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职位英德尉职位是什么

当前位置: =>
清朝精美古文鉴赏:阎典史传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清朝精美古文鉴赏:阎典史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阎典史传
  〔清〕邵长蘅
  【原文】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四世祖某,为锦衣校尉,始家北直隶之通州,为通州人。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选薏兰保信即堋Sυ俄K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假一竿,值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巡抚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久之,仅循资迁广东英德县主簿,而陈明选代为尉。应元以母病未行,亦会国变,挈家侨居邑东之砂山。是岁乙酉五月也。
  当是时,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豫王大军渡江,金陵降,君臣出走。弘光帝寻被执。分遣贝勒及他将,略定东南郡县。守士吏或降或走,或闭门旅拒,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自京口以南,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而江阴以弹丸下邑,死守八十余日而后下,盖应元之谋居多。
  初,S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士民蛾聚者万人,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曰:“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又馕无所出。应元至,则料尺籍,治楼橹,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已,乃发前兵备道曾化龙所制火药火器贮堞楼。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他物者听。”国子上舍程璧首捐二万五千金。捐者S谑俏С侵杏谢鹨┤袤浚ν琛⑻忧笈诎伲窕д牛蜱牛凇⒙蟆⒍雇蚴啤Ⅳ⒀巍⑻③弧⑥怀剖恰R眩朔殖嵌兀何渚倩坡允囟牛炎苣呈啬厦牛旅餮∈匚髅牛υ允乇泵牛葬柩菜拿拧2渴鸶Χǎ馕Ш稀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而城上W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乃驾大炮击城,城垣裂。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K护之;取空棺实以土,障P处。又攻北城,北城穿。下令人运一大石块,于城内更筑坚垒,一夜成。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广昌伯,降本朝总兵者也。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
  应元伟躯干,面苍黑,微髭。性严毅,号令明肃,犯法者,鞭笞贯耳,不稍贳;然轻财,赏赐无所t。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敛,酹^而哭之;与壮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陈明选宽厚呕煦,每巡城,拊循其士卒,相劳苦,或至流涕。故两人皆能得士心,乐为之死。
  先是,贝勒统军略地苏、松者,既连破大郡,济师来攻。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涕泗交颐。应元骂曰:“败军之将,被禽不速死,奚喋喋为!”又遣人谕令:“斩四门首事各一人,即撤围。”应元厉声曰:“宁斩吾头,奈何杀百姓!”叱之去。会中秋,给军民赏月钱,分曹携具,登城痛饮;而许用德制乐府五更转曲,令善讴者曼声歌之,歌声与刁斗、笳吹声相应,竟三夜罢。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铿然,锋口为缺,炮声彻昼夜,百里内地为之震。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旦日,大雨如注。至日中,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城俄陷,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而刘良佐令军中,必欲生致应元,遂被缚。良佐箕踞乾明佛殿,见应元至,跃起持之哭。应元笑曰:“何哭?事至此,有一死耳。”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凡攻守八十一日,大军围城者二十四万,死者六万七千,巷战死者又七千,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城中死者,无虑五六万,尸骸枕藉,街巷皆满,然竟无一人降者。
  城破时,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身负重创,手握刀,僵立倚壁上不仆。或曰:阖门投火死。
  论曰:《尚书?序》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而后之论者,谓于周则顽民,殷则义士。夫跖犬吠尧,邻女詈人,彼固各为其主。予童时,则闻人啧啧谈阎典史事,未能记忆也。后五十年,从友人家见黄所为死守孤城状,乃摭其事而传之,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呜呼,可感也哉!
  ――选自《国朝二十四家文钞》
  【译文】
  阎典史,名应无,字丽亨,祖上是浙江绍兴人。高祖父某,担任锦衣校尉,方才移居北直隶的通州,成了通州人。阎应元开始任公职是当掾史,做过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1641)年,调任江阴县典史。刚到任,正碰上江上的强盗驾着数百艘船,张挂着旗帜乘涨潮侵入内地,将要迫近江阴县城。恰巧又逢本县县令到别的县里去代理政事,县丞、主簿既胆怯又无决断,束手无策,居民四处奔逃。阎应元带着刀箭赶出来,在街上策马飞驰,大声呼喊:“是好汉的,跟我一起去杀强盗,保卫亲人!”不一会,身边就集聚了上千人。但苦于没有兵器。阎应元又飞驰到竹行前高喊:“情况十分紧急,每人先借一根毛竹,货款将来由我统付!”这一千人排列在江岸,手持毛竹如刀枪林立,人靠人像一道长墙。阎应元来回地飞马射击,发一箭,便射死一个强盗,一连射死三人。强盗的气焰被压了下去,扯上帆逃走了。巡抚写文状向上报告退江盗的情况,用皇帝的名义让阎应元参同都司的官衔,执掌巡回检查的县尉职权,外出可以乘车加黄盖,打大旗,由引路士卒清除道路而后通过。这是惯例中所没有的待遇,当地人都引以为荣。长久以后,他却还是只按照资历转升为广东英德县主簿,陈明选代替了他的县尉职务。阎应元因为母亲生病没能赶去赴新任,又逢国家发生变故,便带着家人寄居在江阴城东的砂山。当时是乙酉年(1645)五月。
  那时,清朝已夺取明政权改变年号到了第二年。豫王多铎的大军渡过长江,金陵城投降归顺,南明君臣出逃。不久,弘光帝朱由崧被俘获。豫王分别派遣贝勒和其他将领攻占东南地区的郡县。各地的南明守将有的投降,有的逃走。有的关闭城门聚众抵抗,也是一攻即破,快的就在当天,慢的也不过十日。自京口以南地区,一个月内被攻占的名城大县数以百计。而江阴这座偏僻小县城,坚守了八十多天才被攻下,这主要是靠阎应元的谋略。
  当初,清军颁布S发令,诸生许用德就在闰六月初一,将明太祖画像悬挂在明伦堂,率领众人叩拜痛哭,儒生百姓蜂拥而来,多达万人,打算拥戴新县尉陈明选主持县城守备。陈明选说:“我的智勇比不上阎君。这是大事,一定要阎君来才行。”于是连夜飞马赶去迎请阎应元。阎应元拂袖而起,立即带领家丁四十人,连夜飞驰入城。当时城里士兵不足一千,居民也只有万户,而且粮饷尚无着落。阎应元进了城,便整理军中文件簿籍,修建城防工事,下令每家出一名男子登城守卫,剩余的男子为军中送饭。然后取出前任兵备道曾化龙制造的火药火器,贮存在城楼上。随后动员富有人家捐送,传令说:“捐送不一定都是金钱,捐粮食、布匹听便。”国子上舍程璧带头捐献二万五千金。捐送者成群拥到。于是被围的县城里有了火药三百罐,铅丸、铁子一千石,大炮百门,鸟机一千张,钱一千万贯,米、麦、豆等粮食一万石,其他如酒类、盐铁、草料也储备充足。接着命令专人把守各城防区:武举黄略守北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选守西门;阎应元自守北门,并兼管巡察四门。刚刚布置停当,城外清军包围圈已合拢。
  这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达十万,扎下营盘上百,四面包围了数十层。清军拉弓向城上发射,伤了不少守城的人。而城上W炮、机弩居高向下发射,也杀伤了大量清军。清军驾起大炮轰击城墙,城上的矮墙被炸裂。阎应元命令用铁叶裹着门板,穿上大铁索挡住裂口,再用泥土装在空棺材里,堵在倒塌处。清军又攻北城,北城被攻破。阎应元下令每人搬一块大石头在城内重新筑起坚固的墙垒,一夜之间就完工。碰上城中缺箭,阎应元乘着无月的黑夜,用禾扎成人形,每个草人竹竿上挂一盏灯,竖立在女墙之间,环城围绕。让士兵伏在城上矮墙后,击鼓呼喊,佯装要缒下城去偷袭的样子。清军十分惊慌,向城上发射如雨点般的密箭。到拂晓,得到的箭不计其数。他又派壮士夜里缒下城潜入清营,顺风放火,清军乱作一团,自相践踏残杀,死了好几千。
  清军后退,离城三里停下安营。攻城主帅刘良佐由骑兵簇拥着来到城下,向城上守军呼喊:“我和阎君是老朋友,替我告诉阎君,我想要见他。”阎应元站在城上和他说话。刘良佐,是以前弘光朝的四镇之一,被封为广昌伯,投降清朝的总兵。他远远地对阎应元说:“弘光帝已经逃走,江南再没有国君,您及早投降,可以保证富贵荣华。”阎应元回答说:“我不过是明一个小典史,还能明晓大义。将军你受土封侯,身为国家的重镇,不能守住江淮,却甘做敌人的马前卒,有什么脸来见我们城里深明大义的士民呢?”刘良佐惭愧地转身走了。
