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上山古筝用的鞭子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你从没见过的美女大合奏 打虎上山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你从没见过的美女大合奏 打虎上山
播放量数据:
23,599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喜欢本文就分享给小伙伴们吧!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聚焦海峡两岸 共享文艺盛筵 微信号:hxwy_org 感谢您的分享  电影《智取威虎山3D》在2015年元旦贺岁档以新的表现形式掀起了观影热潮,不少年轻人带着父母走进电影院一起重温红色经典。电影坚持主流价值观表达方式,让人们看到主旋律电影的无限可能性。  2015年元旦,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成为这个贺岁档名副其实的“大赢家”,截至目前,影片累计票房已突破8亿元。一部改编电影将起伏跌宕的经典剧情、体量完备的戏剧冲突、侠肝义胆的传统精神重新演绎,并契合当代人的视角,赋予观众全新的观感。  影片中,徐克以他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以及武侠片般的电影运用手法,赋予了这部红色经典样板戏以新时代的意义,刷新了市场对红色电影的认知。  主流价值观赢市场口碑  红色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家喻户晓,此次被导演徐克重新搬上大银幕,却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智取威虎山3D》完整保留了红色经典影片的思想精神内核。革命者的英武智勇,匪帮的反动邪恶,透过徐克的电影语言,扑面而来,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艺术感染。  徐克的翻拍,摆脱了样板戏的缺陷和套路,并将视觉特效运用到极致。影片故事脉络清晰,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层层推进,杨子荣、座山雕、少剑波、白茹等主要人物,被刻画得血肉饱满、个性鲜明。  徐克介绍:“这部戏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我不会完全把这部戏当成历史故事,也不会把它单纯当成京剧故事来拍,最重要的还是从感情下手,让观众对这段记忆有认同感。”  “这次电影剧本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电影的剧本一开始就回到小说的原点。在小说中,我们找到了符合电影的所有元素,比如里面有孤胆英雄,有集体精神,有土匪另一面的神秘生活。小说的作者曲波是一个剿匪部队的基层首长,他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他所有的东西都源自真实,能够打动很多人。”《智取威虎山3D》监制黄建新介绍。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认为,《智取威虎山3D》没有低俗、没有恶搞,始终坚持主流价值观表达方式,却依然取得了市场和口碑双丰收。主要人物角色都是普通人,敢于以弱抗强,抛洒一腔热血,颇有点侠客的味道。而杨子荣这样一位中国式英雄在《智取威虎山3D》中的成功塑造,让我们看到了主旋律电影的无限可能性。  电影技术呈现文化自信  《智取威虎山3D》中的3D技术,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些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是当年样板戏、黑白电影没法比拟的,让我们在老题材中享受了一场新的视听盛宴。”观众王雪盈看完电影后告诉记者。  早在开拍前一年的冬天,徐克的3D技术团队就赴东北进行测试,而恶劣的气候条件给摄制带来了挑战。“去东北测试时,我们都会测量,比如外面温度几度,镜头在什么温度才不会冻住。”3D技术团队的张建龙透露,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是制作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  电影中3D技术的完美应用,为影片增色不少。于冬介绍,如电影中“打虎上山”这段戏,以前受技术限制,只能拍摄挥起鞭子准备打虎这样一个镜头,而如今,我们可以用先进的3D特效技术,真实再现林海雪原中这场经典的动作戏,并填补了几代人对于《智取威虎山》中这一精彩情节的视觉想象。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今后战争、动作等大场面类型片走3D路线是大势所趋。  徐克介绍,这次的3D团队成员涉及10家公司,但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我们已经掌握了处在世界前列的3D技术,完全可以和外国公司竞争。3D是未来电影的趋势,我们有信心,等到那一天,全世界都会找中国团队制作3D电影的。”  于冬认为:“电影技术的进步,是中国电影未来跟好莱坞竞争的关键。我们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我们有文化自信,我们拍《智取威虎山》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商业片模式吸引三代人  《智取威虎山3D》把“老”题材重新搬上了“新”银幕,它用年轻观众可以接受的视角和现代的电影技术重塑了经典。  据万达院线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电影院里,大多是年轻人的身影,而《智取威虎山3D》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父母,甚至是一家三代走进影院的温馨情景。  影片通过一位赴美求学年轻人的“穿针引线”,建立起历史与当下的巧妙“对话”。而结尾处,假想中的那顿团圆饭,则意图让今天的人们与历史的英雄实现精神互通。“可以说,这部影片里不仅有英雄主义,还有对上一代苦难和牺牲的铭记。不是让人遥望历史,而是让人理解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张慧瑜对电影一头一尾两处现代情节的增加表示认同。  快慢镜头的交错,中近景特写的穿插,故事情节的叠加,徐克用现代化的技术包装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传奇,让年轻的观众在审美上欣然接受,这种成功,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顺利融入故事当中。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廖祥忠教授认为,主旋律电影是应该能与大众、商业、流行艺术创作理念相结合的。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历史性对接,并内含人文关怀和价值情怀,《智取威虎山3D》以艺术性的娴熟手法将这一切全面展现。海峡文艺(hxwy_or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当我醒来的早晨,爱
和阳光沐浴着我的双眼。
除了爱,一些沉重的东西犹如不速之客,
在我的脑海里翻滚。
然后,我看着你,
觉得,这个世界都和我没关系。
我只是看了你一眼,
我就知道,
这是美好的一天。是否我爱你,我也不知道,
曾听到人们议论过爱情,
对它我只能一知半解,
似懂非懂。金钱对“生活”虽好像是必需的,对“生命”似不必需。
因大多数人都“不痴”,知从“实在”上讨生活,或从“意义”“名分”上讨生活。捕蚊捉虱,玩牌下棋,在小小得失上注意关心,引起哀乐,即可度过一生。生活安适,即已满足。活到末了,倒下完毕。有人怀念着失去的土地,
远航的船笛惊醒了他的梦想;
有人见到儿童的玩耍,
便忆起童年的时光。歌手:陈奕迅
深色的海面布满白色的月光
我出神望着海 心不知飞哪去
听到他在告诉你
说他真的喜欢你
我不知该 躲哪里
……虽然寒夜即将来临,
可我孤单一身,地上变得苍白
只有蒙上霜的残零橘花碎瓣,
我欲归去,但难以起身,
未能在落叶中挖掘坟墓,
不知所措,只有哭泣,
让我落得这等孤单。我想把柿树嫩叶的可爱、绿叶的多荫、红叶的素雅、果实的甘美、落叶时枝形的曲线这五样称作柿树的五绝。柿树初夏嫩叶的“雀隐”、初冬枯枝微黑的风情,这已和晚秋红叶的赤褐色一起,成为我近年来最喜爱的风物。不久我们将沉入寒冷的幽暗,
再会,我们太短的夏日的辉煌!
