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真的是反党吗到底有没有组建反党、反革命集团?还有林彪真的是反党吗是被周总理陷害?

已是接班人为何还要搞政变 林彪究竟有什么不满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09:01  责任编辑: 任子鹏
当然,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看人首要标准是政治立场,而在极“左”思潮泛滥正引起党内上层多数领导不满时,能有这样一个政治上最积极的支持者,在心目中难免要格外看中。
1962年8月上旬,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开幕当天,毛泽东在发言中突然谈到社会主义国家究竟存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问题,并把赫鲁晓夫现象同阶级问题联系起来,特别强调反对修正主义。随后,他一再批评了刘少奇等一线的领导人,而对林彪的信任和欣赏,与林彪肉麻的吹捧和恭维的发展又形成了正比。
1963年至1964年间,正是毛泽东亲自组织的“反修大战”进入高潮时,为了警惕“赫鲁晓夫式的野心家、阴谋家”,特别着意培养接班人。此时对林彪的称赞,又越来越多。
日,毛泽东提出:“自从林彪同志提出四个第一、三八作风之后,军队的军事、政治工作都有一个新的发展。”翌年2月又提出“四个第一好,这是个创造”(后来公开发表这条语录时,将二者合在一起,前后顺序也改变了)。接着毛泽东又说:“我们以前是靠解放军,以后仍然要靠解放军。”
这些话的含义,已经很清楚,林彪此时已经被选定为接班人。
然而毛泽东毫不知情的是,此时的林彪明里革命调子比谁唱得都高,暗里却终日研究腐朽的封建权术。从1960年至1964年,林彪和叶群花了大量时间潜心研究宫廷权术。他们请了专家学者,前来讲解历代更替兴衰的过程,特别是开国皇帝、奸雄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特别注意研究宫廷政变的方式、方法和规律。林彪甚至颇有心得地在家中私下总结:
一个权字,一个快字,这是政变的两字诀窍。现代政变,可以在一个早晨把权拿到手。搞政变,夺权的代价要最小最小最小,收获要最大最大最大,时间要最快最快最快,可是要找专诸这样的刺客也是最难最难最难。
当然,除研究权术之外,林彪也注意研究一些政治理论书籍,“批林批孔”中说他一贯不看书,不看报,这是违反实际的,当年在林办工作的人员认为那是“四人帮的说法”。据林彪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从平时看,他还是一个爱学习爱看书的人,到上海、大连、广州时经常上街逛书市,看到喜欢的书就买。有时新华书店印行的单行本,一次就买三四本。回来以后他认为重要的片段或警句,就用笔划上道道,让内勤剪下来贴在大本上或制成卡片。另外,叶群也注意积累资料卡片,为林彪讲话的需要服务。
林彪的秘书张云生写的回忆录《毛家湾纪事》,也记述了林彪讲话一般不要别人代笔,而是自己“拉条子”,诸多耸人听闻的怪论也是他本人的创造。虽然后来看起来荒谬,当时还迷惑了不少人,说明至少还是有些歪才的。
正是由于平时有大量的历史知识积累(尽管有不少是阴暗的内容),1966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错误地批判“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时,林彪突然跳出来,于5月18日发表了一篇当时有名的讲话。
这篇讲话,首先是大搞个人崇拜,用极端的语言说什么: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
“毛主席活到哪一天,90岁,100多岁,都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他的话都是我们行动的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在他身后,如果有谁作赫鲁晓夫那样的秘密报告,一定是野心家,一定是大坏蛋,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
接着,林彪又大讲了一番“政变经”,说什么“政变,现在成为一种风气。世界政变成风”。“反革命政变,大多数是宫廷政变,内部搞起来的”。他在通篇还如数家珍一般地讲了许多古今中外如何搞政变的例子,如何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如何能密谋得逞。
