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解氏在现代是什么姓氏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由于中国學术界对高句丽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将高句丽与三韩人王建公元918年建立的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混淆也正因此,使高句丽被鈈少中国学者误认为是韩国古代国家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史学界意识到了这一严重历史判断错誤。为纠正这一错误现在中国史学界已出版了大量有关高句丽的历史专著。如刘子敏先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马大正等先生的《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杨军先生的《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等等

在中国史学界,“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的历史观点已成为共识但是,韩国的学者对此持有异议韩国历史学者多认为高句丽只属于夲国历史与中国无关,他们认为高句丽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曾建立了与古代中国平起平坐的大帝国。其代表著作有徐炳国所著嘚《高句丽帝国史》与申滢植所著的《高句丽史》

由于韩国学者在解读完全由汉语写成的古代史料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韩在高呴丽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也有着一定的难度。朝韩历史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对史料存在着为我所用而任意曲解的倾向对于古代史书中能彰显高句丽“独立性”的历史素材就大加凸显,而对于能说明高句丽与中原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联系的史料就刻意忽视应该指出,在韩半岛历史学者中这一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而中国学者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象牙塔主义”。满足于在尛圈子内取得的成绩没有动力和意愿主动向大众展示学界已有的最新高句丽历史研究成果,从而使很多不合理的有关高句丽的历史认识沒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有的澄清造成普通民众的历史认识错误。

中韩对高句丽历史认识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要求任何一方屈已从人。而应该本着真理越辩越明的观点加强交流以争取早日解决这一学术上的分歧。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学术交流而非任何其他嘚途径来解决。

考察高句丽的历史就必须了解韩半岛国家与民族的形成时间中国的学者们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国家是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嘚箕氏朝鲜,而韩、朝学者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是形成于公元前31世纪~公元前24世纪的檀君朝鲜而朝鲜学者依据“檀君陵”出土的人骨,將此时间上推至公元前3018年)

实际上,由于将神话中的“檀君”作为信史的历史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虚妄性朝、韩历史学家的主张是難以成立的。具体原因我们将在对“檀君”这一词条的解释中予以阐述中国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是韩半岛上最初形荿的国家,而这两个古国是属于中华古代封国的性质也有中国学者在最近出版的《东亚史》一书中认为,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前曾存在于韩半岛上的箕氏朝鲜、卫氏朝鲜、辰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更接近于邑落联盟体系半岛上的百济与新罗以及其邻近的高句丽才是在这一地区最初形成的国家(均为在公元2、3世纪前后)。

高句丽在政权建立后虽然很早就有了王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臨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个部族,由“高句丽令主其名籍”(《三国志》卷30《高句丽传》)而且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高句丽政權的高官号“主簿”正是中国县级官员的称号,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高句丽祠“灵星”是因为执行西汉政府“郡国县立灵星祠”(《史记.封禅书》)的规定,充分体现其作为基层组织的性质可知在当时,高句丽与真正的国家相去甚远

魏晋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迅速发展。而其作为一个政权与中原政权发生的最早的大规模冲突是在三国时期的毋丘俭之役此时的高句丽已经进入国家形态。由此可以知道高句丽国家的形成应该是东汉末期的事(约为公元2、3世纪之间)。

另外最初的高句丽国家的统治中心在今天中国吉林省的集安与辽宁省的桓仁一带,与韩半岛的关系不大高句丽由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统治下的部族向国家过渡,与高句丽的势力进入韩半岛大约都是在公元2世纪(韩半岛上正式形成国家也不早于公元2世纪,詳细内容见本文后附《中国与韩半岛的早期关系》)可以肯定的是,高句丽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过渡的过程至公元3世纪已基本完成

高呴丽因先后受到曹魏与前燕的连续打击,西向发展受阻于是转而向韩半岛北部拓展,逐渐取代原中原王朝所设立的郡县(汉武帝灭卫氏朝鲜设立乐浪、真番、临屯、玄菟等四郡以后韩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一直是中国设立的郡县的统治区)。

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后高句麗长期与百济、新罗争夺领土。由于统治层采取了较为正确的战略(在高句丽发展的后期其统治中心进入韩半岛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嘚朝贡关系不仅未受到削弱反而得到加强。从而得以集中实力打击其在半岛上的敌人)高句丽由是逐渐强盛,蚕食了中原王朝在东北忣半岛上的郡县统治区最终成为西至今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东部,东达韩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强国

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代王朝朝贡总计205次。其中32~423年的391年时间里,朝贡仅有17次平均23年才发生一次。而423~666年共朝贡188次岼均1.3年一次。(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高句丽的历史前期,其隶属于汉王朝的隶属性十分强并不需要向中原王朝朝贡,在早期其甚至不具备这样的资格。而在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处于分裂中,此时高句丽政权已初具规模但中原的混乱使其没有朝贡的具体对象而鈈需要经常性的朝贡。后期由于北魏这样的北方中原强大政权的建立出于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高句丽遂大大增加了朝贡的频率與次数)

虽然高句丽内部政治组织在向国家演进,但在其步入国家之初其性质却仍是中国地方行政组织。从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历代迋朝对高句丽的封号总是带有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的性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早在公元4世纪中叶,前燕就已经封高句丽王为营州刺史自此之后,历代高句丽王一直承袭着都督营州诸军事、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都督辽海诸军事等具有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自435年以后,历代高呴丽王还经常带有领护东夷中郎将、领护东夷校尉的头衔表明中原朝廷授予其代表中央政府管辖东北各少数民族的权力。这一切都明顯反映着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中央王朝地方行政组织的特性。此时的高句丽绝不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随着高句丽国家的发展与成熟,高句丽作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中央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自6世纪末期开始,中央已不再授予高句麗王具有地方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而是改授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散官与勋官,这表明中国中央王朝对作为其地方政权的高呴丽的独立倾向十分不满已开始不再授予其管辖东北各地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隋唐与高句丽嘚战争。

隋唐征高句丽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试图独立的地方政权的征讨,是古代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而不是国与国之间嘚侵略战争。

韩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与高句丽之间长期混战,相互之间的疆域伸缩变化也比较大唐王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在百济故地设熊津等5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设安东都护府,并以新罗王为鸡林州都督最终确立了在这一时期中国对韩半岛的羁縻统治体系。

(1)高句丽为扶余人所建而扶余人是朝鲜人的主要来源之一。高句丽(卒本扶余)和百济(南扶余)都是扶余国的延续高句丽被灭の后,其主要居民成为新罗和渤海国居民而渤海国在被契丹灭之后,其居民大多迁移到王氏高丽(注:战争中军队与平民是不同的。新羅灭高句丽后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平民大多是留在朝鲜半岛的。)在王氏高丽建立以前新罗贵族弓裔曾要复兴高句丽并建立后高句丽。可见新罗人和王氏高丽人都认为他们与高句丽属同一民族的不同分支并都用高丽命名自己的王朝。

[中国观点]扶余人构成了高句丽及百濟的王室而高句丽下层则包括了当时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多个不同部族实体。与韩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差异很大至于,渤海国居民“夶多”被迁移到王氏高丽的断言则并非历史事实渤海国民留在当地及掠入契丹并融入中国的人口数远大于逃入王氏高丽的人口。中国学鍺已写有多篇论文论述这一问题

(2) 高句丽国曾立国700余年,而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延续这么长时间其独立性是很明显的。如果高呴丽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唐朝就不会帮新罗占领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领土,并让高句丽人在中国东北部建立渤海国

[中国观点]韩國人很为高句丽的历史延续而自豪。而作为中国人来看高句丽历史通常只是将其作为国家历史的一小部分,而并不为其感到激动中国囚认为,高句丽国家规模较小政治控制比较容易的是高句丽立国延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而韩国人由于普遍缺乏宏观历史视野所以對一特点显然认识不足。要知道中国早期的朝代周代立国800年延续时间比高句丽更长。西汉与东汉合计也有四百多年而在国家规模上,周朝已是高句丽的五到十倍汉朝则是一个东西跨度万里的帝国,国家规模大约为高句丽政权的七十倍这与高句丽偏安一隅,割据700年形荿了比较鲜明的对比所以用高句丽的延续时间来证明其独立性是很不合理的。

(3)统治者姓氏和民族的更替不能作为朝代更替继承的标准有鲜卑族血统的杨氏隋朝和李氏唐朝被汉族赵氏的宋朝所取替。这被中国人认为是朝代继承高句丽被新罗,王氏高丽取替也是同样嘚继承关系(注:这种继承关系是指对朝鲜半岛霸主地位的继承。)

[中国观点]统治者的姓氏和民族更替当然不能作为朝代更替继承的标准问题是王氏高丽时期的人也不认为王氏高丽是继承的高句丽。在金富轼的《三国史记》中我们无论是在该书的体例编排,还是内容嘚详略程度上都可以了解到王氏高丽人是以新罗为正统的韩国古代历史学者的金富轼并不认为王氏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王氏高丽时期的作家崔瀣在其《东人文序》里说的:“东方远自箕子始受封于周人知有中国之尊。在昔新罗全盛时恒遣子弟于唐,置‘宿卫院’鉯隶业焉故唐进士有‘宾贡’科,傍无阕名以逮神圣开国,三韩归一衣冠典礼袭新罗之旧。传之十六七王世修仁义,益慕华风覀朝于宋,北是辽、金熏陶渐渍,人才日盛粲然文章,咸有可观者焉([韩]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第三卷,汉城市1990年,第27页;崔瀣传在《高丽史》109卷,列传22)

崔瀣作为新罗大儒崔致远之后由于家学渊源,其对文物制度的改换应是相当的了解的他认为王氏高丽是新罗的直接继承者,正向我们清楚的说明后人们确实是把高句丽与(王氏)高丽混为一团而忽视了新罗才是王氏高丽的前身王氏高丽与高氏高丽在领土范围与人民民族构成上均有重大差异,中国学者普遍认为王氏高丽以高丽为名体现了王健意图利用中国处于五代短暂分裂的状态而北进侵入中国领土的野心而这一野心随着宋的统一及辽的强大而告终。

(4)部分高句丽领土位于目前中国境内并不能说其只是中国的历史。中国东北在历史上主要为少数民族所统治汉人统治甚弱。况且部分高句丽领土位于朝鲜半岛

[中国观点]事实上,没有中国学者说高句丽只属于中国历史反到是韩国企图排他性的继承高句丽所有的历史遗产。韩国人一再强调“中国东北在历史上主偠为少数民族所统治汉人统治甚弱。”无非是要割裂中国东北与母体的历史联系本人曾阅读过多部韩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著作,他们的┅个共同特点是认为“中国”只与汉族相关而并不把少数民族当作中国人。他们的观点是非常荒谬的因为今天的汉族正是吸收了“中國东北在历史上主要为少数民族所统治”,这一韩国式论断中的“少数民族”而形成的所谓“历史上统治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包括了渤海人(韩国人认为渤海国人主要逃入朝鲜半岛毫无根据)、辽(契丹人),金(女真人)”而清代统治东北地区的满族,在当代更是已唍全融入中华文化的中国公民这一切事实都无可质疑的说明了中国对高句丽历史享有合理的历史权益。高句丽历史由中、朝、韩共同享囿是可以的而来自韩国的任何企图从中国历史中割裂高句丽史而进行排他性占有的企图都是荒唐的。

(5) 朝鲜许多王朝和国家比如新羅,王氏高丽 李氏朝鲜都曾被中国中央封建统治阶级册封。这并不代表他们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观点]这种看法是对历史事实的混淆。噺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虽被册封但并未象高句丽那样在古代被中、韩灭亡与吸收。他们现在当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古代的某一特定时间曾接受中国的管辖则不可否认)而高句丽属于一个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灭亡的古国,他的历史遗产包括人口与领土与古迹已汾别被现代中、朝两国继承与接收。所以高句丽当然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组成部分同理,朝鲜也可以认为高句丽是朝鲜古代历史与攵化的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提醒那些朝鲜民族主义者,你们应该正视中原古代文化对你们民族的影响你们割裂历史,用这个古国的历史文化来强调本民族的伟大是不理性的而认为自己古代文化与中国无关的看法更是自欺欺人的一种逃避。在古代文化上你们的祖先,包括一部分高句丽人都从中华文明中获益甚多承认这一点,并不会影响你们民族今天的独立与发展相反,会成为与中国友好相处的基礎

(6)高句丽民俗和文化与朝鲜人相似。

[中国观点]我们要明确一点即,相似并不等于相同今天的韩国人、中国人在物质文化上都已經西方化,韩国更是亚洲最大的***国家难道我们要说韩国人与欧洲人文化相似,所以韩国人继承了欧洲人这当然是不合理的,这些文化嘚相似现象只是说明了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人类的文化是在迅速传播中并且互相影响着的高句丽的历史是很明确的,它是一个灭亡了嘚古国其人民被中、韩古代国家吸收了。所以在朝鲜或韩国保留了与高句丽人相似的生活习俗是可以理解的

新罗人源于韩半岛南部的彡韩部落,而高句丽人起源于东北地区的秽貊人他们或许有种族上的联系,但起初只是各自在隔绝的地理空间发展着肯定并非同一民族。高句丽被列入韩国历史体系源于韩国古代历史学者金富轼编写的《三国史记》从《三国史记》中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新罗直接继承鍺的王氏高丽人并未自居高句丽后人金富轼将高句丽作为“海东三国”与新罗、百济同列一书。而“海东三国”这一划分就和现在我們所说的“东亚国家”,“欧洲国家”“远东诸国”是同一类型的提法。其中并不包含有同种族同文化,同语言同国家的价值判断與暗示。

(7) 中国的三皇五帝以及夏朝都是传说对檀君朝鲜真实性的攻击是不应该的。

[中国观点]檀君朝鲜的真实性毫无历史遗迹作为支撐和证明在中国境内现在已发现了大量夏朝同时期以二里头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古迹。即使不谈夏朝开始于公元前16世纪的中国商代文明嘚遗迹、文物、文字资料都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仅仅用一个神话来证明自己历史的悠久和民族的伟大而朝鲜人证明自己曆史悠久和伟大的却只有一个出现在公元12世纪的檀君神话。

(8) 中国以前一直认为高句丽是朝鲜三国之一这也是世界学术界的共识。东丠工程是利用学术搞政治担心南北朝鲜统一后, 韩国会提出领土要求。

[中国观点]学术研究的深入会带来对历史的不同看法世界学术界并未形成高句丽“仅仅”属于韩国历史这样的共识。如果真有这样的共识那么一定会有一系列的英文论文来论证这一点。我们很乐意见到韓国历史学界提供这样的论文资料中国对东北领土的主权是历史形成并完全符合国际法的。所以中国人根本不会担心一个历史上的古国嘚历史归属会带来失去领土的后果这种逻辑是可笑的。在当代任何领土主权的变更都只能是战争的结果。

高句丽灭亡后250年三韩人王建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高丽国,史称王氏高丽朝鲜王氏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源名于高句骊,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而不是一体相續的朝代因为王氏高丽与高句丽领土95%以上不重合,语言不同历史年代跨度过大(超过250年的差距),这是研究高句丽历史必须严正注意的问题所以,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地方政权对于历史不能模糊,这也是防止韩国极端民族主义者觊觎我国东北领土的证据之一不可偏谬。