我已经听到,带着阴森的震撼,
薪木在庭院的石上声声应响。10月16日上午,由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图书馆主办的“作家讲坛”系列第七讲在福建省图书馆开讲。本次讲座的主题为“林黛玉和薛宝钗”,主讲人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福建省作协顾问,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我常常和大雁在碧空翱翔,
或者和蛟龙在海里翻腾,
凝神的山峦也时常邀请我
到它那辽阔的静穆里做梦。经福建省作家协会与海峡文艺出版社、华侨出版社福建分社等单位研究,决定联合实施福建作家出版扶持项目,该项目委托福建海峡文艺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组织开展出版扶持工作。九月初九 重阳佳节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by 林语堂自然的节奏之中有一条规律,就是由童年、青年、老年、衰颓,以至死亡这么一断肠字点点
风雨声连连
似是故人来路是这样窄么?
只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
禁止并肩而行。在木船的边缘上,清晰地永久镌刻着十三颗星辰和一只猫的图案。有人早年便不再长进,因为荒疏了根基的缘故。
有人行将四十岁时,忽然开出美丽的花朵,结下丰硕的果实,因为曾埋头于打根基。
我的一位熟人,虽然头脑聪明,有敏感的心,兼勤奋的笔,却压根儿不打算发表他的劳作。他为眼前生存的痛苦所压倒……日瑞典学院授予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表彰其“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鸟儿已经熟睡,树木都在冉冉升起的暮霭中入眠,贴近地面的太阳把它的光辉均匀地洒遍大地,白日已尽,年岁已耗尽。
一切均已终结。今日寒露。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啊 哈 去吧
没什么了不起我情愿是只雁子,
一切都使忘记──
当我提起,当我想到,
不是恨,不是欢喜。你将再度爱上那曾是你自己的陌生人“霞!明天是该凉快了,我想到上海去看病去。”由此你想到,个体的存在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不来自汇集其中的重大或者幸福事件,而是来自曾经忠实地活过,无论多么卑微或不幸。我孤独地和我的猫,和一个拉丁衰亡时代的最后作家,度过了许多漫长的岁月。今日16时21分正式迎来“秋分”节气,意味正式进入秋季。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人们常说佛门、宗门、门徒、门迹、专门家、门人或门下,所谓“门”者,都是取自某种精神的、象征的意义。
实际上,入门绝非易事。在丹桂飘香的季节,福建省榕树合唱团再次传来喜讯。9月10日至16日,由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银潮畅想o岁月如歌”2016全国海上合唱节在皇家加勒比“海洋神话号”邮轮上举行,福建省榕树合唱团荣获2016全国海上合唱节第一名。寒鸦宿枯枝,
深秋日暮时。这是忍冬的芳香,这是春天的第一个吻。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9月11日上午,由福建省作家协会和福建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作家讲坛”系列讲座第六讲——“你丢·我捡”与“文化眼”如期而至。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耕读书院院长陈章汉。由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主办,海峡文艺网承办,福州市歌舞剧院协办的“航絮——陈乃航独唱音乐会”于13日晚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厅举行。乘着歌声的翅膀
心爱的人 我带你飞翔
向着恒河的原野
那里有最美的地方9月4日上午,由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图书馆主办的“作家讲坛”系列讲座第五讲在福建省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开讲,现场座无虚席。泉州市作协主席、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戴冠青与在座近两百位读者分享了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上的体会。渡口席慕蓉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8月27日,由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瞿秋白文学院主办,北村自然生活馆、长汀县作家协会承办的首届“汀州文化座谈会”在长汀县举行,国内著名学者朱大可,著名作家北村,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著名时评家童大焕等参加活动。感激你在这个地方写得这么好,
让这些破碎的诗像一群白鹭
在最后一声长长的叹息里离你而去。让她降落
by 何璐作曲 三宝
填词 刘沁她没有焰火绚丽也不象鸟儿会迁徙不过是放飞的风筝怕你心痛才自由记起风了你走了,走的很远; 我在秋的身后, 珍重的拾起一张半红的枫叶; 把它挂在夕阳照到的墙上; 并排挂着的还赴一场听觉的盛宴,心灵的沉淀。背影是真的 人是假的 没什么执着
一百年前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 泪是假的 本来没因果
一百年后 没有你 也没有我活着
所谓现在活着,那就是口渴
是枝丫间射下来耀眼的阳光
是忽然脑海里响起的一支旋律
