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曾在东南亚华人分布地区建立过哪些国家

&|&&|&&|&&|&&|&&|&
华人曾在东南亚建立过一个独立国家
凤凰网专稿
'正在加载中...'
内容提示:本月初随着《南方周末》的相关报道,对外移民引发了热议,据2007年中国社科院在《全球政治与安全》的报告中透露,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本周的《腾飞中国》我们将进入对外移民的话题。
凤凰卫视6月28《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福建广东沿海的居民从唐朝以后,由于人多地少,出海谋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出路,虽然朝廷严禁民众移民,但是生活的压力和沿海的地理环境,依然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闽越民众向外移民,台湾的汉族祖先呢多数就来自闽越,所以有所谓&唐山过台湾&之称。
清朝是历经海禁,但是仍然不能阻挡这一潮流,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一百年里,中国人出洋的人数超过了1500万,足迹遍及了五大洲数十个国家,今天大家熟知的北美、欧洲、南美的唐人街就是在这个期间建立起来的,其中尤以南洋为移民的重点。华人带动了南洋也就是东南亚的开发,当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者在十八,十九世纪进入东南亚的时候,他们惊奇的发现华人已经在东南亚各地建设了城镇和商业网络。
然而华人却没有祖国的保护和支持,南方共和国是华人在东南亚建立的一个独立国家,这个国家位于今天印尼的加里曼丹岛,存在了100多年,1777年到1884年。直到荷兰完全占领和统治了印尼之后,这个共和国才消失了。华人移民南洋的道路非常艰巨,当时有歌谣唱,火船驶进七洲洋,是好是歹全是命,时来金银用船载,运倒连命都丢掉,许多人送命在艰险的途中或客死异乡。东南亚的矿业几乎都是华人开发的,华人在侨居国从事商业活动,形成了一个沟通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暹罗也就是泰国的王室曾经表示,如果没有华侨,宫廷什么买卖都做不成,华人从事的职业很广泛,包括手工业、烤面包师、裁缝、鞋匠、金匠、织工等等几乎是无所不包,他们同样在当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南洋&的中国人成为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英国的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承认,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马来政府及其人民对于如此勤奋耐劳守法之华侨之谢意,非言语所可表达,南洋华人现在的多数都已经加入了当地的国籍,但是他们仍然继承和保存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华人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华裔都进入了执政的高层,今天中国人可以合法的移民东南亚,受到了中国和移入国政府的保护。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何亮亮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编辑:石冰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最热万象VIP【一点资讯】华人在东南亚为什么没有独立建国?这7个华人国家是如何消亡的?
【一点资讯】华人在东南亚为什么没有独立建国?这7个华人国家是如何消亡的?
与西欧人向亚、非、拉广大区域殖民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了下南洋的活动。明朝中后期,汉人开始大规模向东南亚地区移民,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下南洋”。(大航海时代的中式帆船)华人移民东南亚,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华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在蛮荒之地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在今天的东南亚国家中,华人绝对人数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印尼约有880万华人,占当地人口的3.5%左右;相对人数最多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约有370万华人,占当地人口的74.2%。(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数字,统计会有出入。)