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萧军

萧军与王德芬一家马智勇提供&&&&70年前,正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外辱,争取民族自由的时候,也许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日这天,当时的兰州天气仍然带着些春天的清冷和微微的寒气,但一切也都充满了蓄势待发的蓬勃生机……
&&&&爱情,是人类最温馨、最美妙的情感。有时她就像一粒种子,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气候下才能生根、发芽。
&&&&故事的发生地点――炭市街49号,就在这天清早,在49号的院里,站着两个男青年,一个戴着一顶灰呢帽,穿一件深红色皮大衣;另一个穿一件浅色风衣,手里还拄着一根手杖。他们看起来是初来乍到,因为他们四下里打量着,而且还不停地打问着:“吴先生在这儿住吗?这儿有姓吴的吗?”就他们这一喊,而喊来了一段爱情,而这段爱情又是那样的美丽与坚贞。
&&&&这两位男青年就是戏曲家塞克和作家萧军。他们的喊声惊动了对面堂屋里住着的一位少女,她掀开窗帘一看,没想到这一看,少女的心扉就同房门一样洞开了。这位少女就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兰州的王氏姊妹艺术团中,出演《放下你的鞭子》中的“香姐”的王德芬。
&&&&当时国难当头,一些进步的爱国青年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兴衰存亡相依相系,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驱逐敌寇,追求民族解放的滚滚洪流之中。
&&&&青年作家吴渤受王德芬的父亲、榆中县县长王蓬秋之邀,来兰州进行文艺宣传。吴渤为了增强兰州进步文艺运动的领导力量,又写信邀请在西安刚与作家萧红离婚的萧军、塞克,以及音乐家王洛宾和他的妻子罗珊,舞台灯光专家朱星南等一同来到兰州。
&&&&萧军这个祖籍辽宁锦县的东北汉子谁也不会想到他却在千里之外的大西北兰州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归宿。正如萧军当时给王德芬的情书中表白的:“只要我一接近你,就感到一种眼睛看不见的温柔包围了我,真的会变成一个孩子了,像一只羔羊似的伏贴在你的怀中,任着你抚摸吧,我会在这抚摸中睡得香甜而美丽!爱的!”
&&&&其实王德芬这不是第一次见到萧军,王德芬第一次见萧军还是在上海,那是她和她的姐姐德谦乘电车准备看望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先生。在电车里碰到了萧军,王德芬看到的萧军是这样的:“在两节车厢之间的过道旁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年轻人,浓黑的头发,棕红的脸色,虽然有点瘦,但很结实,很像个游泳健将。上身穿着白色短袖针织网球衫,下身是白色西式长裤,脚穿一双尖头皮鞋。他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张报纸。”
&&&&当时30岁的萧军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又是当时极为“热销”的《八月的乡村》的作者、鲁迅先生的学生。所以对于18岁的、情窦初开的王德芬还是具有“二力”的“诱惑力”和“杀伤力”。
&&&&“情人眼中出西施”。自己所钟情的人往往会散发着吸引人的魅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得体。萧军来到兰州的第二天,送给了王德芬一个雅致的浅灰带绿仿龙泉窑大开片花瓶,瓶颈上缠绕着几道鲜艳的朱红色串珠,瓶内还插着一长一短两枝刺梅。历经半个多世纪,王德芬已是一个耄耋老人时,回忆这些,对于那串朱红色的珠子仍充满了深深地爱恋:“那是小姑娘最喜爱的一种椭圆形小珠子。”并有点感动地写道:“四、五月份正是刺梅、芍药、丁香、牡丹……盛开的季节,兰州街上卖各种花的很多,萧军真是一个有心人啊,他怎么知道我爱花呢?”王德芬一颗平静、矜持的少女之心就这样被萧军投下了一颗石子,击起了涟漪,并一道道地荡漾开去……
&&&&所谓“谈恋爱”,首先就要“谈”,谈既是一种沟通,双方传递信息,交换意见,也就是将自己的话莺声燕语、呢呢喃喃地说给对方。
&&&&对于当时烽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虽然没有现在的酒吧、茶屋或歌厅等这类可供沟通的场所和环境,但两颗年轻的心同样可以相互倾诉,并可拨开一切障碍,使两颗心贴得更近、更紧。
&&&&萧军来到兰州后的第五天,就约王德芬出去“散步”于是王德芬带着四岁的小妹王德莹,他们一行三人,沿着炭市街(今中山路)一路溜溜达达穿过了黄河铁桥,爬上了白塔山,在一个小茶馆里,他们买了一壶茶、一碟白瓜子和一碟黑瓜子,将瓜子一样分一些给小妹妹,“她就端着小碟坐到连着栏杆的长凳上嗑去了……”。就这样一个小“电灯泡”也被他们打发走了。
&&&&也许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们已不热衷于写情书了,人们可以通过打手机、发短信的方式攻占对方的心垒,因此情书离我们渐行渐远。
&&&&萧军与王德芬虽同住一个院内,近在咫尺,但他们依然书信不断,就这足以让今天的恋人为此感动与艳羡。
&&&&从双方称呼上就可知道二人爱恋之深,萧军在信中称王德芬为“我的孩子”,落款为“你的小傻子”;而王德芬写给萧军的信却是既无称呼,也没落尾,而直呼为“你”,但是在信中也称其为“没出息的”。可见二人在诙谐中充满了深深地爱恋。
&&&&然而,萧军与王德芬的相爱也遭到了来自王德芬父母的强烈反对,王德芬是这样说的:“因为他是个离过婚的人,年龄比我大12岁,我的条件比他好多了,我的父母肯定不会同意这种婚姻。”因此王家父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己的女儿下嫁给这样一个离过婚的且居无定所的人。
