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重生六十年代代发洪水是怎么回事

图片乡村:中国民兵·乡镇武装部(河南许昌鄢陵县南坞乡武装部)
图一:关于兵,以前是有看法的。
没当过兵,接触军人的机会更少,最初接触的几个,都没有留下特别好的印象。
第一个兵是我的一个朋友,本来关系还不错,后来当兵,回家的时候,几个朋友一起找他出去玩,他不愿去,说“部队领导说”怎么怎么的,言外之意是夜太晚,青年人不应该再出去了。
能感觉到他是有些高姿态的。打那开始,没再找他。
后来他在部队如鱼得水,说是跟某个长关系非常好,专业后到了某个大城市做生意,挣了钱,还在那里成家立业。他应该是回来过的,但原先的朋友情谊似乎都没人愿意主动说出来了。到现在,我应该是十几年没见过他了,也从不曾有过书信和电话联系。
&&&&&&&&&&第二个兵,是湖北人,2000年打工的时候认识的,个儿不高,很壮实,有时笑得很灿烂,有时撇着嘴,因为自己曾经当过兵,就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我跟他脾气不合,又在一间屋子里工作,闹过矛盾,后来我离开那个工厂,有他的原因。跟他打过交道后,开始对湖北和兵们有了心理上的一些芥蒂——这是我真正有过面对面接触的第一个兵和第一个湖北人,这样以偏看全的芥蒂是不应该有的,但这种芥蒂却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年龄增长,阅历逐渐增加,思想慢慢成熟,对待一些事情也越来越淡然。对兵的观点也逐步客观化,知道军人存在的重要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是要冲在最前面的为我们这些人挡风避雨甚至丢掉性命的。
许昌的一位博友说的一个事情,让我很感到了温暖。她说,她的父亲一次走在许昌北郊某部队墙外时,因病摔倒了,是一个部队的战士扶起了他。老人家后来说,希望姑娘能嫁个军人。没想到,后来,这位博友姐妹几个还真都嫁给了军人。
再一个关于当兵的,就是禹州博友“小兵不思为将”,他上大学时就憧憬军营生活,虽然没有进入部队,但跟他接触,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坦诚、热情里始终都蕴藏着一种军人气质,他一直都在潜意思里把自己往标准军人上贴近。通过与“小兵不思为将”的交往,他让我对军人又多了一份亲切感。&
&&&&&&&&&今天的照片不是军人,但也沾点儿“兵”的边儿:中国民兵。
图片中第一位哥们儿是我的同事,不过他可是专业军人出身,当过兵,转业后又上学,后来分配到了乡政府工作。他当过兵,看面部表情也是能感觉到,不一样的,我就靠近他拍了这一张。
图二:这里头有我啊!
挨着我的这位小哥是派出所的协警,一看就没当过兵,“挺腹收胸藏臀”。
图三:要是有当过兵的博友看到这些图片应该会觉得我们的步伐实在是看不下去的,但俺这群民兵已经好长时候没集合训练过了,猛一集合,还没进入状态。要是练个半天一天的,就好多了。
图四:穿军装的是俺乡的武装部长,虽然没当过兵,但是许昌体校毕业,已经当了十一年的武装部长,参加过很多次的训练,一些基本项目还是比较规范的。
&&&&&&&&&再往下都是我拍的图片,就看不到我的“飒爽军姿”了。
图五:说是省军区还是许昌军分区的部队首长要来基层看看民兵整租情况,大家就暂停手头工作,提前训练训练,以免首长来的时候看了不满意。动作不用说也会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部长同志逐个纠正。
图六:这样的角度看,也挺有正规部队的感觉的——没进过军事重地,也不知道转业军人们是怎么训练的。
图七:俺这么一大帮人虽然都是民兵,但也有建制,站到一块儿,就是一个排,武装部长是排长,四列队伍是四个班,一个班有一个班长和副班长,部长说我是机枪手,可惜没有发个机关枪。
图八:站那儿还好,一走就看出来是业余水平了。这个没办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平时都很忙,练习军人们的一些基本功确实不容易。
图九:这两年读了几本历史书,汉末魏晋也好,大明朝也好,清末民国时期也好,只要说历史,就离不开军人二字。
换句话说,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军人史。
历史更迭,不外乎是这一群军人杀死那一群军人,赢了战争,就是新王朝的霸主。
看这些历史故事,我却发现一个问题——
更多的时候,军人扮演的是魔鬼的角色。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上层社会的争斗,除了宫廷戏,更多的是城外的血肉横飞。
兵为其主,大批次地死是不容置疑的。
但不论战争是好人赢还是坏蛋赢,老百姓却始终都是受害者。
&&&&&&&&&&打仗需要吃饭,需要军需物资,就得有钱有粮,钱和粮食哪里来?老百姓出。
出了钱,让人家打,然后直接过上兵荒马乱的日子,比兵还要死得多的,是老百姓。
战争这玩意儿,没有老百姓受益的。
不用举例子,随手翻看一本历史书,就能在字里行间感知到老百姓在军人的屠刀下的颤抖。
看了一些书,知道军人是可敬的,但很多时候,他们一动,弄不好就瞬间成魔鬼。
读了历史,才知道和平的重要。
读了历史,才知道国泰民安的重要。
&&&&&&&&&&读了历史,才知道过个安静的小日子有多不容易。
图十:鄢陵县南坞乡人民武装部,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武装干事一名。说是专武干部,但在乡镇工作,更多时候都是分包有自己的村子,业务上的事情不多,就经常性地忙碌村里的事情。
图十一:按照上级规定,乡武装部也在不断强化阵地建设,房间得有,各类设施得有,不然不达标,上级要批评。这个是战备器材库,在军营里可能相当于枪支弹药库吧!
图十二:年的时候每年还要到县城一个训练基地训练一个月半个月,那个时候学过警棍盾牌术,现在早已忘完了。不过中原大地民风淳朴,社会安定,这些东西搁置了十来年,从来就没派上过用场。
图十三:民兵平时不用,特殊时期也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比如大旱大涝受灾了,比如有了非典一类的事情了,民兵就可以冲在前边,干体力活儿还是年轻的民兵们上得去。
图十四:BMD型抓捕网。刚才说了,俺这儿社会稳定,这些东西也就是备而不用,反正是我连看都没看这个网长啥样。
图十五:强光照具,也就是手电筒,要是夜里发洪水或是抓坏蛋了,可以用得上。
&&&&&&&&&&&
不过现在水利设施越来越科学化了,发洪水的事情应该是不存在可能性的,倒是夜里巡逻了可以照照看看。
图十六:对讲机倒是用过一次,就是前些天鄢陵县第四届桃花节开幕式当天,筹备会务的工作人员弄了几个对讲机,沟通协调挺方便。
&&&&&&&&&&&
关于武装部,关于民兵,就知道这么多。
我的更多文章:
( 19:49:53)( 14:38:52)( 00:00:00)( 07:22:38)( 07:18:20)( 08:09:13)( 15:42:12)( 20:05:26)( 22:50:59)( 22:31:3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十年代第一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