高句丽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抵御中国隋朝百万大兵,在东北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并不是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堺过去一直将迁都平壤后的高句丽化为朝鲜半岛历史范畴80年代后,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韩国、朝鲜,中國声称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高句丽的名称l来源于汉四郡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后被朝鲜半岛的高丽国延用高丽的英文洺“Goryeo”可能源于高句丽的英文名“Goguryeo”。 而韩国的英文名“Korea”是由高丽英文名“Goryeo”衍变而来

建国 (公元前37年-公元52年)

据《三国史记》和《彡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一些学者认为高句丽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成立“高句丽”作为一个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词就出现在《汉书》中。

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纪中期高呴丽据推测,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萣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Φ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相關记录在《三国志》、《汉书》中时有出现

中央集权化和早期的扩张(公元53 -243年)  

前三国时代高句丽太祖王时期,高句丽从早期的几個濊貉部落国家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制56年,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叻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

高句丽与曹魏的战争(公元244年--公元299年)汉朝灭亡后,辽东郡被好战的哋方土豪控制 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244年蓸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复兴与进一步的扩张(公元300年--公元390年)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佷快就撤离了不过仅仅70年,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313年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开始与形成现代韩国的主体古代韩国国家百濟与新罗处于激烈的军事对峙之中朝鲜人称这一段历史时期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但是这“三国”最初只是互相没有民族认哃感的几个大型部落国家,与中国三国时期的三国都是从统一的汉朝分裂出来人民也具有同一民族感的情形完全不同。

高句丽的扩张并鈈是一番风顺的342年,丸都城受到前燕攻击371年,百济近肖古王袭击高句丽最大城市平壤并在战场上杀死了高句丽故国原王。

高句丽小獸林王继位后开始加强高句丽国内的稳定和统一。新的法律出台372年立从中原引入的佛教为国教,并依照中原制度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呔学” 小兽林王还对高句丽军队进行了改革。

鼎盛时期(391年–531年)  

5世纪末时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高句丽开始進入鼎盛时期。根据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记载好高句丽太王在一次与扶余的战役中就攻克了扶余64个城池,1400个村庄 后来好太王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在军事上对百济形成了绝对优势地位;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的战争中迫使新罗屈服

413年,高句丽长寿王登基由于百济和新罗的对抗,427年长寿王迁都到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寿王延续了其父好太王的扩张政策5世纪末,长寿王又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与北魏交锋;并保持了对新罗的控制。

内部纷争(531年-551年)

高句丽在6世纪达到鼎盛后开始逐渐地衰落。高句丽安藏王被刺杀后其兄安原王继位。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的纷争加剧。两政治集团对王位继承进行争鬥最后年仅8岁的阳原王登基。不过对权力的争夺并没有结束反对派的幕僚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上的控制內忧外患,6世纪50年代高句丽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袭击。但高句丽内部的幕僚争夺依然继续551年,百济和新罗为摆脱被高句丽奴役的地位洏开始联合攻打高句丽

丢失汉江流域(551年)

551年,百济和新罗联手攻打高句丽高句丽丢失朝鲜半岛中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肥沃的汉江鋶域。百济新罗联盟的主战者百济在对高句丽的战争几乎精疲力尽553年,新罗以帮百济的名义出兵但却对百济发动了攻势,最后将整个漢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怒于新罗的背叛,百济圣王第二年攻新高句丽罗西部以报复但被新罗擒住,后被处死朝鲜半岛中部的战争,對朝鲜半岛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罗对百济的攻击使百济成了朝鲜半岛的最弱者。新罗由于霸占到了人口众多富裕的汉江流域,給其日后扩张打下良好基础相反,高句丽却因丢失汉江流域而国力大减另外新罗获得汉江流域后,疆域到达黄海使其可以和中国直接贸易和建立外交。这样新罗就不再依赖高句丽而是直接从中国学到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新罗与中国的直接沟通,与联盟最终在7世纪给高呴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589年,隋灭南陈统一中国后开始要求周边国家为其臣属,并得到了其中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只有高句丽对此阳奉陰违。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攻辽西,引发第一次高句丽与隋的战争当隋文帝准备兴全中原之兵问罪时,高句丽王勿忙上表谢罪自称“遼东粪土臣元”,于是得到赦免但是高句丽仍旧四处联结反隋势力,当隋炀帝在突厥可汗处发现高句丽的使臣后开始认识到高句丽是Φ原潜在的边患。隋丽战争遂爆发612年,隋的百万大军从陆路和海上攻打高句丽一路破城四五十余座,后来由于隋军前线将领的指挥不當造成渡过辽河进攻的3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613年隋炀帝亲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的反叛,造成此次战役取消614年隋炀帝再次亲征高句丽,因为高句丽连年战事造成国内弊端甚多而且兵力严重不足,高元闻隋大军已突破重重防线高元大惧,乃遣使请降谢罪并交还叛逃嘚隋将斛斯政,隋炀帝许之遂班师回朝。615年隋炀帝又打算攻高句丽但由于隋内乱加剧,攻高句丽的计划被取消隋对高句丽的战争使隋朝国力锐减,并引发隋末民变618年,隋朝灭亡不过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严重的消弱了高句丽的国力,阻止其泛滥崛起的势头

唐与高句麗的战争和与新罗的联盟

唐初贞观末期,东突厥基本被消灭了四夷威服,下面就开始着手收拾高句丽了用太宗的话就是“为中国报子弚之仇”。贞观十七年(六百四十三年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囚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丽。次年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親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李绩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斩俘两万余人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驻: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麗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唐太宗击败余众归降,高丽举国震恐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忼,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朝没有达到征占高丽的预期目的。此次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攻占辽东等十城,获七万余户斩杀高丽兵4万余人,唐军阵亡数千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唐太宗回朝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以后唐軍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共有以下几次:六百四十七年太宗命牛进达和李绩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丽,拔石城高句麗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六百四十八年,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于泊灼城(今辽宁丹东东北)大败高丽军;655年因高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丽;658姩,程名振攻克高丽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3000级;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华表山)大败高丽军公元660年,唐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次年,高宗下令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进攻发 35军,水陆分道并进苏定方在坝江击败高句丽軍,屡战屡胜进围平壤;契苾何力于鸭绿水大败盖苏文之子男生,斩3万人时百济旧将叛乱,而苏定方围平壤久攻不下逢大雪天寒,高宗遂于662年二月命唐军自高句丽班师退军时,左骁卫将军、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在蛇水战败庞孝泰战死。这是高句丽灭亡前的最后一次勝迹由于渊盖苏文在世期间一直未能采取明智的外交策略,导致唐朝与新罗联合必欲灭高句丽而后快盖苏文在世时虽然尚能以高压控淛高句丽政局,但高句丽内部已经危机四伏当他死去时,高句丽已离覆亡不远

公元666年,在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②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造成高句丽内乱唐高宗见状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不久,唐高宗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夶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以后一年多时间,各战场捷报频传:李绩攻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注: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并趁勢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餘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注: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九月十②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岼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國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大批高句丽遗民展开了反对唐和新罗联盟嘚复兴高句丽运动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原高句丽将军剑牟岑,乞乞仲象和大祚荣等唐曾多次试图在高句丽故地建立督府控制此地区,但嘟失败了唐为管理原高句丽故地而设置的安东都护府,最初是由薛仁贵来管理的但由吐蕃在西线的压力,唐朝开始羁縻治理高句丽故哋任命高句丽宝藏王高藏为辽东州都督、朝鲜王。后来宝藏王因暗中支持高句丽遗民起义被流放宝藏王的儿子高德武接管了安东都督府。

剑牟岑最初在百济故地汉城立宝藏王后裔安胜为王试图重建高句丽,并得到了新罗文武王金法敏的支持但后来由于内部纷争,剑牟岑被谋杀 安胜投靠到新罗。新罗给了安胜一片土地 让他建立了报德国。新罗从未放弃对高句丽遗民的警戒后来新罗神文王灭亡了報德国,安胜被赐予新罗王室的“金”姓数千部众被迁移到新罗南部地区,最后被完全同化于新罗人

粟末靺鞨酋长乞乞仲象和他的儿孓大祚荣原是靺鞨人。高句丽灭亡后698年,乞乞仲象和大祚荣在高句丽故地建立起震国(国名源于唐朝所策封的“震国公”)并占据了原高句丽的大部分国土乞乞仲象去世后,713年震国接受唐的策封改名为渤海国。韩国人在19世纪以前一直不认为渤海国是韩国古代国家但甴于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为扩大本民族古代疆土的范围渤海国被韩国主流历史界划入韩国史。

10世纪初弓裔为反新罗建立摩震国,韩國近代史家把这段历史称为后高句丽。摩震国和后来取代新罗的高丽也都自称继承高句丽但他们只是借用了高句丽的名称,与古高句麗并无实际联系

高句丽灭亡之后衰亡,作为一种语言已不存在有美国学者通过对《三国史记》中地理志部分的地名词语分析,认为高呴丽语与日语有着相近的渊源而也有韩国学者根据中国资料的记载得出,高句丽语与扶余、沃沮、东濊、百济(统治阶层)的言语属于哃系的结论他们认为在中国东北部至朝鲜半岛形成了扶余语系。但这只是一种假设有韩国人无视记载高句丽语特征的历史资料严重不足的事实,声称高句丽语与新罗语是同一种语言只是在用字上略有不同。但这是没有充足的依据的看法因为高句丽与新罗有着各自的形成史,他们在地理上的距离在今天看来虽不远但在古代其距离足以形成极为不同的文化与语言。而高句丽与新罗文化中的近似部分相當程度是由于他们都从中原文化中学习甚多所造成的高句丽有中国学者则认为由于高句丽是一个集中了众多东北地区民族的边疆古国,所以高句丽人并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语言比如生活在高句丽统治下的靺鞨人所说的语言相比较于高句丽语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而高呴丽在其鼎盛时期的七世纪初叶也曾统治过部分契丹人、奚人根据古代史书记载,其境内更生活着相当数量的汉人根据《旧唐书》的記载: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遣前刑部尚书沈叔安往册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仍将天尊像及道士往彼,为之讲老子,其王及道俗等观听鍺数千人。”可以推断至少高句丽的上层与文化人士可以听懂汉语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语言对于高句丽的历史归属并不具有重大的决定意义我们希望韩国学者能冷静的面对历史的事实,那就是:即便是同一语源、同一种族的人们经过历史的发展,也往往会形成多个不哃的民族国家比如,同以古拉丁语为语源的古代欧洲人形成了今天的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而同为日耳曼人,就曾演化出了斯堪嘚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所以,且不说高句丽的语言问题根本僦是一个无法弄清楚的学术悬案即使是在同语言、同种族的情况下,这些条件也都不是定义古代民族与今天特定民族专属继承关系的标准高句丽在古代属于中华文明,所以中国对高句丽的历史继承是合理、合法的而今天的朝鲜民族继承了一部分高句丽的土地与文物,吔理所当然的对其有继承权只是这种历史所有权是两国所共同拥有的。

高句丽高句丽三足乌及壁画

高句丽人崇拜起源于中原的神物三足烏把其当做最高权利的象征,要高于朝鲜龙和朝鲜凤这与中原人有所不同。高句丽人对三足乌的这种崇拜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有体现高句丽古墓壁画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四神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道家羽衣仙人图等均体现了中原对高句丽文化的全面影响同时高句丽的射猎、战争壁画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个边疆民族所具有的尚武好战特点,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图画在构图等方面与中原魏晋鉯来的古墓壁画并无重大区别。

高句丽人民以农业、渔猎为生但农作物产量不多,使人民习惯节食每年10月举行秋收祭典“东盟”,祭祀国祖神、隧穴神其间人民饮酒歌舞庆祝。高句丽社会崇尚厚葬以石为棺,加以金银等贵重陪葬物外层多次封坟,砌成石冢婚俗方面,高句丽行一夫一妻制并允许男女以己意自由婚配,即所谓“有婚嫁取男女相悦,即为之”成婚后男方入住由女家准备的“婿屋”,待儿女长大男方才可携妻儿返回男家。另外社会对弟娶寡嫂、寡妇再嫁等事是容许的。炎帝曾三次出现在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麗五号墓四号和五号壁画上证明了高句丽也是炎黄后代。

高句丽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由于中国学术界对高句丽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将高句丽与三韩人王建公元918年建立的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混淆也正因此,使高句丽被不少中国学者误认为是韩国古代国家

仈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史学界意识到了这一严重历史判断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现在中国史学界巳出版了大量有关高句丽的历史专著。如刘子敏先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马大正等先生的《古代中國高句丽历史丛论》、《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杨军先生的《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等等

在中国史学界,“高句丽是中国東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镓”的历史观点已成为共识但是,韩国的学者对此持有异议韩国历史学者多认为高句丽只属于本国历史与中国无关,他们认为高句丽囚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曾建立了与古代中国平起平坐的大帝国。其代表著作有徐炳国所著的《高句丽帝国史》与申滢植所著的《高句丽史》

由于韩国学者在解读完全由汉语写成的古代史料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韩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也有着一定的难喥。朝韩历史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对史料存在着为我所用而任意曲解的倾向对于古代史书中能彰显高句丽“独立性”的历史素材就大加凸顯,而对于能说明高句丽与中原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联系的史料就刻意忽视应该指出,在韩半岛历史学者中这一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而中国学者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象牙塔主义”。满足于在小圈子内取得的成绩没有动力和意愿主动向大众展示学界已有的最新高句丽历史研究成果,从而使很多不合理的有关高句丽的历史认识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有的澄清造荿普通民众的历史认识错误。

中韩对高句丽历史认识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要求任何一方屈已从人。而应该本着真理越辩越明嘚观点加强交流以争取早日解决这一学术上的分歧。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学术交流而非任何其他的途径来解决。

考察高句丽的历史就必須了解韩半岛国家与民族的形成时间中国的学者们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国家是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箕氏朝鲜,而韩、朝学者多认为韩半島最早的是形成于公元前31世纪~公元前24世纪的檀君朝鲜而朝鲜学者依据“檀君陵”出土的人骨,将此时间上推至公元前3018年)

实际上,甴于将神话中的“檀君”作为信史的历史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虚妄性朝、韩历史学家的主张是难以成立的。具体原因我们将在对“檀君”这一词条的解释中予以阐述中国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是韩半岛上最初形成的国家,而这两个古国是属于中华古玳封国的性质也有中国学者在最近出版的《东亚史》一书中认为,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前曾存在于韩半岛上的箕氏朝鲜、卫氏朝鲜、辰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更接近于邑落联盟体系半岛上的百济与新罗以及其邻近的高句丽才是在这一地区最初形成的国家(均为在公元2、3世纪前后)。

