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其中的哪一句诗表现了无穷的韵味无穷?

> > >知己难觅的诗句第一篇:《知音难觅的诗句》
知音难觅的诗句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那么你知道知音难觅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看一下知音难觅的诗句有哪些吧。
知音难觅的诗句(一)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知音难觅的诗句(二)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知音难觅的诗句(三)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知音难觅的诗句(四)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抱朴子.交际》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逊志斋集》
扩展阅读:关于知音难觅的诗句名言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第二篇:《形容知己的句子》
形容知己的句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呐!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片荒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每个人骨子里都有这样的情结:想拥有一个蓝颜知己或是红颜知己,既不是夫,也不是妻,更不是情人,而是居住在你精神领域里,一个可以说心里话,但又只是心灵取暖而不身体取暖的人。
人生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这个人面前,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弱点,这就是知己闺蜜。
人最值得高兴的事:父母健在知己两三盗不走的爱人。其他都是假象,别太计较。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四时皆为觅音时,为何知音来却迟?举杯邀月共销愁,奈何明月难解我心悲!星朗朗,意绵绵,苍茫天地间,知我者其谁!
有一种友谊不低于爱情,有一种关系不属于暖昧,有一种倾诉一直推心置腹,有一种结局总是难成眷属,这就是知己。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相逢易,离别苦,他日回首情何处。
一声声叫的孤凄,向月明中和影一双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枕边泪倒多如窗外雨。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一步迈出的都是寂寞,每一脚跨出的都是孤独!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关于知音的唯美句子
关于知音的诗句
知音难觅的诗
形容知己的句子
第三篇:《知音诗句》
1、知音难觅曲高妙的诗句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王安石---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2、古今交友名言名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士为知己者死
管(仲)鲍(叔牙)之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忘年之交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以同怀视之
酒逢知己千杯少
第四篇:《知己诗句》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辛弃疾《木兰花慢》: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啼酒只依然。目断秋宵落雁,醉来时响空弦。《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余愁,山深闻鹧鸪。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 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岭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马尔泰若曦 15:59:39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马尔泰若曦 16:00:03
对你的思念像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如潺潺的流水伴随一生一世。
马尔泰若曦 16:01:19
方寸间,历数世上桑田沧海;时空里,细问人间暑往寒来;是朋友,星移斗转情不改;是知音,天涯海角记心怀。
马尔泰若曦 16:02:28
风是透明的,雨是滴答的,云是流动的,歌是自由的,爱是用心的,恋是疯狂的,天是永恒的,你是难忘的。
马尔泰若曦 16:03:05
茫茫人海,你是我惟一不能放弃的牵挂,也是我最无法释怀的无奈,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祝福你!
马尔泰若曦 16:08:27
下大雪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打伞一直走,是不是就可以一路到白头?
马尔泰若曦 16:09:56
弄不清思绪万千,望不穿心湖微澜,看不透咫尺牵绊,数不尽月夜更换,舍不去情深缘浅,放不下无尽挂牵。
马尔泰若曦 16:10:34
让星星化为我的眼,整夜地看护你;让清风化为我的笑,抚平你驿动的心;让一切美好的事物化为我的祝福,永远陪伴着你……
马尔泰若曦 16:15:27
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你知道我好担心,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却只能对你深深地凝瞬;我好难过却不肯说出口
马尔泰若曦 16:16:56
不管你奔赴海角天涯,也不管离别会有多久,我会等待等待。
马尔泰若曦 16:18:20
雨打芭蕉,闲池满落愁绪。红雨瓢泼,手把一盏寂寞。檐下燕望水呢喃,涟漪无重数,看那脉刹那绽放的思念,无奈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你我何许伤感离别。
马尔泰若曦 16:20:13
两岸笙歌诉繁华,
琴箫合唱情相悦。
一曲离别胭脂泪,
残雪断桥人未归。
马尔泰若曦 16:21:41
眼睛越来越不好,是为你每日流泪所致.
马尔泰若曦 16:22:23
因为只有泪能让我舒服
马尔泰若曦 16:31:59
你走后的第二天 我把你留在四班位子里的书全拿了过来
本本书上都有你的名字
我已向刘金平要你的照片
在学校照的 每人都有 肯定能找到你的
好痛 马尔泰若曦 16:35:06
高山流水意,琴随子期宁。
马尔泰若曦 16:35:38
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知音少,有谁听?
马尔泰若曦 16:36:01
胭脂泪,相思雨,宛转低呤,此琴何复清。
冷诗残酒情如幻,不语语尽,且说与谁听?
