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了一个无人机飞行平台台,非常平稳,但怎么造飞机

男子花10多万造飞机 首飞失败却收获高薪工作|造飞机|试飞|高薪工作_新浪新闻
李仕龙和他的飞机
已经造好的飞机 通讯员供图
  “这里有架飞机,是一个小伙子自己造的。”近日,有盐城网友爆料称,在响水黄海农场一居民门口停放着一架小飞机,该飞机机身长5米左右。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飞机的制造者李仕龙是位1989年出生的小伙,曾在汽车厂当过工人,飞机是他自费10多万用了4个月造出来的。正月初八,飞机进行了试飞,不过,失败了。李仕龙表示,将继续造下去。现代快报记者 姜振军 通讯员 张军明
  为圆儿时梦想
  小伙辞职在家造飞机
  李仕龙是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人,今年26岁,他初中一毕业就打工了。据李仕龙介绍,他本来是做电焊工作的,然后在汽车厂做工人,慢慢地开始向技术方面转行。
  “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想造出属于自己的飞机,独享驾驶飞机天马行空的自由。”于是,李仕龙利用工作之余,在网上搜索个人造飞机的相关讯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2014年10月,李仕龙辞去工作回到家中,准备关门造飞机。“刚开始家人都非常反对,但是我一直坚持,他们也没办法。”为了造飞机,李仕龙学习了许多理论,并自己动手实践做配件,还在网上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经过一番死缠硬磨,李仕龙说服了家人,用自己打工的积蓄买来了造飞机的铝板、钢管、氧气焊、切割机等器材和工具。李仕龙说,为了造飞机,他将家里两间房间都腾空了,2015年初,在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架长约8米、高约2米的飞机龙骨就占据了整个房间,隔壁的房间里面也都是造飞机的器材和零部件。
  让亲友不能接受的是,李仕龙造飞机不仅花掉了打工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几万外债。不管亲友怎么不理解,李仕龙依然坚持自己的“事业”,每天早起晚睡,一醒来就忙起飞机零配件的加工、组装。让他觉得自豪的是,飞机除了螺丝和螺旋桨之外,比如发动机、变速箱等等,都是他自己加工或者请别人加工而成,并不是购买后进行组装,“这架飞机是纯天然的国货。”李仕龙调侃道。
  首飞失败了
  但他获得一份高薪工作
  正月初八,李仕龙在家人的帮助下,租了一辆半挂卡车,将飞机运到了响水黄海农场,准备第一次试飞。“当天来了许多人,都是看热闹的,大部分人不相信我的飞机能上天。”李仕龙满怀信心,可是结果却让他有点失望。他戴着头盔坐在飞机驾驶舱,飞机在跑道上飞奔,由于跑道不平,飞机摔倒了,螺旋桨着地撞坏了,首飞宣告失败。
  “螺旋桨是买来的,要5000元,我现在身无分文,还欠了债。”因为经济原因,李仕龙飞机再次试飞计划暂时搁浅。
  这几天,李仕龙收到了响水一家汽车厂的邀请。“是请我去上班的,年薪10多万呢。”李仕龙现在只有努力赚钱,然后才有钱购买坏掉的飞机零配件。“我是不会放弃造飞机的,为了合法和自身的安全,我下一步还要考飞机驾照。”李仕龙说。
(原标题:盐城牛人花10多万造了架飞机)
近日,香港传出要限制自由行的消息,此类声音这些年一直不绝于耳。今年春节,赴香港旅游的大陆游客数量第一次降低。大陆人的热情似乎正在向东转移——春节期间,访日中国游客突破记录达到45万。日本人虽然也有无奈的时候,但更多的却是对中国游客素质表示出理解。
官方为每一个年份“定义”,以2014年来说,民众或深或浅或多或少或真或幻总会有些“获得感”,与之对应的则是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
生产法和支出/收入法统计口径不同,得出的GDP数据也有差异,加拿大统计局的办法是公布两种口径的季度GDP数据,即使用支出/收入法统计出的季度GDP数据,和累积3个月用生产法统计的月GDP数据之和存在偏差。
娱乐资本论好奇的再问一句,那就是在柴静最为爱国人士所诟病的“女儿美国籍”的问题上:说真的,看完《穹顶之下》后,诸位爱国人士,难道真的没有一丝也想把自己的儿女送到美国去的想法吗?造飞机的中国农民
