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思想论文有没有简单的明了的

[切换城市]
5共5页5) ? 5 :
location='read.php?tid=577779&page='+page+'';}">5) ? 5 :
location='read.php?tid=577779&page='+page+'';">Go
[01-19] 关于孔孟思想的反思
为政篇第二(3)【原文】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我注意观察他课后的情况,却发现他很能发挥我所讲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啊!” 【评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倡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举一反三,有所发挥。这一点是可取的。【原文】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孔子说:“看他的所作所为,考察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评析】按照孔子的观点,要了解一个人,应当听其言、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只要这样就能够把一个人看清楚了。孔子的主张很像今天的干部考核制度。建立一份档案,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出生年月、家庭出身、学历特长、工作经历等等,事无巨细,应有尽有,干部部门再搞一些形式主义的考核,最后用谁不用谁,全凭领导按照孔子的办法确定。【原文】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能够获得新知识,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评析】“温故知新”与“学而时习之”讲的是一个道理,就是在学习上要重视温习、复习。这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学习方法而已,有人却将其推崇备至,说什么“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温故的思路有两种,一个是牢固所学的知识,一个是质疑所学的知识。前者只能使人变得迂腐僵化,不会从中学到任何新的知识;后者可以使人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新的知识。而孔子的温故主要是前者的意思。对于温故的学习方法,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已经用到了极致。学生们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温故,到了高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温故;温故不但没能知新,反而使学习变得了无情趣。【原文】2•12 子曰:“君子不器。”【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样。” 【评析】孔子的君子思想或君子学说,是人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从一般意义上讲,人与人之间在自私自利方面不会有多大的差别,只要是人,都会永久保持自私自利的本性;也就是说,不可能有什么君子,或者不会有那么多的君子。孔子对君子寄予厚望,希望由君子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也就是今天的人治思想。
为政篇第二(4)【原文】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行动在先,说话在后。”【评析】孔子主张“行动在先,说话在后”2000多年来,出过几个这样的君子?看看现实,君子们几乎都是“先说后做,多说少做,只说不做”,用一种不切实际的道德教化人们,最后只能是培养一大批虚伪奸诈的伪君子。【原文】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评析】孔子关于“结党营私”的判断是准确的。在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结党必然危及天子的统治,侵害皇家的利益,所以孔子主张君子不党利益。正是因为严禁政党政治,中国皇权统治才能维系2000多年。政党政治是公民社会的必然产物。在公民社会,不同的公民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为了保护本群体的利益,他们选择政党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相互之间在争夺利益、平衡利益的过程中,演变成了现代的西方民主政治。任何政党都是一个利益团体,也只能代表一部分民众的利益;代表全民利益的政党是没有的,如果有,也只能是皇党。政党政治的目的,是通过政党协调、平衡社会利益;多党制是政党政治,一党制不是政党政治,因为自己不需要协调平衡自己。【原文】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评析】这句话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是一句废话。读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是思考的方法以及深度、广度有所不同而已;冥思苦想不读书学习的人更是少见,除非他没有读书学习的条件。【原文】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孔子说:“钻研异端邪说,那是很有害的啊!” 【评析】这是文化思想专制、设置言论禁忌、大搞文字狱的最早理论依据。所谓异端邪说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不符合孔子思想观点的都将被定为异端邪说。对于异端邪说的态度,要么是进行攻击,要么是禁止学习研究,这不就是思想专制吗?这不就是禁止思想、言论自由吗?孔老二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祸国殃民、罪恶滔天!
为政篇第二(5)【原文】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得了吗?懂了就是懂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评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要承认自己不知道,不懂不要装懂,在学问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孔子这样要求别人,自己却未必就能做到。高高在上,好为人师,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正是孔子的为人。【原文】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做官的方法。孔子回答说:“多听,对有疑问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对没有疑问的,自己说话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过错;多看,对不理解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对理解的,自己做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少后悔。说话少过错,做事少后悔,当官吃俸禄也就水到渠成了。” 【评析】孔子的为官之道,很有点像现在的官场规则:察言观色,谨小慎微;明哲保身,少说为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看领导的脸色,揣摩领导的心思,一切只为了保全自己。如果为官的都是这副德性,就不会有为民众谋利益,为民众利益据理力争的好官了。实际上,确实也没几个为民的好官。几千年来的官场恶习,都是孔子教出来的。【原文】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鲁哀公问道:“怎样才能使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评析】宗法制度下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所以,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荐举贤才、选贤用能、“任人唯贤”等思想,在君王统治时代是正确的主张。只是孔子丝毫也不懂得,真正的好官必须依靠民众的直接选举的道理。【原文】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恭敬、忠诚、勤勉,应该怎样做呢?”孔子说:“执政者在老百姓面前庄重,老百姓就会恭敬;执政者孝顺父母,慈爱幼小,老百姓就会忠诚;执政者提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老百姓就会勤勉。” 【评析】对于国家的治理,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而轻视法制。孔子希望统治者能够成为道德的典范,希望通过统治者的道德模范作用和对民众的道德教化,建设一个理想的道德社会。孔子不是什么伟大的政治家,甚至根本就不懂政治;孔子的治国主张从来就没人真正采纳,孔子的道德社会从来就没实现过。历朝历代的中国,统治者最不道德;弑父篡位、兄弟相残、骄奢淫逸、钩心斗角、贪得无厌等事情屡见不鲜,而且都发生在统治者中间。表面上看,孔子的主张没什么不好,统治者如果真的能够按照道德规范做人做事,社会真的成为一个道德的社会,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可是,为什么2000多年来孔子的道德社会一直没能建成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孔子的那些东西不切实际、违反人性、没有道理。孔子的道德社会理想,就像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一样,不能说不好,只是永远也无法实现。任何人都会永远把追求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得就是这个道理,统治者与普通百姓都是如此。企图用道德教条改变人性,最后只能是扭曲人性,使人人染上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的毛病。中国人的过于虚伪、缺乏坦诚、长于心计、玩弄权术等不良习性都与过分强调道德有直接的关系。该重视的全忽视,不该重视的瞎重视,使我们这个国家直到现在还在“以德治国”的迷雾中摸索徘徊,这应该是孔子的重要罪过之一。【原文】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参与事政治呢?”孔子说:“《尚书》说:‘孝呀,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也就是参与了政治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评析】孝是德的一种,“以孝治国”还是“以德治国”。这句话反应了孔子的狡辩和虚伪。看上去孔子很高尚、很高雅,安贫乐道,不屑于做官,安心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是一种爱面子的虚伪表现。孔子不是不想当官,不是不愿意当官,而是没人请他当官,而是他没有当官的机会,事实上孔子五十多岁的时候也当过几年官。孔子在世的时候,直到他去逝300多年以后,人们一直不怎么待见他。后来统治者发现儒学对于愚民有用,才让其登上大雅之堂,即便如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少有真正按照儒学做人做事的,只是将其作为统治百姓的工具而已。【原文】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一样,它怎么可以行走呢?” 【评析】信是儒家伦理准则之一。孔子强调信,却没有讲对人为什么要信。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当然无法行走,但这与信没有丝毫的关系,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联系在一起进行论证推理,是孔子的主要风格之一,也是孔子的很多话毫无道理的原因之一。人类社会当然需要诚信,但是诚信社会的建立不是靠道德说教来实现的。一味的道德说教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不会增加社会的诚信度,反而会使社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诚信。只有当诚信可以获取利益,不诚信将遭受经济损失或受到法律及经济制裁的时候,人们才会重视诚信。诚信的社会,必是契约严谨的社会、法制健全的社会、规则公平的社会,或者说,只有依靠严谨的契约、健全的法制、公平的规则才能建成诚信社会。