此篇“五一八”讲话,可谓党的历史文件中的一篇奇文,会议参加者听了大都惊讶万分,甚至为之心惊。林彪的这篇讲话,遭到绝大多数与会者的内心抵制。因毛泽东不到会,主持会议的刘少奇等其实并不赞同向党内传达这篇奇特的讲话,不过考虑到林彪此时已有特殊地位,因此请示在南方的毛泽东定夺。
向不向全党传达林彪“五一八”讲话?毛泽东也有犹豫。不过在当时,这篇“五一八”讲话迎合了长居于外地不回北京的毛泽东警惕发生“反革命政变”的心理,在拖了50多天后,毛泽东尽管也很犹豫,经过考虑还是下定决心,将此讲话批发全党。不过同年7月8日毛泽东在写给江青的信中,便说读此讲话后有些不安,并说:“我的朋友的讲话,中央催着要发,我准备同意发下去,他是专讲政变问题的。这个问题,像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
一个共产党的领导人终日研究古今政变,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比林彪更熟悉历史的毛泽东,对此不能不产生一些隐隐约约的“不安”。不过此时政治上需要林彪,信任占主导地位,毛泽东还是选择他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最主要的助手,自然也将他定为自己的副手和接班人。
文章来源: 人民网
         2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林彪叶群坠机前已被杀害? 林彪之死的几种猜测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 [林彪叶群坠机前已被杀害? 林彪之死的几种猜测(图)]
本文摘自《“九一三”事件考证》,张聿温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林彪的出逃和256号专机的坠毁,是地地道道的突发事件,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蒙古方面来说,都是出乎意料的。  当林彪的座机起飞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和最终去向。周恩来只知道情况有异,问题严重,于是下令打开雷达,严密监视。飞机自北戴河起飞后,开始是向着北京方向飞的,但当14分钟后飞机缓缓转弯,然后向西再向北,情况愈发显得不妙之后,周恩来果断地向空军司令部调度室发出命令:“请你们向256号飞机呼叫,希望他们飞回来。就说不论在哪个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到机场去接。”(邵一海:《“联合舰队”的覆灭》,春秋出版社1985年版,第291页)然而256号飞机虽然开着无线电,听到了地面的呼叫,但就是不肯作任何回答。  林彪的座机一越出国境,原本已有某种预感的周恩来所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气愤地骂了声“叛徒”,立即从人民大会堂驱车前往中南海,当面报告了毛泽东。随后,两人决定,向全国发布禁空令:关闭所有机场,所有飞机一律停飞。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连夜召集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开会,宣布林彪叛逃事件,主持研究应付各种情况的应急措施。  彻夜未眠的周恩来,亲自给全国11个大军区和29个省、市、自治区主要负责人打电话,通报林彪外逃的情况,要求各地坚决听从党中央、毛主席的指挥。出于保密的考虑,周恩来使用的是经过斟酌的语言:“庐山会议第一次全会上第一个讲话的那个人,带着老婆、儿子,坐飞机逃往蒙古人民共和国方向去了!你们要听从党中央、毛主席的指挥,从现在起,立即进入紧急备战。”当有的受话人一时反应不过来,还要进一步询问时,周恩来马上打断其话语,着急地反问道:“怎么,你还不明白吗?”(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1页)  9月13日上午,周恩来召集军委和总参有关领导开会,分析林彪外逃可能出现的军事动向,研究内防政变、外防侵略的兵力部署。决定集中3个机械化师、2个坦克师、1个炮兵师、4个警卫师,共10个师的精锐部队,由北京卫戍区统一指挥。