  阎应元身材魁梧,苍黑面孔,微有胡须。性格严厉刚毅,号令严明整肃。对于犯法的人,该用鞭笞贯耳的刑法,便绝不宽饶。但他轻财重赏,毫不吝惜。亲自为受伤者包扎伤口,为死者备上等棺木敛葬,并洒酒于地哭祭。和壮士说话,一定称呼“好兄弟”,而不直呼其名。陈明选宽厚和悦,每次上城巡察,安抚慰劳部下,看到他们的劳苦之状,有时甚至流出眼泪。所以两人都能深得人心,士卒们乐意以死来报答。
  在此之前,领兵在苏州、松江一带攻城占地的贝勒,连破大郡之后,这时也以自己的军队增援攻城清军。贝勒把两员降将反绑,让他们跪在城下劝降。两员降将一面劝说,一面痛哭,满脸涕泪。阎应元骂道:“吃败仗的家伙,给敌人俘虏了不快点死掉,干什么还眨 北蠢沼峙扇诵睿骸爸灰钡羲拿攀紫绕鹗碌母饕蝗耍颐蔷统啡グА!毖钟υ呱卮穑骸澳烧段业耐罚臼裁匆焙习傩眨 焙攘畲暗那遄涔隹5笔闭曛星锝冢钟υ⒏裆驮虑衩欠滞方岚榇牌骶撸巧铣锹ネ匆P碛玫麓醋髁宋甯肷朴诟璩娜艘ど鞲璩8枭偷蠖飞Ⅲ沾瞪恢谝黄穑巳共鸥娼崾
  贝勒已经察城中无投降之意,攻城更加紧急。使用云梯、冲车的敢死队,盔甲都是用镔铁制作的,刀斧一碰上就叮?作响,锋口都被碰缺。炮声日夜响个不停,百里之内,大地因此而震动。城中伤亡一天天增加,街巷上哭声到处可以听见。阎应元斗志昂扬地登上城楼,神情气度一如平日。清晨,下起倾盆大雨,到中午,有一缕红光从土桥方向升起,直射向城西。不一会,城墙倒塌,清军从烟火雾气中冒雨蜂拥而上。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四处出击进行了八次巷战,与他们遭遇的清兵被杀伤上千人。再要夺取城门,城门紧闭,冲不出去。阎应元料想已不能幸免,跃起投入前湖,但湖水太浅,淹不没头顶,因而自杀不成。而刘良佐又传令清军,一定要生擒阎应元,因此他终于被俘。刘良佐在乾明佛殿上傲慢地两手按膝伸腿而坐,一见阎应元被押来,立即从席上跃起,扶住他痛哭。阎应元笑道:“有什么可哭的呢?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只有一死而已。”阎应元看见贝勒,挺身站立,不肯弯腰。一名清兵用长枪刺穿阎应元的小腿,小腿折断,阎应元跌倒在地。黄昏时,阎应元被一群清兵押送到栖霞禅院。夜间,院里的僧人不断听到高喊声:“快点杀掉我!”一直不停口。后来听不见了,原来阎应元已气绝身亡。
  双方在江阴城攻守作战共八十一天。围城的清军二十四万,战死的六万七千,死于巷战的又有七千,共损失士卒七万五千有余。城中战死的军民,大约有五六万,尸体纵横堆积,满街都是,但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向清军投降。
  城被攻破时,陈明选跳下马来用短兵器作战,到兵备道衙门前被杀。他身上多处负伤,手里还紧握着刀,靠在墙壁上僵立着并不倒下。另有一种传说:陈明选一家是投火集体自杀的。
  我的体会是:《尚书?多士》序中说:“周公建好了成周,把殷朝的顽民迁往那里。”但是,后世谈论这件事的人,认为他们对周朝来说是顽民,对殷朝来说就是义士。盗跖的狗看见尧这样的圣君也会狂咬,邻居的女子会骂挑逗她的男子,他们当然是各自维护主人的利益。我小时候就听说人们谈起阎典史的事便赞佩不已,但已记忆不清楚了。过了五十年,在朋友家看到黄写的关于江阴军民死守孤城的文章,就从中采取素材写成这篇传记。阎应元这个小人物,原来不过是明朝的一个典史,但看他的立功树节,却如此超凡入圣。啊,真是令人感动!
温馨小贴士:您可以访问第二教育资源网()查看更多与本文《清朝精美古文鉴赏:阎典史传》相关的文章。
第1页 / 总2页&&&&
清朝精美古文鉴赏:阎典史相关
初中文言文学习阅览排行
初中文言文学习兴趣排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英德,素称岭南古邑,又称英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重镇。由清远市代管。位于南岭山脉东南部,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
-&收起最新报道
中文名:英德市英文名:Yingde City别名:英州行政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广东省清远市下辖地区:浛洸镇、望埠镇、沙口镇等24个镇政府驻地:英城街道电话区号:0763邮政区码:513000地理位置:中国华南、广东中北部面积:5634.21平方公里(广东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人口:111万(2010年)方言:主要客家语、粤语、另有附城话、九龙话、黎溪话等数个小分支语言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宝晶宫、仙桥地下河、九州驿站、溶洞温泉、英西峰林等火车站:英德站、英德西站车牌代码:粤R特产:英德红茶、英石、九龙豆腐等行政代码:441881
英德英德,素称,又称。英德南距广州138公里(京广铁路英德站与广州站之间的距离),到广州89公里 ;北距韶关90公里 。全市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英德市林地总面积22.47万公顷,林木总蓄量6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8%,野生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农业形成了优质米、油料、甘蔗、、茶叶、蔬菜、水果、笋竹等商品生产基地,其中笋竹种植面积达2135公顷 。
先秦以前英德历史悠久。从宝晶宫古河床胶结堆积层中发现的打制石器表明:英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今英红镇云岭狮石山牛栏洞里活着一群原始先民。新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青塘镇四周的石灰岩溶洞中居住着一群原始先民,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群先民从洞穴搬迁到靠近河岸的台地和山冈,开始刀耕农业和渔猎生活。春秋时期,英德之地属百越地;战国时期,属楚地。秦时属。两汉、三国、两晋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间,汉高祖在英德之地设置浈阳(今英德市英中、英东地区及翁源县和新丰、佛冈县部分地区)、含洭(今英德市英西地区)2县,属南越国。东汉沿西汉旧制,浈阳、含洭2县同属荆州桂阳郡。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省阳山县入含洭县。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析含洭县桃乡复置阳山县;、含洭2县属荆州始兴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浈阳、含洭2县改属广州始兴郡。永嘉元年(307年),浈阳、含洭2县改属湘州始兴郡。东晋咸和三年(328年),浈阳、含洭2县改属荆州始兴郡。南北朝时期刘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浈阳、含洭2县改属广州始兴郡;三十年(453年),复归湘州始兴郡。刘宋泰始三年(467年),改浈阳县为贞阳县,贞阳、含洭2县仍属湘州始兴郡;六年(470年),在贞阳县西60里置冈溪县。刘宋泰豫元年(472年),贞阳、含洭2县属湘州广兴郡。南齐建元元年(479年),贞阳县复名浈阳县,与含洭县同属湘州始兴郡。梁天监六年(507年),在含洭县置衡州和阳山郡,治所均在含洭县;浈阳县属衡州始兴郡,含洭县属衡州阳山郡。梁承圣二年(553年),析浈阳县地置翁源县;浈阳县属东衡州始兴郡。天嘉年间(560—566),改衡州为西衡州,治仍在含洭县,含洭县属西衡州阳山郡,浈阳县仍属东衡州始兴郡。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隋开皇九年(589年),浈阳县属韶州;十年(590年),含洭县属洭州,改浈阳县为贞阳县,改属循州;十六年(596年),贞阳县一部并入曲江县;十九年(599年),贞阳县改属广州;二十年(600年),含洭县属广州。仁寿元年(601年),广州改称番州。大业三年(607年),含洭县属南海郡。五年(622年),在含洭县地复置洭州,贞阳、含洭2县属之。贞观元年(627年),贞阳县复名浈阳县,含洭县改为浛洭县,2县属广州。天宝元年(742年),浈阳、浛洭2县属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年),浈阳、浛洭2县属广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升广州为兴王府,浈阳、浛洭2县属兴王府。乾亨四年(920年),在浈阳县置英州,领浈阳县。浛洭县仍属兴王府。两宋时期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浛洭县改属广南东路连州;五年(972年),因浛洭县名之“洭”字与宋太祖的“匡”字同音,改浛洭县为浛洸县;六年(973年),改属。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因浈阳县名之“浈”字与宋仁宗赵祯的“祯”字同音,改浈阳县为真阳县,与浛洸县同属英州。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英州被赐郡名真阳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英州为英德府,属广南东路,辖真阳、浛洸2县,自始得英德之名。元、明、清时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英德府为英德路总管府,属江西行省广东道;二十三年(1286年)降为散州。大德五年(1301年),复升为路,领真阳、浛洸、翁源3县。至大元年(1308年)复降为州,领真阳、浛洸、翁源3县。延祐元年(1314年),废真阳、浛洸2县并英德州,属江西行省广东道。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改英德州为英德县,属广东行中书省韶州府。隆庆三年(1569年),划英德县象冈、甘棠2都(今英德市青塘、白沙2镇和新丰县交界的地方)以及河源、翁源2县一部分地方设长宁县(今新丰县)。清沿明制,英德县属广东省韶州府。嘉庆十八年(1813年),分英德县大陂都高台、白石、独石、迳头4图,岩下都虎山、观音2图及清远县一部分设立佛冈厅(今佛冈县)。民国时期民国时期,英德县建置没有大的变化。1949年4月,英德县归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英德,下辖英德、、佛冈、新丰、翁源5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日,英德县城解放。英德县初隶属北江临时人民行动委员会,后先后隶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江区专员公署、粤北行政公署、韶关专员公署、韶关专区革命委员会、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韶关地方行政公署、韶关市。1988年1月,清远撤县设市,英德县从韶关市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1月,英德撤县设市(县级),仍属清远市。市政府驻地英城街道。