有缘聚,无缘续,心事难寄,好境纵虚度。
欲待抚琴掩心绪,拨弦弦断,相看两无语。
马尔泰若曦 16:37:00
高山流水觅知音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第五篇:《悲叹无知己之诗句》
别我就蓬蒿,日斜飞伯劳。
龙门流水急,嵩岳片云高。
叹命无知己,梳头落白毛。
从军当此去,风起广陵涛。
暝色沉孤屿,秋声入远林。
飞鸿频顾影,独客易伤心。
相识无知己,交游少信音。
未能酬壮志,沽酒且长吟。
水宿聊城外,忘眠听漏声。
浮烟连野白,孤月近船明。
世变山河在,时移草木惊。
绝怜知己少,感慨独伤情。
[南宋]陆游
少年志欲扫胡尘,至老宁知不少伸!
览镜已悲身潦倒,横戈空觉胆轮囷。
生无鲍叔能知己,死有要离与卜邻。
西望不须揩病眼,长安冠剑几番新。
[近代]吴佩孚
方寸纠纷俗累萦,无端怅触笔花生。
人因落魄寻知己,诗写牢愁见性情。
洛水梦回千里曲,蜀山登断一钩轻。
枕边莫恼鹃声恶,催起刘郎趁早行
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
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
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
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唐]李山甫
篱下霜前偶得存,忍教迟晚避兰荪。
也销造化无多力,未受阳和一点恩。
栽处不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尊。
陶潜殁后谁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岳飞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相识满天下, 知音有几人 。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第六篇:《高山流水觅知音
千古绝唱话友情》
高山流水觅知音
千古绝唱话友情
——《伯牙绝弦》教学之感
兔场小学 教师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虽是第二次接触,但毕竟古人的生活与我们相距甚远,学生会欣赏和热爱吗?我有点疑惑。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奥妙,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由解琴、解音进而推衍为解人、解心,学生对这深层的演绎又能领悟多少呢?怎样引领学生在这篇千古绝唱中去徜徉,去读知音,品知音,悟知音,从而领悟到“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呢?
一、游戏铺垫
歌曲切入,诗句激情
课前,我先领学生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学生说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潺潺 芳草萋萋,,,,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他们的说话训练做好铺垫。接着我以歌曲《知音》切入,歌词煽情,并相机出示古人对“知音”描述的诗句,引发学生对纯真友情的向往,然后再导入新课,质疑。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知音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学时我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指导。不论是从词语的生发还是句段的入手,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二、“咬文嚼字,句句有情''——品知音
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整堂课,我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
1、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最能道出了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以
此为切口,引出“伯牙所念,钟子必得之”。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
2、让学生用文中语言的规律来赞美伯牙的琴声,如果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志在白雪,,,,你怎么赞叹?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前游戏中积累的语言来说话,看似不经意的课前伏笔却在这里熠熠发光,令人折服。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学生入情入境,领会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
3、写一写安慰伯牙的话。子期死后,俞伯牙来到他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师配乐深情朗诵,让学生深切感受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同学们,故事读到现在,我们已深切地感受到伯牙那痛苦、绝望的心情,此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或是安慰、或是鼓励他的话语”。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三、高山流水见真情——悟知音
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在这节课上,我把自己的情感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与学生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努力实现师生“共鸣”。使得学生的个性和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人文情怀得到滋润和滋养,人生境界得以提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无为”境界。
最后,我播放了乐曲《高山流水》,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令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伯牙绝弦谢知音令人感伤,令人钦佩。同学们,让我们在这幽雅的乐曲声中再一次唱响千古知音吧!(深情诵读)。这堂课上,努力营造的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元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还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
2009年12月于兔场小学
第七篇:《落花诗点评》
岁月无情人有情
落花不落传千古
一、落花人
花开花落。得意之时如桃花绽放,落魄之时飘零落寂!恰如唐寅的人生路。唐寅,明中期诗书画三绝的江南艺术家。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解元。不料明弘治十二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而归家。此后.他不但功名无望,且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申异炊.可以说他落魄之极,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
花神相伴迷佛门。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俨然是一位与自然相
伴的桃花园主人。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
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征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僮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
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最终落花飘零水东流,桃花有情伴终老。
二、落花情
唐寅的和作七律《落花诗》,诗书益彰,华美感
伤,首首抒怀,“柔情绰态,如泣如诉”,情作线亦
成珠,晶莹剔透,光耀千古,是当之无愧的传世经典。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哀伤如雾霾,一种英雄落寞的暮气滋润着江南的朵朵“落花”。落花诗看似伤春,实则自摅其才情。诗中惜花怜花叹花的万千感慨“伤”字当头,知己难觅和友人别离,华年易逝又真情退去,身老体衰兼怀才不遇,瞬间高歌却无以报国,,,,感伤抑郁,真情累牍,千重重雾障障,不见光明不能释怀。遭遇误解,他只能以诗真实地袒露自己内心的隐秘情感,让世人看到自己的任情狂放和洒脱背后的巨大不平。才情多悟得,罹后有新知,人生无常,心中了了,当超脱旷达,而这恰又是不能超脱的呼告!