京北南口,京东首都机场,京南保定以北,是重点防御地区;防空降、防机降、防机械化部队突袭,是主要作战方式。当晚,各部队进入了预定作战区域。  中南海内加强了警戒,增加了警卫兵力,修筑了掩体,架设了机枪和防空武器。毛泽东悄悄搬出了中南海原来的住房,来到人民大会堂118厅暂住。  9月14日上午,外交部专门研究了外交对策。当时作了四种估计:(一)由林彪出面公开发表叛国声明;(二)由林彪或其他人通过外国广播或报纸发表谈话;(三)林彪及其追随者暂不露面,也不直接发表谈话,由外国通讯社客观报道林彪已到达某国某地;(四)暂不发表消息,以观国内动态。会议分别讨论了在上述情况下的对外交涉和如何表态问题。据说,针对第一种可能,还起草了《政府声明》的稿子,以备急需。(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171页)  这一切都说明,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对林彪的出逃颇感意外,都不知道林彪出逃后会采取什么样的举动,中国所面临的会是什么样的局面,他们作了最坏的打算。  最先得知256号三叉戟飞机坠毁消息的,是蒙古方面。不过,他们也不知道这是林彪的座机,他们根据飞机失事的残骸判断,这是一架中国的军用飞机。  头一周双方外交部门的交涉,事后看来是戏剧性的。  9月14日上午8时30分,蒙古外交部副部长额尔敦比列格紧急约见新上任的中国驻蒙古大使许文益,通报说13日凌晨2时左右,在蒙古肯特省贝尔赫矿区以南10公里处,有一架中国的喷气式飞机失事。飞机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乘员9人,包括1名妇女,不幸全部遇难。他就中国军用飞机深入蒙古领土提出口头抗议,希望中国政府就此事作出正式解释。  许大使闻讯大吃一惊,他不敢怠慢,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国内,请示如何处理。中午12时50分,驻蒙古使馆的特急电报便送到了中国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手上。正在主持外交部核心领导小组会议的姬鹏飞看罢大喜,那颗原本极度紧悬的心随即放了下来,向与会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机毁人亡,绝妙的下场!”并立即派人把电报送到人民大会堂,报告正在那里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大约14时左右,已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刚刚入睡的周恩来被紧急叫醒,首先看到了电报。他顿时异常兴奋,连声说:“啊,摔死了!摔死了!”顾不上换下睡衣,亲自拿着电报快步前往118厅报告毛泽东。  这样,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林彪出逃大约36个小时之后,知道了林彪机毁人亡的结局。他们舒了一口气,因为人一死,此前许多迫在眉睫的担心也就稍微可以放缓了。但他们依然决定,在没有拿到林彪摔死的确凿证据,没有完全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对内对外都要严格保密。于是,外交部指示驻蒙古使馆继续就飞机失事原因进行调查和交涉,并把进展情况随时报告国内。  9月18日,在林彪出逃5天之后,中共中央发出了第一份通报林彪叛逃的文件。在这份著名的编号为57的文件中,劈头一段就是:“中共中央正式通知:林彪于日仓皇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  自此,对“九一三”事件的传达按照由上而下、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陆续展开,林彪出逃事件向世人公开了。大约到国庆节前后,国内外就都知道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变,林彪和毛泽东决裂,因发动政变不成,出逃中摔死了!  此后,国内外围绕林彪座机的坠毁,出现了种种猜测和说法,概括起来有:  (一)西山遇害说  此说出自一本1983年在美国出版的英文新书,书名为《TheConspiracyandDeathofLinBiao》,作者Yaomingle。1983年6月,由台湾时事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译成中文,书名译为《林彪的阴谋与死亡》,作者译为姚明理。