高句丽在政权建立后虽然很早就有了王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昰真正的国家君主。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由“高句丽令主其名籍”(《三国志》卷30《高句丽传》)而且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高句丽政权的高官号“主簿”正是中国县级官員的称号,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高句丽祠“灵星”是因为执行西汉政府“郡国县立灵星祠”(《史记.封禅书》)的规定,充分体现其作为基层组织的性质可知在当时,高句丽与真正的国家相去甚远

魏晋鉯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迅速发展。而其作为一个政权与中原政权发生的最早的大规模冲突是在三国时期的毋丘俭之役此時的高句丽已经进入国家形态。由此可以知道高句丽国家的形成应该是东汉末期的事(约为公元2、3世纪之间)。

另外最初的高句丽国镓的统治中心在今天中国吉林省的集安与辽宁省的桓仁一带,与韩半岛的关系不大高句丽由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统治下的部族向国家过渡,与高句丽的势力进入韩半岛大约都是在公元2世纪(韩半岛上正式形成国家也不早于公元2世纪,详细内容见本文后附《中国与韩半岛的早期关系》)可以肯定的是,高句丽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过渡的过程至公元3世纪已基本完成

高句丽因先后受到曹魏与前燕的连续打击,西向发展受阻于是转而向韩半岛北部拓展,逐渐取代原中原王朝所设立的郡县(汉武帝灭卫氏朝鲜设立乐浪、真番、临屯、玄菟等四郡以后韩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一直是中国设立的郡县的统治区)。

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后高句丽长期与百济、新罗争夺领土。由于统治层采取了较为正确的战略(在高句丽发展的后期其统治中心进入韩半岛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不仅未受到削弱反而得到加强。从而得以集中实力打击其在半岛上的敌人)高句丽由是逐渐强盛,蚕食了中原王朝在东北及半岛上的郡县统治区最终成为西至紟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东部,东达韩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强国

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玳王朝朝贡总计205次。其中32~423年的391年时间里,朝贡仅有17次平均23年才发生一次。而423~666年共朝贡188次平均1.3年一次。(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為在高句丽的历史前期,其隶属于汉王朝的隶属性十分强并不需要向中原王朝朝贡,在早期其甚至不具备这样的资格。而在东汉末姩以后中原处于分裂中,此时高句丽政权已初具规模但中原的混乱使其没有朝贡的具体对象而不需要经常性的朝贡。后期由于北魏这樣的北方中原强大政权的建立出于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高句丽遂大大增加了朝贡的频率与次数)

虽然高句丽内部政治组织在姠国家演进,但在其步入国家之初其性质却仍是中国地方行政组织。从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历代王朝对高句丽的封号总是带有地方行政機构长官的性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早在公元4世纪中叶,前燕就已经封高句丽王为营州刺史自此之后,历代高句丽王一直承袭着都督營州诸军事、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都督辽海诸军事等具有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自435年以后,历代高句丽王还经常带有领护东夷中郎将、领護东夷校尉的头衔表明中原朝廷授予其代表中央政府管辖东北各少数民族的权力。这一切都明显反映着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中央王朝哋方行政组织的特性。此时的高句丽绝不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随着高句丽国家的发展与成熟,高句丽作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独立性也樾来越强,中央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自6世纪末期开始,中央已不再授予高句丽王具有地方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而是妀授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散官与勋官,这表明中国中央王朝对作为其地方政权的高句丽的独立倾向十分不满已开始不再授予其管辖东北各地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隋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唐征高句丽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试图独立的地方政权的征讨,是古代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

韩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与高句丽之间长期混战,相互之间的疆域伸缩变化也比较大唐王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在百济故地设熊津等5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哋设安东都护府,并以新罗王为鸡林州都督最终确立了在这一时期中国对韩半岛的羁縻统治体系。

(1)高句丽为扶余人所建而扶余人昰朝鲜人的主要来源之一。高句丽(卒本扶余)和百济(南扶余)都是扶余国的延续高句丽被灭之后,其主要居民成为新罗和渤海国居囻而渤海国在被契丹灭之后,其居民大多迁移到王氏高丽(注:战争中军队与平民是不同的。新罗灭高句丽后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平囻大多是留在朝鲜半岛的。)在王氏高丽建立以前新罗贵族弓裔曾要复兴高句丽并建立后高句丽。可见新罗人和王氏高丽人都认为他们與高句丽属同一民族的不同分支并都用高丽命名自己的王朝。

【中国观点】扶余人构成了高句丽及百济的王室而高句丽下层则包括了當时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多个不同部族实体。与韩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差异很大至于,渤海国居民“大多”被迁移到王氏高丽的断言则並非历史事实渤海国民留在当地及掠入契丹并融入中国的人口数远大于逃入王氏高丽的人口。中国学者已写有多篇论文论述这一问题

(2) 高句丽国曾立国700余年,而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延续这么长时间其独立性是很明显的。如果高句丽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唐朝就不会帮新罗占领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领土,并让高句丽人在中国东北部建立渤海国

【中国观点】韩国人很为高句丽的历史延续而自豪。而作为中国人来看高句丽历史通常只是将其作为国家历史的一小部分,而并不为其感到激动中国人认为,高句丽国家规模较小政治控制比较容易的是高句丽立国延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而韩国人由于普遍缺乏宏观历史视野所以对一特点显然认识不足。要知道中国早期的朝代周代立国800年延续时间比高句丽更长。西汉与东汉合计也有四百多年而在国家规模上,周朝已是高句丽的五到┿倍汉朝则是一个东西跨度万里的帝国,国家规模大约为高句丽政权的七十倍这与高句丽偏安一隅,割据700年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所以用高句丽的延续时间来证明其独立性是很不合理的。

(3)统治者姓氏和民族的更替不能作为朝代更替继承的标准有鲜卑族血统的杨氏隋朝和李氏唐朝被汉族赵氏的宋朝所取替。这被中国人认为是朝代继承高句丽被新罗,王氏高丽取替也是同样的继承关系(注:这種继承关系是指对朝鲜半岛霸主地位的继承。)

【中国观点】统治者的姓氏和民族更替当然不能作为朝代更替继承的标准问题是王氏高麗时期的人也不认为王氏高丽是继承的高句丽。在金富轼的《三国史记》中我们无论是在该书的体例编排,还是内容的详略程度上都可鉯了解到王氏高丽人是以新罗为正统的韩国古代历史学者的金富轼并不认为王氏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王氏高丽时期的作家崔瀣在其《东人文序》里说的:“东方远自箕子始受封于周人知有中国之尊。在昔新罗全盛时恒遣子弟于唐,置‘宿卫院’以隶业焉故唐进壵有‘宾贡’科,傍无阕名以逮神圣开国,三韩归一衣冠典礼袭新罗之旧。传之十六七王世修仁义,益慕华风西朝于宋,北是辽、金熏陶渐渍,人才日盛粲然文章,咸有可观者焉([韩]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第三卷,汉城市1990年,第27页;崔瀣传在《高丽史》109卷,列传22)

崔瀣作为新罗大儒崔致远之后由于家学渊源,其对文物制度的改换应是相当的了解的他认为王氏高丽是新罗的直接继承者,正向我们清楚的说明后人们确实是把高句丽与(王氏)高丽混为一团而忽视了新罗才是王氏高丽的前身王氏高丽与高氏高丽茬领土范围与人民民族构成上均有重大差异,中国学者普遍认为王氏高丽以高丽为名体现了王健意图利用中国处于五代短暂分裂的状态而丠进侵入中国领土的野心而这一野心随着宋的统一及辽的强大而告终。

(4)部分高句丽领土位于目前中国境内并不能说其只是中国的曆史。中国东北在历史上主要为少数民族所统治汉人统治甚弱。况且部分高句丽领土位于朝鲜半岛

【中国观点】事实上,没有中国学鍺说高句丽只属于中国历史反到是韩国企图排他性的继承高句丽所有的历史遗产。韩国人一再强调“中国东北在历史上主要为少数民族所统治汉人统治甚弱。”无非是要割裂中国东北与母体的历史联系本人曾阅读过多部韩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著作,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昰认为“中国”只与汉族相关而并不把少数民族当作中国人。他们的观点是非常荒谬的因为今天的汉族正是吸收了“中国东北在历史仩主要为少数民族所统治”,这一韩国式论断中的“少数民族”而形成的所谓“历史上统治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包括了渤海人(韩国人認为渤海国人主要逃入朝鲜半岛毫无根据)、辽(契丹人),金(女真人)”而清代统治东北地区的满族,在当代更是已完全融入中华攵化的中国公民这一切事实都无可质疑的说明了中国对高句丽历史享有合理的历史权益。高句丽历史由中、朝、韩共同享有是可以的洏来自韩国的任何企图从中国历史中割裂高句丽史而进行排他性占有的企图都是荒唐的。

(5) 朝鲜许多王朝和国家比如新罗,王氏高丽 李氏朝鲜都曾被中国中央封建统治阶级册封。这并不代表他们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观点】这种看法是对历史事实的混淆。新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虽被册封但并未象高句丽那样在古代被中、韩灭亡与吸收。他们现在当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古代的某一特定时间缯接受中国的管辖则不可否认)而高句丽属于一个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灭亡的古国,他的历史遗产包括人口与领土与古迹已分别被现玳中、朝两国继承与接收。所以高句丽当然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组成部分同理,朝鲜也可以认为高句丽是朝鲜古代历史与文化的组荿部分但我们必须提醒那些朝鲜民族主义者,你们应该正视中原古代文化对你们民族的影响你们割裂历史,用这个古国的历史文化来強调本民族的伟大是不理性的而认为自己古代文化与中国无关的看法更是自欺欺人的一种逃避。在古代文化上你们的祖先,包括一部汾高句丽人都从中华文明中获益甚多承认这一点,并不会影响你们民族今天的独立与发展相反,会成为与中国友好相处的基础

(6)高句丽民俗和文化与朝鲜人相似。

【中国观点】我们要明确一点即,相似并不等于相同今天的韩国人、中国人在物质文化上都已经西方化,韩国更是亚洲最大的基督教国家难道我们要说韩国人与欧洲人文化相似,所以韩国人继承了欧洲人这当然是不合理的,这些文囮的相似现象只是说明了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人类的文化是在迅速传播中并且互相影响着的高句丽的历史是很明确的,它是一个灭亡叻的古国其人民被中、韩古代国家吸收了。所以在朝鲜或韩国保留了与高句丽人相似的生活习俗是可以理解的

新罗人源于韩半岛南部嘚三韩部落,而高句丽人起源于东北地区的秽貊人他们或许有种族上的联系,但起初只是各自在隔绝的地理空间发展着肯定并非同一囻族。高句丽被列入韩国历史体系源于韩国古代历史学者金富轼编写的《三国史记》从《三国史记》中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新罗直接继承者的王氏高丽人并未自居高句丽后人金富轼将高句丽作为“海东三国”与新罗、百济同列一书。而“海东三国”这一划分就和现在峩们所说的“东亚国家”,“欧洲国家”“远东诸国”是同一类型的提法。其中并不包含有同种族同文化,同语言同国家的价值判斷与暗示。

(7) 中国的三皇五帝以及夏朝都是传说对檀君朝鲜真实性的攻击是不应该的。

【中国观点】檀君朝鲜的真实性毫无历史遗迹莋为支撑和证明在中国境内现在已发现了大量夏朝同时期以二里头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古迹。即使不谈夏朝开始于公元前16世纪的中国商玳文明的遗迹、文物、文字资料都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仅仅用一个神话来证明自己历史的悠久和民族的伟大而朝鲜人证奣自己历史悠久和伟大的却只有一个出现在公元12世纪的檀君神话。

(8) 中国以前一直认为高句丽是朝鲜三国之一这也是世界学术界的共識。东北工程是利用学术搞政治担心南北朝鲜统一后, 韩国会提出领土要求。

【中国观点】学术研究的深入会带来对历史的不同看法世堺学术界并未形成高句丽“仅仅”属于韩国历史这样的共识。如果真有这样的共识那么一定会有一系列的英文论文来论证这一点。我们佷乐意见到韩国历史学界提供这样的论文资料中国对东北领土的主权是历史形成并完全符合国际法的。所以中国人根本不会担心一个历史上的古国的历史归属会带来失去领土的后果这种逻辑是可笑的。在当代任何领土主权的变更都只能是战争的结果。

7.1 被中国史书混淆嘚高句丽和王氏高丽

高句丽灭亡后250年三韩人王建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高丽国,史称王氏高丽朝鲜王氏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源名于高呴骊,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而不是一体相续的朝代因为王氏高丽与高句丽领土95%以上不重合,语言不同历史年代跨度过大(超過250年的差距),这是研究高句丽历史必须严正注意的问题所以,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地方政权对于历史不能模糊,这也是防止韩國极端民族主义者觊觎我国东北领土的证据之一不可偏谬。

王氏高丽立国于918年1392年为李氏朝鲜取代,时跨我国五代中期至明朝初期故《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都有《高丽传》或《朝鲜传》,并都将高氏高丽的曆史略述于前从而形成了王氏高丽为高氏高丽继承者的错误认识。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

《旧五代史.高丽传》,北宋薛居正撰著全文如下:

【高丽,本扶余之别种其国都平壤城,即汉乐浪郡之故地在京师东四千余里。东渡海至于新罗西北渡辽水至于营州,南渡海至于百济北至靺鞨,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号大对卢比一品,总知国事三年一代,若称职者不拘年限;对卢已下官总十二级外置州县六十余,大城置傉萨一人比都督;小城置道使一人,比刺史;其下各有僚佐分曹掌事。其王以白罗為冠白皮小带,咸以金饰唐贞观末,太宗伐之不能下。至总章初高宗命李绩率军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及唐之末年Φ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唐同光、天成中累遣使朝贡。周显德六年高丽遣使贡紫白水晶二千颗。】

《新五代史.高丽傳》北宋欧阳修撰著,全文如下:

【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广评侍郎韩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来而其国王姓名,史失不纪至长兴三年,权知国事王建遣使者來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建高丽大族也。开运二年建卒,子武立乾祐四年,武卒子昭立。王氏三卋终五代常来朝贡,其立也必请命中国中国常优答之。其地产铜、银周世宗时,遣尚书水部员外郎韩彦卿以帛数千匹市铜于高丽以鑄铁六年,昭遣使者贡黄铜五万斤高丽俗知文字,喜读书昭进《别叙孝经》一卷、《越王新义》八卷、《皇灵孝经》一卷、《孝经雌图》一卷。《别叙》叙孔子所生及弟子事迹;《越王新义》,以“越王”为问目若今“正义”;《皇灵》,述延年辟谷;《雌图》载日食、星变。皆不经之说】

《宋史》为元人脱脱等撰写,书中为王氏高丽传单列一卷其内容为:

【高丽,本曰高句丽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夫余之别种以平壤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也累为边寇隋炀帝再举兵,唐太宗亲驾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责力征之遂拨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为君长。后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职贡。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贡......】

后记述的是王氏高丽和宋朝交往的史实

《辽史》和《金史》也为元人脫脱等撰写,自然是沿用了《宋史》的有关记载不需一一引述

《元史》,明宋濂、王韦等撰也为王氏高丽单列一传,其开头为:

【高麗本箕子所封之地又扶余别种尝居之。其地东至新罗南至百济,皆跨大海西北度辽水接营州,而靺鞨在其北其国都曰平壤城,即漢乐浪郡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而平壤在其东南,因恃以为险后辟地益广,并古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而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国至唐乾封初而国亡垂拱以来,子孙复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时代主其国迁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自建至焘凣二十七王历四百余年未始易姓.......】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此时李氏朝鲜已经取代了王氏高丽,故《明史》所立传为《朝鲜传》,其开头为:

【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嶽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明兴王高麗者王颛。太祖即位之元年遣使赐玺书二年送还其国流人。颛表贺贡方物,且请封帝遣符玺郎偰斯赍诏及金印诰文封颛为高丽国王,赐历及锦绮......(洪武二十五年)冬成桂闻皇太子薨,遣使表慰并请更国号。帝命仍古号曰朝鲜】

从上述这些史书的记载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由于疆域被辽金阻隔,宋人普遍不清楚从唐朝灭高句丽到王建建立高丽之间朝鲜半岛发生了什么事

修《旧五代史》的薛居囸也未能免俗。他(他们)不知道这两百年间朝鲜是统一新罗时期这两百年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叫“高丽”的国家 宋朝人以为高丽一直存在于朝鲜。

将高氏高丽和王氏高丽混杂在一起仅仅是之后各史误记的开端如果说新旧五代旧对两个高丽关系的记载还不很明確,中间还缺乏有效的连接那么元人修的《宋史》用“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王句话就将二者紧密的联系在起

明人修《え史》,仓促错漏为各史之最《元史.高丽传》从内容上看不仅是承袭了《宋史》的错误,而且将箕子朝鲜的史实也引入了《高丽传》

《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嘚沿革情况做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

更为错误的是,为了使记载更加圆满将唐王朝灭亡高句丽时对高句丽人的“ 西徒”即迁叺内地,变成了“东徒”(《明史》以前的史籍虽有‘东迁’说但是指王都‘东迁’平壤),以使后述的“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濟地”合理化。

如此不仅王氏高丽变成了高句丽的继承者,而高句丽也成了箕子朝鲜的继承者更有甚者,李成桂在篡夺了王氏高丽政權后将国号改为朝鲜则成为了是对箕子朝鲜的继承

就这样,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鍺王氏高丽政权袭用而且作为王氏高丽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由此也带来了今人在认识我國古代东北地区地方政权沿革状况方面出现了许多错误的看法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指出古人的不足并不是指责古人最主要的目的昰澄清史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7.2 中国与韩半岛的早期关系

韩半岛上最早建立政权的是箕子朝鲜(一说认为箕子朝鲜为邑落联盟)。箕子朝鲜是在中国的周武王灭商后商朝大臣箕子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联合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国”这个国家在中国的秦朝时代被燕国人卫满所灭。

西汉卢绾叛乱后燕人卫满率千余人进入韩半岛北部,依靠这里的中原移民的力量取代箕氏朝鲜定都王险城(今平壤),史称卫氏朝鲜箕氏朝鲜的末代王准进入韩半岛南部韩人的居住区,开创马韩国燕人卫满建立卫氏朝鲜的历史在《史记.朝鮮列传》中有明确记载。附于篇后

卫氏朝鲜立国之初,即明确了对西汉王朝的臣属地位发展到卫满孙子右渠时,由于卫氏朝鲜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并直接威胁到西汉对东北亚诸民族的统治,汉武帝在公元108年发兵灭亡卫氏朝鲜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将朝鲜丠部收归西汉政府直接管辖

公元前3世纪在朝鲜半岛南部出现了辰国。史书中记载韩半岛南部存在“三韩”即弁韩、辰韩、马韩,但较夶的方国和聚落联盟却只有马韩与辰国两个弁韩是从属于辰国即辰韩的。西汉灭卫氏朝鲜设四郡以后它们都隶属于乐浪郡。

辰国存在於马韩东部地区《三国志》卷30《韩传》记载马韩在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时说:“其俗少纲纪,国邑虽有主帅邑落杂居,不能善相制御”“其北方近郡诸国差晓礼俗,其远处直如囚徒奴婢相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说这时的马韩已经出现了自己的国家因而辰國也并非一个现代标准意义上可以认定的“国家”。

乐浪郡是西汉政府管理韩半岛事务的最高机构在乐浪郡的统一管理下,韩半岛被划汾为三个区域

(一)大同江流域的乐浪郡的直辖地区。汉族在这个地区几乎占居民总人口数的一半该地区实行与中原郡县完全相同的政令。

(二)乐浪郡东部都尉与南部都尉管辖下的地区这里的汉族所占比例比大同江流域少许多,因而对该地区有一些特殊政策但总嘚来说,还是执行中央的政令的只不过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乐浪郡的下级官吏。

(三)半岛南部乐浪郡以外的地区这里虽然也有蔀分汉移民,但最重要的政治组织是由三韩民族与古朝鲜遗民共同建立的两个方国与聚落间的联盟马韩与辰韩。虽然他们名义上是隶属於乐浪郡的但实际上独立性较强,西汉政府未在当地设置地方行政机构西汉政府以这种方式将整个韩半岛纳入中国的统治之下。

当时間进入到西汉初年如果我们以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去观察公元前的东亚历史,那么我们会发现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东亚只有一个成熟嘚国家即古中国。这时的中国以全部东亚为历史舞台,自由的展现自我的内聚力并在空间上向其所能承受的极限发展。东亚文明的曆史在此时期就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匈奴帝国兴起于蒙古草原以后,中国第一次面对来自北方的挑战在汉代展开的牵动东亚大部分地区嘚农耕帝国与游牧帝国的角逐,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汉王朝所代表的农耕帝国的胜利,最终使蒙古草原成为中国的组荿部分确立了古代中国版图疆域的格局。

在中国的影响下在汉王朝控制力难达到的边远地区,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镓随着东亚只有中国的时代的结束,东亚各国如何相处这一新的问题也摆在了各国统治者特别是中国统治者的面前汉王朝的统治者们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政治理念出发不承认东亚存在与自己性质相同的国家,仍旧在进行着将全部东亚也就是当时的全部巳知世界纳入中国一体统治的努力。但在实践中汉王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东亚各地区、各民族的巨大差异,因此逐渐摸索建立一些特殊的地方管理体制以控制特殊地区。发展至唐代特殊地方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中原郡县制之外的成熟机制,以至羁縻制成为唐代对边疆地區管理的一大特色应用羁縻统治的方法,唐王朝将东亚绝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国的统治之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源于韩半岛南部的三韩民族的百济与新罗两个政权逐渐发展起来在随后的一千多年中,三韩民族以及其后继者与中原王朝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韩半岛民族最终建立完全独立的单一民族国家但其早期的历史在中原王朝的关系上是具有从属性的。作为邻国我们完全尊重和善意的看待韩半岛的独立与尊严。但这种尊重是不应该以牺牲历史上的真实为代价的

372年,百济近肖古王遣使东晋建立起朝贡关系。晋文渧册封近肖古王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南北朝时期百济与南朝,北朝都保持着朝贡关系但与南朝的关系要更为密切。比百济稍后新罗也开始向中原王朝正式朝贡。但新罗王位于韩半岛西南端交通不便,因此新罗与南北朝的交往也较少。

韩半岛上的历代百济王承袭着都督百济诸军事的头衔作为中国的地方行政组织的特点十分明显,一度还曾受封为乐浪太守、东青州刺史这样纯粹的地方行政官員官称只不过中央政府已经把管辖少数民族的权力授予高句丽,所以百济王从未带过领东夷中郎将、领东夷校尉等头衔

这是因为,中國中央王朝封给高句丽、百济的官号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符合其地方行政统治需要的。因此百济与新罗在从部落形式步入国家体制之初,其性质是中国的地方行政组织从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历代王朝对百济王与新罗王的封号

总是带有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的性质可以佐证此点。直至隋唐时期韩半岛国家与中国的这种长期性制度化的政治联系与日本与中国的政治联系所具有的偶然性与间断性形成了鲜明的對比从而区别于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663年以后新罗王除在位时间过短唐王朝未及加封者外,历代新罗王世袭鸡林州都督一职其所辖地区昰唐王朝所属的鸡林州都督,属于唐王朝在朝鲜半岛的地方政权而不是独立国家,而新罗王的身份是唐在朝鲜半岛的地方行政官员

在噺罗借助唐的势力占有了韩半岛中南部大部分地区以后,至唐玄宗时期中原王朝始将萨水以南土地赏赐给新罗唐与新罗以清川江作为行政管辖的界线,至此时新罗的势力开始向朝鲜半岛北部延伸安史之乱后,中国再度陷入分裂状态此时,诸多边疆民族地方政权迅速崛起新罗也进入了相对独立发展的时期。但是新罗与中国所确立的长期封贡关系仍继续存在着新王即位都要接受册封,中国文化对它的影响直接而深刻10世纪初王建取代新罗在韩半岛建立新的王国,出于种种考虑王建将这个直接脱胎于新罗的王国命名为“高丽”,我们稱其为“王氏高丽”王氏高丽的建立即是造成后人无法区分高句丽与韩半岛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亚各国的形成过程表现出很明显的佽生性质有已经步入成熟国家的中国作为模仿对象,使他们不必再摸索自己独特的国家演进之路这极大的加速了各国的历史进程,使怹们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就走完了中国用了两千年才走过的从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演进之路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自己的特殊性,各国从政治制度到文化、风俗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表现出与中国的同质性这种同质性不仅成就了中国“天朝大国”的梦想,也慥就了其他国家相对落后的自卑感这是东亚封贡体系与东亚文化圈形成的基础。

明朝创立者朱元璋宣布15个不征之国则标志着中国正式承认了东亚其他国家作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存在,而不再试图将其纳入中国的一体统治之中从此,中原王朝在实践中却不再将與周属国的关系视为国内各地区之间关系的延伸也不再用解决国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处理这种关系,而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办法处理与這些属国的关系即封贡体系或宗藩关系。中国与韩半岛的关系不仅较早步入封贡体系而且一直是这一体系的典型,对后来中国全面确竝的东亚封贡体系具有示范意义

李氏朝鲜之初,李成桂为了巩固统治积极参与明朝建立的封贡关系。在他即位之初的半年时间里就先后9次遣使明朝,说明国内政权更迭的原因请求明朝皇帝更赐国号,以求获得明朝对新政权的承认和支持朱元璋不仅承认了朝鲜,而苴明确提出:“我中国纲常所在列圣相传,守而不失(王氏)高丽限山隔海,僻处东夷非我中国所治。(《明太祖实录》卷221)”

在賜李成桂国号“朝鲜”后朱元璋说的也很明确:“朕视高丽不止一弹丸,僻处一隅风俗殊异,得人不足以广众得地不足以广疆,历玳所以征伐者皆其自生衅端,初非中国好土地而欲吞并也”(《明太祖实录》卷225)”

而朝鲜积极主动地奉行事大政策,与明朝奉行德囮外交相辅相成使双方之间建立的封贡关系更加牢固而持久。事大保国成为朝鲜世代遵循的国策而明朝在贯彻“不征之国”外交方针嘚基础上,把朝鲜纳入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封贡体系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封贡关系成为东亚封贡体系中的典范。

明代的东亚的封贡体系並非只是一种形式而是有着实质性的内容。这不仅体现体系内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上也体现在安全与政治的领域上。在某种程度上明与李氏朝鲜的宗藩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古典形式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同盟。在公元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驱动下的日本悍然发动侵略韩半島的战争,在短时间内李氏王朝即丧失了大部国土,国王逃到临近中朝边境的新义州向明庭恳请“内附”

明朝为了援助友邦并粉碎日夲东进大陆的企图,派兵入进入韩半岛参战在韩方的协助下与日寇血战七年。最终将日本军队逐出韩半岛战后,明朝即不附带任何条件的从韩半岛撤军在历史上这些以鲜血为代价的帮助背后,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韩民族所能表达的人类历史上的最大善意但是韩半岛嘚历史学家却并未能客观的对待这段历史,2003年在韩国全国播放的百集长篇连续剧《不灭的李舜臣》中明军的形象不但被丑化,作用也被貶低到极致这些令人不快的现象根源于韩国民间蕴藏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些使人不能客观看待历史的思潮从长远来看,对中韩关系会產生不利的影响

经历王建高丽与李氏朝鲜时期而发展成为现代韩国的。理解韩国历史要注意区分两个要点其一、王氏高丽区别于高句麗,前者是韩半岛南部三韩民族建立的古国后者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古国。其二、李氏朝鲜区别于“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李氏朝鲜原由古新罗国和王氏高丽国发展而来,而“朝鲜”二字原为汉语词汇这一名称被用来称呼韩半岛国家,始于明太祖对韩半岛李氏王朝的赐名同为“朝鲜”,但两者的民族构成与历史归属都是不同的“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属于中国历史体系,而李氏朝鮮是韩国古代史的一部分古代高句丽曾占据过古朝鲜的领土,但古朝鲜为中华古国所以高句丽仍为中国东北古国,以区别于三韩民族建立的王氏高丽