是与你手牵手《天之大》这首写给母亲的歌,由王备谱曲,陈涛作词,为毛阿敏量身定做。收录于毛阿敏2009年发行的专辑《腔调》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九月是很好的月份。
中秋月圆、云淡风清、温和爽飒。
真的,九月是很好的月份。
最近的那个台风也过去了,九月很好。hxwy_org我们关注海峡两岸文学艺术动态,提倡高品质阅读,每日为您带来精彩的文艺图文资讯,内容涵盖文学、书画、曲艺、影视、音乐等方面,为活您打造丰富的文化生!爱生活、爱文艺,请关注海峡文艺官方订阅号!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xwy_org我们关注海峡两岸文学艺术动态,提倡高品质阅读,每日为您带来精彩的文艺图文资讯,内容涵盖文学、书画、曲艺、影视、音乐等方面,为活您打造丰富的文化生!爱生活、爱文艺,请关注海峡文艺官方订阅号![转载]我记忆中的本溪
我的童年、少年属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精神充实的年代。“文革”前有三年的天灾,“文革”后有十年的人祸,人们被折腾的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但无论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不会破灭的,因为人们的头脑早已被马恩列斯毛的思想牢牢地占据了。那时我们因无知而纯洁,因愚氓而善良,也因崇拜权威而丧失了自我。我们每天可以少吃一顿饭、少喝一碗水,但我们不会少一次虔诚的祝祷。我们手捧“红宝书”对着偶像早请示、晚汇报,跳着自编的忠字舞,念叨着“敬祝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同时还要“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来开始和结束每一天的生活。
我生长的地方叫本溪,城市不大,名气不小,工业地位十分重要,建国初期,曾经是同京、津、沪一样级别的中央直辖市!现在的人们知道那里,八成儿是因为一段时期它的空气污染程度曾经稳居世界前三。但那里也以盛产煤铁著称,煤铁的品质也稳居世界前三。那里有座山,叫平顶山;那里有条河,叫太子河(后来才知道那河与战国时的燕太子丹有关系,挺有来头)。小时候看那平顶山好大好高,也憧憬过那山里面应该住着不少神仙,感觉那太子河老宽老深,那水里面一定藏着很多王八。多年后我回到本溪,再看那平顶山,怎么恁么矮呀,再感觉那太子河,怎么恁么窄呢,细思量,我猛然悟到,山河没变,我变了,我长大、长高了,对事物的认知自然也不一样了。当然也整明白了,山里真的没有神仙,河里倒是有些小蝲蛄。
其实本溪的山水是很美的,都是真山真水。像亚洲第一的本溪水洞;层林丹染的关门山枫叶;满族文明发祥地的桓仁五女山;东北第一漂的大雅河漂流。还有传说中的“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本溪的食物也很有特色,山里的榛子,河里的鳌花,直供紫禁城的桓仁二户来大米和后来听说的号称燕东一绝的长宽猪蹄。咱就这么说吧,本溪好玩好吃的,那是老鼻子了。只是那时不兴旅游,人小又没钱,所以,基本上都没体验过。
本溪有个百货公司,简称“联营”。小时候感觉“联营”就是天堂,那里啥都有,是天下第一大商店!因为连沈阳的中街都没去过,就更不知道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了。我们家下乡以前我就没出过本溪的门儿,连本溪湖都没去过,最远到站前。平时就一直在北地工字楼那嘎达转悠。实际上,我就是一个生活在小土坑里土得直掉渣儿的小赖七巴子,没见过啥世面。
说到商店就得提到买东西这茬儿了,那时候购物凭票,钱可不是万能的。像粮票、油票、肉票、布票和供应券什么的,每家都有一个小本子。因为是计划供应,所以你也得计划着“撕票”,按月使用。那时要买一瓶好酒,比如茅台、五粮液啊,好像得要十几张券,要几户人家凑起来才够。买东西还有必须的程序,你去商店打个酱油,见了营业员得先说:“要斗私批修,打半斤酱油!”,营业员回答:“要狠斗私字一闪念!找你一分,正好半斤”。临走了,你说:“毛主席万岁!”,他答:“为人民服务”。我敢说,你要是有闲功夫的话,大家可以就这么一直的耗下去,感觉很正常。
本溪有个景观在全国肯定是绝无仅有的。在太子河边高岸上建有本钢的炼铁厂,这家工厂每天傍晚时分总要把大量刚出炉的铁渣推到河里去,我们叫做“倒铁粑粑”(本溪话粑粑就是粪便的意思)。高温的铁渣滚落时产生的效应那是相当壮观了,伴随着升腾的水蒸汽,铁流把整个天都映红了,大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具有任何烟花都无法比拟的渲染效果。不过话得说回来,它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任何烟花都无法比拟的。至今我都想不通太子河里的鱼是怎么熬过来的,每天经历一次大烧烤,鱼竟然能活着,成精了?
本溪是个山城,道路蜿蜒起伏,很有特色。下雨天的时候,俺们这帮小子就跑到马路上去玩憋坝游戏,抢占制高点,看谁筑的坝储水多,然后放水冲下家的坝。那时冬天雪特别多,路上一有积雪了我们就去溜爬犁。大爬犁可以坐好几个人,如果坡陡的话,速度奇快,铆足了劲儿地往下冲,贼过瘾!那时候穷,没钱买滑雪板,一般的都是自己做脚划子玩儿(一种东北民间原始的冰雪运动工具),连去上学都绑在脚上当交通工具。俺们这帮小哥们儿划行技术都很精湛,加速、拐弯、急停,运转自如,划行姿势老潇洒了。但有一点俺也得实事求是,就是天冷冻得鼻涕拉沙的,也没好的卫生习惯,就往袖子上一抹拉倒。真埋汰,真寒碜啊!
记得俺家住的地方叫北地工字楼,是日本人留下的二层小洋房,建筑质量、户型结构都非常好。前后各有一个大院子,可以种点小菜和果树。另外,每家还有一个地窖,用于储存越冬的蔬菜。本溪当时的蔬菜品种很少,就是土豆、萝卜和大白菜。秋天来了,家家户户都买了许多大白菜。院子里支起大锅烧热水,把大白菜放进去烫,捞出搁在门板儿上晾凉后,摆进大缸里。每层白菜之间要撒很多的大粒盐,最后用一个重量级的鹅卵石压上收官,过一个多月起了白泡儿、长了白毛儿后就可食用了,这就是俺东北著名的酸菜。酸菜炒肉丝、酸菜炖粉条和酸菜馅饺子,这些都是俺那嘎儿的经典美食,必须吃的!
