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县怎样打造神秘水乡秀秀三都

额头深刻的皱纹和斑驳的脸庞,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当地人给断掉的鼻子贴上了创口贴,一时在网上走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7月8日,2016“神秘水乡?秀秀三都”民族文化旅游节之“情定卯坡&相约水族情人节”在九阡镇水各村隆重举行。其中,千年九阡酒决赛活动吸引了无数嘉宾和游客参加。据了解,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17支队伍于6月30日参加了初赛,初赛由参赛者提供自家酿造的九阡酒,评委根据酒的陈窖年限、质量、口感三个指标进行评选。经过激烈的角逐,6支队伍进入决赛。
  7月8日,千年九阡酒大赛决赛现场座无虚席。六坛酒品过之后,评委们分别打分,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来自九阡镇扬拱村的韦永早、月亮山村的韦廷兴、九阡村的潘盛华,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比赛过程中游客还品尝了千年九阡酒,都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九阡酒是水族民间创造的一种传统酿造产品,是九阡镇水族群众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用采集月亮山中130余种草药制成酒曲发孝而成。其香型独特、味道醇正、色泽金黄。九阡酒在水族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俗语说“不喝九阡酒,枉到水乡走”,九阡酒与水族的文化和历史具有直接的关系,是水族文化的载体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通过大力对外宣传,不断拓展国内市场,九阡酒品牌也从封闭的状态中走出县门,进入大中城市,知名度越来越高。
  在“情定卯坡&相约水族情人节”卯节活动期间,还举办三都“卯文化”旅游节美食大赛,赛场上鱼包韭菜、三都铁板烧等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让人目不暇接、口水直流。经过激烈比拼,三都水族名菜馆(潘永利)、三都鸿福楼饭庄(潘盛伟)、九阡水寨楼(韦成盘)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黔南热线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成立近10...
1668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神秘水乡 秀秀三都——水族文化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京开幕
“神秘水乡 秀秀三都——水族文化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京开幕
核心提示:11月5日,由民族文化宫、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民族图书馆、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民族文化宫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神秘水乡 秀秀三都——水族文化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
11月5日,由民族文化宫、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民族图书馆、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民族文化宫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神秘水乡 秀秀三都&&水族文化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民族文化宫副主任陈丹、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欧善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民族图书馆馆长吴贵飙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水族少女现场展示水族歌舞(摄影:殷泓)
此次展览,以水族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展出水文古籍文献10种,水文古籍保护成果、水族研究等精品文献近400册,马尾绣作品10幅,水文书法作品4幅,水族剪纸作品2幅。同时,还有水族水书习俗、水族马尾绣现场演示。参展文献及作品内容涵盖了史志、文化、文学、艺术、民俗、旅游等多个类目,汇集了水族文化的精华。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被誉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地处&雷公山、月亮山&腹地,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三都辖一城六区,2015年全县总人口39.2万人,其中水族人口24.38万人,占总人口64.2%,全国57%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水族历史悠久,起于殷商,融入百越;水族有着&源水而徙、傍水而居、临水而乐、借水而盛&的文化脉络。
非遗传承人在开幕式现场展示水族马尾绣技艺(摄影:殷泓)
水族的水书习俗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古代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记录下来的一种古老文字,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水族马尾绣,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水族端节,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为&借端&,是水族人特有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年节,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水族剪纸,普遍流行于水族地区,不仅是水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对的艺术性表达,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这些水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瑰宝、国家的瑰宝,也是水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展览展出的水族古籍(摄影:殷泓)
&希望通过举办这个展览,能引起全社会对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优秀民族文化的关注,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三都水族自治县悠久的历史、深厚文化底蕴、浓郁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资源。助推三都水族自治县地方文化建设,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让少数民族文化绽放光彩。&欧善闯说。
[责任编辑:马凌杰]城市大秀场
热门推荐:
查看: 442|回复: 1
专访三都水族自治县县长潘仕进
本帖最后由 水木藤 于
11:36 编辑
“打好开放牌,做足水文章”
——专访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潘仕进
1.jpg (37.35 KB, 下载次数: 0)
11:31 上传
人物档案& && &潘仕进,男,水族,1972年10月生,贵州荔波人。199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8月参加工作。贵州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历任荔波县洞塘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荔波县洞塘乡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荔波县甲良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黔南州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县级);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统战部部长;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县长。2015年2月至今任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代表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参加会议” 记者:近日,在全国民族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上,你与全国“同行”一起交流脱贫攻坚经验,有什么感触?