为政篇第二(6)【原文】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仪制度,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那么,继承周代的朝代,就是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啊。” 【评析】闲人理解,孔子的这段话是说社会的发展走向是可以预知的,或者说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问题,闲人持怀疑态度。早些时候写过一个帖子,题目是“周期”,放在这里。对于中国朝代的更替,有一种周期说。不论是三百年,还是五百年,与世界其它任何国家相比,都是一种独特。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螺旋是一种轮回,有点周期的意思;由于是上升,所以,每一次轮回的起点都要比上一次轮回的起点提高一层。为了说明方便,我们按时间的顺序和长短对中国的朝代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在公元前2207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朝,朝代社会开始了,朝代的更替也随之开始了。夏、商、西周的时间分别是441年、643年和350年,这段时间共1434年,国家基本上是统一的。但那时的中国不大,与现在的中国不是一个意思。到了公元前770年东周以后,国家逐步开始分裂,一个国家变成了多个国家,战国后期形成了齐、鲁、燕、韩、赵、魏、秦七雄,这段时间共持续了521年。秦从公元前248年开始兼并六国,到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是它很短命,只统治了14年。公元前206年,汉灭秦,统治时间共426年,中间出现王莽和更始帝共16年。汉以后,中国开始了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公元581年,隋改变了长达361年的分裂状态,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好景不长,只统治了37年。唐于公元618年灭隋后,中国又开始了289年的稳定期;之后的53年,又出现了五代、十国。从公元960年开始,进入了北宋、南宋与辽、金、西夏、元共存时期,时间为319年。公元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中国的统一,此后的632年,中国经过了元(97年)、明(276年)、清(267年)三个王朝,没有再进入大的长期分裂状态。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8年间,实际上国家是不统一的。从中国第一个朝代建立到现在,一共是4212年,其中,统一的时期包括夏、商、西周、秦、西汉、东汉、隋、唐、北宋、南宋、元、明、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间分别是441年、643年、350年、14年、198年、195年、37年、289年、167年、152年、97年、276年、267年、56年,累计时间约3182年,占总时间的90%,不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均为240年。其余10%共1030年,分别是西周之后521年的春秋战国,西汉之后16年的王莽和更始帝,东汉之后361年的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唐之后53年的五代、十国,清之后48年的中华民国。作完上述统计以后,仅从时间上看,即找不到周期,也看不到螺旋,对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说法,也难以形成关于“久”的量的概念。归纳起来,基本的东西有两点:一、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虽然分裂战乱也有1030年,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比较短暂的;二、中国是逐步壮大的,开始的时候只有一点点,到了清,无论是疆土还是种族,都达到了极限。作上述统计的时候,有以下几点感受:1、中国传统文化,即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文化尚未形成以前,中国的疆土还比较小,社会比较稳定,夏商周每一个朝代都很长。春秋战国时期,可能是由于诸侯割据的原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长达250余年的文化繁荣期。2、秦在中国只是一个过渡期,如果从短命的角度看,可以不把它作为一个朝代,但是由于它在“尚武、扩张”方面的巨大贡献,其历史作用却不可忽视。遗憾的是,后来的帝王并不看重秦的主张和思想,否则,之后的中国难以预料会如何发展。3、从文化的角度讲,汉与秦正好相反。秦“焚书坑儒”,汉“独尊儒术”;儒学能够成为中国的国学,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汉为以后的帝王提供了一种经验,那就是用儒学统治中国可以长达426年。自“五四”以来,中国的反孔非儒一直不断,如果接受“以儒学为主的传统中国文化是近代中国被动挨打、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这一观点,那么汉朝在造就大汉民族的同时还造就了“汉奸”--儒者。4、汉以后,中国经历了长达361年的分裂和战乱时期,一个国变成了几个国、十几个国。在这361年里,值得大书特书的“国粹”不多。5、隋朝统一中国后,统治的时间只有37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弹指一挥间。可是就在这短短的37年间,他们却做了一件造福万世的伟大事件,那就是开凿京杭大运河。虽然京杭大运河在隋之前已经开凿了一些河段,到元才达到今天的规模,但隋的功劳是最大的。6、唐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口碑比较好的朝代,其功不表。就其过而言,笔者认为是盛行佛教。佛叫自两汉传入中国,到唐已有六七百年,一直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唐以后佛教才开始盛行。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儒释道优劣之争,其实,道对中国的影响与儒释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儒释也无所谓优劣。有儒就够中国受的了,实不该再有释;儒释结合,儒释共存,实是中国之最大不幸。7、五代十国后,中国进入了300百多年的宋王朝。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辛苦的,300多年来一直与辽、金、蒙征战。8、元是中国最辉煌的年代,其威力之大、疆域之广,应永远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不过,元朝的建立,实际上是元以前中国的一次彻底亡国。9、中国的帝王妄自尊大由来已久,但是刻意闭关锁国是从明朝开始的。明开始于公元1368年,结束于公元1644年,这276间,西方出现了很多永垂青史的人,发生了很多永垂青史的事。而在明朝却没有多少可圈可点的事。最大的遗憾应该是郑和的无功。10、清与明相比,在闭关锁国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中国社会发展到清末,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该有太多的遗憾。需要说明的是,清朝的建立,实际上是中国的第二次彻底亡国。直到晚清,人们仍然将“驱逐达虏,恢复中华”作为革命的口号。中国人历来不乏汉奸,如果说满清的汉臣、汉官都是汉奸,应该不会太冤枉他们。11、辛亥革命算不上成功,辛亥革命后十几年,孙中山还在说“革命尚未成功”就是一证。【原文】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这是谄媚。遇到正义的事却不挺身而出,这是怯懦。” 【评析】这段话的前半句,进一步说明了孔子的“爱人”思想没有“博爱”的意思;对于故去的人,只要你敬重他、钦佩他,就可以怀念他、祭祀他,这怎么就是谄媚呢?自己的祖先再低劣也要祭祀,其他人再优秀也不能去祭祀,这就是孔子所鼓吹的道德。中国人自顾自、自私自利、自扫门前雪的品性,难道不是孔子教化出来的吗?孔子所主张的勇是有条件的,也就是必须符合“仁、义、礼、智”的要求,直到现在我们的一些英雄在见义勇为之前还有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真正的见义勇为是出于本能的冲动,怎么可以思前想后再去行动呢?见义勇为的英雄都是性情的、本能的,理性的英雄是没有的。孔子的东西,总是围绕着一些道德概念转来转去,总是就那么一个小圈子,而且转来转去,把自己转迷糊了不说,还把别人也转糊涂了。