1983年8月,香港远东评论出版社也将此书翻译出版,书名译为《林彪之死流产政变幕后秘辛》,作者则译为姚明乐,并指出按中文谐音“要鸣了”的意思。  在这本书中,说林彪、叶群是在西山参加了毛泽东精心安排的晚宴后被火箭打死的,在温都尔汗坠毁的三叉戟飞机是林立果乘坐的,中央文件所公布的坠机现场的照片出于伪造。  书中是这样描绘的:  林立果当上空司作战部副部长之后,就刻意发展“上海小组”等秘密组织。有一天,他对周宇驰说,要准备暗杀并推翻毛泽东,要周起草武装政变计划,并强调这是他爸爸的意思。事隔不久,林彪叫吴法宪去,向吴交了底:“现在主席是决心要我在他之前死,他也要你们全部陪我到八宝山去”,因此必须“使用特别手段”,“迅速行动,控制情势”,“毛泽东的旗子不必摘下,但他的权力要除掉”。之后,吴法宪获知林彪已经同黄永胜做过类似的谈话,很快也要同李作鹏、邱会作谈。  林彪自己构想的“特别手段”,是与林立果的阴谋并行的另一套“宫廷政变计划”,叶群和黄、吴、李、邱“一致赞许计划精妙”。计划的核心是制造中苏冲突,同时借机杀掉毛泽东。实施办法一个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另一个是事先同苏联秘密接触,请苏联合作制造战争;战争爆发,就请毛泽东躲到“玉泉山的工事”自保,然后用毒气弹把毛杀死,尸体烧成灰烬;达到目的以后,就同苏联“从战争转为休战,敌对转为结盟”。计划既定,林彪一伙就让总参谋部的苏军情报处物色了一个两面间谍吴宗汉,让吴向苏联转达他们的意图。但是苏方不相信,认为纯属开玩笑。  林彪和林立果的暗杀计划,被周恩来从几条途径获悉,周马上通报给毛泽东和汪东兴,建议即刻结束南方巡视之行,而且在抵达北京之前,要作出如何对付林彪行动的确切的决定。在毛泽东抵达天津的时候,周恩来通知毛,林彪意外地从北戴河回到了北京。  9月12日晚8时10分,林彪、叶群带了海鲜和人参等礼物,抵达毛泽东在“玉泉山”的别墅。席间,毛泽东专门打开一瓶明朝的老陈酒招待林彪夫妇。毛先谈到南方巡视的经过,以及旅途的愉快,后又谈到关于长寿的研究,并和林彪相互夹菜,气氛亲切而热烈。宴席也有江青、周恩来、康生、汪东兴参加。晚宴结束,这几个人提前告辞,主席又挽留林彪、叶群谈了20分钟。晚8时54分,林、叶正式告辞,毛泽东和汪东兴目送他们上车。  晚11时整,毛的别墅内外都听得见接连两次巨大的爆炸声。原来,是林彪的座车以时速15公里驶过别墅外曲折的小路,在拐弯处离路障七至八米处滑停下来。这时,埋伏在附近的8341部队的爆破小组,看到发射火箭的信号发出来了,随即扣动扳机,瞬间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枚40厘米火箭弹不偏不倚打到汽车后部,接着第二枚火箭弹射向汽车的中部,汽车有好几部分在火焰里飞向空中。前座的两个人被炸得粉碎,后座的妇女,腰以上被炸成一堆破布与骨头,坐在她身边的男人炸得只剩下半边脸,但身体尚有部分完好无损。  这些照片与中央办公厅公布给高干看的照片大不相同,后者是驻蒙古的中国大使馆在飞机失事现场拍摄的。不用说,林彪躺在飞机残骸里的照片,和叶群、林立果的照片一样,都是经过改造的。  当时已到西郊机场的林立果突然之间变得不知所措,周宇驰叫他立即乘三叉戟飞机起飞。林立果问周自己怎么办,周说他可以乘直升机逃走,将在约定的地点会合。  周恩来找黄永胜谈话,说林彪已供认了他的秘密活动,将听候命令,接受审查。黄永胜感到已无回避余地,林彪屈服了,他只能跟着做。周令黄给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打电话,说他已认罪。这几个人看到已别无选择,也都俯首认罪。周要吴法宪到空军指挥所去,向各军区空军和指挥中心发布命令,禁止全国各机场起降任何飞机,并问他是否可以迫使逃走的那架喷气式飞机下来。吴指示北京空军司令李际泰,派4架歼7飞机,从杨村机场起飞,去内蒙古追那架三叉戟喷气机。当那架飞机朝中蒙边境飞去时,周问吴怎么办,吴主张将它击落,周同意,吴就让李际泰下令靠近边界地区的3个导弹营发射地空导弹。那架飞机进入蒙古领空后,就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据空军的攻击效果分析报告认为,第一批导弹已将这架飞机击中使其受伤,但驾驶技术高明的潘景寅,立即降低高度躲避雷达追踪。  256号三叉戟飞机坠毁后,在乌兰巴托的中国大使馆派人到失事地点展开调查。