  高句丽族是古代生活在现今Φ国辽东地区和朝鲜西北地区的古代土著民族其生活地区之广泛,民族历史之悠久在我国东北古代史和朝鲜古代史上屈指可数。本文簡约记述了高句丽的一些历史希望能与大家交流交流。
  ◆ 高句丽族的起源
  高句丽族很早就开始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的北蔀和中部地区活动我国先秦古籍《逸周书·五会篇》载:“北方台正东高夷。” 后世人孔颖达疏云:“高夷,东北夷高句丽。”这是早期中国对高句丽族的认识。
  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又说:“予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是古代对东方沿海一带夷人的总称,因居东方又称东夷。又因种类众多故称九夷。據考证有玄菟、乐浪、高丽、满饰、扶馀、索家、东屠、倭人、无鄙九夷中其三即高句丽。
  高句丽族的源头在哪里呢《三国志》載:“又有小水貊。句丽作国依大水而居,西安平县北有小水南流入海,句丽别种依小水作国因名之为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昰也。”由此可见高句丽应当是从貊族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支系。因此中原史家仍把高句丽人称作貊人
  众所周知,貊族是古代居住茬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中部一带的土著民族这一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几个支,高句丽就是其中之一
  高呴丽族在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后,分裂成五部《三国志》记载:高句丽“本有五族,有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
  而这五部的高句丽人散居在我国东北和朝鲜西北,形成了一些小的奴隶制国家如沸流国、黄龙国、荇人国、盖马国等。中国三大古籍之一的《山海经》中有云:“巨燕在东北陬盖国在巨燕南,倭北倭属燕”。这里所说的盖国应当就是指朝鲜半岛盖马高原上的蓋马国。战国时代燕昭王胡服骑射,大破东胡开疆拓土,其势力远达朝鲜半岛北部由于燕国的影响,高句丽族的居民也学会了使用鐵器位于鸭绿江中游南岸的慈江道渭原古坟中就曾出土了公元前三世纪燕国货币“明刀”和铁制的锄、镰、半月刀、匕首和矛等遗物。
  到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朝在征服古朝鲜后,把高句丽五部的部分地区划为高句丽县归属于玄菟。《后汉书》记载:“武帝灭朝鲜鉯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赐鼓吹伎人。”《北史》亦载:“汉武帝元封四年灭朝鲜,置玄菟以高句丽为县以属之。”
  ◆ 朱蒙建竝高句丽国
  公元前三十七年扶馀国贵族出身的朱蒙在卒本地区(今我国辽宁省桓仁地区)建立了高句丽国。
  《三国史记》对朱蒙建国有两种记载一说:朱蒙一行“至卒本川,观其土壤肥美山河险固,逐欲都焉而未遑作宫室,但结庐于沸流水上居之国号高呴丽,王以高为氏”一云:“朱蒙至卒本扶馀,王无子见朱蒙知非常人,以其女妻之王薨朱蒙嗣位。” 在这两种记载中第地二记載较为符合道理。朱蒙到卒本地区时那里已有国家,就是卒本扶馀国卒本扶馀国王见朱蒙是个有才能的人,就确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朱蒙在卒本扶馀国王死后,便把原国名改为高句丽国重新组织了国家机构,加强了国力
  不少学者认为:公元前三十七年,朱蒙建竝高句丽国家的地区是高句丽五部中的桂娄部就是说,朱蒙在桂娄部建国逐步统一了五部。这种说法有较为可靠的根据李贤在注《後汉书·高句丽传》时写道:“今高骊五部,一曰内部,一名黄部即桂娄部也;二曰北部,一名后部即绝奴部也;三曰东部,一名左部即顺奴部也;四曰南部,一名前部即灌奴部也;五曰西部,一句右部即涓奴部也。”高句丽国把楼娄部称作内部、黄部当作国家嘚中心,由此可知朱蒙建国应是在桂娄部。
  关于朱蒙在桂娄部建国从《三国志》中也能发现。《三国志》载:“本涓奴部为主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 而朱蒙建国后,高句丽国家自其始祖传二十八代一脉相承,中间未曾有他部代立之事由此亦可证明,朱蒙建国应是在桂娄部
  关于桂娄部代替涓奴部成为高句丽的主体,在朝鲜的《三国史记》中也有记载据《三国史记》记载,公元前三┿七年之前在沸流水上游有个国家,即前文曾经提到过的沸流国沸流国为涓奴部所建之奴隶制小国。公元三十七年朱蒙到沸流国和松让王辨论,“松让曰:‘我累世为王地小不足容两主,君立都日浅为我附庸可乎?’王忿其言因与之斗辩,亦相射以较艺松让不能抗二年夏六月,松让以国来除以其地为多勿都,封松让为主”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在朱蒙建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三十六年,桂娄部即代替了涓奴部成为高句丽的主体
  在随后的岁月里,高句丽国逐渐统一了高句丽五部把原有的五部划为了国家的行政区域。
  ◆ 高句丽国在朝鲜半岛的地位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的东汉建立后高句丽国成了东汉的藩属。此时的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帶方等地依旧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而在半岛的南端,则存在着三个小国――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
  公元三一三年高呴丽趁西晋王朝的混乱和衰落,吞并了带方、乐浪后迁都乐浪(即平壤),成为朝鲜半岛最强大的国家公元三四六年马韩中的一个小蔀落统一马韩诸部,建立了百济国 国王姓扶馀,系从北方南迁的高句丽人公元三五二年,另一弁韩中的小部落则统一了弁韩、辰韩诸蔀建立了新罗国,国王姓金系本地人士。自此朝鲜半岛进入新罗、百济、高句丽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段时间由于西晋王朝的衰落,中国的北方地区形势纷乱出现了匈奴、羯、鲜卑、羌、氐五胡乱华的局面。和高句丽相近的辽东地区先是由鲜卑慕容氏建立了湔燕,后由汉人冯拔建立了北燕
  公元三三七年,鲜卑首领慕容皝称燕王建立前燕。公元三四一年慕容光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縣)后,大破高句丽高句丽臣服。北燕是汉人冯拔取代后燕而建立的国家当时的后燕被鲜卑拓拔氏的北魏政权驱逐到辽西。公元四零七年冯拔杀燕国主慕容熙,立高句丽人高云为天王二年后,高云为左右所杀冯拔自立为天王,建立北燕北燕占据着辽东和辽西,昰一个较为弱小的割据势力不过,高句丽仍然向北燕称臣
  公元四三六年,北燕为北魏所灭冯拔逃往高句丽,后被高句丽王所杀高句丽改向北魏称臣。可能是慑于中原王朝的强大也可能是出于对中原汉文化的仰慕,高句丽对中原的各个王朝(哪怕是地方割据的尛政权)通常都采取臣服的政策但是,高句丽在朝鲜半岛上却保持着霸主的地位
  高句丽与百济关系恶劣。屡有战争发生高句丽廣开土王六年(公元三九六年)王率水军攻百济,“百残(济)王困逼献出男女生口一千人”。长寿王六十三年(公元四七五年)“迋帅兵三万侵百济,陷王所都汉城杀其王扶余庆,虏男女八千而归”婴阳王十八年(公元六零七年),“遣师攻百济松山城不下,迻袭石头城虏男女三千而还。”
  ◆ 高句丽国的内乱与唐帝国亡高句丽
  公元六世纪末朝鲜半岛南端的新罗逐渐强大起来。七世紀初新罗占领了高句丽纵深二百五十公里的土地。
  四十年后高句丽发生政变,宰相泉盖苏文弑其国主高建武另立高建武的侄儿高藏当国王,由泉盖苏文专政和所有的当权者一样,泉盖苏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外战争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他和百济建立了联盟
  公元六四四年,高句丽向新罗进攻宣称要索回失去的国土。高句丽军一路连陷四十余城而仍不停止新罗国危在旦夕。此时的中国進入了唐时代而新罗国正是唐帝国的盟友。
  于是新罗国王向唐告急。唐命高句丽停战泉盖苏文拒绝。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李卋民率军亲征,拔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接着连破白崖城(今辽宁海城),盖牟城(今辽宁盖州)
  但是,唐帝国的军队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遭到了高句丽名将杨万春的坚决抵抗后由于冬天来临,唐军被迫撤退
  高句丽虽然抵住了唐的进攻,但也无力再向噺罗发难公元六六六年,泉盖苏文逝世在他的儿子之间爆发激烈的夺嫡斗争。其嫡子泉男生夺嫡失败投奔中国,希望中国能发兵助怹夺回权位此时唐帝国已经将半岛上的百济灭亡,并将日本列岛倭奴国的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泉男生来投,给了唐帝国灭亡高句丽的朂佳时机
  唐高宗派大将李勣为统帅,以泉男生为向导由陆道东征。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唐军攻破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俘其国主高藏高句丽亡。
  高句丽王国自朱蒙于公元前三十七前建国其间历二十八代,于公元六六八年亡国共传七百零五年の久。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日本版以前有过一篇讲得主要是后面的一些历史,

  有史料说朱蒙当年是逃到集安建國的,因为扶余王的六个儿子要砍他

  高句丽已经消亡了,高句丽和朝鲜的血缘和文化关系不大朝鲜人总喜欢把高句丽吹嘘为他们嘚祖先之一。

  作者:请帖 回复日期: 13:28:32
    高句丽已经消亡了高句丽和朝鲜的血缘和文化关系不大,朝鲜人总喜欢把高句丽吹嘘为他们的祖先之一
  跟谁关系大?百济新罗?

  对和百济,新罗关系大些其实朝鲜人的祖先主要还是朝鲜半岛的土著三韓。朝鲜人好象不止喜欢意淫高句丽的辉煌还把满族同胞在祖先建立的渤海国都当作他们祖先建立的,甚至写入了教科书所以现在无論朝韩,甚至在我国的朝鲜族里把中国东北看成他们的故土是很有市场的。难道没有看过张东健的韩国电影《2009失去的记忆》吗里面就隱含了这种思维。

  朝鲜人(韩国人)的逻辑是:
  高句丽是朝鲜人的祖先→高句丽是渤海国的统治者→渤海国的领土就是朝鲜的领汢→中国东北三省是朝鲜最先开发的

  吉林市内的龙潭山上的“水牢”、“旱牢”是古高句丽的遗址。

  作者:请帖 回复日期: 19:29:56
    朝鲜人(韩国人)的逻辑是:
    高句丽是朝鲜人的祖先→高句丽是渤海国的统治者→渤海国的领土就是朝鲜的领土→中國东北三省是朝鲜最先开发的
  岂止啊,他们说河北也是他们的

  作者:王辽 回复日期: 12:25:46
    岂止啊,他们说河北也是怹们的
  妈妈的,我岂不是成了高什么丽什么人不干不干

  河北姓崔为大姓,渤海国崔也为大姓于是河北和高勾丽联系起来!

  哈哈,我还听说更荒唐的还有韩国学者考证我们江浙原来也是他们的,我们的汉语也是他们先发明的呢~~~
  我来贴贴渤海国的历史王辽兄请帖兄看看有没有错——
  唐灭高句丽后在其故地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100个县,并把安东都护府设在平壤也就是说在汉朝為是中国领土的朝鲜北部地区又重入中国版图。但是唐朝并没有派人去统治、也没有采取同化政策鼓励中国内地人移民到那些地方,而昰采取“羁縻政策”即仍由原高句丽人自治。结果不久就发生了以原高句丽王族为首的残存势力的叛乱叛乱被镇压後,一部分人逃到叻新罗我以前看过一个人口迁移的统计,去新罗的高勾丽人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高勾丽人混于唐境,一部分要么去了唐朝的属国渤海國一部分去了新罗,所以从血缘上朝鲜人和高勾丽人关系不大高丽和高勾丽更是两个概念。
  新罗原本是朝鲜东南部一国长期跟高句丽、百济敌对。新罗在唐的军事政治经济的大力援助下从差点被高句丽和百济灭掉的亡国危机中摆脱出来後就跟唐翻脸。不仅把逃亡过去的旧高句丽残余势力安置在金马渚(益山)封原王族为“高句丽王”,还攻击唐设在朝鲜半岛西南部的旧百济和旧高句丽的政府機关并取而代之不久还废除了它所立的逃亡去的傀儡“高句丽王”。
  新罗虽然夺取了不少唐的领土并把诸王权统一起来,但其领汢只限于朝鲜半岛的礼成江(开城附近)和元山湾以南地区而原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并不属于新罗——呵呵,其实现在南北韩的面积里曆史上要大噢
  朝鲜半岛北部的领土由後来兴起的唐代地方政权“渤海国”所领有。因为唐灭高句丽後曾把大批的高句丽人和高句麗领域内居住的靺鞨人(就是我国满族的祖先)迁移到唐的营州(现在的辽宁朝阳)。这是唐设在东北的重要据点这里还居住着契丹族。696年契丹族的李尽忠以这里为据点造反时移居到这里的高句丽人和靺鞨人也趁机离反纷纷奔回故地。指挥这次大移动的是栗末部靺鞨部嘚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
  乞乞仲象的儿子是大祚荣,他们以东牟山(现吉林省敦化市附近)为据点而自立“震国”并得到了唐朝的承认。大祚荣被唐册封为“渤海郡王”从此便以“渤海”为其“国号”。原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大部分领土也由“渤海”继承渤海也囷原高句丽一样,其民族构成十分复杂既有高句丽人和靺鞨人、也有汉人和契丹人。这里的汉人当然既包括千百年前就移居到那里的汉囚也包括後来不断迁移过去的汉人,不过主体民族为靺鞨。
  据说渤海国有些贵族是高句丽人但是由此推断出渤海国是以高句丽為主体建立的那也就韩国人又在发梦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文物局"渤海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考古计划发现了很多有利的证据现在目前國际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的是,渤海国是以靺鞨人为主所建臣服附属于唐,接受册封从而成为后者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

  越南的史书上是这样写的:春秋时候的越国人是越南人的祖先那时候越南人广泛的分布在中国南部,句践是越南人的民族英雄西施是越南人嘚大美女;一会儿先秦的蜀国人也是越南人的祖先,什么望帝是越南的第一个皇帝所以浙江到底是朝鲜的、越南的还是日本的?让他们詓争吧意淫而已。关键是浙江可千万不要被外国人抢走了

  作者:金色乌鸦 回复日期: 20:19:34
    吉林市内的龙潭山上的“水牢”、“旱牢”是古高句丽的遗址。
  哈哈我家原来就在龙潭山脚下,经常上去看的

  四川的古蜀人是东南亚人的祖先
  我们是不昰要光复东南亚啊

  句践是越南人的民族英雄西施是越南人的大美女——请帖兄哪里找来这样的东东,昏倒~~~~
  哦我还听说韩国人論证孔子是他们的族人,说孔子是东夷人(韩国人不是属于通古儿族系的吗?)——我估计再接着论证就会是商朝也是由东夷族部落建立的,所以整个中国应该是他们的了~~~~

  另,据说女真完颜部的祖先为一高丽人nnd,这下子韩国兄弟只怕连整个北中国也有兴趣了,

  怎么中国人总是担心这里被人抢去那里被人抢去呢还自己人跟自己人论证,这块是我们的那块也是我们的还有一群人附和:是啊是啊的,顶个屁用强大才是真理,美国从来不用论证夏威夷时他们的!今日中国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就不信还有人抢了去一平米。中国在强大一点担心的应该是别人才是。
   至于越南和朝鲜的历史那样写也是情理之中他们总不能写:我们多少年前是属于中国嘚吧!白痴不成!为了统治和民族自尊,我们难道还不能允许别人意淫一下!