三、落花韵
《落花诗册》结字萧散疏朗、斜中求正、向背得宜、外廊方正;用笔虚实相生、方圆互见、粗细相称、笔势回环、洒脱随意。用笔结体皆为上品,流动有深意,娴熟有余韵。举例如下:上有天下
有地,凡事必须敬,人卑微如拜到脚下的微尘,当如“神”;波光潋
滟中水流,外柔中刚破空来,当如“水”;仰望
又脚踏实地,身居寒宫如美娥,当如“月”;星空眉开眼笑尽欢颜,泪落东吴不言愁,当如“笑”;月当空太阳升,雾霭沉沉上朝早,
当如“朝”;北斗悬空定南北,耸立若山身下虚,当
如“北斗”星空闪;大道两旁翠荫生,潺潺流水罅隙
行亦如轻,当如涌,当如“绿”;展翅欲飞送吉祥,负重前
不难发现,《落花诗》结体用笔具晋人韵味,疏放蕴精致,流美笔意,典雅娴熟又灵动。古人评,《落花诗》“严谨中见性情,丰劲中见散逸”,“清雅别致,迭宕流通”,“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觇润雅”,“章法井然,从容不迫,用笔遒劲,转折分明,有‘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妙”,立足于自然与人生,兼取王羲之、李邕、赵孟頫和欧阳洵等书法精华融为一炉,又独立成体,已臻化境。。
四、落花意
惜春伤春是主流情怀。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破题句,奠定伤春情感基调,暗含富贵恰如短春的落花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落花飘零,也宛若优美柔婉的舞蹈,胜过歌伎舞娘的表演;风中残香,虽然很快就会消散,却也比那千年古树更让人留恋。 自己清贫潦倒,穿着草鞋,却只愿在落花中痴迷,伴着残香,即使日高三丈,也不愿意从梦中醒来。痴迷留恋不觉醒,情语极为形象。 “控诉歌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有情无情东流水,为伤春进一步铺陈,赏花人悲怆顿足而落花沉寂,形象对比鲜明。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千金买不来春再回,千
金买不来美人归,千金买不来青春永驻,风雨如晦是人生的遭际,一种惜春恋春伤春的情感滚滚而来。
“收灯院落伤栖燕,细雨楼台湿啭莺。莫问东君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拟人手法妙用,燕伤莺啭问东风诉恩怨,答曰从来“春梦不分明”,借燕伤莺啭诉作者伤春之情。
“洛水难传赋里神,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已无金帐围金谷。”洛神驾鹤归去,将军金帐成幻影,叹国色天香如桃红般转瞬即逝,飘零落寂化作微尘。唐寅自比,暗示人生凄惨多舛,怀才不遇,无人赏识,又年华易逝,只能阵阵作痛,怅惘缠绵。
“月明犬吠村中夜,雨过莺啼叶满城。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虚实相生写花落,叶满城花飘去,自然春归去赏花人也如归,盛年如春花绽放,老年如枯叶飘零无人怜,唯有唐寅这一多情人,夜不能寐,只听雨打芭蕉叶满城莺啼血!
“时节又惊梁燕乳,铅华无奈隙驹催。”比拟手法,时光如白驹过隙,惊梁燕人无奈,伤绝或珍惜,全在一个心境!而作者满目的伤痛感伤,真一个“绝”字了得!