大使馆用电报传回北京外交部呈周总理的秘密报告上,标有“81029号绝密文件”字样,里面说坠机的乘客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大使馆努力安排把尸体运回中国,但后来接到一项命令事实上是毛泽东直接下达的要把尸体就地埋在坠机地点附近。  苏联和蒙古均派技术人员对已埋葬的尸体进行检验,至少有一些苏联的验尸人员不相信林彪是那次坠机而死的乘客之一。  此说纯属荒诞不经的恶意捏造。(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318~325页)  (二)导弹击落说  此说又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中国击落说,另一个分支是苏蒙击落说。  所谓被中国击落,是说毛泽东、周恩来见林彪叛逃,怕他逃往苏联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打回来,或在外策动、指挥中国内战,便下令解放军用地空导弹将林彪的座机击落了。  此说在林立果选中的“未婚妻”张宁的书中有过披露。张宁对林彪座机的坠落前后说法是不一致的。她在《张宁:自己写自己》一书中写道:“空军司令吴法宪,12日当夜与周恩来一起监视雷达跟踪情况,吴法宪与叶群关系密切,怕惹祸上身,主动建议道:"要不要把它打下来?"周恩来当时是制止的。”(张宁:《张宁:自己写自己》,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但她在《尘劫》(张宁:《尘劫》,香港明报出版社,1997年出版发行)一书中,又借用第二炮兵一位转业军人的话说,飞机是被导弹打下来的。这位转业军人说:“当年出事时,我在基地当兵,我们接到开炮命令,不知道是什么目标,以后听到文件传达,心里才明白是林彪座机。”张宁问他是不是搞错了,打的恐怕是周宇驰劫持的飞机。这位转业军人笑道:“打直升机哪用导弹?周宇驰的直升机是在北京郊区迫降的,根本没用开炮。我们导弹发射的方向不是北京。我们用的是新式导弹,弹头进去反向爆炸,当时打伤了飞机。”(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350页)  所谓被苏蒙击落,是说林彪座机越过中蒙边界后,由于事出突然,在苏蒙警戒雷达上出现大飞机回波,苏蒙方面以为是中国方面入侵的轰炸机,便发射地对空导弹,将其击落了。  此说的背景是:当时中苏、中蒙关系紧张,两年前即1969年3月,曾发生过珍宝岛事件,中苏两国边防部队在中国东北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发生过武装冲突,差点酿成大规模战争。有消息说,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甚至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而蒙古追随苏联反华,苏联在中蒙边界陈有重兵,林彪座机进入的方向远程警戒雷达、防空导弹阵地不少,离温都尔汗不远的军用机场还驻有苏联的一个航空兵师。据林彪座机坠毁现场附近的蒙古老百姓称,曾听到一阵“难听”的“嗡嗡声”,看到“从西南向北飞过来一架冒着大火的飞机,飞得相当低,在巴图脑尔布苏木上空,绕图门山转了一圈,顺着扎森山谷向西南方向飞行,声音越来越大,大概不到20分钟,在苏布尔古盆地坠毁。当时没有听到大的爆炸声,只看到现场大火连天”。据此揣测,很可能是林彪座机被苏蒙导弹击中而坠毁。  被导弹击落的这两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导弹先将飞机击伤,然后飞机在试图迫降时坠毁,而不是被导弹打得凌空爆炸。  这种导弹击落说还有一个重要根据:飞机机翼的翼根处,有一个直径40多厘米的大洞。(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页、第359页)  此说是坠机现场中方勘察人员、军内有关专家通过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此说认为256号飞机的坠毁,是迫降失败造成的。在漆黑的夜间,在异国不明的土地上,又是在没有地面组织指挥的情况下迫降,是极其危险的。这一点,林彪座机的飞行员肯定清楚。但飞机之所以要实施迫降,也是万不得已,原因是油料不够,已经无法继续飞行。三叉戟飞机加满油为21吨,9月12日晚从北京西郊机场飞往山海关时,没有加满,只加了15吨油。而林彪从山海关仓皇出逃时,由于急促,没有来得及加油。据估算,飞机从山海关机场起飞时,油箱存油12。5吨,从山海关到坠毁地点,共飞行约120分钟,耗油约10吨左右,这样,飞机存油量只有2。