潘仕进:这次全国民族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把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发展列入全国性战略范畴进行专题研究,事关全国民族自治县到2020年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自治县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决心,让我们深山区贫困民族自治县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到新的希望,增强了信心和向心定力。我作为水族儿女的一份子,代表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参加会议,这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自治县的全面小康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小康问题。在会议期间,与其他民族自治县(旗)就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交流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研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有关领导探讨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路和举措,会议意义非同寻常,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记者:全国120个自治县,仅有8个县的代表获得发言的机会,你就是其中之一。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三都能有这个荣誉?
潘仕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三都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参加了此次全国民族自治县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作经验交流发言,不仅代表一个自治县发言,更是代表一个民族发言,寄予着一个民族希望,关系着一个民族与全国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近年来,三都抢抓被列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机遇,以省委、省政府“分散式扶贫向集中式扶贫转变”为契机,依托生态、区位、山地高效农业等资源优势,创建“产业化扶贫、集团帮扶、山地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四位一体的“三都扶贫模式”,探索了“荒山变成宝、坡地钱成串”的致富路子,创造出“山有多高、葡萄就有多高”的三都奇迹,被授予“中国水晶葡萄之乡”称号和“中国葡萄·第一奇迹”荣誉称号,得到国家扶贫办和省、州的充分肯定与推广。
2.jpg (64.95 KB, 下载次数: 0)
11:31 上传
潘仕进就开端大典活动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jpg (58.53 KB, 下载次数: 0)
11:31 上传
潘仕进走访贫困户交谈
“打造国际民族文化‘慢’城”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你发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重点谈发展经验还是脱贫攻坚难的体现 ?
潘仕进:这次会议我主要围绕“立足资源禀赋,抢抓机遇,紧扣脱贫攻坚目标,打好开放牌,做足水文章,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壮大县域经济,增强综合实力,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三都建成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的主题进行发言。重点结合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五个一批”、资金融合、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做法进行交流,同时,指出三都脱贫攻坚存在基础设施滞后、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民生事业欠账多等困难问题,并在讨论会上,针对财政、土地、民族、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呼吁中央国家部委给予协调解决和政策支持。
记者: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在你看来,三都的“唯一性”在哪些地方? 比如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
潘仕进: 三都水族历史悠久,民族风情独特,据考证,水族在古代属中原华夏族,发祥于中原睢水流域,是殷商后裔,自称为“睢”,因居于河南睢水流域而得名,是“治水人”之意。水族文化底蕴深厚,有自己语言、文字、历法、习俗等特性,其中,水书是夏商文化的孑遗,是水族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蕴含着很多中原古文化信息,被誉为中国象形文字的活化石,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文字和历法上,通过传统的书写方式记载传承发展,水族群众起居、嫁娶、丧葬、节气等一直沿用水书习俗,是水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目前,水书习俗正在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和《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国际编码提案已经在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第64次会议顺利通过评审,水族文化将挤进世界级文化名片行列,为打造国际民族文化“慢”城和国际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4.jpg (54.84 KB, 下载次数: 0)
11:31 上传
“58年来,经济总量翻了80倍” 记者:2017年是三都自治县成立60周年。60年一甲子,你觉得三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潘仕进:2015年末,三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1亿元,是58年前的80倍,财政收入完成4.84亿元,是58年前的400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35元,是58年前的95倍,58年来,经济总量翻了80倍,基础设施改善夯实,民生事业大幅度改善提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貌焕然一新。回眸过去现状,我们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厦蓉高速、贵广高铁过境三都并分别设置匝道口、高铁站,全面完成县城至东南西北四大出口公路改扩建工程,启动余安高速、三荔高速建设,多式联运、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然形成;建成了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水资源供给保障和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覆盖城乡的供电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注重民族特色化、美化和绿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神秘水乡.秀秀三都”绽放了新风采。
记者:以60周年为新的起点,你希望三都未来五年或者十年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潘仕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认真总结十二五,以建县60周年为新的起点,开启十三五的新征程,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紧扣省委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和州委工业强州、城镇化带动、“一圈两翼”三大战略,以州委抢占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开发合作、城乡统筹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制高点”为引领,按照县委“1234567”总体发展思路,立足三都资源优势,打好开放牌,做足水文章,实施产业发展和教育卫生两大战略,盯紧脱贫攻坚目标,大力实施脱贫攻坚突破工程、产业发展提速工程、民族文化全域旅游推进工程、山区新型城镇示范工程、新型生态工业推动工程、基础设施夯实工程、民生事业改善工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等提升工程,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服务业年均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按国家现行标准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乡镇全部摘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小康指标;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文化建设实现新的跨越,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提升开发;社会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努力把三都建成全国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帖最后由 水木藤 于
11:36 编辑
“擦亮水族文化知名品牌”
记者:三都是以单一民族设立自治县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纯度”非常高, 如何擦亮这个成色至关重要。你是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都有没有什么可循借鉴的经验?