(在东帝汶的客家人)很多人在学历史的时候都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除了新加坡,华人在东南亚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其实新加坡一开始也不是准备要独立建国的,新加坡积极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后来因为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与马来西亚联邦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产生了矛盾,加上新加坡又发生了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骚乱,马来民族统一机构领导人东古为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把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开除了出去。新加坡被开除出马来西亚联邦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马来西亚地图)华人之所以在东南亚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这不得不从明清政府的海洋战略说起。明朝政府自郑和下西洋以后,就不怎么关心海洋事业了,但是呢,明朝好就好有“海上集团”的存在,当时中国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贸易被中国的“海上集团”控制,“海上集团”也被称为“武装海商集团”,中国的“武装海商集团”历时约2个世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直、李旦、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荷兰人眼中的郑芝龙,穿绿衣服的是郑芝龙)明朝对活跃于海上的武装集团原则上是予以严厉打击的,但是明朝的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他们的存在,或者因为地方官吏徇私舞弊,或者因为明政府海禁政策法令无常,总之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海上集团依然很活跃。满清入主中原以后,由于当时最大的海上武装集团——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参与了反清的活动,并且郑成功一直领导军队在东南沿海从事反清斗争,所以在清朝看来,这些海上武装集团是潜在的威胁。清朝水师对海上武装集团进行了清剿,最终在18世纪彻底肃清了这些“海盗”。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以后,准备进一步去菲律宾开拓,此时,郑成功不幸逝世,进攻菲律宾的计划就搁浅了。郑成功的逝世以及清朝在18世纪彻底剿灭海上武装集团,表明中国人的武装集团彻底从东南沿海退出,相当于把中国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制海权拱手让给了西方人。(西方人绘制的中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图)一方面明朝、清朝的中央政府不关心海洋事业,另一方面海上武装集团又被消灭。所以从18世纪开始,华人基本上失去了来自中国本土的武力支持。建立国家需要武装,没有武装,哪里有国家?十六、十七、十八世纪之时,中国人在东南亚建立了7个国家(其中有1个是南宋末年建立的),这些国家后来都消亡了。既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又面临着强大的西方列强,华人又是作为客居者的身份居住在当地。这些国家是无法生存的。兰芳共和国这7个国家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兰芳共和国(1777年—1884年),1770年,广东嘉应(今梅州市梅县)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成立了“兰芳公司”,兰芳公司成立以后,当地的一些酋长要求获得兰芳公司的保护,于是在1777年,罗芳伯正式建立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兰芳共和国位置)兰芳共和国成立以后,面临着荷兰人的威胁,罗芳伯知道当时洋人还是害怕清朝的,对清朝皇帝有所忌惮,于是向清朝政府纳贡称臣,清朝皇帝对中国人在海外称王称霸向来都是不赞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将来有一天是不是要回国抢我的位置?罗芳伯因为是华人,很清楚中国皇帝心里想的那些事儿,所以不是以“共和国”的名义,而是以“公司”的名义,向清朝皇帝进贡。(兰芳共和国其实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但是,荷兰人看不明白,以为清政府真的认可兰芳共和国作了清帝国的藩属国了,所以一直不敢把兰芳共和国怎么样。到了1884年,清政府已经彻底衰落了,荷兰人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覆灭。因为兰芳共和国是以公司的名义向清朝进贡的,而不是以“藩属国”的名义进贡的,所以兰芳共和国被荷兰人消灭之时,清政府什么话都没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个正式的条约都没有签,琉球、朝鲜、越南等藩属国至少是有条约的。戴燕王国坤甸河北部(与兰芳共和国非常的近)有个戴燕王国,其国王非常的残暴,当地人民对他非常的不满,广东省梅县人吴元盛杀了戴燕王国的国王,当地民众拥戴吴元盛为戴燕王国国王。戴燕王国存在的时间共70余年,历四任国王。(坤甸位于印度尼西亚的西加里曼丹)19世纪中后期,戴燕王国也沦为荷兰的殖民地。清政府当然也是什么话都没说,清朝皇帝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有个戴燕王国。安波纳岛王国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南明灭亡后于安波纳岛(纳土纳群岛)自任国王。