5吨左右,而这时油箱还有一部分油,因为油泵抽不上来,不能使用。这样,飞机要为避开雷达继续低空飞行,最多只能飞20多分钟。尽管坠毁地点离温都尔汗的简易机场只有六七十公里,如果到那里降落的话油量是够的;但由于机上没有领航员,地面没有导航,夜间飞行员很难确定自己的确切位置,加上这是一条生疏航线,飞行员心情紧张一则因为仓皇出逃,技术方面毫无准备;二则属于偷越国境,担心被苏蒙防空部队击落,这诸多因素,决定了飞行员急于夜间迫降求生。正是由于地形复杂,心情紧张,机组人员不齐专机机组原本9人组成:机长、第一副驾驶、第二副驾驶、领航员、通讯员、主管机械师、机械师、特设师和空中女服务员。但匆忙登上专机的机组人员只有4人:机长潘景寅和3名机械师没有地面导航,迫降动作又没有做好,结果导致了飞机的失事。失事飞机的机头方向,是往回飞的方向。  支持这一说法的还有时任蒙古人民革命党政治局委员的莫罗扎姆茨对记者的披露:“我们最先发现飞机时并非是其正穿越我们的国境,而是它已经飞越了我国领土,它向苏联人表示:"让我们进入。"但苏联人拒绝了。我们得知如果此飞机继续飞行,它将被击落,这就是飞机当时为什么会掉头转弯。”莫罗扎姆茨说,他是在飞机坠毁几个月后,在一次与一位资深苏联军官的偶然聊天中获悉这一资讯的。  (四)机上搏斗说  此说认为飞机的失事,是因为飞机上发生了搏斗,导致飞机失去控制而坠毁。  1972年1月英国《新观察家》驻莫斯科记者报道说,他听苏联人讲,苏联专家把已经烧焦的林彪尸体整理出来,发现尸体上中了9颗子弹,呈蜂窝形。而在温都尔汗的坠机现场,也发现了散乱的几把手枪和多发子弹。这位记者和这家报纸的意思是想证明,机上有人得知林彪要叛党叛国,于是向林彪开枪,引起混战和搏斗,导致飞机失去控制,从而机毁人亡。(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页)  (五)自杀殉职说  此说将矛盾的焦点集中在驾驶员潘景寅身上,基于对潘景寅是位优秀的忠诚于祖国的飞行员的分析而成。  此说认为,潘景寅原先并不知道林彪要往苏联跑,他以为林彪要连夜回北京,或者去大连、广州。作为林彪专机的机长,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技术上讲,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忠诚可靠的。平时,潘景寅当然是绝对服从林彪、叶群、林立果命令的,林彪、叶群、林立果让他往哪里飞,他就往哪里飞,不会打半点折扣。但当林彪、叶群、林立果命令他越过边界,飞往蒙古、苏联的时候,他动摇了。他很明白飞出国境意味着什么,很明白“苏修”、“蒙修”都是中国的敌人,也很明白叛党叛国这个罪名的极端严重性,那样不但会葬送他本人的政治生命,还会连累他的家人,使他们一夜之间变成反革命家属。况且,林彪的叛逃会在国内外引起严重后果,给祖国和人民带来无法预料的灾难。从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出发,受党教育多年的他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决定横下一条心,不惜和飞机同归于尽,也要粉碎林彪叛国投敌的罪恶阴谋。于是,他采取了看起来是因油料不够而迫降逃生,实际上是用自杀殉职来报答党和人民培养教育,用同归于尽来中止林彪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的壮烈行动。  此说有邓小平的一段话作根据。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厄尔?费尔谈到“九一三”事件时说:“据我个人判断,飞行员是个好人,因为有同样一架飞机带了大量的党和国家机密材料准备飞到苏联去,就是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发现问题后,经过搏斗,飞机被迫降,但这个飞行员被打死了。”按照邓小平的逻辑和推断,既然“同样一架飞机”的飞行员是个好人,可以英勇搏斗,那么256号专机上的飞行员也是个好人,也就不排除他采取自杀殉职行动的可能性。(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页,以及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UN629)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的位置:>>>正文
1970年林彪是如何推出“毛泽东天才论”的?