&&&&于是王家向萧军这位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下了“逐客令”,萧军无奈地搬出了王家,王德芬也被父母“软禁”在了家中,再不让踏出家门半步。可是姐姐王德谦却当起了“红娘”,暗中为他们传递着书信。可是这样的禁锢在海誓山盟的爱情面前,又是那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从来都是以父母的失败而告终。
&&&&经过他们“顽强地、不懈地努力和斗争”,没过多久,在日这天的《民国日报》上,刊载出了王蓬秋刊登的“小女德芬于本年5月30日已与萧军君订婚,因国难时期一切从简,祈诸亲友见谅是幸。”的订婚启事。
&&&&从此后,他们相依相偎、携手走在了漫漫人生风雨路上。他们先从兰州到西安,从西安又辗转达到成都,然后又从重庆赴延安。又先后到过张家口、齐齐哈尔、哈尔滨和佳木斯、富拉尔基等地。后又来到沈阳、抚顺,最后定居在了北京。他们的足迹可以看出是从西北到西南、又从西南到了东北,其间的艰难困苦是可想而知。当然生活中的苦和难还算不了什么。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心灵上的苦,一次次暴风骤雨般的政治运动,并没有将他们淋垮,而是历难弥坚。文革中,身陷囹圄的萧军冒着生命危险传出一封信给他的孩子们,信是这样写的:“好好关心你们的母亲!她的身体多病,又没经过什么风浪的折磨,她天真的犹如一个孩子!……她是这世界上唯一能谅解我的人。尽管我们思想常难一致;我们的生活习惯、为人作风―――各不相同,但我们却是不可分解的一对!”即使红卫兵将萧军、老舍、端木蕻良等人进行了殴打,甚至把萧军的背心打的嵌进肉里,他都没有想到自杀、想到死,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他的妻子、儿女,因为他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爱恋,他怎舍得离开他们呢?因为这是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支撑着他,可以使人度过一切艰难困苦。
&&&&相关链接
&&&&名作家萧军先后有过3位妻子,王德芬便是萧军的第三位妻子。抗战时期,王德芬父亲运用文艺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组织了一个家庭剧团―――“王家兄妹小剧团”,排练抗日剧目《放下你的鞭子》。在兰州颇有名气。大姐王德谦扮演剧中的观众女学生,大儿子王德彰扮演卖艺的老头,妹妹王德芬扮演老头的女儿香姐,弟弟王德威扮演打鼓的小伙计。
免责声明:
兰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或在兰州日报、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社和兰州新闻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并且不在兰州日报、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州新闻网联系。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所属类别 :
文化人物|社会人物
文化人物|社会人物
萧军(日-日),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吟飞、刘羽捷、刘蔚天、刘毓竹,笔名除“萧军”外,还有酡颜三郎、田军、三郎等,辽宁锦州人,“”的领军人物,知名的左翼。1925年参军入伍,在部队里学习了古文和旧诗的写作。1933年认识,后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散文合集《》。1934年夏天和萧红来到青岛,后完成成名作《》。与萧红分手后与相识并结为夫妻。1951年调至北京市“文物组”当文物研究员,先后写出了《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等大量作品。日在北京逝世。
中文名: 刘鸿霖
别名: 萧军、田军等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出生地: 锦州府义州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
出生日期: 日
逝世日期: 日
主要作品: 《八月的乡村》
其他成就: “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
其他作品: 《八月的乡村》《江上》《吴越春秋史话》等
星座: 巨蟹座
文学社团: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获奖 0 次,提名 0 次&&&&获奖效率值:0%
个获奖演员中
找个明星来PK:
或者看看他们:
获得各奖项数值对比
相关奖项知识
以上图表基于2015年8月前的数据统计。对于有异议的信息(如年龄、血型、影片等)可完善相应词条内容,以对数据进行改善和质量提升。
萧军(-)原名刘鸿霖,生于辽宁义县。另有笔名三郎、田军等。曾入本村私塾和本县小学。1925年考入在沈阳办的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1922年在哈尔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投稿为生。1932年冬天结识,不久同居。1933年两人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散文合集《跋涉》,其中有他6个短篇。1934年 l1月到上海,得到亲自指导,参加了《海燕》和《作家》等杂志的编辑工作。1935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1940年赴延安,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及延安鲁迅教员。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1948年加人。解放后先在抚顺总工会从事戏剧创作和研究。1951年调至北京市“文物组”当文物研究员,不久专门从事写作。近年来他先后编写了《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注释了萧红、鲁迅给他的信。出版了自传《我的童年》。