纳土纳群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群岛,位于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之间的海域,由272个岛屿组成,面积2,110平方公里,现在的人口约9万余人。(纳土纳群岛的位置)张杰绪为什么会在这个群岛上建国?因为南明灭亡以后,广东沿海的一部分残兵败将不满清朝的统治,联合一部分渔民来到纳土纳群岛生活。可惜,张杰绪死后,王国内部出现权力斗争,张氏王国渐渐衰败,后来纳土纳群岛也成为荷兰的殖民地。马来吴氏王国福建人吴阳在1775年于马来半岛的宋卡建立王国,该国无国号,后称臣于暹逻。(宋卡的位置)(现在的宋卡)暹罗吞武里王朝泰国的吞武里王朝可以认为是华人建立的,因为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郑信(年)是个中泰混血儿,郑信的父亲来自中国广东澄海,名郑镛,广东潮汕人,郑信的母亲诺央是暹罗人。1782年,吞武里王朝发生宫廷政变,郑信被杀。从柬埔寨前线率大军回国的却克里将军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曼谷王朝。却克里是曼谷王朝的第一代国王,史称拉玛一世,却克里的父亲名叫通滴,是孟族人,他的母亲名字叫做 Daoreung,她具有部分华人血统,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华人。因此曼谷王朝与华人的关系不是很大。(郑信)东南亚还有两个华人王国是在元、明时期建立的。爪哇顺塔国南宋末年,崖山一战,张世杰惨败,陆秀夫背负幼帝蹈海自杀,但是陆秀夫的儿子并没有死,也没有投降元朝,他率领部分南宋遗民乘船到了爪哇岛,建立了顺塔国。(爪哇岛的位置)顺塔国在明朝永乐年间还向明朝进贡了,《明史》记载了顺塔国进贡的事情并追述了顺塔国建国始末。今天的我们才知道关于爪哇顺塔国一些历史。顺塔国后来怎么样了,史书没有明确记载。飞龙国广东省饶平乌石村人张琏在嘉靖年间起义,反抗明朝的统治,转战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后来义军被明廷剿灭,张琏出海南下,在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自立为王,来自广东、福建等地的华人移民和商人均依附于他。(苏门答腊岛)飞龙国后来怎么样了,史书也没有明确的记载。西方列强来到东南亚以后,清朝皇帝一般不怎么关心海外的事情,这些华人国家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当然无法抵抗西方列强。二战胜利以后,东南亚各个国家相继独立,以华人为主体的区域呈零星状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很难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且华人在当地本身就是后来者,人都是讲究“先来后到”的,华人在方方面面都要谨慎行事,只专心于商业和教育,对政治却不怎么关心。新加坡是因为被马来西亚联邦开除了,才成为一个华人国家。(郑和下西洋所到的区域)与西欧人在亚、非、拉等广大区域殖民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了下南洋的活动,但是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西欧人的殖民活动背后有强大的国家支持,而中国人开拓南洋的活动没有得到明、清中央政府的支持。这就是西欧人在亚、非、拉等地建立了很多独立的国家,而华人移民海外却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更多历史知识,可以关注“腾飞说史”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订阅: tf (←长按复制添加)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东南亚哪个国家的华人最多?
vnXM87AU99
你好,不知道我的回答对不对,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东南亚各国的华人都很多的,主要是在清末时被各国的殖民主义者贩卖到这些国家用来作为劳力使用,后来逐渐在当地繁衍并壮大.这些国家主要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而在这些国家中,华人人口最多的当属新加坡,国家里有70%的人是华人后裔,还有就是印度尼西亚.
这里着重要提到的是印度尼西亚,在1965年,中国和印尼建交时,曾就华人华侨的问题进行过磋商,后来商定由华人自主决定拥有哪个国家的国籍,几乎有一半的人选择的加入中国国籍,选择印尼国籍的华人占到印尼总人口的30%.也属于一大群体,并且这30%的人口控制了印尼至少70%以上的经济命脉.印尼反华的历史悠久,所以也有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对华人后裔的屠杀行径,这是不可被饶恕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在东南亚各国中,哪个国家的华人华侨最多
黎约践踏2534
  印度尼西亚  中国人民和印尼、马来西亚人民之间的往来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荷兰考古学家德·弗玲斯研究印尼出土的中国陶磁器得出结论,认为远在2000年前中国人已漂洋过海踏上印尼国土,有的可能已在万丹定居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在东南亚各国里,为什么泰国华人地位相对于印尼华人、大马华人高?
