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论点

如何生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010年6月21至22日,我参与了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的批阅工作,主要批阅的是第十一题。现将阅卷中的一点感受陈述如下,或许对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有点借鉴作用。
我批阅的第十一题的题干是: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观点。
这是阅读的第一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应该说从学生答题的角度来看难度应不大,但就是这样一条简单的题目学生的得分率不到50%。那么学生在答题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对观点的阐述模棱两可。比如,“我们要不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小丑文化的泛滥是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等等。一篇议论文,它的观点必须是明确的,绝不可能存在“要不要”“是否”这样的字眼。
从学生的答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较差,这与我们平时的训练不无关系。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有困难,这是学生个人能力的问题,暂且不论;其二则是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
概括中心论点是学生概括能力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主要是指分析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最后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把所要求的内容准确的确表达出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概括能力是指人们感知事物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分析、抽象、综合,将其本质属性归纳为概念的思维逻辑过程。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的过程。随着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广,概括能力就成为人人个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概括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就议论文来说,如何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所谓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要见解和主张。阅读时应注意:第一,要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有几个分论点支撑,有些学生也常常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分论点,不见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学问与智慧》一文,作者从解说“学问”与“智慧”概念的不同入手,再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离不开学问(分论点),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样的观点。论点要求正确,鲜明,必须正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第二,,要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或陈述,有明显的倾向性,在形式上论点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第三,要把握论点的位置。议论文的主旨一般是指文章的中心论点(某些杂感,随笔性质的议论文,看似没有中心论点,但作者的议论中心还是统一的,是可以通过分析,归纳得到一个核心观点的)。它在文章中最常见的情况有: ⒈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处。⒉文中没有直接体现中心论点的语句,但是,通过将文中各部分的意思进行推敲,整理,找出集中议论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比如,弗兰西斯·培根《论美》一文,作者论述了内在美、形体美、修养美,都是围绕美德来阐述的,而作者的观点是通过一个比喻(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来表现出来的,即美德最美。
具体训练方法:①想一想,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什么观点(中心论点),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作者告诉我什么事情,应该怎样,而不应该怎样。是什么,而不是什么.。②明确中心论点。看能否在文章中找到一句,与我们初读时感受到的“是什么”中心意思一致的句子。要相信,议论文的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中心论点鲜明,十有八九要在文中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一般会有这样的原句。我们可以把它勾划下来。如果没有,那就得自己概括一下;如果你认为有,就把它勾划出来。
③判断你找到的句子是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句。考证它的正确性:这个句子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不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个短语或词组,因为短语或词组一般不能表述一个完整的句意。如果你找到的句子没有这样的特点,只能说明你的发现是错误的。
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这个春天,小沈阳太火了。
  有人说小沈阳今天的火,是因为他的师傅赵本山,而我认为,小沈阳今天的火,源于我们娱乐视线中已经存在了若干年的“小丑文化”的泛滥。
  在许多反映欧洲宫廷生活的影视剧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丑”。他们打扮成扑克牌里“小鬼”的样子,跟随在皇帝的身边,不仅仅是插科打诨,而且他们蹦跳,他们献媚,他们发出奇怪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小丑存在的时代很早就过去了,因为随着欧洲人的审美情趣的变化,这样低俗的表演实在不能让人提起精神来。还有人说小丑是中国戏曲的发源之一,并且一直保存在中国戏曲的行当之中。被艺术化之后的小丑,特别是戏曲中的丑角,因为有了意象化的加工创造,已经摆脱了“丑”,而成为一种艺术的“美”。
  可是,在我们今天的娱乐形式中,一种“小丑文化”正悄然泛滥起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吧。
  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二人转具备“以歌舞演故事”这一戏曲特有的艺术特征,但它的具体表现方法,却更像是曲艺。也就是说,传统的二人转形式,以讲故事为主,节目多数是与戏曲剧目几乎无异的《劈关西》《三盗芭蕉扇》之类,主要靠唱功取胜。到了今天,以赵本山为“代表传承人”的“现代二人转”,故事趋向荒诞,我们看到的多是男女演员相互调侃或在服装上搞怪之类的形式,演唱传统曲调退居次席,唱流行歌曲或是一捧一逗的相声形式成了主流。
  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例如,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无论是小沈阳的“七分裤”,还是“丫蛋”与小沈阳的模仿演唱,都是典型的“现代二人转”。这与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差别明显。赵本山曾经的小品多数是经过剧本创作和导演过程中的精细加工,以故事机巧、幽默表演和语言取胜的;而这个《不差钱》,据说是师徒几人后台“攒”成的节目,表现在舞台上,卖弄技巧的比重非常大,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
  这并不是要批评小沈阳,更不是要批评赵本山,本文要提醒大家的是,其实这种已经成为“小丑文化”的娱乐节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比如某卫视的“名牌栏目”,总是好几个主持人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或调侃嘉宾,或相互讽刺取笑,穿着打扮也十分另类,绝对接近“小丑”的水平;还有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也都是以出洋相取胜,同样是一种“丑”的展示。
  小丑,与中国戏曲里的丑角不同。它是低俗的代名词。低俗也好,通俗也罢,如果俗得过了头,就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对美的判断与倡导,仍然存在着审美底线,我们是不是要容许这样的以“丑”为美的“小丑文化”泛滥值得思考,毕竟它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相悖。
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我们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学问和智慧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积铢累寸①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远瞻;它是人生蕴含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称之为“有学问的笨伯”,中国称之为“两脚书橱”。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②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③……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④,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⑤若把学问比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教堂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①积铢累寸: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能积少成多。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
②砣砣穷年:终年都非常努力、勤劳。矻,读kū。
③无关宏旨:不关涉主要的宗旨。多指于大局无碍。
④探骊得珠:历难冒险才能求得珍品。比喻做文章等抓住了要点。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2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共38页)
四、命题形式 论述文中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主要 集中在四个方面: 1.辨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 2.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 ...第6 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研习考纲重难点 一、详释考纲内涵 所谓“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C项是作者对古典自由主义 理论的评论,属于作者的观点。 1.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解读,筛选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第一步,宏观把握,整体感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宏观把握,整体感知作者的...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 2.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在筛 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 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 选整合重要信息的基础...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考点复习(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 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 考点综述 述;...同步讲台(7) 第7课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考点透视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斥责、讽刺;对文中所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考点解说: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作者 在文章中表达的对社会、...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是文章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考查内容:(1)作者在某一句、某一段或某一篇文字中...浅析中考议论文阅读的中心论点概括题——从文章标题的角度入手--《课外语文》2014年22期
浅析中考议论文阅读的中心论点概括题——从文章标题的角度入手
【摘要】:议论文的标题就是它的眼睛,能解其魅惑之处,参透其内在光华,准确捕捉其灵魂——准确概括中心论点迈进了一大步。本文从文章标题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中考议论文阅读的中心论点概括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3【正文快照】:
在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议论文阅读中,中心论点的概括与提炼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题,但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得分率往往较低。他们常用“无从下手”来表达失分的原因和失落的心情。而我就想说,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有章可循,有“洞”可钻,有“法”可破的。文章的标题就是一个绝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启东;;[J];成才;2000年12期
曾令超;;[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9期
纪桂平;;[J];河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老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周少友;;[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邢屏;;[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年12期
邓伟国;;[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年13期
雨萌;;[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年13期
智广;;[J];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04期
张延辉;张顺利;;[J];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永祥;;[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文巧;[N];铜川日报;2005年
山东宁阳一中
刘胜利;[N];学知报;2011年
徐家永;[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
冯永刚;[N];学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说的中心论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