英德2011年,英德市有2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有256个村民委员会、44个居民委员会,5340个村民小组、855个居民小组。英德市勘定市界线(清远—韶关线)4段,总长234.19公里,其中英德与新丰45.97公里、英德与翁源63.21公里、英德与曲江285.94公里、英德与乳源39.02公里(埋设界桩4个)。勘定县界线4条,总长310.02公里,其中英德与佛冈102.76公里(埋设界桩3个)、英德与清新108.25公里(埋设界桩4个)、英德与清城38.73公里(埋设界桩2个)、英德与阳山60.26公里(埋设界桩2个)。勘定镇界线50条1016.55公里。
地理位置英德位于南岭山脉东南部,中北部,北江中游。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连佛冈县、清新县;西北与阳山县接壤,西南界清新县;北与乳源县、曲江区相连。地理坐标:北纬23°50′31″—24°33′11″,东经112°45′15″—113°55′38″。东起青塘镇,西至黄花镇,跨度约119公里。北自波罗镇、南至,跨度约78公里。全市土地面积5634平方公里(845.13万亩)。地质境内以变质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岩、硅质岩为主,地质构造属北江干扰带,经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山期构造阶段,发生多次和多种性质的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及岩浆侵入活动比较突出,地貌上形成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岩层走向有北、北东,也有西北走向东南,断层、逆断层随处可见。由于备受各期运动的影响与互相抗衡,构造极端复杂,严格控制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构成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骨架。尤其是时期,英德北缘和南部地区形成的两列花岗岩侵入带,含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物;在岩溶区内,由于地下水运动,发育着大量的暗河与地下溶洞。地貌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主体 &从总体来看,英德地貌是一个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英德盆地。盆地东面以滑水山山脉为界,北面是黄思脑山脉,南面为一群花岗岩和低山、丘陵地区,西面主要是一列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屏障。弧形构造明显,岭界排列有序 &山脉走向以北、北东—南,南西、东—西,西北—东南三向为主。英德地貌格局大致由这3种走向决定,其中,东部岭谷为北东向,西部岭谷为北西向,形成明显的弧形构造。中低山广布,侵蚀强烈 &境内大部分土地皆为山地,面积274.5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2.3%,其中海拔500米—800米的低山143万亩,占总面积的16.8%。若把丘陵面积计入,丘陵、山地面积446.82万亩,占总面积的52.5%。河流水源广,出路狭窄,形成易涝的河谷地带 &境内主要河流的唯一出口,是通过南部低山、地区的狭窄谷地——浈阳峡(俗称盲仔峡)、大庙峡等峡谷排出。来自集雨面积3.4万多平方公里的水流从狭窄的河道流出,造成易涝的河谷地带。由于河水的堆积作用,境内普遍分布着冲积、河流阶地等堆积地貌。岩溶地貌发育,组合类型多样 &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有孤峰、峰丛、峰林、溶蚀畦地、山地等,岩溶地貌面积16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9.9%。&地貌类型主要有流水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 &境内主要的地貌类型,遍布于境内各地,其形态分为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5种。平原,按其大小,分为冲积平原、河台平原、山间平地3种。面积63.0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4%。主要分布在大站、英城、浛洸、大湾、石牯塘、大镇等地,是主要的农业用地。阶地,有河流阶地、洪积阶地、洪积冲积阶地、洪积坡积阶地。河流阶地,境内阶地的主要类型,面积95.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1.2%。主要分布在东部盆地及中部两江盆地。台地,介于阶地与丘陵之间,比高小于80米、坡度小于15度的地貌类型,分为低台地、。面积26.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2%。主要分布在东部盆地、中部盆地。丘陵,境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面积199.3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3.4%,分为低丘陵、高丘陵。山地,境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面积247.5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9.1%,分为低山、中山。岩溶地貌&境内发育着各种形态的岩溶地貌,主要有:岩溶平原、岩溶台地、岩溶台地、岩溶丘陵、岩溶山地。土壤年英德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英德土壤分为10个土类、15个亚类、52个土属、145个土种。土壤面积789.1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93.8%,其中自然土682.47万亩,占80.2%;耕作土115.64万亩,占13.6%。自然土以赤红壤、红壤、红色石灰土和黄壤为主,分别占自然土的48.7%、27%、15.8%和6.6%;耕作土以水稻土、赤红壤旱地、旱地(红火泥地)和潮沙泥土旱地为主,分别占耕作土的64.8%、20.1%、7.9%和6.8%。赤红壤,境内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面积355.9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1.8%、土壤面积的44.6%。红壤面积184.0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1.6%、土壤面积的23.1%。水稻土,境内数量最多的耕作土壤类型,面积74.9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8.8%、土壤面积的9.4%,广泛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和石灰岩峰林区。山脉地处五岭山地南缘,是一个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东面是滑水山山脉,北面是黄思脑山脉,南面是一群、低山及丘陵,西面主要是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屏障。黄思脑山脉东西走向,长约40公里,横亘于市境北部,境内地貌格局的骨架山脉,对境内小气候及河流水文等自然环境有明显影响。该山脉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70余座,其中:船底顶1586米(境内最高峰)、十二旗1150米、1366米、叶顶山1124米、大竹坪顶1324米、梅花顶1384米、黄思脑1364米、芦古丁1092米。滑水山山脉北、北东—南、南西走向,长约60公里,纵贯于市境东部,为东部滃江盆地与中部地区的自然界线,境内地貌格局的骨架山脉。该山脉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30余座,其中,雪山嶂1397米、1135米、滑水山1142米、洋伞1004米。五点梅花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0公里。该山脉构成中部地区与西部岩溶盆地的自然界线,主要山峰有:旗山1178米、五指山1144米、郎芒山850米、北山顶979米、五点梅花906米、马路跳顶911米。天堂山山脉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8公里。该山脉为南部丘陵、山地地区主要山脉,对南部降水中心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主要山峰有:鹅公脑608米、人字脑830米、莺哥头901米、天堂山790米。浪伞脑山脉东西走向,长约25公里。该山脉为南部丘陵、山地地区较主要的山脉之一,中部为北江“切”开处,形成。河流河流水系除北江、滃江、连江三大过境河流外,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6条。北江,古称溱水,珠江水系第二大河,有东西两源,东源浈水发源于江西信丰县石碣大茅山,西源武水发源于湖南临武县麻石坤。两水汇合于韶关市区始称北江。