八佾篇第三(1)【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规格的八列歌舞队在庭院里举行舞会,这种事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心做出来呢?” 【评析】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现在看来,这种变革是一种社会进步,但孔子当时一点也没看出来。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变革是倒退,是今不如昔,所以强烈主张复古,主张克己复礼。孔子不愿意接受社会的变化,看不到变化中的进步因素,他所作的一切,就是为了使社会再退回到原来的样子。原来的样子是个什么样子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礼。《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佾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对于季氏天子规格的八佾之事,孔子气愤至极,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类似于八佾之类的众多的礼一直延续到清朝的灭亡,礼的存在和延续,阻碍了公民社会的产生,使平等、自由等思想远离了中华文明。直到今天,我们会议座次、乘车规格、住房标准等等用于规定等级的东西,实质上仍然是礼的思想在作怪。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等级规定和礼仪之类的东西,但少有像我们这么严格和烦琐的。不彻底否定孔子的等级礼仪思想,平等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原文】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评析】上一章季氏娱乐越礼,孔子气得够呛,这一章三家祭祀越礼,又把孔子气的半死。说孔子视理如命应该不为过。现在我们虽然还有很多孔礼,但有些事情已经没礼了,孔子如果活到现在,看到普通百姓结婚竟然用林肯或凯迪拉客,估计当场就要晕厥过去。有时想想孔子对礼的坚守,觉得是一副滑稽像,很可笑,很俗气,很有点像现在结婚仪式上装模作样的司仪,也有点像现在葬礼上装神弄鬼的主持,别人都没把这些形式主义的仪式太当回事,只有他自己弄的和真的似的。【原文】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那礼还对于他有什么意思呢?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那乐还对他有什么意思呢?”【评析】礼与乐都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孔子视其为命根子,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为了使礼、乐能够反映出人们的仁德,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对孔子的“仁义道德”有过一段深刻的文字:“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儒家思想的“吃人”本性,粗看都是些冠冕堂皇的东西,只有仔细查考琢磨才能揭开儒学虚伪的面纱,发现他那险恶狰狞的本来面目。【原文】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奢侈,宁可节俭;就丧礼而言,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悲哀过度。”【评析】对这句话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本质,而孔子回答应该如何行礼,所答非所问。孔子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林放的问题呢?一种可能是孔子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可是“大哉问!”说明孔子认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第二种可能是孔子虽然认为这个问题重要,但自己又说不清楚,就耍了个滑头,说了另外一件事情。第三种可能是孔子的脑子出了问题,有点老年痴呆的意思,说话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再一种意见认为孔子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林放的问题,但仔细琢磨,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仪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这种解释有些牵强,勉强说的过去。上面的两段话不是要说明如何理解孔子原话的真是含义,而是要说明孔子的话语非常的不严谨,没必要把它当成金科玉律,当成圣旨,当成真理。孔子主张一般的礼仪要节俭,丧葬礼仪不要铺张浪费的观点是正确,可是后来及现在的礼仪没有不奢华的、没有不铺张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表面上看这事怨不得孔子,其实还是他的责任。孔子没想到人们会要面子,没想到人们会互相攀比,没想到儒家思想会培养出奢华讲排场的官场恶习;你强调礼,又忽视了那么多的问题,难道就没有责任吗?就像我们今天要求官员们不要贪腐,而官员们一有机会多数都会贪腐,那些只提要求而没有制定有效的防止、遏制贪腐制度的人难道就没有责任吗?【原文】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评析】孔子的华夏族优越思想对后人产生久远的影响,在他看来,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诸夏”,即使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也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故步自封等民族性格的思想源头。妄自尊大的思想并没有使华夏民族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也没能使中国真正成为过世界性的强大国家;在我们作为地域大国的时候,使我们亡了两次国;当世界大国相继崛起以后,又几次差点再次亡国。有人可能以为上面的话是危言耸听,其实不是。前面已经提到这个问题,再简单说上几句。宋朝时的蒙古、明朝时的满清都不是中国。因为蒙古族和满族现在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所以我们习惯上把元朝、清朝作为中国的两个朝代,其实不是的。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美苏灭了小日本,日本人很有可能在1945年以前或以后不长的时间内全部占领中国;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一直是师学中国,他们对中国人、对儒家文化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他们统治和管理中国的能力和水平可能不亚于蒙古人和满族人。再进一步假设,日本占领全中国以后,局势会逐步稳定,他们也很有可能将中央政府搬迁到中国大陆,并向满清那样启用大量的中国人帮助他们一块管理中国。过上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中国人造反了,推翻了日本统治者,并将日本民族也纳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种假设的前提下,你还把日本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算作中国的一个朝代吗?
八佾篇第三(2)【原文】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评析】古时的礼规定,泰山专供天子和诸侯祭祀,孔子对季孙氏作为鲁国大夫去祭祀泰山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僭礼”行径。孔子不允许对维护等级制度的礼有丝毫的不恭和冒犯,他从未想过要对不合理的等级制度进行一些改变,他认为过去的东西都是合理的,并竭尽全力加以维护。如果都像孔子那样,这个社会还能变化、还能进步吗?【原文】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斗的事情。如果一定要有的话,那就像射箭比赛一样吧!。登堂比赛前先相互作揖谦让,赛完后又下堂饮酒祝贺。这样的竞争,可以说是君子之争。” 【评析】孔子的君子之争说是不现实的,是虚伪的,主要有三点:1.争出于人的本能,是人的一种天性。争是必然的,是永恒的,人要么争利,要么争名;什么都不争的人是弱智,是傻子。事实上孔子的徒子徒孙们有几个不争名图利的。2.在竞争中,人人都争先恐后,人人都想在竞争中取胜。登堂比赛前先相互作揖谦让,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理解,双方都想将对方打败,没有谁是为了失败前来应战的;赛完后又下堂饮酒祝贺,则更是虚伪,胜利者祝贺胜利,失败者祝贺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只是一句虚伪的括号,绝大多数人参加比赛是为了取得胜利、取得名次,没有人是为了友谊,“精神文明奖”更是滑稽,不知是对失败者的鼓励,还是对失败者的讽刺!3.孔子主张君子之争,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君子之争。中国历史上的权力之争、利益之争、名誉之争,都充满阴谋、血腥和暴力。虚伪的君子之争远不如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竞争。提倡君子之争,使中国人的竞争越来越卑鄙、越来越野蛮,提倡自由竞争,使西方变得越来越高尚、越来越文明。孔子的君子之争如果能普遍被人们接受,当然是件好事,只是人们普遍不愿意也不可能接受孔子的君子之争说教,因为它违反人性,太虚伪、太不实际。【原文】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子夏问孔子:“‘有酒窝的笑脸多可爱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洁白的底子再画上五彩的颜色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现有白色底子再绘花。”子夏又问:“这是说礼了产生在仁义之后吧?”孔子说:“能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孔子“先仁后礼”的主张是正确的,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应该是形式体现内容,内容决定形式,但是为什么孔子的“先仁后礼”主张变成了后来的形式主义了呢?这事还得从孔子的仁说起。仁义礼智信,仁为首,仁是儒家道德的纲,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关于“仁”有众多的理解,下一篇“里仁篇第四”是以仁为核心展开的,在此先不多说。孔子的仁,或者说孔子作画的白纸,是有质量问题的;内容的不完整、不完善、不合理,甚至自相矛盾等先天不足,使得人们只好在形式上作文章。就拿今天的文山会海来说吧,基本上没什么新内容,但官员们又不甘寂寞,非得搞出点新东西,只好在文字上下功夫、在会议形式上下功夫,比如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改成“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其实两句话在实际运行中是一个结果、一个意思,就像孔子的“爱人”中的人并不包括普通百姓一样,被服务的人民也只是人民中的一小部分。【原文】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讲得出,但是杞国不足以为证;殷代的礼我能讲说出来,但是宋国不足以为证。这是因为杞、宋两国文献不足的原因,如果文献足,我就能引以为证了。”【评析】孔子的礼主要是指周礼,而周礼的形成又经过了夏、商两朝的演变过程。有人吹捧说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对学问的求实态度,闲人以为应该是反映了孔子不能证明礼的合理性的一种焦虑心理。对礼的推崇遵行,周的时候比较好,再就是汉武帝以后的事情,在孔子生活的年代,这中间,僭礼的人和事是很多的。夏、商,特别是西周,是孔子十分推崇的集权社会,春秋战国有点像西方的封建社会,孔子认为封建不如集权,想尽力使社会再倒退到集权时代,而采用的办法就是恢复周礼。在无法证实自己思想的正确性,从而无法使人们遵从周礼的情况下,孔子的焦虑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封建社会是一句外来语,中国原来并没有这个概念。现在我们也用封建这个词来形容概括秦以后2000多年的朝代社会,这是我们研究看待中国历史的一个概念上的误区。《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两段解说词:“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庄园为基本单位的,庄园呢,它不仅是一块地产,而且是一个政权单位,贵族领主在庄园上,不仅有司法权,还有经营权,还有行政管辖权,因而庄园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封建’这个词呢,在欧洲与中国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呢,它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代表着集权和专制,在欧洲呢,由于封建制就是庄园制,所以它意味着分权,意味着国王没有大一统的权力。”事实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宗法社会,而不是什么封建社会。如果春秋战国能够演变出类似于西方的分权封建社会,中国就不会有2000多年的集权统治,晚清的时候也不会一败涂地到如此地步。统一是一种进步,集权却是一种倒退,从这个意义上讲,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是进步,从春秋战国再到高度集权的秦是一种倒退,它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又回到了西周。这正是孔子所希望的。如果再倒退到尧舜禹的蛮荒时代,孔子就是活着,也得乐死。