“结子桃花如雨落,挟雌蝴蝶过墙来。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寻芳不得过墙来,满目葱翠只见愁,愁的是桃花如雨落,愁的是芳心无处落!反衬手法用得好,常人眼中的生机,在唐寅眼中成了哀怨。
“青鞋布袜谢同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因花落作者无心同游去赏春,蝶、蜂各自愁,比拟手法。
“惜花心性死方休”写出了伤春的心性,年年花落年年愁,浪漫手法凸显了惜花程度。
“春来吓吓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恨多风。”拟人手法,“恨”字极言“去匆匆”“转眼空”的速度之快,突出了惜春之情!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直诉春怨也别有蕴含,人无再少年,风华正茂已远去,愁多却无人知晓也无人诉说,唯有“落花”寄托千古愁。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桃花开杏花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千古哲理难随人愿,唯有自我宽慰。
“花枝灼灼难长好,漏水丁丁不肯迟。”“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繁华落尽如漏雨,凄凄惨惨不肯停,然万木荣枯终归土,伤有何用?自悟自解花木与人同归去!一种超然情怀渐渐升起。理
怀才不遇,自醒自慰。
“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奔井似衔亡国恨,坠楼如报主人恩。”自比,自己空怀报国心,壮志未酬的哀怨无人诉,精神无处落脚,比西子归湖昭君出塞还伤感,悲痛欲绝到“奔井”和“坠楼”的程度。
“杜鹃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树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从调御忏贪嗔。”禅语融于花间,杜鹃啼血蝴蝶游魂,都是人间色相,强付趣
情怀或附会忏贪嗔,都只是一厢情愿,至此作者渐渐走出情感的瓶颈。
“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论价十千。”“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站在历史长河上,抑或站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尺度上,人生当纵情;春荣秋枯,万物不离此局,人何以堪?哲理铭千古,宽慰别人亦是自慰之。
岁月无情人有情
落花不落传千古。远去了落花人,飘逝了落花舞。桃花落了虽然终有再开时日,但花色浓淡和其承载的美好情感终将随着落花流水一起消去。千古流芳,永载史册的是落花人的艺术才华、俚俗真情和至死不渝的精神追求!在华夏文明的传承中,《落花诗》秉承晋人遗风,开创了“流美笔意,用笔为上,结体为工,玩味法帖,悉知其味”的书法艺术传承和创作原则。 落花是唐寅反复吟咏的对象。落花让人伤春惜春,落花中蕴含着唐寅无限哀思;唐寅怀才不遇恰如落花遭风雨,落花成为他身世的写照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第八篇:《25伯牙绝弦》
25、伯牙绝弦
一、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 ②穷尽 ③走不通的 ④独一无二的 ⑤极、最
伯牙绝琴(
斩尽杀绝(
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
绝大多数(
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善于 ②好 ③善良 ④容易,易于 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怀不善(
若: ①假若 ;②若是; ③像。
峨峨兮若泰山!(
念:①读; ②想到、提到的; ③怀念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复:①再; ②打击; ③复习。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照样子,写词语。 江河洋洋
四、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五、解释带点的字,并写出整句话的意思。
(1)伯牙鼓(
)琴,志(
)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
)泰山!” .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琴技__________,钟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通过反复吟诵,我们可以到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__________的心情。
(2)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
)之。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
②从这个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
(3)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
②句中的“知音”是指__________把__________视为知音。从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我们可以感受出他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
(用一个成语概括),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__________(用成语概括)。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六、理解运用。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请用“ _________”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
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动人情景呢?仿写句子。
志在 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 兮 _________!” 志在 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 兮 _________!” 志在 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 兮 _________!”
5.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琴技的高超:
6.《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能力。
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7.《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_________”,用“乐曲高妙。
8.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请写出一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
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九篇:《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一、《赠从弟》(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1、 [主题]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理解题]
(1)《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赠从弟》中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4)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象征手法(比兴)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情感] 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2、[理解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李白面对友人汪伦折柳相赠,满怀激情地吟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这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很伤感,这时你可以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劝慰她;还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祝福朋友。
(6)表明不因离别二伤感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城阙辅三秦;虚写景物的句子是:风烟望五津。
三、《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1、 [情感] 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2、[理解题]
(1)《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语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您是否同意说本文诗的风格是&沉郁悲壮&?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通过作者登台所见所感,以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为背景,来抒发天地之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的情感,来抒发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的,所以使全诗染上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3)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厚,请谈谈您的理解。
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终南别业》(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chuí)。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最能体现悠闲心境)
偶然值林叟(sǒu),谈笑无还期。
1、 [情感]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2、[理解题]
(1)《终南别业》中极言心情之悠闲,从艺术上看,又是诗中有画,天然一幅山水画的两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终南别业》中写出作者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的诗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写出王维《终南别业》中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追求的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你是如何理解颔联中的“独”字与“空”字内涵的?
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一个“空”字透露出来的不是消极、悲观、失望之情,而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情逸致。可谓“空”字不空、词“空”意丰。
(5)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诗句有随遇而安的理趣。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hān)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zhāo)散发弄扁(piān)舟。
1、 [情感]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速变化的感情。 2[理解题]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绵绵无尽愁情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3)《宣州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既表现作者诗兴高远,感情豪壮,又表达诗人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的两句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4)《宣州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作者怀才不遇、意欲归隐的语句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6)写李白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的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关于文学典故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8)青年人需要像唐朝诗人李白那样,既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情壮志,又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生活信念。
(9)古人的一腔“愁”绪,常在诗文中流露。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愁”的难以排解,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达了“愁”之绵长,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说尽了“愁”之沉重。 寄》
(10)人生难免不称意。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给自己的心灵找一条出路;刘禹锡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给自己的心灵觅一种安慰。(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11)诗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2)诗中诗人心理变化的历程是什么?