以浈水为主流。自韶关市区至佛山市三水区河口长258公里,经三水区思贤窖与西江汇合,主流由东平水道经狮子洋、虎门注入。在境内北起沙口镇高桥村,南至清新县旧横石,纵贯境内98公里,境内以南集雨面积3.4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江两岸直属北江水系面积1817.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河面宽畅,除个别峡谷地段外,其余河面宽在400米以上。河道坡度平缓,河床平均比0.7‰。干流沿岸除滃江、连江汇入外,还有官田水、、波罗坑水、黎洞水4条支流汇入。北江水系径流丰沛,汛期平均径流量115.8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74.3%。浈阳峡、大庙峡等处流道紧束。常年可通航,上通韶关,下达广州等地。滃江,发源于翁源县船肚东,河面平均宽度80米—90米,河床平均坡度1.24‰。干流自翁源县官渡下榕角附近流入境内,沿途流经青塘镇、桥头镇、东华镇鱼湾、大镇和英德华侨茶场,在狮子口与白沙水合流后,经长湖于东岸咀汇入北江干流,全长173公里,其中境内流程69公里,集雨面积1289.5平方公里。干流沿岸还有青塘水、横石水水、小北江水、大镇水、白沙水、汶罗河水6条支流汇入,其中大镇水、小北江水发源于境内,其余支流分别发源于佛冈、新丰、翁源县。径流较充沛,汛期平均径流量39.5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79.3%。连江,又名小北江,古称洭水,北江干流最大支流,发源于连州星子圩磨面石,上段称东陂水,至连州市区后称,经连州、阳山、英德3地于连江口汇入北江,全长262公里,全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干流自阳山县在境内西北部入境,境内流程80公里,河床平均坡度0.77‰,集雨面积2572.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5.4%。干流在境内经大湾镇青坑、浛洸镇张陂、西牛镇、石灰铺镇、水边镇、连江口镇在江口咀注入北江,沿岸有波罗水、田心水、黄洞水、竹田水、青松水、水边水6条支流汇入,雨量亦较充沛,汛期平均径流量84.04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81.3%。河床较平缓,易发生洪灾。干流是沟通连州、阳山、韶关、广州等主要水运航道。
英德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属,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根据广东省气象局对自然季节的划分方法,即以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称为冬季;稳定在22℃以上,称为夏季;稳定在10℃—22℃之间,就是春季或秋季。英德的自然季节特色为:春季(3月—4月)乍暖乍冷,多阴雨;夏季(5月—9月)炎热,多雨偶旱;秋季(10月—11月)清凉干爽、常旱;冬季(12月—翌年2月)少冷偶寒,云多雨细。英德气候资源丰富,但天气和气候灾害种类也较多,且出现较频繁,主要有:低温阴雨、倒春寒、高温、寒露风、霜冻、雷暴、大风、飑线、冰雹等自然灾害。气温,年平均气温21.1℃,年平均气温变化在20.1℃—22℃之间。一年中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11.1℃,极端最低气温-3.6℃(日);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28.9℃,极端最高气温40.1℃(日)。年平均霜日6天,平均初霜日为当年12月25日,终日为翌年1月22日。平均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8.3℃,一年中12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达9.8℃,次大值出现在11月,为9.4℃;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小为4月。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906.2毫米,丰水年最多达2657.2毫米(1975年),枯水年最少为1399.9毫米(1963年),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近1倍。一年中雨量多集中4月—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占全年的83%;其中4月—6月降水量921.7毫米,占全年的50.2%。英德南、北部形成降水较多的两个地带:黎溪镇南部至连江口镇,年平均降水量2100毫米—2500毫米;横石塘镇北部山地,年平均降水量2100毫米;市内其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指日降水量≤0.1毫米)天数163.5天,占全年天数的44.8%,最多年份达208天(1975年),占全年天数的57%;最少年份129天(1977年),占全年天数的35.3%。降水天数年内分配是春夏多,秋冬少。一年中5月最多,平均20.5天;11月最少,平均6.5天。日23时至19日零时,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4.51米,超过警戒水位(26米)8.51米,为新中国成立后最高水位。日,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4.19米,超过警戒水位8.19米,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极值。据历史资料记载,20世纪英德最大洪水发生在1915年,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7.03米;其次是1931年,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5.52米。蒸发,年平均蒸发量1717.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在秋冬季节,此时受冬季风控制,秋高气爽,降水少,故湿度也小,相对湿度最小值为11%。按有关标准划分:1月—2月为湿润;3月— 6月为很湿润;7月— 9月为湿润;10月— 11月为半湿润;12月为半干旱,相对湿度最小值11%。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1631.7小时。年际变化介于1357.6小时— 2210小时之间。一年中日照最多是7月,平均218小时,占同期日照可照时数的52.5%;日照最少是3月,平均64.3小时,占同期日照可照时数的17.3%。一年中平均有62.2%的白天时间,天空被云、雨、雾遮蔽。风力,英德处于季风区,一年中季风的转换主导着大部分风向的变化;另一方面,高山、丘陵、峡谷等地形影响风向。风向在各地有所差异,但主导趋势仍然是冬季以盛行偏北风为主,夏季以盛行偏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7米/秒之间,年际变化平均在1.8米—2.2米/秒之间。一年中1月平均风速最大,平均风速2.3米/秒;6月、8月平均风速最小,平均风速均为1.2米/秒。受峰区、局地性热对流、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英德出现8级或以上大风(相当于17米/秒以上)的天数年平均两天,年出现最多天数为5天;一年中以7月出现的机率最高,平均0.5天。风速自动记录任意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8米/秒,瞬时最大风速29米/秒,相当于11级大风,出现于日。
土地资源英德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2011年,全市总面积5634平方公里(公顷,亩),其中,耕地91574.67公顷(亩),占总面积的16.25%;园地11877.63公顷(亩),占2.11%;林地公顷(亩),占67.22%;草地11730.64公顷(亩),占2.0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607.88公顷(亩),占4.37%;交通运输用地7409.13公顷(亩),占1.3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921.54公顷(万亩),占5.13%;其他土地8569.19公顷(亩),占1.52%。水资源地表水境内的水源主要靠地表水,而地表径流形成主要是降水量,全市多年平均1900毫米。降水量自东向西渐增,差幅约100毫米。降水过程集中在4月—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80.2%,其中4月—6月降水量92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8.5%。北江,市境南端以上集雨面积3.4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55.8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115.8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4.3%。滃江,集雨面积128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9.8亿,其中汛期为39.5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9.3%。连江,集雨面积257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3.4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84.04亿立方米,占全年的81.2%。英德地表水的来源,主要是以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岩溶区地表径流比少,其中以溶蚀低山高丘陵、峰丛洼地类型最少,仅在雨季中才有少量地表径流产生。