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个太监为什么却形容子孙满堂的成语

郑和是太监为什么却子孙满堂?
  据资料介绍,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1371年,他生于现在的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他12岁被净身入宫,34岁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历时28年,比西方着名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航海早半个多世纪,开创了我国通往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不愧为航海的先驱、海上的巨人、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据相关报道,2005年有记者专程赴郑和故乡云南晋宁县昆阳镇采访。当时,记者不仅参观了郑和纪念馆、马哈只墓、郑和故里遗迹、碑林等文物史迹等,还对郑和的家世、伟绩等进行了了解,特别是找到了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做了采访工作。
  从上述介绍,笔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郑和是12岁就净身入宫的,何以会拥有后代并子孙满堂呢?
  笔者以前也曾就这个问题寻找了许多资料,都不得而知其真正原委。后来,还是看到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的介绍,才彻底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原来,在明洪武十四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扫清云南的梁王(元朝残余势力),调集30万大军发起进攻。战争结束后,明军在经过昆阳时,把在滇池边玩耍的12岁的小郑和(当时还是名叫马和,后来是皇帝赐姓郑的)与他的伙伴抓到南京。郑和在明朝皇宫里被阉割后做内宫太监。后来,郑和的长兄马文铭把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郑和,马恩来后来也跟随郑和改姓郑。郑恩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所以子孙后代就不断沿袭下来,代代相传。目前在世界上郑和的后裔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人们称为&三支四地&。多出来的这一地,就是昆阳郑和的出生地,三支四地总人数约400多人。
  看到郑和子孙满堂的现象,不禁让我们很是替郑和这位明朝时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先人感到高兴。尽管不是嫡生的子女,但毕竟也算是后裔,总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雷锋的故事 雷锋助人为乐故事大全 苦难的童年 祖父雷新庭,多年靠种地主唐四滚子10亩...
孙中山(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祖籍...
热门历史人物故事揭秘:三宝太监郑和是宦官却为何子孙满堂?郑和(1371年~1433年)郑和基本资料:   中文名: 郑和
  外文名:Hajji Mahmud Shamsuddin
  别 名:马三保,马和
  国 籍:明朝(中国)
  民 族:回族
  出生地:云南昆阳(晋宁)
  出生日期:明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年)
  逝世日期: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年)
  职 业: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 郑和 下西洋
  经历靖难之役
  曾用名:本姓马,小字三保
  朝 代:明朝
  逝 地:印度古里
  墓 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 墓(衣冠冢)
  父/兄:马哈只/马文铭
  据资料介绍,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1371年,他生于现在的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他12岁被净身入宫,34岁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历时28年,比西方著名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航海早半个多世纪,开创了我国通往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不愧为航海的先驱、海上的巨人、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据相关报道,2005年有记者专程赴郑和故乡云南晋宁县昆阳镇采访。当时,记者不仅参观了郑和纪念馆、马哈只墓、郑和故里遗迹、碑林等文物史迹等,还对郑和的家世、伟绩等进行了了解,特别是找到了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做了采访工作。从上述介绍,笔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郑和是12岁就净身入宫的,何以会拥有后代并子孙满堂呢?笔者以前也曾就这个问题寻找了许多资料,都不得而知其真正原委。后来,还是看到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的介绍,才彻底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原来,在明洪武十四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扫清云南的梁王(元朝残余势力),调集30万大军发起进攻。战争结束后,明军在经过昆阳时,把在滇池边玩耍的12岁的小郑和(当时还是名叫马和,后来是皇帝赐姓郑的)与他的伙伴抓到南京。郑和在明朝皇宫里被阉割后做内宫太监。后来,郑和的长兄马文铭把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郑和,马恩来后来也跟随郑和改姓郑。郑恩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所以子孙后代就不断沿袭下来,代代相传。目前在世界上郑和的后裔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人们称为“三支四地”。多出来的这一地,就是昆阳郑和的出生地,三支四地总人数约400多人。看到郑和子孙满堂的现象,不禁让我们很是替郑和这位明朝时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先人感到高兴。尽管不是嫡生的子女,但毕竟也算是后裔,总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本文来源:分享到:
郑和的相关文章阅读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继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朱允炆仅做了四年皇帝,便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靖难之变”时,宫中一场大火,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个谜,有人说他自焚了,也有人说他逃匿当和尚,还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都经过哪些地方呢?  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  1、西域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何在?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既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  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个人觉的这很好笑,这个方法可行吗,海外那么大,建文要是真的跑到海外,单单靠郑和与各国的首脑礼尚往来一下行吗?  而且如果成祖真的担心建文帝王的
  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是什么呢?历史上的解答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就来看看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燕王的人马已经到达了南京金川门,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几个贴身侍从在旁边。建文帝叹息说:“我没脸相见啊!”于是在宫里放火自焚了。燕王高风亮节,摒弃前嫌,派遣太监前往救援,可惜来不及了,只从大火中把建文帝的尸首抢了出来。燕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继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朱允炆仅做了四年皇帝,便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靖难之变”时,宫中一场大火,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成了一个谜,有人说他自焚了,也有人说他逃匿当和尚,还有
  郑和简介: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  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
  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
郑和相关人物介绍桓温瓦德西阎锡山卢俊义柔福帝姬王重阳随机阅读推荐
最新人物最近更新郑和是宦官缘何却子孙满堂?
19:54:14 本文行家:
郑和 && 据资料介绍,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1371年,他生于现在的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他12岁被净身入宫,34岁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历时28年,比西方著名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航海早半个多世纪,开创了我国通往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不愧为航海的先驱、海上的巨人、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据相关报道,2005年有记者专程赴郑和故乡云南晋宁县昆阳镇采访。当时,记者不仅参观了郑和纪念馆、马哈只墓、郑和故里遗迹、碑林等文物史迹等,还对郑和的家世、伟绩等进行了了解,特别是找到了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做了采访工作。&&&& 从上述介绍,笔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郑和是12岁就净身入宫的,何以会拥有后代并子孙满堂呢?&&&&& 笔者以前也曾就这个问题寻找了许多资料,都不得而知其真正原委。后来,还是看到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的介绍,才彻底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在明洪武十四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扫清云南的梁王(元朝残余势力),调集30万大军发起进攻。战争结束后,明军在经过昆阳时,把在滇池边玩耍的12岁的小郑和(当时还是名叫马和,后来是皇帝赐姓郑的)与他的伙伴抓到南京。郑和在明朝皇宫里被阉割后做内宫太监。后来,郑和的长兄马文铭把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郑和,马恩来后来也跟随郑和改姓郑。郑恩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所以子孙后代就不断沿袭下来,代代相传。目前在世界上郑和的后裔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人们称为“三支四地”。多出来的这一地,就是昆阳郑和的出生地,三支四地总人数约400多人。&&&&& 看到郑和子孙满堂的现象,不禁让我们很是替郑和这位明朝时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先人感到高兴。尽管不是嫡生的子女,但毕竟也算是后裔,总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孙满堂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