  毛泽东和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资料图) 
  本文摘自《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汪东兴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从1970年春天开始,林彪指使人编写《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企图全面篡改党的历史,吹捧林彪,为其反党夺权制造舆论。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集团阴谋利用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之机,妄图实现由林彪担任国家主席的野心。
  1970年8月18日下午2时,我随毛主席乘专列从杭州出发去江西庐山,参加党的九届二中全会,19日到达九江市。我们在九江市下火车后,换乘汽车于当天下午上了庐山。8月19日、20日、21日,毛主席在庐山看书和休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我从19日上庐山后,就投入到九届二中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去了。
  8月22日下午2时,在庐山三所毛主席的办公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毛主席、林彪、周总理、陈伯达、康生出席了会议。我列席这次会议,并作记录。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和确定九届二中全会的议程。九届二中全会原定有两项议程:一、讨论和修改将要在四届全国人大提出的新宪法草案;二、讨论国民经济的年度计划。在这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毛主席建议增加一项内容,即谈一谈当时的形势。毛主席说:&除了讨论修改宪法、计划问题外,还应该加个形势问题。据我所知,大家有兴趣的问题是形势问题。&康生说:&修改宪法问题搞了很久,宪法委员会也开过第一次会了。全国人民正在讨论宪法修改草案。&毛主席说:&宪法修改草案可以发给大家看。但是大家有兴趣的还是形势问题。&林彪、周总理、陈伯达、康生都表示同意毛主席的建议,并提议由毛主席讲形势问题。毛主席说:&我主持会议,由总理讲形势吧,修改宪法问题由康生讲。&康生推辞说:&修改宪法问题也由总理一道讲吧。&毛主席看了康生一眼,然后说:&那你们两个人去商量解决好了!&
  周总理接着谈计划问题。他说:&自今年开了计划会议后,收效较快。五个月以来,全国有一定的生产效率,地方上的积极性大了。&毛主席说:&原来这个下放(指中央把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的部分权力及财权、物权、投资权下放给地方。讲是讲了。但是他们没有摸到下放的底,交代不那么清楚,这次计划会议解决了。&周总理接着说:&各省、市、自治区不仅仅是农业有了生气,有了发展;而且现在看起来工业形势也好。今年的计划完成的情况和原来预计的差不多,虽然文革的头两年有一点下降。&周总理是说1970年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基本上达到了&三五&计划的原定指标。毛主席说:&解放以后,统一了全国,出了个南粮北调、北煤南运的问题。解放以前,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不知道。不晓得蒋介石统治的时候,煤要不要南运?粮呢,要不要北运?看来,要逐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南方找到了很多煤矿,北方粮食也逐步自给了。&周总理说:&人民生活确实是改善了。这种形势,主要是靠毛泽东思想的传播。毛泽东思想传播了,生产和经验也就传播了。&康生接着说:&哪里的毛主席思想深入了,哪里的工作、生产一定就好了。规律完全是这样的。&毛主席听了摇摇手,表示不赞成这种说法。毛主席说:&看我们是依靠谁的问题了。有的人依靠专家治厂。工业这方面,我看要依靠专家、科学家,甚至洋专家,除这之外,也还要依靠工人。&毛主席的意思是说,工业上既要依靠专家,包括洋专家,也要依靠工人阶级。林彪跟着说:&主要是调动全国亿万人民的积极性。&
  陈伯达也随声附和说:&我到下边看了一下,形势很好。群众积极性很高,干劲也很大,连中学生都自办工厂。&谈完经济问题,常委们又议论政治问题。周总理提出说:&还有党代会的问题。&康生说:&恐怕有些县、市,甚至有的省、市要开党代会。&毛主席说:&党代会不仅要从下到上开,有的还要用从上到下的办法开。&康生说:&这两个办法都可以用。&周总理分析说:&等到明年九大召开两周年的时候,各省、市、自治区开成党代表大会,我看基本上是可能的。&毛主席问:&整党,各个地方不是早都开始了吗?这个&吐故&吐得怎么样呀?大概吐得不多吧?对蒋南翔这样的人留下来好。&周总理回答说:&现在挂起来的较多。&康生补充说:&我说&挂故&多。&(1968年毛泽东主席就整党问题讲过要&吐故纳新&)。&挂故&是指当时要&处理&的党员干部被&挂&(搁置)起来。