市境平均地表径流深1149.9毫米。受地质地貌和植被影响,径流深存在差异。南部及西北部丘陵山地,径流深大于东部的丘陵、台地及其平原地区。黎溪镇至连江口镇自南至北,径流深1500毫米—1300毫米;波罗镇自北向南,径流深1300毫米—1200毫米;其他地区径流深一般在1000毫米—1100毫米。地下水英德岩溶区缺少地表径流,但地下水较丰富,非岩溶区地下水也有一定储量,在利用上可作地表径流的补充水源。据水文地质资料证明,英德地下水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北江、、连江两岸阶地与石牯塘、横石塘、大镇等盆(谷)地中。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波罗、沙口、石灰铺、大湾镇青坑、浛洸镇张陂、九龙、黄花等石灰岩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等山地,其富水性变化受岩性和植被影响甚大。有关地质资料称:仅横石塘镇至英德盆地(平原丘陵地)隐伏岩溶水,开采资源就达35.05万立方米/昼夜。温泉资源有4处,分别是望埠镇温泉、横石塘镇热水湖温泉、白沙镇会英温泉、水边镇热水温泉。水力,境内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4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约35万千瓦。农业灌溉,主要靠地表水。森林资源英德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幅员广阔,地形复杂,北部以中、低山地貌为主,保存着大片天然阔叶林;南部山地丘陵,以人工培育和改造的阔叶林为主;东部和中部以人工针叶林松、杉树较多;西部石灰岩山区,林地生产条件较差。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以森林为主的动植物共存的生态系统。根据调查有高等植物300多科980多属22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桫椤、观光木、穗花杉等19种。古树名木279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8株、二级保护古树26株、三级保护古树245株。全市林业用地36.9万公顷(553.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5.1%。其中有林地27.2万公顷(408万亩),占林业用地的73.7%;疏林地3886.7公顷(5.83万亩),占1.1%;灌木林地57640.3公顷(86.01万亩),占15.5%;未成林地20242公顷(30.36万亩),占5.5%;无林地15301.8公顷(22.95万亩),占4.1%。林业用地中29.3%为生态林,面积10.8万公顷(162万亩);商品林占70.5%,面积26万公顷(39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63%,活立木蓄积量12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是市林科所、,分别为88.2%、87.5%;其次是下镇、西牛镇沙坝,均为84%,连江口、水边2镇和市林业苗圃场在73.5%—78.3%之间,黄花镇岩背、、英红镇云岭、沙口镇、东华镇大镇在60%—69.7%之间,浛洸、桥头2镇最低,分别为33.1%、36.3%。矿产资源英德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矿产37种,主要有硫、铁、煤、锰、铅、、钨、锡、铜、、稀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储量较大的有硫铁矿8000多万吨,铁矿3000多万吨,煤矿1.3亿吨,大理石和花岗石10亿立方米,石灰岩面积80多万亩,还有铜、铅、锌、钨、锡、金、银、钼、铋、泥炭土、稀土、耐火黏土、水泥配料黏土、石英、砂矿、硅石、重晶石、萤石、英石等。动物资源英德地处山区,陆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综述》,区内发现分布的脊椎动物301种,其中两栖纲14种、爬行纲14种、哺乳纲4种、鸟纲228种。在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黄腹角雉、云豹、豹、金貂、烙铁头、蟒6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小灵猫、斑林狸、领角鸮等45种。昆虫已鉴定的有456种,其中重点作为表示生境多样性的昆虫蝶类135种。江河鱼类及水产动物品种有各种名贵鱼类,如(白鳝)、鲥鱼(三黎鱼)、花(重唇鱼)、鱼、、赤眼鳄、长春鳊、三角鲂、、鲶刺鳅、鳜鱼(桂花鱼)、鲈鱼。江河水生动物有螺类、贝类,名贵的龟类有鳖(水鱼)和水生保护动物鼋(一级)、山瑞(二级)。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长湖水库、连江口河段,分别捕获1只40多公斤和1只30多公斤的大鼋;1993年7月在沙口河段,又捕获1只36.5公斤的大鼋。由于江河被工业废水等污染,电、毒、炸鱼严重,江河鱼类日益减少,有些鱼类甚至濒于绝迹。为此,政府已采取措施,并在一些河段施放鱼苗。
民族截至2011年12月,市内居住的少数民族33个,人口5600多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0.5%,主要是、,其中瑶族主要分布在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建制村)、横石塘镇石门台村和沙口镇滑水山瑶族村、东华镇温塘山瑶族村、横石水镇唐皇山瑶族村,均为贫穷封闭山区。宗教市内宗教团体2个(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经市民宗局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0处,其中佛教寺(庵)3处、道教宫观3处、天主教堂1处、基督教堂3处及基督教固定处所10处。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信徒2万多人。语言境内语言主要有客家话和广州话(含广州次方言)两大类。客家话分布于英东片的东华镇、、、桥头镇、横石水镇,沙口镇、英红镇云岭、横石塘镇、石灰铺镇、石牯塘镇、波罗镇、浛洸镇、大站镇黄岗、下镇、连江口镇、大洞镇、西牛镇的绝大部分村庄,以及望埠镇、大站镇、水边镇、大湾镇的部分村庄。客家话的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64%。广州话主要分布于英城街道及英中片、英西片的部分镇。广州次方言有附城话(源于客家话,异于客家话,也异于广州话),分布于望埠镇、英城街道、大站镇北江两岸。还有九龙话,分布于九龙镇、黄花镇。此外,黎溪镇、水边镇、大湾镇部分村庄使用广州次方言。广州话和广州次方言的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9%。浛洸镇的华坝、、鱼咀坝3个自然村的人口原籍潮汕,现内部仍使用潮州话。全市瑶族5000多人,使用瑶族语言。英红、英华、黄陂3个华侨茶场使用普通话。
中国英石之乡英石,又称英德石,是经自然力长期作用而形成的石灰石,“瘦、皱、漏、透”的自然特性使它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宋代开发利用,元代被列入“文房四玩”,被定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1997年11月,英石主产地的望埠镇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英石艺术)之乡,2005年11月,英德市被授予“中国英石之乡”称号。2006年3月,英石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年5月,“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被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英石主产地英山位于英德市中部的望埠镇。望埠镇(清代一段时间称为英石乡)地理坐标:东经113°24′—113°35′,北纬24°11′—24°23′之间,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205.1平方公里。望埠镇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区。英山位于望埠镇区东部10公里,主峰在同心村东面,海拔561米,方圆140公里。英山是望埠镇和东华镇2镇的分水岭,其余脉向北延伸至沙口镇清溪村,向南延伸至连江口镇的浈阳峡。英山是石灰石山,所产英石是英石当中的正宗资源,它由无数松散的板块构成,受暴冷暴热的气候和风雨影响,风化、腐蚀、发育得极其典型,“瘦、皱、漏、透”的特点俱全。整座山峰峦耸拔,雄奇峻削,嶙峋怪险。山上、山沟均能采集到上乘的英石。望埠镇的民间艺人,加工、制作的英石工艺品别具一格,颇受市场欢迎,远销海内外。此外,英德市的东华、石灰铺、九龙、横石塘、沙口等17个镇也有英石分布,全市英石储量丰富,据探测有80万亩优质石灰石山,储量在625亿吨以上。英石开发、研究、赏玩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千年 英石开发利用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古代有关英石研究的著作大致有:北宋杜绾的《云林石谱》(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介绍英石出产于英州的浛洸、真阳2县,颜色有微青、灰黑、绿和白色几种,并介绍了黄庭坚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苏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曰“仇池”。