说到吃,俺还得吹几句。本溪火车站附近,也叫站前,那儿有家饭店专做吊炉饼和豆腐脑。吊炉饼劲道香气,豆腐脑滑溜爽口,有干有稀,这两样一起吃,真是绝配。要说最令人难忘的,还得是俺北地卖布合作社旁边那大老头子家开的馄饨店。他家的馄饨汤鲜馅儿实,上面漂着鸡丝、蛋片,里面撒着香菜末儿和胡椒面儿,那味道,真香啊。如果再搭上俩个他家祖传的糯米豆沙油炸糕,就算牙花子被烫出泡来你也不会停嘴儿的。当那老头儿用铁丝弯成的叉子把那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过来时,俺们这帮小馋鬼儿的哈喇子早已在口腔里形成了堰塞湖,要么下咽吸收,要么溃堰奔流。当时,只有在生病发烧40度以上时,大人们才会去给我们买一碗儿。我们也争气,还没等吃呢,一闻到味儿病就好一半了。没病的兄弟姐妹们就没这个口福了,最多喝口汤。毫不夸张的说,这情景很没人性,其对人本能的折磨堪比当年渣滓洞的刽子手对共产党人所施的酷刑。心酸啊,都是贫穷惹的祸!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那老头儿的模样:耳朵上永远夹着根烟卷儿。一边咳嗽一边吆喝着:“来了,馄饨一碗儿”。可惜这些老店现在都没了。
本溪冬天供暖气,每家都有个小澡堂子,风格算是日本桑拿吧。外面冰天雪地,屋里春意盎然。一阵子供气的轰鸣过后,浴室内充满了蒸汽,水热了。在大人们的催促下,孩子们分批下水,迅速开工。泡完热水澡,吃上两个酸甜的冻梨,这生活,够味道。冻梨是咱东北那嘎儿的一绝,黑不溜秋的邦邦硬。吃前用凉水浸泡,不久就形成一层冰壳,破壳而食,拔凉拔凉的,沁人肺腑,爽极了!
过年的时候,我们可高兴了,穿一身新衣服那是笃定的,兜里也能有个块八钱的。家家户户都有好东西吃,从初一到十五,饺子顿顿有。小孩子们打着灯笼,放着鞭炮,在雪地里追逐打闹。三十晚上12点一过就开始拜年,那时候都是大家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长辈一大堆。这么多人,一路拜过来喉咙喊得直冒火,头磕的直发晕。不过不吃亏,总有几个碎银子进账的。
记得在我上学的西坟沟儿分校那个大坡儿下,有个彪子(傻子),一年到头就唱一首歌:“大年三十买饺子,姐姐哥哥小兄弟,还有个大表哥。齐博隆冬强又强,还有个大表哥,……&”。他表情很投入,很幸福的样子,每每想起,我都感到特别温馨。
礼拜天的时候,大人们有在门前抽烟、唠嗑的,有在院儿里喝茶、下棋的;小孩儿们则尽情玩耍。小子们有踢破盒子的(一种躲藏偷袭的游戏),有玩天球地球的(像棒垒球规则),有弹玻璃球的(球要依次通过几个小坑和一条沟儿,占据最后那个坑位的为临时胜者,后发者如将前者坑位里的球击出,则为最后胜者),还有打pia几和扇烟盒的(印有古代战将形象的圆形纸壳片儿和叠成三角形的烟盒,以打翻或扇翻对手为胜并收归己有);丫头们有抓嘎啦哈的(满族人的一种游戏。哈字发‵去声),有啯姑茑的(东北地区叫菇蔫儿,有一种苦涩的品种掏空汁籽后,啯咬其皮囊可发出咕咕的声音,也算一种自娱自乐的玩意儿吧),也有跳猴皮筋儿的。那些姐妹们猴皮筋儿跳的可好了,伴随着:“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变化: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的歌谣,循环往复,皮筋不断地升级,从脚踝到头顶。姑娘们的腿也撩的越来越高,小辫子晃来晃去的,可招人稀罕了。不时的还有剃头师傅、卖烧鸡、熏鸡子儿的小贩儿们挑担挽屉而至,冷不丁会传来磨剪子戗菜刀那正宗山东棒子的吆喝声。到了傍晚时分,长辈们呼儿唤女回家吃饭的叫喊声更是南腔北调,特色鲜明。像我姥姥家的唐山口音就一直被邻居们调侃和模仿。
人们无忧无虑,生活轻松惬意,整个国家到处都是莺歌燕舞,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忽然的某一天,大白楼(本钢公司机关大楼)和本钢总医院围墙上贴满了大字报。打倒这个大叛徒,揪出那个走资派,刘曾浩、李文甫、王玉波、周家骅等一大批领导人,顷刻间就被打翻在地,后来周大爷还被踏上一只脚,最终含冤而去。其他我熟悉亲近的叔叔、伯伯们也都成了牛鬼蛇神或阶级敌人。俺们那片儿和挨着的“白楼儿”是重灾区,那段时间悲剧频发,不是小四儿他妈上吊,就是小五儿他爸跳楼,再就是某某家被抄了。我们家亦未能幸免,不久父亲就被造反派们关起来了,被打的够呛。母亲被参加学习班,不让回家。
哎呀妈呀,文化大革命来了!