“几乎在每个农村里,都会有这么几个怪人——他们有着常人不理解的梦想,花着为数不多的钱,干着常人需要巨额投入的事儿。有些农村里,这些人可能捣鼓一些路上的机器。当最令我吃惊的是,在这些你想象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在努力造他们心中的飞机。没有高级的机库,他们就在在家后院开工,四处收集金属材料,用最基本的工具。他们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可他们好学,自学空气动力知识,自筹资金。他们骄傲称自己是‘航空人’。”
这是荷兰艺术家 Gover Meit新书《后院航空》的引言。他和国内摄影师徐晓晓走遍中国大地,拍摄了一些在自家厂房里设计、制造、试飞飞行器的几位农民。徐晓晓说,自从在荷兰的一本杂志里读到了关于中国农民造飞机的故事,感受到这一群人的激情、创意以及对航空的热爱,自己就想挖出更多的故事。于是她在2015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国,同时也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他们如何在梦想和现实中平衡,如何在别人的非议和阻挠中坚持,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
袁相秋在过去的十年里做了8架飞机,全部被当废铁卖掉了。图片来源:徐晓晓
张斗三出生在广东潮州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在13岁还没有上完小学,就被迫离开家里出去打工。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了飞机这种东西,他就立刻被航空科技所吸引,心想终究有一天,要造出自己的飞机。听到这个目标,他所有的朋友没有一个支持的,连妻子都担心说你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由于没有完成小学,很多航空材料一开始看不懂,他便跑到当地一个机场里,每天看着飞机学习结构。后来北上北京,用自己做生意学习的技巧说服了一家飞机工厂给他提供材料。第一架飞机的发动机是来自一个被台风吹毁的小飞机,张斗三在离自家不远的一个地方发现,买下能用的部分,运回了家里。
1995年,张斗三开始在自家的天台上开工。没有高效的工具,只用修车厂能找到的工具;没有图纸,他就边做边画。这样一来就是三年。1998年,他的飞机终于做完。这是一架两座轻型飞机,6米长,可以连续飞行500公里。他在第一架飞机的翅膀上写着:潮州人,爱拼才会赢。从此之后,他连续造了4架飞机,其中有一架叫“神鹰”的飞机在航空学家看来最神奇,因为这架飞机的发动机是来自一辆汽车,而不是专业的航空发动机。
对于制作飞行器的理解,张斗三说自己不会仿造任何一架现成的飞机,他所有的机型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创新的。2008年四川地震后,他发觉现有的飞机无法在当地形成有效的搜救力量,所以现在他的项目是做一个小型直升机,能在崎岖的山地和森林里灵活飞行,负责在灾害营救方面充当尖兵。
2008年四川地震之后,张斗三开始研究救灾直升机,能在复杂地形里灵活飞行,他最新的设计,用到了四个发动机,目前还在测试阶段。图片来源:徐晓晓
在一张照片里,展现了曹正书的工坊。一堆堆各色的材料散落在地上,工作台上满是二手的飞机零件,墙边摆着一根根铝管,等着被弯曲成飞机机身。在另一张照片里,展示着墙角丢弃的三个起落架轮子,这是一个航空人10年努力的最终结果。
75岁的四川绵阳农民曹正书自从1984年就开始造飞机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架飞起来过。因为他不识字,前期设计工作更加不知道怎么完成,甚至有一架飞机的设计图纸是参照一个鸽子玩具画出来的。不过他对于别人的非议倒是有自己的理解,说坐飞机对于他来讲就是玩玩具,与其花钱花时间去打麻将,自己还不如花钱花时间造飞机,都是消遣嘛。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能造出一架飞跃他家油菜花地的飞机。
自从曹正书的飞机机身和发动机被人偷走当废铁卖掉后,他在厂房里面放了一张床,每天睡在新造的飞机旁边。图片来源:徐晓晓