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考鉴古文物的著作)将灵璧、英石、太湖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一部笔记体小品文集)中描述“锦溪”、“灵泉”(注:今沙口镇清溪村潮水岩,岩石上方刻有“灵泉”2字)“乃出石处”,有几户人家专以取石为生,并认定“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的汲水石是英石中的“下材”。明计成的《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介绍英石的产地、颜色等大体与《云林石谱》相同,但强调英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园囿,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清陈淏子的《花镜》(中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记载山水盆景制作用石“昆山白石或广东英石”,充分肯定英石为制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清的《》(一部有价值的清代笔记)提出“大英石”和“小英石”2个概念,其中还记载到英石运至“五羊城”垒为假山,“宛若天成,真园林之玮观也”。等等。从以上史料至少可以肯定,英德自宋代就有采集英石的“专业村”,其中比较大的“专业村”有今望埠镇的同心村、莲塘村和沙口镇的清溪村、冬瓜铺村。当代也不乏研究英石的论著,如,袁奎荣等编的《中国观赏石》指出:英石以灰黑色为多,间有白色……石质坚硬,体态嶙峋,棱角纵横,纹理细腻,具天然的丘壑皱,“线条曲折多变,瘦、皱、漏、透固然是评价英石的标准,但体态丰满、润泽者也可成为欣赏佳品。”刘清涌的《奇石大观》记述英石从形状看可分为三大类,一种为溶蚀状者,其它两类均为风化加溶蚀状者。凌文龙的《英石成名浅议》认为古时“文人雅士,一经接触了英石,便发现了英石独特的性格,原来竟和自己的性格如此合拍,于是他们视英石为知已,是最自然不过的了。他们不断搜求英石,赏玩英石,英石的名声,也就一传十,十传百,愈传愈响了。”当代《辞源》(198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称:英石,石的一种,广东英德县所产。石产溪水中,有微青、微灰黑、浅绿、纯白数种。形如峰峦耸拔,以皱、瘦、漏、透四者具备为佳。英石种类与用途。可分为和两大类。阳石裸露地面,长期风化,质地坚硬,色泽青苍,形体瘦削,表面多折皱,扣之声脆,分为直纹石、横纹石、大花石、小花石、叠石和雨点石,是瘦和皱的典型,适宜制作假山和盆景。阴石深埋地下,风化不足,质地松润,色泽青黛,有的间有白纹,形体漏透,造型雄奇,扣之声微,是漏和透的典型,适宜独立成景。英石大者如大器、中器可作假山,既有一石成景者,也有玲珑小件如英石盆景等可供摆设者。而且由于英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早已中外闻名。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寿山艮岳(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选用英石点景,明建清修的顺德清晖园(中国十大名园之一,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狮山和斗洞就是用英石垒造的,佛山梁园、番禺余荫房、东莞可园不乏用英石垒造的景点和匠心独运的英石盆景。1996年建成并于次年开放的佛山市南海区虫雷岗公园的北翠湖和虫雷岗山,用了1000多吨上乘英石构件缀景,气势恢宏,成为该公园一处佳境。据初步统计,全国(包括港、澳、台)除西藏、青海外,其余各省区均有以英石作材料的园林景点,如北京万寿路甲15号院园林、中央党校园林、武汉黄鹤楼园林、广州白天鹅宾馆园林和流花湖公园流花西苑园林,等等。北京故宫博物院内保存清代以前古英石27件,占其奇石总量的八分之一。1987年广东省代表访问美国,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97年日本神户国际和平石雕公园开幕,都以英石相赠。2005年,英石走进2008年北京奥运公园。18世纪以后,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宫廷、官邸、富人花园开始选用英石叠山、拱门、、饰喷泉等。1988年澳大利亚建国200周年前夕,由广州园林局负责设计、指导营造的悉尼谊园,部分园林景石采用英石,新加坡国家公园也用英石叠石为景。英石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特征。是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这时期著名书画家曾在熙宁年间()任浛洸县(今英德浛洸镇)县尉,酷爱英石,他提出英石的赏石标准为“瘦、皱、漏、透”,“瘦”是指英石的形体美,嶙峋奇巧,苗条清晰;“皱”是指英石的纹理美,外表多折皱;“漏”和“透”是指英石总体上的印象美,造型富于变化,千姿百态,玲珑峻削,空透灵邃,疏秀遒劲。当年苏东坡也是玩英石出了名的人物,对英石的赏石标准他补充了一个“丑”字,即以丑为美。因此,“瘦、皱、漏、透”等赏石理论是英石本身所固有的、高质量的艺术特征,是英石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时空特征。英石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观赏英石的地域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英石的开发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其时英石被列为贡品,宋徽宗(,宋朝第8位皇帝)在汴京构筑“寿山艮岳”时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其中就有英石,清代英石被定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作为岭南特有的石种,无论放到哪里都能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中原不少园林选用英石,它反映的是中原文化;清代岭南四大园林主景是英石,它反映的是;东南亚、和地区亦用英石建造园林,装饰庭院,它反映的则是中西合璧的文化。英石的这种时空优势是任何石种都难以攀比的,因为英石的功能很强,综合实力很强。清代吴震方的《岭南杂记》指出:“英德石大者可置庭院,小者可列几案,无不刻划奇巧,玲珑峻削。”事实也正如此,英石的大器是园林景石,一石成景;英石的中器也是园林景石,三五石组成一景;英石的构件可以营造假山、制作盆景;英石的小件可作为供石列置壁柜、书架和几案。因此,时空特征是英石文化的特征之二。产业特征。英石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品,而且是一项文化产业。改革开放以后,英石的开发分工很细密,几百平方公里的英山形成规模的采石生产线有9条之多,有一定规模的英石贸易、制作英石盆景和承接英石园林工程的厂家、公司100多家,园林式的英石市场连绵不断30多公里,市区茶园路形成奇石一条街,整个市区摆卖英石档口60余个,常年从事英石生产经营活动者万余人,长期外出从事英石园林(假山)设计、施工者2000多人,英石专业村3个,全市英石包括英石园林和英石盆景的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英德市某公司在珠海建造首期占地400亩,以英石作主题石,以石文化为主旨,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石疗保健、石趣饮食、奇石贸易为一体的主题公园——石博园,规模宏大;英德市园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果良曾被深圳园林集团公司园林部聘为园林工程施工队长。1999年昆明第14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的“粤晖园”的英石园林工程就是由英石艺术之乡——望埠镇的能工巧匠承建的。英石以其文化内涵较丰富,艺术角度较多,园林文化需要它,盆景艺术需要它,美化环境、休闲消遣需要它。因此,产业特征是英石文化的特征之三。英石历史悠久,其造型既具有传统的漏、透、瘦、皱的审美情趣,也具有怪异、张力、强势、古拙等现代人容易接受的奇石美,人们把赏玩英石当作是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和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英石是大自然出产的奇石,但其精巧多姿的外形强烈地折射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即佛教和道教宣扬的“空”与“灵”的文化精髓,这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和”文化,一种具有世界性的、大家容易认同的大众文化。所以,它的传播能够很快为大家所接受,这种影响已不局限于英德本地,随着英石制品逐年远销各地,已在全国、全世界逐渐传播开来,充当起弘扬东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红茶之乡英德是个古老的茶区,1200多年前的唐代就是韶州(今韶关市)3个产茶县(英州、曲江、仁化)之一,自此至清末千余年,一直是广东的产茶大县。明初,英德茶叶被列为贡品。唐时县城南郊南山名胜区设有“煮茗台”,供游人品茗。新中国成立后,古老茶乡英德更是焕发勃勃生机。英德现代茶业始于1956年。英德红茶自1959年问世以来,以其外形匀称优美、色泽乌黑红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等特点,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1963年,英国女皇在一次盛大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叶茶)招待贵宾,之后英德红茶被定为皇室用茶。英德是国家重点茶叶生产基地和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基地,鼎盛时年产干茶4000多吨,大部分(86%以上)出口,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00多万美元。英德茶叶在国内外获奖37次。