对于题主所提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一个值得注意巨大的差异是,泰国是唯一一个不是二战结束后独立的国家。这一点差异,直接导致了东南亚各国华人群体棘手的入籍问题。东南亚当地独立的民族政府成立后,由于对华侨优势经济地位的不满和对华侨全面认同中国状况的疑惑,以及对新成立国家政治认同与效忠的需要,普遍对华侨持一定的排斥和歧视态度,东南亚华侨加人当地国籍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比如印尼苏哈托政府一直到八十年代才逐渐放开对华侨入籍的种种限制,马来西亚较之印尼对华侨的入籍政策宽松。然而泰国的华侨入籍情况大不相同,二十世纪初以前,泰国虽无国籍法,但暹罗王室向来认同旅居的中国移民为臣民,到之后国籍法颁布之时,也普遍采用出生地原则,并未对华侨入籍造成太多障碍。虽然中泰政府有过一段交恶的时期,但总体上在泰华人华侨群体的融入都比较彻底。到八十年代,东南亚各国都基本解决了华侨入籍问题之后,其政治地位上依然是二等公民。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均有从法律上对马来人和印尼人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保护性政策,使得华人地位矮人一等,排华也成为政客谋取政治利益的手段之一。而泰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就要好得多,1973年,泰国制定宪法委员会已通过一项决议,让在泰国出生,父母均为外侨的后裔,享受与泰人完全一样的政治权利,可以参加竞选议员,可以参加投票选举。1975年泰国政府宣布,华人入籍后即可享受公民权,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总的来说,东南亚各国华人的地位,泰国最好,马来西亚尚可,而印度尼西亚还有很多值得努力的空间。
我觉得实质上的原因应该从心理学上分析,期待心理学专家的解析。我只能说点浮于表面的。泰国华人算是基本已经融入泰国社会了,或者说被泰国同化了。在泰国华人、华裔和泰华混血很少像其他国家的华人一样聚居在一起,他们和本地人杂居,这可以看作同化的最大表现。其中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1、泰国政府的移民同化政策,泰国现在混血已经很多了,泰国政府摒弃排外理智地采取移民同化策略是极其有远见的,混血杂交有天然的基因优势,这对于泰国而言绝对是利在千秋。2、泰国是个佛教国家,平和温顺包容(泰拳要另说),泰国音乐中充斥着浪漫情怀,不过泰国佛教和我国的佛教差太大,宗教认同感的因素应该并不多。3、泰语和壮语侗语同属壮侗语系。4、泰国华人一般都有较好的经济条件,部分华人在泰国政商届地位很高,比如占领泰国大部分市场的国际性唱片公司GMM(歌莱美)就是华人创立控股的,当然还有建立了吞武里王朝的中泰混血将军达信。5、湄公河一衣带水,我不是开玩笑的。大马华人有地位,主要是因为有钱。但大马毕竟是个伊斯兰国家,不信安拉信马列毛邓三怎么会被接纳?当然,信菩萨信基督也是一样的。印尼华人新闻联播应该去拯救他们。全世界人民都是善良的,印尼的排华主要是印尼政府,或者说印尼大家族主导。印尼几大家族向来有排华传统,不过近些年也有所改变,主要是迫于经济上的压力,印尼人比较擅长的就是服装和电子产品代工了,但这个真挣不了多少钱,挣钱还得靠华人,还有就是互联网的普及。
其实造成华人地位在东南亚国家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华人有没有大量从政,而不是传统意义的从商。泰国华人在泰国的政治地位普遍很高,从第18任首相起,几乎所有首相都有华人的血统。比如最近几届的英拉(客家人),阿披实(客家人)。华人只有进入到了当地的政治圈,才能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与法律。
写标题的人世界观有问题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为?就不提历史 就说现在 不管跑到哪里 有钱有权的人才会得到高的地位!别跟我说雷锋没地位 雷锋在中国是非常高的地位 但是出了国 就没几个人认识雷锋我也不知道写标题的人说的泰国华人 马来华人 印尼华人到底指的是谁? 意思是泰国华裔 还是马来华裔 亦或者印尼华裔? 那跟中国有半毛关系!人家就是泰国人 马来人和印尼人!在马来的有钱有权的华裔没地位? 在印尼的有钱有权的华裔没地位?所以真心搞不懂为什么提主会得到泰国华裔地位高的答案!最终我要想的说 你有钱有权管你是华裔还是中国人 你到哪里都有地位 如果没钱也没权 那就别提什么地位 在哪里都一样!