“这些航空人不会在意试飞中的危险,或者其他不可逆的失败,就是这一点点成功的希望,一点点对于新发明能改变生活的信念,就足够推动他们耗费一生时间来造飞机。” Gover Meit在他的书里说到,“在他们的观念里,不是说我耗费30年飞行30米这样的投入回报的计算,而是说我花了30年,把你们都不相信的概念做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飞机。”
除了一些成功的例子,这本书里还讲了一些失败的人和事,以及自己造飞机的危险。“一些梦想家在试飞中受重伤,无法行走,有些放弃工作追逐梦想。而有些成功的人,没有胆量坐上飞机试飞,在一生中甚至没有真正享受自由飞翔的感觉。”
同样来自潮州的苏桂滨,电子工业出身,干过电梯修理,也在IT界打闯过,最后依旧是沉迷于飞行。他为了能制造自己的直升机和旋翼机,从各个想象不到的地方手机零件,比如控制侧杆是游戏机上拆下的。他前前后后制造过50架飞机,每一架都试飞成功。在2014年,他尝试飞行另一个后院航空家的飞机时,失控撞在一根电线杆上,受重伤,腰部以下瘫痪。
卧床三年,现在他可以感觉脚趾的触觉了,尽管医生告诉他,完全恢复可能性不大。他说恢复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继续飞他的飞机。在徐晓晓的照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对自己胸有成竹的人,眼神中充满自信,不论是躺在床上还是轮椅上。
2012年,苏桂滨想用自己造的飞机挑战5千米极限,但在4.8千米的时候放弃,因为当时的温度已经跌至零下40度了。图片来源:徐晓晓
浙江慈溪的理发师王强的第一次飞行时在四川绵阳的一个老机场,他拉着很多朋友看他起飞。黄昏下,王强驾驶飞机滑行到跑到尽头,推油门,提速度,然后拉起,前轮就离开了地面。虽然那次飞行只离地两米,飞行距离也不远,但是这种能离开地面的感觉让王强终身难忘。
王强的飞行一直充满危险。有一次在300米高空,发动机停车,他尝试滑翔回机场。不过后来空速过慢,离跑道不远处,飞机一头栽到一条河里。他游到岸边,休息一会,叫来朋友把飞机从河里拉了回来。
又一次事故,起飞时发动机故障,王强坠机在一片建筑工地里。这次坠毁很严重,飞机最后的姿势是翻过来的,起落架朝天,翅膀着地。还好王强绑紧了安全带,所以没有受伤。
你问他怕不怕出事,他说肯定怕。不过相对于飞行的乐趣,和每次看到的风景,对于事故的恐惧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每次出事,都能对王强有积极的作用,他找到出事原因,改正和修缮飞机的细节,其实也是进步的必要阶段。
Gover Meit和徐晓晓的书中不但有每个人的采访报告,还有他们当时拍的照片,以及家里人提供的之前的图像和设计图纸。这些设计图纸,有的是CAD设计图加上很多工程细节,有的则只是草稿纸上的寥寥几笔。
王强在做载人飞机之前,用自家后山林的木材做了很多模型,最后都被母亲当柴火烧掉了。图片来源:徐晓晓
出生于浙江江山,徐斌的父亲是机械师,母亲是农民。他在20岁的时候开始想着怎么造飞机,因为家里的后院面积不大,他想着造一个能垂直起降不需要跑到的飞机,因此旋翼机成了他的选择。
在 Gover Meit的书里,有一张模糊的照片,记录的是徐斌在某一次试飞的事故。还有一张照片,讲的是徐斌2014年创办的民间飞行博物馆。其实中国民间飞行氛围很好,大家分开研究自己的飞机,自己创新自己制造,有任何新的发现都会告诉同伴。其实这是一个工业遍地开花的样子。
相对于其他人,徐斌因开始从自己的爱好中赚钱了。广州和温州的一些公司请他去拍摄航空摄影。长期的飞行经验使他成为了旋翼机的专家,他成立的公司不但销售旋翼机,还为其他热爱飞行的热门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持,也负责改造旋翼机,达成农业植保机的作用。
徐斌喜欢开着自己的旋翼机到家附近的江郎山,在山脊附近盘旋。图片来源:徐晓晓
“这些航空人中有些非常成功,他们的设计被大公司重金买走,或者被大公司聘请成工程师。有些则不走寻常路,设计出连NASA或者好莱坞都想不出的气动布局。从他们个人来讲,这些努力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必须。从一个工业来讲,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努力,这些小人物的创新设计,才有了今天我们航空业的发展,才有了活力蓬勃的现代生活。”
徐晓晓的照片里,这些在后院造飞机的人们都有两个个共同的特征,一方面他们做着航空先锋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保留了那颗希望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的赤子之心。