八佾篇第三(3)【原文】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孔子说:“禘祭的礼仪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它了。” 【评析】禘是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的一种祭祀祖先的礼仪规格和形式。孔子认为尊卑贵贱伴随人的生死,一个人的等级名分,生不能改,死不能变。他对当时一些人违背礼的规定,僭越使用禘礼祭祀自己的祖先很是不满,所以它一看不够规格的人使用禘礼,便拂袖而去,不愿再看了。孔子对行礼僭越行为的不满言语,几乎都说的是对天子礼仪的滥用,可见,孔子的礼虽然包罗万象,但他最在意、最看重只是对天子威严的捍卫。孔子既是中国权威主义、集权主义的理论家,又是权威和集权的自觉捍卫者。直到现在,我们好像离开了权威的领导、没有了中心来围绕,大家就没法活了似的。实际上这个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转。【原文】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有人向孔子请教禘祭的道理,孔子说:“我不知道呀。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要是治理天下,那就会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说着他指着自己的手掌。【评析】孔子的言论没有中心主题,没有逻辑关系,后人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但得出的结论未必都是孔子的本意,也可能,孔子压根就没想到后人所说的那些大道理,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关于治国以及什么样的人能够治理好国家,孔子说过不少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懂得禘祭道理的人治理国家易如反掌,这就让人很费琢磨,治理国家的人到底应该是道德家、君子,还是礼仪官、巫师之类的人物。这个思维混乱的老糊涂,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弄得后人一头雾水,想当官不知道该学什么,没办法只好学厚黑学、学官场的各种权谋之术。
佾篇第三(4)【原文】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译文】★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祭祀祖先就好像祖先在跟前一样,祭祀神就好像神在跟前一样。孔子说:“我不亲自参加祭祀,就如同不曾祭祀一样。” 【评析】儒学不是宗教,孔子很少讲鬼神之事,这一章提到的祭鬼神,只是借用。中国人敬祖,有宗教的民族敬神。对于一个民族,是信仰宗教好,还是没有宗教信仰好,闲人还说不准。前些日子闲人写了一个“闲人闲说基督教”的帖子。放在这里,虽然有点离题,但如果将其算作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对比,也还说的过去。闲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任何鬼神和宗教,因此闲人觉得自己很邪恶。基督教是唯心主义的,闲人绝不相信基督教说的事都是真事,但闲人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够信仰基督教不见得就是坏事。在唯物主义看来,人是物质的;一个人既没有前生,也没有来世;人来到这个世上,是父母欢愉的结果,是精子和卵子这两种物质的偶然结合;人离开这个世界,无法带走任何东西,所谓的灵魂也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不复存在;人是由动物演变过来的,食色是人的基本动物本能和本性,等等。有了这些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以后,绝大多数人只会在意今生今世的个人幸福,持有“我死以后哪管它洪水滔天”观点的人,在唯物主义者中不在少数。既然没有来世,那个什么主义的远大理想能否实现与我就没有任何关系;一万年、几万年以后等它实现的时候,我可能只是一粒灰尘、一屡空气,甚至根本就没有属于我的任何痕迹;所以,我不会为了和我无关的任何事情去努力。唯物主义的本质,就是不为前世、不为来生、不为他人、不为社会,只为今生今世的自己。对唯物主义者施以任何道德教育,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为自己的事实。基督教主要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三大派别,普遍信仰基督教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文明富裕、科技发达的国家。基督教教义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说教,即创世说、三位一体说、原罪说、救赎说和天堂地狱说。对于任何一种宗教信仰,都不宜用所谓的科学知识加以评判,否则,所有的宗教学说就都是垃圾。比如基督教的创世说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个万能的上帝在一周内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以人类目前的理解认识能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科学和宗教是不能放在一起的,一些大科学家在穷其毕生研究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等重大问题的同时,并不防碍他们的宗教信仰。人类不论如何进步,都不可能解开宇宙和自身的所有谜团。在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生命起源于单细胞、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等问题时,不宜武断地否定全部宗教教义;即使它所揭示的不是客观事实,信仰一下未尝不可。基督教教义说:上帝创造了世间的万事万物;上帝创造的人类一开始就有罪;上帝惩罚人类罪恶的同时,还派自己的儿子到人间受苦,以此替人类赎罪;耶酥要求人类在忍受现实痛苦中信奉他的父亲,从而可以得到拯救;现实世界是罪恶的,只有相信上帝和耶酥,一切服从神的安排,死后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否则,就要受到末日的审判,被抛入地狱,去受无穷无尽的折磨。不难看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上帝对人类施行独裁专制统治,上帝将人类带到世上是为了让人类受苦受难,上帝对人类施行恐怖主义,一句话,上帝对于人类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我们放置对上帝的谴责,换个思路思考一下信仰基督教的积极意义。如果我们相信创世说,我们就会对上帝产生敬畏,有所敬畏的人,一般不会为所欲为、刚愎自用,对自己的行为会有所约束、有所收敛,这是好事。如果我们相信三位一体说,我们就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所崇拜的人,精神世界就不会空虚,还可能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这也是好事。如果我们相信原罪说,我们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时刻反省自己的罪恶,能够经常反省的人,能够经常在上帝面前忏悔的人,其私欲和罪恶就会得到压制和控制,这还是好事。如果我们相信救赎说,我们就会有感恩情怀,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现实中的不满,就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盼,就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状态,这同样是好事。如果我们相信天堂地狱说,我们就会希望进天堂,害怕入地狱,有了进天堂的渴望和入地狱的恐惧,人们就会为了自己的来世多做善事,为了自己的恐惧少做恶事,社会就会多一些和谐和安宁,这更事好事。基督教的历史有正反两个方面,积德行善、自由幸福、平等博爱是他正的一面,宗教战争、虚伪教士、宗教统治是他反的一面。随着人类的进步,基督教也在进步,正面的东西得到了保持和发扬,反面的东西得到了摈弃和限制。目前信仰基督教的人,多数都是绅士。非常遗憾,闲人过去、现在不信基督教,将来也不会信仰基督教;如果信,闲人会少一些邪恶,多一些高尚和高雅。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信仰宗教呢?人类的早期,都有自己的原始宗教信仰。后来,有的原始宗教被其它宗教所取代,有的原始宗教被某种文化所取代。现在教徒最多的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目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宗教信仰;除了信仰三大宗教以外,还有一些人信仰原始宗教。以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以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能力,完全可以否定、放弃宗教。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仰宗教呢?如果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如何理解宗教信仰的合理性呢?信仰宗教的原因可以有多种解释,闲人以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人们普遍具有追求永恒幸福的欲望。世界多姿多彩,幸福的体验使人愉悦欢快,人们普遍恋生恋世,普遍喜欢幸福体验,普遍不愿永久地离去和消逝。可人生毕竟是短暂的,想到百年以后,人的内心深处难免充满凄凉和恐惧。中国的道家采用炼丹术追求长生不老,结果据说很多皇帝都迷信炼丹术,吃丹吃死的皇帝有十几位。宗教的高明之处,在于向人们描绘了永生的蓝图。佛教引导人们来世到极乐世界,基督教引导人们来世进入天堂,伊斯兰教告诉教徒真主能使其复活。教徒们相信或者希望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以后,还能到达另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能够在那个世界里获得幸福、快乐和永生。