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折柳的诗句有关的古诗词

积累有关“柳”的诗句和折柳送别的诗一首〜〜〜求高人解答!
依然爱情丶徭
有关“柳”的诗句青门柳【唐】白居易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长安新柳【唐】陈光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临川见新柳【唐】崔橹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柳【唐】崔橹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题柳【唐】狄焕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新柳【唐】杜牧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柳绝句【唐】杜牧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柳【唐】方干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柳【唐】韩偓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柳【唐】韩琮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柳【唐】韩溉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咏柳【唐】韩偓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唐】李峤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垂柳【唐】李商隐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柳【唐】李商隐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题柳【唐】李中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柳【唐】罗隐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柳【唐】慕幽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柳【唐】裴说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咏柳【唐】吴融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柳【唐】徐夤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咏柳【唐】薛逢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庭柳【唐】姚系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柳【唐】张旭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碧玉装成一束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杏 花 村二月春风吹杨柳,吹乱心中几多愁.料知此愁年年有,依旧相约风雨后.杏花村里杏花酒,风雨声中风雨楼.不见鸿雁传书来,只见伊人泪长流.柳絮飞歌此情绵绵何时尽?牵动长空万里云.云中本是双飞燕,而今都做梦里人.欲往何处觅莹雪?漫飘柳絮祭芳魂.祭罢芳魂又一春,依旧不见绿罗裙.左 公 柳多少人生风雨后?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壮举一场梦?多少盛情一杯酒?而今许下千般愿,洒向长河万古柳.不愿与君长相思,但愿与君长相守.声声慢·苏堤春晓夜色茫茫,路上人稀,一轮明月如镜.分手只有一人,泪眼相送.一阵清风吹来,杨柳梢,随风飘动.泪未干,人已去,可叹一歌未竟.折柳送别的诗一首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亦倾城,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望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有哪些关于折柳曲的诗句
spciezbq595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与洛阳有关的古诗词,你知道几首?
与洛阳有关的古诗词,你知道几首?
无论唐诗还是宋词“洛阳”两字几乎出现在每一段韵律之中而与洛阳有关但并未出现洛阳二字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就为您盘点那些我们最常见的有关洛阳的绝美古诗句!▽1.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2.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3.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5. 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6.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7.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8.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9.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10.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11.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12.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13. 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14.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15.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16.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17. 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18. 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19.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20.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21.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22.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23.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24.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25. 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26.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27.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28. 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29. 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30. 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31.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32. 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33.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34. 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36. 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37.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38. 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39. 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40. 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41. 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42. 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43. 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44. 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45.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46. 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47. 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48.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50. 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51.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52. 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53. 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54. 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55.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56.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57. 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58. 追本溯源,根在河洛。59. 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60.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61. 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62.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63.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64. 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65.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66.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67. 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68.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69. 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70. 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71.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72. 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73. 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74.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75. 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76. 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77.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78. 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79. 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80. 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81. 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82.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知识贴┇「踏青、折柳、登高、放纸鸢」那些古诗词里写到的中国传统_治愈系少女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7贴子:
知识贴┇「踏青、折柳、登高、放纸鸢」那些古诗词里写到的中国传统
踏青、折柳、登高、放纸鸢…你知道古人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吗?古人的传统习俗是怎样形成的?诗词中又是如何记载这些习俗的?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 踏青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先秦时人们就有踏青的习惯,可追溯到《诗经·溱洧》中。唐宋时期,踏青的风俗空前兴盛,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汴京城清明时节游乐的情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纸鸢纸鸢起源于春秋时代,发明者为墨翟,当时是用木头制成,被称为“ 木鸢” 或“风鸢”,主要被用于战争,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而风筝作为人们喜爱的娱乐玩具,是从隋唐时代开始的,由于这一时期造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纸张来糊制。正是纸质材料在取材上的相对便宜和方便,为风筝(纸鸢)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使得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饮菊花酒关于菊花酒的由来众说纷纭,汉代无论宫廷中还是民间都有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重阳节饮菊花酒的起源与汉代崇尚仙术、追求长生不老有关,其最初目的是求阳通神和辟谷成仙。菊花酒一般用菊花酿成,文人墨客也常采摘新鲜菊花泡酒饮,称为“露饮”。★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放灯元宵节放灯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东汉明帝刘庄因提倡佛法,曾敕令正月十五“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表示对神佛的尊敬。南北朝时,元宵张灯已蔚然成风。到了唐代,元宵放灯活动盛况空前,大街小巷灯光通宵达旦,人们熙来攘往,车不能调头,人难得转身。除了民间放灯的风俗活动之外,历代文人也创作了大量生动的诗词传唱吟咏。★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登高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关于其起源,一说是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认为山神能消灾避祸。同时,登临后的自然风光激发了文人创作的热情,登高逐渐演变为感性的审美活动。登高在唐代尤为盛行,涌现了许多以登高为主题,或涉及到重阳登高习俗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折柳折柳送别在汉代本是一种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地方性习俗,最初只是一种民间行为。隋唐以来,“折柳”一词才开始为诗人们在别离意义上有意识的加以运用。在诗词中,“折柳”常作为送别和寄远的符号。“折柳”之寓意当为离情常在,表示亲情或友情长系心头,永不相忘。缠绕的柳枝是思念的象征,表达的是人们对远行的亲友安康美满的祝福。★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社春社是祭祀土神的日子,宋代以来,确定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故名“春社”。每逢春社日,官府及民间皆祭社神,消灾避祸、祈求年丰,其中有饮酒、分肉、赛会、踏青、踩桥、妇女停针的习俗。同时,人们也借春社之机,开展各种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活动。随着时代的推移,“春社”的娱乐性与乡俗中的庙会、集市等混为一体,形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道饶具风味的文化风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斗草斗草在周代已行,《诗经·周南》中便有记载,最初以采集草药为主。人们在单调生活之余,在田地郊野采集百草以自娱,以娱乐为目的的斗草游戏随之流行开来。南北朝时期斗百草于南方已演变为节俗,广为流传。唐代之后,人们的游乐活动异常丰富,逢踏春之日,无论后宫闺阁,或是田野巷陌,斗草之盛无处不见,而且愈渐成为妇女儿童的专属。★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折柳送别的诗 有关折柳送别的诗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取得深秋?刘禹锡《杨柳枝词》:“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有限树,惟有垂杨管分袂。”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日落水流西复东,春景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 灞上汉南切切树,几人游宦分袂中。(WWw.Niubb.nET]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杨柳春风树,青青夹御河。比来攀折苦,应为拜别多。全国悲伤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齐心且同折,故人怀故土(梁元帝萧绎《折杨柳》)杨柳枝,芳菲节,可爱年年赠拜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知名氏《送别》)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欢迎您转载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折柳曲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