“我们这些人就是胆子大”。图片来源:徐晓晓
采访完徐斌后,徐斌拉着徐晓晓坐上了自己造的旋翼机。按照徐晓晓自己的话说,在200米巡航时,她都不敢呼吸。开放式的机舱不防风,迎面的风吹在人的身上,各个部位都能感受到气流的存在。往下看,房子,山脉,农田,湖泊在脚下飞驰,一种从未有过的速度感和危机从内心发出。内心的恐惧渐渐占据所有的思维,徐晓晓甚至开始想着待会会怎样坠毁。
于此同时,飞过几百次的徐斌则依旧保持着第一次飞行的兴奋,眼睛看着脚下的风景,目光中充斥着无限的享受。被徐斌的心情所感染,徐晓晓渐渐把自己的从恐惧里拉出。习惯了气流的冲击和发动机的轰鸣,她开始觉得融入天空中就像是禅宗,一种超越本我的存在。脚下的风景不断变换,湖面反射着太阳光,一切都不像之前那样咄咄逼人,地面也不再用恐惧提醒自己的位置。15分钟后,飞机安全着陆。
“当我们这些西方人坐在家里,等着受过高等教育的航空工程师发明007的喷气背包来改变自己的出行时,这些中国农民组成的民间飞行力量,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代个人飞行系统的先驱。” Gover Meit提到了人类对于飞行的天生向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飞行梦,不是买机票坐在铁盒子里蜷曲着身体,而是直接用气流拖着我们上升,在空中和环境融为一体。用我们习惯地面的感知,来接受空气给予我们的可能。”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已打赏蛋友(3):
樂米張&&&彳亍江南&&&代号C造飞机的空客发布飞行汽车?事情的真相都在这里_网易汽车
造飞机的空客发布飞行汽车?事情的真相都在这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造飞机的公司也来参加车展了,这算是一种「降维攻击」吗?而对于那些汽车厂商来说,冲过来的对手真的有很多行业外的。不过,汽车和飞机相结合,想象空间确实不小。
日内瓦车展上,车企自然应该是参展主力,而那些设计公司、小众跑车公司也并不少见,但是,造飞机的也来参加车展,这绝对会超出一些人的意料之外。这个造飞机的公司叫AirBus,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客。他们这次和意大利设计公司Italdesign联合参展,发布了一个足够有创意的「交通工具」。说它是「交通工具」,是因为我们并不能简单的以飞机或汽车的概念去形容它。这个名为Pop.Up的「四不像」,其实是一套模块化、全电动、零排放的概念交通工具系统。重点在「系统」二字。当然,它目前还只是概念。先上个图:从图上可以看到一辆外形比较概念的小车,小车头顶还有一个巨大的「无人机」。如果你每天都关注科技新闻,或许已经在国内一些媒体的报道里看到了它,有人把它称作是「空客发布的飞行汽车」,甚至有耸人听闻的,把它冠以「人类首个飞行汽车」之名。事实上这两个说法都不准确。我们特意到Italdesign和空客的联合展台看了看,以下是一些第一手信息。Pop.Up这套交通系统,是基于「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的大前提而设计的,为的就是提升出行效率。总的来说,Pop.Up系统由三层概念组成:一是形状为胶囊的「座舱」,它的特点在于可以连接两个不同且独立的电力推进模块 (地面模块和空中模块)。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如火车或超级高铁) 也能和Pop.Up胶囊整合在一起;二是以用户为基础的运营平台。这个平台能管理复杂的出行方式,提供作为替代方案的使用场景,并且确保无缝对接的出行体验;三是用户和交通工具之间的交互设计,包括胶囊座舱内的交互,以及用户和平台之间的交互。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是一套以共享为诉求的交通工具系统。从硬件层面来看,它的特点在于「模块化」。从图片上看,是一辆车+一个无人机的组合,但事实上,「胶囊座舱」才是整套系统的核心。就像上面说到的,这个座舱既可以和无人机连接(空中模块),变成「载人飞机」,又可以和车辆底盘连接(地面模块),变成「电动汽车」。很多人看到图片会好奇那个无人机到底干什么用,实际上就是用来跟这个胶囊模块「合体」的。这个胶囊长约2.65米,高约1.41米,宽1.54米,可以乘坐两人,空载质量200公斤,采用碳纤维制成。