大陆不会提及的一件事情是:东南亚各国对于华人的普遍负面态度,跟大陆政府长期共运活动中支持各国共产游击队有关。这些共产党信奉武装革命路线,以TG马首是瞻,并且从大陆获得金钱和武装支持,在国内实施游击等反政府行为。这种人怎么能不招恨?大马、新、印尼、菲等国均因此事与TG有仇。简而言之,仅有的例外其实就是缅甸和越南两个共产主义国家。泰国虽然没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国内共产党乃是合法政党,并且一度成为第二大政党,泰国也在六七十年代整体左倾。与中国和华人关系不错。八十年代邓意图与东南亚各国缓和关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对各国共党的资金供应。
不用讲那么复杂,输出革命的时候东南亚国家个个胆战心惊,并不是说泰国就比印尼马来西亚更安心一些。根本的原因是:印尼、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泰国是佛教国家。绿教这个玩意儿你懂的,全世界你随便举出来哪怕一个异教徒可以获得“平等”,我还不说“较高”地位的伊斯兰国家。一个就可以。相对来说佛教是一种平和得多的宗教,华人或者其他民族才有了不受敌视的可能性。
因为泰国华人基本都泰化了,融入了主流社会,而在其他国家基本还是封闭的群体。
其实就是血盟。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华人有没有和其他民族并肩浴血奋战,在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取得认同。举个例子: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郑王,名信(年),其父就是来自潮州地区的澄海市。郑王七岁时,被当时的财政大臣昭拍耶节基收为义子,入佛寺读书,长大入皇宫任职,后升为甘烹碧府太守,被称为“拍耶达”或“拍照达信”。二百多年前,当缅甸入侵者攻克当时泰国大城王朝的首都时,郑信率五百勇士突围,退至泰国的海滨罗勇、尖竹汶一带,起兵反缅,在当地人民和旅泰潮州人的帮助下,最终把侵略者赶出国门,建立泰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吞武里王朝)年)。今天,泰国人民仍尊称他为郑皇大帝,在吞武里大罗斗圈为他建立塑像,以资纪念。来源:吞武里王朝历史不长,只有15年,但是抵御外侮在任何国家都是倍受人民尊崇感念的一件事。华人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经常把自己当做过客。李光耀的爷爷就是个典型,在南洋经商发财之后,就跑回广东捐了个官做,光宗耀祖去了,撇下新加坡的一大家子人。这就是华人的文化优越感太强,不认同当地人,把自己当外人了。更有甚者是跟殖民者合作:荷兰人到印尼、法国人到越南,发现当地土著文化水平低、性情懒散,很难管理,但是可以跟华人合作,把事情交给华人,让华人去管当地土著,比如包税。这绝对是招当地人忌恨的事,尽管只有少数华人从中获得了经济利益。等当地土著翻身做主之后,华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另见:相较而言,菲律宾和泰国的华侨华人当年受到相对温和的同化政策,经济上都能有所建树,政治上也有权发声。在菲律宾,早期的福建人来这儿做贸易,与当地女子结婚成家。到19世纪后期,华裔作为一个商业阶层逐渐崛起。尤其在1946年菲律宾独立之后,华裔商业阶层一度重权在握。如今菲律宾9730万人,有华人血统的可能超过1000万人。菲律宾的国父何塞-黎刹的高祖父就是从福建移民到菲律宾,黎刹1892年曾号召人民起义,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残酷统治。4年后,年仅35岁就被枪决。(图二:菲律宾新总统,罗德里格-杜特尔特)最近即将赢得总统大选颇受争议的“菲律宾特朗普”杜特尔特(Duterte),相对于上任总统阿基诺(Aquino)在南海争议上的强硬立场,他表达合作开发油气的态度,并申明祖父是福建人以示友好。在菲律宾这个以家族朝代政治著称的国家,杜特尔特(Duterte)背后支持的父系联亲家族之一就是扎根于宿雾省(Cebu)的杜拉诺世家(Durano family)。