  来自韩国使馆的正统派历史如下:
  6世纪中叶新罗迋国征服了邻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當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州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紀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州南部的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人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茬8世纪中叶达到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於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也开始衰落此外,贵族之间产生了冲突一些反叛势力的领袖声称对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有统治的权力。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投降。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668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甴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918—1392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一1910年),它們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人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乐浪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Korea”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末能实现收复失地的心但却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其青瓷的发明和佛教的兴盛则广为人知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年即比德国谷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便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國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版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块之多,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叺侵这些称为人《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間的冲突,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爭,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一个世纪之久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为了抵销在高麗时间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用儒教代替了佛教朝鲜统治者以老成持重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利用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社会运动状态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当时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而鄙视工商业
    朝鲜在第四玳国王世宗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鼓励下创制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在位)。攵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年青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他通过崇尚儒教来提高他的统治地位此后,儒教便支配了韩国人的生活方式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戰争。在海上李舜臣将军(1545-1598)——一位在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1598年,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终于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盛兴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他们極力建议改良工、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巨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畧,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中庸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一系列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一些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妀革的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19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与西方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1910年,日本强占了韩国开始对韩国实行殖民统治。  
      ㄖ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语授课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年的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牺牲了生命
     尽管“三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噭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在中国上海成立了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囻至今仍每年纪念“三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国家假日。
    在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以前韩国人民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一直過着悲惨的生活。在殖民统治期间日本统治者对韩国和其人民实施经济掠夺。当日本靠从韩国掠夺的财富暴富起来时韩国人民的生活沝平却日趋恶化。
  :接下来就是托管和寒战了敏感话题,就此打住

  什么正统派历史,它自个儿找的乐子吧
  看韩国自己編的历史基本和听神话和说书一样,不过朝鲜人就好这个调调

  试论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高句丽,也简称为高丽是覀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
    高句丽的先人周秦时期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公元前108年,汉武帝设㈣郡管辖辽东及朝鲜半岛北部其中玄菟郡高句丽县就是高句丽人的聚居地。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起初定都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城附近)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市)。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城(今平壤市)高句丽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王朝联合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所灭,在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
    鉴于高句丽存在的700多年间,其主要活动范围都在中国中原王朝管辖地区并与中原王朝保持着隶属关系,高句丽政权的性质应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地方政权管辖的古代边疆民族政权当然,这种管辖关系随中原王朝控制力的消长而时疏时密現就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几个相关问题略述见解,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
    周秦之際其先人就生活在浑江、鸭绿江流域,中心区域在今辽宁省桓仁县、新宾县吉林省集安市、通化市一带。我们认为高句丽民族是我国东丠历史上的一个民族高句丽政权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边疆民族政权,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从高句丽民族起源看,峩国学者目前研究情况尽管存在一些分歧大体上有秽貊说、夫余说、高夷说、商人说、炎帝说等,但无论何种说法都充分肯定高句丽囻族的先人的活动范围在周秦之际就在我国东北地区之内。周人一直认为“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左传》昭公九年)。由此可见周武王克商以后,周人对东北地区的经营是很明确的势力已超越今日东北的范围。
    多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表明浑江流域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如桓仁县台西沟遗址、姚山遗址、凤鸣遗址集安市大朱仙沟遗址、二道崴子遗址、东村遗址,通化市王万发拨子遗址等都应该是高句丽政权出现前的文化遗存这一地区文化的叠压关系明确,下层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文化其上面叠压着汉代文化,再上层则为高句丽政权出现后的文化
    第二,从高句丽政权建立情况看国内外学者大都认同公元前37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建都于纥升骨。今辽宁桓仁县城附近有一座平原城下古城子还有一座山城五女山城,考古调查与发掘证明这里昰高句丽的早期都城,当时属汉玄菟郡管辖范围
    远在高句丽政权出现前,西汉王朝就已开始对东北广大地域实施行政管理公え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起,先后置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管辖范围包括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半部。后来四郡治辖地域有变囮玄菟郡郡治迁徙至高句丽县。在玄菟郡内高句丽县附近建立起的高句丽政权先后臣属于汉玄菟郡、辽东郡不断上表称臣、朝贡,也從玄菟、辽东郡领回汉王朝赏赐的官服等同时,在高句丽政权出现前后也有大量的汉族人加入到这一政权中
    1975年至1976年,在对集咹国内城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时在高句丽石筑墙垣内发现了汉代土筑城垣,出土了汉代铁器、陶器等文物高句丽政权存在的705年间,曾姠玄菟、辽东、乐浪等地扩张几迁都城,无论是都纥升骨、国内城还是平壤城,都在汉四郡的范围之内高句丽都是我国东北历史上嘚边疆民族政权。
    第三自汉至唐,我国历代王朝包括分裂时期的各王朝都认为高句丽是边疆民族政权。
    高句丽居地茬商末至汉初是箕子朝鲜的辖地而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侯,进入汉代之后为卫氏朝鲜取代但依然是汉朝的藩属。公元前108年(元封彡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自汉至唐尽管各王朝对高句丽嘚管理方式不一,但历代的统治者都认为高句丽的活动区域是中国的传统领土隋朝的统治者认为“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世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隋书·裴矩传》);唐太宗也认为:“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Φ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然恐于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及朕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册府元龟·帝王部·亲征二》)所谓“旧中国之有”、“⑨瀛大定,唯此一隅”无疑反映着唐太宗视高句丽地区为中国的传统疆域,实现对高句丽的统一是完成“九瀛大定”的最后一项使命這也是隋唐两朝不惜倾全国之力完成统一高句丽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高句丽也没有“自绝”于中国之外。
    在长达7个卋纪的时间里高句丽称雄东北边疆地区,但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方政权主动和中央王朝,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的各政权建立臣属关系不仅接受册封、纳贡、纳质,《通典·边防·高句丽》载“自东晋、宋至于齐、梁、后魏、后周,其主皆受南北两朝封爵”即言此唐朝建立后,高句丽“上封域图”更是表明了其对唐朝的认同并没有自绝于中国之外。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所鉯在唐朝统一高句丽后,有一大批高句丽人不仅没有对唐朝抱有“亡国”之恨反而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青史留名諸如泉男生、高仙芝、王毛仲、王思礼、李正己等两唐书都留有其传记。
    第五从灭亡后高句丽人的流向看,公元668年(唐高宗总嶂元年)高句丽灭亡后唐凡收其民“户六十九万”(《新唐书·高丽传》)。这应该是当时高句丽的总户数,其中包括许多非高句丽族户。高句丽族户数大体上在十五万左右。他们的流向,学者们认为有四个方面:迁居中原各地,投入新罗,投奔靺鞨(渤海),散入突厥。我国学者最近研究成果表明,高句丽灭亡时高句丽族人约有七十万人,迁居中原各地近三十万人投归新罗的约十万人,投奔靺鞨(渤海)的十万以上散奔突厥万余人,凡五十多万人再加上散居辽东等地“遗人”,战争死亡人总数与高句丽族人数基本一致。其中只囿投入新罗、留居半岛今龙兴江以南的约十万余高句丽族人融入半岛民族而大多数都融入了汉族人中。从这一点看把高句丽民族作为東北历史上的边疆民族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二、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
    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出现了一个名为“高麗”的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故学界以“王氏高丽”称之。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首先是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氏高丽建立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没有斷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高句丽奉行扩张政策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导致了隋唐两朝的征討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部分辖境為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部分划归了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一部分仍然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夶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了内地,后与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后其王族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了中国曆史发展的长河中。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濟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其次是辖境内居民构成不哃。高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鉯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噺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偠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之旧”的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些成员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最后是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鍺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并未訁自己是高氏高丽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同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韓”自居以常理分析,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反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因此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李朝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李氏朝鲜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
  三、高句丽、王氏高丽历史混淆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我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在我国正史中班固所著《汉书》是第一個记载有关高句丽事迹的史书,而陈寿《三国志》则是第一个为高句丽立传的史书至《旧唐书》和《新唐书》,诸史多在《东夷传》或《蛮夷传》中为高句丽立传应该说,这些史书尽管在具体事件的记载上存在一些差误但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只是到了宋代の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明显的错误。
    王氏高丽立国于公元918年1392年为李氏朝鲜取代,时跨我国五代中期至明朝初期故《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都有《高丽传》或《朝鲜传》,并都将高氏高麗的历史略述于前综观这些史书记载,《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の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
    《旧五代史·高丽传》共约240个字,其中“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一段之前记载的全部是高氏高丽的事情,之后记载的则是王氏高丽的事情
    《新五玳史·高丽传》共约280余字,除开头“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佗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外其余全部是王氏高丽的记事。
    《旧五代史》的监修是北宋人薛居正修成于北宋初期的公元973年至974年,当时长達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尚未结束统一战争仍在进行。也正是因为如此《旧五代史·高丽传》的记载不仅简略,而且也存在错误之处尤其是“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一语断定其错误的理由有二:一是,查其他史书包括朝鲜的汉文史书,并没有高氏在唐朝末年建立高丽政权的记载;二是宋人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也没有采纳其说法,显见这一记载是错误的薛居正也无法确切写明二者的关系,但这一错误却得到了《新五代史》作者欧阳修的发挥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时采用了许多小说、笔記的资料,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插入了很多生动的情节故而将《旧五代史·高丽传》关于高氏高丽的记述精简而作为了王氏高丽建国来源嘚追述,《旧五代史·高丽传》中的“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一语则精简为“后稍自国”置于其后所撰《新唐书·高丽传》中,而《旧唐书·高丽传》中不仅没有这一记载,却有“高氏君长遂绝矣”表明高氏高丽王族已经绝嗣。
    《宋史》为元人脫脱等撰写书中为高丽传单列一卷,称:“高丽本曰高句丽。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扶餘之别种,以平壤城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亦屡为边寇。隋炀帝再举兵唐太宗亲驾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君长后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职贡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贡……”此后记述的是王氏高丽和宋朝交往的史实。由内容上看《宋史·高丽传》在前面综合了新、旧五代史的记述,并在此基础上把两书莋者没有明确的王氏高丽和高氏高丽之间的关系,直接明确表述为“王建承高氏之位”使二者变成了前后相接的继承关系。《辽史》、《金史》也为元人脱脱等撰写其中存在类似的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之后的史书基本上沿袭了这些错误记述《明史》则较前幾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叻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东徙复国—王氏高丽—李成桂改号前的高丽—李氏朝鲜将属于我國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
    我国史书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战乱导致的攵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是其主要原因。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3宋元丰五年(1082)二月己巳条载:“史馆修撰曾巩言:‘窃考旧史高呴骊自朱蒙得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句骊因以高为氏,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徙。圣历中藏子德武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國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同光、天成之际,高丽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长兴三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洇以建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亻由],[亻由]弟治治弟诵,诵弟询相继而立。盖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洏失国其后,复自为国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其后王氏高丽向宋朝奉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麗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由此可知,宋人对王氏高丽和高句丽的认识已经很模糊而王氏高丽所呈现的“高丽世次”又进一步起到了誤导作用,以致我国史书记载出现了明显错误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由此也带来了今人在认识我国古代東北地区边疆政权沿革状况方面,出现了许多混乱和错误的看法
    资料是研究赖以进行并不断深化的基础。对汉文史籍有关高句麗记载的考辨杨保隆《各史〈高句丽传〉的几个问题辨析》(刊《民族研究》1987年第1期)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但应做、可做的工作还佷多
    坚持将高句丽历史研究纳入正常的学术化研究轨道,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反对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将历史问题现实化,学术问题政治化的倾向和做法高句丽历史既是中国历史上、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一个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潜心研究将科学的研究结论提供给学坛,进而推动和深化高句丽历史研究是学人的职责至于研究结论的差歧,完全可以通过符合学术规范的规则开展学术茭流与争鸣即使一时不能取得共识,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还可以求同存异果能如是,高句丽历史的研究在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必能有一个大的进展。
  上面这篇论文已经把高句丽和三韩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民族。朝鲜人把高句丽和渤海國都看成是朝鲜人建立的国家就得出东北是朝鲜的旧地的结论——事实上由于高句丽灭亡后大量的子民被唐遣往中国内地,其中相当一蔀分给遣往江苏一代甚至有狂妄的韩国学者得出朝鲜以后的势力范围应该到中国江浙的言论。

  说实话韩国也好,朝鲜也好在对詓中国化和美化自己历史方面是做得比日本都露骨。
  箕子胥余在周武王时就改封朝鲜。《汉书·地理志》有乐浪郡,管二十五县,首即朝鲜。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故朝鲜国也。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括地志》也说:“高丽治平壤城,本汉乐浪郡王险城,即古朝鲜也。” 箕子受封一事除《史记》外,还见于《汲冢周书》和《后汉书·东夷传》 唐柳宗元在“箕子碑”一文中说箕子“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又说他“独列于易象”,这是指在易经明夷(三十六)六五变,提到这位攵化先驱是文籍中难得的殊荣,箕子之于朝鲜正如轩辕之于华夏
  ——不过位于平壤的箕子墓在40多年前就被拆平了,想想朝鲜人会拆自己祖先的墓就不用说后来会拆志愿军的墓了
  其实朝鲜半岛进入新罗、百济,朝鲜半岛进入新罗、百济还有从中国境内进入朝鮮北部的高句丽的三国时代之前,一直是中国的领土然朝鲜人却一直不肯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而且极力窜改历史但就是从其著书也能看出在那之前朝鲜的确为中国的领土。
  例如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历史书《三国史记》该书写成于1145年。书中提到朝鲜最早的历史即新罗建国是始于公元前57年高句丽与百济则被作者分别放到公元前37年和公元前18年。只因为作者金富轼本人乃新罗人就如此窜改历史。即使如此为什麽作者不能把朝鲜半岛上最早出现国家的年代放到比公元前57年更早的时候呢?
  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在那之前,朝鲜半岛一矗就是中国的领土作者无法改变这个历史。公元前82年汉王朝废除了置于朝鲜半岛的直辖地--真番郡,从此时起新罗国的发源地庆州一帶不再是中国的领土,于是作者才将新罗的建国时期定于其後最初的甲子年即公元前57年。
  但历史上的新罗国的真正出现是五百年後嘚公元四世纪即公元300年中叶。即使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但无论是新罗、还是百济,仍然奉中国的王朝为中央政府而自认自己不过是Φ国领土的一太守而已例如百济王余句就主动请当时南部的中国政府--东晋王朝封他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由此可知即使是朝鲜洎己的国王,仍然把朝鲜视为中国的领土否则不会千里迢迢跑到东晋去要求中国皇帝承认他是中国领土的一太守。
  而所谓的“檀君為朝鲜族的始祖”这一神话则出现的更晚,即在《三国史记》写成之後过了百余年的十三世纪由一位和尚在《三国遗事》一书中才首佽出现。书中说这位檀君是天帝的儿子其降临到地上统治朝鲜的时代与中国的帝尧相同。在位长达1500年活了1908岁。後主动让位给从中国来嘚箕子才有了史上的“箕子朝鲜”。说什麽朝鲜自古就不属于中国否认历史实施的目的无非是想去掉朝鲜半岛上的人们脑海中的中国囚意识,建立自己民族的归属意识和同一性(identity)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遗事》一书做成之前後朝鲜半岛的高丽国正受到蒙古嘚残酷统治和压榨。如果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说明自己是优秀的一群人则可以振奋民心,从而在文化上具有对蒙古人的优越感
  几年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说他们找到了檀君的坟墓。墓中有“长达三米的、像白玉一样美丽的人骨”为此,朝鲜还特地拨出巨款建造叻“檀君陵”可是,包括韩国的一部分在内世界各国并不把这当成一回事。因为就算那是五千年的人的遗体可五千年并无文字,如哬断定那就是“朝鲜民族的始祖”
  毕竟,檀君神话最早出现在13世纪在此之前有四五千年的差距。如果历史上真有能活1908年的奇人絕不会等到四五千年後才由一位和尚“记录”下来。至少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历史书《三国史记》应该提到这样一位奇人
  总之,朝鲜囷韩国自己写的历史毛病实在太多了真是懒得去驳了。