萧军,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日,农历5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时称奉天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原名刘鸿霖,满族。曾用名刘吟飞、刘羽捷、刘蔚天、刘毓竹等。笔名除萧军外,还有酡颜三郎、田军等。他的名字与“萧红”相配,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
1925年,萧军考入“少帅”张学良在办的东北陆军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1929年,萧军写出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懦……》,以“酡颜三郎”为笔名,发表在当年5月10日沈阳《盛京时报》上。小说愤怒地揭发了残害士兵的暴行。接着萧军又在《盛京时报》上发表了《端阳节》《鞭痕》《汽笛声中》《孤坟的畔》等小说。1932年初,萧军到了。正式开始文学生涯,也正式成为党的地下组织所领导的革命文艺队伍中的一员。1933年秋天,他和萧红(萧红萧军意为:小小红军。)合印了一部《跋涉》。其中收有萧军的《孤雏》《烛心》《桃色的线》《这是常有的事》《疯人》《下等人》等6篇小说。于1934年6月中旬离开了东北故乡,来到关内。在,萧军、萧红一边编辑《青岛晨报》副刊,一边写作。萧军在里写完了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1935年7月,萧军自费“非法”出版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立即轰动了文坛,奠定了萧军在我国史上的地位。在艺术上,《八月的乡村》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它以浓郁的乡土色彩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其次,在人物塑造上,萧军既能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牲,作速写的勾勒,又善于精雕细绘,并且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描写。此外,《八月的乡村》的风格也质朴刚健,充溢着一种不可抑止的力量,可以说是“力”的艺术。这种艺术风格特别体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概括和开掘方面。这时期,萧军的创作力极为旺盛。继《八月的乡村》之后,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羊》《江上》,散文集《十月十五日》《绿叶的故事》,中篇小说《涓涓》等。正是在这样基础上,萧军开始撰写他的长篇巨著《第三代》。从1936年春起,他断断续续写了近二十年,才全部写完。这部巨著以宏大的气魄,全面真实地再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和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东北社会现实。1940年6月第二次去。从这时起,一直到1945年冬末,萧军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延安。他担任了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文协”分会的理事,《文艺月报》的编辑,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教员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
于日重返阔别了十二年的哈尔滨。萧军先后担任了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就在这时,发生了《文化报》与《生活报》论争事件。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的“关于萧军问题的决定”确认了对萧军的政治迫害。从此萧军便被排斥出文艺界,被湮没了整整三十年。萧军在极端困难的逆境中写出《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以及《第三代》最后部分等大量作品。即使在十年动乱的年月里,他身陷囹圄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写出了大量的诗词。近年来,又有《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近作》等重要著作问世。萧军解放后所写的这些作品,思想更见深沉,艺术上更加精益求精;不但保存了宝贵的文学史料,而且是非常优美的散文艺术珍品。特别是后两部作品,名为“注释”,其实是别具一格的。2006年6月,回忆录全集《人与人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粉碎“四人帮”后