这下子惨了,我们姐弟仨人儿,加起来才29岁。
到了晚上,居委会组织居民联防巡逻,戴着红袖标,拎着各种家伙什儿,挨家挨户提醒大家要严防阶级敌人。我们家大人不在,巡逻的事儿自然就免了。但防范的意识还是很强的,首先,天一黑赶紧回家,不得外出,检查门窗是否关闭锁牢。其次,检查床底下是否有坏人躲藏(自欺欺人,查到了我们还不得被人收拾了)。第三,有人敲门一律不开,只隔门问话,且要做出声音嘈杂,家里有很多人的感觉。这种严酷的训练,让人终身难忘,直到今天我们姐弟都不同程度地落下了强迫症!原地转圈看东西是否掉了,来回几趟拽门看是否关上了。
到了饭点儿,不会做饭,只能靠扒拉疙瘩汤度日。姐姐主厨,哥俩儿在边儿上帮衬。这疙瘩汤制作关键是控制好出水量,一定要调好水龙头的水滴。水要是大了,那一准儿泡汤。捧着一碗面,接着水滴,不停地扒拉,最后形成无数的小面疙瘩。等到锅里的水开了,把面疙瘩往里一倒,滚几开就熟,放点盐、酱油搅和搅和就可以吃了。因为肚子里没油水,灌几碗也不饱。照道理讲,咱东北不缺油,那歌里不是唱的嘛:“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但当时就是没油、没肉。老百姓都纳闷儿啊,这黑土地怎么就种不出大豆了?这猪都瘟灾死绝了吗?后来寻思过味儿来了,你当是咋回事儿啊,因为咱东北都属于沈阳军区管辖,军区大当家的姓陈,他规定居民每人每月限量供给三两油、三两肉,人称“陈三两”。他这么干肯定是为了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他先是把一个“穷鬼”(宋任穷)打倒了,后又仗着“三两”的政绩,凭着他肥硕的大身板儿,一路顺风顺水,硬是挤进了中央政治局,还TMD一度主持过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而我们呢,一个个弄得小脸儿蜡黄蜡黄的,跟个小“饿鬼儿”似的,还都傻逼呵呵地坚信:今天的苦就是为了明天的甜。想起这些事儿,我直想哭!
说句心里话,这家伙可把咱们东北人害苦了!
后来全家下放到本溪县南甸子公社插队落户,在沟口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第一课是在老乡家的厢房里上的:半夜醒来惊现一炕的小耗子,人均压死两个半。罪过啊!父亲被照顾安排在暖棚做收放草帘子的活儿,母亲和“五七”大军的战友们在太子河畔战天斗地、撮沙献土,挖“丰产坑”。所谓“丰产坑”,就是在长不出庄稼的河边沙滩上挖坑,再把从其它地方弄来的土填进去种庄稼。当时,全家人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好在俺有一个在南京当军爷的伯父,他老人家听说我家的情况后,动了恻隐之心,遂将我姐姐、哥哥收其麾下当了小兵。当时是1970年,我也一起去了部队,但终因年龄太小(10岁)被拒之门外,没能打破我们家参加革命最小年龄的纪录(父亲不满13岁参军)。本人15岁参加工作,此是后话。
我念书的学校叫本钢一小,后改为本钢第四中学,简称钢四中,以前是干部子弟学校。等到我上学那会儿,早已没有了身份的限制。无论你家出身是雇贫下中农,还是地富反坏右,没有任何歧视,照单全收。当时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体系,小学、初中、高中不分阶段,一勺烩,而且都是直升,没有小升初和初升高那些要命的环节,更没有考大学的压力,只要进了校门,包毕业。不过文凭不值钱,毕业不毕业出路都一样:上山下乡!虽然上山不是去当土匪,但下乡绝对是去当农民。谁让咱是知识青年了呢,到广阔天地去炼红心,毛主席教导的,没错!打起背包就出发(粉碎四人帮后不用上山下乡了)。
因为搞复课闹革命,学校里是有课上的,但学习的内容可不咋地,基本上是异化了的意识形态,和经院哲学有一拼。
语文课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说当年红都瑞金沙洲坝村缺水,但百姓迷信不敢挖井,只能吃塘里的脏水。毛主席说:我来挖!于是就挖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甘甜,终年不竭。百姓们饮水思源,在井旁立了块碑,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井可不一般,它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和领袖爱民如子的明主情怀。可以说是一项花钱少、影响大、受欢迎的政绩工程。打那时起我就立志,长大后一定去瑞金喝一口那充盈着无限恩泽的井水。时光荏苒,“三十八年过去,……”。而今我已过天命之年,愿望却仍未实现,这不能怪谁,只怪自己思想落后了。
外语课(英语)讲“工农兵”的生活。我至今还能说出的单词也仅限于worker、peasant、soldier、Revolution、socialist这几个。还有就是打死我也忘不了的那句话:long
live chairman
Mao和&longlong
livechairman Mao以及Long Live long live long long
livechairman Mao。你可以无限重复、任意组合,任何老师都不敢说有毛病。
政治课就是瞎掰唬,什么台湾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们去解放、拯救啦;什么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时刻想到亚非拉的兄弟姐妹,我们要支援他们啦;什么要反帝防修,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啦。但也不是说政治课就一无是处,和它有联系的某些内容还是很有意义的。比如每天课前的语录背诵,把“红宝书”的经典几乎全部铭记在心,即使今天我都能脱口而出。说心里话,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那是真有道理啊。
音乐课就靠一架抬来抬去的破风琴打天下,多数情况下是扯着嗓子干嚎。一上音乐课,教室就变成了屠宰场。曲目以激昂的革命进行曲和以毛主席诗词、语录创编的歌曲为主,也学一些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另外可以唱的还有《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这类的感恩歌曲,其他的一律封杀。有些样板戏的段子和革命歌曲是很好听的,像《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杨子荣亮相那场戏,小鞭子一甩,啪!“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每次看这出儿都被陶醉的一塌糊涂。而劫夫谱写的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诗词歌曲更能把自己唱的泪流满面。
美术课因师资匮乏,就没怎么上过。大家任意发挥,胡乱涂鸦,画的最多的就是一个大秃头,太阳穴上贴了张膏药,打一&(杨梅大疮)——蒋介石。还有就是一个大背头,鼻子上点几个点儿(酒糟鼻子)——刘少奇!