(13)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1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思想: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2、[理解题]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春草初出,若隐若现的美景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作者发表看法,表达盛夏比不上早春景色的观点的句子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春草的“绝妙佳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表达诗人对早春喜爱之情的句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讴歌了小草顽强的生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
(6)韩愈像一位高明的画家,手中虽然没有彩笔,却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春草初生的色彩,让我们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妙笔生花。
(7)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8)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9)“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一年之际在于春”的格言。
7、《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全诗以一“别”字统领,抒发了无比深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2、[理解题]
(1)李商隐《无题》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离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东风无力百花残。
(2)李商隐《无题》中现在常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李商隐《无题》中比喻爱情坚贞、至死不渝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李商隐《无题》中常用来表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品质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丛飞把爱无私奉献给了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孩子,至死不渝,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李商隐诗句填空)
(6)《无题》中用双关表达思念之情,后被人用来表达对无私奉献的赞美的诗句
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8、《相见欢》(五代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思想: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亡国哀思)
2、[理解题]
(1)《相见欢》用巧妙地用比喻写“离愁”的句子是: 翦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相见欢》中常用来形容人的烦恼无法排遣,或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无可奈何的愁苦无法言说的语句是:翦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4、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5、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清秋。
6、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是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句是俯视之景。
7、“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 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8、“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
9、“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9、《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思想: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
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2、 [理解题]
(1)《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登飞来峰》中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的语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与苏轼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5、这是一首哲理诗,其表达特点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情,形象生动,第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高,暗写自己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10、《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sì),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思想:思乡之情、羁旅之思。
2、 [理解题]
(1)《苏幕遮》中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诗人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之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的语句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上片描写秋景有哪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 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零落。上片结构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反衬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由上片的写景自然地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3)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第十篇:《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时间: 17:37:22
来源:会员转发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
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然后从艺术特点看: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是自如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诗是从高远处入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所描述的境界是宏阔,气势是壮大。《春晓》的笔调似有惜春之情,却无迹可寻,语言自然纯净内秀。《宿建德江》所写的是客愁,其语句平淡,诗味却很醇厚。