党为萧军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重新作了符合历史事实的公正的结论,充分肯定了他“早年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和独裁统治”的历史功绩,撤消了1948年东北局“萧军关于问题的决定”,推倒了“四人帮”给萧军强加的各种诬陷之词,称赞“萧军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
日,萧军因病逝世于,享年81岁。根据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分别安葬在北京“万安公墓”和省锦县(今凌海市)的“凌河公园”(日更名为“萧军公园”)。他在给家人的遗嘱中说:“自己是一个穷文人,没有留下什么财产。有一点菲薄的积蓄捐给家乡,自己的文物、书籍要捐献给辽宁锦县萧军资料馆和有关文化部门。”日,“萧军故居”和“萧军”在凌海市沈家台镇落成。2008年6月,萧耘、王建中主编的《萧军全集》(20卷),由出版。同年7月2日,“萧军纪念馆”新馆在辽宁省凌海市落成。
《跋涉》(短篇小说合集,与萧红合著),1933年10月,自费于哈尔滨“五日画报社”出版;《八月的乡村》(长篇小说),1935年7月,自费印于上海容光书局;《羊》(短篇小说选),1936年1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1981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江上》(短篇小说选),1936年8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绿叶底故事》(诗、散文合集),1936年12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第三代》(1~2部,长篇小说),1937年12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哈尔滨鲁迅文化出版社;《十月十五日》(小说、散文集),1937年,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涓涓》(中篇小说),1937年9月,上海燎原出版社;《侧面》(报告文学),1938年11月,成都跋涉书店;续集《从临汾到延安》,1941,香港海燕书店;《幸福之家》(四幕),1940年5月,上海杂志公司;《萧军杰作选》(综合集),1947年,上海新象书店;《五月的矿山》(长篇小说),1954年11月,北京;《过去的年代》(上、下册,长篇小说),1957年6月,北京作家出版社;《吴越春秋史话》(上、下册,长篇小说),1980年7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萧军近作》(诗文选辑),1981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萧军五十年文集》(综合集),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我的童年》(自传),1982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从临汾到延安》(散文集),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萧军戏剧集》(戏剧),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人与人间》(回忆录),2006年6月,中国文联出版社;《萧军全集》(20卷),2008年6月,华夏出版社。
《》萧军在编织小说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元素,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时候能够品味到小说浓浓的东北乡土气息。小说中蕴涵了许多东北特有的环境意象。不管是莽莽的森林,崎岖的山径,流淌的河流等自然景观,还是顽强的抗战决心,坚定的必胜信念,质朴的乡土情思等体会,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形象具体,有血有肉了。我们不仅可以从作者对莽莽的森林,崎岖的山径,流淌的河流等自然景观的描写中去体味浓浓的乡土气息,还可以透过作者对小说中人物顽强的抗战决心,坚定的必胜信念,质朴的乡土情思等情感体会的抒写,去品味民的那种悲愤强悍、粗犷奔放的情感气息。萧军作品是体现了“力”的艺术的创作。小说的语言是质朴自然,通俗易懂的。但在平淡之中又极富激情,小说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那种高亢的抗战激情。给正在崛起的民族抗争的文学,带来了悲愤强悍的气息和粗犷奔放的力作,为我国抗战文学的先声。
萧军在延安中,是少数几个经历过整风运动而没有被完全改造了的知识分子之一。他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公开宣称:鲁迅是我的父辈,毛泽东只能算是我的大哥。日,萧军只身一人,身背褡裢,手拄木棍,渡过,从山西吉县步行20多天,来到延安。此行延安乃是路过,他原来计划到抗日前线打游击,但战事相阻,路途不通,才住进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招待所。毛泽东从那里知道消息后,很想会会这位名闻遐迩的鲁迅弟子,特派办公室秘书和培元前往问候。和培元提出安排时间让他见见。萧军竟然客气地回绝道:“不见了,他挺忙的,我也只住上一两个星期就走!”从萧军与周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看出萧军的性格。至19日,《解放日报》连载周扬文章《文学与生活漫谈》,引起艾青、舒群、、白朗、萧军的不满,五人经过讨论提出意见,由萧军执笔,写成《〈文学与生活漫谈〉读后漫谈集录并商榷于周扬同志》一文。文章寄给《解放日报》被退了回来,萧军以为太不公平,太不民主了,遂将载有周扬文章的报纸和自己的文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提示他,《解放日报》不给登,你不是自己办了一份《文艺月报》吗!你可以登在《文艺月报》上呀!遂刊于《文艺月报》第8期(1941.8)。文章思想姑且不论,用语的确颇有尖刻之处,如:“我们敢于这样说:凡是到延安来的——连一个小鬼也在内——他们决不是想到这里来吃肉或者是补充维他命C的;这也正如周扬同志参加革命,不仅仅是为了做院长,吃小厨房以至于出门有马骑……一般。”