劳动课:扫地、擦玻璃;数学课讲什么都没印象了。
体育课:放鸭子随便玩儿,但这玩儿学问可不小。有一种体育游戏叫撞拐子,就是勾住一只脚,单腿蹦跳,用膝盖顶撞对方,一方脱手双脚触地或身体倒地即为失败。这个项目能锻炼什么、对身体有什么益处?我至今也不明白。体育课最受欢迎的是篮球,性价比高,有个球架子就能玩儿,场地和运动装备都可以不做要求(没条件)。
说到篮球了,咱就再唠几句“体外话”(体育课以外的话题)。东北人热爱体育,本溪人尤爱篮球,课外我们也经常打篮球或看比赛,记得当时本溪有三支著名的球队:本钢队、本溪矿务局队和本溪驻军队。花园山有个三合土的灯光球场,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比赛,三个队轮着打,也不腻味,我们坐在水泥台阶上看的津津有味。我是本钢队的铁杆儿球迷,记得有一球星叫小宝子,球技好生了得!
我当时很敌视本溪驻军的球队,因为我恨军代表,军代表支持造反派夺权打人,军代表还霸占了我们家的房子。别看俺小,但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现在看来挺可笑的,一个小崽子喳喳的,跟着瞎参和啥呀。我还曾经跟着大点儿的哥哥们朝路过的解放军干部(干部标志是军装上衣四个兜儿的)愤怒地叫喊:“打到阙启普!”,然后迅速逃逸。阙启普当时是本溪军分区司令,1932年参加红军的湖北红安籍老革命。其实,党指挥枪,“三支两军”工作是毛主席的意思,属于最高指示,不能怪军队的。再说了,解放军也不易,已经帮咱推倒了三座大山,将来还要给咱夺回钓鱼岛和南海诸岛呢。所以在此,我要向我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们说声:对不起了,我当年恨你们是不对的,请原谅我的年少无知。
当时的生活状态可谓是真休闲,因为课程不多,加之请假管理也不严,我们有大把的时间任意挥霍。一般情况下,小哥儿几个经常一起“练块儿”(肌肉),哑铃、杠铃、俯卧撑,啥都练,小身板儿都不错。夏天的时候,几乎天天游泳。咱家旁边儿就有一家游泳池,好像是本溪唯一的一家吧。游一场5分钱,到点清场,想接着游,再买票,那生意好的跟什么似的。小伙伴儿们有的肩上挎着救生圈,有的抱个皮球,嘴唇上粘着泳票儿,叽叽喳喳的一个挨一个的拥着进场。东北的夏天也热不到哪儿去,小风儿一吹,身上全是鸡皮疙瘩,那神态真像落汤鸡一样。池子分浅水区和深水区,另有一个超浅池子是供大人带着更小的孩子戏水耍闹的。我们水性好的就敢往深水区游,水性差的就在浅水区玩。深水区有跳板和跳台,那些戴白色瓜皮泳帽儿的人都比较厉害,他们敢从10米高台跳下,一般就是跳“冰棍儿”(直立下降脚先入水),偶尔有更牛B的感觉像教练模样的人能跳“飞燕儿”(做展翅飞翔状,最后大头朝下入水),尽管有时跳不好也拍肚皮,但我们还是很羡慕、很崇敬他们。学游泳免不了要喝水(呛水),那游泳池里的水可不敢恭维,反正我们这帮男孩儿都在水里撒过尿,水脏的都生蹦蹦虫儿了!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下,大家游泳的兴致仍十分高涨。
文革当中有段儿时间挺时兴养热带鱼的。本溪是个重工业城市,产业工人很多,车、钳、铆、电、焊工种齐全,且个个手艺高超,一般都是自己做鱼缸。划玻璃,焊铁框,糊腻子,那活儿做的一点儿都不含糊。养的品种有红箭、黑玛丽和燕儿鱼等。那燕儿鱼算高档鱼了,游起来高雅、从容,样子可漂亮了,不过贼难养活。为了伺候这些鱼儿,我们经常去臭水沟里捞鱼虫,鱼最爱吃的就是一团一团细细的,像蚯蚓一样的那种东西。现在想想太恶心了!
文革早期武斗狂飙过后,各派(主要是“本联”和“831”,其它派别没戏)开始注重“文攻”,经常组织广场辩论,各派都极力向态度尚不明朗的群众灌输本派的观点。另外,他们为了拉拢人壮大队伍,还经常在路边儿竖块有某某造反司令部字样的牌子,由几个穿军装、扎腰带、戴袖标的壮汉向过往的路人发放传单和毛主席像章,只要你唱首革命歌曲,给这派组织说几句好话就行。我那时跟着大小孩儿后面混,以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闯天下,这歌太灵光了,一唱到那句“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立马发像章。那段儿日子我可没少得,大的、小的、铝制的、塑料的,啥样的都有,那是紧划拉呀。现在这些东西倒成了一笔财富了,我做梦都没想到!记得一个小伙伴有气管喘息的毛病,他每次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这首歌儿,到了“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两句时就犯病,喘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老是不能唱完整,所以,每次都得不到像章,以失败告终。大伙儿都嘲笑他。其实他也怪可怜的。
另外,在好天气的情况下,像我这种半大小子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和几个哥们儿在马路上闲逛荡,因此,马路牙子也就成了我们亲密的伴侣。本溪的马路牙子可不一般,那是用一色的正宗青石棱子做成的,品质绝好,可能在全国也是“蝎子粑粑,毒(独)一份儿”的。中国设区的省辖市我基本都到过了,真没见过比本溪好的马路牙子,材质大多为水泥预制品。不知道本溪现在的马路牙子是啥样的了,但愿是老样子,千万别变!