地面模块长3.115米,高0.68米,宽约1.9米,它包括了一个15kWh的电池组(15分钟充满电),两台总功率60kW的电动机,和胶囊「合体」之后,可以提供130公里的续航水平,最高车速100km/h。至于空中模块,它实际上是一个5米*4.4米的巨型无人机,采用电力驱动,8台电机总共可以输出136kW的总功率。地面模块、胶囊以及空中模块内部全都配备了电池组,每个模块在进行连接时,电量高的模块将为电量低的模块自动充电。胶囊模块可以分别和二者「合体」,所以这就给城市无缝交通提供了可能。可能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当你堵车堵得特别烦躁的时候,就特别想直接飞到你的目的地。空客的这套系统,就完全符合这个应用场景的需求。如果你是一个Pop.Up的用户,怎么用它呢? 首先,通过一个App来计划和预订旅程(也就是所谓的「叫车」)。运营平台系统会根据用户的特征、时间、交通拥堵状况、成本、乘坐需求等要素来自动给出最佳交通解决方案,
将空中模块、地面模块或其他交通工具连接至乘客的胶囊,同时兼顾乘客的偏好和需要。当乘客到达目的地后,胶囊的空中模块和地面模块会自主返回特定的充电站,继续等待下一个用户。另外,胶囊还能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在整个过程中,用户乘坐的都是同一个胶囊,乘坐空间不变,变的只是运送这个胶囊的「介质」。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是整个系统里对用户来说最吸引人的一个特点。而坐在胶囊里的乘客,也不用担心行程太无聊。从我们现场观察来看,胶囊里有一套基于大屏的人机交互系统,通过它,可以浏览视频、听音乐等,以此来打发时间。更有意思的是,它还配备了社交功能,通过屏幕,用户可以查看好友具体位置,并且直接发送约会请求。另外,诸如提前预定餐厅这样的功能在「Pop.Up」上也能看到。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三层概念。这个概念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和无人驾驶车是一样的,都是「用户在车里做什么」的问题。另外,这块屏幕还可以显示导航路线、电池电量以及飞行/行驶速度等信息:空客有一个名为「城市空中交通」(Urban&Air&Mobility)的部门,这个项目就由这个部门负责。总经理Mathias Thomsen告诉GeekCar,实际上在他们之前,这种无缝交通的概念已经有不少人都提出过,但是空客相比他们更进了一步,把天空这个「第三维度」添加到了这个交通体系里。他还提到,如果真的把这个概念变为现实,除了需要航天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通力配合之外,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建设基础设施,并且确立监管框架。Italdesign的CEO J?rg Astalosch也提到了第三维度的概念。在他看来,如果想要设计未来的城市车辆,传统汽车就不能单独作为大城市的交通解决方案,还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以及智能化的基础设施、App应用程序电力系统、城市规划、社会层面等各个要素。从理论上来说,Pop.Up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不过,如果真的把它变成现实,其实需要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很多。比如,最简单的,怎么确保无人机一直稳定靠谱?不管是在天上飞还是在地上跑,怎么确保对接状态下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如何设计运营系统后台?如何说服当地政府建设系统所需的基础设施?如果深入去想,类似的质疑还可以列出很多。不过话说回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本文来源:极客汽车
责任编辑:鲍彬斌_NA536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热门车型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全新爱丽舍三厢
马自达CX-4
请选择品牌