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一个人像萧军这样特殊,牵涉那么多重要的史实和人物,他像一个张开的蛛网,串联起一系列现代文学史重要的片断。萧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是撰写世界武装反小说的第一人,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既尊称鲁迅为恩师,又被毛泽东主席视为知己的人物。
日,萧军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凌海市沈家台镇);1928年,萧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并开始用写作;1933年,萧军与相恋后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散文合集《跋涉》,其中有他6个短篇;1934年11月,“二萧”到上海,得到亲自指导,参加了《海燕》和《作家》等杂志的编辑工作;1935年7月,长篇小说由萧军自费出版,、、都给予了高度评价;1938年,前往西安,途经延安时受到、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接见。在西安,他与萧红协议离婚,后与王德芬相识并相恋,结为夫妻;1940年6月,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并在鲁迅研究会工作;1946年,萧军重返哈尔滨,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后因为《文化报》与《》论争事件,萧军成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被排斥出文艺界;1951年,调至北京市“文物组”当文物研究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迫害。粉碎“”后,萧军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日,在北京逝世。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中国现代作家
360百科致力于成为最为用户所信赖的专业性百科网站。人人可编辑,让求知更简单。角色:扮演者:
萧军:民国时期的东北作家,“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人,豪侠且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被萧红的悲惨处境所打动,更被她的文学才华所征服,走到一起却终究无法厮守一生…
黄金时代萧军的扮演者是冯绍峰
黄金时代演员表
上映:2017年
上映:2017年
上映:2018年
上映:2017年
上映:2017年
上映:2017年
上映:2017年
else if(urlstr.indexOf("/xianggang")!=-1){
document.writeln("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最新热播港剧");
else if(urlstr.indexOf("/dalu")!=-1){
document.writeln("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最新热播大陆剧");
else if(urlstr.indexOf("/taiwan")!=-1){
document.writeln("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最新热播台湾剧");
else if(urlstr.indexOf("/meiguo")!=-1){
document.writeln("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最新热播美剧");
else if(urlstr.indexOf("/yingguo")!=-1){
document.writeln("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最新热播英剧");
document.writeln("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document.title.substring(0,document.title.indexOf("_"))+"");
[漫漫看漫画网] 长夜漫漫?漫画漫漫 记住网址:
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通过链接的方式提供相关内容(所有视频内容收集于各大视频网站),本站不对链接内容具有进行编辑、整理、修改等权利。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百度音乐客户端听歌,随时随地
感谢您使用手机百度音乐
下载会在几秒内自动开始,如浏览器长时间没有响应,请点击
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下载百度音乐手机版
目前Ta还没有专辑。
&2017 Baidu
微信扫一扫精选音乐每日推送!
扫描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萧军心目中的毛泽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