我们经常聚在马路牙子边儿上玩儿,斗蛐蛐儿、拉树筋,下象棋、憋死牛。玩儿累了就看云卷云舒、人来人往。当然,还有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秘密:看美女。
我迷恋的女孩儿是一位高挑秀美的姑娘,她举手投足都很优雅,也很傲慢。当时一直把她和保尔·柯察金的女友冬妮娅相比,一个十足的小布尔乔亚。实际上她就是我们班的同学,我们家的邻居,用句时鲜的词儿就是邻家小妹了。我是她的粉丝!那年代贼封建,比《山楂树》里的老三他们都封建。课桌中间用粉笔划条杠,谁也别碰谁,就连和同桌的她都不敢轻易搭讪,最多是借块儿橡皮,挤点儿钢笔水儿什么的。尽管我对“冬妮娅”贼心不死,但也只能是坐在马路牙子上等她路过时假装若无其事的偷看几眼。那时候谁不和女生来往谁才是纯爷们儿,谁对异性有想法,立马会遭到小伙伴儿们的起哄嘲笑,甚至唾弃。可是我们这些小屁孩儿又正处于异性相吸的萌动期,心里蠢蠢欲动,只是表面上风平浪静,装作不好色的大丈夫罢了。
那个年代的生活没现在这么丰富多彩。吃的多是高粱米、苞米面儿,虽然是粗粮,好在有大咸菜疙瘩佐餐,啥都能塞进去(本溪有一种大芥菜疙瘩咸菜能把人齁死)。更重要的它们都是黑土地里长出来的纯天然的农作物,无转基因之虑,其它食品也不含添加剂。穿着服饰也不考究,男女老少都是灰不溜秋的布衣裳,冬天还穿大棉裤,那裤裆贼大,尽管样子磕碜了点儿,但暖和,还没有致癌物。空气质量方面没概念,不知道什么叫PM2.5。
在当时,贫穷是一种光荣,富裕人家也得装穷,买个罐头都得偷摸的吃。月底的时候,如果邻家的大妈堆着笑脸来你家了,那准没好事儿,肯定是来借钱的!不借那也一定是有很多理由的。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文革前,我父亲工资不到170元,我母亲工资不到90元。这水平在当时不算低了,但那时候穷亲戚也不少,这个邮点儿,那个寄点儿的,家里基本没有余钱。所以,借钱是很难的。因为没有家底儿,生活都很节俭,小孩子能有一顶军帽,一双回力鞋,时不时吃点烤地瓜、山里红什么的就比较牛B了。那时候东西特别便宜,大多以分计。冰棍儿3分钱,奶油雪糕5分钱,一毛钱都能买到冰激凌了。谁要是买了一根儿冰棍儿,小伙伴儿们都得嘬一口,想自己独吃,门儿都没有!其实我们也很少买东西,多数情况下是顺手牵羊拎几个,但大活儿咱可没干过,也就是在送菜的驴车后面弄根儿黄瓜和水萝卜什么的。呵呵,惭愧啊!
那时人们的感情专一纯朴,家庭和谐稳定。因为有政治信仰和远大理想,人们也没啥别的心事,革命以外,就是“三饱一倒”。心无旁骛,即使是台风袭来,也吹不皱那池春水。情人与爱人、老婆、妻子及屋里人都是同一格位上的称呼,没有特殊含义。社会上也没有“天上人间”那种风月场所(文革前有交际处不知道是干啥的)。据说,有婚外异性朋友都可能被怀疑成是搞“破鞋”。如果真“搞破鞋”了,那问题可严重了,起步价就是生活作风问题,在当时有生活作风问题,这个人基本就废了。更要命的是,要是“破鞋”女方是军属的话搞不好还得判刑,治你个破坏军婚罪(男方是军属怎么定性不知道)。所以,那时候男女都很“干净”,夫妻双双,一家老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其乐融融。不像现在的各级“干部”们,什么人都敢“干”,“部”下在劫难逃那是自不必说了,包二爷、养小三,男女领导也是各得其所。其实,俺当时也不懂这些事儿,是后来“回头看“才知道的。“回头看”,“你懂的”!
文化生活除了八个样板戏以外还有一个作家(浩然)。那时候绝大多数人家没电视,能有台带猫眼的红灯牌儿或者是熊猫牌儿的收音机就很不错了。当时,为防范敌特分子使用电台发报,从事反革命活动,国家对短波频率实施干扰。如果收听外台(外台就等同于敌台),很容易被扣上里通外国的帽子,并被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那年代,收听的内容也没啥好选择的,都是祖国山河一片红的信息。于是,晚饭后最大的期盼就是听袁阔成的评书,老袁那破锣嗓子是真能掰唬啊,《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这样的作品也能被他忽悠得有滋有味,大家听得是一回都舍不得落下。虽然我已不记得故事梗概了,但对坏人马小辫和好人高大泉却是印象深刻。
看电影也是一大乐趣,最常去的是新闻电影院和北地电影院。一般情况下,正片之前要先播放新闻纪录片,不朽的内容是毛主席亲切接见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莫妮克公主及宾努亲王。毛主席虽居高临下,但和蔼可亲;西哈努克恭敬谦卑,合掌拜谒;宾努则不停地晃着那颗歪脑袋,口中还念念有词。另外,最大的看点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与莫妮克公主握手时那种温存、爱怜和不甘放弃的眼神。后来毛主席接见前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时也是这种眼神,他老人家拉着伊的小手一直不肯放。平心而论,我们不应该责怪毛主席,都是男人,面对那么漂亮性感的女人,换了谁都不会轻易撒手的。其实,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已经割舍了很多。你看那些被推翻的孤家寡人们,三宫六院,燕瘦环肥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早已“阅尽人间春色”了!