潘仕进:近年来,我们紧扣水族文化历史内涵、民风习俗、传承遗产等民族元素,着力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上下功夫,深度挖掘传承开发推介打造,进一步擦亮了水族文化知名品牌。一是着力挖掘特色村寨。以原态水族民俗、民风及兰格式建筑原貌等为元素,依托奇特山、水、田园风光,成功打造九阡水各卯文化村、姑鲁风情水寨、板告等一批水族特色村寨,将怎雷、坝辉、排烧等21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功把高平村、来术村、来楼村等42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二是打造民族特色城镇。坚持民族文化与城镇开发相融合,将水族特色文化元素与一江两岸山水进行融合打造,在建成水族风情街,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水族风情谷等民族特色工程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铜鼓广场、水书广场、民族体育竞技中心等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成功纳入全国新型城镇综合试点地区进行建设。三是提升水族文化知名度。依托独特、古朴淳厚、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成功创作《远古走来的贵族》《水歌大地》《水家人》等大型歌舞,精心编排了《摇马铃》《骑草马》《跺月亮》等知名舞蹈,成功拍摄上映《姑鲁之恋》《山那边有匹马》《风流草》等水族题材电影,正在挖掘“千年水书”大型史诗歌舞、“六铎公”水书鼻祖等,通过省、州旅发大会及端节、卯节等节庆活动,推介宣传水族品牌,搭建宣传平台,提升民族文化在国际国内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记者:我们都知道, 民族文化是无形的资产, 在将其产业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换句话说,少数民族文化的“变现”存在一定难度。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潘仕进:依托独特的水族文化优势,深入挖掘水族文化内涵,着力把无形的民族文化资产转化为商品,实现“变现”,产生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水书习俗、水族马尾绣、水族端节、水族剪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源,出台《县水书保护办法》,设立“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组建马尾绣、彩凤、桃花等工艺公司,成立马尾绣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定单”发展模式,将民族工艺品、民族传统服饰等产品进行统一设计包装,推出具有“特色性、观赏性、便携性、宣传性”的旅游商品,引进深圳、杭州、上海等地投资公司联合开发水族马尾绣商品,成功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建立销售平台,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贵在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记者:方向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常态下, 民族干部不仅承担着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使命”, 作为一位水族领导干部,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潘仕进:新常态下,要实现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有人抓,贵在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一是要抓好干部思想解放。通过国家宗教局定点帮扶的机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通过外出考察学习、选派挂职锻炼等方式,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博采众长,增长才干,提升素质,努力探寻推动三都“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最佳路径,推动建设发展。二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建立健全开放、灵活的管人用人工作机制,推行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为创新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着力培养勇作为、敢担当、善破难等实干型专业人才,激励广大干部专心谋事、踏实干事,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三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树立崇尚实干、突出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加大从脱贫攻坚、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力度,把强政治、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正作风的干部选配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重要岗位。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盘活干部资源,建立干部交流轮岗机制,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记者:“小而散”“小而全”成了县域发展的重要特征。三都如何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潘仕进: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大力实施葡萄、生态鸽、福猪、黄桃等脱贫主导产业,确保到2018年,把三都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鸽养殖县,实现年均出栏生态鸽1000万羽以上,到2020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年出栏福猪100万头以上,黄桃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三都:打好“开放牌”绘就幸福水乡新蓝图 - 区县传真 - 黔南在线
三都:打好“开放牌”绘就幸福水乡新蓝图
1月4日至9日,三都水族自治县&两会&胜利召开,大会总结了三都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优异成绩。五年来,三都以坚持加速发展、优化结构、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固本强基、精准施策、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县&九个坚持&为抓手,打通了区域开放合作脉络,开启了民族文化世界窗口,创建了生态功能示范区,创造了三都扶贫开发模式,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十足、新型城镇建设大步迈进、生态环境保护巩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改善、扶贫脱贫实现重大突破、民生事业大发展、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激活、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同时,对于三都未来五年的发展,大会给出了清晰的思路,绘就了全新的蓝图。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突破工程 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
  过去五年,三都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6.36万人减少至2016年的5.98万人,实现全县12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到2018年,最后的6个贫困乡镇将全部脱贫摘帽,1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9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扶贫先扶智。三都将整合助学政策,对就读中职(高中)和大学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扶持,以教育扶贫助推精准脱贫。同时,将用足用好用活扶贫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工程,加快县城易地移民安置房项目建设,做好易地移民搬迁后续发展相关工作,落实和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三重医疗保障&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好&雨露计划&培训工作,争取在2017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500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2275万元以上,实现3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60个贫困村出列。
  大力实施民族文化旅游提升工程 推进全域旅游新跨越