其次从诗风格看: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词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中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最后从诗的内容看:王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比孟诗略胜一筹。就山水诗而言,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处处可见受绘画影响的痕迹,这些在孟诗中都很难找到;就田园诗而言,王维善于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幽静;而孟诗中的静往往是&寂静&,是直写其静;王诗中的景色是一幅幅静美的田园画,孟诗则如一个个蒙太奇镜头;王诗&物我一体&,是&无我之境&,孟诗往往有诗人活动的影子,是&有我之境&,孟诗喜直接抒情、议论,王诗多以景见情,情景交融。二人各有成就,不宜轩轾。&如果说孟浩然是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那么王维就是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一书的基础上,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以雄浑壮丽与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词彩相交融的艺术理想。如果说孟浩然的山水诗是以感受为主,而较少刻画,以淡化意象取胜的话;那么王维则更擅长于精确刻画形貌特征,用精心结构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感受,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无论色彩或构图都比孟浩然鲜明。 王维的诗歌创作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艺术风格同具&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他不是&偏精独诣&的&名家&,而是&具范兼熔&的&大家&。
总之,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是清淡而韵味悠长。有如人在品尝一壶上好的茶,使人回味无穷。
陈清/谈王孟诗风的异同
谈王孟诗风的异同
(作者:陈 清)
王维、孟浩然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本文就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别谈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谈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说到王孟诗风不能不说王孟的共同生活归宿—— 隐逸。在古人的心目中,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其实不然,王维曾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王士源写孟浩然:“骨貌淑秀、风神散朗。”孟浩然自己也有《抒怀贻京邑故人》“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三十既而立,嗟吁命不通??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涂诉知己,投刺匪求蒙”在《洗然亭竹亭》里:“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
鹄志,共有鹤鸽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孟浩然曾给张九龄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见,孟浩然不是天生的高士隐士,他憧憬、渴望过仕途,然而却因种种的原因使他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过日子,看他飘逸、出世,其实不然。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多才多艺的文人。他21岁考取进士,曾任过太乐丞,因故被贬后,受张九龄的提拔重回朝廷,但又因张九龄“以贤治国”斗不过李林甫的“以党营私”,随之张九龄的被逐,王维也产生了“自顾长无策,空知反旧林”的愿望。安史之乱时,王维被迫做了“伪官”;当时,他发出:“万户伤心生淹淹,百官何El再朝天?”的沉痛感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王维在其弟的力保下,虽未处罚,官复原职,但仕途的坎坷,已使他心灰意冷,终于“退朝之后,焚香独望,以禅三诵为乐”。
总之,孟浩然因仕途无路而隐逸;王维因仕途曲折而隐逸,两者殊途同归。共同的生活归宿使他们有相同的诗风——清淡。
王孟作为清淡派的诗人,最早见于胡应麟的《诗薮》。清淡诗篇由田园之乐,山水之美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盂浩然常以襄阳江村以及作者本人为原型,经过典型化创作,成功创作了一个优雅的意境以及与这一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阳日,还来就菊花。”此诗写了宾主宴饮的情景与纯真的友谊,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袒露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愉悦与陶醉之情。此诗对仗工整,但不流于纤巧,写境浑成而不伤于刻画。孟浩然擅长田园之乐的诗篇创作,王维呢?则擅长山水之美的诗篇创作。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色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借以表现山水之美。诗中描绘的清新、美好的生活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映现在画面中的泉水、翠竹、莲花,既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烘托。
下面谈谈王孟诗风的不同点。
一、从内容看,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孟诗的题材领域狭窄些,除田园山水诗之外还抒写仕与隐的矛盾痛苦。王诗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孟诗以自我为中心收拢起来,王诗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开去。二、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 惆怅。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
王维,外貌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但静默淡泊。王维在观赏景物时,外在表现为不喜用”剪红刻翠之语”,而用“色淡神寒之词”,常用“静、冷、淡、清”等字词。如《清豁》,“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的“色淡神寒之词”与王维信佛教有关,有人说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王维强调用心灵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如《渭川田家》:“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淇上即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枯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若论意境的浑成,固然得力于禅法的运用,但这样表现农家景象和田园生活,完全看不到当时农村中重赋酷役、土地兼并,民生凋敝、户口流亡的现实情景,只是一派宁静闲逸的牧歌式的氛围。三、从意境看,王维主张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和美感,但孟诗往往于情与景,水乳交融。而王诗除了情景交融外。还将理趣打入其中。使王诗的意境变的更加高远。所以,意境的深沉,王维不如孟浩然,论意境的高远,孟浩然不如王维。四、从手法看:王维擅长取景、造型、布局,更注意冷色暖色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究其原因,正在于王维兼通诗法、画意和乐理等等。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采用以声写静的手法,着重刻画斜晖透过密林,照在青苔上的一角画面。夕阳的暖色淡淡地笼罩在青苔上,更衬托出空山中的幽冷。山里传来人语的回响就显出深林里人迹罕至的寂静,画面的色调冷暖对比和画内外的动静互衬,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无限的画外空间去。从描写的角度看,全诗从林中往外拓展,令人由深林返景想见空山落照。以实写一角来显示整体的空灵意境.看似寻常,实是深具匠心。五、从语言看:孟浩然的诗平淡简朴,王维的诗清秀工巧。像孟的《过故人庄》和王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王维,孟浩然在诗的内容、情调、意境手法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关系密切。王维是位性格正直又软弱的人。前期王维有理想、有热情、政治上追随张九龄,这时的诗歌豪放、积极。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真是“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开元二十六年张九龄被贬出朝,奸相李林甫执政,王维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力抗争,于是政治上渐趋消沉,遂寄情于山水,亦官亦