在唯物主义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世间过的越慢;如果物体的速度超过光速,将发生世间倒流的事情。由此,美国拍过一些关于世时间隧道的科幻电影,幻想人可以通过时间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进行时间旅行。对于时间旅行的假说,人们用祖母悖论加以反驳,即一个现在的人如果通过时间隧道回到过去和自己的祖母相遇,并由于某种原因将其祖母杀死,那么就不可能再有他自己。近期,有学者提出了宇宙分层假说,认为茫茫无际的宇宙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宇宙组成的,宇宙与宇宙之间存在时间隧道,人可以通过时间隧道在各个宇宙之间旅行,但这种旅行是单方向的,不可逆转的;一个人不可能在时间旅行中与他的祖母相遇。说了半天时间隧道,目的是想说人们不可能完全认识宇宙和自身;如果真有类似于时间隧道的东西,如果人真的可以通过时间隧道在不同宇宙之间进行时间旅行,并获得永生,难道不是件好事吗?既使再过千百万年,人类完全、准确地认识了宇宙和自身,充分证明了没有时间隧道、人不可能永生,人们继续相信和追求来生来世的幸福,也未必就是坏事。把宗教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把追求来生来世的幸福作为人的一种理想追求,用宗教激发人们的感恩、敬畏、同情、怜悯、宽容、博爱、平等、互助等宗教情怀,以此促使人们向善、积善、施善,永远都是好事。在对各种宗教的简单对比中,闲人感觉基督教可能是一种能够强国的宗教。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中有必然的联系,当今世界除了个别依靠石油资源而富裕的国家以外,其它绝大多数富裕、发达的国家都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如果从国际间的道义、道德角度考虑,信众多的基督教国家确曾干过不少坏事;近代以来,搞殖民主义、搞强权政治的多是他们。如果我们信奉国际间的道义、道德,就应该排斥基督教。在基督教国家内部,文明、道德水准以及自由、人权、公正等价值理念并不比信奉其它宗教的国家差,也不比缺少宗教信仰,以信仰儒家道德规范为主的中国差。为什么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普遍富裕发达,而信奉其它宗教和信奉道德的其它国家普遍贫穷落后?难道只是巧合?闲人并不想作出宗教选择,也不主张他人作出宗教选择。是否选择宗教信仰,完全出于个人的心灵需求。闲人只是对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为什么会富裕、强大和发达的现状深感困惑。敬人、敬祖、敬神是有很大不同的。这里所说的敬,不是一般的尊敬,而是崇敬、崇拜的意思。敬人的结果是个人崇拜,包括孔子崇拜、皇帝崇拜、领袖崇拜等等,文革使我们尝尽了个人崇拜的苦头,闲人以为,对任何个人的崇拜都是不好的,都应该给予唾弃和鄙视。对祖先的一般祭祀是可以理解的,但将祖先视若神明就有没什么道理了;人无完人,祖无完祖,无条件地各自敬畏自己的祖先,整个社会在情感上就会零零散散,就会缺少一个情感的纽带将社会练成一个整体,祖先的制约也会阻碍和限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敬神与敬人、敬祖就大不相同了,神不是现实中的人,无论对他搞什么样的崇拜,他都不会给社会造成直接的危害;人格上,神比祖要完美,大家共同敬仰一个神或一家神,大家都是神的子民,神能将一个民族整合为一个整体,能使一个民族相互间成为兄弟;信神的民族是一个整体,不信神的民族是一盘散沙。中国人之所以一盘散沙,与没有宗教信仰有很大关系。
改天继续转...
引用 原帖由 第 114 楼
看破红尘 于
03:02 发表不少人喜欢转帖啊!那我也开始转帖了!继续借苏一的ID用下墨脱之恋 本来想给你加分鼓励的,但你是借用别人的ID,只好做罢了。你可以去向蓝仔申请一个自己的ID,方便发言。顺便说一下,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我不赞成你的观点,并且你所引的文章对论语的解释存在以便概全、先入为主的毛病,简单说就是在解读之前就已经先带上了有色的眼镜。但是我们欢迎各种不同观点的声音,只不过是否可以象楼上迷路的云一样,大量的引用文章最好只用链接,或者在读书版块上另开一个新帖以便有兴趣的朋友慢慢看。也避免占用太多楼层,不方便别的朋友跟帖。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各位继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引用 原帖由 第 114 楼
看破红尘 于
23:02 发表不少人喜欢转帖啊!那我也开始转帖了!继续借苏一的ID用下墨脱之恋 请不要左顾而言他,我针对你的回帖,是我自家的看法。请直接面对,谢谢。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引用 原帖由 第 113 楼
Mcduull 于
15:08 发表新人说两句话。 还是觉得儒家侧重的是社会理想,而不是社会现实。并且孔子的儒家和董仲舒与宋儒的儒家都已经很不一样了。孔子的那一套真正拿来治国是不行的,也就是JACK说的没有可操作性。孔子的那一套能 ... 针对你的问题,我提出如下看法:1、还是觉得儒家侧重的是社会理想,而不是社会现实。2、并且孔子的儒家和董仲舒与宋儒的儒家都已经很不一样了。孔子的那一套真正拿来治国是不行的,也就是JACK说的没有可操作性。孔子的那一套能治国,我们也就共产主义了。历史上像海瑞那样的人有多少?贪官污吏又有多少?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原味的儒学要搞的是“德治”、“仁治”;连“人治”都不是。可是德治太虚幻了,3、我要是当皇帝的,我也荒淫无耻,反正我最大,干嘛一定要有德。反正有没德也是我说了算。天人感应是吓唬小孩子玩的。4、总之是权力没有制衡的德治是不行的。5、 还是不要要求儒家来治国吧,修身还是很好的。个人和人际关系可以用原味一点的儒家来维持;社会制度层面的还是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民主来组织吧。1、理想源于现实。夫子讲好学,学的是空想么?如果是空想,那又何必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呢?一个力图了解对方的人是空想的人吗?2、可操作性在儒家思想中,确实表现得不明显,但我们从论语的编者动机之中,可知一二。我相信,夫子一生说话,绝不止《论语》五百章句,一万五千言。可他们为何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呢?司马以为,根本原因在于:与其给你具体的操作手法,不如给你明确的原则精神,那就是:仁。仁者,人也。一切以人为本的制度,就是最具可操作性的制度。一旦掌握原则精神,可以在不同时代,得出不同的操作原则运用之。这是《论语》编者的根本目的,我以为。3、你说”荒淫无耻“,谁不会呢?谁不想呢?人和人是一样聪明的,讲利益,连傻子都会。孟子开篇即道“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就是这个意思。你”荒淫无耻“,我会愿意吗?我不愿意又会如何呢?当然是造反了。中国自董仲舒以来的”君权神授“,并没有改变一个最基本的现实,那就是:皇帝的脑袋不是不能砍的,能砍不能砍,取决于你的能力如何?而不是你是不是龙种。司马迁笔下的陈胜,不过是“中人以下”,意思就是说连普通人都不如,可是他却敢造秦始皇~自周王朝八百年来统一天下第一人~的反。中国人即有崇拜权威的,也有打倒一切权威的人。4、德治并不是抛弃权力制衡,而是让人们认识到权力制衡,并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5、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其发展什么制度,都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就算是集权国家也概莫能外,唯一的差别就是,集权国家需要听命于领导者自己意图的人才,而一个健康的国家则需要听命于人民的人才。社会契约只是交易,而交易一旦失败,那么带来的是什么?不言而喻。以上,司马如是。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引用 原帖由 第 116 楼
看破红尘 于
23:03 发表由于孔子的言论“微言大义”,并且前后句子之间不连贯,缺乏逻辑,所以后人在注释理解上颇有歧义,因此,多数话语综合了两种译文进行评析。“学而篇第一”批判(1)【原文】1•1 子曰:“学而时 ... “学而篇第一”批判(1)【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评析】第一句话没什么道理。学习的乐趣来源于对知识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很枯燥的事,温习、练习则更是了无情趣。“学而时习之”的教学方法仍然在影响着中国的现代教育,没完没了的作业以及各种复习考试等重复性学习,只能缩小学生的知识面,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像力、创造力,使学生们厌倦学习。看看现在的学生,有几个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有几个能够在作业、复习中感受到快乐?学习不是什么快乐的事,温习、练习、复习更不是什么快乐的事,要想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必须改变“时习之”的教学方法。第二句话更经不起推敲。有同学或朋友来了,就一定要高兴吗?他如果是来要帐的,如果是来告诉你坏消息的,如果是来求你办事给你添麻烦的……,你也高兴吗?第三句话不利于健全人格。你如果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努力争取别人的理解;未能被别人理解接受,应该着急,应该努力想办法;不说、不做、不努力进去,自以为是、自我满足,做什么谦谦君子,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没有丝毫益处,这样的君子有什么值得推崇的!简单的三句话、浮浅的三句话,被后人推崇致极,只能说明我们中国人的弱智。=====================================================这位叫悠闲人的人,也配叫批判?真是贻笑大方,他所谓的“批判”只是歪批。任何事理“只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如果一心想反调,那世上有谁人的道理可以遵从?第一段看似要借古讽今,但依我看,作者连“学”与“习”的意思都没有弄懂。第二段更是瞎扯,读书和要帐有何关系?第三段的评析简直是令人喷饭。人不知己,多半是听不懂,没明白,所以不要计较大多。这种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吗?对作者的所谓“批判”,我的“批判”是:如此“批判”这三句话,真是头脑太简单、太浮浅、太弱智。他果然是太悠闲了,闲得没事儿作,拿古人开玩笑。PS:解读《论语》一直是我的最大愿望,但我个人的能力有限,解释的不多。现将目前为止,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最成熟的解释写出来,请各位指教。我采用的不是直解,而是意指,是借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当中的一句话做为解释。“踏上这条道路,乃是思想的力量;保持在这条道路上,乃是思想的节日~假设思想是一种行业的话。”[ 本帖最后由 澹台明月 于
08:32 编辑 ]
如果不知所以地全盘批判就为了创新,那么是不是到最后一天,我们连同父母对于我们的爱也要批判起来呢?连同他们最无私的爱也要批判起来的呢? 孔孟思想的操作性在于坚持修身的过程中,以一传十,以十传百,而后成为氛围!可以说是至下而上的细水长流的过程,当然我们不否定吸收世界上成功的民主管理和三权分制的方式,与如此至上而下的方式相结合,祖国会改变和成长得快而扎实!!我是这么想的!