境内有全国享有盛名的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全国第一个县级茶叶职能部门——茶叶局(现更名市茶叶发展推广中心)。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茶树良种基因库,保存有国内外名茶品种资源526份,建有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3个。上世纪90年代,在引进的多个高香型茶树品种中,筛选培育出英州一号、小叶黄旦、英红九号、金萱、翠玉以及凤凰单枞中的桂花香、玉兰香、米兰香、芝兰香等一批高香型名茶品种,并研制开发出青茶、白茶等多个茶类,使英德成为全国少有的6大茶类齐全的产区,生产红茶(红条茶、红碎茶、、红牡丹、荔枝红茶)、绿茶(、银毫茶、毛峰、、雨花茶、绿牡丹、清明碧绿、大宗绿茶)、青茶(英州一号、黄金桂、单枞、金观音、金萱、翠玉)、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黄茶(广东大叶青)、黑茶(普洱茶、茯砖茶),以及再加工茶(花茶、荔枝红、茶多酚、咖啡碱等)和苦丁茶系列产品(苦丁茶饮料、富丁含片等)。近年来,古老的英德茶文化被注入新的内容,开辟旅游观光茶园——茶趣园、茶叶世界和东南亚民族风情园。人们在这里不但可以欣赏美丽的茶园风光和东南亚民族歌舞,更可亲身领略侨文化的风情万种以及采茶、制茶的乐趣,学习识茶、品茶的茶艺,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2005年8月,英德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红茶之乡”称号。中国砂糖桔之乡砂糖桔又称十月桔、蜜桔,是英德水果主栽品种,柑桔属,宽皮柑桔的一种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连江口、英红等镇,一般4月—5月开花,11月底始甜,次年1月—2月成熟采收。民国10年(1921年)记载,英德已种植橙、柚、柑、桔等柑桔类水果品种。1992年黎溪镇大湖村罗家营村民小组引种砂糖桔,经当地栽培选育,形成果大适中、皮薄、色鲜红、汁多、味鲜甜、无渣等特点。从历史、气候和土地资源等分析,发展砂糖桔所需的气候因子要求都与英德市的气候相吻合。英德是发展种植优质砂糖桔的适宜地带。“九五”()规划以来,英德市把发展优质水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头戏”,制定一系列扶持开发山坡地的优惠政策,对优质水果尤其是砂糖桔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全市掀起种果热潮。农业部门把砂糖桔列入“一乡一品”项目扶持开发,连江口镇砂糖桔于年被列入清远市“一乡一品”项目,黎溪镇砂糖桔于年被列入清远市“一乡一品”项目,有效辐射全市砂糖桔种植的发展。2006年全市水果19.2万亩,其中主栽品种砂糖桔12.1万亩,万亩以上主产区4个:黎溪镇、九龙镇、连江口镇、英红镇。2006年,砂糖桔结果树面积约7万亩,亩产1000公斤,总产量7万吨,总产值3亿元以上。砂糖桔主产区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不少果农凭砂糖桔一举脱贫致富,依靠种植砂糖桔,盖起洋楼,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黎溪、九龙、连江口、英红镇4大主产区4万亩以上砂糖桔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证书,砂糖桔包装袋贴上无公害产品专用标识。2003年,砂糖桔注册“彩虹桥”砂糖桔商标;2005年,黎溪镇大湖村获清远市砂糖桔专业村称号;2006年7月,英德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砂糖桔之乡”称号。中国蚕桑之乡英德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对种桑养蚕十分有利。在政府大力引导下,崛起成为种桑养蚕缫丝工业的基地。英德蚕桑生产始于1955年,1956年在浛洸、大湾等7个镇推广种桑养蚕,1976年开展桑树上山试验,1981年推广杂交桑,1984年给予贷款养蚕,1987年建成年产白厂丝240吨—260吨的缫丝厂。1992年桑园面积3.6万亩,产茧2255吨,成为广东省桑园面积最大、蚕茧产量最多的县。主要蚕桑产品有:桑种、蚕茧和白厂丝。近几年,种桑面积迅速增加,产值占种植业比例从2003年的5.2%提升到2006年的18.9%。2006年全市桑园面积6.72万亩(主要分布在浛洸、石灰铺、大湾、西牛、石牯塘、横石塘、波罗等镇),产蚕茧1.2万吨,80%外销,主要销往浙江、江苏、江西、安徽和重庆;产白厂丝438吨,以2A—4A级为主(2A级以上可供出口),主要销往浙江和江苏。养蚕业布局合理,产业化初步形成。形成以浛洸镇为中心的种桑养蚕、收茧制丝一条龙产业化生产,本地制丝厂完全具备制造6A(最高级)白厂丝能力。全市持证收购加工企业9家,最大的4家在相邻的浛洸、石牯塘2镇,其中英德市浛洸镇观宁农产品加工厂、英德市浛洸镇易安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厂,2006年被评为清远市第二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6年,浛洸镇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基地”、清远市蚕桑类“一乡一品”专业镇称号。2006年,英德蚕桑生产指标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亩桑平均产蚕茧,英德为182公斤,比全省、全国分别高出65%、256%;亩桑平均产值,英德为3353元,比全省的1768元、全国的993元,分别高出89.6%、237.7%。2006年7月,英德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中国麻竹笋之乡麻竹,又称甜竹、大头竹、大叶乌竹等,是我国优良的笋、材两用大型合丛生竹。据竹类研究专家刘耀荣等对我国12种竹笋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发现竹笋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3.3%—36.3%;钾、钙、磷、锌、铁、锗等矿物质亦相当丰富,又以麻竹笋最为突出。麻竹笋还可以防病治病。《》、《食经》等均有记载,《本草纲目》说:“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通气,可久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麻竹笋具有清热祛痰,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消化,对肺热、咳嗽有一定的疗效。西牛镇以高丘陵地貌为主,年均气温20℃—22℃,年均降水量1850毫米,非常适宜发展麻竹种植。以来,沙坝、金竹、赤米、树山、花塘、高道等地就有种植麻竹、精制笋干的习惯,清朝中期笋产品行销广州、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2006年,全市笋竹面积40多万亩(其中西牛镇15万多亩),年产鲜笋30多万吨,产值3亿元,是广东省最大的笋竹生产基地;全市有竹笋加工厂5家,年鲜笋加工能力20多万吨,即食竹笋产品30多种,产品外销为主,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2005年8月,英德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麻竹笋之乡”称号,西牛镇被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称号。西牛麻竹笋肉厚鲜嫩、爽滑可口、粗纤维、低脂肪,麻竹笋系列产品主要有鲜笋、笋干、笋丝、笋花、笋角、酸笋,以及即食型包装笋(清香型、微辣型、浓辣型)。
地文景观类英德为周围山地环绕的向南倾斜的盆地,大部分土地为山地,千米以上的山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山间藏有飞瀑、峡谷、奇石,可游可赏。地文景观以山岳型旅游地、谷地型旅游地、独峰、、峡谷段落、岩石洞与岩穴等基本类型为主,代表性资源有宝晶宫、仙桥地下河、英西峰林走廊、飞来峡漂流、英西老虎谷暗河漂流、九州驿站-英德草原度假营地、、通天岩、长湖、茶趣园、茶叶世界、石景河和望埠英石长廊等景区(点)。广东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北回归线北缘的一颗绿色明珠。地处境内北部山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面积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核心区在横石塘镇石门台村。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特征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野生动物。英德溶洞温泉:位于英德市望埠镇;第一景观温泉,唯一溶洞温泉,原生态温泉,世界独有英石温泉,随处体现健康休闲、快乐度假的经营理念。温泉SPA中心是度假区的一个核心项目,近6万平方米的露天温泉SPA水疗区,内设可容纳800人同时更衣的大型男女宾更衣室;具站浴、坐浴功能于一体的淋浴室;近百个休闲足浴位。石门台溯溪游:位于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是省内最好的溯溪游线路之一。此河将石门台勾画成千沟万壑、幽深峡谷、湍流瀑布、深潭险滩、奇石千姿百态。沿途而上能体验到大自然造化的独特风光。大峡谷:位于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广东省内最长最深的峡谷群,2条100多米的瀑布飞流而下,气势磅礴,谷坡陡峭,奇峰林立,绿树成荫,沿谷景色变幻莫测。大草原:位于天门沟附近海拔1100米的山顶上,登顶可欣赏方圆30平方公里的草原型草坡景观,地势起伏不超过10米,青草无边,酷似“塞上草原风光”。雪山嶂:位于沙口镇,海拔1379米,山上植被茂盛,人迹罕至,自然环境优越。天堂山:位于水边镇热水村,山上有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和天然淡水湖。