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是词吗·秋思是诗词

天净沙?秋思 诗意 赏析 朗读
古典诗文名篇诗意赏析朗读系统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约1324),中国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
( 今北京 )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仕途不得志,后归隐山林。著有杂剧15种,今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 西华山陈抟高卧 》、《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以及与人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 7
种。代表作《汉宫秋》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故事,但情节有较大改动,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为主线,同时揭露了汉朝君臣的昏庸和无能,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这一形象成为后来戏曲中汉明妃的定型。马致远的散曲今存
120多首,成就为元人之冠。作品内容主要有叹世、咏景、恋情3类。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善于捕捉形象来熔铸诗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
。其[双调夜行船]套曲 、[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等历来被人推为元代散曲中的极品。今人任中敏辑有散曲集《东篱乐府》。
&&& 天净沙: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
&&& 秋思:散曲的题目。
&&&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译诗、诗意]
&&&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u。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六如居士)古诗词鉴赏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散曲中与“秋 “夕阳 相对应的景物分别是“ 和“ .2.“小桥流水人家 的情景与“断肠人在天涯 的情思是否一致?3.请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赏析.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古诗词鉴赏(8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对应的景物分别是“&&&&&&”和“&&&&&”。(2分)2.“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思是否一致?(3分)3.请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赏析。(3分)&
1.枯藤&昏鸦2.一致。“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优美的田园人家的生活,更加触动了远在天涯的游子的思乡归家而不得之悲情。3.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天涯游子思乡归家而不得之悲。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结合“秋”“夕阳”的特点以及诗歌的内容来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本首诗歌借景抒情,无论写什么景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所以前后两句抒发的情思是一致的。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语句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8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题1】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对应的景物分别是“&&&&&&”和“&&&&&”。(2分)【小题2】“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思是否一致?(3分)【小题3】请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赏析。(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广西北海合浦教育局教研室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8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题1】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对应的景物分别是“&&&&&&”和“&&&&&”。(2分)【小题2】“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思是否一致?(3分)【小题3】请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赏析。(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广西北海合浦教育局教研室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8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对应的景物分别是“&&&&&&”和“&&&&&”。(2分)2.“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思是否一致?(3分)3.请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赏析。(3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话》),又兼具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 &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如需转载请注明 →
/article_1365.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中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