隐,吃斋奉佛,思想和创作进入后期。这时他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抒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
孟浩然的生活经历简单,除因求仕到过长安。漫游吴越,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襄阳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主要是隐居生活的反映或摹写旅途的景物风光,思想内容不够丰富,当然。与初唐诗歌相比,孟诗在题材、语言、格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显示出从初唐向盛过渡的痕迹,对于创造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他有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海学院)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擅长写田园诗歌,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见长,但两人之间也有所不同。孟诗随有大自然清新宁静之美,却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闲适超尘决俗的意境,常含佛理。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品评二人时,称赞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而王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孟浩然的诗我们还可以读出味来,而王维的诗却是“空”,渗透着禅理。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
其他答案 共2条
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由于他们的经历和思想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诗歌艺术风格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王维一生经历坎坷,受佛教思想影响较大;孟浩然的经历相对而言要简单一些平坦一些,受儒家入仕精神影响较深。因此王维与孟浩然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禅趣与无我之境无处不在,一个是强烈的入仕精神与有我之境贯穿始终。但他们都为我国古代艺术园地增添了一束瑰丽的花朵,他们的贡献是无疑的,他们的那些经历了千百年而流传下来的诗歌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提问者认可] |
王维诗多为清俪细致的描写,亲和力比较强。
而孟浩然的诗则多了几分大气和惆怅。
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知道其它人怎么想。
王维、孟浩然诗之比较[费红波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人物,他们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并称于世。他们都以山水田园风物为主要创作对象,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二者的个性差异,仍然显示出较多的不同。就思想来说,王维虽表面上亦官亦隐,但实质上“身心相离”。实现了由儒到佛的根本性转变,而孟浩然却始终生活在儒和道的矛盾中。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就艺术表现看,王、孟诗都表现出画的效果,但王诗是山水画、,而孟诗是风景画、风俗画。就创作技巧看,王诗常用纯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而孟诗却不仅善用动词,而且多用连词和助词。这些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王、孟诗歌的“异同”。
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陶渊明和谢灵运。利用诗歌这个文学形式,前者抒写了大量田园生活情趣,后者歌咏大量的山水风光。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思想的活跃,许多知识分子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山胜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兴盛起来,或抒发壮志豪情,或表达隐逸趣尚,这样,一个新的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便逐渐形成了。王维、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两位并称的杰出代表。
思想是一个人行为的主导。文学作品的特点之所以呈现出形态各异,主要就是作者思想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分析王、孟诗歌的异同还是应该首先从他们的思想入手。
我们对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分析应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居辋川别业前,属于王维早期的山水田园作品。就王维整体创作来看,这一时期其作品主流是奇矫雄劲的边塞诗,充满着昂扬奋发的情调。他所要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维二十一岁时所作《燕支行》一诗中充满着追求边功的慷慨豪情,描绘出壮伟激烈的战争场景。这显然是其内在襟怀意气的迸发。又如《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等诗看,则更为全面地展示出诗人既任侠豪爽又积极进取的少年意气与壮伟豪情。无疑,这时期的思想完全是儒家的积极入世。但是其间也有数次的遭贬失意,在贬谪途中,王维的思想像
③其他许多失意文人一样“仕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往往造成诗人注意力向自身处境的转移”,
因而在发抒失落之感的同时,王维开始对旅途所见的景象与农家生活进行了观察和描写,并寄予思情。如贬济州途中所作《宿郑州》:“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鸣机杼悲,雀噪禾黍熟。明当渡京水,昨夜犹金谷,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将此诗与王维遭贬之前在京中所作诗相较,不仅在表现内容上已截然不同,而且在艺术风貌上也显见差异。诗写遭贬出京孤独失落之感,以朴素明畅的语言构成对内心真实情态感受的抒发,特别是“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从一个独特新颖的角度,表达出一种在离别
熟悉的环境与亲友之后的旅途生活中人类所共有的普遍心理。又如《早入荥阳界》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所作的山水田园诗完全是一般积极功名知识分子的失意情怀的寄托,是一种宦海沉浮的嗟怨。在其思想的深处表现出的仍然是欲回官场,一展宏图。因此说这时的主导思想完全是儒家思想。
王维进行大量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主要在其后期,即居辋川别业之时。这时王维的思想遭受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即迫受伪职,治罪入狱,险遭诛戮一事。这一事件“堪称王维整个
④政治生涯与人生经历中的最大事件,对其心灵造成了无比深重的刺痛与压抑” 。这就使本
⑤身有信佛家庭渊源影响的王维“产生了一种主观心理之要求与选择”。 《终南别业》“中岁