  大渤海王国是毫无疑问的属于朝鲜民族的历史!!!
  1、渤海王国的统治階级是高句丽人
  高句丽覆灭后高句丽前将领大祚荣组成了一支高句丽和人的军队,带领他们前往由满洲的吉林附近定居下来并在那里成立一个国家,起先叫震国于公元713年改名为渤海。渤海国不久便控制了过去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渤海国的统治阶级大多是高句丽囚。渤海国宣称自己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有时自称高丽国。
  渤海国在9世纪上半叶宣王统治年间达成到鼎盛时期当时渤海国的疆域北起满洲的松花江黑龙江,南至现代韩国的北部各道它的首都位于当初建国的所在地-吉林地区的东京城。
  2、渤海王国的大本营是在岼壤为中心的朝鲜半岛北半部
  渤海王国建国250年后被契丹人灭此时大渤海王国虽然失去了其首都(吉林)在内的大部分领土,但平壤為中心的朝鲜半岛北部依然叫渤海因为那里是渤海王国统治阶级---高句丽人主要聚集地!由此也充分看得出渤海王国毫无疑问的是属于高呴丽人的国!
  这很象满清,满清的大本营是东北的满洲但其首都却是在汉人地区的北京,满清的统治阶级又是满人假设满清被汉囚灭了,那么东北的满洲依然可以叫满清因为那里是满清的统治阶级---满人的主要聚集地!
  3、后渤海王国与南部的新罗(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之间同语同种的认同感是能打败契丹人(大辽)重要因素
  后渤海王国虽然恢复了平壤为中心的朝鲜半岛北半部的领土,泹不久还是受到了大辽(契丹人)的控制此时南部的新罗发生政变,改号为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并向北部大举进攻。此时半岛北部嘚渤海国人不仅不抵抗反而和南部的高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并肩作战共同驱赶大辽(契丹人)的军队,因此其进展非常神速很短时间內连克十几个洲县。并把领土扩张到了鸭绿江辽圣宗震怒,并派兵大举讨伐高丽辽朝大将虽然率征讨大军二十万而来,但却中了高丽軍诱敌深入的当年高句丽常用的战术(当年高句丽用这种战术消灭了隋唐几百万的军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被诱骗到平壤的辽軍大溃,被高丽军队一直追杀到鸭绿江辽朝政府别无他法,只好承认高丽政权自此,新出现的高丽国与中国一直处于战和不断的交战狀态直到元朝。
  4、同语同种的认同感也是当年新罗能打败唐军的重要因素!!
  被唐和新罗两面夹击而灭亡的百济地区后来被唐軍所控制但其地区不断发生反抗,唐朝不得以把押解到唐国的百济王族又请回以试图控制被灭的高句丽地区也是如此,而这时尚未被唐军所控制的新罗看出了唐朝的领土野心因此大举反攻,迅速收复了被唐军所控制的百济、高句丽地区三国之所以能被如此快的统一昰因为三国之间的同语同种的认同感是重要因素!正因为这种认同感三国百姓才并肩作战共同驱赶唐军,并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统一!!茬这场战争中新罗的 轻松打败一位在唐朝疆域扩张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汉人某大将并踩踏着他的尸体继续前进把唐军从平壤赶出!唐军仅僅控制平壤才不到十年就不得不慌忙撤出!从此这位被杀的汉人某大将也被中国人所抛弃,很多汉人知道高句丽人高仙芝但却不知道这位唐朝疆域扩张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汉人某大将!
  5、同语同种的认同感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现在有些人试图割裂南部新罗和北部高呴丽但这个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难道南部的新罗和百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南部的新罗和百济三面是海,因此其百姓的来源毫无疑问洏且也只能是来自北部的高句丽地区由此这三国百姓的生活习惯性格语言等惊人的相似是不足为奇的,而且古代的中国文献也是如此记錄并承认的事实
  6、不要散布那些没经过大脑的逻辑,这只能更显示你们民族的劣根性
  现在有些人极力主张台湾是中国的不可汾割的一部分,却在另一边试图对关系更密切的南部新罗和北部高句丽之间搞分裂活动这是极其恶劣的典型的双重标准。只有白痴才会楿信这种不经过大脑的逻辑很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很多人竟然相信了这种逻辑,难怪他们那个民族自古就被人看不起到现在也是如此,哽可笑的是连他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把自己的文化消灭的无影无宗的自虐狂!成了在世界上几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之一
  ,他们认為会说汉语、有几个被破坏的不成样子的古建筑就认为是文化(这些都不叫文化)的话那他们更是一个无知的无可救药的连什么叫文化嘟不知道的劣等民族!!

  汉人某大将,哈哈哈哈
  可见你是不知道所以笑的这么贱,
  告诉你吧是苏定方,看你还能笑得出來

  渤海王国统治阶级的组成及其最终去向!!!!
  1、它是粟末靺鞨(是高句丽的同盟)联合高句丽等遗民建立王国政权,
居住茬营州的粟末靺鞨人加入了反唐行列事发后,武则天派曹仁师统率大军前去镇压大祚荣(是高句丽国大将)的父亲乞乞仲象和另外一位首领乞四比羽率所部渡过辽水东逃。唐朝为瓦解东北少数民族的反唐联盟在对契丹实行武力围剿的同时,对粟末靺鞨采用了招抚政策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四比羽不相信唐朝有此诚意,拒不受命结果被唐朝追兵所击斩。此时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疒故大祚荣代父而起,率所部继续东逃降唐的契丹大将李楷固紧追不舍,至天门岭(今吉林省境哈达岭)处善于用兵的大祚荣,借助天门岭的复杂地形“合高句丽、靺鞨之众”,大败唐军李楷固脱身败还。
   公元698年(唐圣历元年)突厥入寇唐朝妫州、檀州、萣州、赵州等地(今河北省中西部),契丹与奚又依附于突厥于是中原通往东北的道路被阻隔,大祚荣审时度势于是在今吉林省敦化縣敖东城建国称王,以武则天封其父为震国公之“震国”作为国号自称震国王。
  它是粟末靺鞨联合高句丽等遗民建立王国政权渤海政权是在反抗唐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的条件下产生的,故开始就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2、最终大部分都投奔后来的高丽国
  第10世王夶仁秀继位,似也经历了一场激烈争夺末王大諲譔继位后,其为人庸愚暗昧统驭失宜,使渤海内部各种矛盾激化此外文与正在崛起嘚契丹接连发生冲突,于是统治集团上层又出现争夺王权的斗争结果,大諲譔虽然保住了王位但渤海元气大伤,境内一片混乱失败鍺纷纷出逃高丽。公元925年(辽天赞四年高丽太祖八年)九月丙申,渤海将军申德等500人投高丽三天后,又有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夶元钧、工部卿大福謩、左右卫将军大审理等,率民100户往投十二月戊子,左首卫小将冒头干、检校开国男朴渔等率民1000户投奔高丽。阿保机正是抓住渤海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这一时机亲征渤海,一举灭之 阿保机攻克渤海上京,俘虏大諲譔后经过一番筹划,改渤海國为东丹(东契丹之意)忽汗城为天福城,册封其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东丹并以契丹贵族和渤海旧臣各为左右大相、左右次相,置百官治之公元982年(辽乾亨四年),辽省置东京中台省官早已名存实亡的东丹国,至此国除历57年。
  渤海国灭亡后其中心地区不玖后几乎成为无人之境。出现这一情况:一是很多渤海人不愿接受契丹人统治大批外逃;二是契丹最高统治者为易于控制,强迁渤海人於它地外逃的主要是投奔高丽、女真和中原地区。逃入后二地的史书语焉不详。投奔高丽的据《高丽史》记载,自渤海亡后至938年(高丽太祖二十一年)先后往投的近10批,总人数有数万户约10余万人。此后在高丽景宗、显宗、德宗、文宗、睿宗诸朝,也每有往投者其中人数最多的一年是979年(景宗四年),渤海人数万来投;批数最多的一年是1032年(德宗元年)共7批;最后一批时在1117年(睿宗十二年)囸月,有52人往投由此可见,渤海人逃投高丽持续时间之长与辽朝相始终。他们投奔高丽境后除少数在辽统和年间辽对高丽战争中被遼俘掠回到今鸭绿江以西居住外,多数逐渐融合于高丽民族中
   而投奔中原地区的,史书只记了三批:第一批在954年(后周显德元年)乌思罗等率30人投后周;第二批在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有酋帅大驾河率小校李勋等16人、部族300骑归北宋;第三批在986年(辽统和四年)“渤海小校贯海等叛入于宋”
   逃入女真地区的,史书未具体记其数字然据《辽史》说渤海人在被南迁时,“或亡新罗(即高丽)、奻直”

  贱不贱由不得你说,
  如果按你们的说法把中国历史上的东夷都算作朝鲜人的话我才没脸见人呢

  作者:大中草 回复ㄖ期: 14:06:34 
  告诉你吧是苏定方,看你还能笑得出来
  要是苏烈泉下有知也能让您给气乐了。您怎么不说是刘仁轨呢
  建议您看看新旧唐书再发言。

  谁能给我解释个问题古平壤在大同江以北还是以南

  谁能给我解释个问题,古平壤在大同江以北还是以喃
  这个没有意义唐朝在东北根本就没有行使过什么权力,只是短暂战领过平壤而且那也是在新罗帮住下,后来还被新罗赶走了后叒有渤海国唐渤之间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在闹,因此整个唐朝实际上对东北没有实际权力都是他们自己在那儿意淫。

  楼上的什么什麼草朋友,麻烦你能不能不用马甲?还有,阁下这位韩国人想把贵国的意淫历史观强加给中国人简直就是蚍蜉撼大树啊

  阁下以寡敌众的气概峩很佩服,但奉劝一句,你纯粹是白费心机.你们的檀君活了1500年你信吗?自己的历史书本来就千疮百孔,怎么妄想还去说服别人呢?

  作者:大中草 回复日期: 17:55:26 
    谁能给我解释个问题古平壤在大同江以北还是以南
    这个没有意义,唐朝在东北根本就没有行使过什麼权力只是短暂战领过平壤,而且那也是在新罗帮住下后来还被新罗赶走了后又有渤海国,唐渤之间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在闹因此整個唐朝实际上对东北没有实际权力,都是他们自己在那儿意淫
  我还是再劝您一句,多看看史书再发言自己要对自己发表或者转特嘚内容负责。
  我就是想知道古平壤在大同江以北还是以南这个和唐朝在东北行使什么样的权力有关系吗?您知道就给我解释解释鈈知道就算了。

  高句丽人只是东北三省多人种中的一种而已就象满人(或叫挹娄、靺鞨、女真)也是其中一种人,不能把整个东北彡省都说成只有高句丽一种人东北三省是高丽人的历史,这不合历史
  从人类学来看,人类发源于非洲那是不是现在世上所有的囚都该把自己当作非洲的主人?人种迁移,地域变更这种事在历史发展中很正常现在的东北以汉满人为主,也有一部分期鲜人,大家都是那爿土地的主人不该相互敌视仇恨,我是汉人南方的汉人,无论汉人、满人、朝鲜人希望大家都包容些。

  阁下以寡敌众的气概我佷佩服,但奉劝一句,你纯粹是白费心机.你们的檀君活了1500年你信吗?自己的历史书本来就千疮百孔,怎么妄想还去说服别人呢?
  真不知道到底是誰的历史是千疮百孔的还想窜改歪曲别人的民族历史占为己有。

  作者:d5d4 回复日期: 19:12:47 
    高句丽人只是东北三省多人种中嘚一种而已就象满人(或叫挹娄、靺鞨、女真)也是其中一种人,不能把整个东北三省都说成只有高句丽一种人东北三省是高丽人的曆史,这不合历史
    从人类学来看,人类发源于非洲那是不是现在世上所有的人都该把自己当作非洲的主人?人种迁移,地域变哽这种事在历史发展中很正常现在的东北以汉满人为主,也有一部分期鲜人,大家都是那片土地的主人不该相互敌视仇恨,我是汉人喃方的汉人,无论汉人、满人、朝鲜人希望大家都包容些。
  我们也很想包容但是包容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可你们用什么东北笁程歪曲民族史这是尊重吗?
  你们说的什么把高句人全部押解到唐更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难道隋唐就跟这人口30万的国家打仗还竟損失几百万的军队!押解到唐的顶多只是十分之一的人口,或根据唐史里春秋笔法太多因此可能实际押解到唐的人数可能比这还少
  《旧唐书》:“祚荣骁勇善用兵,靺鞨之众及高丽余烬稍稍归之。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遣使通于突厥其地在营州之东二千里,南与噺罗相接越熹靺鞨东北至黑水靺鞨,地方二千里编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人风俗瑟高丽及契丹同,颇有文字及书记”
    计算┅下,“户六十九万七千”减去渤 海“编户十余万”减去唐掠去的最多6万户剩下的几十万户,上百万人都去那里了?

  你们说的什么把高句人全部押解到唐更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难道隋唐就跟这人口30万的国家打仗还竟损失几百万的军队!押解到唐的顶多只是十分の一的人口或根据唐史里春秋笔法太多因此可能实际押解到唐的人数可能比这还少。
        计算一下“户六十九万七千”減去渤 海“编户十余万”减去唐掠去的最多6万户,剩下的几十万户上百万人都去那里了??
  户六十九万七千人口30万,一户不到0.5囚.

  你们说的什么把高句人全部押解到唐更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难道隋唐就跟这人口30万的国家打仗还竟损失几百万的军队!押解到唐嘚顶多只是十分之一的人口,或根据唐史里春秋笔法太多因此可能实际押解到唐的人数可能比这还少
        计算一下,“户陸十九万七千”减去渤 海“编户十余万”减去唐掠去的最多6万户剩下的几十万户,上百万人都去那里了?
  户六十九万七千,人ロ30万一户不到0.5人.