那时候性是被压抑的,在公开场合是不能谈论性话题的。我们不知道有潘金莲,也不知道梦露是谁,能有机会盯着伊梅尔达的胸脯子看已经很满足了。至于我们的意淫对象,说起来还真是有点难以启齿,莫公主和伊夫人这两位国际友人肯定是跑不掉的了,我甚至连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里一年能挣600工分的那个胖妞都没放过!这倒印证了弗洛伊德性是一种能量(libido力比多),必须要寻求途径加以释放的说法儿。
当时能放映的片子也就这么几部。有阿尔巴尼亚“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的《地下游击队》,还有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国产电影有祝新运饰演潘冬子的《闪闪的红星》和李仁堂饰演万山大叔的《青松岭》等红片儿。但百看不厌的非《地雷战》和《地道战》这些抗日魔幻片儿莫属。有些台词和情节至今难忘,如:“不见鬼子不挂弦”;“各村都有许多高招,咱们村儿是……?高!高!实在是高!”。面对凶狠残暴的鬼子,一对儿男女民兵道:“咱们给他来个穿糖葫芦吧,好嘞”,于是,一枪撂倒了3个鬼子!其余的鬼子作鸟兽散,我民兵健儿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跃出地道,将敌人赶尽杀绝。这时歌声响起:“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了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地消灭完!”。瞬间,放映厅灯光大亮,观众们一个个在胜利的喜悦中满足地离场。后来我一直琢磨这事儿,民兵都这么厉害,要是换了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或者新四军,那还不得一枪干他5--6个啊!照这么个打法,根本用不了八年抗战啊,撑死了也就是读个大专的时间,两年足矣。
另一个经典影片是《英雄儿女》,她告诉我:美国反动派是纸老虎,不可怕!一个向我开炮的王成就足以把美国大兵全部摆平。
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打小我们就听革命故事和看红色小人书,认识了众多的英雄好汉。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有被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英雄赵一曼,有为掩护我广大军民转移,诱骗鬼子陷入我军埋伏圈,被鬼子用刺刀挑死的放牛郎王二小,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还有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文学、欧阳海、王杰、刘英俊、门合……,他们个个事迹感人,形象高大,我kao!都掰不过来了。最后Yin儿,还整出个张铁生和黄帅(这俩人我真得感谢他们,因为我不爱学习,这回正好有了榜样和借口)。反正这么说吧,各行各业都有英雄,有的就是一阵风,过去就忘了。也有杵在那儿一直不倒的,比如雷锋。还有几经沉浮终于涅槃的,像焦裕禄。虽然党和政府后来都极力宣扬他们的精神,但当时我们对他俩的印象也仅仅是停留在:年轻的那个捂个大棉帽子,站在雪地里端着冲锋枪,也不知道他到底打没打过仗?年老的那个披个破棉袄,双眉紧蹙,很痛苦的样子,也不知道他到底咋啦。说到向雷锋学习,也绝对没有今天这么声势浩大(有传说雷锋日那天某敬老院的老人平均被洗了N次脚、理了N次发、剪了N次指甲,结果老人仅有的几根儿毛也被剃了个精光,手脚的皮都秃噜了),原因很简单,①俺们那嘎儿都是活雷锋,死雷锋有啥好学的;②敬老院都关板儿了,你就是想给老人擦屁股也找不到人;③我们对他的离去方式不敬仰。你说一个战士怎么就被电线杆子砸死了呢,够憋屈的了。我们心里真正敬仰的还是董存瑞、黄继光他们,那告别的场面超级震撼,人家那才叫真汉子呢!
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孩子们,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的熏陶下,人人都能做到时刻听从党召唤。我们的呼号就是“时刻准备着”。准备什么?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准备去死!加之学校还经常组织忆苦思甜和参观“万人坑”&什么的,尽管我是个懦弱的男孩儿,但架不住这么历练,最终,我成了一个宠辱皆忘、视死如归的东北铁汉(应该叫“东北铁蛋儿”)。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哈马斯、塔利班,还有什么基地组织的,那算个啥呀?咱董哥和黄哥包括《金陵十三钗》的姐妹们,哪个不是在用人肉和敌人博呢!同这些人相比,“哈塔基”差远了。要俺看啊,说不定那帮家伙的人肉炸弹就是跟咱们学的呢。只不过咱们用这招儿是来对付侵略者、阶级敌人和一切反动派的,而恐怖分子则没弄明白,不分好坏滥用,跑偏了。
现在也不知道是咋的了,我越来越怂了,见什么都怕,都成了老窝囊废了。当年的小伙伴儿们,你们现在的情况咋样呢?
本溪地区搞政治运动那是很积极的,即便是文革后期,本钢总医院围墙上还经常会有大字报。有一次我和一铁哥们儿闲的没事也凑上去看热闹,猛然间发现了我爸的名字,哥儿俩大怒,上去就把那张大字报给撕了。刚走没两步感觉有点不对劲儿,很多人好像渐渐地向我们围拢。见此情景,我俩撒丫子就蹽,头也不回的一口气干到了文化宫,然后故作镇静地溜进了对面的小公园儿。好惊险啊,要是被造反派给逮住了,后果就严重了。
转眼间到了1975年,经过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再次折腾后,抱着风萧水寒,壮士不返的悲壮决绝信念,我们家来到了大西北的青海。“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地方,牛啊!有道是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天三次白毛风(青海现在非常好,有大美青海之称)。就这样,我们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几年(按下不表)。
粉碎“四人帮”后,本钢的老领导曾希望我父亲回去工作,但由于受伤害太深,父亲拒绝了。
往事不堪回首,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家的人相继来到了无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但我要说,江南虽好,非我家园。我最忆的还是让我魂牵梦绕的——本溪,那儿才是我的家园!
&&&&&&&&&&&&&&&&&&&&&&&&&&&&&&&&&&&&&&&&&&&&&
&&&&&&&&&&&&&&&&&&&&&&&&&&&&&&&&&&&&&&&&&&&&&&&&&&&&&&
作者:刚头子
&&&&&&&&&&&&&&&
2013年5月于江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虎上山古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