  毛主席说:&你们讲挂起来的多,我看吐得也不少了,还是要以教育为主。&周总理说:&有的人长期挂起来呀?我认为还是下去劳动接触群众比较好。&毛主席认为会议讨论得差不多了,就说:&今天把大会的议程定下来了。会就开到这里吧!&8月22日晚8时,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出席九届二中全会的各大区召集人。周总理、陈伯达、康生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九届二中全会议程的安排的讨论意见。周总理在传达中,还介绍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他说有些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比文革初期有所下降。这时,江青打断周总理的话,说农业生产没有下降。周总理说:我讲的是工业。当周总理谈到解决南粮北调、北煤南运问题时,康生插话说:日本侵华时,南北交通中断了,那时南粮北调、北煤南运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我们还不知道。周总理、陈伯达、康生把常委会讨论的情况讲完后,让我作了补充。
  1970年8月23日下午3时,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礼堂开幕。开幕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礼堂的小会议室集合。毛主席问周总理和康生:&你们谁先讲啊?&毛主席刚说完这句话,林彪突然说:&我要讲点意见。&(毛主席于8月31日写的《我的一点意见》,题目中用&一点意见&,我看就是针对着林彪这里说的&讲点意见&的。--作者注)林彪提出要讲话后,周总理、康生说:&那好吧,你先讲。&林彪要讲话,讲些什么内容,多数常委事先都不知道。
  在常委会讨论九届二中全会议程时,林彪并没有说这个问题。毛主席看了看林彪,说:&你们三人讲吧!&这时,开会的铃声响了,常委们进入会场并在台上就座。毛主席主持开会,周总理宣布全会议程,林彪首先讲话。林彪一开头说:&昨天下午,主席召集了常委会,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这几个月来,主席对于宪法的问题和人代会的问题都是很关心的。宪法的修改、人代会的召开问题,都是主席提出的。我认为这很有必要,很合时宜。
  在国内、国外大好形势下开人代会和修改宪法,对于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反帝反修斗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有深远影响的。&林彪在讲完开场白之后,逐渐转入正题。他说:&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毛泽东同志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毛主席是我们党、政府、国家、军队的缔造者。&&我们有今天的胜利,决定的因素就是毛主席。&林彪还说:&这次我研究了这个宪法草案,表现出这样一个特点,就是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毛主席的这种领导可以说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这个领导地位,就成为国内国外除极端的反革命分子以外,不能不承认的。&&我们的工作是前进还是后退,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取决于毛主席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巩固还是不巩固。&他强调说:&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的,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
  这次宪法里面规定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规定毛泽东思想是领导思想。我最感兴趣的、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林彪翻来覆去地讲他的这些观点,讲了一个半小时。他显然是有准备的。他讲话时,讲台上放着一个稿子。林彪的讲话,既没有讲形势,也没有讲其他新的问题。虽然台下有热烈的掌声,但我看到坐在台上的毛主席听得越来越不耐烦,明显地表现出不高兴。周总理、康生也表现出着急的神态。陈伯达则听得很认真。林彪讲完后已经4点半了。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彪反革命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