英西峰林走廊:位于市区西南60多公里的九龙、黄花两镇之间。为岩溶地貌景观和自然村落相结合的峰林峰丛地貌风光。其地质结构和桂林大致相似,形成于2亿多年前,均属峰林、峰丛地貌。广东省内游程最长、景点最多的峰林走廊,也是英石之奇、之丽、之秀的恢宏展示,被誉为“南天第一峰林风光”。英西峰林走廊沿线有数十个景点。九龙镇境内主要景点有、千军峰林、帐篷露营、竹排漂游等,黄花镇境内主要景点有彭家祠(小布达拉宫)、老虎谷暗河漂流、永丰桥(赵州桥第二)、明迳倒影、观音谷、、英石峰林、古石寨遗地群、阳岩洞和溪村峰林等。宝晶宫风景名胜区:广东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宝晶宫溶洞、碧落洞摩崖石刻、碧落湖、狮子山、英石园、奇石书画馆、摩崖石刻诗廊、水上高尔夫8大景点组成。宝晶宫溶洞:广东省规模最大、溶洞系统最复杂、最有科研价值的喀斯特洞穴之一,广东最美、国内一流的溶洞,也是重要的自然遗产。首届2006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十佳景区、中山大学地质地貌与旅游综合实习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溶洞倒影,素有“岭南第一洞天”美誉,清远八景之一。南山风景区:位于市区南郊北江西岸,地势险要,风光秀美,由18座山峰组成,最高峰鸣弦峰海拔189米。是广东省摩崖石刻最为丰富的地方,广东三大石刻之一。碧落洞:距宝晶宫溶洞1.2公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外山清水秀,吸引历代游人赏景赋诗、刻石留念。通天岩:又名猪乸岩、九龙岩,大型喀斯特地貌溶洞。位于市区西南3公里处的石角头山,洞内面积6600多平方米,4个大厅由神奇诡异的石林长廊连接,每个大厅各具特色。阳岩洞:大型喀斯特地貌溶洞,位于黄花镇岩背。初步探知主洞有4层5大厅,支洞无数。溶洞地处深山,少人涉足,洞内保留着纯天然的状态,钟乳石保存完好。洞天仙境:又名穿天岩,位于九龙镇区西2公里,英西峰林走廊主要景点。由一个独具特色的天然溶洞、一条清澈的黄花溪、一个疑是世外桃源的古村落组成。浈阳峡:位于北江中游、市区南10公里处,以其“秀、奇、险、幻”而闻名,江峡沿岸还有九道湾、、盲仔石、犀牛石、将军石等景观。水域风光类飞来峡漂流:位于“云笑千山外,船犁万顷波”的飞来峡库区。漂流河道长6公里,起点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下,全程落差120多米,沿途有碧湖印月、碧溪瀑布、溪寨晨曦、急浪英姿、先祖遗迹、流液琼浆、碧水飞舟、万绿桔红等大自然美景。仙桥地下河风景区:是一个山秀、水碧、石奇、洞幽深的迷人景区。老虎谷暗河漂流:位于市区西南部的黄花镇英西峰林走廊内,最大特色是漂流河道穿越800多米的岩洞。漂流时从长80米、宽1米的激流滑道闪电般飞奔而下(船速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2006年中国国际漂流大赛指定赛场。石景河风景区:位于市区西部30公里的石灰铺镇美村。典型的溶洞暗河型自然风景区,有溪流贯穿其间,分为茶香园、竹趣园、石景河、水溶洞4大游览区。波罗河:位于市区西北部75公里的波罗镇。波罗河环绕波罗镇区,河水碧绿,有点凉意,两岸群山相夹,被称为波罗河峡谷。望埠镇温泉:有李屋老温泉、望埠女足基地温泉山庄和英德溶洞温泉度假村。横石塘镇热水湖温泉:位于市区北部22公里的横石塘镇新群村蓝屋自然村。水温48°C—60°C,温泉水自然涌出地面,水流量3800立方米/昼夜。高温的泉井四周,却树林茂盛。白沙镇会英温泉:位于市区东部的白沙镇会英村。水边镇热水温泉:位于市区西南部65公里的水边镇热水村。泉源在小河侧,自然涌出地面,涌水量大,水温42℃—55℃,水质清,有硫磺味。碧落湖:位于市区西南7.2公里处的宝晶宫风景名胜区,是飞来峡水库蓄水后北江水位抬升后形成的活水湖。文婆山天湖:位于市区西南部的黄花镇岩背,文婆山海拔1178米,为英西峰林走廊最高峰,称为“峰林顶”。生物景观类英德国家森林公园:面积居全国同类国家森林公园之首。包括、通天岩、南山、仙桥地下河、长湖秀水、英西峰林走廊等8大景区115个景点,园内高等植物2325种,隶属272科103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植物23种;野生脊椎动物28目72科351种,其中国家重点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45种,珍稀濒危动物132种。森林公园内雄峰林立、飞瀑清泉、雾潮云海、奇松怪石、峡谷幽洞、高山平湖、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名胜古迹等神奇灵秀的自然景观。遗址遗迹类牛栏洞洞穴遗址:位于英红镇云岭东2公里的狮石山南麓,因当地农民在洞中圈牛而得名,1983年发现。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史老墩石器制作场遗址:位于市区北部的沙口镇清溪村的北江畔。2002年被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云岭狮石山中石器、古文化遗址和陈列馆:云岭狮石山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打制石器、蚌器、动物牙齿等化石。万人城遗址:又称江口咀遗址,有各式陶片,以及残铜斧1件、残铁刀1件、铜矛1件、铁剑1把,经考证该遗址为汉代遗存,收藏入英德市博物馆。1995年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宝山矿旧矿址:位于市区西北部的石牯塘镇,海拔1078米,原盛产,山上悬崖峭壁多,植被茂盛,群山连绵。英德溶洞温泉度假村:位于市区北郊18公里的望埠镇,由深圳市骏霖实业有限公司投资,按国家4A景区标准建设的一处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题,集温泉养生、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活动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地。英德天门沟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古代交通文化。天门沟风景区有9站1廊等自然景观,全长约5000米,海拔900米,常有云雾飘绕其中。茶趣园:位于市区西郊2公里的马口,为农业部拨专款、省农业厅定点的全省高香型茶树育苗基地——英德市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一个以高香型茶树育苗基地为基础、以茶文化为主题、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宗旨的生态旅游观光茶园。茶叶世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市区北郊10多公里英红镇、北江畔,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发的一个集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茶叶生态旅游新景点,茶园成片,绿树成荫。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茶树良种基因库。菜花峪:位于市区北部的沙口镇东部石坑村、新建村一带,英坑公路旁,——滑水山自然保护区内。广东唯一的以油菜花为主题,结合乡村风情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金山祖庙:广东四大祖庙之一。彭家祠:大小厅房数十间依山势建筑在一座造型如田螺的山上,一栋栋房屋从山脚一层一层盘旋至山顶,共计9层,恰如其分地与螺山融为一体,看不出一点雕琢的痕迹,这在我国建筑上十分罕见。1995年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建筑形式与西藏布达拉宫相近,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蓬莱寺塔:全塔用青砖和红砖构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南山摩崖石刻:广东三大石刻之一。位于市区南郊南山。南山地势险要,风光秀美,由18座山峰组成,最高峰鸣弦峰海拔189米。碧落洞摩崖石刻:位于距宝晶宫溶洞1.2公里的碧落洞。碧落洞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外山清水秀。观音岩摩崖石刻:以其雄姿险势、山奇水秀吸引名人墨客游赏赋诗、刻石留念。广州会馆:抗战军民合作站旧址,曾经是广州商民在异乡粤北会友议事、调解生意纠纷的场所。莫公馆:将军莫雄公寓。奇石长廊:英石主产区望埠镇英山脚下省道347线和英坑公路两旁,形成一条“丫”字形、长30多公里,以英石为龙头,兼营黄蜡石、水石、麻石等,集旅游、购石、赏玩于一体的奇石长廊。东南亚民俗风情园:位于市区东部的东华镇英德华侨茶场,归难侨居住地。锦潭水库:库区山峦迭嶂,千姿百态,奇峰倒影,绿水盈盈。空子水库:库区属,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山清水秀。水库大坝下游是陡峭的峡谷。长湖风景区:为英德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地带。前后两段构成两种不同的景观:大坝以上10多公里,湖面一平如镜,青山绿水;往上10多公里,两岸峭壁悬崖,高耸云天,谷深涧幽,山泉湍流不息。黄洞水库:水库水质清澈,周围森林原始茂盛,两边石壁陡峭俨如刀削般垂直,两岸有奇石、石柱、。
&*&参考资料添加成功后,需经过约1-2天的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方可查看。
本词条内容由国搜百科根据相关资料编纂,仅供参考。如有问题,可联系我们修订、完善或删除。也欢迎更多热爱知识共享、有志于词条编纂的专业人士参与国搜百科创建。联系电话:010- 合作邮箱:
交流QQ群:
英德市&图册
浏览次数:1106&次
更新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三等轻车都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