄健慷慨的诗歌风格和阔大雄奇的审美境界。因之,我们认为曹操不仅‘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也是一位创造诗歌的祖师。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赞同清人方东树授予他‘千古诗人第一之祖’(《昭昧詹言》卷二一)的桂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恩令的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