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叹白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便表明了王维的心迹。然而,其“与神会禅师相遇于南阳,,语经数日"领悟了佛教南宗禅旨,并撰写著名的《能
⑥禅师碑》”则实现了王维思想由儒到佛的完全转变。其后“购宋之问蓝田县南辋川别业居之,每蔬食素衣,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等游于别业亭馆林苑间,绘画赋诗,琴樽自乐。”⑦看破了红尘便不再有所牵挂,更彻彻底底地实现了思想的蜕变。即使身在官场,亦“身心
⑧相离”。自此王维的诗歌创作便以佛教思想为主导,闪烁着佛学的灵光。
因此总的说来,从思想上王维实现了由儒到佛的彻底转变,在表面上虽呈现出身与心的矛盾,但实际上“身与心离”;而孟浩然却一生在儒和道的矛盾之中,只不过儒和道的思想有主次而已。
思想的差异在创作中显示为作品各自的特点,但这种特点最主要的是表现在意境上。
王维山水诗的意境主要是“空灵之静”,这是佛学修身养性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宗追求心空境界” ⑨, “《辋川集》中的山水小诗都是通过形象鲜明、意境悠远空灵的画面使人直观体悟这山水风光所蕴含的深深禅意。”⑩比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创造出的都是一种空灵的境界。而如《酬张少府》“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送别》“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等等,则充满着禅趣机锋。当然作为诗歌意境创作的本身,王维诗还是突出体现了佛学境界向艺术境界的转化,特别是注重于山水自然中直觉悟道,并将禅悟引向意境体验的禅宗思维方式与禅悦境界的直接启示与借用。”⑾ 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这种空灵意境的创造与禅理的渗入便成了王维诗的主要特点之一。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与王维诗的意境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即孟诗所呈现出的环境气氛,大多也是“静”。但是这种静谧并非“空灵”,而是一种存乎自然的“清幽”。这便是道家的:任其自然之中,而在山水之间的一种自然之趣的发现与描绘。如《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江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在诗人任性自然的闲适心态中呈现出一片澄明容与的景象。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是诗人在夏夜纳凉的闲适情境中油然而生怀念友人之情的作品,全诗语言平易,构思自然,创造出异常清幽、淡远的境界。然而在其田园诗中所体现出的更多的是隐逸者怡然自得的情趣,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长期生活于乡村田园,对农家生活与田园风物尤感亲切,那种相与饮酒闲话、融洽无间的情形与心态是多么的自然和富有情趣。而这里又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让人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种自然而恬淡的宁静。
从艺术表现上看,王、孟之诗明显不同。“王维是唐代少有的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的文人,他笔下的山水精美如画。”⑿苏轼说“味摩诘诗,诗中有
画;味摩诘画,画中有诗”⒀,这就概括了王维山水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即他将绘画的技法运用于诗歌创作中,“使其诗具有格外显明的色彩美、线条
⒁美、构图美,取得了写意水墨的效果”。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
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诗前两句以白石突现、红叶稀落,显出一种素淡的色彩基调,后两句迳以空翠之色大笔染过,使之在整个空间弥漫扩展开来,形成一种迷蒙之色、无雨之雨,对诗境产生一种淋漓尽致的绘画般渲染效果。又如《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褪尽彩艳之色,俨然如典型的水墨山水,在整个画面上表现出极力渲染的绘画技法。又如《青溪》、《栾家濑》这些诗也都像一幅幅水墨山水画呈现于读者的眼前。
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表现自然界的真实(或艺术加工)的景物,“孟浩然山水诗最长于表现大自然清幽景色,以清幽的山水世界,表现现实的情怀”⒂。如他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人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迳”——日落西山、山谷晦暗、月凉如水洒落松间,冷冷风声、潺潺泉流,这一切都加深了夜的凉意。樵人归去、飞鸟栖枝,更衬托出诗人月下望友人不至的孤独冷寂。全诗景物清幽,情思亦清幽,而这正是孟浩然在漫长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境界。⒂因此,孟诗往往是对自然风光的直接呈现。虽然许多山水田园诗作也描绘的像图画一般,如《过故人庄》一诗描绘农家风光,简直就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图画。但这种图画只能称得上是一种风景画或风俗画,而绝不能与王维的水墨山水画相提并论,混为一谈。水墨山水更多地体现出“精工”,而风景画或风俗画则主要呈现出的是“雅致”。
在创作技巧上,王维有些诗略去动词,纯以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在一起,造成意象并置叠加的画面效果。如《田园乐七首》其五:“山下孤烟运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回顾陋巷,五先生对门。”四句无一动词,因此没有情节和动作序列,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发映出;同时没有时态的变化,所以又使意象带有一种永恒的普遍的性质。另外如《送方城韦明府》“高鸟长淮水,平芜故
以上,从思想、意境、艺术表现和创作技巧等方面对王、孟山水田园诗作了一些比较,着重于同中辨异,分析每一个诗人的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如果非要给王、孟分个高下,那么就艺术才华来说,王维远胜于孟浩然;但是就诗歌淡朴的艺术结构来说,孟浩然则又远胜于王维。总之,王维和孟浩然由于其个性的差异,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特点,使唐代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的展现于世人面前。他们都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在中国文学上享有很高的荣誉和地位。
郢城”、《田园乐七首》其三“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而孟浩然 有不少诗则不光善于用动词,造成动态意象,而且多用转折性的连词和助词,造成情感的落差与起伏变化。如《早发渔浦潭》“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从“以”、“始”、“常”、“时”、“况值”等不同的时态,反复舒写了江上行舟的所闻所见及舒畅的胸襟,跌宕有致。在王维和孟浩然诗歌的意象中,我们还不难发现:孟诗中多有作者形象的存在,“我”字在许多诗中直接出现。如《舟中晚望》“问我今何适”《与诸子登岘山》“我辈复登临”《过故人庄》“邀我至田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邀我赤松家”等等。而王诗中则比较少。因此可以概括地说,王维诗主要表现出的是“无我之境”,而孟浩然的诗主要表现出的是“有我之境”。孟浩然的思想则不同,青少年时也曾积极于功名进取。像《洗然弟竹亭》“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田园作》“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望断金马门,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知己难觅的诗句”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知己难觅的诗句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鹿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