  打造以水族&慢&文化为主导的旅游城市,开启民族文化世界窗口,做足&水&文章,是三都未来五年助推脱贫工作的又一主要方向。未来五年,三都将加快推进咕噜圣诞崖、百里水寨、千神部落等景区景点建设,开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力争建成5A级景区1个以上、4A级景区2个以上、3A级景区7个以上、民族文化旅游村寨50个以上。分别策划打造2至5条县域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开辟2至3条区域国际级知名品牌旅游精品路线,培育3至5条旅游精品线路。力争到202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75亿元以上。
  此外,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互联网+&旅游营销战略,抢占新一轮旅游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一批新业态酒店,力争建成特色农家乐300家以上、乡村酒店300家以上。依托水族独特民族风情优势,举办国际国内重要节会活动,开展体育竞技赛事活动,切实提升&神秘水乡&秀秀三都&品牌效应。
  大力实施产业优化提升工程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构建产业发展平台。三都力争到2021年,实现新兴工业增加值达12亿元以上,入园企业105户、规模企业72户以上,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增加值21亿元以上。同时,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水族马尾绣、民族服饰、蜡染、银饰等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
  强化园区带动,力争每个镇有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农业园区1个以上。做强优势产业,到2021年,实现年出栏生态鸽1000万羽以上、福猪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葡萄种植达30万亩以上、黄桃种植达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达2万亩以上,农业总产值达40亿元以上。推进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繁荣发展,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行政村全覆盖,到2021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以上。
  大力实施新型城镇示范工程 拓展城乡发展新空间
  以建设绿色城镇为抓手,立足山区特色。未来五年,三都将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06亿元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达52%以上,实施旧城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水都、酒都、商都&新三都和民族文化&慢&城,做强新县城。树立以&特&取胜的理念,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做特小城镇。以&百里水寨&为主线,以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国道、省道及都柳江两岸沿线村寨为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寨,做美新农村。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夯实振兴发展新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是进一步夯实三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快农村公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都将改造国省道180公里、县乡道110公里以上,实现原2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通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油(水泥)路。以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为契机,建成甲晒水库、水平水库、甲照水库、仙人桥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库,新增有效灌面6.57万亩以上,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紧跟&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打造时尚新三都。未来三都将大力实施&光网三都、满格三都&工程,推进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四网融合&。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重点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工程、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工程等信息化应用项目。
  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五年,三都将围绕构建绿色屏障,大力实施森林防护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抓好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新三都。
  生态建设,制度是保障。三都将严格执行&河长&负责制,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大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加强都柳江干流和支流治理力度,确保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100%,到2021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71%以上。
  培育绿色产业经济,打造绿色宜居家园。三都不仅要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抓好新型建材、民族特色文化商品等低碳清洁型产业,而且大力开展生态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推进种养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促进&绿色福利&共享,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家园。
  大力实施改革创新驱动工程& 构建动力支撑新体系
  有改革创新,才有社会发展。通过加快推进改革进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三都将打造全国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示范县。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机制,深化精准扶贫脱贫机制改革,深化教育医疗卫生改革等社会事业改革。
  为提升三都形象与知名度,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将成为向世界宣传三都的又一重大举措。三都将构筑&七大园区&开放平台,主动融入黔中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贵阳经济圈。加强与广州在园区建设、产业培育、商贸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交流合作,加强与外资企业交流合作,以拓宽三都对外开放渠道,培育发展飞地经济。
  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给三都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新血脉,三都将优化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资源要素配置,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和配套技术,实施电子商务行动计划,促进三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大力实施民生事业保障工程& 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教育与卫计事业将成为未来五年三都着力解决的民生大事。到2021年,三都将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有118所、初中5所、高中3所。在卫生医疗事业方面,将实现每千人拥有病床3.9张、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61人。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发展。未来五年三都将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力争到2018年,成功将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抓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三都县力争到2021年,新增城镇就业2885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8837套,改造农村危房19213户。同时,将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制信访,不断深化&平安三都&建设,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编辑:冯薇&& 审核编辑:邹骐聪)
【】【】【】
【】【】【】
在遵义播州区乌江镇乌江河上,2公里范围内,有5座沟通南北的桥梁一字排开。这五座飞渡在乌江..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