请选择车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小老板花百万自造直升飞机 多数零部件自己造|直升机|造飞机|飞机制造厂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小老板花百万自造直升飞机 多数零部件自己造
  楚天都市报讯 近日,常州一家企业老板沈先生挑了个空旷的地方,驾着直升机试飞了两次,飞到10多米的高度,然后平稳降落。他的亲朋好友向记者透露,他用4年时间亲手打造了这架直升机,花费了100多万元。
  试飞目击
  飞到10多米高后稳稳降落
  23日和25日,常州不少市民途经西太湖和武进高新区庙桥时都看到有人在试飞直升机。“螺旋桨、操控台和尾翼等应有尽有,只是缺少外面的罩壳。”一位目击者称,直升机的驾驶员座位前还有电脑显示器样的仪表盘,看起来还挺先进,上面有操控按钮,座位后面固定着发动机和两个油桶。
  试飞的驾驶员沈先生大概30多岁。按动操控按钮后,螺旋桨便转动起来,直升机慢慢升空。不一会儿,飞机便飞到10多米的高度,并在空中盘旋起来。为数不多的观众看得都捏了一把汗,不过沈先生倒是泰然自若。十来分钟后,直升机稳稳降落下来;过了一会儿,飞机再次起飞,盘旋几周后,再次平稳降落。
  “驾驶直升机,脚上有2个动作,手上有8个动作,一个都不能乱。”下了飞机的沈先生告诉围观的人们。
  让人惊讶的是,驾驶员沈先生还是这架飞机的制造者。他说,这架飞机的发动机是从奥地利进口的,螺旋桨是专门定制的,其他零部件都是自己摸索着造出来的。
  制造过程
  直升机多数零部件自己造
  20年前,19岁的沈先生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直升机后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直升机,希望自己制造飞机在天空翱翔。
  造飞机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沈先生一边创办企业挣钱,一边利用闲暇时间研究飞机。从2009年开始,沈先生想方设法查询直升机的相关资料,设计了图纸,尝试自制飞机。
  沈先生是做模具生意的,因而制造飞机他有不少便利条件。除了发动机和螺旋桨外,飞机上的大多数零部件都是沈先生自制的。为此,他还和企业的4名员工组成制作试飞小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努力,耗资100多万元的飞机初具雏形,并经过了两次试飞。理论上,这架飞机可以飞至1000米高空,不过,因为目前还在试飞阶段,沈先生还在学习,两次试飞都只是在10多米的高度盘旋。
  熟悉沈先生的人透露,沈先生还想造一架双人座的飞机。目前,他正在一家飞行学校学习飞行技术,只要再飞70多个小时就能拿到飞行执照了。
  机主担忧
  担心不让试飞,或被没收
  对于自己制造飞机并试飞这件事,沈先生一直保持低调,甚至婉拒了媒体的采访。有知情者透露,沈先生的飞机两次试飞虽然都算成功了,但他现在还是很担心两个问题,一是怕自己花费巨资精心制作的飞机被相关部门没收,二是担心有人会阻止他试飞。因此,此前两次试飞都是悄悄到人少的空旷地进行。
  我国目前对低空飞行实行严格审批制度。个人驾机飞行,除飞行员要有合法有效飞行执照外,还必须得到民航局核发的飞机适航许可证,还需向民航和航空管理部门申请飞行区域和飞行计划,获得批准后方可飞行。
  新闻链接
  私人飞机上天手续复杂
  考取私人飞行驾照,需要经过6至8个月的初级培训,大约15万到20万元的考牌费用。
  私人飞机想上天还需要民航局核发的“飞机适航许可证”,同时要得到军民航空管理部门飞行区域和飞行计划的批准。“适航证”每年年检一次。
  小飞机几十万就能买到
  目前国产轻型飞机中,最便宜的是北航生产的蜜蜂系列,价格在15万至32万元;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与捷克埃维特合资生产的EV97超轻型飞机,价格在50万至60万元;石家庄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小鹰500轻型飞机,价格是199万元。外国的轻型飞机中,特别适合初学者的轻型飞机塞斯纳172R要18万美元。目前中国内地私人飞机总数不到200架。据《扬子晚报》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轴飞行器调试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