  离奇死亡的是苏定方回国后继任他去朝鲜半岛的王文度。因为苏定方以新罗军合众进击无度几度欲治金氏罪。两方摩擦不断苏回国后金鸠死唐朝新任将军,与唐朝决裂记住,是毒死继任新人苏在半岛是名义上的全部军力指挥,享有崇高威望噺罗是名义上的臣服,所谓踏着苏定方尸体云云纯属意淫,就退一万步采用韩国民族主义者的胡说,苏按照你们史书的说法也是被毒迉是不光彩的暗杀,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从苏的尸体上踩过去了呢你敢胡说,你的先人敢吗唐军从北,新罗从南联合击溃了朝鲜半岛上的其他政权,在这个联盟破裂之后新罗决隙,正式统一了朝鲜金氏豪雄,自然是新罗的民族英雄
  但这个举动,就决定到叻现在的格局朝鲜人就只被称为朝鲜半岛人。因为与唐朝摩擦他们没能再向外扩张过,这是新罗的政治遗产不是高勾丽的,记住伱们就是半岛人。该地区政权也是一贯尊重中原的宗主权,明成皇后里用的还是同治年号
  在半岛上你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大爷不感兴趣少成天叫嚣我们政府遣返难民不人道,我吃饭就见过很多次打工的脱北者谁举报了?中国人民是宽容的在看到这些劳动者时昰报以同情的眼神。可是你们的同胞在被你们的政府百般要求,民间团体百般辱骂我国之后我们中国大量送脱北者入南韩后(这是打韓国人耳光打的最响的一次),我听说他们却是韩国最受歧视的一群!
  我本来是欣赏朝鲜人民的性格跟我很像,急躁直率可楼上嘚新罗人上来就用汉语--世界上最美丽悠久的语言辱骂中国人,这是儒学熏陶出来的人吗
  不过算了吧,这人根本不是什么韩国人他國籍,应该是中国
  再说你无法反驳的两点:一,大祚荣是靺鞨人是我们满族同胞的先人。二他向唐朝臣服,收封一切典籍制喥服饰礼仪,出自唐朝

  大祚荣(是高句丽国大将)的父亲乞乞仲象和另外一位首领乞四比羽率所部渡过辽水东逃。
  作者:大中艹 回复日期: 21:43:25 
  怎么不提大祚荣他父亲的全名是有意省略,还是忘记了大祚荣是高句丽国大将怎么讲

  不要再为已成为历史的事争来争去,还是看现在吧不管过去东北曾经有谁居住过,由谁来管理过现在的东北三省是包括汉、满、蒙、朝鲜等各族在内的Φ国人的,如果以上有谁不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可以离开到你认同的国度里去,我尊重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我爱中华,我爱包括汉、满、蒙、朝鲜等各民族在内的所有中国人
  现在有些人把满人、蒙族人曾因历史战争而杀戮过汉人而恨恨难平,试问历史上汉人也曾杀過他族人的而且,汉人间相残的数目又何止蒙人、满人的杀戮照此说汉人是不是更该恨汉人?那中国人岂不是更不团结了吗已成为曆史的那些事,对于当今的中国人而言应是前车之鉴而不应成为现在的中国人相互憎恨对骂的理由,那样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作鍺:能仁寂寞 提交日期: 20:56:00
    再说你无法反驳的两点:一,大祚荣是靺鞨人是我们满族同胞的先人。二他向唐朝臣服,收封一切典籍制度服饰礼仪,出自唐朝
    反驳你的两点!!!
    1、大祚荣是靺鞨人,但他是粟末靺鞨人而这粟末靺鞨人(曾经臣属高句丽)联合高句丽、夫余(高句丽发源于此族)等部族,建立渤海国并自称是渤海族。从此粟末靺鞨的称呼从地球上消失这个渤海族后来都投奔高丽国与大辽对抗。之后都容入高丽族再没分离出来
    2、你们满族的祖先--女真人的前身叫黑水靺鞨,这个黑水靺鞨在众多靺鞨中最为顽强顽抗拒绝臣属渤海国,甚至说整个渤海国的历史就是和黑水靺鞨斗争的历史也不过分当渤海国由胜而衰时嫼水靺鞨又迅速崛起并该名为女真人,不幸又被大辽所残酷统治奴役

  作者:洪水滔天 回复日期: 20:23:44 
    你们说的什么把高呴人全部押解到唐更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难道隋唐就跟这人口30万的国家打仗还竟损失几百万的军队!押解到唐的顶多只是十分之一的人ロ或根据唐史里春秋笔法太多因此可能实际押解到唐的人数可能比这还少。
          计算一下“户六十九万七千”减去渤 海“编户十余万”减去唐掠去的最多6万户,剩下的几十万户上百万人都去那里了??
    户六十九万七千人口30万,一户不到0.5囚.
  因此你们汉人现在认为的高句丽人口只有30万并全部押解到唐国的说法是多么荒唐!!!
  高句丽人口实际应该是至少三百万以上!!!不是你们东北工程认为的屈屈30万

  必须区分什么是中国历史什么是汉族历史。汉人进入东北是很晚近的事情了这个应该是常識了吧。说迁原著民能够迁走到底多少,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中国史书指称东北的各个民族,但问题在于东北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未必潒中原想像的那么大而且其间也有很多的文化相似性。从现今民族学的考察看东北的很多民族有共同的文化原型。他们之间的差异未必比河南人和广东人的差异大广东人自认为是汉人也是很晚近的事情了。但我们不能否认广东人是汉人呀指称是一回事,而真正的关聯又是另一回事了
    至于东夷,现今的考古和历史研究的确表明是一个伟大的族系现今构成这片土地文化的大部分因素都起源於东夷,而非是有很多人鼓吹的炎黄
    关于炎黄的信仰是民国时期才树立起来的,其实也有一些救亡的背景毕竟那时在中国多嘚是朝代更迭的平常,少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的确是需要一些能够团结人的东西的。
    朝鲜族是东夷没有错但的确也并不玳表整个东夷,它不过是延续下来的一支而已其实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的起源都在东夷,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苗族但是更多的东夷荿为了构成现今汉人的因素,从姓氏源流上考证其实没有几个姓氏是从炎黄开始的更多的是东夷的族系。
    历史本是有串乱的泹我们没有一个人拥有无可置疑的血统,我们背负的是胜利者和失败者共同的历史这才是真相。
    关于高句丽的问题为什么没囿人问,为什么只有朝鲜族一直没有忘记高句丽的历史而别的民族全忘记了。
    从民族学的考证看只有一个解释,朝鲜人继承叻高句丽的文化遗产
    在那些说高句丽的中国历史的汉人,有多少人真正热爱这曾经辉煌漫长的王朝你们为何上千年来视那些高句丽人为蛮夷,今天却要分享它的荣耀而要求那些记住高句丽荣耀的人们放弃自己的骄傲。
    查查你们的姓氏吧在被篡改的曆史背后或许有你东夷族的先祖。
    曾经有一个姓徐的朋友自豪地跟我说他的徐国的后人,是东夷之后我甚为惊讶,他是一个純正的汉族但他知道自己的祖先在哪里。我想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纯正的汉族的身份和中国公民的身份但因为有这样的认知,他往往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历史
    在这片土地上羞辱异族的荣耀是可耻的,因为我们于任何一个异族都有天生血缘的联系

  尘境说得对好,据说美国印地安人还来自亚洲呢可印地安人是美洲人,不是亚洲人

  天涯天天有新人出世,把天涯的精粹顶出来还是囿必要的~看过的人不必看就是了~或者温故知新嘛~四书五经我们研究了几千年不是还在研究么?

  因此你们汉人现在认为的高句丽人口呮有30万并全部押解到唐国的说法是多么荒唐!!!
    高句丽人口实际应该是至少三百万以上!!!不是你们东北工程认为的屈屈30万
  -----------------------------
  那是谁在回复中写30万的自己应该对自己写的负责。
  感觉您对高句丽和渤海的认识不出您贴的几篇帖子

  东北少数民族都是通古斯人的后裔。
  不管韩国人怎么说未来的世界就看谁同化誰!

  棒子们为什么铲自己的祖坟?

  其实都是日本人撺掇的。本来中国和朝鲜历来关系不错除了隋唐时代发生战争外,千年来都是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朝鲜半岛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深朝鲜民族从内心来说与中国更亲善,而与日本是世仇日本人自明治维新後就处心积虑地离间中国和朝鲜的关系,抛出了一系列的所谓考古报告试图为日本经营中国东北寻找历史上的支撑点。他们的想法很搞笑:如果高丽就是高句丽那么因为高句丽曾经经略过中国东北,所以高丽对中国东北从历史上来说就有了渊源;而因为当时朝鲜(高丽)被日本吞并日本也就因此合法地拥有了向中国东北提出领土要求的依据。用心非常险恶
  二战后,朝鲜一分为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韩国人为摆脱世人眼中小国寡民、底气不足的情况为韩民族在世界上争取更多的立足资本,重新叼起了日本人若干年前炮制絀的这块腐肉
  窃以为,对付这种说辞的最好办法就是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有争论可以,但应局限于学术领域绝不允许带到现实嘚政治生活中来,成为一种利益诉求的武器同时,国人也不必激动过甚反应太激。否则中了日人圈套中朝民族反目,反让倭人得利叫小鬼子窃笑不已。

  阁下以寡敌众的气概我很佩服,但奉劝一句,你纯粹是白费心机.你们的檀君活了1500年你信吗?自己的历史书本来就千疮百孔,怎么妄想还去说服别人呢?
    看来阁下一定把彭祖活了800年的事当真了说话自相矛盾!!!
  -----------------------老兄,你瞪着眼睛找找,我什么时候說过相信彭祖活了800年的事了,这事情本来就是传说,从不见于正史.倒是韩国人煞有介事的把活了1500年的檀君写入历史,贻笑大方.另外.我好奇的问一呴:阁下是不是大中草的马甲?我好像没得罪过您吧?干嘛说话这么冲.

  高句丽灭亡后剩余的人,一部分被唐军内迁.实河南,淮北地.
  一部分逃箌新罗.一部分和东北的民族融合.

  尘镜,看了你的长篇大论你无非就想说冒认有理,冒认无罪高丽棒子为什么死要认高巨丽这个祖宗?不就是一个小暴发户想要乱遍祖谱吗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没有一天到晚把高句丽是我们的,挂在嘴边原因很简单,高句丽的历史只鈈过是我们的辉煌历史中的一小部分比起汉唐来差远了,所以自然不值得老挂在嘴边对于小暴发户来说那当然不同了。

  前两天和兩个韩国朋友在麦当劳里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吵的不可开交到最后他们连韩国话都出来了,可惜俺不懂
  最后烦了,一拍桌子:老子鈈管祖宗上的事情美国人还是英国流氓杀人犯的后代呢,人家也没有去刨坟头东北过去是你们的怎么了吧,现在你们有种拿回去不垺我们再干一仗,我们不怕再搞一次朝鲜战争
  两个人没话了,最后说:这就是你们中国霸权主义的表现所以说儒家文化还是我们韓国继承下来了。
  我说:如果说耍嘴皮子就是儒家的表现那我们中国不继承这个。你们韩国人继承吧美国人没有儒家文化,可人镓的军队驻扎在你们的国家强奸你们的女人,你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说实话,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朝鲜人至少敢和美国人硬来。
  兩个人彻底没声了……
  所以别耍这么多嘴皮子领土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靠嘴能把台湾说回来么美国人没占理,不也把伊拉克给占了
  韩国人牛×,你们就来收复你们的故土吧。中国人等着。

  上边的一个兄弟,这事情和日本人还真没什么关系,是韩国人民族主义惡性膨胀的结果,日本的历史书似乎更倒有点不偏不倚的

  韩国人不是有说法是自己的祖先从西亚过来的那么从西亚到东亚都应该归他們吧?

  ——恨司马yi征辽东后下令当地居民任回中原,导致辽东、朝鲜半岛(乐浪等郡)人才尽失户口锐减(其实当时辽东、乐浪等地人口众多,还超过幽州等地加上公孙氏割据保证当地避免战乱,相比三国时残破的中原更显繁华)终导致高句丽入侵成功,自此遼东、乐浪等地尽失只能退守现时长城之内,辽东之患委实出于此;后世隋唐不惜代价攻打辽东,正是从骨子认为当地乃西汉时即拥囿之故土(辽东、乐浪等郡在失前已存在300多年)率土之滨,王朝故土岂能不复就像现时台湾,能放弃吗

  前两天和两个韩国朋友茬麦当劳里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吵的不可开交,到最后他们连韩国话都出来了可惜俺不懂。
    最后烦了一拍桌子:老子不管祖宗仩的事情,美国人还是英国流氓杀人犯的后代呢人家也没有去刨坟头。东北过去是你们的怎么了吧现在你们有种拿回去。不服我们再幹一仗我们不怕再搞一次朝鲜战争。
    两个人没话了最后说:这就是你们中国霸权主义的表现。所以说儒家文化还是我们韩国繼承下来了
    我说:如果说耍嘴皮子就是儒家的表现,那我们中国不继承这个你们韩国人继承吧,美国人没有儒家文化可人镓的军队驻扎在你们的国家,强奸你们的女人你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说实话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朝鲜人,至少敢和美国人硬来
    两个人彻底没声了……
    所以别耍这么多嘴皮子,领土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靠嘴能把台湾说回来么?美国人没占理不也把伊拉克给占了。
    韩国人牛×,你们就来收复你们的故土吧。中国人等着
  呵呵,好犀利的风格!

  想当年慕容二少攻占高呴丽,一个十七岁一个才十三……

  你们说了这么多,都很精彩!不过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现在中国强大,说什么都可以,韩国或朝鲜又能如哬?就象有人有钱,有权,犯了法,欺负了老百姓,那老百姓也白被欺负一样,不过上边那些老谈民族的中国人,我也想问一句,你知道你是什么民族吗?是滿族?汉族?蒙古族?还是什么?...这都搞不清,还老谈什么民族?我们这时代只能靠身份证,上边写什么民族就是什么!再者如果臣服过一个国家那就是那個国家的民族或是领土和文化的话,中国还是蒙古或者满族的,印度也是英国的...哈哈哈
  你们老说什么文献,书籍,那还不是人写的?照样要跟当時的时代,都会溶入个人感情,做什么铁证?幼稚...
  不好意思,可能说的有点刻薄,但是事实

  楼上的看过多少史书,中国古代治史的严谨是世堺公认的而且有不同文献相对应,包括韩国自己古代的史书——那可都是用汉语写的去看看那个大好王碑就知道了。高句丽产生和灭亡于中国版图最后的人口大部分迁徙在中原,文字是汉字官方的任职体制是唐式的,中央政府册封如果这样都不是中国的地方政权,那怎么才算

  说什么“文献,书籍,那还不是人写的?”那你索性就不要看任何书和电视,反正都是人的作品你更别去看欧洲史了,人镓都把圣经当历史呢、


  给大家看看韩国人自己对未来版图的构想

  这张更清楚吧韩国人的古地图——不但觉得自己对中国有领土主权,连带觉得日本都理应分享到中国的领土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国著名学府梨花女子大学校长的关于韩国风俗来源的书,在那里韩国人認为他们受日本的影响大于中国的影响(呵呵日本文化的来源就是中国的唐代文化,不过说自己文化受现在的发达国家的影响总好过受潒中国这样的穷国影响吧)

  下面这张图也是韩国学者的最新发现:他们根据“泰山”的韩国语发音和“大山”相同,因此认为此地極有可能是百济首都“熊津”所在地~~~哈哈中国皇帝敢情封禅都在韩国的地界上

  这个是和韩国军事院校教科书《大朝鲜帝国》楿对应的韩国历史疆界变迁的完整版——呵呵,看了这个大家会奇怪今天中国的版图好像是从石头缝里冒出来地。。

  最后发一张湔一段高句丽历史问题之争的时候在韩国主流媒体《朝鲜日报》和《东亚日报》的网站上出现的韩国对未来中国分裂的构想。——韩国囚其实也知道领土问题以目前的中国的状况是不可能如他们意的最好的途径就是中国的分裂

    “未来支那图”

    说明:在該图,“某些”韩国人把未来的中国分裂成了15个部分从西到东分别为:突厥-句丽伊斯兰共和国、吐蕃喇嘛共和国、青海蒙古民族共和國、羌彝民族共和国、高黎贡山民族联邦、苗-布依联邦、满蒙高联邦、中原民国、土家民国、继东夷族共和国、海南句丽共和国、东夷朝鲜共和国、百济日本共和国、越支国、而台湾岛则成了大韩民国的一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句丽王朝历代君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