楼主朋友,您非常重视数字和事例方面的理据力量,从文章表达和里头的信息可以看出您是一位向上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者.对于思想方面的论证,我以为它不是简单的数字和事例就能得出结论的,它是一种有无限力量的东西,一旦广泛影响起来,它是无形的深沉的东西,能叫人入骨髓的!请您不要忘记,再好的法制,再好的民主,它都是由人来实行和操作的,所以没有积极健康,真正具有民主仁爱心的人再好的制度都有它的漏洞的!在西方,你知道他这些制度的亮点之所以那么让你称赞是由于什么?你知道他们也是有追求自由,民主思想的过程的,而不是一开始就什么三权分制,就民主管理的,他们也是一样从歌德,希腊的神话...(具体我忘记了,不想去查找了..)等文化中浸染而来,而后又于自己时代中生根发芽,更新成如今的模样!!!这些都是他们在诗歌,音乐方面的一种底子,才成就了他们如今能操作性强的民主制度!
我们的封建制度走得太长了,或许是由于我们是一种内河文化,普遍的内敛意识.我们没逼到不得以就是不去反抗!不如西欧,他们的生存意识里很早就逼得他们得创新,得实践了......如今世界改变了...一体化了....于现在我们自己,只要有用的我们都可以拿来,拿来后,使用中我们必然有所改变和创造,创新是由不得我们忽视的,这个没谁不懂,生存必须!自己本身的文化,我们可以更新,可以有所舍弃,可以有所发展和创造,而全盘否定本人以为是较为荒唐的提法!殊不知,站在前人的肩膀我们会有更好的飞跃!
喜欢孔孟当是去靠近它的本真面目,去学习,去实践,而后去推广.而象楼主如此明了西方法制和操作制度的人,偶们更寄望你也去努力改变咱们国家的现状,宣传你的民主自由精神!我相信你有这能耐的!
一起携手让我们的祖国母亲强大起来,这才是王道!即使我们的母亲怎样的卑微,怎样的贫穷,怎样的落后,我想我们都不会放弃我们的母亲,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尽力去改变的!哪怕举足唯艰,哪怕有多遥远!也事实上很多东西是难以一蹴而就。你我都不断坚持,总有一天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某个时刻握手的呢?.....
与楼主朋友相探讨! 本人目前思想就能悟到这里,望指教,未来会有无限跨越的可能,但偏激不是前途,在杂乱现实中认准了,偏执,偶也时时为之.....
最后祝大家快乐幸福,同时小家合乐美满,而后国家安康稳定!
/thread--1.html到舞者沙龙起舞吧,朋友们,快乐其实就是可以很简单!o╀人鱼の伤╃o,深海中,尘世中若有泪水,微笑也在的!.cn/small2030
在现实生活中,把人做好就是最好的实践儒家精神,人际关系和谐,负起家庭,社会,个人的责任就是在做孔孟的事业,从这一方面上讲,我儒学还没入门。 在这边争论也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儒学了解传统文化。
各位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大家一起努力吧,让传统文化让儒道佛三家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与西方的基督文化并不矛盾,并不互相排斥
回所有读本帖的读者,谢谢你们的关注,这几天有朋友来访,全程陪同,所以都没空回帖,sorry!!这里我再解释一下我的文章。我的文章最主要的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孔孟思想只是在描述一个结果,理想的结果。至于这个结果怎么去实现,也就是我说的操作性的问题,他们没说,按我的理解他们是提出不来的。所以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在孔孟思想的禁锢下,几乎是原地踏步,我说的原地踏步是主要指从经济,政治,思想,科技等几方面来看的。我们尊孔孟为圣人,称儒学为圣贤书,这个就把中国的思想禁锢在这么一个小筐筐里,在这个小筐筐里永远也成不了气候。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中国一直领先于世界,并不是因为我们多先进,而是人家太落后了,但是一等到西方国家发展起来后,一下子就把中国远远地甩在后面了。英国那么一个小破岛,一下子就把大清远远地甩在后面,我们发展两千多年的时间,到康乾盛世的时候,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时间,可是英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三分之一,只用了100年不到的时间,后来的美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从它建国开始算,也就100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今天是否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这200年来如此落后挨打?我虽然不能把这个问题全算在孔孟思想上,但是几乎垄断整个封建社会2000多年时间的孔孟思想一点关系都没有吗?绝对是大部分问题出在孔孟思想的。很多人问我,看不看得懂孔孟,我觉得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不重要的,知道了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对我来说,一条条去分析《论语》里的问题,我实在没那个时间,再说我也没那么大的能耐,而且已经有无数的人那么干了。我的文章里一句孔孟的原文都没有。我只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来看待孔孟思想而已。在我学习普通法以及自由民主思想后,加上我对北欧国家、美国、瑞士等等国家的了解后,我看到的便是孔孟思想是不具有操作性的。但是在北欧国家、瑞士、澳大利亚等几个国家,他们现在的情况远比孔孟描写的理想国还要理想,在这样的国家我实在想不出他们需要孔孟思想做什么的。所以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未来来看,孔孟思想是没有明天的。因为孔孟思想写的全是结果,如何到达这个结果永远没有答案。而到达这个结果后,描述这个结果的思想还能干什么呢?很多人捧起孔孟的书籍,看得不亦乐乎,觉得那里面的东西写得太好了。对于这些人,我非常建议他们多读点其他的思想,特别近代西方思想。对于只读过本国的文化却对国外的文化思想一无所知,就说自己民族的文化多好多好的,注意了,这是盲目崇古,坐井观天。最后用哈佛大学的校训与大家共勉:“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直译: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对于反对我文章的人,我送它一句中国版的哈佛大学校训:
与孔子为友,与孟子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与孔子为友,与孟子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这话很对哦.....懂得这校训,还能够延伸出这一句,更也该知道它的无数延伸 .....恩..共勉哦... 都把度拿捏好就好...不要学习过程不小心成了崇古排外,抑或成了崇洋排古,那就都不妙了...懂得一切为我所用为今所用,再把目光放长远点就行..... 上帖前半部分,前面也对次陈述反驳了很多,人家坚持这样的想法,是他的自由..呵呵.. 后半部分,说的倒是有点情理,可值得我门在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注意...辩论到此可告结束了吧. ....谢谢楼主,谢谢所有回帖的人,让偶和很多朋友学习罗~~~~~~~ 途中若有些不愉快,当过眼云烟哦. ..毕竟都各有性情...不打不相识哦 网络网络,轻松行走,朋友朋友,尊重相互![ 本帖最后由 收获的季节 于
11:00 编辑 ]
/thread--1.html到舞者沙龙起舞吧,朋友们,快乐其实就是可以很简单!o╀人鱼の伤╃o,深海中,尘世中若有泪水,微笑也在的!.cn/small2030
对于一心只读孔孟的人,我这里介绍一个老外,看看人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我曾在我们的读书群里介绍过此人。大概很少有人读过埃德拉-庞德的诗吧? 此人可是我佩服的很呢,我就说说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吧!我很佩服他的中文水平哦,这里大概没有人的中文比他好吧! 埃德拉-庞德极度迷恋中国文化,说他崇中媚华一点都不过分,一听人家说中国文化不好,就跟人家辩论,要拼命似的。他曾经在一首诗中愤怒地写到,整个意大利都找不到一家中餐馆这个国家,就他妈完蛋了! 他的中文功底深厚到什么程度,大家估计都想象不到。在他眼里上没有古文的概念的,那些论语,史记在他眼里怎么看都跟看故事会一样的简单。二战的时候站错队,跑去支持墨索里尼,帮协约国搞反美广播电台而且搞得有声有色,让盟军很头疼,后来美军登陆意大利,把他抓了,关了三个月,坐牢的时候他又不老实,将论语等孔子的著作翻译成英文,这是所有论语的翻译中错误最少的版本了 二站后美军审判他,糊里糊涂地认定他是精神病,丢到华盛顿一个国际精神病院去关了20年。进精神病院后就开始写朦胧晦涩的诗,美国国家文学奖的评委一看他的诗简直是太牛了,头脑一热就给他颁发了美国国家文学奖,发完立刻后悔了,美国国家文学奖的获得者关在精神病院里,那这国家成什么了?美国人很扭捏,只好把他放出来。只是这家伙在精神病院关了二十年后,走出社会什么都不适合,连诗都写不来了,想回去精神病院,人家不让回,最后跑回意大利死在墨索里尼的故乡! 埃德拉-庞德他还病态痴迷中国文字,他坚信中国的文字是古代某个神创造的,无比的自然,没有丝毫人为的痕迹,经常向他的朋友推销中国文字,左边写一个日,跟朋友说这是太阳,右边写个月字,说这是月亮,然后问他朋友这是什么意思,他朋友一猜太阳和月亮都发光,那就是bright,明亮的意思,埃德拉-庞德就很得意,他说你看,我都不用告诉你,你就猜的出来这是什么字。他朋友一下子也被蒙住了。 他朋友就翻了一本法律书上的法字问他这是什么字,埃德拉-庞德就说你看左边这个是水自然不自然,右边上面的是土,是不是很自然,朋友一想水和土都是大自然,当然自然了,接着就指着法字的右边下半部问埃德拉-庞德说这是什么,又怎么自然了,埃德拉-庞德一下蒙了,脸上青一阵紫一阵的,终于崩溃了,说这是人的肱二头肌!! 我记得的就这么多了。我想补充说的是,我们不仅仅看我们自己的东西,也可以看看别人对我们自己的研究,说实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得比我们好的多着去,像台湾,日本,韩国,还有些东南亚国家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研究足够让我们自己汗颜的。我是在学完中国文化后,再学西方的思想和文化的。我所写的全是我自己思考的东西,在我眼里没有刻意地去抵制中国文化,或者刻意去接触西方的东西,我觉得那都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产物,我思考的问题则是哪个更适合中国而已。而且我用的全是简单明白的道理来解释我的想法,里面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论据。说真的,我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转发别人的东西,我觉得即使写的再怎么幼稚,再怎么可笑也比转别人的东西强。因为我的逻辑很简单,我开始写的可能很幼稚,但是没有关系,写多了,我会积累,慢慢地会从幼稚走向成熟,但是如果只是一直转别人的东西,那就永远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文化思想类的东西,我不会因为是我们的或者不是我们的而产生出任何的偏见,我想要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而且我很不懂,有些人动不动就给人家扣上崇洋媚外的大帽,我觉得大家该有点基本的理性,应该对事不对人,你可以写回帖来指出我写的东西的漏洞,但是随便就给我扣上什么帽子,我却是无法接受的。我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糊涂蛋,偏执狂,人家认认真真回帖,我就认真回他,人家跟我扯淡,我也会用扯淡还他。以前学的一句,“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我觉得我自己一点都不崇洋媚外的,要是真崇洋媚外的话,我现在就不会在中国了。我之前所爱的女孩子在纽约,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出去,终于她在一个多月前跟别人结婚,我就从来不后悔过。我现在爱的人,在zurich,我就跟她说得很明白,除非她回中国,否则我们也是不可能的。不过前几天一个美国朋友来拜访我,劝说我可以加入美国国籍,然后再回中国。我是有点心动,因为美国的护照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免签证的,就除了中国等少数几个之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需要签证的,去欧洲、日本、东南亚、澳洲都是不用签证的。我觉得这个倒是挺好玩的。只是拿个美国护照,太TMD的麻烦了,要拿到绿卡后的5年时间里,必须在美国呆满两年半,按照我的个性,这个太TMD痛苦了,只是乎全球免签证对我的诱惑倒是很大。还有,我从2006年国庆节从深圳来厦门有四个月时间了,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发展出了一个读书会,这是读书会的简介:读书会每周日下午2点-5点半在聚泰1503(莲坂麦当劳楼上).到者请提好书至少两本,到时候请分享各自所带的好书,也可以跟其他书友交换书读!不限制携带朋友,但要求也是要提书来!
中间我会播放一段视频45分钟左右,从2点半开始到3点15分!!
请借书的在我发在群空间的借书/光盘的帖子上登记,方便大家知道借出的书流浪到哪里了!
1、积极参与者或者才华乱串的有机会获赠本人DIY的DVD光盘!
2、请不要迟到,迟到者请自罚爬楼梯不乘电梯,也就15楼而已!(前一次我迟到,结果爬了15楼,嘿嘿)!
3、都是成年人请不要当不速之客,参加请自觉跟帖报名,或者在QQ里找本人或者风之洞报名!
4、报名不到者,请自罚打的周游厦门一天,为厦门的TAXI行业做点贡献!