(图三:麦考伊(McCoy)在《漠视秩序的家族》(“An Anarchy of families”)中罗列的以雷蒙-杜拉诺(Ramon Durano)为核心的部分杜拉诺世家族谱)书中的华裔雷蒙(Ramon)在1930年研究生毕业本是个低薪的高中老师,后来做家具生意赚了点钱,又跟着他的小叔子也就是达瑙市(Danao)的市长保罗-阿尔门德拉斯(Paulo Almendras)从政且当了律师,同时从商经营制船业和矿业,自此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间虽然雷蒙(Ramon)历经二战,也受到总统马科斯(Marcos) 的处处压制;但家族在1969年鼎盛时,他成了宿雾省议会第一大区代表,他的妻子成了达瑙市(Danao)市长,大儿子当了第五区代表,大女儿成了山薄恩市(Samboan)市长,整体在宿雾省(Cebu)的影响首屈一指。而新总统杜特尔特(Duterte)这一支主要是通过雷蒙(Ramon)的妻子碧翠斯-杜特尔特(Beatrice Duterte)而和杜拉诺世家(Durano Family)有了联系。在杜特尔特(Duterte)当总统前,曾经在达沃市(Davao)当了22年的市长,父母都是律师。他的父亲在成为达沃省(Davao)省长(未划分达沃省前是省)前,也担任过宿雾省达瑙市(Danao)市长,杜特尔特家族(Duterte family)在1951年才南迁,定居到达沃(Davao)地区。随着杜特尔特(Duterte)登为总统,他的儿女相应拿下达沃市(Davao)正副市长的位子。可见家族的力量如何让华裔在菲律宾站稳脚跟又根系发达。泰国在历史上躲过了直接的殖民统治,但1855年和英国签订了《鲍林条约》(Bowring Treaty),许诺将出口关税降至3%,促进了水稻种植出口,也吸引了大批中国南方移民。他们起初当了碾米工,放债人和商贩,后来渐渐成为商人和银行家。2008年,泰国华人有850万人,约占人口的12%,华商经济也是泰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不仅有致力于中国业务投资的谢国民所掌管的正大卜蜂集团,还有盘谷银行,律实他尼集团等知名跨地区企业。政治上,泰国虽然是个军变频发的国家,但幕后在位66年的国王总能镇住各方势力,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也使国家免于陷入分裂和混乱,国家迈三步退一步地发展着。到了1983年的大选,所有合法的泰籍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自此华人也活跃于政治舞台。到了90年代后,华裔总理差猜(Chatichai),川·立派(Chuan Leekphai),班汉(Banharn),他信(Thaksin)接连上台。据说,泰国议会三分之二的议员也是华裔。2001年成立的他信(Thaksin)内阁,有华人血统者占五成以上。(图四:江主席和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与菲律宾和泰国的华人华裔相比,印尼的华人及后代虽然经济上有一定发展空间,但总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日常生活上也处处受到排挤。华人早年为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尼北部的港口城市巴达维亚(Batavia, 今印尼首都雅加达)做工,荷兰殖民者还推行政策吸引华人过来定居以来发展香料贸易。他们中一部分在东印度公司当中介,平时负责征收进出口关税和管理农作物丰收等,利润颇丰,引起印尼原住民的愤恨;另一部分人则成了鸦片农商。1740年因糖价下跌政府压制,百来糖厂工人杀了50名荷兰军士,接着荷兰军队加上当地一些其他少数民族展开了对华人的围剿,据说至少10,000名华人死亡, 仅剩的600-3000人东移,又在1741年受到当地爪哇贵族的暗地支持下联合爪哇人开始反抗殖民者的运动。自此,华人来印尼受到官方限制。19世纪后半期,荷兰殖民者试验种族政策致力保护原住民,而将华人视为“国家的最大威胁”认为其剥削当地居民。其实,这些最大剥削人的殖民者,将大帽子往流动的华人身上一扣,后者连土地权都很难获得。印尼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其国民90%都是穆斯林。当年荷兰殖民者并没有撼动当地贵族的地位,当地的苏丹(伊斯兰国家的君主)也没有被当作伊斯兰教的监管人而是当地传统文化习俗的代表,因此,伊斯兰教在印尼如今呈现出地方化多元化的特征,而非一统的伊斯兰教。同时,虽然殖民者们有自己的荷兰办学,但对伊斯兰学校也较宽容,因此当地的贵族以及宗教人士通过教育系统渐渐进入政治领域成为官僚,老师在武装游击动员上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加诺(Soekarno)1945年领导印尼独立后,50年代出现了四大政党,分别是代表受世俗教育贵族的PNI党(Partai Nasionalis Indonesia),代表受现代化教育穆斯林的马斯友美党(Masyumi),代表受传统教育穆斯林的NU党(Nahdlatul Ulama),以及代表未受教育大众的PKI党(Partai Komunis Indonesia)。而这其中,当地贵族和伊斯兰教的势力强大,而华人即使有“商业天分”,也不能像在菲律宾和泰国那样通过自由市场开始政经双赢一路开挂的人生。1959年,政府和军队对外来人,如华人,阿拉伯人和荷兰人的居住和贸易进行进一步限制来保住本国企业。印尼华裔组织国籍协商会(Baperki)对此进行抗议,推动种族融合运动。1965年该组织被标为共产党组织后,500万人包括几千名华人在其后的反共浪潮中被杀害。印尼将军苏哈托(Suharto)其后发动军事政变,1966年上台,实行中央集权的军管。新政府对华人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分离而非融合,华人的语言,宗教和传统节日等文化习俗都被禁止,且华人都需要改成印尼名字。70,80年代,虽然有小部分华人通过“新秩序”的经济发展项目发家致富,但在公众眼里华人的成功是与和总统苏哈托(Suharto)家族腐败相连,用金钱换政治安全的行为使他们并不被社会接纳。(图五: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1998年,学生抗议政府的经济腐败,民众迁怒于华人企业,印尼六大城市再次爆发动乱,曾借势上台的苏哈托(Suharto)这回结束了他32年的统治,新总统哈比比(Habibie)进行种族政策改革。虽然事后有调查表明死去的多是洗劫者而不是华人,新政府回避谈论调查结果,但是成千上百的华人因此离开印尼,对印尼的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据说在年间,估计有200亿美元的资本流出印尼到新加坡,香港和美国。哈比比(Habibie)为振兴经济,吸引华裔回到印尼,象征性地许诺他们一定的政治自由。他通过总统指令先是废除了官方“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名词使用,其次废除禁止学习中文的规定。其后接任的华裔瓦希德(Wahid)2000年,废除原先的法律保障了华人的文化自由,华文教育也开始复苏。2006年,印尼华人拥有被选举权,政治领域中也开始有华裔的身影。2004年的一届政府中,首位印尼华裔女性冯慧兰(Pangestu)当选为商务部部长。(图六:印尼年商务部长,冯慧兰)2010年人口调查中,约有280万字人自认是华人的,约占印尼总人口的1.2%。但还有部分因为曾经的歧视历史并没有公开自己的血统,另有报告认为实际上,华裔可能占5-6%。不过随着苏哈托倒台后的不断改革以及印尼政治的“菲律宾化”,华裔的政治权利逐渐受到保护。身在三国的华裔虽然起初因各国国情受到的社会待遇有所不同,但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个人的奋斗和抗议后的改革,各国也渐渐显示出趋同迹象。(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生想)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南亚华侨华人状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