读书会群:
QQ:我希望在厦门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读书的行列。我大概不会在厦门呆太长时间,我也不知道下一站是哪里,但是我很希望我们的读书会不会因为我的不在而终止。所以,我很希望小鱼里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对于之前让我漫骂过的人说声对不起了,也感谢你们跟我一起疯狂。哈哈,我的毛病还真不容易改掉,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无意间看到十大精典爱情故事之最,不知为何第一反应就是楼主的发的这贴子。(十)美人鱼和王子 经典指数 1000  这个来自于北欧的爱情故事,当然是一个最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却是所有的爱情故事中最为不朽的。我们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只是很为那个小美人鱼惋惜,我们并不知道人生,包括爱情,本来就是一场残酷的循环,总是要有人去做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人,爱一个人,竟然能够不让他知道,承受着爱他所带来的一切痛苦,还要承受他的漠视,承受着他去爱别的人,最后还要为拯救她所爱的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爱情,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幸亏这位可敬的丹麦人描述的只是一个童话中的故事,否则我们这个世界,可真的是进化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  大海是蓝色的,这种蓝色,有一种别样的情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催生出这样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总是理所当然。小美人鱼美丽的脸上,除了苍白之外,还有对爱人的挂念。她修长的美腿上,除了为爱流出的鲜血以外,还有为爱不顾一切,迈出的艰难步伐。  这个故事,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不能指望在这个世界上会出现哪怕一个可堪与之媲美的爱情故事,尤其是现代。但那毕竟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这种理想总是在我们的前方闪耀,指引着我们在爱情的海洋上前进的道路。  结论,为爱献身的爱,能够为爱一时献身,是一种境界,能够为爱长久献身,是一种神奇。也许楼主概念中的孔孟思想是这样一种境界吧。但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会有共产主义和乌托帮理想国假设的存在。看了几个你的回贴,都 一直在强调中国走儒道的衰败。但如果中国走你所提的政道,是否就一定会和你所提的国家一样呢。孟母堂的最终胜利代表了什么呢?
哦,有人又提起了我最喜欢的人鱼故事!
/thread--1.html到舞者沙龙起舞吧,朋友们,快乐其实就是可以很简单!o╀人鱼の伤╃o,深海中,尘世中若有泪水,微笑也在的!.cn/small2030
儒家文化是“人学”,他是最具现实主义的学说,因为他永远不会脱离“人”去谈一些空泛的事情。他是最具理想主义的学说,因为他力求让这个社会上的所有人都自觉自知,繁荣共存。儒家不仅探求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环境,还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人与人的关系是理性的,现实的;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感性的,具有宗教情怀。道德与宗教有关。儒家文化当中确实带有宗教情怀,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视其为宗教。要言之,儒家文化是培养理性的感性,感性的理性。当理性与感性在人身体上停留时,这两股力量的结合,将形成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张力,这股力量带着这个人面对并不完美的社会,而努力去创造一个完美的社会。这股力量也许可以名之为:仁,曰之为:义。当这股力量形成时,他不论处在任何地位,都会以恰当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而任何环境的变化都不可能改变他内心当中的那个信仰或是信念。比如周文王是普通人的时候,表现形式是信;是儿子的时候,表现形式是孝;是父亲的时候,表现形式是慈;是臣子的时候,表现形式是敬;是国君的时候,表现形式为仁。其事不同,其心一也。(相关原文可参看《大学》)《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一段与及《孟子》“天将大任于斯人也”章句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心”。有时,我们张眼四望,一切高新科技的产品布满全世界,有汽车,也有原子弹,在往上看,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航天器。几千年来,人类的发展似乎已经充分证明我们是这个星球上最有实力,最富有的人。然而,当我们回头面对自己时,不禁有些茫茫然:我们了解自己吗?面对自己,我们才发现,我们一无所有。从根本上讲,儒家就是要让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做自己”,拿自己有办法,而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而要做到这一点,不外乎“好学不厌”,“下学而上达”。一个好学的人,他思想是永远处在活跃状态的,他的思想一定是日日常新的。由此,他才能以更开阔地眼界去观察社会,以更宽广的胸怀去关爱他人。至于能获得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拥有多少财富,倒是其次,关键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什么?他不怕没有社会地位,不怕没有财富,却怕没有自己的思想主张,立身宗旨。“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斯之谓也。倒过来讲,一旦人有了自家主张,一定会有相应的、他自身所乐于接受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儒家的自信就在于此。以上,司马如是。[ 本帖最后由 澹台明月 于
09:45 编辑 ]
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对,确实是头脑发热
不坏不乖-----------"孟母堂的最终胜利"是什么啊?141楼... 呵呵....学习了......
/thread--1.html到舞者沙龙起舞吧,朋友们,快乐其实就是可以很简单!o╀人鱼の伤╃o,深海中,尘世中若有泪水,微笑也在的!.cn/small2030
引用 原帖由 第 139 楼
不坏不乖 于
16:50 发表无意间看到十大精典爱情故事之最,不知为何第一反应就是楼主的发的这贴子。(十)美人鱼和王子 经典指数 1000  这个来自于北欧的爱情故事,当然是一个最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却是所有的爱情故事中最为不朽 ...
如果对人类的未来,或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点思考的人,大概都能想得到,自由民主+法治是历史的潮流,我也坚信那才能让我们走向一个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国家。
孟母堂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我可以说说孟母堂如果发生在民主国家会怎么样的? 这样的事情国家是没有权利去干涉的,孟母堂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也没有损害到国家民族的利益,办孟母堂是举办者的自由,国家根本就没有任何权利去干涉的。 就如我们深恶痛绝的小日本的串改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其实串改的教科书在日本使用的比例不到1%,全是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但是在小日本这样的国家里,国家根本就没权力去禁止什么教科书。
但是以我的偏激思想告诉我,孟母堂的出现是很大部分迎合部分中国人盲目崇古的心理。我不知道孟母堂出来的学生到时候怎么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在全球化的今天,又如何跟国外的同龄人竞争? 我不知道孟母堂怎么跟老邓的教育思想(教育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联系起来呢? 老邓的教育思想在今天已经深入人心,只是大家搞得不象话,被孟母堂的这些改成面向古代,被教育部的人改成面向考试,面向高考去了。
不知道我这样回答是否过关呢?
引用 原帖由 第 144 楼
blackjack 于
14:19 发表
如果对人类的未来,或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点思考的人,大概都能想得到,自由民主+法治是历史的潮流,我也坚信那才能让我们走向一个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国家。孟母堂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 ...
但是以我的偏激思想告诉我,孟母堂的出现是很大部分迎合部分中国人盲目崇古的心理。我不知道孟母堂出来的学生到时候怎么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在全球化的今天,又如何跟国外的同龄人竞争? 我不知道孟母堂怎么跟老邓的教育思想(教育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联系起来呢? 老邓的教育思想在今天已经深入人心,只是大家搞得不象话,被孟母堂的这些改成面向古代,被教育部的人改成面向考试,面向高考去了。
不知道我这样回答是否过关呢?
希望能真正去了解孟母堂。而不是凭空臆断。因为文字比较长,我就不转载过来了。可以看看
教小娃,卖古书,淡饭粗茶。读孔孟,背学庸,唱唱唐宋。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偶然间,翻到这帖,害偶过了呼呼时间.
                      粗略看过,感触有二:1.原来历史真的可以重演耶!不过一年前更精彩!                          2.JACK没长大,一年过去了,还素个奶娃娃! 对比下,似乎还退步鸟!          看得有趣,大半夜的,顶上来.......[ 本帖最后由 独鱼 于
01:19 编辑 ]
不好意思,太长了,再加上本人思想也很疏浅。只是认为孔孟思想是道德操守,不是一种制度。
令人眼前一亮的帖子
████████████████████████████████████████你是一个大颗呆,唔人爱,甲饭配狗塞。你头壳坏,说话臭奶歹,头毛亲像一普塞。惊死人!!龟身生闽谈,噶妹兔!!棒塞棒啊规领裤!!秋秋累!!卖见效!!
引用 原帖由 blackjack 于
22:46 发表 本文是头脑一热写出来的,不足之处或者胡说八道的地方欢迎各位书友指教!!
严重同意。不会驾车怪路弯。利器可除暴安民,可杀鸡宰牛,可涂炭生灵。孔孟之道乃华夏利器也,应用之妙,在乎一心。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5共5页5) ? 5 :
location='read.php?tid=577779&page='+page+'';}">5) ? 5 :
location='read.php?tid=577779&page='+page+'';">Go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同步到:QQ帐号未绑定,&QQ空间
新浪微博未绑定,&新浪微博 QQ微博未绑定,&腾讯微博
西堤的白鹭,好悠闲~
这位车友也是够牛的,厦门岛内到同安辣么远,你骑过来的么?
太阳升起的地方,那是我的天空之城
还没有账号?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小鱼微信帐号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孟思想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